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去除COD实验报告

活性炭去除COD实验报告
活性炭去除COD实验报告

活性炭去除COD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实验 3 3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一、 研究背景: 1.1、、吸附法吸附法处理废水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表面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多种溶质(吸附质)以去除或回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净化了废水。 活性炭是由含碳物质(木炭、木屑、果核、硬果壳、煤等)作为原料,经高温脱水碳化和活化而制成的多孔性疏水性吸附剂。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吸附能力,因此被应用于多种行业。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除此之外,活性炭还被用于制造活性炭口罩、家用除味活性炭包、净化汽车或者室内空气等,以上都是基于活性炭优良的吸附性能。将活性炭作为重要的净化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2 、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比表面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的速度。此外,pH 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吸附速度有一定影响。 1.3 、研究意义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用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某些离子以及难以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活性炭间歇的方法,确定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某些杂质的吸附能力。希望达到下述目的: (1)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 (2)掌握活性炭吸附公式中常数的确定方法。 (3)掌握用间歇式静态吸附法确定活性炭等温吸附式的方法。 (4)利用绘制的吸附等温曲线确定吸附系数:K、1/n。K 为直线的截距,1/n 为直线的斜率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本实验间歇性吸附采用三角烧瓶内装人活性炭和水样进行振荡方法。

实验报告_COD

重铬酸钾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COD 测定的意义与方法。 (2)掌握重铬酸钾法测定COD 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3)熟悉密封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COD 的原理及操作流程。 二、基本原理 在强酸性溶液中,用K 2Cr 2O 7氧化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过量的K 2Cr 2O 7以试亚铁灵做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根据其用量计算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 反应式如下: Cr 2O 72- + 14H + + 6e = 2Cr 3+ + 7H 2O (橙红色) (蓝绿色) Cr 2O 7 2- + 14H + + 6Fe 2+ = 6Fe 3+ + 2Cr 3+ + 7H 2O 三、实验仪器 1、500mL 全玻璃回流装置。 2、电炉 3、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容量瓶 四、试剂 (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2500.0(7 226/1L mol c O Cr K =:称取预先在120℃烘干2h 的基 准或优级纯重铬酸钾12.2580g 溶于水中,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线,摇匀。 (2)亚铁灵指示液:称取 1.485g 邻啡啰啉(C12H8N2·H2O)、0.695g 硫酸亚铁(FeSO4·7H2O )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 ,贮存于棕色瓶中。 (3)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约0.1mol/L ):称取39.5g 硫酸亚铁铵溶于水中,边搅拌近缓慢加入20mL 浓硫酸,冷却后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临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标定方法如下: 准确吸取10.00m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500mL 锥形瓶中,缓慢加入30mL 浓硫酸,混匀。冷却后,加入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约0.15mL ),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按照下式计算硫酸亚铁铵的浓度: 式中:c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 V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mL )。 表1-3 硫酸亚铁铵的标定结果 要求: 平行测定3份。 V c 00 .102500.0?=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定稿版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实验3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一、研究背景: 1.1、吸附法 吸附法处理废水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表面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多种溶质(吸附质)以去除或回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净化了废水。 活性炭是由含碳物质(木炭、木屑、果核、硬果壳、煤等)作为原料,经高温脱水碳化和活化而制成的多孔性疏水性吸附剂。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吸附能力,因此被应用于多种行业。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除此之外,活性炭还被用于制造活性炭口罩、家用除味活性炭包、净化汽车或者室内空气等,以上都是基于活性炭优良的吸附性能。将活性炭作为重要的净化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2、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比表面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 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的速度。此外,pH 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吸附速度有一定影响。 1.3、研究意义 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用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某些离子以及难以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活性炭间歇的方法,确定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某些杂质的吸附能力。希望达到下述目的: (1)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 (2)掌握活性炭吸附公式中常数的确定方法。 (3)掌握用间歇式静态吸附法确定活性炭等温吸附式的方法。 (4)利用绘制的吸附等温曲线确定吸附系数:K、1/n。K为直线的截距,1/n为直线的斜率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本实验间歇性吸附采用三角烧瓶内装人活性炭和水样进行振荡方法。 3.1仪器与器皿: 恒温振荡器1台、分析天平1台、分光光度计1台、三角瓶5个、1000ml容量瓶1个、100ml容量瓶5个、移液管 3.2试剂:活性炭、亚甲基蓝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1、配制10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称取0.1g亚甲基蓝,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标线。

人工智能实验报告-产生式系统推理-动物识别

人工智能第二次实验报告 产生式系统推理 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并掌握产生式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产生式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正向推理和逆向推理过程。 二、实验要求 1. 结合课本内容, 以动物识别系统为例,实现小型产生式系统; 2. 要求: 正向推理中能根据输入的初始事实,正确地识别所能识别的动物;逆向推理中 能根据所给的动物给出动物的特征。 三、实验算法 1. 如何表示事实和特征的知识; 在本程序中,我将动物的特征写入data.txt,将规则记入rules.txt,将动物种类记为goal.txt。

