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选题策略的思考

小课题研究选题策略的思考
小课题研究选题策略的思考

小课题研究选题策略的思考

绵阳中学教科室编制

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做为研究对象而开展的行动研究或质的研究时,有目的有计划地确定好小课题,将有助于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解决一些实践的难题,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小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如何科学而有效地选择小课题才能达到上述的目标,这必须有一定的策略。现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特殊案例

个案研究曾经在教育领域非常流行,具有针对性与有效的一种实践研究方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非常“特殊”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存在着缺陷,造成了他们一些特殊的行为习惯,甚至是特殊的“癖好”。正因为这部分学生与他们年龄段所具有的共性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教育方法与手段进行教育,否则,先不说达不到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放过一个学生”的要求,往往这些学生会成为班级、学校破坏性之源。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遇到过一位非常厌学、极端自我中心主义的男生。该生平时上课总是无所事事,不是东瞧瞧西望望就是自管自做上课无关的事,即使在得到教师严厉批评后,该生要么无动于衷,要么与教师发脾气,一付目中无人的样子。根据这些情况,笔者在详细了解该生家庭教育(包括与其家长多次的交谈了解到,该生是独子,在家非常受宠爱,现在家长对他也无可奈何)、小学教育的情况,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个性倾向等,选择了一个叫《极端自我中心主义学生的教育对策个案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突发事件

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频频产生突发事件,不同的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有不同的选择办法,新教师可能害怕而回避,一般教师作一般的处理后听之任之,优秀教师把课堂突发事件做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生成性的重大教学资源而重视、研究它。

确实,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必须有很强的处乱不惊的应变能力和深谋远虑的运筹帷幄能力。这样不仅仅科学地解决了一个可能成为教育事件的问题,而且变“害”为“利”,开发了课堂教学资源,也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但课堂的突发事件何其千百种,几乎每一种突发事件不会雷同,而且每一件突发事件都有其很特殊的“棘手性”。为了提升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提高教学机智,笔者在多年前就提出了《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研究》的课题,总结了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学生遇到的问题不一定要教师本人亲自解决,也不一定要教师当场解决,更不一定要求教师直接解决。形成了处理突发事件的策略:与学生“打太极”、调动全体学生的力量、面对“难堪”,公开“难堪”、主动承认不知道,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解答等(见笔者论文《教育智慧来自学生》,表于《教育育人》2006年第3期)。

三、两难情景

生活中两难情景很多,像著名的两难问题“母亲与妻子同时落水先救母亲还是先救妻子”之类的问题虽是一笑而过,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类似的问题比比皆

是,我们不可以也一笑而过,否则可能造成很大的教育事件,甚至贻误学生的终生。

在去年的学校运动会上,笔者班级中一位“体育健将”在参赛的第一个项目时意外落选后,其后参与第二、三(班级集体竞赛项目)个竞赛项目时借口受伤而退出比较而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荣誉。面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事件,笔者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这名学生在比赛前确实训练积极准备充分,且从他平时的表现看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与上进心,但是就是这样的学生因为“失面子”而撒谎而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荣誉,而且是很巧妙地利用了他“受伤”这一个“非常值得同情的弱者行为”来作为自己的挡剑牌,令人表扬也不是批评更不是。针对那个情况,记得笔者当时没有揭穿他的“撒谎行为”,而是故意“纵容”他而表扬了他“带伤坚持跑,虽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但这种精神值得学习”。事后越想越觉得那种做法欠妥,然而翻来覆去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从而以此事为引子确定了一个《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需要的代价个案研究》的小课题。

四、学生实践

小课题几乎全部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而由于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也不在少数。当前的教育教学都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之上,学习过程中往往遇到与原有知识结构相矛盾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正是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在这种矛盾中,一些矛盾本身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知识系统的不全面造成的,有些科学现象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的课题,这就可以成为小课题的来源。

《科学课程标准(7~9)》后面部分有一个教学案例叫《哪一支蜡烛先熄灭》,这个案例描述了“一高一矮两支蜡烛在玻璃罩下,高的蜡烛反而先熄灭”的实验现象。在教学时,我也引入了此实验,并让学生实验,但由于那天气温较低的原因,矮的蜡烛反而先熄灭了,当然我无法解释此现象,就要求学生自己去解释(由于实验前,要求学生去建立猜测与假设,几乎相同数量的学生分析选择两种不同的假设),在学生讨论后再次要求实验,实验结果是高的蜡烛先熄灭。最后,通过解释才得到结论:除了案例中提到的影响高或矮蜡烛先熄灭的因素不仅仅有蜡烛高低、玻璃罩体积等因素,还有当时的教室气温等因素(如果教室气温过低,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的二氧化碳马上被降温,矮的蜡烛会先熄灭)。

