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初中理化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传统的科学教育,以传授自然知识为主,即向学生讲授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利用“一言堂”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非常薄弱,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意识在应试的范畴内得不到充分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的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新知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为此在理、化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尤为重要。

面对新课程的要求,结合当前我们学校的设施和教师教学情况,发现存有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农村学校一般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准备量太大,或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常常在教室里纸上谈兵代替学生实验甚至取消实验,或用演示实验取代学生分组实验。

2、尽管开设实验,但由于农村学生自小学教育就缺乏实验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差强人意,部分学生对实验课无兴趣,或者存在畏惧心理,主动性差,或只看不动手,成为实验边缘人。

3、部分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和对实验的研究能力有待提高。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改变我校理化实验课教学的现状,优化理化实验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学校的理化教研组的几个老师研究讨论决定对《农村初中理化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并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做好记录,从而形成适合新课标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

我们课题组理化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熟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出合理可行的实验计划,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该课题研究的目标有:

1、教会学生如何上好实验课,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而学会学习。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精心准备每个实验,给学生创造提高实验动手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会动脑。

3、寻找有效的符合农村学校实际的实验教学模式。

4、提高理化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反思,教育叙事,随笔,教学案例和论文。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九年级化学,苏科版物理为媒介,以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本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八九年级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培养动手能力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研究。

4、探索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范围:蒿坪初级中学的八年级物理课和九年级的物理课、化学课

对象:八年级、九年级全体学生

五、研究步骤和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采用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方法,循序渐进式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6至2014、9)

1、由物理、化学教师组成课题组研究成员,明确课题提出的意义和目的。

2、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资料,各成员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基础。

3、接受教科室课题研究培训,制定计划,明确任务,撰写开题报告,并发博客接受监督和指导。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4、9至2015、4)

时间安排及研究任务:

1、9月份,根据课题研究计划,了解学情,分学科进行问卷调查,做出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采取的方式一是对学生和理化教师进行了书面调查,二是通过座谈形式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了解,三是通过听取理化教师的实验课进行了问题研究。

调研结果表明,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一是怕麻烦,不愿提前做实验准备,用多媒体代替实验的现象突出。二是可能会因为实验仪器的不完备,或药品不足导致学生实验不做,变成教师的演示实验。三是受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受影响做不做实验都无所谓,于是变上实验课为说实验课、记实验课、背实验课等现象。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实验课,但课堂中不知道怎样去做实验,大多时候只是为了好玩,另一方面做实验的效率很低,往往一节课做一个实验做不完,经常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

综合以上现状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很低,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2、2014年10月份至2015年4月份,实践研究阶段即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培养阶段。课题组重点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实践研究。

教师层面要求理化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严格按要求上好实验课。首先是从备好实验课入手,改进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分物理、化学科组集体备课,精心备好每节实验课。其次是精心准备每一节实验课,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一定给学生创造实验条件让学生自己做。教师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装置正确,整洁美观;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严格要求,讲解清楚;现象明显,结果准确,夯实学生实验基础知识。三是上好每一节实验课,认真上好实验基本操作课,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力求使学生掌握每一个实验的基本操作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夯实基本操作技能。精心准备学生分组实验课,让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六个基本要素预以掌握,在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主要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学生层面一是加强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过好基本操作关。实验操作技能是实验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顺利展开实验教学

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如果操作不熟练,就很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实验探究。假如操作不规范,实验探究也难以顺利进行;还有就是学生从理论上学习了实验技能操作,但如果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很少经过动手操作的锻炼,一旦让学生去做实验,就会造成比较拘谨,蹑手蹑脚放不开,还可能存在由于动手实验失败,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出现安全事故从而导致不敢做实验的现象。例如化学实验中胶头滴管的持拿、吸液、滴加、洗涤都是有操作规范的,要是操作不当就容易造成试剂污染报废,现象异常或实验探究无法完成。再如物理实验中酒精灯的使用如果不按要求去使用很容易造成对人体烧伤;温度计的使用、天平的称量等如果不按要求去使用很容易造成仪器的损坏,因此帮助学生重视实验操作要求,重视实验的安全性,培养学生形成规范、合理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过好实验基本操作关,是提高理化实验教学的一道重要关卡。

二是鼓励学生主动购买小型实验仪器,例如八年级学生购买的光学实验盒,九年级学生购买的电学实验盒,针对每节课的实验内容提前做好实验预习。三是在实验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即,提前预习的习惯,知道本节课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前制定实验方案的习惯,知道怎么去做实验;检查熟悉实验器材的习惯,知道所需要的实验器材有哪些;积极参与动手实验的习惯,不要让自己成为旁观者;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整理实验器材的习惯。(从以往学生的现状分析得出,八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实验课,很多习惯没养成,上课实验的时候盲目性大,随意性强,往往不能根据实验内容进行实验,一节课下来结果什么都没做成)。四是“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做实验,

