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轴承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磁轴承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磁轴承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Engineering Master Degree Dissertation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The Control and Analize of Magnetic

Suspension System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Du Tian Xu

Supervisor: Prof. Chai Yi

Pluralistic Supervisor: Senior Engineer Xiao Xin Zhong Specialty: Contro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Autom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October 2007

摘要

磁悬浮轴承是一种没有任何机械接触的新型高性能轴承,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支承形式。磁轴承在工业控制、超高速、精密加工、航空航天、机器人、能源、交通等高科技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它具有回转精度高、功耗低、刚度高、寿命长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对其研究颇为重视。磁悬浮轴承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多项技术的交织,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对其研究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强。经过30 多年的发展,磁悬浮轴承在国外的应用场合进一步扩大,从应用角度看,在高速旋转和相关高精度的应用场合磁悬浮轴承具有极大的优势并已逐渐成为应用研究的主流。磁轴承实验系统包括单入单出系统辨识、多入多出系统辨识、经典控制器设计、线性反馈系统、非线性控制综合、多变量控制综合以及自适应控制设计。

本文介绍了电磁轴承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阐述了电磁轴承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当前的一些控制方法。在认为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解耦的情况下,利用状态空间法对磁轴承实验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考虑到机理建模时忽略了转子的柔性,传感器、电流放大器以及悬浮力的非线性,所得到的模型是不完全的,利用了系统辨识的办法来研究系统模型。由于转子的柔性、作用于转子上的电磁力关于位移和控制电流的非线性引起了转子谐振,本文对最大谐振进行了简单的滤波处理。并设计了一个二阶滤波器。磁轴承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的机电系统,设计控制器使其稳定是必要的。磁轴承具有四路补偿器,利用实验系统的三路补偿器对系统进行单入单出设计。在进行控制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是在利用实验系统部分控制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分析,采用了常用的含微分环节的超前校正。在单入单出的基础上,考虑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解耦,可采用分散控制的办法,考虑到频域法的直观性,以水平方向为例尝试了多入多出的设计。

本文在控制器的设计上选用了四种方法进行,分别是SISO 磁轴承系统的古典控制设计,SISO 磁轴承系统的现代控制设计,磁轴承的MIMO 设计,含补偿器的输出反馈设计。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对系统整体有个较好的比较。

关键词:磁悬浮轴承,控制,稳定性,系统辨识

ABSTRACT

Magnetic Bearing is a kind of good performance bearing which didn’t d irectly touch with other machine. It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form of supporting. In the filed of high.tech such as industrial control, super high.velocity, precision process,avigation and spaceflight, robot, energy sources, transportation and so on, Magnetic Bearing have extensive background of application. It has many advantages, so we spend much time in researching in it. By 30 years development, Magnetic Bearing is more and more used in foreigner country. Magnetic Bearing research experiment may include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identification, multi.input multi.output identification, classical control design, feedback linearization, nonlinear control synthesis, multivariable control synthesis, adaptive control design.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status quo and trend of Electromagnetic Bearing, expatiate the basic operational theory. In our experiment, we consider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perpendicular direction decouple, so we utilize state space description analysis system model. Think about the rotor bend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force which is the nonlinear function of displacement and control current, the model is not good; we use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identification to canalize the model. Because the rotor bend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force which is the nonlinear function of displacement and control current, system tend to resonance. In this paper, one filter is proposed for the first resonance.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controller for Electromagnetic Bearing which is an unstable system。Electromagnetic Bearing have four controllers, we use the some controllers of itself for the design of SISO, following that, we design the MIMO system in frequency domain which base on the polynomial matrix theory.

This paper has four methods in the design of control item. These are classic control design of SISO Magnetic Bearing system; modern control design of SISO Magnetic Bearing system; MIMO design of Magnetic Bearing system; the out.put feedback design of compensator. Then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vantages of each method, I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and comparison.

Keywords: Magnetic Bearing, Control, Stability, Analysis system model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1.1 课题目的及意义 (1)

1.1.2 磁轴承的发展趋势 (1)

1.2 磁轴承系统的控制 (2)

1.2.1 磁轴承系统的各种控制方法 (2)

1.2.2 转子不平衡性的消除方法 (4)

1.3 本文内容介绍 (5)

2磁轴承实验系统简介 (6)

2.1 磁轴承的基本原理 (6)

2.1.1 磁悬浮轴承工作原理 (6)

2.1.2 磁轴承悬浮力的计算 (8)

2.2 实验系统介绍 (8)

2.2.1 磁轴承系统 (8)

2.2.2 构件参数 (9)

2.3 本章小结 (11)

3磁轴承系统的理论分析与模型建立 (12)

3.1 刚性转子数学模型 (12)

3.1.1 刚性转子力学特性分析 (12)

3.1.2 SISO 磁轴承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14)

3.2 磁轴承系统模型的进一步研究 (16)

3.2.1 转子柔性 (16)

3.2.2 涡流和磁滞 (17)

3.3 本章小结 (17)

4实验系统的辨识 (19)

4.1 辨识机理 (19)

4.1.1 开环辨识 (19)

4.1.2 闭环辨识 (19)

4.2 辨识磁轴承实验系统 (21)

4.3 模型匹配 (22)

4.4 本章小结 (24)

5滤波器设计 (25)

5.1 模拟滤波器设计原理 (25)

5.2 系统谐振分析与设计 (26)

5.2.1 谐振分析 (26)

5.2.2 滤波器特性分析 (28)

5.3 滤波器的物理实现 (29)

5.3.1 滤波电路结构 (29)

5.3.2 参数计算 (30)

5.4 本章小结 (32)

6控制器设计 (33)

6.1 模型的简化 (33)

6.2 磁轴承的SISO 设计 (34)

6.2.1 SISO 磁轴承系统的古典控制设计 (34)

6.2.2 SISO 磁轴承系统的现代控制设计 (37)

6.3 磁轴承的MIMO 设计 (39)

6.3.1 双入双出系统分析 (39)

6.3.2 含补偿器的输出反馈设计 (41)

6.4 本章小结 (44)

7结致

论 (45)

谢 (46)

参考文献 (47)

附录 (49)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课题目的及意义

磁悬浮轴承也称磁轴承,是利用磁场力将轴承无机械摩擦、无润滑地悬浮在空间的一种新型高性能轴承。在航空航天、涡轮机械、真空技术以及机床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具有回转精度高、功耗低、刚度高、寿命长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对其研究颇为重视。磁悬浮轴承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多项技术的交织,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对其研究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强。经过30 多年的发展,磁悬浮轴承在国外的应用场合进一步扩大,从应用角度看,在高速旋转和相关高精度的应用场合磁悬浮轴承具有极大的优势并已逐渐成为应用研究的主流。自1988 年起,国际上每两年举行一届磁轴承国际会议,交流和研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国内对磁轴承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已有多家单位开展了相应的研究。

本文是对磁轴承实验系统进行的一些初步的研究,它一方面可以提供控制系统设计的一个实验平台,另一方面也可对磁悬浮技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1.1.2 磁轴承的发展趋势

利用磁力使物体处于无接触悬浮状态的设想由来已久,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早在1842 年,Earnshow 就证明:只靠永磁铁不可能使物体在六个自由度实现稳定悬浮。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磁悬浮研究是从本世纪初利用电磁相吸原理的悬浮车辆研究开始的。1937 年,Kenper 申请了第一个磁悬浮技术专利,他认为要使铁磁体实现稳定的磁悬浮,必须根据物体的悬浮状态不断的调节磁场力的大小,即采用可控电磁铁才能实现,这一思想成为以后开展磁悬浮列车和磁悬浮轴承研究的主导思想。

伴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和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本世纪60 年代中期对磁悬浮技术的研究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英国、日本、德国都相继开展了对磁悬浮列车的研究。磁悬浮轴承的研究是磁悬浮技术发展并向应用方向转化的一个重要实例。据有关资料记载,1969 年法国军部科研实验室(LRBA)开始对磁悬浮轴承的研究,1972 年,将第一个磁悬浮轴承用于卫星导向轮的支撑上,从而揭开了磁悬浮轴承发展的序幕。此后,磁悬浮轴承很快被应用到国防、航天等各个领域。美国在1983 年11 月搭载于航天飞机上的欧洲空间试验仓里采用了磁悬浮轴承真空泵。日本将磁悬浮轴承列为80 年代新的加工技术之一,1984 年,S2M 公司与日

本精工电子工业公司联合成立了日本电磁轴承公司,在日本生产、销售涡轮分子泵和机床电磁主轴等[1]。

从应用角度看,磁轴承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就发展状况而言,它本身也远未达到替代其他轴承的水平。原因除造价昂贵及设计理论尚不成熟外,还在于磁材料的性能及磁轴承系统的控制方面尚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和解决[2]。

