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21大自然的声音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

3.学习对比和拟人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2.学习对比和拟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树叶飘零,雨雪纷纷。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以她特有的魅力展示着别样的风采。同学们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声音?这些声音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是啊,这些声音真让人心灵澄净、心旷神怡。今天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聆听《大自然的声

音》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柔、器”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奏、受”也可以结合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学习“击、敲、柔”可以用表演的方法;。学习“演奏、呢喃细语”以及拟声词结合音频或视频;学习“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

谜语示例:

茅草纷飞落村前。(柔)

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器)

形近字示例:

奏(演奏)——春(春天)

受(难受)——爱(爱护)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演:“寅”的“宀”稍宽,撇点相呼应。

琴:上下紧凑,“今”撇捺舒展,盖住下面。

柔:“矛”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木”稍扁。

受:上撇为平撇,“冖”稍宽。

器:四个“口”大小适中,“犬”字宽扁。

鸣:“口”宜写小,末横宜长。

易错提示:

演:右下的竖不要出头,

奏:上面是三横,不要少写或多写。

琴:下面是“今”,不要多写一点。

受:上面是三点,下面是“又”。

器:中间是“犬”,不要少写一点。

敲:右边不要写成“支”。

(3)归类识字。

同音字归类示例:

鸣(鸣叫)——明(明天)——名(名字)

部首归类示例:

氵:演(演唱)——激(激动)——滴(滴水)

量词归类示例

滴:一滴水一滴雨一滴眼泪一滴血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明确: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

2.作者认为大自然的声音好听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好听。从第1自然段的“美妙”一词可以看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美妙”一词并运用。

明确:“美妙”指美好奇妙。可以说“歌声美妙、美妙人生”等。

4.思考: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总写大自然有很多美妙的声音。统领全文。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风声、水声和动物声对我们来说是很平常,可是,正因为太平常了,反而会让我们失去发现它们的美好的机会。课后大家可以用心去倾听一下风声、水声和动物声,看看是否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奇妙演奏弹琴柔和感受激动击打器具水滴敲打虫鸣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从风声、水声和动物声三个声音来写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但是,这些声音究竟有什么美妙之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去听一听。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一)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第1自然段:写大自然有很多美妙的声音。第2自然段:写风声的美妙。第3自然段:写水声的美妙。第4自然段:写动物叫声的美妙。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大自然有很多美妙的声音。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分别介绍风声、水声和动物叫声的美妙来说明大自然有很多美妙的声音。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余学生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个句子写的?

2.随即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顾总起句的概念。

3.思考:为什么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明确:因为风翻动树叶时,树叶就会像歌手一样,唱出不同的歌曲,所以,作者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4.风在树林中的声音是怎样的呢?画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5.这句话介绍了哪两种不同的风?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明确:微风和狂风。微风:轻柔;狂风:雄壮。

6.抓住“拂过”“吹起”,体会微风和狂风的不同和作者的用词准确。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这个自然段,相机指导,其他同学思考:作者为什么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明确:因为下雨的时候,雨滴就像是打击乐器,拍打在树林、窗户和屋顶上,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汇成河流流向大海时,也会发出声音。

2.在这个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很多词语来描绘声音,请把它们找出来。

明确: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哗哗。

教师点拨: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哗哗这些词语是表示声音的词语,这种词语叫做拟声词。

3.通过填空的形式,理解水滴变成大海的经历的句子。

填空题示例: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流向河流;河流(),流向大海;大海(),汹涌澎湃。

答案:淙淙潺潺哗哗

4.引导学生想象小雨滴从小溪到河流再到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水之乐曲的美妙。

5.全班齐读第3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朗读第4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哪些动物的声音?

明确: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声音,树下的虫儿唧哩哩唧哩哩的声音,水塘边青蛙的歌唱声。

2.作者在介绍动物的叫声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拟声词写出了动物们的叫声,表现了动物们声音的魅力。

3.朗读第4自然段,指导要用欢快的语气朗读,读出小动物唱歌时的快乐。

(五)体会本课的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抓住风演奏手风琴,水喜欢玩打击乐器,蝈蝈歌唱,体会本课的拟人手法。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大自然的声音