通过函数void readFiles() { readGoal(); readCod(); readRule(); }读入所有数据分别存放于goal[],rule[],cod[]自定义数组中。 2. 指出综合数据库和规则库分别使用哪些函数实现的? 综合数据库(包括特征和目标) typedef struct { int xuh;//存放编号 char valu[50];//存放具体内容 }Node; Node goal[20]; Node cod[50];

规则库 typedef struct { int rslt; int codNum;//记载前提的个数 int cod[10];//记载前提的序号 int used;//记载是否已匹配成功 }Nrule; Nrule rule[50]; void readRule() { FILE *fp; int i; int tempxuh,tempcodn; char ch; if((fp=fopen("rules.txt","r"))==NULL) { printf("cannot open data\n"); exit(0); } i=0; rule[i].codNum=0; while((ch=fgetc(fp))!=EOF) { if(i==14) i=i; tempcodn=0; while(ch!='\n'&&ch!=EOF) //每一条规则 { tempxuh=0; while(ch<='9'&&ch>='0') { tempxuh=tempxuh*10+ch-'0';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环工综合实验(1)》(活性炭吸附实验) 实验报告 专业环境工程(卓越班)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二0一六年 11月

附剂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及其表面化学性质等有关。 吸附等温线(Adsorption Isotherm): 指一定温度条件下吸附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吸附量 q 与吸附质在流体相中的分压 p (气相吸附)或浓度 c (液相吸附)之间的关系曲线。 水中苯酚在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

水中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 吸附机理和吸附速率 吸附机理: 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的过程一般分为三步:(1)外扩散 (2)内扩散 (3)吸附 ①外扩散:吸附质从流体主体通过扩散传递到吸附剂颗粒的外表面。因为流体与固体接触时,在紧贴固体表面处有一层滞流膜,所以这一步的速率主要取决于吸附质以分子扩散通过这一滞流膜的传递速率。 ②内扩散:吸附质从吸附剂颗粒的外表面通过颗粒上微孔扩散进入颗粒内部,到达颗粒的内部表面。 ③吸附: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在内表面上。 对于物理吸附,第三步通常是瞬间完成的,所以吸附过程的速率由前二步决定。

?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非极性的吸附剂。 ?由于活性炭为非极性分子,因而溶解度小的非极性物质容易被吸附,而不能使其自由能降低的污染物既溶解度大的极性物质不易被吸附。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容量q e表示: ?qe=X/M=V(Co-C)/M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存在于溶液中的被吸附物质的浓度与固体表面的被吸附物质的浓度处于动态平衡时,吸附就达到平衡。 1、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其吸附容量和吸附效果就越好吗?为什么? 答:比表面积越大,不一定吸附容量就越好。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只能说明其吸附能力较大,并不代表吸附容量就越大。吸附容量的大小还与脱吸速度有关,如果脱吸速度很快,就算吸附能力再大,吸附容量也还是没多大提升。吸附容量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吸附剂的良好吸附性能是由于它具有密集的细孔构造,与吸附有关的物理性能有:a.孔容(VP):吸附剂中微孔的容积称为孔容,通常以单位重量吸附剂中吸附剂微孔的容积来表示(cm3/g);b.比表面积:即单位重量吸附剂所具有的表面积,常用单位是m2/g;c.孔径

废水中COD的测定微波消解法实验报告

篇一:废水中cod的测定实验报告 废水中cod的测试实验报告 一、原理 在强酸性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重铬酸钾作氧化剂,在专用复合催化剂存在下,于165℃恒温加热消解水样10min,重铬酸钾被水中有机物质还原为三价铬,在波长610nm处,测定三价铬离子。 a=?lgt 水中的化学需氧量同消解后样品吸光度存在一定线性关系,y=b*x+a 。 二、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1)取专用反应管6只做好标记,分别加入0,0.1,0.5,1.0,2.0,3.0ml邻苯二甲酸氢钾标液,相应cod理论值为0,40,200,400,800,1200mg/l (2)用纯水将各反应管依次补足至3ml;(3)每支反应管加氧化剂1ml; 充分; (6)取出水样,置于试管架上1-2min后放入冷水盆中冷却至室温; (7)每支反应管加入纯水3.0ml盖塞摇匀,操作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准备进行光度测定; 2.待测样 注意: 1、浓硫酸使用仔细 2、氧化剂是上次配制的,不能用试剂瓶中原液。 表1.标准参考值 图1.标准曲线 表2.污水测定值 四、思考题 (1) 为什么需要做空白实验? 答:实验试剂可能存在一定的杂质且蒸馏水不可能完全为纯水, (2) 化学需氧量测定时,有哪些影响因素?