磁悬浮轴承可以按悬浮方式和结构等多种方法来分类,类型多样。按悬浮方式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按结构可分为立式、卧式、内转子型和外转子型;按作用力可分为吸引式和排斥式;按接触方式可分为完全非接触型和部分接触型;按电磁铁类型可分为超导式、交流控制式和直流控制式。

1.2 磁轴承系统的控制

1.2.1 磁轴承系统的各种控制方法

①PID 控制方法

传统的反馈控制系统通常采用PID 控制器,比例反馈能够调节磁轴承的刚度,微分反馈能够调节阻尼特性,积分环节则可用来提高系统的静刚度。PID 控制器结构简单,易于调节,可靠性好,应用广泛[3,4]。

②最优控制方法

最优控制通常采用被控系统的输出与控制输人的加权二次型作为性能指标,以使被控系统的动态响应和控制经济性均得到保证。Akishita 等人在研究柔性转子。磁轴承系统的最优控制时,提出了与转动频率相关的评估函数以降低模态截断对系统稳定性的不良影响。由于可观测的信号数量通常少于状态变量,最优控制律的实现要借助状态观测器,当系统模型阶数较高时,观测器参数对模型扰动很敏感,会导致系统失稳。为此Larsonneur 和Herzog 研究了一种结构预定义最优控制方法,所使用的优化方法与普通LQG 方法很相似,所不同的是引人“结构预定义”,即事先对控制器结构施加了约束,采用分散控制结构。这样不仅降低

了控制器阶数,又避免了观测不精确问题的出现。Lee 和Kim 没有借助观测器,而是采用基于输出反馈的次最优控制方法来抑制柔性转子系统因模态截断产生的溢出。

LQG 最优调节器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对受控对象模型的精确性要求较高,因而当系统内部特性或外部扰动变化很大时,系统的性能指标常常会下降,甚至会导致系统失稳。

③智能控制方法

智能控制方法是指那些基于在线学习和辨识的控制方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此类方法的特点是被控系统可当作“黑箱”来处理,不需要任何有关

的先验知识,控制器可根据输出响应来学习系统特性并根据需要对控制参数实施

在线调节。

Sinha 等人研究了磁轴承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Hung 研究了磁轴承的模糊

控制方法,Chen 和Lewis 用模糊控制律来调节PID 控制中的微分反馈环节,目的是降低控制器在高频段(500-2000Hz)的增益,以削弱高频噪声对系统的影响。上述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克服磁轴承非线性特性给系统造成的影响,但这些方

法在工程中未得到普遍应用。原因在于这些方法比较复杂,而且大多数情况下,

磁轴承均能工作在平衡点附近的线性区内,因而与一般的线性控制方法相比,上

述方法并未体现出明显优势。

④鲁棒控制方法

鲁棒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选择反馈控制律能使闭环系统稳定并且对模型摄动及

外界扰动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目前颇受关注的鲁棒控制方法主要有H∞控制和变

结构控制等[5,6,7]。

H∞控制是以外界扰动与系统输出之间传递函数的H∞范数作为度量工具,其控制目标力求使受扰动系统最“坏”情况的输出误差达到最小。Nonami 等人以柔性转子系统为对象,研究了鲁棒控制问题和混合灵敏度问题,Herzog 和Bleuler 以磁悬浮机床主轴为研究对象,讨论了H∞控制器能够达到的性能指标,指出电磁

作动器与外界扰动之间的非并置问题是影响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Nonami 等人

还研究了磁悬浮主轴的H∞控制,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律的主轴系统在上浮过程

和受到扰动情况下的性能均优于PID 控制。

变结构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寻求一个或几个切换函数,当系统状态达到切换函数时,系统的控制由一种结构转换成另一种结构。Oguchi 等人以磁轴承,小球系统为控制对象,研究了单自由度变结构控制。Smith 和Weldon 研究了刚性转子,磁轴承系统的变结构控制,Nonami 研究了柔性转子一磁轴承系统的离散变结构控制。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变结构控制器和H∞控制器对系统模型摄动(包括转子和

电磁作动器中的参数变化)及外界扰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控制器对系统模型摄

动(包括转子和电磁作动器中的参数变化)及外界扰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控制

器对系统模型摄动(包括转子和电磁作动器中的参数变化)及外界扰动具有良好

的鲁棒性[8,9,10]。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配备了数字控制系统的磁轴承能够方便地实现

多种功能,如适应不同的运行条件,抑制不平衡响应,启动和停机时的过程控制

以及滤波、诊断和监控等。数字控制具有硬件集成度高、控制性能好的优点,因

此正逐步替代传统的模拟控制器而成为当代磁轴承控制的发展主流。早期实现磁

轴承数字控制的硬件是普通计算机,后来逐渐被专用处理器所替代。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这种配备高速数据采集及多指令处理功能的处理器将高速运算能力与微机操作系统结合在一起,运算速度远高于普通计算机,还可以采用多处理器结构以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

数字控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实时性。对于磁轴承这类开环不稳定系统,控制器需要具有相位超前的功能,频带通常要达到 1 kHz 以上。影响相位的因素主要是A/D 和D/A 的转换时间以及控制参数的计算时间。计算量过大,采样频率就会相应降低。

1.2.2 转子不平衡性的消除方法

转子因不平衡而在旋转过程中产生与转速同频率的涡动,其会引起机座的振动。消除转子不平衡影响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1,12,13]:

①基于观测器的方法。该方法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方法通过观测器来估计转子的不平衡特性,将其当作扰动外力看待。由磁轴承产生电磁力来抵消此扰动。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转子精确地绕固定坐标轴旋转。但该方法要求电磁力与转速平方成正比,随着转速的提高,电磁作动器会产生溢出。这种方法还要求精确建模,因为任何微小的模型偏差都可能严重影响观测器的性能和精度。

另一种方法采用观测器来估计转子的不平衡特性,将其当作传感器的误差信号来处理,通过适当的控制方法将此误差消除。

②自动平衡方法。对于刚性转子,只要气隙足够大,就可以使其绕自身的惯性轴旋转。这时不论转速多高,都没有不平衡力产生,因而转子对定子的反作用力也完全消除。实现自动平衡的方法是在控制环节中加人一个与转速同频率的陷波器,使电磁作动器在该频率处的刚度大大降低。

自动平衡方法可使转子在转动频率上的振动大大降低,因而也没有任何反作用力传导给机座。这种方法的一个主要缺点是,陷波器的使用不仅抑制了主轴振动,同时也使控制器在转动频率处失效,当转子穿越谐振频率时,系统会严重失稳。为克服这一缺点,Kanemitsu 等人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将两个与转速同频率

的周期(正弦和余弦)信号加人控制器中以抑制振动信号中的周期成分。Shafai

等人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自动平衡法,使得这两个周期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可由操作者根据运行状况在线调整。Mohamed 等人采用了一种Q 参数法来实现自动平衡,这种方法将设计指标用一个参数Q 来表示,从而将控制器的设计化成Q 的寻优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当Q 值选择适当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稳定性。

③周期学习控制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内模的控制方法,控制原理是应用反传递函数补偿法计算出补偿信号并加人反馈控制回路中,控制目标是使线圈电流

的波动趋于零。引人补偿信号的位置可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将信号直接加到控制电流中,另一种是将信号从反馈控制器的输人端引人。Hichgui 等人的研究表明,周期学习法能够在57 kr/min 的高转速下有效抑制不平衡响应。

上述控制方法的主要功能是抑制周期扰动。但是,当系统运行状况比较复杂或出现突发事件(如发动机叶片脱落)时,仅依靠这些方法是不够的,必须借助其他控制律来保证系统稳定。

1.3 本文内容介绍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都是基于磁轴承实验系统进行而欲使磁轴承系统稳定下来,无论是磁推还是磁悬挂轴承,其磁环无论是轴向磁化还是径向磁化都存在稳定性问题,这是由于轴向与径向相互制约造成的。同时轴承本身的参数对系统的稳定及优化也存在影响[14],在此并不考虑这一点。本文主要工作如下:

①在认为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解耦的情况下,对磁轴承实验系统,利用状态空间法逐步进行了SISO 系统模型的推导;

②考虑到机理建模时忽略了转子的柔性,传感器、电流放大器以及悬浮力的非线性,所得到的模型是不完全的,利用了系统辨识的办法来研究系统模型;

③由于转子的柔性、作用于转子上的电磁力关于位移和控制电流非线性引起了转子谐振,本文对最大谐振进行了简单的滤波处理;

④磁轴承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的机电系统,在实验系统的三路补偿器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单入单出设计;