就因为学生实验探究过程的启发,我对课堂学生实验引发了很大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影响课堂实验结果的意外因素研究》。

五、争议话题

教育教学过程中,其结果不仅仅是由教育教学本身的一些因素决定的,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由于学生不是生活于真空中,特别是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学生普遍成为网络高手,受到社会大众文化的影响非常之深。其中“追星”就是其中一种现象。

在教师看来,学生对于影视明星的崇拜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可现实是,教师越禁止学生“追星”(严禁在学校听、唱通俗明星的歌曲,看通俗明星的资讯等),学生越要去做,而且有“变本加厉”之势。

正因为如此,笔者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似乎要与“追星族”们舌战一番,以使他们口服心服。但现在想来,笔者从一开始就错了,通俗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侵蚀有洪水猛兽之势,势不可挡,也无法阻挡!“追星族”们提出了N个青少年需要“追星”的理由,特别提到家长、老师强迫他们听、唱、看他们根本看不懂也根本无兴趣的所谓“高

雅艺术”,这难道不是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吗?据此笔者转变思路,提出了《通俗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研究》(由于人力物力所限,笔者仅局限于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诸如《明星周杰伦对学生的影响》之类的小课题)。也确实,当我们现在看周杰伦的歌曲视如粪土时,是否我们的前辈在二三十年前也是如此的视罗大佑为粪土?而如今罗大佑的歌曲已经成为经典,我们能保证在若干年之后周杰伦的一些歌曲不是经典吗?

六、创新实例

教师做质的研究,虽然每一项研究的对象对教师本人来说是有创造性的,这也是能造成做质的研究的教师从“无到有、从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多、从毫无经验到有很好的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这种创新对教师本人是新的因素,对整个教育实践界来说未必都是有

前沿性意义的。但这必不能阻止教师去做质的研究,相反,这正是教师做质的研究的动力之一――没有受研究成果的限制。

如笔者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一直在做的《科学探究式教学情境设置模式之研究》就是受此思维的启发而开展的。我们知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模式,也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之一。但是《科学》课的探究式教学的情境设置模式如何构建?这个问题看似不是小课题,但当笔者把它们分解为“新授课的情境设置模式”、“复习课的情境设置模式”、“实验课的情境设置模式”、“练习课的情境设置模式”等时,每一个板块的研究就是一个小课题了。

七、逆向思维

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其实我们非常不善于用逆向思维,我们已经习惯于我们的常规思维,总是觉得应该怎么样,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想取得更好的结果,我们应该如何?”之类的问题却很少思考。

一般学校在布置校园环境时,总是少不了在校园建筑物各墙壁上悬挂或张贴名人名言、名人书画作品之类的作品。突然有一天,笔者问班级学生“教室外墙壁上是一幅什么画?”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懵了,只有少数学生大略地说出来。

这些能影响校园文化氛围的张贴画到底对学生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能否更好

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呢?为此笔者曾经提出了一个《校园张贴画到学生的学生影响》的小课题。

八、颠覆常规

对于绝大部分教师来说,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根本没有什么创造性可言。应该说,如果我们的教学常规是高效的甚或有效的,这种重复是有必要的。但往往,我们在重复着无效的工作,而并不思改进。如很多学生已经非常熟悉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模式,当教师还未开口要求学生思考某一问题时,学生已经非常整齐的回答出问题了;当学生已经根本不看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给学生的分数时,教师还是在给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冠上一个分数……基于这些的认识,我们是否可以颠覆这些教学常规。以改革作业为例,是否可以通过学生相互批改、口头批改、当面批改、分层作业、不同要求作业、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动手实验作业等进行尝试,并作为一个课题提出。

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

课题编号 教师小课题研究手册 课题名称: 年级: 学科: 职称: 教师姓名: 研究起讫时间: 丹东市第四中学教务处编印

目录 一、教师小课题申报表 (2) 二、教师小课题开题报告 (3) 三、研究过程记录(一):主要的理论文献与资料 (4) 四、研究过程记录(二):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 (5) 五、研究过程记录(三):教学观摩记录 (6) 六、研究过程记录(四):教师的教学体验与反思 (7) 七、|研究过程记录(五):教师研讨记录与总结 (8) 八、教师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10 九、教师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11 附件一:《教师小课题研究评价表》……………………………………… 13

一、教师小课题申报表 姓名学科职称任教班级 所选课题 问题来源个人同事学生家长其他 选题缘由 研究设想

考核 小组 意见组长签字 年月日 二、教师小课题开题报告 姓名开题时间 课题 名称 研究 目的 研究 内容 研究 步骤 措施 研究 方法 预期 成果 参考 文献

考核 小组 意见组长签字: 年月日 三、研究过程记录(一):主要的理论文献与资料 作者姓名论著名称 发表时间刊物名称 主 要 观 点 阅读并记录时间:年月日作者姓名论著名称 发表时间刊物名称 主 要 观 点 阅读并记录时间:年月日作者姓名论著名称 发表时间刊物名称 主 要 观 点 阅读并记录时间:年月日作者姓名论著名称 发表时间刊物名称