4.水中还原性物质氯离子、亚硝酸离子、铁离子、硫离子等的存在会影响到cod的测定。 篇二:工业废水cod测定微波消解滴定法 工业废水codcr测定方法 (重铬酸钾微波消解法) 一、试剂 3、0.1n(mol/l)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称取39.5g分析纯硫酸亚铁铵【feso4·(nh4)2so4·6h2o】溶于蒸馏水中,边搅拌边加入20ml浓硫酸,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0ml,使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定。标定方法:吸取5.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稀释至30ml左右,缓缓加入5ml硫酸,混匀。 c [(nh4)2fe(so4)2 式中: 0.2000—重铬酸钾溶液(消解液)浓度(mol/l) 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ml) 4、浓硫酸 5、硫酸—硫酸银溶液(催化剂):于2500ml浓硫酸中加入25g硫酸银。 二、测定方法 微波消解法: 三、待冷却后,将样液转移到150ml锥形瓶中,用20ml水分三次冲洗消解罐及盖的内壁,冲洗液并入锥形瓶中,加2~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注)至溶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红兰色)即为终点。记录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ml数(v1)。同时作空白实验(步骤同样品操作)。 【计算】: codcr(mg/l)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实验3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一、研究背景: 、吸附法 吸附法处理废水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表面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多种溶质(吸附质)以去除或回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净化了废水。 活性炭是由含碳物质(木炭、木屑、果核、硬果壳、煤等)作为原料,经高温脱水碳化和活化而制成的多孔性疏水性吸附剂。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吸附能力,因此被应用于多种行业。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除此之外,活性炭还被用于制造活性炭口罩、家用除味活性炭包、净化汽车或者室内空气等,以上都是基于活性炭优良的吸附性能。将活性炭作为重要的净化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比表面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 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的速度。此外,pH 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吸附速度有一定影响。 、研究意义 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用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某些离子以及难以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活性炭间歇的方法,确定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某些杂质的吸附能力。希望达到下述目的: (1)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 (2)掌握活性炭吸附公式中常数的确定方法。 (3)掌握用间歇式静态吸附法确定活性炭等温吸附式的方法。 (4)利用绘制的吸附等温曲线确定吸附系数:K、1/n。K为直线的截距,1/n为直线的斜率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本实验间歇性吸附采用三角烧瓶内装人活性炭和水样进行振荡方法。 仪器与器皿: 恒温振荡器1台、分析天平1台、分光光度计1台、三角瓶5个、1000ml容量瓶1个、100ml容量瓶5个、移液管 试剂:活性炭、亚甲基蓝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1、配制10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称取0.1g亚甲基蓝,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标线。 2、用移液管分别移取亚甲基蓝标准溶液5、10、20、30、4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刻度线处,摇匀,以水为参比,在波长470nm处,用1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绘出标准曲线。(2)、吸附等温线间歇式吸附实验步骤

COD实验报告

内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实验报告 分析人员:熊杰 质量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报告日期:二00九年四月九日报告单位:内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1.1题目:重铬酸钾法测定考核样品中化学需氧量的实验报告 1.2样品名称:化学需氧量 编号:化学需氧量考核 任务来源:四川省环保局资质考核组 实验目的:四川省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 实验日期:2009年4月 6 日 报告日期:2009年4月 9 日 1.3实验方法原理: 水样的化学需氧量可由于加入氧化剂的种类和浓度,反应溶液的酸度、温度和时间以及催化剂的有无而获得不同的结果。对于污水,我国规定用重铬酸钾法,其测得的值称为化学需氧量。 在强酸性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回滴。根据硫酸亚铁铵的用量算出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消耗氧的量。 1.4实验仪器、试剂: 1.4.1仪器: 1.4.1.1回流装置:全玻璃磨口回流装置 1.4.1.2加热装置:COD恒温加热器 1.4.1.3 25ml酸式滴定管 1.4.1.4250ml容量瓶 1.4.2实验试剂 1.4. 2.1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6 =0.2500mol/L:)称取预先在120℃烘干2h 的基准或优级纯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稀释至标线,摇匀。 1.4. 2.2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6 =0.02500mol/L:)称取预先在120℃烘干2h 的基准或优级纯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稀释至标线,摇匀。 1.4. 2.3试亚铁灵指示液:称取1.485g邻菲啰啉,0.695g硫酸亚铁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内。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实验 3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一、研究背景: 1.1 、吸附法 吸附法处理废水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表面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多种溶质(吸附质)以去除或回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净化了废水。 活性炭是由含碳物质(木炭、木屑、果核、硬果壳、煤等)作为原料,经高温脱水碳化 和活化而制成的多孔性疏水性吸附剂。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吸附能力,因此被应用于多种行业。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除此之外,活性炭还被用于制造活性炭口罩、家用除味活性炭包、净化汽车或者室内空气等,以上都是基于活性炭优良的吸 附性能。将活性炭作为重要的净化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2 、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比表面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 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的速度。此外,pH 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 吸附速度有一定影响。 1.3 、研究意义 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用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某些离子以及难以进行生物降解的 有机污染物。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活性炭间歇的方法,确定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某些杂质的吸附能力。希望达到下述目的:

(1) 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活性炭吸附公式中常数的确定方法。 (3) 掌握用间歇式静态吸附法确定活性炭等温吸附式的方法。 (4) 利用绘制的吸附等温曲线确定吸附系数:K 、1/n 。K 为直线的截距,1/n 为直线的斜率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本实验间歇性吸附采用三角烧瓶内装人活性炭和水样进行振荡方法。 3.1 仪器与器皿: 恒温振荡器 1 台、分析天平 1 台、分光光度计 1 台、三角瓶 5 个、1000ml 容量瓶 1 个、100ml 容量瓶 5 个、移液管 3.2 试剂:活性炭、亚甲基蓝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1、配制100mg/L 的亚甲基蓝溶液:称取0.1g 亚甲基蓝,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标线。 2、用移液管分别移取亚甲基蓝标准溶液 5 、10、20 、30 、40ml 于100ml 容量瓶中,用蒸 馏水稀释至100ml 刻度线处,摇匀,以水为参比,在波长470nm 处,用1cm 比色皿测定 吸光度,绘出标准曲线。 (2))、吸附等温线间歇式吸附实验步骤 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水中亚甲基蓝含量,同时测定水温和PH 。 2、将活性炭粉末,用蒸馏水洗去细粉,并在105 ℃下烘至恒重。 3、在五个三角瓶中分别放入100 、200 、300 、400 、500mg 粉状活性炭,加入200ml 水样。 4、将三角瓶放入恒温振荡器上震动 1 小时,静置10min 。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实验3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一、研究背景: 1.1、吸附法 吸附法处理废水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表面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多种溶质(吸附质)以去除或回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净化了废水。 活性炭是由含碳物质(木炭、木屑、果核、硬果壳、煤等)作为原料,经高温脱水碳化和活化而制成的多孔性疏水性吸附剂。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吸附能力,因此被应用于多种行业。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除此之外,活性炭还被用于制造活性炭口罩、家用除味活性炭包、净化汽车或者室内空气等,以上都是基于活性炭优良的吸附性能。将活性炭作为重要的净化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2、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比表面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 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的速度。此外,pH 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吸附速度有一定影响。 1.3、研究意义 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用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某些离子以及难以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活性炭间歇的方法,确定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某些杂质的吸附能力。希望达到下述目的: (1)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

(2)掌握活性炭吸附公式中常数的确定方法。 (3)掌握用间歇式静态吸附法确定活性炭等温吸附式的方法。 (4)利用绘制的吸附等温曲线确定吸附系数:K、1/n。K为直线的截距,1/n为直线的斜率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本实验间歇性吸附采用三角烧瓶内装人活性炭和水样进行振荡方法。 3.1仪器与器皿: 恒温振荡器1台、分析天平1台、分光光度计1台、三角瓶5个、1000ml容量瓶1个、100ml容量瓶5个、移液管 3.2试剂:活性炭、亚甲基蓝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1、配制10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称取0.1g亚甲基蓝,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标线。 2、用移液管分别移取亚甲基蓝标准溶液5、10、20、30、4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刻度线处,摇匀,以水为参比,在波长470nm处,用1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绘出标准曲线。 (2)、吸附等温线间歇式吸附实验步骤 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水中亚甲基蓝含量,同时测定水温和PH。 2、将活性炭粉末,用蒸馏水洗去细粉,并在105℃下烘至恒重。 3、在五个三角瓶中分别放入100、200、300、400、500mg粉状活性炭,加入200ml水样。 4、将三角瓶放入恒温振荡器上震动1小时,静置10min。 5、吸取上清液,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并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浓度,计算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吸附量。 五、注意事项

活性碳吸附综合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 (2)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 (3)掌握用“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 (4)学会使用一级动力学、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分析,对 PAC 的吸附进行动力学 分析研究; (5)了解活性炭改性的方法以及其影响因素。 2实验原理 2.1活性炭间隙性吸附实验原理 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己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活性炭内部分子在各个方向都受到同等大小的力而在表面的分子则受到不平衡的力,这就使其他分子吸附于其表面上,此为物理吸附;另一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为化学吸附。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的结果。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的活性炭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在变化,而达到平衡,此时的动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而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量q表示。 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g/g; V ——污水体积,L; 、C ——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物质浓度,g/L; C X ——被吸附物质重量,g;