⑤考虑到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解耦且其形式相同,同时为了更加直观,对水平方向采用了基于多项式矩阵理论的频域多入多出设计。

2 磁轴承实验系统简介

2.1 磁轴承的基本原理

2.1.1 磁悬浮轴承工作原理

磁悬浮轴承是一个复杂的机电耦合系统。在早期的研究过程中,它由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整个系统的智能化提供了条件,将计算机加到系统中得到磁悬浮轴承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利用计算机可以更方便地从外界拾取信号,并对其进行智能处理,实现轴承的稳定运行与控制。

图 2.1 径向轴承结构简图

Fig.2.1 Block diagram of Radial bearing

图 2.2 轴向轴承结构简图

Fig.2.2 Block diagram of Axial bearing structure

机械系统由转子和定子组成(径向轴承结构如图 2.1,推力轴承结构如图2.2),通常它们都是由铁磁叠片构成的。转子叠片装在轴径。磁悬浮轴承工作的

基本原理:通过位置传感器检测转子的轴偏差信号,将该信号送入控制器,通过功率放大器控制电磁铁中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力的变化使转子悬浮于规定的位置。上定子叠片上开有槽,并缠绕着线圈以提供磁力。

控制系统指控制转子位置的电气系统,简单的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和功率放大器组成(如图 2.3)。传感器:即检测元件,是磁悬浮轴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转子的偏移情况,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转子的运动速度。控制器:是整个磁悬浮轴承的核心,其性能决定了磁悬浮轴承的好坏,其作用是对传感器检测到的位置偏差信号进行适度的运算,使得转子有高精度的定位,在外力的干扰作用下能通过迅速而恰当的电流变化使转子回到基准位置。功率放大器:其作用是向电磁铁提供产生电磁力所需的电流。

控制器功率

放大器

E1 +

+

轴承

(电磁铁与转子)

E2 +

+

位移参

考信号传感器位移量

图 2.3 轴承控制系统简图

Fig.2.3 diagram of bearing control system

目前,在磁悬浮轴承研究领域主要以主动的直流控制式磁悬浮轴承为研究对象。图2.4 为主动的直流控制式磁悬浮轴承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 2.4 主动磁悬浮轴承工作原理示意图

Fig.2.4 Schematic diagram of active magnetic bearing woking

(B 1 B 2 ) B = control S (i control + I 0 ) 2

(i I 0 ) 2

需要指出的是:与主动磁悬浮轴承相比,被动磁悬浮轴承具有系统设计简 单,并在无控制环节的情况下即可稳定,但是它不能产生阻尼,亦即缺少像机械 阻尼或如同主动轴承那样的附加手段,因此这个系统的稳定域是很小的,外界干 扰很小的变化也会使它趋于不稳定[15,16]。

2.1.2 磁轴承悬浮力的计算

由于转子(轴)偏离平衡位置时,通过位移传感器检测出来,无论向那个方 向的扰动,最终转子都能稳定下来。那么转子所受的力到底为多大呢?忽略漏磁 和磁滞的影响,并假设磁路的磁场是均匀的。由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知道:

F = S ? 0

2

2

(2.1)

其中 F ——气隙内轴所受的合力(N )

S ——磁路的截面积(m 2)

? 0 ——真空中的磁导率(H/m )

B 1,B 2——上下磁铁气隙处的磁感应强度

而单线圈下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

(i

g

+ I 0 )

(2.2)

其中 i control ——控制电流(A )

g ——间隙宽度(m ) I 0——偏置电流(A )

从而可得轴所受合力为:

F = [

( x 0 x ) 2

control

( x 0 + x ) 2

]

(2.3)

x ——转子(轴)偏移平衡位置量(m )

x 0——总气隙(m )

通过上面的简单叙述可以得到磁轴承转子所受力与控制电流、转子位移之间 的关系,可见其与控制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转子位移的平方成反比[7]。而在大 多数情况下,对系统进行分析都是基于线性模型的,多数要对系统进行线性化, 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误差。并且悬浮力与电流、位移的这种非线性关系是转子 振荡的原因之一[17,18]。

2.2 实验系统介绍

2.2.1 磁轴承系统

被控对象为电磁轴承实验系统磁轴承,其方框图如图 2.5

图 2.5 磁轴承系统结构图

Fig.2.5 Block diagram of magnetic bearing system

该系统包含可在电磁铁下悬浮的不锈钢轴(转子)、霍尔效应传感器、四路电流放大器。转子每一端有二自由度,这两个自由度是垂直于Z 轴的水平方向平移(x1,x2)和垂直方向平移(y1,y2)。如图 2.6 所示。

下面将介绍磁轴承的部分结构的模型及参数。当然这些模型是名义上的,只提供一些指导,系统辨识是确定系统精确模型的最佳途径,其可推广到对非线性系统的描述[19,20]。

X1

霍尔传感器

电磁铁

名义宽度=0.40mm

图 2.6 磁轴承与轴相对位置图

2.2.2 构件参数

①转子及相对位置参数

Fig.2.6 Relative location between magnetic bearing and axis

F x = k (i control + 0.5) 2 (i control 0.5) 2

轴由弹性系数为 1.97 ? 105Mpa,密度为8 ? 10-3kg/cm3,直径为 1.24cm,长为26.9 cm 的无磁性303 不锈钢制成,轴承安装位置距转子轴末端的距离为2.4cm,

霍耳效应传感器距转子轴末端距离为0.28cm。

②磁轴承参数

弹簧支撑圈上有0.5Amp 的斜线供添加控制信号,由单一的蹄铁钢电磁石产

生的力为:

F =k (i control+0.5)2/g2 (2.4)

其中k=2.8 ? 10-7N.m2/Amp2

i control i——电流放大器提供的控制电流(A)

g——间隙宽度(m)

i control i要减去0.5A 的偏置电流,因电磁铁引起的偏移电流与控制电流有相反的符号,当存在控制电流加于两弹簧支撑圈时,由(2.3)式可知产生的合力为:

k

(x1 .0004) 2(x1 + .0004) 2 (2.5)

其中x1是图 2.6 中左轴承内的轴的位移量,对于另一轴承以及y方向的力有同样的描述。

③放大器名义模型

电流放大器模型有简单的一阶响应,每路电流放大可描述为:

i control =

0.25

(1 + 2.2 ?10 4 s)

A / volt ? V control (2.6)

其中V

control——控制电压(V)

④传感器的名义模型

由图 2.6 中相对的电气化连接的两霍尔效应传感器而获得轴的位移X1,X2,Y1,Y2间有如下关系,以X1为例的(近似)描述为:

V sense =5Volt/mm X1+24Volt/mm3X13(+1V 或-1V 偏移)(2.7)

其中V

sense——传感器输出的反馈电压(V)

⑤补偿器名义模型

四路补偿器是系统自带的控制器,它可以为我们演示悬浮状态。名义上的补偿器模型来自电路示意图,V control与V sense之间的传递函数为:

V control =

1.45(1 + 0.9 ?10 3 s)

(1 + 3.3 ?10 4 s)(1 + 2.2 ?10 5 s)

V sense (2.8)

这一补偿器可由一外部控制器实现,但要以调节时间为代价。

较小的磁轴承系统是快速非线性不稳定的多变量系统。系统面板输入输出间

带12 同轴电缆接插件(BNC)线路的图形描述。对面板上的四个开关,可以将其断开而分别调节内部轴控制器。断开一个回路开关,就可以演示简单的单入单

出(SISO)控制设计实验,若将内部回路均开环,则可实现复杂的 4 输入 4 输出的外部控制器。控制器的带宽大约是1KHz,因此这类外部控制器多基于数字信

号处理芯片或者模拟器件[21]。

2.3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磁轴承系统控制部分的基本工作原理,对于研究的系统结构及部

分参数作了简单的说明,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些参数特别是功放、补偿器、传

感器的模型都是名义上的,可能会因为工作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而在下面的分析是直接从转子轴的受力平衡和力矩平衡来研究的。 3

磁轴承系统的理论分析与模型建立

磁轴承是以电磁理论和控制理论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如何建立一个精确、便 于控制的模型就重要起来。若欲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设计者首先须对被控对象 有充分的认识。然而磁轴承系统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对于非线性系统分析 的一些理论目前尚不成熟。因此,只能对磁轴承在其平衡点附近进行,利用成熟 的线性系统理论对其分析。设计者须从一切可能的途径收集关于系统的信息,然 后将这些信息以数学模型的形式描述出来,信息的来源之一是构建系统的机理, 通过机理分析可以获得对某输入的运动微分方程,通过状态空间描述(SSD )或 多项式矩阵描述(PMD )来刻画分析系统的内部特性如极点、传输零点、解耦零 点、能控能观性(互质性)等,从而为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奠定基础[22]。

