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建备考已启动送你一份学习计划表

2019一建备考已启动送你一份学习计划表
2019一建备考已启动送你一份学习计划表

2019一建备考已启动!送你一份学习计划表!

2018年一级建造师成绩已经结束,虽然一建成绩还没有公布,各位对自己的考试结果已经心里有数了,该领证的等着领证,该备考的赶紧备考吧。2018年的考题整体上并不简单,2019年该如何应对?上元教育为大家准备了2019年一级建造师学习计划表,学习顺序+备考规划,助力2019一建备考。

学习顺序

法规和经济科目原理性、逻辑性较强。考试时需以原理为主,记忆为辅,项目管理和专业实务两门学科关系紧密且记忆性很强,提早记忆容易忘记。因此在准备开始备考时,应以法规和经济为先,管理其次,实务居末。

学好管理和法规是实务成功的一半,且实务的记忆性较强,放到最后学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遗忘。

实务的备考和考试难度较大,实务备考时间应是法规和管理学习时间的总和。

全科备考规划

1. 公共课备考三阶段:夯实基础、冲刺提高、考前圈题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就是看视频与做真题

虽然公共课的难度略有加强,但公共课客观题知识点重复多的事实没有改变,据统计得有40%-50%。因此公共课第一阶段的复习必须完全围绕真题展开。建议在看完一遍视频后就做真题,会让你了解自己的水平和差距以及一建真题的难度和方向。

真题接触的越早越深入,能让你少走弯路,而不是无头苍蝇似的完全没有方向,也可专门听一下真题解析班帮助理解考点。这些都是为了把真题的知识点掌握,切记不是背真题答案。

第二阶段:冲刺阶段就是冲刺、模考

在后期需要各位对平时学习知识点以外的内容查漏补缺。

第三阶段:留一周左右的时间看下考前圈题

前期基础扎实了,看圈题会游刃有余,而且说不定会有意外之喜。但考前圈题是在自己备考充足的基础上可以参考下,但不可把希望都放在最后的几套试卷上,这是不可取的。

2. 实务分四个阶段

实务案例分析分值占总分70%以上,案例怎么复习?就是一个字,背!但绝不是死记硬背,必须理解记忆。为什么?因为实务案例题历年来知识点无重复(特别是技术部分,管理部分比如索赔进度等是常考的必须掌握的),而且出题的趋势是越来越偏,极端做法就是把整本书的知识点全部背下来,但这对于99%的人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保险的做法就是背得多,背得精。

为了一步步达到目标,实务复习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把整本书读薄

上来就看书的人,仿佛是步入了沼泽,开始的时候还轻松,觉得每个知识点都能理解,也记得住,但不出几天就会觉得各种看不懂的名词,各种搞不清的施工过程,各种数字以及各种类似的内容把你活活淹没在书本里。一旦开始就被拖垮,这种阴影会让你很难重拾信心。

那开始应该怎么复习?就像盖楼房一样,我们先做主体结构,然后幕墙、门窗、装修、水电暖等细部施工再依次展开。我们复习开始也是要抓“主体结构”,再把细节一点点填进去。如果上来就靠自己看书,归纳总结主干将会是一件相当庞大的工程,虽然复习效果好,但效率太低。因此,我们的选择是看视频,网课老师经验丰富,会帮你理清整本书的脉络,带你理解课本上的各种重点、

难点。总之就是帮你节省看书的时间;开始看视频时,多试看几个老师然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老师去学。

那具体怎么把书读薄呢?让老师带着你看书,在理解所有上下前后关系、技术要点、施工工序的基础上树立全书框架。这一阶段是要把书看薄。

1)在听课过程中,把所有不明白的地方搞懂。

这对于零基础的来说确实是很费劲的一点事,但必须经历这个过程。各类名词、施工顺序、施工工法等,用查找百度百科或者相关的视频的方法加以理解。

2)抓住书本主干。

在刚开始听的时候就应该给自己树立主干意识。比如说:建筑工程实务分三章,第一章技术,第二章管理,第三章法规标准。第一节建筑结构域构造里面的第一小节讲的可靠性,可靠性又是从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方面去讲解。

又比如说:市政第一章是七类市政工程,里面管道和绿化园林又不止一种工程。其中桥梁这一节内容涉及相对较多。梳理下,一条线是从施工工序方面介绍了模板、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防水等几个内容,另一条先是从施工部位阐述了围堰、桩基、墩台盖梁、装配式梁(板)、现浇混凝土梁、钢梁等一系列内容。这样一轮复习下来,大概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你脑子里就基本有数了。

3)找出同一章节中,并列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和差异性。

这些老师基本都会讲到,讲到的就要理解,以后记忆起来很方便。没讲到的就要靠自己去归纳总结。比如看到主体竣工验收需要准备哪些书面资料,一大堆10条(其实还不全),看到立马混乱了,其实仔细看看,前面三个讲的是各个参见单位对自己工作范围的内容进行确认,第四个是工程资料,五六七八是工程各个阶段的手续文件,九十是验收资料。这样你就知道了是要准备的这几个方面的资料,第一遍的目的就达到了。

再举个例子:各种水泥的特性,一张表,眼花缭乱,全部背下来?完全没必要,考试不可能问你某种水泥的特性,考的是不同水泥的区别,或者说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要用哪种水泥。这就是典型案例的考法,给个背景要你判断。

4)特别留意并重点理解那些“除此之外的特殊情况”、“一段话里面的例外”、“不得xxx”等类似内容。

比如各种工程的冬雨季施工特点,高强螺栓不得用冲击拧紧和间断拧紧等,这些都是喜欢出题的地方。

5)看视频时,不是整段整段地划老师讲的内容,正确做法是用签字笔圈关键字、词、短句。

这些才是你理解整段话的关键。第一轮,基本就是搞清楚这些方面。有的人可能一遍视频就搞定了,有的人可能要2-3遍。这当中,有基础和没基础的考生

复习速度的差距还是挺大的;还有个因素是学习效率,不能只是呆呆的坐着看视频,看完也要想想怎么样让这些内容刻在脑子里。

第二阶段:把整本书读厚

第一轮复习,视频已经看的自信满满,然而发现拿出近2-3年的真题一看,然并卵,题还是不会做;所以我们在第一阶段抓到主干的基础上,第二阶段就要把细枝末节填充进去。在已有框架的基础上,自己看书。

这一阶段比较痛苦,老师讲过的内容要看,没讲过的也要看。看不下去怎么办?逼着自己也要往下看。建议调快视频速度听一节精讲课,然后把这节课涉及到书上的章节仔细再看一遍,这样先通过视频把本节的框架再加强一下,然后自己去书上把一点点的知识点填充进去,效果和效率都会好一点。或者可以通过出去做做运动、小睡一会等方式,想方设法往下看。

这阶段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框架下自己看书。自己看书,最好的方法还是多动手,自己列提纲,然后把一节节的关键内容填进去。自己列流程,把每步过程的要点标注上去。自己画画节点图,别人看不懂没关系,自己能把工序123理清就行,自己把书细细过一遍。

这个阶段需要再听一遍课件,一来是加强之前梳理的框架提纲,二来是对之前老师讲课重点内容的补充,然后要把书上老师们没有涉及到或自己看的内容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