M ——活性炭投加量,g。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称为吸附等温线,通常费用兰德里希经验公式加以表达。 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g/g ; C ——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g/L; K、n ——溶液的浓度,pH值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 K、n值求法如下:通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q、C相应之值,将式取对数后变换为下式: 将q、C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截距则为K。 此外,还有朗缪尔吸附等温式,它通常用来描述物质在均一表面上的单层吸附,表达式为: 由于间歇式静态吸附法处理能力低、设备多,故在工程中多采用连续流活性炭吸附法,即活性炭动态吸附法。 采用连续流方式的活性炭层吸附性能可用勃哈特和亚当斯所提出的关系式来表达。 式中:t ——工作时间,h; V ——流速,m/h ; D ——活性炭层厚度,m;

COD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COD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标准曲线的绘制 组别:第一组 组员:学号 王悦:2012200855 宋丹:2012200850 杨荣:2012200841 杨安琪:2012200851 姜梦楠:2012200845 闫心瞳:2012200847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根据COD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利用COD标准浓度溶液,绘制出吸光度与COD值之间的标准曲线。 2.学习COD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掌握其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已知浓度的COD标准溶液试样中,加入已知量的重铬酸钾溶液,在强硫酸介质中,以硫酸银作为催化剂,经过高温消解后,用分光光度法可以测定COD值。 1.1mol邻苯二甲酸氢钾可以被30mol重铬酸钾完全氧化,其化学需氧量相当于30mol 的氧(1/2O)。因此,可以利用邻苯二甲酸氢钾配置已知浓度的COD标准溶液。 2.重铬酸钾能够氧化邻苯二甲酸氢钾,当试样中COD值为100~1000mg/L时,其被还原产生的三价铬(Cr3+)可以在600nm±2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则试样中的COD值与三价铬(Cr3+)的吸光度的增加值成正比例关系。 3.当试样中COD值为15~250mg/L时,重铬酸钾未被还原的六价铬(Cr6+)和被还原的三价铬(Cr3+)可以在440nm±20nm波长处测定总吸光度,则试样中COD值与总吸光度的减少值成正比例关系。 三、实验药品与仪器 (一)实验药品 1.蒸馏水、去离子水等,浓硫酸,硫酸(1+9)溶液,10g/L硫酸银-硫酸溶液,0.24g/L 硫酸汞溶液 2.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 (二)实验仪器 1.烧杯、移液管、容量瓶、玻璃棒、滴管等 2.消解管、消解仪、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条件 1.本实验选取高量程(测定上限1000mg/L)COD标准系列溶液: COD值分别为100mg/L、200mg/L、400mg/L、600mg/L、800mg/L和1000mg/L。 2.根据高量程COD标准系列溶液,确定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浓度为c(1/6K2Cr2O7)=0.500mol/L。

活性炭去除COD实验报告

活性炭去除COD实验报告 取水样100ml进行活性炭吸附实验,吸附时间为30分钟。把经过吸附后的废水进行过滤,然后取10ml的清液进行微波消解,测量其CODcr值。 实验步骤如下: 一、测量原水pH值(原水PH=2~4) 二、活性炭吸附实验 1)分别用电子天平衡量活性炭5mg 、10mg 、25mg 、40mg 、50mg 、 75mg 、100mg、 300mg。 2)量取100ml废水,投加步骤1)活性炭。 3)搅拌30min后,进行过滤。 三、微波消解测定COD实验 本实验采用MS-3型微波消解COD测定仪测量废水COD。本实验采用密封消解法。 1)用吹式移液管吸取10.00毫升水样加入消解罐中,分别加入5.00毫升重铬酸钾消解液和10毫升Ag2SO4-H2SO4催化剂,旋紧密封盖,使消解罐密封良好,摇匀,将罐均匀放入炉腔内。 2)消解结束后的消解罐,冷却后打开密封消解罐时,将反应液转移到200mL锥形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消解罐帽2-3次,冲洗液并入锥形瓶中,控制体积约60ml。最后,加入2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盛有硫酸亚铁铵的滴定管来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

实验部分图片: 分别称取50mg和75mg的活性炭 加入活性炭粉后搅拌30min

过滤 取水样10ml加入消解罐内

加入5ml重铬酸消解液 加入10ml硫酸银-硫酸催化剂

消解后,将反应液移动200ml锥形瓶内 测定后

实验数据: 曲线图 结论: 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原废水COD约为600mg/l。经活性炭吸附后,COD最多可以降到460mg/l左右。去除率约为(600-460)/600=23%。从曲线图还可以看出,100ml废水加入活性炭为25mg后,再增加活性炭的量,对废水中的COD的去除效果不再明显。