3.1 刚性转子数学模型

控制的目标是转子轴在任意初始位置、任意初始速度下稳定地变化到另一任 意位置和速度下,并要尽可能不引入预磁电流。电磁轴承可以通过线圈的电流或 是电压来控制。因此,对其可采用电流控制、电压控制或串级控制即一个电压内 环,一个电流外环。而在控制器设计伊始,对单自由度的分析可以使问题简单明 了,而单自由度的研究又可以简化为电磁铁控制的一维磁场中小球的控制问题

[23]

3.1.1 刚性转子力学特性分析

在本章中,将基于系统机理推导磁轴承系统的模型。首先,视转子为刚体而

推导相应的运动方程。

磁轴承系统本生带有四路控制器,在其接入反馈回路时转子(轴)可悬浮, 首先对磁轴承系统单输入单输出实验的研究,因此利用其中的三路控制器,而将 其中一路断开。

为了简化系统分析,假定转子为不改变形状的刚体,只考虑转子平动和转动 而不考虑弯曲。在忽略重力的情况下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即 X ,Y 方向动特性可 认为是不相耦合的,因而在 X 和 Y 方向其动特性具有一致性。以下分析只以 X

方向为例[24,25]。

x 1 0 ( l ) sin ?

= x x 2 0 + ( l ) sin ?

= x X 1 = x 0 ( l 2 ) sin ?

X 2 0 2l ) sin ? = x + ( (3.1) 图 3.1 转子结构图

Fig.3.1 Block diagram of rotor structure

通过对图 3.1 的几何分析,可得如下关系:

L

2 L

2 L

2

L

2

各符号意义见表 3.1, 3.2 考虑到系统物理结构的限制, ? 很小,得近似:

sin ? E ? ,cos ? E 1

对转子作分析,利用力平衡和力矩平衡可帮助推导系统力学特性,首先利用 力的平衡可得:

再从力矩平衡可得: F = ma .

F ——作用于系统的合外力

m ——转子质量 a ——系统质心加速度

M = I ?

M ——合外力矩

I ——对过质心的旋转轴的转动惯量 ? ——系统角加速度 (3.2)

(3.3)

' x??0 ∞ ?0 1 0 0/ ' x ∞ '0 0 0 0∞ ' ?0 ∞ = '

' ? ∞

' ?? ∞ '≤0 0 0 0∞?

∞ F

∞ ? 1 / ' ? ∞ '

' x0 ∞ + '

?∞00∞≤F∞?'≤ ? ∞? ≤ 1/ I 0 (L / 2 l ) 1 / I 0 (L / 2 l )?

表 3.1 系统变量

Table.3.1 System variables

'≤ ? ∞?

'0 0 0 1∞

? x0 / ? 0

0 /

'? ∞ ' ∞

1/ m1/ m

磁轴承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Engineering Master Degree Dissertation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The Control and Analize of Magnetic Suspension System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Du Tian Xu Supervisor: Prof. Chai Yi Pluralistic Supervisor: Senior Engineer Xiao Xin Zhong Specialty: Contro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Autom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October 2007

摘要 磁悬浮轴承是一种没有任何机械接触的新型高性能轴承,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支承形式。磁轴承在工业控制、超高速、精密加工、航空航天、机器人、能源、交通等高科技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它具有回转精度高、功耗低、刚度高、寿命长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对其研究颇为重视。磁悬浮轴承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多项技术的交织,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对其研究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强。经过30 多年的发展,磁悬浮轴承在国外的应用场合进一步扩大,从应用角度看,在高速旋转和相关高精度的应用场合磁悬浮轴承具有极大的优势并已逐渐成为应用研究的主流。磁轴承实验系统包括单入单出系统辨识、多入多出系统辨识、经典控制器设计、线性反馈系统、非线性控制综合、多变量控制综合以及自适应控制设计。 本文介绍了电磁轴承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阐述了电磁轴承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当前的一些控制方法。在认为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解耦的情况下,利用状态空间法对磁轴承实验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考虑到机理建模时忽略了转子的柔性,传感器、电流放大器以及悬浮力的非线性,所得到的模型是不完全的,利用了系统辨识的办法来研究系统模型。由于转子的柔性、作用于转子上的电磁力关于位移和控制电流的非线性引起了转子谐振,本文对最大谐振进行了简单的滤波处理。并设计了一个二阶滤波器。磁轴承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的机电系统,设计控制器使其稳定是必要的。磁轴承具有四路补偿器,利用实验系统的三路补偿器对系统进行单入单出设计。在进行控制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是在利用实验系统部分控制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分析,采用了常用的含微分环节的超前校正。在单入单出的基础上,考虑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解耦,可采用分散控制的办法,考虑到频域法的直观性,以水平方向为例尝试了多入多出的设计。 本文在控制器的设计上选用了四种方法进行,分别是SISO 磁轴承系统的古典控制设计,SISO 磁轴承系统的现代控制设计,磁轴承的MIMO 设计,含补偿器的输出反馈设计。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对系统整体有个较好的比较。 关键词:磁悬浮轴承,控制,稳定性,系统辨识

磁悬浮小球仿真报告

磁悬浮小球控制仿真报告 一.仿真要求 采用根轨迹和频域法仿真磁悬浮小球系统 二.系统建模 磁悬浮系统方程可以由下面的方程描述: 22 d x(t)m F(i,x )mg dt =+动力学方程 2 i F(i,x )K( )x = 电学力学关联方程 (,)+=F i x mg 0 边界方程 ()()=+1 di U t Ri t L dt 电学方程 对2x i K x i F )(),(=泰勒展开: )x -)(x x ,(i F )i -)(i x ,(i F )x ,F(i x)F(i,000x 000i 00++= )x -(x K )i -(i K )x ,F(i x)F(i,0x 0i 00++= 平衡点小球电磁力和重力平衡,有 (,)+=F i x mg 0 |,δδ=== 00i 00i i x x F(i,x)F(i ,x )i ;|,δδ===00 x 00i i x x F(i,x) F (i ,x )x 对2 i F(i,x )K()x =求偏导数得: ==- 20x x 003 02Ki K F (i ,x )x ==0 i i 00202Ki K F(i ,x )x 此系统的方程式如下: x x 2Ki i x 2Ki )x -(x K )i -(i K dt x d m 30 2 02000x 0i 22-=+= 拉普拉斯变换后得:

)()()(s x mx 2Ki s i mx 2Ki s s x 3 2 2002 -= 由边界方程 )20 2 0x i K(mg -= 代入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00 x(s)-1 = i(s)a s -b 定义系统对象的输入量为控制电压in U ,系统对象输出量为x 所反映出来的输出电压为out U ,则该系统控制对象的模型可写为: out s s a 2in a 00 U (s)K x(s)-(K /K ) G(s)= ==U (s)K i(s)a s -b 00000 i i a = , b =2g x 特征方程为:200a s -b =0 解得系统的开环极点为:s =取系统状态变量分别为1out 2out x =u ,x =u 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法如下: ?11in s ?2200 a 0 1 0x x =+u 2g 2g?K 0-x x x i ?K ???????? ? ? ? ? ? ? ? ??? ? ??????? ][121x x x 0 1y =??? ? ??= 代入实际参数,可以得到 in 2121U 124990x x 0098010 x x ???? ? ?+???? ?????? ??=???? ? ????.. 系统的状态方程可以写为

哈工大_控制系统实践_磁悬浮实验报告

研究生自动控制专业实验 地点:A区主楼518房间 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斑号:学号:机组编号: 同组人:成绩:教师签字:磁悬浮小球系统 实验报告 主编:钱玉恒,杨亚非 哈工大航天学院控制科学实验室

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1、熟悉磁悬浮球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2、了解磁悬浮物理模型建模与控制器设计; 3、掌握根轨迹控制实验设计与仿真; 4、掌握频率响应控制实验与仿真; 5、掌握PID控制器设计实验与仿真; 6、实验PID控制器的实物系统调试; 二、实验设备 1、磁悬浮球控制系统一套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包括磁悬浮小球控制器、磁悬浮小球实验装置等组成。在控制器的前部设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上有起动/停止开关,控制器的后部有电源开关。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计算机部分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计算机部分主要有计算机、1711控制卡等; 三、实验步骤 1、系统实验的线路连接 磁悬浮小球控制器与计算机、磁悬浮小球实验装置全部采用标准线连接,电源部分有标准电源线,考虑实验设备的使用便利,在试验前,实验装置的线路已经连接完毕。 2、启动实验装置 通电之前,请详细检察电源等连线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可接通控制器电源,随后起动计算机和控制器,在编程和仿真情况下,不要启动控制器。 系统实验的参数调试