主 要 观 点 阅读并记录时间:年月日 四、研究过程记录(二):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 姓名性别所在岗位 来源渠道 成功的经验与案例 姓名性别所在岗位 来源渠道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1_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1_ 一、目的意义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在整体素质上有明显的提高。 2、通过数学小课题研究,在中高年级逐步形成一批优秀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应该能在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中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从而为数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支持。 3、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展数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是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的重要方面,是数学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重要途径。 二、总体要求 中年级以撰写数学小发现、小体会为主,把握好“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训练应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高年级撰写数学小试验、小调查为主,引导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和魅力。 三、主要工作 1、在数学学习引导讲发现、重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兴趣小组或者中,引导学生能够积极敢于思考,善于发现,特别是鼓励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意见。

2、、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方法重于知识、过程重于结论、思维重于记忆、长远重于眼前的评价思想,特别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概括与提炼,逐步形成数学能力。 3、引导部分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如节俭、环境、交通、运动、经济、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然后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写出小调查、小报告。 4、引导学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数学大世界》等数学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写好数学小发现或小试验或小调查,积极向学生报刊投稿。 5、在适当时候,出一些数学小课题研究专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出一些专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例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近几年来,学校近几年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开展“自主、学习方法”研究的过渡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3、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参加试验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实验班的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及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泠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

2014年度各学科研究课题选题参考

附件1 2014年度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各学科选题参考 重点提示:本选题参考是基于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与任务,以及各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提出的,虽然给出了比较具体的研究范围,但其中仅有极少题目适合直接用作具体的研究课题名称,大部分题目还需要细化、分解。为此,各地教育、教研、管理工作者在筹备申报立项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但绝不可拘泥于这些题目,应从自己所处的地域或学段实际出发,针对所属学科的内涵、外延或要素、特点,运用科学、合理、适切的研究方法,发挥课题组自身优势,自拟研究方向,选定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独创性都比较强,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适性、有推广价值的具体研究课题,力戒那些科学性差、脱离实际、大而无当、力不从心的研究选题。 01中学语文 1)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 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3)中学语文评价研究 4)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5)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6)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高中语文新课程必修课教学的研究 8)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教学的研究 9)高中语文新课程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 10)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11)高中语文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研究 02小学语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 4)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研究 5)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 6)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 7)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8)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9)小学语文新课程典型课例的研究 10)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11)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研究 12)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变师生关系的研究 13)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03中学数学) 1)中学数学课标教材的对比研究 2)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 4)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实验与研究 5)中学数学教学方式与策略研究 6)中学数学典型课例研究 7)中学数学新增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8)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9)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10)中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11)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12)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实验与研究 13)中学数学校本教研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14)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5)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展状况的研究 16)中考、高考命题中考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方式方法研究 17)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向的研究 18)高中数学选修课程教学的实验与研究 04小学数学 1)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实验与研究 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研究 4)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实验与研究 6)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关于情境教学的若干思考”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关于情境教学的若干思考”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 (2008.4——2009.12) 林口县第三小学田颖 情境教学是利用移情作用,形成身临其境的心理感受,且在加深体验中陶冶情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儿童的心理品质、智能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起,一但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更为主动、更为丰富、更为深刻,教学就成为儿童主观所需,成为他们情感驱动的主动发展过程。 结合上面的理论依据和课题研究第一阶段的情况,我制定了关于情境教学的若干思考实施研究阶段计划。 一、工作重点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 认真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教育刊物,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理论修养。理论学习在本课题研究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将从两方面入手加强学习:一是利用例会或沙龙的形式加强理论学习,每两周一次;二是自学,课题组老师每周看一篇与课题有关的文章,并写下心得体会。 2、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在平日的工作中努力学习,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注重积累与反思。将教育理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自己的教学实例为主要研究载体,切实抓好每一节研究课,组织教师进行真实有效地评价,从而提高课题组成员的业务水平。 3、积极参与培训、教研,拓展视野。 观摩课堂教学、聆听专家讲座,开阔眼界,拓展思路。积极参与各级的教

研活动,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4、积极撰写相关论文,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做好课后反思 二、研究内容 在新课改理和新课标精神的背景下,对“如何创设情境”进行研究。紧密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创设情境对学习起直接作用的学习心理、学习情感、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想象力、质疑能力、感悟审美能力等进行研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心理需要 创设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 (二)多媒体创设情境,挖掘学生潜能。 由于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以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而形象愈是鲜明、具体、生动,就愈缩短学生感知的时间,从而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引起联想想象,激发学习的“灵感”。(三)创设质疑情境,促进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四)、创设交流情境,促进合作学习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

