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磷微生物对不同磷矿粉的溶解能力_cropped

溶磷微生物对不同磷矿粉的溶解能力_cropped
溶磷微生物对不同磷矿粉的溶解能力_cropped

溶磷微生物对不同磷矿粉的溶解能力

林启美 ,赵海英 ,赵小蓉

(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和水科学系 ,北京 100094)

摘要 : 通过培养试验对微生物溶解不同来源磷矿粉的能力做了一些探索 。结果表明 ,供试细菌溶解来自湖北 宜都和贵州开阳的磷矿粉能力比较强 ,培养 7d 最高有 2 . 73 %的磷被溶解出来 ;而供试真菌溶解云南磷矿粉的能力 最强 ,也能溶解来自四川清平和贵州开阳的磷矿粉 , 培养 7d 最高有 11 . 91 %的磷被溶解出来 , 而培养 8d 高达约

25 . 40 %的磷被溶解 出 来 , 二 者 溶 解 湖 北 钟 祥 磷 矿 粉 的 能 力 比 较 弱 。预 先 对 磷 矿 粉 进 行 微 波 、超 声 波 和 高 温 (300 ℃、500 ℃、800 ℃

) 处理 ,不能提高溶磷率 。 关键词 : 微生物 ;磷矿粉 ;溶磷量

Ro c k Pho sp h at e s Solubilizatio n of So m e Microo r gani s ms

L IN Qi 2mei , ZHAO Hai 2yin , ZHAO Xiao 2ro n g

( Depa r t ment of S o il an d W ater S c iences , Chi n a A g r icul t u ral U ni versi t y , Beiji n g 100094)

Ab s tra c t : The use of microo r ganisms to solubilize rock p ho s p hates was st udied. The result s indicated t hat t he tested bacteria had a st r o n ger capacit y to dissolve t he rocks f ro m Y idu of Hubei p r ovince and Kaiyang of Guizho u p r ovince . The maximal efficiency of P solubilizatio n was 2 . 71 % during 7 d incubatio n . The tested f un 2 gi showed much higher abilit y to dissolve t he rock f ro m Yunnan p r ovince . They also released a large amo u nt of P f ro m t he rocks f ro m Qingping of Sichuan p r ovince and Kaiyang of Guizho u p r ovince . The highest efficiency of P solubilizatio n was 11 . 91 % and 25 . 40 %during 7 d and 8 d incubatio n , respectively. The p r e 2t r eat ment s of ult r aso n ic wave , microwave and high temperat ure (300 ℃, 500 ℃, 800 ℃)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P solubi 2 lizatio n .

Ke y wo r d s : Microo r ganisms ; Rock p ho s p hate ; P solubilizatio n capacit y

贮藏磷 ,其菌体含磷量很高1 。

本研究用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溶磷菌 ,分析其 对不同来源的磷矿粉的溶解能力 ,探索利用微生物 活化磷矿粉 ,生产具有生理活性的磷肥 。

早在 300 多年前人类就认识到微生物能够分解 岩石中的矿物 ,并利用这些微生物从岩石中回收铜 、 金 、镍 、锌 、铀等金属 。磷矿石也能够被微生物分解 , 这些微生物常称之为溶磷菌 ,包括细菌 、真菌和放线 菌 ,广泛分布在作 物 种 子 表 面 、土 壤 和 根 际 等 环 境 中 。Agnihot r i 1 报道一株曲霉在 30 ℃下培养 20d , 能够 使 磷 矿 粉 中 的 磷 87 . 7 % 释 放 出 来 , Paul 和 Sundara rao 2 发现培养 14d , 一些芽孢杆菌能 够 将 磷酸 三 钙 中 近 20 %的 磷 溶 解 出 来 , Narsian 和 Pa 2 tel 3 将 1 株曲霉接种到以不同来源的磷矿粉作为唯 一磷源的培养基里 , 培养 14d 后 , 发现最高有 45 % 的磷释放出来 。有些溶磷菌株以多聚磷酸盐的形式

1 材料与方法

1 . 1 菌株

节细菌 ( A rt h r obacte r sp . ) 1 TCRi7 和假单胞细 菌 ( Pseu dom o n a s sp . ) 2V C P1 ,真菌为 2 株曲霉 ( A s 2 pe r gi l l us sp . ) 2 TCi F 2 和 4 TCi F 6 。 1 . 2 磷矿粉来源

磷矿粉采自江苏锦屏 、湖北宜都 、湖北钟祥 、四

收稿日期 :2001209213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 G 1999011803)

作者简介 :林启美 ( 19612) ,男 ,湖北武穴人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土壤和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Tel : 010********* ; Fax : 010********* ;

E 2mail : linqm @mail . cau. edu. cn

川清平、贵州开阳和云南昆阳,所有磷矿粉粉碎过筛( < 0 . 018 m m) 。用2 %的柠檬酸浸提方法测定其有效磷的含量,用1∶1 的硝酸测定全磷含量(表1) 4 。矿粉为唯一磷源的50 m l 细菌和真菌培养基中,28 ℃下培养7d 后(130r/ min) ,高速离心( 9 000g) 20 min , 取上清液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其含磷量,同时做不接种的对照。

1 .5 磷矿粉预处理对其溶解的影响

预处理包括超声波、微波和高温3 种方法,超声波处理方法是: 将云南磷矿粉与去离子水按照1 ∶1 的比例混合,用超声波细胞破碎机(J Y922 Ⅱ) 处理3 次,每次1 min (400 W) 之后,将样品在105 ℃下烘干; 微波处理方法是: 直接将磷矿粉在微波炉( 格兰仕, 900 W) 里最大能量处理2 min 、5 min 和10 min ; 高温处理方法是直接将磷矿粉置于马福炉中, 分别在300 ℃、500 ℃和800 ℃下处理30 min 。预处理后的样品用2 %柠檬酸浸提方法测定有效磷含量, 并同上测定对微生物溶解的影响,但培养时间延长到8d 。

所有试验均为3 次重复,溶磷量为减去不接种mg O5 / L 来表示,溶磷率为100g 磷矿粉中的磷所释放出来的磷量。

表1 6 种磷矿粉有效磷和全磷含量( P

2

O5 %)