根据仿真的数据及控制规则进行参数调试(根轨迹、频率、PID 等),直到获得较理想参数为止。 四、实验要求 1、学生上机前要求 学生在实际上机调试之前,必须用自己的计算机,对系统的仿真全部做完,并且经过老师的检查许可后,才能申请上机调试。 学生必须交实验报告后才能上机调试。 2、学生上机要求 上机的同学要按照要求进行实验,不得有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定。 五、系统建模思考题 1、系统模型线性化处理是否合理,写出推理过程? 合理,推理过程: 由级数理论,将非线性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由此证明,在平衡点)x ,(i 00对 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是可行的。 对式2x i K x i F )(),(=作泰勒级数展开,省略高阶项可得: )x -)(x x ,(i F )i -)(i x ,(i F )x ,F(i x)F(i,000x 000i 00++= )x -(x K )i -(i K )x ,F(i x)F(i,0x 0i 00++= 平衡点小球电磁力和重力平衡,有 (,)+=F i x mg 0 |,δδ===00 i 00 i i x x F(i,x) F(i ,x )i ;|,δδ===00x 00i i x x F(i,x)F (i ,x )x 对2 i F(i,x )K()x =求偏导数得:

主动型磁悬浮轴承系统模拟控制器的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主动型磁悬浮轴承系统模拟控制器的设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自18世纪末,人们就对磁悬浮技术有所了解。1842年英国剑桥大学的恩休(Earnshaw)就提出了磁悬浮的概念,并证明了铁磁体不可能仅由另一个永久磁铁而在六个自由度上都保持自由稳定的悬浮,必须至少有一个自由度被机械或其他约束所消除。自此人们就对磁悬浮有了一个了解,在历经近200年的发展磁悬浮在现代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机械电子领域的发展更是突破性的,1937年久游人提出的磁悬浮轴承的相关概念,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磁悬浮列车的前生。在机械工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SKF公司的磁轴承的控制器所用控制规律为自适应控制,其产品适用的范围:承载力50~2500N、转速1,800~100,000r/min,工作温度低于220℃。NASA是美国航天局,他们开展磁悬浮研究已有几十年,主要用于航天上,研究领域包括火箭发动机和磁悬浮轨道推进系统(2002年9月已完成在磁悬浮轨道上加2g加速度下可使火箭的初始发射速度达到643~965km/h)。在国内,有根据两个点电荷之间作用力关系,以径向磁化径向磁轴承为例,建立了径向磁轴承的数值积分模型;结合等效磁荷法,根据两个点电荷之间作用力关系,以轴向磁化径向磁轴承为例,建立了径向磁轴承的数值积分模型;用有限元法进行了永磁轴承的转子-磁体在高速运转状态下的应力和变形分析,求得其极限转速(60000r/min),为永磁轴承系统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设计依据。轴向磁化类型的径向永磁轴承结构,设计该类型永磁轴承支承转子系统,并以此为中心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公式推导、仿真分析研究和实验验证,最后进行了初步的永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等研究。 为了提高电主轴的转速,人们对机械轴承及其润滑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角度接触的铁质轴承、陶瓷滚珠轴承、脂润滑、油雾润滑等。迄今为止,高速电主轴中机械轴承的寿命问题仍然是个难题。为了使电主轴在高转速下延长寿命,开展了气浮轴承电主轴、静压轴承电主轴和磁悬浮轴承电主轴方面的研究,其中磁悬浮轴承电主轴由于具有高转速、长寿命等突出优点引起科技工作者的关注。随着控制技术、材料科学、电力电子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为研究和实际应用磁悬浮轴承技术提供了可行的条件,使得磁悬浮轴承电主轴成为当今高科技研究方向之一。 2、研究的基本内容

轴 承 质 量 控 制

轴承质量控制 轴承装配质量要求: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砂粒、灰尘和油污等,特别是油孔里的铁屑必须清除干净,并应符合相应清洁度要求。 轴承在装配前必须是清洁的。装配过程中整个油路油腔严禁触及铁屑、飞尘、杂物,以免进入轴承,造成轴承损坏。对于油脂润滑的轴承,装配后一般应注入约二分之一空腔符合规定的润滑脂。用压入法装配时,应用专门压具或在过盈配合环上垫以棒或套,不得通过滚 动体和保持架传递压力或打击力。严禁榔头直接敲击轴承,轴承外圈装配后,其定位端轴承盖与垫圈和外圈的接触应均匀。 折页机轴承配合主要使用小过盈配合,发现轴承在内孔松动或者配合过紧压入困难的零件,必须上报技术及时处理。轴承压入前必须先加入足够的油脂,压入时使用合适的模具,不得随意敲击,保证轴承进入内孔时均匀和平衡。 轴承及轴装入后,手感试转有无卡阻及晃动等不良现象,保证装配正常后再进入下道工序。 对于皮带盘链轮零件装配要保证相关零件的槽或齿在一个平面上。 在空转试车前对所有加油位置加满一次油,出厂前再加满一次油。轴承部位相关零件要求: 本套图纸小轴承部位普遍采用Js6公差配合,大轴承采用H6公差,

依据轴偏大孔偏小的规则才能保证配合最佳状态。否则很容易出现轴承在孔和轴上无过盈的现象。虽然公差等级有国标,但根据新邵多年的生产经验请遵循轴偏上差孔偏下差的加工习惯,这样还可以对干的不好的零件有返工余量。 对于轴承座零件,孔径,垂直度,同轴度,卡簧槽公差必须件件严格检验。以保证轴承装配后定位的可靠性。(附表) 对于轴类零件,轴肩的同轴度,细长轴的圆柱度(及直不直),空心轴的平衡,轴肩的公差,调质热处理硬度必须件件严格检验。(附表) 对于墙板零件,经过足够时效时间,现已能达到图纸的要求,对于各项公差(孔的公差与垂直度,墙板的平面度)严格检验。(附表)轴承调整垫必须用铜垫,如果用铁垫,会生锈损坏轴承。 轴承的质量控制: 轴承入库前加大抽检比例,主要检测有无厂标,有无标号,有无等级标志,轴承外观是否正常及轴承主要公差。 部分关键部位轴承有等级要求,采购时尽量注意。(附表) 集中自动供油系统: 现在国内机普遍没有采用供油系统,我们对于电子刀系列高速机器考虑加装定时定量数字供油系统(以前做过,估计增加成本 3000-5000),只要有足够的油,对轴承和噪声都能起到相当大积极作用。

磁悬浮轴承的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

磁悬浮轴承的发展现状及应用研究 一、磁悬浮技术概述 磁悬浮,亦作磁浮,是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从而使物件不受引力束缚自由浮动,具有无接触、无摩擦、低能耗、低噪声、无需润滑、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高精度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磁悬浮技术是集电磁学、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机械学、动力学等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综合性较强的高新技术,其研究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66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鲍威尔和戈登·丹比提出了第一个具有实用性质的磁悬浮运输系统,此后,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快筹划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随着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元器件、电磁理论及新型电磁材料的发展和转子动力学的进展,磁悬浮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至2012年世界上已有三种类型的磁悬浮,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常导电式磁悬浮,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超导电动磁悬浮,这两种磁悬浮都需要用电力来产生磁悬浮动力。第三种是中国的永磁悬浮,它利用特殊的永磁材料,不需要任何其他动力支持。 磁悬浮技术应用范围及其广泛,涉及工业、民用及军事各个领域,磁悬浮产品涵盖高速精密电主轴、磁悬浮飞轮电池、磁悬浮人工心脏泵,磁悬浮火车、卫星、远程导弹的制

导与姿态控制,军事通讯用的UPS,航空发动机的高速转子,潜艇的振动控制与传动噪音,坦克、装甲车的动力储能、磁悬浮冶炼、搬运技术等。当前,国内外对磁悬浮技术的研究热点是磁悬浮轴承和磁悬浮列车,而应用最广泛的是磁悬浮轴承。 二、磁悬浮轴承及其类型 磁悬浮轴承也称电磁轴承或磁力轴承,是利用磁场力将轴承无机械摩擦、无润滑的、悬浮在空间的一种新型高性能轴承,其作为一种新颖的支撑部件,是继油润滑、气润滑之后轴承行业的又一次革命性变化, 被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 磁悬浮轴承的原理是磁感应线与磁浮线成垂直,轴芯与磁浮线平行,转子的重量能够固定在运转的轨道上,利用几乎是无负载的轴芯往反磁浮线方向顶撑,形成整个转子悬空,固定在特定运转轨道上。 按照磁力的提供方式,磁悬浮轴承可分为三大类 : (一)主动磁浮轴承 (Active Magnetic Bearing,简称 AMB),轴承磁场是可控的,通过传感器检测转轴的位置,由控制系统对电磁铁电流进行主动控制来实现转轴的稳定悬浮。 (二)被动磁浮轴承 (Passive Magnetic Bearing,简称PMB),轴承部分自由度由超导磁体或永磁体来实现被动悬浮支承。 (三)混合磁浮轴承 (Hybrid Magnetic Bearing,简称 HMB),轴承的机械结构中既包含了可控的电磁铁,又包含了提供偏置磁场的超导磁体或永磁体。 同时,按磁场力的来源分类,可以分为永久磁铁型、电

