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食物第6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食物第6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食物第6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第6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

速度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5题;共11分)

1. (2分)食物的腐败变质是________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________;

2. (2分)储存食物的方法很多,只要达到不让________有生长的________就可以了。

3. (2分)食物储存的方法有:________、曝晒法、________、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

4. (2分)霉菌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5. (3分)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与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条件。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6. (2分)闻变质食物的气味时,要扇闻,并尽量少闻。()

7. (2分)食物的腐败变质是由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引起的。()

8. (2分)用冷冻、晒干、真空包装等方法,能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其原因是破坏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条件。()

9. (2分)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三、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0. (2分)下列保存食品的方法中,不能减慢食品变质速度的是()

A . 真空包装

B . 密封保存、冷冻

C . 温水清洗

11. (2分)炎热的夏天,新鲜生猪肉的储存方法应该是()

A . 挂在阳台上

B . 放进冰箱冷冻

C . 放在桌子上

D . 晒在太阳下

12. (2分)在冷藏的条件下,水果的保鲜时间长,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温度降低,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B . 温度降低,水果生命活动比较弱

C . 温度降低,水果散失水分比较少

D . 温度降低,微生物根本不能生活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5题;共11分)

1-1、

2-1、

2-2、

3-1、

4-1、

5-1、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6-1、

7-1、

8-1、

9-1、

三、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0-1、

11-1、12-1、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 食物的营养

食物的营养 教学设计思想:本课从学生的一日三餐入手,通过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等活动,体验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进而自己能设计出营养合理的一日三餐的食物种类。课文内容层层相扣,一环一环的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食品包装上的有关说明,搜集食物营养的信息。 2.能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并进行简单分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能倾听家长的意见,共同制订营养合理的食谱。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明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 2.能说出日常的食品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联系自己家庭中在食物营养方面遇到的问题,尝试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2.能举例说明“不挑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搜集食品标签及有关资料,并通过简单分析获得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课教师:(依次出示苹果、香蕉、西红柿、香肠、鸡蛋、牛奶、面包的图片。)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苹果、香蕉、西红柿、香肠、鸡蛋、牛奶、面包。)教师:看到这些食物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我都馋了,想大口大口把它们都吃掉。教师:人每天都要吃很多食物,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食物的话题。平时你们吃的食物都是由谁准备的?学生:我吃的食物是由我妈妈准备的。学生:我的是由我姥姥准备的。教师:看来大多数同学的食物都是由家长准备的,你们想不想自己准备食物?学生:想。 教师: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这个愿望,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一日三餐的食物。 (二)新课教学:◆活动1:选择一日三餐的食物 教师:大家翻开书P56,请你们从中选出你的早餐、午餐和晚餐,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选择的理由,最后把你选择的食物写在或画在餐盘上。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待多数学生完成了任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教师: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早晨是一天的开始,所以早餐更是不能缺少的。首先看一看大家的早餐都吃些什么。注意倾听,看其他同学都爱吃什么,如果下次他到你家去做客,你就知道该怎么招待他了,是不是!教师:谁先说一说你的早餐?(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早餐盘)请把你的早餐放在这个盘子上。 学生一一举手回答。(学生甲:我早餐吃鸡蛋、面包,喝牛奶。因为我妈妈说这些都比较有营养,而且能补充我的体力。学生乙:我早餐吃肉松卷,喝牛奶。我喜欢吃肉松卷,因为它里面有肉有菜营养丰富,喝牛奶就不干了。学生丙:我早晨吃蛋糕、鸡蛋,喝牛奶,因为这些做起来省时间,也有营养。学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学)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KCB系列齿轮油泵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2CY齿轮泵系列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KCB不锈钢齿轮泵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小学科学鄂教版三年级上册食物的消化 教案

小学科学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食物的消化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 2.知道如何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 3.回顾进食过程并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4.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结果。 5.意识到现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面包、水果、纯净水等食物 消化器官的课件、消化过程的资料 三、教学重点:认识人的消化器官,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身体里后,只有消化了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你知道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食物的消化”。 (二)探究人体的消化器官 (1)问:你知道消化器官分布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吗?我们用吞咽食物来体验并推测消化器官的消化过程。 学生吞咽食物,慢慢感受并用手摸颈部等部位,体验食物在身体的运动过程,吃进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注意要细嚼慢咽。 (2)相互交流吞咽食物时的感受。 (三)认识消化器官及其主要作用。 (1)出示消化器官图的课件,阅读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2)说一说,人的消化器官有那些?并在自己的身体中指出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 (3)小结:人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口腔在人的头部,内有牙齿,舌等。