Table 1 The available and total P co n tent s of t he 6 rock p hos2 p hates

磷矿粉产地

Rock p h o s p h ate o r igin

全磷

Total P

有效磷

Available P

江苏锦屏

J i nping J i angsu 湖北宜都

Y idu Hubei

湖北钟祥

Zho n gxiang Hubei 四川清平Qingping Sichuan 贵州开阳

K aiyang Guizho u 14 . 63 0 . 30 27 . 97 4 . 44 31 . 48 2 . 20

34 . 53 3 . 79

35 . 16 4 . 91

磷矿粉10g , 水1 000 m l , p H7 . 0 。

1 .4 微生物对不同磷矿粉的溶解能力

将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和在PDA 培养基上生长的真菌,分别刮下制成菌体或孢子悬浮液,取1 m l (每ml 约108 个) 分别接种到以磷

,溶解湖北

( 表2) ,培养7d 时2 %~2 . 7 %的磷释放出来,培养液的p H 降低到4 以下。而溶解湖北钟祥的磷矿粉能力最弱,培养7d 时只有约0 . 5 %的磷释放出来,尽管培养液的p H 也相应地降低。对江苏锦屏的磷矿粉也有一定的溶解能力,但培养液的酸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表2 细菌对不同来源磷矿粉的溶解能力

Table 2 The capacit y of 2 bacteria in solubilizing different rock p hosp hates

2VCP1 1 TCRi7

磷矿粉

Rock p h o s p h ates 溶磷量

Capacit y( mg/ L )

溶磷率

Rate ( %)

溶磷量

Capacit y( mg/ L )

溶磷率

Rate ( %)

p H p H

江苏锦屏

J i nping J i angsu 湖北宜都

Y idu Hubei

湖北钟祥

Zho n gxiang Hubei 四川清平Qingping Sichuan 贵州开阳

K aiyang Guizho u 云南昆阳24 . 50 ±0 . 87 1 . 67 6 . 66 ±0 . 01 20 . 75 ±5 . 63 1 . 72 6 . 52 ±0 . 08 64 . 75 ±2 . 41 2 . 37 3 . 81 ±0 . 02 55 . 00 ±1 . 89 1 . 97 3 . 84 ±0 . 01 17 . 50 ±4 . 13 0 . 56 3 . 80 ±0 . 02 17 . 50 ±0 . 86 0 . 55 3 . 85 ±0 . 04 34 . 50 ±4 . 24 1 . 00 3 . 69 ±0 . 40 39 . 25 ±1 . 89 1 . 14 3 . 88 ±0 . 03 95 . 75 ±5 . 32 2 . 73 3 . 89 ±0 . 03 89 . 75 ±4 . 76 2 . 55 3 . 93 ±0 . 03 42 . 45 ±0 . 87 1 . 38 3 . 89 ±0 . 02 39 . 75 ±2 . 70 1 . 30 3 . 91 ±0 . 01

Kunyang Yunnan

两株曲霉溶解云南昆阳磷矿粉的能力最强( 表3) ,培养7d 有近12 %的磷释放出来, 2 TCi F2 菌株对四川清平和贵州开阳的磷矿粉也具有比较强的溶解能力,溶磷率7 %左右。2 TCi F6 对这两种磷矿粉也有一定的溶解能力,溶磷率2 %~3 . 5 % 。与细菌相似,两株真菌也对湖北钟祥和江苏锦屏的磷矿粉溶解能力最低,并且培养液的p H 升高约1 个单位。

表3 真菌对不同来源磷矿粉的溶解能力

Table 3 The capacit y of 2 f u ngi in solubilizing different rock p hosp hates

2 TCi F2 2 TCi F6

磷矿粉

Rock p h o s p h ates 溶磷量

Capacit y( mg/ L )

溶磷率

Rate ( %)

溶磷量

Capacit y( mg/ L )

溶磷率

Rate ( %)

p H p H

江苏锦屏

J i nping J i angsu 湖北宜都

Y idu Hubei

湖北钟祥

Zho n gxiang Hubei 四川清平Qingping Sichuan 贵州开阳

K aiyang Guizho u 云南昆阳Kunyang Yunnan

17 . 19 ±3 . 58 1 . 20 6 . 79 ±0 . 73 10 . 16 ±3 . 58 0 . 69 8 . 03 ±0 . 26 62 . 53 ±36 . 50 2 . 24 4 . 56 ±0 . 07 10 . 16 ±1 . 35 0 . 37 8 . 14 ±0 . 04 23 . 45 ±13 . 06 0 . 74 4 . 97 ±0 . 31 9 . 38 ±0 . 01 0 . 30 8 . 20 ±0 . 01 234 . 47 ±52 . 84 6 . 79 3 . 73 ±0 . 12 71 . 51 ±14 . 92 2 . 08 3 . 72 ±0 . 98 257 . 91 ±65 . 35 7 . 34 3 . 97 ±0 . 12 122 . 71 ±44 . 88 3 . 49 5 . 63 ±0 . 53 357 . 17 ±60 . 43 11 . 68 3 . 63 ±0 . 04 364 . 21 ±33 . 68 11 . 91 4 . 32 ±0 . 07

2 .2 预处理对微生物溶解磷矿粉的影响

超声波、微波及高温处理几乎都显著降低了磷矿粉枸溶性磷含量( P = 0 . 05) ,只有四川清平的磷矿粉经过超声波处理后, 枸溶性磷含量提高了37 . 47 % 。云南昆阳磷矿粉经过超声波和500 ℃以下的高温处理, 枸溶性磷含量提高了7 .12 % ~20 . 95 % (表4) 。当用云南磷矿粉进行微生物溶磷

试验时,发现

高温预处理显著降低了2V C P1 溶磷量( 表5) ,并且温度越高,溶磷量降低得越多,800 ℃时溶磷量降低了近68 % ,但超声波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菌溶解磷矿粉的能力。这些预处理对曲霉2 TCi F2 的溶磷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在8d 培养期间,21 %~25 %的磷从磷矿粉中释放出来。

2 .