小课题研究选题策略的思考

小课题研究选题策略的思考 绵阳中学教科室编制 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做为研究对象而开展的行动研究或质的研究时,有目的有计划地确定好小课题,将有助于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解决一些实践的难题,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小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如何科学而有效地选择小课题才能达到上述的目标,这必须有一定的策略。现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特殊案例 个案研究曾经在教育领域非常流行,具有针对性与有效的一种实践研究方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非常“特殊”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存在着缺陷,造成了他们一些特殊的行为习惯,甚至是特殊的“癖好”。正因为这部分学生与他们年龄段所具有的共性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教育方法与手段进行教育,否则,先不说达不到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放过一个学生”的要求,往往这些学生会成为班级、学校破坏性之源。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遇到过一位非常厌学、极端自我中心主义的男生。该生平时上课总是无所事事,不是东瞧瞧西望望就是自管自做上课无关的事,即使在得到教师严厉批评后,该生要么无动于衷,要么与教师发脾气,一付目中无人的样子。根据这些情况,笔者在详细了解该生家庭教育(包括与其家长多次的交谈了解到,该生是独子,在家非常受宠爱,现在家长对他也无可奈何)、小学教育的情况,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个性倾向等,选择了一个叫《极端自我中心主义学生的教育对策个案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突发事件 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频频产生突发事件,不同的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有不同的选择办法,新教师可能害怕而回避,一般教师作一般的处理后听之任之,优秀教师把课堂突发事件做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生成性的重大教学资源而重视、研究它。 确实,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必须有很强的处乱不惊的应变能力和深谋远虑的运筹帷幄能力。这样不仅仅科学地解决了一个可能成为教育事件的问题,而且变“害”为“利”,开发了课堂教学资源,也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但课堂的突发事件何其千百种,几乎每一种突发事件不会雷同,而且每一件突发事件都有其很特殊的“棘手性”。为了提升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提高教学机智,笔者在多年前就提出了《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研究》的课题,总结了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学生遇到的问题不一定要教师本人亲自解决,也不一定要教师当场解决,更不一定要求教师直接解决。形成了处理突发事件的策略:与学生“打太极”、调动全体学生的力量、面对“难堪”,公开“难堪”、主动承认不知道,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解答等(见笔者论文《教育智慧来自学生》,表于《教育育人》2006年第3期)。 三、两难情景 生活中两难情景很多,像著名的两难问题“母亲与妻子同时落水先救母亲还是先救妻子”之类的问题虽是一笑而过,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类似的问题比比皆

“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中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如何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如何走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提升之路等,将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校本小课题研究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通过针对性强、具体而又可操作性的小课题研究实践,达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制约各学科教学质量效果提高的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在教中研,在研中用,这种教、研、用一体化、系统性的行动研究,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之中,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与降低教学基点和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指导学习方法开展校本学习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提出与实施,不断推动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从而形成“本校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1.本校化行动。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研究力量和教育资源,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行动研究,全力解决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低重心运转。降低教育科研工作重心,倡导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为主体,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3.小步子发展。每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学期(年)初确定研究课题,校内申报立项;通过一个周期的研究实践,基本能够完成课题实验,解决所确立的研究解决的问题;学期(年)末汇总整理并进行结题鉴定。以达到“小步子、快节奏、高效益”的目的。 4.实效性评价。教研处从过程性资料、终结性成果和实质性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个小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定;过程性资料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终结性成果指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以及会议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实质性效果指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进提高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小步子。因为是小课题,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

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课题研究参考题目 一、现代产业体系领域 1.探索支持现代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2.建立网络化、协同化工业研发设计体系和共享平台的政策研究。 3.促进新产品、新领域和新业态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 4.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制度创新研究。 5.扶持龙头企业及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改革对策研究。 6.现代服务业与区域融合发展研究。 7.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示范基地建设研究。 8.区域产业布局的协调机制研究。 9.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 二、现代企业制度领域 1.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研究 2.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研究。 3.国有企业经济战略性调整研究。 4.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机制研究。 5.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 三、科技创新领域

1.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2.深化科技企业的产权和分配制度改革机制研究。 3.科技资源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研究。 4.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制度研究。 5.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 6.探索各市省级开发园区与新型主导产业园区合作互动、快速发展的模式研究。 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领域 1.资源节约试点建设相关制度研究。 2.节能减排机制研究。 3.低碳经济城市试点建设机制研究。 4.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机制研究。 5.环境保护机制建设研究。 6.区域性生态环境补偿试点建设机制研究。 7.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与生态建设治理改革试点建设机制。 五、人力资源领域 1.区域人力资源系统开发机制研究。 2.区域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研究。 3.推进人才一体化建设制度研究。 六、统筹城乡发展领域