食道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里面,是口腔到达胃的通道。胃在腹腔的上部,进入体内的食物首先到达这里。小肠在腹腔的下部,连着胃与大肠,大约5——6米长,弯弯曲曲的。大肠比较粗,下端与肛门连接,肛门是粪便的出口。 (四)描述并且填写消化器官 (1)在书中填写流程图。 (2)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来表述 (五)进行饮食卫生教育 (1)问:消化器官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应该怎样做保护好它,使身体更健康? (2)学生讨论,然后归纳出基本方法。 (3)小结:保护消化器官要做到: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不要狼吞虎咽;暴饮暴食;这会增加胃肠的负担,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后不要立即写字,做剧烈的运动。

2018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2018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通过放大镜看到的视野(变小)。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在13世纪,英国(培根)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光学显微镜的两个镜片都是(凸透镜)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小点组成。 2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36、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37、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40、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制作酒、醋、泡菜、腐乳、酸奶等风味独特的食品。 44、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2.doc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食物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教学目标】 1?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微生物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用冷冻、晒干、灭菌密封等方法储存食物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2.通过比较、观察不同食物减慢变质速度的方法,对观察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综合。 3?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了解储存食物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新鲜的小鱼和腐败的小鱼(也可以是其他食品),记录单,银子、一次性橡胶或塑料手套。 教师准备:有关食物储存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四年级的学生丁丁,中午放学回家吃午饭,父母还没有回家,就自己动手找吃的了,看见了一包小鱼干,就把小鱼干吃掉了。下午上课时就发觉肚子不舒服,然后四肢无力用手捂着肚子渐渐蹲在了地上,脸色苍白,头冒虚汗。被送往医院抢救。知道丁丁为什么会这样吗? 生: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能是吃了变质的食物造成的,是鱼放时间长了变质了等。) 师:那么鱼为什么会变质?变质了的鱼又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呢?面包发霉的实验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发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Pptl:课件出示课题:6.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 二、探究过程 1?出示新鲜的小鱼干(每组各一份)或者Ppt2:新鲜鱼肉的图片。 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新鲜的小鱼干? (学生综合运用感官去观察:看、闻、尝、摸……) 师:那么现在就请大家按照刚才说的方法小组进行观察。学生小组进行观察活动。 师:说说都发现了哪些有关新鲜鱼干的信息? 学生分组汇报观察活动的结果。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二节《电磁铁》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每组1号电池3节,铁钉2根,单股网线2根,订书针若干、指南针1只 2、教师:电脑课件、大指南针等 三、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谈学习了《电和磁》一课的收获。 2、提出任务:利用前一课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装置吸引小铁钉。 (二)制作电磁铁

1、学生说方法并演示把导线绕到铁钉上。 2、出示课件并提出要求:朝一个方向均匀绕导线,两端打结固定(示范方法) 3、准备材料,比一比哪些组绕得又快又好! 4、用绕好的装置吸小铁钉,发现不能将铁钉吸起来。 5、连接电池实验并交流发现。(提醒:由于导线较短,只能接触很短一段时间。) 6、归纳: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7、请学生给这样一个装置命名,引出“电磁铁”概念及其组成。 8、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学生猜测电磁铁有无南北极并请说说如何判断。 2、学生交流方法、补充。(如果学生没有补充完整则设问:钉尖如果和指南针南极吸引是不是一定能证明这端是北极) 3、学生领取指南针实验并记录。 4、各组依次反馈汇总,确定电磁铁有南北极并引发新的探究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跟什么因素有关? 5、分组研究是否真的和这些因素有关。 6、交流实验结果。 7、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三年级科学上册 食物的营养 1教案 冀教版

食物的营养 一、活动目标: 1.能通过食品包装上的有关说明,收集食物营养的信息。 2.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并进行简单分析。 3.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能倾听家长的意见,共同制定营养合理的食谱。 5.能举例说明人类需要那些营养及其来源。 课时安排:用2-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第三课时完成拓展活动。 选择一日三餐的食物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合理的营养需要选择一日三餐的食物。 2.能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选择食物的理由。 活动过程: 1.由问题导入,让学生想象中吃了多少种例外的食物?让学生从四组食物中根据自己的理由选择一日三查的食物,并且填或画在对应的栏中。 2.与小组同学说说自己所选的理由。教师不必评价学生所选食物是否合理,但有必要帮助学生理解所吃的食物被分别归到四组食物中去。 3.教师可将图中的食物自制成食物卡片,共学生选择。 4.解食物中营养的成分 一、活动目标 1.能正确的阅读表有营养成分的食物标签,并进行简单分析和记录。