果壳活性炭产品介绍

果壳活性炭产品介绍: 果壳活性炭是以优质杏壳及核桃壳为原料,经干燥、炭化和高温水蒸气活化后精制加工而成的高吸附性能活性炭。外观为黑色不定型颗粒。 果壳活性炭产品优点: 具有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机械强度高、床层阻力小、化学稳定性能好、易再生、经久耐用等优点,并具有各种规格的颗粒度。 果壳活性炭用途: 果壳活性炭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废水的深度净化;各种气体的分离、提纯、净化;有机溶剂回收;制糖、味精、医药、酒类、饮料的脱色、除臭、精制;贵重金属提炼;化学工业中的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 果壳活性炭是公司的主导产品之一,主要应用于各类饮用水、工业循环水、锅炉补给水、电子工业、食品发酵行业等水的去除有机物、去除余氯等工艺中。具有去除能力强、使用周期长、可反复冲洗等特点。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的含炭物质, 它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构造, 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 每克活性炭的吸附面积更相当于八个网球埸之多. 而其吸附作用是藉由物理性吸附力与化学性吸附力达成. 其組成物质除了炭元素外,尚含有少量的氢、氮、氧及灰份,其結构则为炭形成六环物堆积而成。由于六环炭的不规则排列,造成了活性炭多微孔体积及高表面积的特性。 果壳活性炭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物理吸附主要发生在活性炭去除液相和气相中的杂质的过程中;活性炭不仅含碳,而且在其表面含有少量的化学结合、功能团形式的氧和氢,例如羟基、酚类、内脂类、醚类等;在活性炭行业中通常用碘吸附值或四氯化碳吸附值(CTC)来标定活性炭的吸附值,吸附值越高,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就越强。 【包装及储存】 活性炭包装时用塑料编织袋包装,每袋25公斤。置于阴凉干燥处,不宜暴晒。 要购买果壳活性炭,我建议你们还是去实体厂家购买,不仅货源上有保障,也不用担心售后服务。巩义市嵩峰给排水吕器材厂,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夹津口镇工业园区,是一家专业的活性炭实体厂家。

COD的测定报告

一、实验简介 1、实验方法: 采用密封管作为消解管,取小计量的水样和试剂于密封管中,放入小型恒温加热皿中,恒温加热消解,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COD 值;密封管规格为φ16mm 长度100mm~150 mm壁厚度为1.0mm~1.2 mm 的开口为螺旋口,并加有螺旋密封盖。盛有消解反应液的密封管一部分插入加热器加热孔中,密封管底部恒定165℃温度加热;密封管上部高出加热孔而暴露在空间,在空气自然冷却下使管口顶部降到85℃左右;温度的差异确保了小型密封管中反应液在该恒温下处于微沸腾回流状态。采用密封管消解反应后,消解液转入比色皿可在一般光度计上测定。在600nm 波长可测定COD 值为100mg/L~1000mg/L 的试样,在440nm 波长处可测定COD 值为15mg/L~250mg/L 的试样。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本标准对未经稀释的水样,其COD测定下限为15mg/L,测定上限为1000 mg/L,其氯离子质量浓度不应大于1000 mg/L。 本标准对于化学需氧量(COD)大于1000 mg/L或氯离子含量大于1000 mg/L的水样,可经适当稀释后进行测定。 3、实验原理:试样中加入已知量的重铬酸钾溶液,在强硫酸介质中,以硫酸银作为催化剂,经高温消解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COD值。

当试样中COD值为100~1000mg/L,在600nm±20nm波长处测定重铬酸钾被还原产生的三价铬(Cr3+)的吸光度,试样中COD值与三价铬(Cr3+)的吸光度的增加值成正比例关系,将三价铬(Cr3+)的吸光度换算成试样的COD值。 当试样中COD值为15~250mg/L,在440nm±20nm波长处测定重铬酸钾未被还原的六价铬(Cr6+)和被还原产生的三价铬(Cr3+)的两种铬离子的总吸光度;试样中COD值与六价铬(Cr6+)的吸光度减少值成正比例,与三价铬(Cr3+)的吸光度增加值成正比例,与总吸光度减少值成正比例,将总吸光度值换算成试样的COD值。 4、实验仪器: 消解管、加热器、光度计、消解管支架、离心机、手动移液器(枪)、A级吸量管、容量瓶和量筒、搅拌器(机)。 实验试剂: (1)水(2)硫酸(3)硫酸溶液(4)硫酸银-硫酸溶液(5)硫酸汞溶液(6)重铬酸钾(K2Cr2O7):优级纯。 (7)重铬酸钾标准溶液:a.重铬酸标准钾溶液 b.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c.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8)预装混合试剂 (9)邻苯二甲酸氢钾[C6H4(COOH)(COOK)(10)邻苯二甲酸氢钾COD标准贮备液: a. COD标准贮备液

