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电网发展规划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新形势下电网发展规划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新形势下电网发展规划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新形势下电网发展规划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发表时间:2018-11-28T15:33:31.4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1期作者:任泓斌[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分布式电源接入以及多元化负荷的持续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要求等对电网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快的要求,全面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电网日益迫切。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稷山县供电公司山西运城 044000)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分布式电源接入以及多元化负荷的持续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要求等对电网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快的要求,全面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电网日益迫切。

关键词:电网规划;现状分析;规划思路;方法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电力资源起到了巨大的推力作用,其对各行各业的进步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电网发展规划管理工作是电力资源能否持续性发展的关键。电网发展规划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未来负荷增长情况,结合电网现状,有前瞻性地构建一个具备正确、合理、稳定、经济、扩展性强等特点的较为理想的电网结构,电网发展规划的合理性程度对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新形势下电网发展规划新思路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百姓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为基本目标,确保电网可持续发展。合理安排各级电网的建设,强化电网架结构优化,实现电网的高效化运转,同时实现供电可靠性的提升,尽可能降低电力损耗,积极配合城乡总体规划和建设,做到供电设施与城乡规划相协调。

1.1以满足用电需求为根本

通过不断提升电网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无论是为了经济发展还是百姓生活。用心服务社会,努力做到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发展企业、完善电网、提升收益的目标。

1.2以城乡发展规划为导向

积极贯彻落实电网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的方针,有预见性地构建适合本地区地形地貌、与负荷特征的构架清晰、简洁、合理、扩展性强的地方电网,努力创造电网发展和城乡发展的双赢局面。

1.3以上级电网规划为基础

下级电网作和上级电网作为两个阶梯的单位,分别为上级和下属的关系,上级电网规划作为指导,负责对下属的单位进行宏观指导。下级电网规划作为基础,负责基础任务的执行与落实,同时保证输配电网发展同步、协调。此外,必须要确保供电公司供电范围的范围合理分区,电网结构合理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电网间互供能力,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增强供电能力,推动电网各层级和用电负荷之间、有功容量和无功容量以及变电和配电设施容量之间比例的协调配置,节约用电资源。

1.4以科学工作方法为保障

科学的规划方法是电网网架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区域现状、特点,结合现有设备情况,以继承、优化、适用为准则,以技术原则为指导,通过确立目标、全面布局、规划发展、制定计划、项目实施等环节,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地区电网网架。

1.5重视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协调发展

适应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提高电网接纳分布式清洁新能源发电能力,使电网适应新能源接入与送出,保证各种分布式新能源电源可靠并网,并能够百分之百消纳,增强多样化服务能力。

1.6重视提高电网运行效率

采用运行可靠、技术先进的电网技术,以地方的实际情况为指导,从而落实对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方面的选择则,这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推广节能设施的运用,还能够提升能源利用、电网运行的效率。如优先考虑选用节能型变压器、节能金具,配电设备率先考虑节能环保、小型、无油、扩展性强、维护成本低、甚至免维护的产品。充分调研各供电区域实际情况,依据科学原理妥善的布点,依靠准确的计算保证选择配变容量的合理性。同时,尽可能的减小低压供电半径,这样不仅可以促使低压网络无功补偿的体系变得更加完善,而且对推动无功就地平衡顺利实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7网架发展目标

110 千伏网络主要构建以链式、环网为主,辐射为辅的配电网络,同一地区、同一电压等级、同类供电区的 110 千伏电网的接线力求简洁化和标准化。35千伏电网将在充分发挥现有资产效益的基础上逐步退役、改造、升压。 2新形势下电网发展规划的新方法 2.1 负荷预测

从近年来我国电网规划的经验来看,要想将电网规划工作做强,就必须先将负荷预测工作做好,这也是做好电网规划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并且对其具体规划提供到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负荷数值的大小也会通过运载能力直接体现出来,只有将负荷预测工作做好,确保预测的准确性,才能够对电网的合理规划提供正确指导。而随着我国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负荷预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负荷预测技术变得越来越先进。在大系统分解理论概念的指导之下,利用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可以深入分析人均用电量、生产单耗的系统动力模型。借助于系统动力学模式,能够对居民的生活用电预测部分以及其它部分的独立运行进行预测,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用电预测的准确性模糊类聚识别预测。对之前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建立起电负荷变化的模式。借助于对规划地区负荷变化模式的合理判断,然后利用模糊类聚识别预测法来对电荷进行预测。此外,负荷变化模式选择需要结合历史环境特性,并借助于逐项比较的方式,来挑选出诸多模式之中最为接近的一种绘制负荷特性的预测与负荷曲线。一些区域本身用电基数不足,并且外来一段时期内用电不会出现很大程度的调整,其历史数据不能够充分反映出负荷的特征时,就需要借助于该方式来进行电网运行过程中的电荷预测。

2.2电力电量平衡技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