22父亲、树林和鸟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2.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鸟护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2.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鸟儿不仅有生命,也有情感。它们为自然界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带来了清脆的歌声。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鸟、保护鸟。我国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叫牛汉。他的父亲就是一位爱鸟护鸟的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牛汉的一篇文章《父亲、树林和鸟》,一起去认识这位知鸟爱鸟的父亲。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雾、翅、膀”可以采用汉字加减法;学习“朝”可以运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猎”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学习“雾蒙蒙、翅膀”可以结合图片的方法进行理解。

谜语示例:

左边二十日,右边三十天。左右合一起,可指面对面。(朝)

形近字示例:

猎(打猎)——借(借东西)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雾:上面要有覆盖之势,下面的“务”的捺要舒展有力。

总:上面两点要小,中间的“口”要稍扁,“心”宽要托住上面。

抖:“斗”两点上下对齐,横略向右上斜。

湿:“日”不宜过宽,“业”两竖间隔不宜过宽。

猎:“犭”弯钩弯势不宜过大,“昔”上横短,下横长。

翅:“支”的捺要伸展,托住“羽”。

易错提示:

蒙:中间有一个短横,不要少写。

猎:注意“犭”的写法,第二撇不出头。

(3)归类识字。

同音字归类示例:

湿(加湿)——师(老师)——诗(古诗)——失(失去)

基本字带字归类示例:

昔:猎(猎人)——惜(可惜)——错(犯错)——借(借条)

部首归类识字:

月:膀(翅膀)——朋(朋友)——服(衣服)——脑(脑袋)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观察课文题目,思考:这个题目与我们以前所学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这个标点符号在说些什么?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一个词语来替换。这个词语出现在第几自然段。

明确:题目有标点符号,可以用“最喜欢”替换,出现在第1自然段。

2.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父亲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儿来写的。而这句话又在课文的第一段,以前我们就把这样的句子叫做什么?

明确:总起句。

3.理解第1自然段中“一生”“最喜爱”。

明确:“一生”是指从生到死的全部时间;“最喜欢”说明不是一般的爱,喜爱树林和唱歌的鸟超过所有喜爱的事物。

4.朗读课文,读出对鸟儿的喜欢之情。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爱鸟之心,人皆有之。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写过一篇关于鸟的古诗,我们今天来读一下: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意思是: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这首诗借描写动物,提醒人们要爱护它们,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动物的怜悯之心。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朝向大雾启蒙鼻子总之抖动露水潮湿猎人呼吸翅膀沉重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作者是怎样去写父亲最喜欢的树林和唱歌的鸟的?这节课就需要同学们认真去读书课文,积极去动脑,我们一定能找出答案。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课文通过一个故事来写父亲喜欢树林和鸟,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和地方?

明确:时间是春天的黎明,地点是滹沱河岸。

2.默读第3~6自然段,然后设置填空题检查阅读效果。

试题设置示例:

父亲突然站定,朝()的()的树林,()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我()地望着()的像树一般()的父亲。

答案:幽深雾蒙蒙上上下下喃喃茫然凝神静气兀立

3.引导学生做一做“上上下下”“望了望”“凝神静气”这个动作,体会父亲的仔细和专心。

4.父亲通过什么发现了树林中有很多鸟?

明确:叶动和鸟味。

5.走进树林中,“我”仔细找都没有找到父亲所说的在动的叶子,只闻到了“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息”,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对比。通过“我”的茫然与父亲肯定的对比,突出父亲对树林和鸟有着深厚的感情。

6.阅读第7~18自然段,通过父亲的话,可以知道鸟儿的什么特点?

明确:鸟儿晚上过夜是一群的,会将羽毛捂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会抖动浑身的羽翎,抖尽露水和水汽,张开喙舒畅地呼吸。

7.父亲的话表明了什么?

明确:表明了父亲熟知鸟儿的生活习性,进一步突出父亲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8.“鸟真的唱了起来”流露出了什么情感?

明确:“真的”证实了父亲的预测,证明了父亲的正确性。

9.体会“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

明确:猎人是指打鸟的人,“我”为父亲不是打鸟的人而高兴,说明“我”也是一个爱鸟的人。只有当世界上很多很多的人都不是猎人的时候,我们才能有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生活环境。朗读本段时,要读出高兴之情。

10.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升华感情。

11.让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内容,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父亲一生最爱树林和唱歌的鸟。第二部分(第2~23自然段):具体介绍父亲是如何爱鸟。