重铬酸钾法测cod实验报告范文.doc

重铬酸钾法测cod实验报告范文 篇一:重铬酸钾法COD测定及颜色变化原理 一、重铬酸钾法测定COD原理 在强酸性溶液中,准确加入过量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加热回流,将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量计算化学需氧量。 Cr2O7+14H+6e 2Cr+7H2O (水样的氧化) Cr2O7+14H+6Fe 2Cr+6Fe+7H2O (滴定) Fe+ 试亚铁灵(指示剂)→ 红褐色(终点) 二、器材 1.250mL全玻璃回流装置; 2.四联可调电炉; 3.25或50ml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容量瓶等。 三、试剂 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0.2500mo1/L):称取预先在0℃烘干2h的基准或优质纯重铅酸钾.258g溶于水中,移入1000mL 容量瓶,稀释至标线,摇匀。 2.试亚铁灵指示剂:称取1.485g邻菲啰啉(CH8N2.H2O)、0.695g硫酸亚铁FeSO4.7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内。

3.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c≈0.1mol/L):称取39.5g硫酸亚铁铵溶于水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20mL浓硫酸,冷却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稀释至标线,摇匀。临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 标定方法:准确吸取10.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500mL 锥形瓶中,加入稀释至110ml左右,缓慢加入30mL浓硫酸,混匀。冷却后,加入3 滴试亚铁灵指试液(约0.15mL),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 式中;C--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一一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ml)。 4.硫酸一硫酸银溶液:于500mL浓硫酸中加入5g硫酸银。放置l-2d,不时摇动使其溶解。 5.硫酸汞:结晶或粉末。 6.待测样品 四、测定步骤 1.取20.00 mL混合均匀的水样(或适量水样稀释至20.00mL)置于250mL磨口的回流锥形瓶中,准确加入10.00m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及数颗小玻璃珠或沸石,连接磨口回流冷凝管,从冷凝管上口慢慢地加入30mL硫酸一硫酸银溶液,轻轻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摇匀,加热回流2h(自开始沸腾时计时)。对于化学需氧量高的废水样,可先取上述操作所需体积1/10的废水样和试剂于15×150mm硬质玻璃试管中,摇匀,加热后观察是

果壳活性炭实验报告.

材料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果壳活性炭的制备与性能 报告内容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一)实验目的 1、采用磷酸化学活化法制备果壳活性炭,掌握一种木质材料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工艺方法。 2、选择不同粒度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活化处理工艺制备活性炭,研究原始材料和工艺参数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和方案 (一)实验原理 1、活性炭的性质、原料及其应用 活性炭以石墨微晶为基础,性能稳定,可在不同温度、酸碱度的条件下使用,还可再生循环。原料分为三类:1、木质活性炭2、煤质活性炭3、石油类活性炭4、污泥类活性炭。活性炭是良好的吸附剂,在食品、制药、化工、电子、黄金、国防等工业部门,以及空气、水净化处理等环境保护中获得了广泛应用。2、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活性炭的制备过程实际上是在高温下通过有机物的热分解和热缩聚作用,使碳原料中的非碳物质以挥发的形式去除,并合理消耗掉原料中一定量的碳,从而形成大量微孔结构的过程。根据活化方式的不同,活化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活化法、化学活化法、物理化学活化法和化学物理活化法。 物理活化法可分为炭化和活化两个阶段。炭化是在惰性气体的环境下,于400℃以上对原料进行热分解处理,将原料中的O和H原子以H2O、CO、CO2、CH4以及小分子醛类等形式除去,也有部分以焦油的形式蒸发除去,排除大部分非碳组分,碳原子不断环化、芳构化,结果是氢氧氮等原子不断减少,碳不断富集,最后形成富碳或纯碳物质。炭化后的料中含有一部分的碳氢化合物,所形成的额细孔容积小且易被堵塞,所以此时的碳吸附性能较低,需要通过活化提高其吸附性。活化是利用水蒸气、二氧化碳或空气等氧化性气体与炭化料进行反应,使其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 物理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生产工艺简单、清洁,不存在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并 且活化无需清洗即可直接使用,但通常需要较高的活化温度和较长的活化时间,能耗也较高。 化学活化法是将原料以一定的比例加入到化学药品中浸渍一段时间,然后在惰性气体介质中加热,同时进行炭化活化,通过一系列的交联或缩聚反应形成丰富的

活性炭吸附试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 1、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用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某些离子以及难以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比表面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的速度。此外,pH 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吸附速度有一定影响。 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现象,也有化学吸着作用。有一些被吸附物质先在活性炭表面上积聚浓缩,继而进入固体晶格原子或分子之间被吸附,还有一些特殊物质则与活性炭分子结合而被吸着。 当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吸附时,水中的溶解性杂质在活性炭表面积聚而被吸附,同时也有一些被吸附物质由于分子的运动而离开活性炭表面,重新进入水中即同时发生解吸现象。当吸附和解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称为吸附平衡。这时活性炭和水(即固相和液相)之间的溶质浓度,具有一定的分布比值。如果在一定压力和温度