3 溶磷量与培养基p H 之间的关系

培养过程中微生物从磷矿粉中释放出来的磷与培养介质的p H 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并且只有当p H 降低到5 以下时,才表现出强烈的溶解磷矿粉的能力(图) 。

表4 预处理对磷矿粉枸溶性磷含量的影响1) ( P

2

O5 %)

Table 4 The changes of t he available P following t he rock p r e2t r eat m ent s

磷矿粉

Rock p h o s p h ates 未处理

No n

超声波

U S

微波2 m in

M W

微波5min

M W

微波10min

M W300

℃500 ℃800 ℃

江苏锦屏

J i nping J i angsu 湖北宜都

Y idu Hubei

湖北钟祥

Zho n gxiang Hubei 四川清平Qingping Sichuan 贵州开阳

K aiyang Guizho u 云南昆阳0 . 30 0 . 02 0 . 02 0 . 01 0 . 01 0 . 00 0 . 12 0 . 10 4 . 40 3 . 20 3 . 30 3 . 10 3 . 20 3 . 15 3 . 05 4 . 10

2 . 20 1 . 35 1 . 50 1 . 45 1 . 95 1 . 65 1 . 67 1 . 17

3 . 79 5 . 21

4 . 31 2 . 99 3 . 23 3 . 20 3 . 28 3 . 12

4 . 91 4 . 71

5 . 09 4 . 94 5 . 00 4 . 54 3 . 91 2 . 64

5 . 0

6 5 . 00 6 . 12 5 . 64 5 . 95 5 . 98 5 . 42 4 . 79

Kunyang Yunnan

1) U S : Ult r aso n ic p r e2t r eat ment ; M W : Microwave p r e2t r eat ment , 下同The same as below

表 5 预处理对微生物溶解磷矿粉的影响1)

Table 5 The influence of t he p r e 2t r eat ment s o n t he rock p hosp hate solubilizatio n by so m e microorganisms 菌株

Isolates

未处理

No n M W

2 m in M W 5 m in M W 10min P solubilizatio n

U S 300 ℃ 500 ℃ 800 ℃ 溶磷量 ( mg/ L ) 溶磷率 ( %) 溶磷量 ( mg/ L ) 溶磷率 ( %)

2VCP1 54 . 91 1 . 75 759 . 75 24 . 31

62 . 96 2 . 01 661 . 92 21 . 18

56 . 09 1 . 78 793 . 67 25 . 40

53 . 72 1 . 71 647 . 73 22 . 06

50 . 88 1 . 63 701 . 37 22 . 45

48 . 52 1 . 62 660 . 35 21 . 00

34 . 79 1 . 14 754 . 23 24 . 13

20 . 47 0 . 65 730 . 56 23 . 37

2 TCi F 2

1)

2VCP1 :L SD 0. 05 = 4 . 70 ,2 TCi F 2 :L SD 0. 05 = 128 . 50

矿粉能力 ,但从总的来看 ,微生物溶解磷矿粉的能力 与 有 效 磷 含 量 之 间 没 有 明 显 的 关 联 , 也 就 是 说

CO 3 2 - 与 PO 4 3 -

的交换程度 , 并不 影 响 微 生 物 对 磷

矿粉的溶解 ,可能是其他因素影响微生物对磷矿粉 的溶解 ,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磷肥生产不仅要消耗大量的硫酸等工业原料 , 而且还导致氟等污染 。磷矿粉直接施用受其本身的 性质 、土壤和植物等因素限制 。利用微生物溶解磷 矿粉 ,生产具有生 物 活 性 的 磷 肥 , 不 仅 不 用 工 业 原 料 ,避免污染环境 ,而且可以利用难分选的中低品位 的磷矿资源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图 溶磷量与 p H 的关系

Fig.

Relatio n ship bet w een P solubilizatio n capacit y and cul 2 t u re acidit y

Ref e r e n c e s

1 Agnihot r i V P. Solubilizatio n of insoluble p h o s p h ates by so m e soil f u ngi isolated f r o m nursery seedbeds. Ca n . J . M icrobiol . 1970 , 16 : 877 - 880 .

Paul N B ,Sundara rao WVB. Pho s p h ate 2dissolving bacteria in t h e r h izo s p h ere of so m e cultivated legumes. Pl a n t a n d S oi l . 1971 , 35 : 127 - 132 .

Narsio n V , Patel H H. A s p ergi l us aculeat us as a rock p h o s p h ate solubilizer . S oi l B iol . B ioche m . 2000 , 32 ( 7) : 559 - 565 . L u R K. A nal y t i cal Met hods f or S oi l a n d A g r icul t u ral Che m 2

ist ry . Beijing : China Agricult u ral Scientech Press. 1999 . (in Chi 2

nese )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 北京 :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1999 .

3 讨论

供试磷矿粉都是沉积磷块岩 ,不仅含有磷矿石 , 2 而且还有白云石类碳酸盐矿物和石英及玉髓类硅质 矿物 ,甚至与水云母和高岭石等胶结在一起 。在矿 物形成过程中 ,经常发生 CO 3 2 - 等阴离子代换磷矿 石中的 PO 4 3 - 离子 ,代换程度越高 ,磷矿粉的柠檬酸 溶性磷 (也称有效磷) 含量就越高 ,直接使用的效果 越好 。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 ,云南磷矿粉有效磷含 量最高 ,江苏锦屏 的 磷 矿 粉 有 效 磷 含 量 最 低 , 只 有 0 . 3 % ,说明前者

CO 3 2 -

代换 PO 4 3 -

离子比较多 。尽

管供试菌株尤其是真菌表现出最强烈的溶解云南磷

3 4

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研究发展、应用现状及开发对策 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引起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对农产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和挑战。微生物肥料具有改良土质、增进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营养吸收、增强作物抗病和抗逆能力等重要功能[1- 2],其研究和开发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 一、微生物肥料的概念及研究进展 微生物肥料是一类含有活性微生物、具有肥料效应的特定制品。微生物肥料可分为2 类,一类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改善植物营养状况,进而增加产量,如根瘤菌肥;另一类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如激素类等),提供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抵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如近年开发的植物促生根际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 1887 年研究者发现豆科植物根瘤具有固氮功能并成功培养根瘤菌,此后,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应用迅速增多。国外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应用历史较我国长,其主要的品种是各种根瘤菌肥。早在20 世纪20 年代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就开始有根瘤菌接种剂(根瘤菌肥料)的研究和试用,一直到现在根瘤菌肥依然是最主要的品种。