2.能说出几种多见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二、活动过程: 1.次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学生通过收集、阅读食物标签或包装纸上印制的内容,学习收集分析信息资料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阅读食品包装纸上应制的内容能了解食物中所含的营养 2.教材中选取了利用分析食品标签了解营养成分的方法,鼓励学生想出更多办法来研究,并列出研究计划试一试。可组织学生对收集到标签进行分,找出标有营养成分的标签,仔细阅读,并进行记录。可先有个人完成,再小组讨论后共同完善记录表。 3.再填完记录表后,可引导学生对记录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围绕教材中的问题 4.将大家研究过的食品标签或包装汇集粘贴在一张大纸上或板报上,可下课完成。 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 一、活动目标: 1.能与家长共同协商,结合所里解的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合理饮食的知识,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 2.能对其他同学的设计进行评议。 3.能举例说明“不调食:的重要性。 二、活动过程: 1.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 2.可由问题引入,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再线中有关维生素及合理饮食的秘诀,思考并回答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doc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经典)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湖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食物的变质》案例

湖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食物的变质》案例 教学内容:湖教版三年级科学第七课《食物的变质》。 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见变质食物的特征以及食物变质的原因。 2、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延长时物保质期的方法,并开 展相关的研究活动。 3、能自主探究香蕉等食物变质的原因。 4、初步形成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 教学准备:两组食物:一组是已变质的烂苹果、发霉的馒头、变质的鸡蛋、已经变质的食物等;一组是没有变质的上 述食物。 关键词:探究、合作、科学美、语言美、习惯美、教学的 真谛是通过科学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教师不是演讲家, 教师不能只看讲的怎么样,更要看学的怎么样。 主题:在探究中创新、在合作中发展。 设计理念:1、科学是一门知识,但学生乐于接受的是有趣的知识、必要的知识。因此本课采取了故事引入,儿歌总结的方式 意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它同样可以采 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美、语言美的和谐统 一。 2、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探究学习的过 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终生受用的东西,因为有时候让学生

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科学课需要探 究,但探究只能让学生体验、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 在科学课中仍不能忽视学生对获得了哪些新知识的总结 归纳和老师的适当引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教师想做一个小小的调查,你们课余时间最喜欢干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喜欢做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同学们喜欢不喜欢听故事? 生:喜欢 师: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听?生:想! 师:有一天,冬冬应邀参加动物王国大会,国王视冬冬为上宾,给冬冬端来了苹果和香蕉,冬冬用眼一瞧,苹果上有一些斑点,香蕉也不是青黄色而是灰黑色,冬冬暗自高兴:动物王国,就是动物王国,连吃的水果和我们都不一样,冬冬于是饱餐了一顿,兴高采烈的回到家里,可是这时他感到肚子非常痛,并且有呕吐的感觉,同学们想一想,冬冬饱餐一顿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生:有可能是他吃了变质的水果,造成轻微的食物中毒。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冬冬因为吃了变质的苹果和香蕉,造成了轻微的食物中毒,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冬冬有怎样判断食物是不是变质了这方面的知识,冬冬会不会食物中毒? 生:不会。 师:同学们说的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获得这方面的知识?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教科版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教科版 本课以学生的观察比较活动为主线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以观察—比较—归纳—综合为重点。从新鲜的鱼干与腐败的小鱼之间的观察比较活动入手,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观察比较活动。并且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发现平常未能发现的秘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通过观察比较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归纳和综合并形成科学概念。使学生养成关注身边科学的习惯。 回顾本节课,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本节课注重对学生的探究问题的方法的培养。由于对腐败物品的观察是学生从来没有接触的。因此,在观察腐败的小鱼的活动前,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呢?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观察?”虽然学生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甚至还不符合实际,但这都是学生在思考后所得出来的,都经历了一个想的过程,对此进行适当的鼓励。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表格,这样学生就会想到综合用感官去进行观察,使已有的知识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上。这样能激起学生探究欲望,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益处的。这也正是科学课所追求、所期待的。 在教学中,力求把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食物,但是变质的食物吃后对身体是有害的,对于这一点学生可能意识不到。因此,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课件,增强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积极性。课件的演示,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很多问题,同时也会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此时我将问题引到本课上来:如何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 在教学中使学生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产生推测——对自己的推测进行验证(观察、比较、探究)——分析得出结论——将所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材的使用上做了一个尝试。为了在观察比较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材所提供的两组观察比较的实例中选择了其中的一组,实践证明这一点是可行的。课堂上的40分钟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充分利用好这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去经历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是在教学中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在实例的选择上只要是有针对性、有代表性,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贴近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去展开探究的都可以。 在学习储存食物的方法上,以储存一条鱼为例,提问:“你有什么好的储存方法?”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各抒己见。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参与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六年级上册 主编:郁波 本册执笔:常瑞祥陈维礼尚秀芬 责任编辑:殷梦昆 目录 使用说明 教科书整体结构表 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概要 主要材料清单 各单元说明与教学建议 工具和机械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使用工具 第2课杠杆的科学 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第4课轮轴的秘密 第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第6课滑轮组 第7课斜面的作用 第8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形状与结构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抵抗弯曲 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第3课拱形的力量 第4课找拱形 第5课做框架 第6课建高塔 第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 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能量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电和磁 第2课电磁铁 第3课电磁铁的磁力(一) 第4课电磁铁的磁力(二) 第5课神奇的小电动机 第6课电能和能量 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 第8课能量与太阳 四、评价建议