条件下,用 m 克活性炭吸附溶液中的溶质,被吸附的溶质为 x 毫克,则单位重量的活性炭吸附溶质的数量qe,即吸附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q e=x/m (1) q e的大小除了决定于活性炭的品种之外,还与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浓度、水的温度及pH 值有关。一般说来,当被吸附的物质能 够与活性炭发生结合反应、被吸附物质又不容易溶解于水而受到水 的排斥作用,且活性炭对被吸附物质的亲和作用力强、被吸附物 质的浓度又较大时,q e值就比较大。 描述吸附容量q e与吸附平衡时溶液浓度 C 的关系有Langmuir、BET 和 Fruendlieh 吸附等温式。 在水和污水处理常用 Fruendlich 表达式来比较不同温度和不 同溶液浓度时的活性 炭的吸附容量,即 q e=KC1/n (2)式中:q e——吸附容量(mg/g); K——与吸附比表面积、温度有关的系数; n——与温度有关的常数,n>1; C——吸附平衡时的溶液浓度(mg/L)。 这是一个经验公式,通常用图解方法求出 K,n 的值.为了方 便易解,往往将式(2)变换成线性对数关系式 Lgq e=lg(C0-C/m)=lgK+lgC/n (3)

双波长等吸收测定水样COD

双波长等吸收测定水样COD (该实验为综合性实验,根据文献GB/T 29599-2013《纺织染整助剂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GB11914-89《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32(10)p177-180《双波长等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OD》预习、完成预习报告和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双波长等吸收的分析原理; 4、掌握COD测定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自己拟定)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 L水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 mg/L 表示,国标法以K2Cr2O7作氧化剂。COD的测定分为2步,第1步是水样的消解,第2步是剩余重铬酸钾的测定。剩余K2Cr2O7的测定有三种方法,Fe2+标准溶液滴定,库仑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方便快捷,K2Cr2O7和还原产物Cr3+在可见光区均有颜色,且在K2Cr2O7的最大吸收波长处Cr3+也有吸收,干扰测定。可以采用双波长等吸收的原理消除Cr3+的干扰。 三实验试剂和仪器 实验试剂:C(1/6K2Cr2O7)=0.250 mol/L;Ag2SO4-H2SO4(1:100);Cr3+溶液0.02 mol/L (含H2SO4 1mol/L),1000 mg/L COD标准溶液(在105 ℃下干燥2 h邻苯

二甲酸氢钾,称取0.8504 g 溶解于超纯水,定容至1000 mL ,得到COD 含量为1000 mg/L 的标准溶液。 实验仪器:连华科技5B-3(C)型COD 快速消解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0 mL 比色管40支 四 实验步骤 步骤简要 1 配制系列COD 标准溶液 分别准确吸取COD 1000 mg/L 的标准溶液于比色管或容量瓶中配制成COD 50 mg/L 、100mg/L 、200mg/L 、400mg/L 、600mg/L 、800mg/L 、1000mg/L 标准溶液。 2水样消解(小样) 准确量取c(1/6K 2Cr 2O 7) 0.2500mol/L 1.00 mL ;水样2.00 mL 或蒸馏水2.00 mL (空白)或COD 标准溶液 2.00 mL ;Ag 2SO 4-H 2SO 4(1:100) 3.00 mL 于干燥的消解管中,混匀,空白和水样分别平行3支;在165-1700C 消解15-20 min ,冷去后加蒸馏水4 mL ,混匀,待测。 3 扫描K 2Cr 2O 7和Cr 3+ 吸收曲线 用蒸馏水作参比溶液,在380 nm ~ 650 nm 之间先扫基线,扫描K 2Cr 2O 7标准溶液(取0.5 mL K 2Cr 2O 7定容至10 mL )和Cr 3+溶液的吸收曲线。找出K 2Cr 2O 7在该区域的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测定波长λ1,同时找出Cr 3+溶液与测定波长吸光度相等的另一波长作为参比波长λ2。 4 固定波长测定吸光度(在固定波长栏目下进行) 波长1设定为测定波长λ1,波长2设定为参比波长λ2,测定消解水样液、空白和COD 标准溶液在λ1和λ2的吸光度21A A A -=,空白液的吸光度 210A A A -=。A A A 0-=?。COD 溶液相对于空白液吸光度下降,COD 浓度越大, A ?下降越多。 以A ?为横坐标,COD 浓度为纵坐标绘制COD 标准曲线,并得回归方程。根据水样?A ,在标准曲线上标出水样COD ;并用回归方程求出水样COD 。 五 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 六 思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