我国微生物制剂的发展经历了根瘤菌剂、细菌肥料(菌肥)到微生物肥料的变迁,由豆科接种剂、菌种拌种发展为各种农作物的基肥,有的微生物由于能产生活性物质,有时也用作叶面喷施肥料。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起初只有大豆和花生根瘤菌剂;20 世纪50 年代,开始从原苏联引进自生固氮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剂,称为细菌肥料;20 世纪60 年代推广使用放线菌制成的“5406”抗生菌肥料和固氮蓝绿藻肥;70~80 年代中期开始使用VA 菌根以改善植物磷素营养条件和提高水分利用率;80 年代中期至90 年代相继应用联合固氮菌和生物钾肥作为拌种剂;近几年来主要推广应用由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和有机肥复合制成的生物肥料,做基肥施用[3-5]。 目前,国内外出现了基因工程菌肥、作基肥和追肥用的有机无机复合菌肥、生物有机肥、非草炭载体高密度的菌粉型微生物接种剂肥料以及其他多种功能类型和名称的微生物肥料。 二、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应用现状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很多,如果按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根瘤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肥(如抗生菌类、5406)、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等;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解钾菌类肥料等;此外,还可以根据组成成分简单的划分为单纯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两大类型[3- 4]。研究较多的微生物肥料有以下几种。 2.1 根瘤菌和固氮菌类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一、微生物肥料生产新工艺及流程 一般传统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是:保藏菌种→斜面菌种培养活化→摇瓶扩大培养→发酵罐液体发酵→按一定的比例用草炭吸附后包装或按一定的比例稀释后直接包装。建立这样的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大面积的无菌培养室、购置发酵罐、空压机、过滤器等设备,而且培养、发酵条件不易控制,菌种质量难以保证,投资大、成本高。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针对众多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中存在的上述难题,联合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微生物专家,经多年研究攻关、多次实验,开发出微生物肥料生产新工艺,成功解决了上述难题,非常适合中小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采用,尤其是特别适合现有的复混肥料、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生产生物有机无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作为其产品功能更新、升级或提高应用效果而添加。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微生物肥料新的生产工艺是:使用公司新开发出的高活性、高含量微生物菌粉按一定比例直接加入或包衣到有机肥或复混肥料中,即可生产出符合国家农业部登记标准要求的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冲施肥、拌冲剂等产品。 具体工艺流程为: (1)微生物菌剂工艺: 草炭或其他吸附剂 + 菌粉微生物固体菌剂或颗粒肥包装 (2)生物有机肥工艺: 有机肥粉状或颗粒 + 菌粉生物有机肥包装 (3)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复混肥):

化肥(N、P、K)配料→混合→造粒→烘干冷却→筛分→ 包装 菌粉 (4)微生物冲施肥微生物拌种剂 和其他辅料配比制成微生物冲施肥及拌种挤 上述新工艺,实际上相当于将微生物肥料生产中投资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用量少的菌剂生产环节交给我们来完成,由我们统一规模化生产提供给每个企业。这样将使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变得简便、高效、低成本。就象手机市场研发出强大的手机芯片,从而使手机生产变得简化进而出现山寨手机一样,高活性的菌粉就是这种“芯片”,只需嫁接到你的产品中,即可生产出各种成分、含量的微生物肥料。所不同的是:高活性菌粉中的有效菌是国家已认可、明确用于农业生产的菌种,用于生产出来的各种微生物肥料均可获得农业部的微生物肥料登记证。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提供的菌粉产品,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在工业化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的基础上,将菌剂进一步浓缩低温脱水精制而成,实现了菌剂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保证了菌剂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二、高活性菌粉技术指标: 含(胶质芽孢杆菌)活性芽孢100亿/克个以上,有效期24个月 三、在微生物肥料生产中使用高活性菌粉的特点及优势 1、生产投资成本低

微生物肥料产业需求与技术创新

微生物肥料产业需求与技术创新 发表时间:2019-07-22T16:52:09.1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莫意雯[导读] 摘要:在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计划等战略中,微生物肥料均被列为绿色新型投入品和优先支持发展的生物制品,必将在新时代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身份证号:33010819920721XXXX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在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计划等战略中,微生物肥料均被列为绿色新型投入品和优先支持发展的生物制品,必将在新时代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分析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现状与标准体系特点基础上,阐述了微生物肥料具备的多功能、主动响应、信号调控、绿色环保等方面特征,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名录。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产业需求;技术创新引言: 在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计划等战略中,对微生物肥料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研发新产品、新菌种、新工艺、新功效等已成为新时期产业发展目标。本文在重点对近几年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发展的新产品与技术方向等产业发展需求,尤其是围绕实现产业发展目标,需要重视和加速推进创新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原动力,进而推动产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我国的微生物肥料特点一是产品种类多,使用菌种达170多种,登记产品超过6?000个。研发应用的菌剂产品种类多,尤其是在研制开发微生物与有机营养物质、微生物与无机营养物质的复合而成的新产品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其次是我国微生物肥料应用面积广,每年应用面积累计2.7×107?hm2以上,几乎在所有作物上都有应用,在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使用量和减少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净化和维护土壤健康,提升作物品质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生产规模大,产能3?000万t以上,但需通过技术创新,突破新的功能菌种选育、生产工艺优化、货架期延长等关键技术难题,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稳定应用效果,为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下一个黄金发展时期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2微生物肥料产业需求 2.1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微生物肥料因其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绿色环保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制胜法宝之一。近年来,国家通过各种措施推动了微生物肥料的应用与发展,在颁布实施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中,将微生物肥料纳入到“农用生物制品发展行动计划”;2015年原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明确“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技术路径;近年又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力争实现农药化肥的零增长。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对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指导思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微生物肥料标准体系助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关标准体系涉及了产品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安全评估、生产规程、应用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在产品生产、登记、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被政府部门采用,为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及法规依据,实现了政府监管有法可依,企业生产有章可循,行业发展有规可矩[1]。以当前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复合型微生物肥料菌株的相互作用、复合发酵工艺优化、货架期延长技术、微生物包衣技术,以及土壤生物修复等关键技术研究,制定“复合型微生物肥料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规程”、“土壤修复菌剂”、“微生物包衣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并针对微生物肥料产品中广泛使用的芽孢杆菌等,研制含量和功能定量的微生物制剂标准样品,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微生物肥料标准体系,促进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3微生物产业的跨越发展急需技术产品的创新 尽管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发应用历经数10年,并在近10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仍存在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功能机理不明、菌株与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工艺欠合理、技术创新不足、效果稳定性差、菌种产品产权保护不力等制约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发展的问题[2]。这些与研究基础薄弱、研发投入少、行业起步晚等密切相关。在我国微生物肥料迎来快速发展新时代的今天,行业技术产品创新不足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 3微生物肥料产业技术创新 3.1选育新功能菌种是研发新一代微生物肥料的核心 目前,微生物肥料距离“智能化”产品目标尚有差距,其主要原因是功能菌株及其组合达不到要求,仅能满足“智能化”的部分要求,尤其是主动响应的互作性和系统调控的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菌种创新是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包括新功能菌种的筛选技术和评价技术。针对优良菌种“六性”要求,即功能性、生产性、互作性、协同性、生态适应性、安全性,急需建立对应的技术方法,实现优良菌株的科学评价,并且加强与土壤环境的耦合评价技术,明确功能菌种应用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肥力的影响[3]。同时,应重视菌种活性保持技术,采用回归应用环境、添加植物或土壤浸提物等措施进行复壮,防止菌种退化。此外,也急需肥料管理部门在下一步的肥料管理法规中,确立新研发功能菌株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采用现代技术建立菌株编码的唯一性系统,维护新菌株选育者的权益,达到产权保护和菌种溯源的目标。 3.2未来数年内的新技术产品及其特征 微生物肥料优良生产菌株筛选及发酵工艺技术、微生物农田土壤净化修复技术、共生固氮微生物应用新技术、微生物种子包衣技术、有机资源综合利用微生物转化新技术、作物秸秆快速腐解还田微生物及其配套技术、新型复合配套技术。其对应的重点研发应用产品分别为:根瘤菌剂、有机物料腐熟菌剂、土壤修复菌剂、溶磷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等。这些新产品应具备的特征如下: 3.2.1土壤修复菌剂 对蔬菜、果树、草药、烟草等重茬土壤、酸性土壤、盐碱土壤和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有效修复,以及对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土壤中的除草剂残留等高效降解。该产品对修复土壤和维护土壤健康,及在保证农产品安全中不可缺少。 3.2.2固氮及根瘤菌剂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2、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3、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2、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每小组装50ml水的烧杯2个、玻璃板2根、小勺2个、注射器1支、食盐、苏打各20克、汽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两张图片相同吗?哪里不同?认识吗?颗粒状的是食盐,粉末状的是小苏打。把食盐放入水中,会怎么样?溶解。你怎么知道?小苏打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好,我们来试一试?小苏打怎么样了?也溶解了。 2、其实啊,食盐和小苏打是厨房中常见的两种物质,而且都能溶解在水中。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比较它们俩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二、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溶解能力是什么意思?生发言。是指溶解的速度,还是在水中溶解的数量。溶解能力是指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数量。 2、那食盐和小苏打,究竟谁溶解得更多,溶解能力更强呢?谁来猜一猜?如何验证你的猜测呀。做实验。好,在实验前,老师还是想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该怎么做才比较公平。好,现在开始讨论。 (之前的想法是让学生设计一份实验单,但2次试教效果都不理想,学生在画画和写字上浪费很长时间,可能是因为四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我决定让它们简单地讨论怎样做实验更公平)