五、参考资料 生物的多样性 一、单元概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三、分课时教学建议(背景和目标、教学准备、教科书说明、教学建议) 第1课校园生物大搜索 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 第3课多种多样的植物 第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 第5课相貌各异的我们 第6课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第7课谁选择了它们 第8课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案例 六、参考资料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33343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3、放大镜的作用:(1)放大物体。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4、放大镜由镜架和镜片组成的,放大镜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我们可以用水滴、玻璃弹珠、烧瓶等材料制成放大镜。能放大的物体都有凸、透两个共同特点。 5、放大镜常用于考古、集邮、侦破案件、电路检测等。放大镜下的电视屏幕由红、绿、蓝 三色组成的。 6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倍数与镜片的凸度 有关。 镜面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镜面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视野越大。 7、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了《昆虫记》。 8、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头上的触角是它的“鼻子”;蝇的眼睛是复眼,由四千只单(小)眼组成的;蚜虫以吸食植物嫩枝上的汁液为生,它的天敌是草蛉。 9、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在放大镜下,我们能看到食盐、糖、碱面、雪花、钻石、水晶、柠檬酸、维生素C 、水晶等晶体的形状。玻璃不是晶体! 10、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11、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与步骤: 准备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然后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再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固定。 12、显微镜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的。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13、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微生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14、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 细胞 。 15、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科学家一般选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大肠杆菌和SARS 病毒。 16、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17、、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如图) 18、显微镜使用步骤P13了解: ①、安放 ②、对光 ③、上片 ④调焦 ⑤观察 19、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实验目的: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小刀、洋葱、滴管、清水、稀释的碘酒、吸水纸、镊子、显微镜 实验步骤:1、把洋葱从中间纵切两半,取其中一块; 2、用小刀在内表皮上,用小刀划“#”字,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 调节旋钮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 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 螺幺纟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 用螺线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线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町以比较方便的把迭負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 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 杠杆上仃:个斎要的位曽-: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闱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右: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壬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垃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笺壬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 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 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卜图画出来。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 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银子)O 2. 常用的杠杆炎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镀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付些杠杆类工代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强子、钓鱼竿等)。 3. “秤碇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舵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 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于握物体处是阻力心,I.愕的肱一?头肌处就是虽力点。 5. 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貝,它的刀柄是缸,刀杆是_轴。 2. 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吋费力。 3. 轮轴可以省力,轮越人,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 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于、汽乍力向盘、扳手、辘轴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7、食物的变质

7、食物的变质 教学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变质食物的特征以及食物变质的原因。 2、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延长时物保质期的方法,并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 3、能自主探究香蕉等食物变质的原因。 4、初步形成科学卫生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变质食物的特征以及食物变质的原因。 教学难点: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延长时物保质期的方法,并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 教学准备:两组食物:一组是已变质的烂苹果、发霉的馒头、变质的鸡蛋、已经变质的食物等;一组是没有变质的上述食物。 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教师想做一个小小的调查,你们课余时间最喜欢干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喜欢做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同学们喜欢不喜欢听故事? 生:喜欢 师: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听?生:想! 师:有一天,冬冬应邀参加动物王国大会,国王视冬冬为上宾,给冬冬端来了苹果和香蕉,冬冬用眼一瞧,苹果上有一些斑点,香蕉也不是青黄色而是灰黑色,冬冬暗自高兴:动物王国,就是动物王国,连吃的水果和我们都不一样,冬冬于是饱餐了一顿,兴高采烈的回到家里,可是这时他感到肚子非常痛,并且有呕吐的感觉,同学们想一想,冬冬饱餐一顿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生:有可能是他吃了变质的水果,造成轻微的食物中毒。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冬冬因为吃了变质的苹果和香蕉,造成了轻微的食物中毒,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冬冬有怎样判断食物是不是变质了这方面的知识,冬冬会不会食物中毒?