3、注重了家庭小实验布置,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易装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例如:八年级学生制作的天平、密度计、潜水艇等,为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定期开放实验室,开展课外实验活动,为学生自主实验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是实验教学的一种延伸,它能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动手进行试验探究和创新,解决一些物理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当然另一反面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为部分实

验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条件,弥补课堂中未能完成的实验内容,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对他们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5、与班主任积极配合切实加强实验小组建设,为课题开展营造和谐氛围。

6、2015年4至6月份,能力展示阶段。一是组织开展了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每人上一节实验展示课活动,由小组成员进行评价。二是课题研究小组根据理化学科组制定的实验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在2015年6月3日进行了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大赛活动。并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了表彰鼓励。三是分别选派出了物理、化学各一名教师准备到安康市参加实验基本技能大赛。

7、实验教师相互交流实验课堂上的经验和教训,找出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收集整理材料,着手改进教学方法或模式。

8、及时反思,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归纳总结经验和教训,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或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5至2015、6)

总结经验,撰写成论文,并展示《农村初中理化实验课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六、研究结果与成效

经过长达将近一年时间的研究,课题组所有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已有了很大的改观和转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明显增强。

教师方面:

(一)、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够注重对学生实验课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1、利用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教材提供的课堂演示实验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活动调动起来,让实验带活课堂,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和验证理论上有关的知识目的,同时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标准示范,用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适当地对某些课堂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增补、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与课本演示实验不同对比因势利导,诱发出实验装置优劣

的对比、药品是否节约,是否污染环境,操作是否简单易行,用实例和一定模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参与策划,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体验成功。

3、“下放”演示实验权,增强学生探究体验。演示实验教学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进行化学实验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大胆并主动地给同学、老师讲解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通过讨论与交流,增进认识。从而自觉地抵制了传统演示实验中老师把实验方法、操作步骤详尽细致照搬的模式,以避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限制和束缚.

(二)、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1、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发现提携实验小助手,加入到实验准备行列中。每次学生分组实验,我都选拔四到六名学生利用课余帮助我准备实验,解决了因实验员不足而无法开设的困难。同时培养这几名学生的操作规范性,使其在实验课上帮扶有困难的学生,形成“老师带兵,兵帮兵”的课堂体系。竭力关注所有学生,克服不明不白,盲目实验的学生,监督不规不范,草草收场学生。

2、合理对学生进行分组。每次学生分组实验都与班主任协调,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加强个别辅导,保持学困生热情,随着基本操作的熟练,在依情况分合作小组培养协作能力.

3、在学生分组实验学习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探究行为,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异于验证实验的方案,即使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也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能主动参与的精神和敢想的作风。在学生自主设计,自己准备,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尽力配合学生完成,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方面:

1、对实验课的兴趣非常浓厚,学生比以往更喜欢上实验课。例如从一个简单的现象就可以看得出来,由于我们学校教学楼和实验楼没在一个地方,之间有一段距离,过去上一节实验课总是老师等学生,上课铃声响了很多学生还迟迟不能到,现在一般是学生等老师,只要是

实验课学生总是早早排好队等在实验室教室门口。迟到的学生极其少了。

2、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得到了培养。这一段时间中,通过在教师的固定模式的培养下,学生已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上好每节实验课,去做好每一个实验了。过去学生走进实验室只要是看到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总是不停自己玩弄,根本不听老师所提出的实验要求,自己也根本不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现在学生进教室后总是先按照课前预习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先讨论实验的目的、原理及实验的方案、检查实验器材并进行分工,弄清楚了本节课的实验任务后才开始有序的进行试验,而不是盲目随意的进行了。

3、学生参与实验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团结协作的意识有了明显增强。过去的实验课我们总是发现动手实验的学生很少,旁观者居多,看热闹的居多,现在基本上这种现象不复存在了,人人都能参与到实验中,并且都能够大胆的进行自我展示。

4、学生基本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其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做铺垫,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是开展实验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课题组教师既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注重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努力培养下学生基本具有了“发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

(一)存在问题

1.课题研究时间短,理论多于实践,取得效果尚不是很明显,仍需以往实践经验支撑,需大量事实来佐证。

2. 由于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够,理论水平匮乏,在课题研究中只能停留在表层最基本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教学实验的具体设计上,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进一步去研究、改进,直接阻碍了研究深度。

3. 课题涉及两个年级两个学科,学生差异大,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题研究的深度。

4.由于初中化学学习只有初三一年的时间,并要面临中考,学生时间紧,任务多。而实验开展时花费的时间多,常常感到时间紧迫,有时会消极应对。

(二)改进思路

1.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积累教育资源。

2.设计不同的探究问题、运用不同的指导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实验学习的需求,但同时又能避免课时的限制。

3.设计实验时尽量考虑周全些,注重知识的迁移与转化,多为学生创设实验中生成性问题,多挖掘、寻求与中考实验结合点,减少学生迷茫与无奈。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

2、《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新课程标准》

3、《中学化学教与学》2014.7期《“以教评学”突破实验教学瓶颈》

4、《中学化学教与学》2014.10期《提高化学实验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教学策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