3、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4、汇报实验方法:他们的方法合理吗?有没有不同的设计方案?水的什么一样?为了方便比较,我们今天统一将水量定为50毫升。毛老师这里有几个小问题, 小苏打和食盐要怎么加?怎么保证每一次加的量要相同?一勺加进去后,观察到什么现象才能加第二勺?是的,实验过程中,要耐心地等杯里的物质溶解完后才可以加第二勺。这个实验最后要统计的数据是什么?加入水中溶解的份数。 5、好,根据刚才同学们的讨论,老师整理出一份实验方法,一起来看一下,有没有问题?好,现在开始实验,并及时记录数据。 6、动手做实验 7、汇报:好,现在我们实验已经完成了,每位小组按顺序来汇报一下你们记录的结果。 8、这些记录的数据说明了什么?谁溶解得更多?说明了什么? 9、拓展:如果换成糖呢、味精呢,还是给50毫升的水,你们觉得溶解能力会怎样吗?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有趣的现象?振荡雪碧,你看到了什么?有很多气泡。老师手没摇晃前,说明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预设1:时间充足。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好玩的实验,想不想玩?先来看怎么玩?阅读要求。组长上来领注射器,边观察边记录。 预设2:除了二氧化碳,其他气体也会溶解在水中吗?读一读课件上的两段文字,你又了解了哪些知识?

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浅谈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王智武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随着我国绿色农业的蓬勃发展, 微生物肥料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显著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微生物肥料的特点、优势,简述了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对微生物肥料发展的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现状;问题;前景 近年来,大量使用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壤板结、地力衰退、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破坏了环境,影响了土壤肥力,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另外,化肥利用率的逐年降低,致使农业成本增加,生产效益降低。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世界各国都在极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微生物肥料具有无毒、无害、无任何污染的特点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以其改良土壤、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且保护环境等特点而成为研究热点。微生物肥料中特定的功能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促进土壤中物质的转化、提高作物营养水平、促进和协助营养吸收、刺激调控作物的生长,防治有害微生物等,从而达到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作物品质的目的。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现代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蓬勃发展,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应用有了长足的进展,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发展我国可持续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1、微生物肥料概况 1.1 微生物肥料的定义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的微生物的特定试剂,并通过微生物的特定作用给植物提供营养,调节植物生长,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微生物肥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是微生物加载体,应该叫接种剂,对农作物生长有良好的刺激和调控作用,是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强了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导致植物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而增加产量。另一类是广义的微生物肥料,其制品虽然也是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作物增产,但它不仅仅限于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水平,还包括了它们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如激素类物质、抗生素等,促进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或者能够拮抗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病虫害而使作物增产。 1.2微生物肥料的特点及其优势 微生物肥料的核心是微生物,因此具有微生物的特性。微生物资源丰富,种类和功能繁多,可以开发成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的肥料。而且微生物菌株可以经过人工选育并不断纯化、复壮以提高其活力,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所需的菌株已成为可能。另外,从环境资源角度来

微生物肥料市场报告

微生物肥料概况 一、微生物肥料的分类 1、微生物菌剂,包括农用微生物菌剂和有机物料腐熟剂两大类产品。对应的标准是《农用微生物菌剂GB20287-2006》。

2、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对应的标准是《生物有机肥NY 884-2012》。 3、复合微生物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高农产品产量或

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对应的标准是《复合微生物肥料NY/T 798—2015》。 二、微生物肥料发展必要性 (一)微生物肥料具有六大功能,是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突破口 1、提供或活化养分功能 (1)生物固氮 ①根瘤菌及其制剂产品:如花生根瘤菌、大豆根瘤菌、紫云英根瘤菌 ②自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及其制剂:圆褐固氮菌、拜氏固氮菌、雀稗固氮菌、巴西固氮螺菌、粪产碱菌; ③巴西、阿根廷、美国等大豆主要生产国,在大豆种植中均不施化学氮肥,使用根瘤菌菌剂即可满足大豆对氮肥的需要。(2)溶磷