12.根据文章的结构层次回顾课文内容,进一步巩固。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课文大量引用了父亲的话,从父亲的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了鸟儿的生活习性,也能够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所以,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可以表达内心情感。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借助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父亲、树 林和鸟????? 父亲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谈论关于鸟的问题????? 看鸟动闻鸟味听鸟唱知鸟性为父亲不是猎人而高兴

23带刺的朋友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

3.细心品读课文对刺猬偷枣经过的描写,感悟刺猬强大的本领,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和钦佩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小动物的关注和喜爱。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2.细心品读课文对刺猬偷枣经过的描写,感悟刺猬强大的本领。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阅读课文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题目是“带刺的朋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呢?课文介绍了这个朋友的什么事情呢?就让我们今天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沟、偷”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学习“刺、颗、暗、匆、聪”可以运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颗、忽、暗”可以用汉字加减法。学习“刺枣、朦胧”可以结合图片的方法进行理解,学习“蹑手蹑脚”可以通过表演的方法进行理解。

谜语示例:

荆棘各一半,利器把物穿。(刺)

左边长在树上,右边生于纸浆。左右合在一起,粮食粒粒归仓。(颗)

一天又一天,站立在旁边。明明有二日,偏偏无光线。(暗)

忽然心不见,细看多一点。(匆)

八口一心,有耳辨音。听觉灵敏,智慧过人。(聪)

形近字示例:

匆(匆忙)——勿(闲人勿扰)

沟(水沟)——钩(鱼钩)

偷(小偷)——愉(愉快)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刺:横较短,左边末笔是点,右部立刀旁竖要直。

颗:左右高低要一致,右部撇宜舒展。乎:横要长,在横中线上,弯钩在竖中线上。

暗:左窄右宽,右部“立”下横长,“日”稍高。

伸:右边的“日”略扁,且上宽下窄,竖要写得挺直。

匆:上撇稍短,横折钩折笔取斜势,末点要有力。

偷:左窄右宽,右部撇捺展开,里横短。

易错提示:

刺:左边是“束”字少一横。不封口。

忽:上面是“勿”,中间没有点。

匆:上面有一点,不要少写,与“勿”区别。

(3)归类识字。

同音字归类示例:

伸(伸腰)——身(身体)——深(深刻)

部首归类识字:

辶:追(追问)——进(进去)——送(送走)

颗:一颗枣子一颗珠子一颗心一颗卫星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带刺的朋友是指________,课文写了它的________事情。

2.随机指名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对表达的语气和内容进行指导和完善。

明确:刺猬偷枣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初步的朗读,我们知道作者所说的带刺的朋友是刺猬。但是课文中并没有交代我与刺猬的朋友关系,这是不是说明课文内容与题目不符合呢?大家课后可以多读一读,体会一下“朋友”的意思。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刺猬红枣颗粒忽然黑暗伸手匆忙沟通聪明偷空追问腰果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体内容——记叙了刺猬偷枣的事情。上节课后,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大家思考:课文记叙的事情与课文题目中的“朋友”二字似乎并没有关系,这是否是说明课文内容与题目不符合呢?(请学生起来回来,检查预习情况,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这些答案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我们就进入今天的学习来找一找正确答案。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体会以下两个句子,说说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明确:第二句更好,不仅写出了枣树上挂满了红枣儿,还描写出了满树红枣儿在风的吹动下的样子,写得更诱人。将红枣儿比作玛瑙,生动形象。

2.抓住“晃来晃去”,拓展“×来×去”式词语

说来说去、转来转去、直来直去、春来冬去、一来二去、翻来覆去。

3.这么诱人的枣子,任谁看了都要垂涎欲滴,更别说小刺猬了,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朗读课文第2~11自然段,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的词。

4.随机指名回答,相机指导并板书。

明确:爬、停、摇、掉、归拢、打滚、扎、驮、跑。

5.结合刺猬偷枣过程的视频,了解刺猬偷枣的过程,然后说说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

6.学生自由表达。

明确:聪明,高明。

7.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刺猬的这些特点,请找出来。

8.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进行引导,然后分析句子。

(1)“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来”“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明确:“兴许”表达的是不确定的语气,作者不确定刺猬是在用力摇晃,与前面的天黑看不清前后呼应。刺猬采用努力摇晃枣树的方法来获取枣子,体现了刺猬的有趣、聪明。

(2)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明确:刺猬不是直接从树上爬下来,而是直接掉下去,其目的是为了节约时间,可见其聪明。

