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教学设计公开课

排球教学设计公开课
排球教学设计公开课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体育与健康》人教版七—九年级全一册的内容刚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运动技术动作形成规律,结合七年级到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技能水平,进行了本内容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对排球的运动爱好,逐步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

二、单元计划

排球共10课次,本次课为第8课次。

三、教学内容

进一步巩固、改进、提高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动作和稳定性,复习课。

四、教材分析

七年级学生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动作可分10课次进行教学,本次为第8课次,教学内容为两人配合完成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该动作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球的飞行速度、方向、路线、在瞬间作出判断后,有效地站位、准确地击球。本课让学生完成正面双手垫球,能高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体验带给他们的快乐,培养顽强的进取精神,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并为中考打下基础。因此,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具有较强的可学性与可教性。

五、学情分析

1、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次课是在初一年级的两个男生班进行教学的,学生共48人。学生理解技术概念是有差异的,并且掌握动作的水平也是不平衡的。

2、可能存在的问题:

由于排球技术有一定的技巧性,相对于其他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较难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耐性不够,可能导致学生逃避学习或产生厌倦的情绪,此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及时鼓励。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垫球的正确手型和击球部位。

教学难点:插、夹、提、移、蹬、跟协调配合发力,全身协调用力。

七、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进一步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基本技术方法,并做出更正确的双手垫球的基本动作。

2、技能目标:通过巩固、改进、提高,使85%数学生进一步掌

握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动作和稳定性。

3、情感目标:在练习中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

八、教学过程

本次课的内容是:进一步巩固、改进、提高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动作和稳定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把教学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要学、会学。根据不同水平的练习让学生自主尝试练习、完善技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并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具体过程如下:

(一)、引起注意阶段(2—3分钟)即课堂常规;

(二)、激发兴趣过渡阶段(7—9分钟)

1、跳绳操——学生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在教师口令指导下集体做跳绳操练习。目标:充分活动全身各个关节,避免运动损伤;

2、排球基本技术要点讲解——学生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在教师讲解下,学生进行练习。

(三)、传授知识阶段(17—19分钟)

进一步巩固、改进、提高正面双手垫球技术动作和稳定性:

1、击固定球练习:体会击球感觉,明确击球部位。

2、一抛一垫练习:学生二人一组,一人抛球,宇人垫球,相距3—4米,再轮流交换抛球,主要体会抬臂动作和用力时力度的控制。

3、二人对垫:保持合理的位置进行垫球,注意全身协调用力的配合。(四)巩固知识阶段(8—9分钟),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

注:以上练习均采用①教师提示;②学生分组,自主学练、相互探讨;

③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讲评,练习。

(五)、身心放松及小结阶段(4—5分钟)

1、放松练习——静力拉伸练习;

2、小结——师生共同分析上课情况,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组织学生整理回收器材,宣布下课。

九、教学特色

1、教学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技术动作。

2、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课堂上给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展示平台。

十、预计负荷

平均心率:110-130次/分练习密度:±35% 十一、场地器材

1、排球场三块;

2、竹节跳绳50根;

3、硬排50个;

4、球车两个。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