磁悬浮系统的PID控制

磁悬浮系统的PID控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磁悬浮系统的PID控制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职称: 日期: 华科学院

摘要 磁悬浮技术具有无摩擦、无磨损、无需润滑以及寿命较长等一系列优点,在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机械工业和生命科学等高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 本设计毕业设计在分析磁悬浮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其数学模型,并以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PID控制器,确定控制方案,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研究,得出较好的控制参数。最后,本文对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磁悬浮系统控制器MATLAB软件PID控制

Abstract Magnetic suspension technology, which has a series of advantages such as contact-free, no friction, no wear, no need of lubrication and long life expectancy, is widely concerned and adopted in high-tech areas such as energy, transportation, aerospace, industrial machinery and life science.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of magnetic suspension system’s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its system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is thesis describe PID controller designed and get control scheme. It get the better control parmeters by MATLAB software simulation studies.The key research works for further study are proposed at last. Key Word:Magnetic Levitation Ball System Digital Controller MATLAB PID Control

磁悬浮轴承的优点及原理

磁悬浮轴承的优点及原理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1基本原理 从原理上磁悬浮轴承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型磁悬浮轴承;另一种是被动型磁悬浮轴承。因为前者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所以它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工业上。主动型磁悬浮轴承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通过传感器检测出转子的位移信号,将该信号送人控制器,控制器按照设定的控制策略处理后经功率放大器产生控制电流,驱动电磁铁线圈产生相应的电磁力,实现转子悬浮。 图主动型磁悬浮轴承系统原理图 2磁悬浮轴承的优点 与传统的机械轴承相比,磁悬浮轴承具有以下与传统的机械轴承相比,磁悬浮轴承具有以下优点:

(1)无接触、无磨损、无润滑:磁悬浮轴承工作时,处于悬浮状态,相对运动表面之间无接触,不产生机械摩擦和接触疲劳,解决了机组部件损耗和更换问题。同时省掉了润滑系统等一系列装置,即节省了空间又不存在前述装置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2)低振动、低噪声、低功耗:磁悬浮轴承转子避免了传统轴承在运行时的接触碰撞弓丨起的大幅振动以及高分贝噪声,提高了稳定性,降低了维护费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同时悬浮磁悬浮轴承的低功耗,仅是传统机械轴承功耗的6%~25%。在转速为 10000r/min时,其功耗只有机械轴承的15%左。 (3)高转速、高精度、高可靠性:允许转子高速旋转,其转速主要受材料强度的限制,可以在超临界,每分钟数十万转的工况下工作,而且转子的回转精度已经达到微米级甚至更高,这是普通机械轴承远远达不到的转速和精度,而且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高于传统的机械零部件。 (4)可控性、可在线工况监测、可测试诊断:我们可以对磁悬浮轴承的静态和动态性能进行在线控制。事实上,其本身系统就实现了集工况监测、故障诊断和在线调节的一体化。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磁轴承数字控制系统介绍

二自由度交流混合磁轴承数字控制系统构成 1 二自由度交流混合磁轴承控制系统原理图 根据二自由度交流混合磁轴承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控制系统原理图如图1。 2 控制系统硬件 控制系统硬件框图如图2所示, 由磁轴承转子系统、DSP 控制器、三相功率驱动电路、位移传感器、接口 电路等构成。 DSP 控制器采用TMS320F2812,它是TI 公司最新推出的TMS320C28x 系列之一,是目前国际市场上最先进、功能最强大的32位定点DSP 芯片,内含闪存以及高达150MIPS 的信号处理 器,专为工业自动化、光学网络及自动化控制等应用而设计。TMS320F2812最高主频150MHz ,保证了处理信号的快速性和实时性,尤其是在磁悬浮系统的控制中,高速的信号可以提供实时的位置信息,保证控制信号响应的快速性。两个事件管理器模块为电机及功率变换控制提供 了良好的控制功能,16通道高性能12 位ADC 单元提供了两个采样保持电路,可以实现双通道信号同步采样, 串行口有CAN ,McBSP ,SPI ,2 SCIs ,充分保证了通讯的方便。 为了提高X 和Y 方向位移的测量 精度,在每个方向上安装了两个位移 传感器进行差动测量。DSP 的ADC 模块的输入电压范围为0~3V ,因此需将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的电压信号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可以送入DSP 。图2中位移接口电路的作用是将电涡流传感器检测到位移信号经过差动放大和偏置调节后转变成幅值在0~3V 之间的电压信号输入到DSP 中进行采样处理。电流检测电路是用两个霍尔电流传感器检测u 、v 两相电流,并通过采样电阻将电流信息转化为电压信息,并将电压转化到[0,3V]范围内送入DSP 。ADC 图1 二自由度交流混合磁轴承控制原理图 图2 控制系统硬件框图

磁悬浮轴承应用及分析

磁悬浮轴承发展及应用 概述 : 磁浮轴承是利用磁力实现无接触的新型轴承,具有无接触、不需要润滑和密封、振动小、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等一系列优良品质,属于高技术领域。轴承是机电工业的基础产业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电产品(如超高速超精密加工机床)的科技含量及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本项目不仅要可以在国内建立生产磁浮轴承的高技术企业,填补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而且可以带动机电行业的很多相关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本项目具有重要的国防应用价值,可为我国研制以磁轴承支承的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储备先进的科学技术。 磁浮轴承的基本原理 磁浮轴承从原理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磁浮轴承(active magnetic bearing),简称AMB;另一种是被动磁浮轴承(passive magnetic bearing),简称PMB。由于前者具有较好的性能,它在工业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里介绍的是主动磁浮轴承。 磁浮轴承系统主要由被悬浮物体、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四大部分组成。其中执行器包括电磁铁和功率放大器两部分。下图是一个简单的磁浮轴承系统,电磁铁绕组上的电流为I,它对被悬浮物体产生的吸力和被悬浮物体本身的重力mg相平衡,被悬浮物体处于悬浮的平衡位置,这个位置也称为参考位置。假设在参考位置上,被悬浮物体受到一个向下的扰动,它就会偏离其参考位置向下运动,此时传感器检测出被悬浮物体偏离其参考位置的位移,控制器将这一位移信号变换成控制信号,功率放大器使流过电磁绕组上的电流变大,因此,电磁铁的吸力也变大了,从而驱动被悬浮物体返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如果被悬浮物体受到一个相上的扰动并向上运动,此时控制器和功率放大器使流过电磁场铁绕组上的电流变小,因此,电磁铁的吸力也变小了,被悬浮物体也能返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因此,不论被悬浮物体受到向上或向下的扰动,下图中的球状被悬浮物体始终能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

轴承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轴承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摘要]: 本文介绍了轴承常见故障和处理办法,总结了避免故障发生的几种办法,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关键字]:轴承;故障率高;处理措施; 一、前言: 轴承是生产线设备上常用的支撑轴零件,它可以引导轴的旋转,也可以承受轴上空转的零件,由于其使用量大,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给车间生产的连续性和产品质量的保障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迅速判断故障产生的原因,采取得当的解决措施,保证设备的连续运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二、轴承故障原因分析: 导致轴承故障率升高的常见原因: 1、润滑不良,如润滑不足或过分润滑,润滑油质量不符合要求,变质或有杂物。 2、轴承异常,如轴承损坏,轴承装配工艺差,轴承各部位间隙调整不符合要求。 3、振动大,如联轴器找正工艺差不符合要求,转子存在动、静不平衡,基础刚性差、地脚空虚以及旋转失衡,喘振。 三、轴承发生故障时的处理方法: 轴承出现故障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1、加油不恰当,润滑油加的过多或过少。应当按工作的的要求定期给轴承加油。轴承加油后有时也会出现温度高的情况,这主要是加油过多。 2、轴承所加油脂不符号要求或被污染。润滑油脂选用不合适,不易形成均匀的润滑油膜。无法减少轴承内部的摩擦和磨损,润滑不足,轴承温度升高。当不同型号的油脂混合时可能发生化学反应,造成油脂变质,结块,降低润滑效果。加注油脂的过程中落入灰尘,造成油脂污染,会导致油脂劣化破坏轴承润滑,进而使轴承损坏。因此应选用合适的油脂,检修中对轴承清洗,对加油油嘴进行检查疏通,不同型号的油脂不能混合使用,若更换其他型号的油脂时,应先将原来的油脂清理干净;运行维护中定期加油,油脂应妥善保管做好防潮防尘措施。 3、确认不存在上面的问题后再检查联轴器找正情况和轴承质量。联轴器的找正要符合工艺标准。在设备维修检查时看轴承有无咬坏和磨损;检查轴承的内外圈,滚动体,保持架其表面光洁度以及有无裂痕和锈蚀,凹坑,过热变色等现象。检查轴承的游隙是否超标,若有以上情况要立即更换新的轴承。轴承的配合,轴承在安装时内径与轴,外径与外壳的配合非常重要,配合过松时,配合面会产生相对滑动称做蠕变。蠕变一但产生会磨损破坏面,损伤轴或外壳,而且磨损粉末会侵入轴承内部,造成发热,振动或损坏轴承。过盈过大时,会导致外圈外径变小或内圈内径变大,减少轴承内部的游隙。轴承各部配合间隙的调整,间隙过小时由于油脂在间隙内摩擦损失过大也会引起轴承发热。同时,间隙过小时,油量减小,来不及带走摩擦产生的热

