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期末作业

新传播音1302甘幸学号2013183040209

作业三

德国学者纽曼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指出,个人只有在考察了“意见环境”,认为自己的意见不至于被孤立的情况下,才会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而形成舆论。而大众媒介是现代社会“意见环境”形成的重要来源。

请问你如何认识和评价“沉默的螺旋”理论,并举例说明。

针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目前盛传的一种说法是:互联网的普遍性和匿名性难以对网民施加群体压力,普通大众可以能在虚拟空间畅所欲言,不再害怕被孤立,故该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中已不复存在。尤其是在中国的社会生态下,其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环境和传播议题和诺依曼所处的时代大相径庭。

此观点表示,当今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现实矛盾不断累积,底层情绪的压抑以及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等使得敏感公共事件如涉官、涉警、涉富时,网民言语过激,草根意见兴起,网络民意沸腾,公共事件的舆情发展规律不单是“沉默的螺旋”逻辑,更是遵循社会抗争的逻辑。持这种意见的人普遍认为,“沉默的螺旋”理论在中国互联网环境下的传播运行过程和时代特征—传播方式革命化,参与者非理性化、传播途径多元化以及传播内容标签化,总结出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中仍表现出“沉默的螺旋”现象,但相对之前早已大大弱化。

在当今中国,随着网络交往环境的形成,个人态度与意见表达不

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分布,而是呈现出多数与少数之间的双向互动,匿名的网络交往不同于以往面对面的交往以及传统媒体下的交往,呈现出个人态度与意见表达的多种可能性。这样一来,经典的“沉默的螺旋”理论的诠释力变得十分有限。那么,是“沉默的螺旋”理论过时了,还是应该面对新的网络交往环境重新修正了这一理论,提升其诠释力?在我看来,“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核心概念并未过时,只是其中的内涵发生了改变,注入了新的交往内容,需要根据新的交往环境进行观察、测验并加以修正。网络交往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人们对这一现象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网络存在虚拟成分,但并非绝对的虚拟,网络也有真实的成分,其根本原因在于各种匿名面具的背后毕竟还是一个个真实世界中的人;一是坚信现在的互联网是个开放的、参与性十分强的世界。任何人在互联网上一律平等,最突出的是在网络论坛中,所有访问者都能在上面发布自己的消息和对事物的看法。由于互联网传播活动的传者和受者都具有很大程度的匿名性,网络用户之间很难形成亲密的关系,所以许多传播应该被视作公开的意见表达。网络的这种匿名性使人获得了一种安全感,从而进一步鼓励了公众在网上发言。因此,与该理论的核心概念相反出现反抗多数的少数“中坚分子”和“前卫派”的可能性非常大。

由此看来,“沉默的螺旋”理论存在着一些缺陷,但并非该理论已完全消失。“沉默的螺旋”理论仍是强大效果论的经典理论模式。在网络传播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面临着新的环境条件,面临新的问题,沉默的螺旋理论需要深入研究新现象,做出新的解释。

新传播音1302甘幸学号2013183040209

作业4

娱乐界某些人奉行一种观点,即“炒作丑闻也好过没有新闻”,所以娱乐新闻的虚假炒作成为乱象。请你用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相关理论来解读和认识以上事实。

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大众传播具有以下社会功能:环境监测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娱乐功能、设置议题功能以及授予地位功能。

炒作说到底是一种违背新闻规律与专业精神的一种扩大媒体传播面与影响从而获得某种经济利益的行为。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体与大众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炒作现象越来越普遍。

就环境监测功能而言。炒作的发起者有部分媒体记者也有部分私营广播电视或个人。其存在的原因包括利益的诱惑和受众的需求。私营性质的媒介,大都遵循“利益第一”的原则,以赚取利润为第一目的,而广告是商业媒体发展的重要经济命脉。所以,为了招揽更多的广告商和赢得更多的受众,很多私营媒体故意去制造一些低级趣味和“煽色情”的信息去迎合大多数人的需求和兴趣,来提高自己的曝光率和节目收视率。而受众又在主动或被动接受的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炒作的不良内容进行效仿,从而形成一种发展趋势,又重新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使得大众传播的环境监测功能往一个不良的方向发展并进行循环,是极其违背我们社会的正常发展趋势的。炒作的频

频发现进而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

从社会整合功能而言。炒作丑闻会对媒体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热衷于恶性炒作已经成为了娱乐圈一些人引人注意和实现利益收获的杀手锏。而许多新闻媒介和传媒公司在此过程中又会陷入角色错位和价值的缺失之中,在此起彼伏的炒作事件中,这些信息的传播者就成了空穴来风的的假新闻的制造者。贵圈人的某些恶意炒作行为经常会对当事人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扰。而新闻媒体记者作为炒作的传播者,无论出于哪种初衷,都已使得媒体记者行业中出现不正当竞争现象,从而导致媒体记者不能正确权衡新闻价值与私利的主次,忽略了其本来的传播职责和使命,造成了其道德的集体滑坡,同时也很大程度地阻碍了新闻事业的发展。并且也失去了对社会的发展所应当起到的整合、导向作用。

就文化传递功能而言。在炒作的案例里也不乏一些有积极影响的例子。但是,成功的例子在炒作案例中可谓是少之又少。潜规则、吸毒、嫖娼等低俗炒作还是娱乐圈的大部分人所用的手段。炒作对受众的不良影响是从认知层面的影响、态度层面的影响和行动层面的影响三个方面来体现的。各种各样的炒作现象会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影响受众的认知从而影响受众对现实客观事物的理解和把握。越来越多的新闻受众会因为一些炒作的影响而争相模仿炒作手法和炒作内容。负面炒作事件的频频发生,对人们的文化道德底线造成严重威胁。

就娱乐功能而言。人对社会信息的需要反映了受众在满足于基本需要之后的精神发展需求。没有接受传播,也就没有大众传播。随着

现在科技、技术、网络发展迅速的年代,现代市民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精神日渐放逐,而世俗化倾向与日俱增。在普通大众娱乐文化不能满足现在大众的娱乐需求下,越来越多的人借助炒作博人眼球,达到利益的目标。所以,受众的需求也是炒作丑闻的原因之一。但炒作满足的是受众潜在的不良的需求,是不适宜的。

从设置议题功能和授予地位功能剖析炒作现象也同样能够得出其不利于人与社会发展的结论。

20世纪美国传媒业“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逐渐兴起并且广为认可。这种理论要求个人和媒体都必须在认识到自身重要性的同时必须担当起社会责任,在这种责任下发展业务或经营媒体。在自媒体时代,贵圈人和新闻人作为传播活动的发起人,是社会的守望者、历史的记录者、群众的代言人,是人类基本道德的维护者和监督者,应该具有维护人类社会正义,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度责任感。

总之,无论是贵圈人还是新闻人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加强自身的专业性,做好一个传播者应该尽到的责任与义务。这样才可以减少炒作现象,为大众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新闻媒体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