生:不会。 师:同学们说的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获得这方面的知识? 生:想!师:能不能大声一点。生:再次大声说:想!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食物的变质!然后师生大声齐读课题:食物的变质。 二、大胆猜测,自主探究。 师: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最想研究什么? 生可能会说:1、怎样判断食物是不是变质了。 2、食物为什么会变质呢? 3、怎样延长食物的保质期时间。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也是老师想搞明白的问题,我们大家一起研究好吗?(生齐声说好) 师:那么我们先来研究:怎样判断食物是不是变质了。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两组食物:(一组是已变质的烂苹果,发霉的馒头,臭鸡蛋;一组是没有变质的上述食物。)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食物来研究,讨论下你想用什么方法研究食物是不是变质了。 生:1、用眼观察。生:用鼻子闻;生:用手触摸。(教师指出不能用嘴尝,并注意卫生)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好,那么同学们就用这些方法研究吧?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填在发给你们小组的那张表格上。 每组发一张表格: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师总结板书。

四下科学第三单元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食物中的营养》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科学 3、课时:第1课时 4、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些水果,蔬菜。 教师准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分类等相关资料。 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食用油、肥肉、花生米、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淀粉、碘酒、滴管、面包、马铃薯、馒头。 二、教学课题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食物中的营养》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的第二课。是在学生观察、记录了一天吃过的食物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要让学生认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其成份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并知道哪些食物中主要含有哪种营养成分,并学会辨别脂肪和淀粉的方法。本节课的内容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由两个大的活动构成,一是,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成分;二是,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基础。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三年级科学学习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食物是人类提供了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也为人类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小时候他们是靠吃妈妈的乳汁长大的,随着自己越长越大,活动越来越多时,乳汁已经不能够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要,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了。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是学生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但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就是一知半解了。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建立健康饮食的意识。 五、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人体保持健康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毕业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 共15分) 1、我们在放大镜下看到食盐晶体的形状是 。(图画或文字描述) 2、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同学想再看到白纸上写的字,可以向白纸喷洒 。 3、我家一个月的用水量大约是 吨。 4、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 。 5、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 、 等部位有拱形保护。 6、煤、石油、天然气都是 能源。(可再生/不可再生) 7、要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里起出来,可以选择的工具有 和 。 8、煤大多夹在岩层中,它所具有的能量来自 。 9、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我们常说的 。 10、我们家乡垃圾处理目前使用较多的方式是 ,生活中常见的回收垃圾有 、 。 11、宇航员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的原因是没有 。 二、选择(每题2分 共20分) 1、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 做饲料 B 制沼气 C 就地焚烧 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字母“d ”的标本是 。 A d B q C p 3、不可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 陶瓷容器 B 铁制容器 C 玻璃容器 4、下面三个透明玻璃片(侧面图)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 B C 5、如图所示的标志是 。 A.回收标志 B.交通标志 C.绿色食品标志 6、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下列框架结构中最不容易变形的是 。 学校 班 级 姓名 学号 成 绩

7、下列杠杆能保持平衡的是 。 B C 8、在放大镜下看到了雪花晶体的形状为 。 A B 9 、2007年10月24日, 月球探测卫星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 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地区。 A 神州七号 B 神州六号 C 嫦娥一号 10、下列时间可能发生月食现象的是 。 A 除夕 B 重阳 C 中秋 三、判断(每题2分 共20分) 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 2、日食和月食永远不会在同一天出现。————————————( ) 3、放大镜的凸度越大,看到了视野越小。————————————( ) 4、生成气体的物质变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 ) 5、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长度单位。—————————————( ) 6、螺丝钉螺纹是斜面的变形,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就 越省力。——————————————————————— ( ) 7、蜡烛燃烧完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 8、开门时的钥匙利用了轮轴这种简单机械原理。————————( ) 9、机器工作需要能量,人体思考问题不需要能量。———————( ) 10、空气、水、火、电、声音等也是物质。——————————( ) 四、连线(每线1分 共8分) 1、把生活中的现象和所属变化连起来 2、把动物和种类连起来 滴水成冰 蚕 哺乳类 酒精燃烧 化学变化 鸡 昆虫类 大米酿酒 物理变化 鲫鱼 鸟类 玉石雕刻 鲸 鱼类 五、作图(每题4分 共8分) A B C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