1.规划体制改革试点研究。 2.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改革试点研究。3.综合交通改革试点研究。 4.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研究。5.城市土地管理方式创新研究。6.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方式创新研究。7.被征地农民补偿制度改革研究。8.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9.新农村建设改革研究。 10.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七、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 1.基本公共教育改革研究。 2.教育体制改革研究。 3.卫生体制改革研究。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5.文化体制改革研究。 6.基本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八、财税金融领域 1.财税体制改革研究。 2.金融机构改革研究。 3.推进金融一体化改革研究。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课题就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小课题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课题,由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合作,能在短期内取得成果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研究是教师的必备素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小课题研究一般有以下四个步骤。 一、选定课题 选定题目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题目决定了研究的深度、广度、意义、内容和过程。选题不可盲目草率。一般的思路是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分析问题——确定课题。选题存在一定误区:越时髦越好;越热门越好;越大越好。其实,时髦的、热门的、大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小课题研究的特点是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提高学生作业的效率;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时,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 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这样,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可能会被激发出来,逐步形成小课题。 (3)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出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要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但必须注意可操作性。 (6) 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7)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关系。 二、制定方案

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

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 微型课题是指教师将源于课堂、源于学生、源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将课堂作为研究基地,将追求教育、教学的实效作为主要研究成果的一种课题。 微型课题研究源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是贴近教育教学实际、适合教师开展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对于改进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 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是当前我市推进课程改革,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是我市教育科学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大力推进微型课题在我市有序、有效地开展,根据苏州市关于开展微型课题的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常熟市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 一、申报人员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二、申报办法 微型课题采取逐层申报,分级立项,分级管理的办法。 基层学校:各学校负责校内微型课题的申报工作,通过申报工作的开展积极引导教师认识微型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一线教师是微型课题研究的主要承担者,教师要把微型课题研究作为日常教育教

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校本研修有机整合,正常开展研究活动,逐步形成基于微型课题的专业对话。 学校的教育科研主管部门要统一组织本校的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的申报方案进行指导,帮助教师选择课题,填写申报书,确立校级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择优推荐到市级立项。 市教科室:市教科室作为微型课题研究的指导者,要定期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微型课题的研究。通过举行微型课题研究现场研讨会,建设微型课题研究管理网络,开展优秀微型课题研究成果评比,编印微型课题研究成果专辑等方式,加强市级微型课题研究的管理指导。 市级立项的微型课题需填写《常熟市教育局教科室微型课题申报表》,具体形式参见附件一。 市教科室将负责择优推荐优秀课题到苏州市级立项。 三、申报选题 积极倡导教师从自身工作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确立课题,选题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要有自己的特色,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有经验、有积累的,长期关注的,兴趣浓厚的,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曾有一些思考但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2.选题要基于自己的实践,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来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困惑与问题,切入口要小,内容要相对单一,适合教师开展实践性的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怎么写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怎么写 现代教师,需要以课题研究激活专业发展的内力,并以课题研究者的方式行走在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上。下面是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1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树立”科研兴校“意识,扭转我校落后局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结合我校教、科研课题项目,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适应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需要研究我校教育教学现状,探索适合自己的新路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目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搞好教、科研工作,探索适合自己学校的新路子,力求在教、科研课题的实验操作中,实施素质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从而实现“科研兴校”的目的。 二、教、科研课题的确立

我校的教研工作要在进修和教科所的指导下,以转变观念、改进教法、改进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与雪的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和赤松乡的自然状况,确立我校的教研课题为写作教学研究。 三、教研工作的基本原则: 1、有针对性,注重实效 2、树立“科研兴校”意识,调动全体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3、加强教、科研骨干力量的培训。 4、形成教研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的教风。 四、教研工作实施细则: 1、加强教育科研组织建设 建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教研管理,课题研究,参谋咨询,师资培训和人员配备等工作。 2、加强教育科研力量的组织工作。 3、建立健全教育研究管理制度,保证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制度是管理的一种形式,制度管理具有标准化、程序化的稳固特征,因此要建立以下制度。