目前主要研究和应用的菌种有: ①细菌:巨大芽胞杆菌;氧化硫硫杆菌;假单胞菌属的一些种;芽胞杆菌属或类芽;胞杆菌属的一些种。 ②真菌:青霉菌、黑曲霉,菌根等。 (3)解钾 菌种主要有:胶质芽胞杆菌、环状芽胞杆菌 (4)溶解中量元素 产生铁载体的氧化硫硫杆菌、根霉 2、产生促进作物生长活性物质能力 种类多:菌种主要有醋杆菌、气单胞菌、柠檬节杆菌、巴西固氮螺菌、自生固氮菌、巨大芽胞杆菌、多粘类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阴沟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等。 这类微生物可以单独使用,更可以与其它微生物种类复合使用,使促生作用、肥效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和加强应用效果。这种复合剂型的研制是一个发展方向。 3、促进有机物料腐熟功能 腐熟菌剂产品使用的菌种:约60个种。 (1)细菌(18个):枯草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黄褐假单胞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多食鞘氨醇杆菌、戊糖片球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德氏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施氏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阿氏团队节杆菌、黄褐假单胞菌、施氏假单胞菌、产黄纤维单胞菌;

微生物肥料标准

NY 227—94 微生物肥料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肥料产品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有益微生物制成的,能改善作物营养条件(又有刺激作用)的活体微生物肥料制品。 2 引用标准 GB 8172 蛔虫卵测定方法 GB 4789 大肠菌值测定方法 GB 7468 总汞测定方法 GB 7471 总镉测定方法 GB 7466 总铬测定方法 GB 7485 总砷测定方法 GB 7470 总铅测定方法 3 产品分类 3.1 根瘤菌肥料:能在豆科植物上形成根瘤(或茎瘤),同化空气中的氮气,供应豆科植物的氮素营养。用根瘤菌属(Rhizobium)或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 的菌株制造。 3.2 固氮菌肥料:在土壤和很多作物根际中同化空气中的氮气,供应作物氮素营养;又能分泌激素刺激作物生长。用下列菌种之一制造。 固氮菌属(Azotobacter) 氮单胞菌属(Azomonas) 固氮根瘤菌属(Azorhizobium) 根际联合固氮菌: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ea)经鉴定为非致病菌 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s)经鉴定为非致病菌 肺炎克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经鉴定为非致病菌

其他经过鉴定的用于固氮菌肥料生产的菌种。 这些菌主要特征是在含一种有机碳源的无氮培养基中能固定分子态氮。 3.3 磷细菌肥料:能把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为作物可以利用的有效磷,改善作物磷素营养。用下列菌种之一制造。 分解有机磷化合物的细菌: 解磷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 phosphaticum) 解磷珊瑚红赛氏杆菌(Serratia carollera phosphaticum) 节杆菌属中的一些种(Arthrobacter sp.) 转化无机磷化合物的细菌: 假单胞菌属中的一些种(Pseudomonas sp.) 其他经过鉴定的用于磷细菌肥料生产的菌种。 有机磷细菌在含磷矿粉或卵磷脂的合成培养基上有一定解磷作用,在麦麸发酵液中都含 刺激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物质。 无机磷细菌具有溶解难溶性磷酸盐的作用。 3.4 硅酸盐细菌肥料:能对土壤中云母,长石等含钾的铝硅酸盐及磷灰石进行分解,释放出钾、磷与其他灰分元素,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本品的生产菌种为胶质芽胞杆菌(Bacillus mucilginosus) 的菌株及其他经过鉴定的用于硅酸盐细菌肥料生产的菌种。 该菌在含钾长石粉的无氮培养基上有一定解钾作用,菌体内和发酵液中存在刺激植物生 长的生长素物质。 3.5 复合微生物肥料:含有上述(解磷、解钾、固氮微生物)或其他经过鉴定的两种以上互不 拮抗微生物,通过其生命活动,能增加作物营养供应量。 4 技术要求 4.1 成品技术指标1) 表1成品技术指标1) 剂型→ 项目液体固体颗粒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案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贾汪大吴湖里小学俞妙琴 教学目标:能通过实验比较出小苏打和盐,哪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通过简单的实验知道水中能溶解少量的气体。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实验材料:装50毫升水的烧杯2个、搅拌棒2个、食盐4份(每份2.5克)、小苏打4份(每份2.5克)、汽水1瓶、注射器1个。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情景引入: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盐能溶解在水中,在一杯水中不断地加盐,盐会不断地溶解吗?(不会)一杯水中所能溶解盐的多少,这就是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板书:溶解能力) 小苏打和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这就是本节我们要探究的问题。(补充板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3.出示目标:(1)实验探究比较出小苏打和盐,哪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2)通过简单的实验知道水中能溶解少量的气体。 二、自主探究

(一)比较小苏打和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提出问题。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比较小苏打和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猜一猜,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2.(学生猜测)我们要通过实验进行比较。 3.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实验?阅读29页实验方法,并回答: (1)盐和小苏打溶解在水中的比较实验中,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2)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第一小份没有溶解完就加第二小份的做法对吗?加到什么时候为止? (3)如果杯底有剩余的,怎样估计剩余的? (4)提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放物质,另一人搅拌,其余人观察并作好记录。迅速有序完成后整理好器材,举手示意。 4.汇报交流。 5.自主探究。 6.汇报总结。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 (二)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 1.设问: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观察,老师摇晃一下汽水瓶,会有什么现象出现?过一会,又会怎样?你有什么猜想?(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精心整理 ?微生物肥料生产新技术 一、微生物肥料生产新工艺及流程 一般传统的微生物肥料生产工艺是:保藏菌种→斜面菌种培养活化→摇瓶扩大培养→发酵罐液体发酵→按一定的比例用草炭吸附后包装或按一定的比例稀释后直 高。 活性、高含量微生物菌粉按一定比例直接加入或包衣到有机肥或复混肥料中,即可生产出符合国家农业部登记标准要求的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冲施肥、拌冲剂等产品。 具体工艺流程为:

(1)微生物菌剂工艺: 草炭或其他吸附剂+菌粉微生物固体菌剂或颗粒肥包装 (2)生物有机肥工艺: 有机肥粉状或颗粒+菌粉生物有机肥包装 (3 化肥(N、P、K)配料→混合→造粒 菌粉 (4 上述新工艺,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 的菌粉就是这种“芯片”,只需嫁接到你的产品中,即可生产出各种成分、含量的微生物肥料。所不同的是:高活性菌粉中的有效菌是国家已认可、明确用于农业生产的菌种,用于生产出来的各种微生物肥料均可获得农业部的微生物肥料登记证。 河北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提供的菌粉产品,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在工业化发酵生产生物肥料的基础上,将菌剂进一步浓缩低温脱水精制而成,实现了菌剂生产的规模化、现代化,保证了菌剂的质量,降低了成本。