磁轴承的若干问题

Magnetic bearings: Theory, design and application to rotating machinery. 磁力轴承非线性表现在: 1力与电流和气隙的二次方关系,导致的非线性 2当气隙较小或电流较大时铁芯此路接近饱和也会导致强烈的非线性。 为衰减工作点费劲的振动,控制力中还必须包含阻尼力成分。 评估控制环路质量的一般准则是:闭环特征值,静态、动态刚度以及系统的鲁棒性。 电磁轴承作为一个能动单元,可以转却定位转子,并且很容易集成于过程控制中。转子的振动能获得主动阻尼,这在过弯曲临界转速时尤其重要。 参照简单的弹簧阻尼系统,设置轴承系统的期望控制力,这种控制策略的而设计方法仅仅是众多可选择设计方法的一种。现代控制设计技术,诸如H infinite或u综合,都能提供与这种简单方法具有很大区别,并同样可获得优越的闭环性能的控制逻辑。然而,即使采用弹簧-阻尼型控制逻辑,AMB热然能提供众多的一系列的优点。 闭环刚度:k,即等效成弹簧后的弹簧刚度; 开环刚度:即力位移系数; 在有些产品如机床主轴,液压泵等高承载力、高精度的应用要求高刚度;而如分子泵、飞轮、鼓风机以及某些类型的透平压缩机、膨胀机等应用,几乎没有或仅有很低的外载荷,则不要求过高的轴承刚度。 任何噪声信号经反馈回路,也就是在传感器、功放中将会被剧烈放大。刚度越高,阻尼系数必须选择越大。而高阻尼反馈增益将导致高噪声水平。 若系统能提供足够低噪声的位移(及速度)信号,AMB对其刚性模态可以获得临界或更高的阻尼,而对高频模态,如弯曲或挠性模态,要获得高阻尼,甚至临界阻尼也都是不可能的。实际应用中,阻尼值的适宜选择(P31) 积分反馈会导致控制器有一个相位滞后,会抵消速度反馈的相位超前。 在磁轴承技术领域,迄今为止,仅仅采用简单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是不够的。但甚至有可能出现根本无法获得实现充分稳定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必须采用较复杂的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策略。 不采用状态反馈而采用输出反馈的原因(p40) 磁轴承系统中控制设计方法的比较(p41) 磁悬浮系统辨识的方案选择:(p46-p48) 值得注意,各传递函数测量的实施过程必须是在被控对象处于悬浮状态,对于开环对象自身测量这一点尤其重要,以便能够获得一个不受转子-定子接触影响的结果。 一般情况下,转子平动与转动将发生耦合,当转子转速不为0时,在xz平面的运动将于yz 平面内的运动耦合。 磁轴承参数辨识:(p100) 对于刚性建模的转子: 当转子极转动惯量和直径转动惯量相等时,章动频率等于转子转速,这是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在转子设计时需要避免。对于极转动惯量大于直径转动惯量的转子,总有章动频率大于转子转速,章动频率的共振将永远不会发生。求出的特征值,包括平移振动频率和角振动频率。

磁悬浮小球matlab

磁悬浮系统建模及其PID控制器设计Magnetic levitation system based on PID controller simulation 摘要 磁悬浮技术具有无摩擦、无磨损、无需润滑以及寿命较长等一系列优点,在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机械工业和生命科学等高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 随着磁悬浮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磁悬浮系统的控制已成为首要问题。本设计以PID控制为原理,设计出PID控制器对磁悬浮系统进行控制。 在分析磁悬浮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磁悬浮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PID控制器,确定控制方案,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得出较好的控制参数,并对磁悬浮控制系统进行实时控制,验证控制参数。最后,本设计对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PID控制器自产生以来,一直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最广、也是最成熟的控制器。目前大多数工业控制器都是PID控制器或其改进型。尽管在控制领域,各种新型控制器不断涌现,但PID控制器还是以其结构简单、易实现、鲁棒性强等优点,处于主导地位。 关键字:磁悬浮系统;PID控制器;MATLAB仿真 设计报告内容 1. 简述磁悬浮球系统的工作原理; 2. 依据电磁等相关物理定理,列写磁悬浮系统的运动方程;

3. 根据磁悬浮系统的运动方程搭建被控对象在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模型; 4. 结合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为被控对象设计PID控制器。 5. 分析综述比例P、积分I、微分D三个调节参数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 设计报告正文 1. 简述磁悬浮球系统的工作原理; 磁悬浮控制系统由铁心、线圈、光位移传感器、控制器、功率放大器和被控对象(钢球)等元器件组成。它是一个典型的吸浮式悬浮系统。系统开环结构如图4所示。 图2系统开环结构图 电磁铁绕组中通以一定的电流会产生电磁力,控制电磁铁绕组中的电流,使之产生的电磁力与钢球的重力相平衡,钢球就可以悬浮于空中而处于平衡状态。但是这种平衡是一种不稳定平衡,这是由于电磁铁与钢球之间的电磁力的大小与它们之间的距离)(t x成反比,只要平衡状态稍微受到扰动(如:加在电磁铁线圈上的电压产生脉动、周围的振动、风等),就会导致钢球掉下来或被电磁铁吸住,因此必须对系统实现闭环控制。由电涡流位移传感器检测钢球与电磁铁之间的

过程质量控制知识培训资料

过程质量控制知识培训资料 工人方面: 基础知识: 首先了解轴承的加工过程,它是由锻件——车加工——热处理——磨加工——装配——成品。 其实了解质量的定义: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质量: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因此,质量可分为以下三种: 1.产品质量:适合于规定的用途,满足社会和人们一定需要的特性; 2.工序质量:工序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 3.工作质量:企业的管理工作、技术工作和组织工作对达到质量标准和提高质量的保证程 度。 狭义的质量:指产品质量,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 内在质量特性,如产品的结构、性能、精度、纯度、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等: 外部质量特性,如产品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五个方面; ●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因素:人、机、料、法、环、测; ●产品质量与工序质量、工作质量的关系: 1.产品质量取决于工序质量,它是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 2.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和工序质量的保证,因此,抓好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产品质量的内容: 1.性能:产品满足使用目的所具备的技术特性; 2.寿命: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规定的功能的总时间。 3.可靠性:在规定的使用条件和时间内,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4.安全性:产品的制造、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保证人身与环境免受损害的程度。

5.经济性:产品从设计制造到产品的使用寿命周期中的成本。 ●返工:为了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可影响或改变不合格 产品的某些部分) ●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1、作业准备 操作者在上班试生产之前应进行作业准备验证工作: ——设备日点检,每班应进行日点检,记录于“生产作业准备验证” ——检验工作准备验证 ——工艺/技术文件准备验证 2、质量控制(首检、自检) 在质量控制方面必须执行首件制。 首件制就是设备调试正常后连续生产的三个合格产品作为每班、首批、工装设备调整、操作人员更换之后生产的产品,操作工检验合格并填写“首件签”后,可正常生产,但生产的产品不得流转。待车间质量管理人员对首件进行确认合格并在“首件签”上签字后方可转入下一工序,对首件确认不合格时,已生产件须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操作工应把当班的首件与上班的末件进行比较,正常后再正式生产,以保证上班产品质量与本班产品质量一致。 执行首件制需注意的问题是1、所有工序应执行首件。2、首件是调机正常后连续生产的三个零件。3、首件检验一定是全项检验。4、只有首件合格,才能正式生产,挂正常运行牌。5、首件未经检验员确认生产的产品不能流转。 操作工按工艺文件规定的检测设备、频次、检验方法等检验和试验自己加工的产品,工艺文件规定专职检验的,由专职检验工对某一控制参数进行100%检验/试验,并按要求将结果记录于“专检记录”。 3、紧急事故处理