如何选择教科研课题题目

如何选择教科研课题题目 当前,我们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总觉得得难以找到研究的问题,即使找到了却不适合于研究。主要表现为: ?问题宽泛。 即研究的主题太大,无从下手。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研究对象范围太大,研究难以把握,如“中国主体性教育研究”、“山东省素质教育研究”等都超出教师研究条件和能力,研究自然无法开展。有的是因为问题本身的范围界定不清楚,让人难以明白研究的重点和边界,如“新课程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课程”和”创新能力”都是很宽泛的概念,研究者难以把握研究内容和研究的切入点。 二、问题狭窄。 即问题太小,范围太窄,意义不大。有时由于经验不足和视野限制,所选择的问题只是反映某个现象或在教育教学中想实现的某个简单期望,它虽然是事实,但可以直接解决,也可以作经验感想之谈,但不应作为教育科研课题,如“数学新课堂如何让学生勇敢地站起来”、“微笑在教学中的应用”就属于此类。问题狭窄还表现为,有时问题是一种个别的具体问题,如“怎样解决班级两个女同学的不团结问题”,它不具有普遍性,也不应作为科研课题。 三、问题模糊。 即问题的主攻目标不明确,问题研究具体要解决什么以及如何解决不清晰。问题模糊现象在教师研究中比较常见,表现为: (1)问题中的变量单一。课题研究旨在探讨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模糊的问题,只显示一个变量,使人不知道该怎样来解决问题,如“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或是“培养和发展初中生语文素养”,都只有一个变量,到底从哪些方面来形成“良好习惯”,来培养“语文素养”,让人难以确定。 (2)问题中的变量过多。变量过多也会造成研究重点不突出,使教师产生模糊认识,无法开展研究,如“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数学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它们既是问题宽泛,也是变量过多,“课程改革”、“学生发展”、“数学教学”、“学生个性”等都包含着很多变量。问题中包含过多的变量,会造成研究目标离散,难以形成有效的研究成果。 (3)问题陈述含糊。好的研究可以用发问的形式,明确无误地陈述出来。而模糊的问题则无法清晰陈述,也就是说,当我们对问题进行假设时,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无从说起,如“素质教育中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批改和减负”、“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历史最好”,研究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都难以知晓。 四、问题平淡。 即问题老套,价值不高,若自己再去研究,应该寻找新的研究角度。 故课题选题时可参考以下技巧。 1、课题宜小不宜大。尽量选择小课题,课题越小,目标越集中,就越容易把问题讲清楚,要以小见大,做深做透。 2、课题宜实不宜虚。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的问题,切忌抽象空泛的问题。如“关于素质教育的研究”就是一个过于抽象空泛的问题。 3、课题宜重不宜轻。所谓“重”,就是指与教学实践的密切程度、意义的大小以及所选课题是否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是必须重视的问题,而不是可有可无或与教学关系不大的问题。 4、课题宜准不宜偏。选题的方向要明确,角度要准确,内容要确切,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选问题不能偏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5、立意宜深不宜浅。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和变化莫测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课题并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提炼,逐层深入挖掘问题,认识不能肤浅。

小课题研究实践的思考

小课题研究实践五思 胡远明 思考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案例1:高二(9)班常社卫老师的小课题:模仿·创新模式对中学生英语写作的促进效果研究。课堂上,常老师以“学习卷”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英语模仿写作。课后,常老师谈到希望学生通过模仿写作,最后能够创新写作,即先“临帖”再“破帖”。但操作过程中学生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如模仿容易创新难;背诵范文困难;不会使用英语常用句式,等等。 案例2:高二(3)班周莉老师的小课题: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提问类型的调查分析。课堂中,周老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但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堂出现“冷场”。课后,周老师向我解释课堂效果之所以不好,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预习。另外一个经过预习的班课堂效果就很好。 在这两则案例中,教师有几个共同特征:在研究过程中都发现了问题或困惑,都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对改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能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寻求支持。 两位教师以课题为载体,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探究、思考、总结,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是小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学会了思考和发现新问题,同时在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小课题研究一旦形成研究成果,这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思考二:教师需要怎样的课题研究 有一所学校小课题研究的中期评估结束了,这标志着该校小课题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期评估结束后,我们一直在思考:教师究竟需要怎样的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吗?是为了掌握课题研究的技能吗?还是为了获奖呢?显然,上述三点都不是,至少不全是。之所以让教师做课题研究,我们是想挖掘课题研究背后的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问题意识的形成。中期评估汇报中,大部分老师反映越研究问题越多。研究中问题越来越多,恰好说明大家已经深入到研究之中,发现了很多过去课堂上被忽略的或没有被关注的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制约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意识是每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素质,但很多教师忙于教学,难以意识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也就很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计划

