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绩效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2585912.html,

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绩效分析

作者:蒋智华

来源:《学术探索》2013年第03期

摘要: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绩效是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化和优化的直接体现。本文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三次产业贡献率三个指标,客观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绩效。肯定成

绩,寻找差距,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云南;产业结构;绩效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3-0055-06

一、云南产业结构的演进及现状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通过民主改革,云南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开始了产业结构的调整。1952年云南

三次产业结构为617∶155∶228,1953年为597∶194∶209,在此以前的年间,云南三次产业结构均表现为“一、三、二”型,是标准意义上的传统农业省,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大,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小,工业总体比较落后,工业体系也不完整。1954年三

次产业结构转变为583∶209∶208,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三产业,由1952年的182亿元增长到1954年的857亿元,3年增长了96%,三次产业结构转变为“一、二、三”型。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1956~1978),云南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691%。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产值由1956年的116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2758亿元,增幅达到13775%,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第三产业发展更快,产值由1956年的462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1201亿元,增幅达到15996%。第一产业发展较慢,产值由1956年的2133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2946亿元,增幅达到3812%。并且,在这一阶段,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逐渐上升,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波动不大。1956年三次

产业结构为544∶239∶217,1978年为427∶399∶174,可见,三次产业结构在这一时期一直保持“一、二、三”型格局。

改革开放以后,政策环境的变化为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云南经济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产业结构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由不合理逐步合理,结构不断优化。在这30多年时间,云南产业结构经历了4次大的阶段性调整。

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1979年,云南按照国家提出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通过调整固

定资产投资结构、价格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农业和轻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相继发展了冰箱、彩电、洗衣机、自行车等新型轻工产业,并开始培育以“两烟”为重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