磁悬浮系统建模及其PID控制器设计

《Matlab仿真技术》 设计报告 题目磁悬浮系统建模及其PID控制器设计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1**班 学号 201110710247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学院名称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完成日期: 2014 年 5 月 7 日

磁悬浮系统建模及其PID控制器设计 Magnetic levitation system based on PID controller simulation 摘要 磁悬浮技术具有无摩擦、无磨损、无需润滑以及寿命较长等一系列优点,在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机械工业和生命科学等高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 随着磁悬浮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磁悬浮系统的控制已成为首要问题。本设计以PID 控制为原理,设计出PID控制器对磁悬浮系统进行控制。 在分析磁悬浮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磁悬浮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此为研究对象,设计了PID控制器,确定控制方案,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得出较好的控制参数,并对磁悬浮控制系统进行实时控制,验证控制参数。最后,本设计对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PID控制器自产生以来,一直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最广、也是最成熟的控制器。目前大多数工业控制器都是PID控制器或其改进型。尽管在控制领域,各种新型控制器不断涌现,但PID控制器还是以其结构简单、易实现、鲁棒性强等优点,处于主导地位。 关键字:磁悬浮系统;PID控制器;MATLAB仿真

一、磁悬浮技术简介 1.概述: 磁悬浮是利用悬浮磁力使物体处于一个无摩擦、无接触悬浮的平衡状态,磁悬浮看起来简单,但是具体磁悬浮悬浮特性的实现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由于磁悬浮技术原理是集电磁学、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机械学、动力学为一体的典型的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伴随着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元器件、电磁理论及新型电磁材料的发展和转子动力学的进一步的研究,磁悬浮随之解开了其神秘一方面。 1900年初,美国,法国等专家曾提出物体摆脱自身重力阻力并高效运营的若干猜想--也就是磁悬浮的早期模型。并列出了无摩擦阻力的磁悬浮列车使用的可能性。然而,当时由于科学技术以及材料局限性磁悬浮列车只处于猜想阶段,未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1842年,英国物理学家Earnshow就提出了磁悬浮的概念,同时指出:单靠永久磁铁是不能将一个铁磁体在所有六个自由度上都保持在自由稳定的悬浮状态。 1934年,德国的赫尔曼·肯佩尔申请了磁悬浮列车这一的专利。 在20世纪70、80年代,磁悬浮列车系统继续在德国蒂森亨舍尔测试和实施运行。德国开始命名这套磁悬浮系统为“磁悬浮”。 1966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鲍威尔和戈登·丹比提出了第一个具有实用性质的磁悬浮运输系统。 19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 2009年时,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是磁悬浮轴承和磁悬浮列车,而应用最广泛的是磁悬浮轴承。它的无接触、无摩擦、使用寿命长、不用润滑以及高精度等特殊的优点引起世界各国科学界的特别关注,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界人士都对其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和研究热情。 2. 磁悬浮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3个载人的气垫车试验系统,它是最早对磁悬浮列车进行研究的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固体电子学的出现,使原来十分庞大的控制设备变得十分轻巧,这就给磁悬浮列车技术提供了实现的可能。1969年,德国牵引机车公司的马法伊研制出小型磁悬浮列车模型,以后命名为TR01型,该车在1km 轨道上的时速达165km,这是磁悬浮列车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在制造磁悬浮列车的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原因

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其原因 滚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很多原因造成其性能指标达不到使用要求时就产生了失效或损坏.常见的失效形式有疲劳剥落、磨损、塑性变形、腐蚀、烧伤、电腐蚀、保持架损坏等。 一,疲劳剥落 疲劳有许多类型,对于滚动轴承来说主要是指接触疲劳。滚动轴承套圈各滚动体表面在接触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其滚动表面金属从金属基体呈点状或片状剥落下来的现象称为疲劳剥落。点蚀也是由于材料疲劳引起一种疲劳现象,但形状尺寸很小,点蚀扩展后将形成疲劳剥落。 疲劳剥落的形态特征一般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面积,使滚动表面呈凹凸不平的鳞状,有尖锐的沟角.通常呈显疲劳扩展特征的海滩装纹路.产生部位主要出现在套圈和滚动体的滚动表面. 轴承疲劳失效的机理很复杂,也出现了多种分析理论,如最大静态剪应力理论、最大动态剪应力理论、切向力理论、表面微小裂纹理论、油膜剥落理论、沟道表面弯曲理论、热应力理论等。这些理论中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全面解释疲劳的各种现象,只能对其中的部分现象作出解释。目前对疲劳失效机理比较统一的观点有: 1、次表面起源型 次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形成油膜的条件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部(次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2、表面起源型 表面起源型认为轴承在滚动接触部位未形成油膜或在边界润滑状态下运转时,滚动表面是以表面为起源产生的疲劳剥落。 3、工程模型 工程模型认为在一般工作条件下,轴承的疲劳是次表面起源型和表面起源型共同作用的结果。 疲劳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有与轴承制造有关的因素,如产品设计、材料选用、制造工艺和制造质量等;也有与轴承使用有关的因素,如轴承选型、安装、配合、润滑、密封、维护等。具体因素如下: A、制造因素

磁悬浮轴承

磁悬浮轴承 3分(内容丰富) 编辑词条 摘要 磁悬浮轴承(Magnetic Bearing) 是利用磁力作用将转子悬浮于空中,使转子与定子之间没有机械接触。其原理是磁感应线与磁浮线成垂直,轴芯与磁浮线是平行的,所以转子的重量就固定在运转的轨道上,利用几乎是无负载的轴芯往反磁浮线方向顶撑,形成整个转子悬空,在固定运转轨道上。与传统的滚珠轴承、滑动轴承以及油膜轴承相比,磁轴承不存在机械接触,转子可以运行到很高的转速,具有机械磨损小、能耗低、噪声小、寿命长、无需润滑、无油污染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高速、真空、超净等特殊环境中。磁悬浮事实上只是一种辅助功能,并非是独立的轴承形式,具体应用还得配合其它的轴承形式,例如磁悬浮+滚珠轴承、磁悬浮+含油轴承、磁悬浮+汽化轴承等等。这项技术并没有得到欧美国家的认可。 编辑摘要 目录-[ 隐藏 ] 1.1概述 2.2工作原理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概述 利用磁力使物体处于无接触悬浮状态的 设想由来已久, 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早在 1842 年, Ea rn show 就证明: 单靠永久磁体是 不能将一个铁磁体在所有 6 个自由度上都保

持在自由稳定的悬浮状态的.然而, 真正意义 上的磁悬浮研究是从本世纪初的利用电磁相 吸原理的悬浮车辆研究开始的。 1937 年, Kenp er 申请了第一个磁悬浮 技术专利, 他认为要使铁磁体实现稳定的磁 悬浮, 必须根据物体的悬浮状态不断的调节 磁场力的大小, 即采用可控电磁铁才能实现, 这一思想成为以后开展磁悬浮列车和磁悬浮 轴承研究的主导思想。伴随着现代控制理论 和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 本世纪 60 年代中期 对磁悬浮技术的研究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英 国、日本、德国都相继开展了对磁悬浮列车的 研究。磁悬浮轴承的研究是磁悬浮技术发展 并向应用方向转化的一个重要实例。据有关 资料记载: 1969 年, 法国军部科研实验室 (L RBA ) 开始对磁悬浮轴承的研究; 1972 年, 将第一个磁悬浮轴承用于卫星导向轮的支撑 上, 从而揭开了磁悬浮轴承发展的序幕。此 后, 磁悬浮轴承很快被应用到国防、航天等各 个领域。美国在 1983 年 11 月搭载于航天飞 机上的欧洲空间试验仓里采用了磁悬浮轴承 真空泵; 日本将磁悬浮轴承列为 80 年代新的 加工技术之一, 1984 年, S2M 公司与日本精 工电子工业公司联合成立了日本电磁轴承公 司, 在日本生产、销售涡轮分子泵和机床电磁 主轴等。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 磁悬浮轴承在 国外的应用场合进一步扩大, 从应用角度看, 在高速旋转和相关高精度的应用场合磁悬浮 轴承具有极大的优势并已逐渐成为应用研究 的主流。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工作原理 磁悬浮轴承是一个复杂的机电耦合系 统。在早期的研究过程中, 它由机械系统和 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