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0.5—12) 根据初中化学课标的要求以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分派任务落实各项专题研究任务,进行实验准备工作。 具体时间及分工() 2010.5 课题准备做好各项任务的分配工作; 2010.6 各参加课题研究教师,进行制定预实验计划; 2010.7—10 收集有关实验材料,并确定学生人数; 2010.11—12 进行预实验,挑选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验,并总结自己实验,写一份实验教师的优秀实验设计。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1.3—7) 3月课题小组第一次一研讨,课题实施前的动员从基础实验入手进行实验设计。 1、启动基础实验课,初三每班每周安排一节实验操作课; 2、其余课题人员进行观摩,并从自己负责的子课题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并找出自己子课题的问题,从新设计思路,解决问题如何着手自己的课题研究。负责人: 4月课题组的第二次研讨,谈谈自己的子课题的进展情况,改进方案及如何发展。 1、讨论动手操作的实效性,以及如何提高从实际出发,发展家庭小实验; 2、监督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纠正错误操作,并改进实验时的繁琐操作,以及药品的节约。负责人: 5月执行课题小组的第二次研讨 1、进一步深入实验课题,并体探究实验,在此组织实验观摩、讨论、交流、改进; 2、组织实验动手操作课外活动,如:操作比赛、改进评比、探究活动等,并去粗取精,为以后开展第二课堂做好充分准备。负责人: 6月课题小组的第三次研讨,常规实验的操作,探究实验的研究改进,全体化学教师交流讨论;

1、探究实验的改进,操作的改进,如何让学生节约药品,体现出环保; 2、探究实验的改进启动,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并对某些学生的实验操作的胆怯等如何去克服。负责人: 7月 1、第一学期的材料汇总,资料整理,上交各类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报告; 2、上交本学期的课题总结,并讨论下学期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负责人: 第二学期:9月—12月课题的研讨会启动 9月 1、课题小组的第四次研讨会,公布第二学期的第二阶段的实施计划,常规实验及实验探究的继续开展。 2、第二课堂实验的开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包括实验的科学化、技能化和新颖化。负责人: 10月多媒体实验教学的研究的开展,并深入课堂研究实验中的技能化和新颖化,设备的使用促进实验教学的提高。负责人: 11月家庭小实验与常规实验的对比并在此去粗取精,进一步深入课堂研究,如何使学生更能掌握实验的科学化。负责人: 12月课题小组的第五次研讨会,对一年来的课题实施进行年度总结,并对新的一年课题作一个设想方案。负责人: 第三学期:2012.3—7月课题研究的继续实施 3月课题小组的第六次研讨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评比,实验中对药品的节约及实验的科学化作具体的分配,使实验更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负责人: 4月成立开放实验,检验学生在这一年中所收到的成效,并纠正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负责人: 5月开展家庭小实验比赛,个人实验创新比赛等一系列赛事,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比赛中得到提升。负责人: 6月—7月课题小组第七次研讨,讨论建立实验考核制度及细则,并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实验考核,总结本阶段的课题成果,并将各课题小组进行汇总、完善,去粗取精。负责人:

小课题研究选题指南

前孙镇小课题研究指南 说明:请老师们尽可能按照县教研室制定的“小课题课题选题指南”,根据自己的实际、兴趣、能力提炼课题。实在没有得出课题,可参看“参考目录”中的课题稍作修改。 【语文学科】 l、低年级语文教学扩大识字量,提高识字效率的实践研究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写字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 3、三维目标在(低、中、高段)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4、(低、中、高段)古诗文(成语串)诵读教学研究 5、口语交际教学资源的开发研究 6、人教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的实验与研究 7、改革作文修改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感的研究 8、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策略研究 9、小学生综合性学习有效实施的实践研究 10、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研究 11、小学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研究

12、中高年级小学生敢提问、善提问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13、中高年级小学生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习惯的养成研究 14、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创新的实践研究 15、语文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16、课前五分钟演讲如何成为课外阅读的平台研究; 17、如何提高阅读课效率的研究; 18、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的研究; 19、让作文评语成为学生习作的催化剂; 20、在教育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的尝试; 22、如何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语文课; 23、如何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4、教会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学会宽容的实践探索 25、语文课堂中教师“追问”的策略研究 26、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研究 27、一年级拼音与识字教学有效结合的方法研究

28、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 29、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调控 30、改革语文课学与教的评价模式 31、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设计语文作业 32、如何解决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多认少写,学生读书难的问题 33、激发学生进行课余口语练习兴趣的策略研究。 34、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的策略研究 3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研究 36、读写渗透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探索 【数学学科】 1、在数学课中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2、如何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教学中“一题多变”的训练策略研究; 5、教学故事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影响; 6、在规范教学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题研究中主要问题及对策