(3)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明确:“散”在这里读四声,意思是分散地往下落,分散不集中。“归拢”的意思是聚拢。说明刺猬身边全是枣,左一个右一个,东一个西一个,很凌乱,很分散,刺猬爬来爬去将它们聚拢在一起。

(4)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明确:刺猬通过打滚的方式,把归拢的红枣扎在背上,然后直接驮着红枣跑走了。

教师点拨:

学习4个多音字,并明确在句子中的读音。

扎(zhā)长(zhǎng)兴(xīng)背(bèi)

9.理解“兴许”的意思,通过大胆猜测和找近义词的方法进行理解,并利用近义词做想象说话练习。

10.作者观看了刺猬偷红枣的过程后,忍不住赞叹了一句,是什么?

明确: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1.阅读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明确:写我满腹疑惑地去看小刺猬,它却已经走到没有踪影了。

12.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树上挂满了红枣,十分诱人。第二部分(第2~11自然段):描写刺猬偷枣的经过。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满腹疑惑地去看小刺猬,它已经没了踪影。

13.再结合板书和结构层次回顾课文内容。

14.对这节课开头的问题进行明确。同时引导学生明白,题目中的“朋友”是指刺猬是人类的朋友,也包含了赞叹之意。

15.全班齐读课文,读出对刺猬的赞美之情。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请学生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然后总结)这一连串可爱、调皮、聪明的举动都没有逃脱作者的眼睛,难怪作者会忍不住赞叹刺猬的本事高。平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去发现动物的可爱和了不起的地方。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带刺的朋友??????

????树上挂满红枣,十分诱人刺猬偷枣????? 上枣树——缓慢爬摇枣树——停住脚、用力摇晃

搬红枣——爬、归拢、滚、扎、驮、跑追寻小刺猬,却已经没有了踪影

本事高明聪明机敏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2.用普通话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态度自然大方。

3.指导学生讲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述要有条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讲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述要有条理。

教学难点

创造轻松快乐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叙述能力。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事情,有开心的事情,不开心的事情,有文明的事情,不文明的事情,有感动的事情,也有令人愤怒的事情,还有让人悲伤的事情……可能有些事情很小,但是因为给你触动很大,所以会让你印象深刻。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身边的这样一件事情。

二、交际指导

1.明确在表达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所讲的事情要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述时要有一定的顺序,叙述要清楚。

2.小组合作。小组之内每个人轮流叙说,讲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不文明的行为及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再谈谈自己对这些行为的看法。其他成员认真倾听,对讲的同学的内容进行指正,帮助完善。讲的同学需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

3.小组评议,互相评价。评价要点有三:讲述的是什么行为;是否按顺序具体讲述事情的经过;能用简要的话谈对事情的看法,是否具有明白是非的能力。小组每人就这件事谈自己的看法。评出大家认为讲得最好的推荐到全班发言。

3.全班交流、倾听、评议。评出优秀的同学。

三、交际示例

星期日(1月13日),我校赵老师去米店买了一桶油和一袋面。把面粉放在了电动车的后座上,由于天气阴冷,车速稍快,大约骑了不到200米远的时候,忽然觉得车子轻了许多,回头一看面粉不见了,于是她慌忙往回找。

正在这时,一个骑着电动车的中年男子和一个孩子从后面赶来,看到着急的赵老师说:“是你丢的面粉吗?”

她说是,自己刚从米店购买的,不曾想面粉就匆忙间丢了。

说着,旁边的孩子随机大声地喊了一声赵老师,赵老师非常激动,原来是通安小学的学生!孩子的爸爸说,原来您是老师呀,我们也不知道谁丢的,就觉得应该把面粉还给失主所以就一路追了过来,孩子说丢东西的人该多着急呀,赶快给失主送过去吧。

听到这,赵老师不知说什么好,连连感谢这对父子俩。

她看到这个孩子不过七八岁,就对孩子说:“你是哪个年级的?叫什么名字?”孩子笑眯眯地说他叫张启麟,是一(1)班的。

说完和他的爸爸帮助赵老师把面粉放在她的电动车的后座上,匆匆而去。

赵老师内心很激动,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就有这样可贵的拾金不昧的精神,真是太值得全体师生去学习了,这个孩子就是在我校争做“美德少年”活动的熏陶感染下,才使他小小的心灵埋下了美德的种子,才会在他的身上开花结果。衷心希望每一个同学都向张启麟学习,人人争做美德少年。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