二、高活性菌粉技术指标: 含(胶质芽孢杆菌)活性芽孢100亿/克个以上,有效期24个月 三、在微生物肥料生产中使用高活性菌粉的特点及优势 1、生产投资成本低 微生物肥料生产的投资主要是在微生物菌剂车间建设的投资,而通过添加高活性菌粉这一工艺,菌剂车间的投资便节省了。生产微生物肥料的准入门槛降低了, 2、技术工艺要求低 3 4 它的生产工艺严格,受季节和厂房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较多,生产对市场的配合性差。高活性菌粉的添加不受季节、厂房、设备的限制;尤其是可随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这样就减少了产品库存和资金占压,降低了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 5、适应市场变化,产品的多样性强 添加高活性菌粉可随时根据市场情况,设计产品配方,作成系列肥料,促进市场销售;例如:可稀释做成微生物接种剂、造粒做成生物有机复混肥、混合做

微生物肥与有机肥的区别

微生物肥与有机肥的区 别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微生物肥与有机肥的区别 随着微生物肥料的兴起,不少农民难免会产生一种疑问,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到底有啥区别 首先咱们从微生物肥料与有机肥的定义上进行分析。元和绿宝 “微生物肥料”俗称菌肥,从字面上看,就是含有有益微生物群落的肥料,它属于一种活体肥料,主要是通过它含有的大量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来实现菌肥的作用。元和农业“有机肥”也就是咱们俗称的农家肥,农家肥的主要来源是动植物,为作物提供包括多种、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 从菌肥与有机肥的作用机理来看。菌肥实际上就是一群微生物群体,它可以给特定的作物提供对作物生长有益的微生物群,首先我们要明白微生物肥料并不是直接提供给作物营养的,菌肥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作物增加养分促进生长。以多孢菌的解磷作用为例,多孢菌通过代谢活动产生有机酸(氨基酸、草酸、延胡索酸等),这些酸一方面直接溶解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也能从难溶的无机磷灰石中释放出正磷酸盐。而有机肥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的。有机肥在土壤中通过不断地矿化,可持续较长时间的为作物提供多种营养还有活性物质,尤其是有机物中丰富的碳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最后咱们从他们的作用来看看菌肥和有机肥的不同之处。微生物肥料有四大主要作用,其中有①增加土壤肥力、②防治有害微生物、③促进植物增长、④提高作物品质。还是以多孢菌为例来讲这四个作用:1)多孢菌驶入土壤后,能够分解固化的无机盐分,使其成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营养,这样就降低了盐分含量,缓解了土壤的盐渍化,消除了土壤板结,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并清洁了土壤,从而增加土壤的肥力;2)多孢菌生长过程中能代谢分泌细菌素(枯草菌素、多粘菌素、几丁质

微生物肥料作用机理

为生物肥料作用机理 一般讲的微生物肥料,其实是一种菌剂,是一类微生物群体。这类微生物菌剂能够提供一种或多种对作物生长有益的微生物群落。由于农业上应用的微生物菌剂常常和草炭、泥炭、有机肥料等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基质混合在一起,所以习惯上把微生物菌剂称为微生物肥料,人们俗称为“菌肥”。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根本不同于化学肥料。能够提供一种微生物群落的叫“单一微生物肥料”或“专一微生物菌剂(肥料)”;能够提供两种以上多种微生物群落的叫“复合微生物菌剂(肥料)”。根据微生物的作用划分,可以将微生物菌剂划分为“固氮细菌(菌剂)”、“解磷细菌(菌剂)”、“解钾细菌(菌剂)”、“腐解细菌(菌剂)”等。这些微生物菌剂都可以选择性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微生物肥料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对作物生长有益的“微生物群落”,而不是“营养元素”。这些有益的微生物施到土壤中后,能产生各种不同作用。例如:以固氮细菌为主的微生物肥料能通过细菌的活动,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供作物生长时吸收利用—即“固氮”作用;以解磷细菌为主的微生物肥料则通过细菌的活动,分解土壤中部分不能被作物吸收的磷元素,使磷从土壤中分解出来,供作物生长时吸收利用—即“解磷”作用;以解钾细菌为主的微生物肥料主要作用是:通过细菌的活动,分解土壤中部分不能被作物吸收的钾元素,使钾从土壤中分解出来,供作物生长时吸收利用

—即“解钾”作用。同时,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生活、活动,可产生很多代谢产物或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对作物的生长有刺激作用。总的来讲,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就是细菌的固定、分解、分泌作用,影响到土壤中的营养养分的变化。土壤中营养养分变化了,生长在土壤中的作物的生长情况当然也要变化。所以,微生物的作用是“作用”于土壤中、“反应”在作物上。如果土壤养分太低,微生物肥料(菌剂)也无回天之力,还得加施有机肥或化肥。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 1、促进土壤形成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由岩石风化而成。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因素长时间的作用后变成岩石粉末,再形成“土”。土中有了有机物和微生物后,通过其中微生物的活动,土慢慢变成“壤”,让农作物能够生长,并提供丰富的矿质元素。土在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土壤过程中,微生物担当了主力军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微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有供农作物生长 的土壤的形成。 2、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给农作物生长所需养料的能力。微生物是土壤肥力的最大贡献者。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那里长年生活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群体。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转化成腐殖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