课题研究中主要问题及对策 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韩文萍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思考,在学生认知活动过程中,掌握适当的方法技能有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作用,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性的东西,如何提升学习速度加速优化认知水平,无疑成为众目注视的焦点。 然而,从我们前期对几所学校的走访与调研中发现,在大家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对学法重要性认识都比较到位,且能关注随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法。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却关注不多――表现在学法指导研究只停留在认识层面,但缺少深入探讨与研究,还没有形成自觉的行为。不少学校在学法指导研究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对研究目的任务不明确、研究过程不规范,成果认定不清楚,导致基层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无法有效展开。 以斑窥豹,就目前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做下列分析 一、认识上的问题: 1、对理论认识层面的问题 A、概念不清 在研究中研究者对研究涉及到一些相关的理论名词,不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对所研究的内涵外延没有达到真正理解的程度,就草率行事。于是便出现我做了我就是“行动”了,我照着别人的所谓的经验做了,就是“应用”了,于是把学校的所有工作都堆积到科研这个大筐里。也有很多人说,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写了大量的论文、案例,我们也装订了很多的成果集子,搞了各种各样的比拼大赛,结果却并不是专题研究应有的效果。更有甚者是不少人认为科研就是写文章、要材料,认为科研就是搞活动。

任何问题、任何形式的研究都有其独特性,必须弄清楚他们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的路子才不至于走偏,没有理论支撑的研究是不符合规律的研究,也就是无意义的研究,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B、理论学习与培训不具有针对性 基层学习的理论材料、学习材料、培训材料随意性很大,没有围绕专题研究选择理论依据作为学习材料或者与专题没有关系,材料的来源比较杂,想到哪里,学到哪里,培训到哪里,找点学习资料,大家做做笔记,留个学习的痕迹。就误作为研究理论的学习了,对学习理论的作用认识不到位。这些只能算是浏览性、阅读性的对研究来说是无效的学习,实质不会有学习的效果。将“指导、培训,参与研究”等同于做做报告、看看授课、评评效果,误认为做这些就是做科研工作了。事实上这些行为就是一种敷衍的作风。 2、实践操作中的主要问题 A、研究目标不明确 教师参与科研的过程中所暴露出的是由于研究者在不清楚研究目的的情 况下参与的研究,甚至觉的反正学校要求围绕问题研究,随便可以找到一个问题坐下来就研究,至于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要达成一个什么目的他们思考的很少。误以为研究就是领导看课、群体诊评、自我反思。 B、研究过程“有形无神” 毋庸置疑我们的课题研究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我们的课题培训指导过程中也提倡研究概括流程,我们认为这种,“问题、学习、设计、实践、反思、调整、再学习、再设计……”操作比较科学,绝不是一种浅层次的重复。 经过我区“十五”的历练和科研实践,有了问题就要围绕问题进行学习,而我们的学习是为完成任务的学习,至于学的内容前面已经提到与课题有无关系没有人去思考。

小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和策略

小课题研究是指研究者在迫切需要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中,选择研究范围比较微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研究切口比较小、研究周期比较短,容易操作并且有兴趣、有能力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它具有指向“自我性”、过程“随动性”、时限“即时性”、形式“灵活性”等特点,根本目的在于促使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有效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走进一线教师做小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需提高认识 许多教师把“小课题”与“规划课题”、“重点课题”混为一谈,认为这是学校里少数优秀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线教师没有精力、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做研究。很多教师把“小课题研究”与“学科教学”隔离开来,没有为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而研究,同时认为这是两回事情,研究课题会分散教学精力,花了力气不一定能有研究成果,最后还可能导致教学质量下滑,会得不偿失。 小课题研究对一线教师来说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属于一种应用性研究,或者说是一种行动性研究,就是教师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审视、指导自己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比较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一线教师做的小课题应该是一种“草根式”研究,不一定非得要有创新性、前瞻性,只要通过研究让自己原来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教学行为变得更加有效、高效,这就是一种有效的小课题研究。教师对于小课题研究应该有“工作问题化,问题课题化”的意识,应该将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小课题逐一进行研究并有效解决。小课题要“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小课题要“近”,就是要贴近自己的教学现实,不好高骛远;研究要“实”,就是要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研究要“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出真感受,最后能真正出一些成果。 二需平衡价值 许多教师因为各类先进评比和参加各类组织推荐都有课题研究成果方面的 要求,所以一味追求小课题研究的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多而无为,虚而失实,伪而乏真”的现象。很多教师把“小课题研究”等同于课题立项、成果获奖,认为课题不立项、成果不获奖就没有研究的价值,而立项和获奖毕竟是有限的,于是就产生了不要研究的思想,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小课题研究主要是教师开展自已的研究、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作为一线教师对此应该有正确的认识,自觉投身于比较枯燥的课题研究活动中。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多整理案例、总结经验、深入思考,并及时撰写成论文、案例和随笔,积极投稿或参加各种评比。在这方面我有深刻的体会:前几年经常有课题能在市级立项并获奖,近几年都没有被立项更谈不上获奖,但是笔者依然在扎扎实实地做自己的小课题研究,用论文与案例的形式记录研究过程,在各级教研活动中越来越多地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到后来,一些论文案例在评比中获奖,并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坚持做小课题研究,不但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还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三需抓实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