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1 教科版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三)教学准备:各组装水烧杯2个,高锰酸钾1小份,搅拌棒1根,小药勺1根,滤纸1张,三角形玻璃漏斗1个,铁架台1个,实验记录表1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播放课件: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把一小勺食盐放入水里,食盐哪里去了?谁来用语言描述一下食盐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的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3、学生分组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它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做好观察记录。(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的描述) 4、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中的前后有何变化?并完成对书中表一的记录。 三、播放课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教师讲解:为了更加清楚地观察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状态,我们选择了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作进一步的观察实验。 2、教师以高锰酸钾为例进行观察示范,指导学生作好记录。在做“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的实验时,要先讲清要求,再让学生实验。 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完成观察记录。(本课表二)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是于20世纪50年代从根瘤菌接种开始的,截至2002年底,全国已有203个产品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登记。据统计,2001年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年产量为150万吨,仅占商品肥料使用量的1%左右,销售额约为40亿元,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施用微生物肥料的数量可谓“微乎其微”,在开发利用微生物肥料方面我国比西方一些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市场潜力巨大。 分析我国微生物肥料市场,至少在五个方面存在巨大商机。 一、化肥普遍涨价,给微生物肥料带来发展空间。今年上半年,由于受国际大环境影响,许多原料涨价,造成化肥市场价格暴涨。与化肥相比微生物菌肥价格涨幅不大。从今年春季的农资市场看,据抽样调查,化肥比往年同期销售下降31.2%,有较长一段时间化肥市场出现了生产厂家不愿产、经销商不愿进、农民不愿买的“三不”现象。一些农民开始认可和选用微生物菌肥和有机肥,这给微生物肥料生产厂家带来巨大发展商机。 二、目前的土壤现状给微生物菌剂带来商机。农业要增产化肥起了主要作用,但由于农民长期偏施氮肥特别是对氮肥长期依赖,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现象十分普遍。目前我国肥料利用率还很低,由于微生物肥料有解钾、解磷、固氮的功能,能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所以逐渐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 三、国家提倡大量使用微生物菌肥,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今年中央在一号文件中提到:加强对土壤的保护与改良,在全国大力推广和使用有机肥料。各级政府也把改良土壤保护耕地,发展和促进出口创汇农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重视和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必然要加大对微生物菌肥的投入。 四、微生物肥料销售利润空间较大。有些经销商之所以抢先进货,与化肥、氮肥相比,经营微生物肥料利润空间比化肥大,而且,目前市场上微生物菌肥相对化肥品种较少,竞争对象少。特别是一些大的正规厂家少,以前那些家庭作坊式的小生产企业,由于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多数经营不景气。而那些资金势力雄厚,又有科技后盾,农化服务和售后服搞得好的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竞争能力和发展空间相对较大。笔者曾与山东济南坤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交谈,由于采用澳大利亚生物工程研究所的技术,有技术保证,又有强劲的销售和农化服务队伍。今年他们厂生产的“重茬365”系列微生物菌肥,其销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现在几乎天天订单不断。 五、农民用肥习惯正在改变,给微生物菌肥带来商机。在生产实践中,不少农民亲身体会到微生物菌肥在生产中的作用。所以他们不再嫌麻烦,自觉采取配方施肥,搭配施肥,主动向地里投入生物菌肥。特别是在山东寿光、济阳、聊城一些菜区,农民通过使用微生物菌肥尝到甜头,尤其是对微生物菌肥在抗病增产方面的作用认识十分深刻,在有些地方,不少农民对微生物菌肥的认识程度已远远超过一些农资经销商。 总之,无论从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生产状况或市场现状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虽然前几年我国微生物肥料在生产与应用上也曾出现过几次大的起落,但总的来说微生物肥料的市场前景还是十分乐观。只要不断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农民,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支持,让农民科学施肥,不断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微生物菌肥肯定会在中国农业的可持续生产方面发挥巨大的无法替代的作用。 当然,现阶段微生物肥料市场在我国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许多地方的农民在用肥上还是老一套,这就需要我们科研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生产厂家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

复合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知识大全

一、基础知识篇: 1、什么叫生物肥料(菌肥)? 答:狭义的生物肥料,即指微生物(细菌)肥料,简称菌肥,又称微生物接种剂。它是由具有特殊 效能的微生物经过发酵(人工培制)而成的,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施入土壤后,或能固定空气中 的氮素,或能活化土壤中的养分,改善植物的营养环璄,或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中,产生活性物质,刺激植物生长的特定微生物制品。 广义的生物肥料泛指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对作物具有特定肥效(或有肥效又有刺激作用)的生物 制剂,其有效成分可以是特定的活生物体、生物的代谢物、或基质的转化物等,这种生物体可以是 微生物,也可以是动、植物组织和细胞。生物肥料和化学肥料、有机肥料一样,是农业生产中的重 要肥源。近年来,由于大量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大量不合理施用,不仅耗费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而且破坏了土壤结构,污染了农产品品质和环境,影响人类的健康生存。因此,从现代农业生产中 倡导的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的趋势看,不污染环境的无公害生物肥料,必将会在未来农业生产 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如何科学合理施用微生物肥料? 答:微生物肥料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发挥增产作用的,其有效性取决于优良的菌种、优质菌 剂和有效的施用方法。因此微生物肥料合理施用的原则是:第一,要保证菌肥有足够数量的有效微 生物;第二,要创造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1)微生物肥料必须选用质量合格的,质量低劣、过期的不能使用。菌肥必须保存在低温(适宜温度4-10℃)、阴凉、通风、避光处,以免失效。 (2)为尽量减少微生物死亡,施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拌种时加水要适量,使种子完全吸附。拌种后要及时播种、覆土,且不可与杀菌剂或碳酸氢铵等碱性肥料混合施用。(3)一般菌肥在酸性土壤中直接施用效果较差,要配合施用石灰、草木灰等,以加强微生物的活动。 (4)微生物生长需要足够的水分,但水分过多又会造成通气不良,影响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因此,必须注意及时排灌,以保持土壤中适量的水分。 (5)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大多是好气性的,如根瘤、自生固氮菌、磷细菌、抗生菌等。因此,施用菌肥必须配合改良土壤和合理耕作,以保持土壤疏松、通气良好。 (6)微生物生长需要多种养分。因此,必须提供足够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例如豆科作物生长和根瘤的发育,提高固氮量;施磷肥能发挥“以磷固氮”的作用;适量的钙钾磷肥营养有利于微生物的 大量繁殖;钼是根瘤菌合成固氮酶必不可少的元素,钼肥与根瘤菌肥配合施用,可明显提高固氮效率。 3、怎样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增加土壤有机质必须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开源就是多施有机肥、补充有机质,节流是尽量减 少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消耗。通俗地说,常用的途径就是种、还、施三结合的手段。种,适当地种植 绿肥作物;还,秸秆还田;施,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既作土壤覆盖,又是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有效 途径。据试验,无论何种土地,每年每亩翻压1吨绿肥鲜草,5年后土壤有机质增加0.1-0.2%,全 氮提高0.01%,总腐殖酸增加6.1%,活性有机质提高17.4%。利用秸秆还田,提高土壤生物产量 的返还率。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营养元素,若秸秆不还田,有机质和矿物损失不能归还土壤,长期持续下去,会造成土壤有机质的匮乏,影响作物生长。增施有机肥是土壤有机质的最直 接来源。增施有机肥不但能稳定持久补充氮,弥补土壤中氮素营养的消耗,且能提供锌、铁、锰等 多种微量元素。若在施肥时忽视有机肥的投入,则会破坏土壤生态平衡,如东北黑土地是我国公认 的肥沃良土,由于倚重化肥轻视有机肥,地力明显下降,有机质含量已由刚开垦时的8-10%,降至 目前的1-5%,大片黑土地正在由黑变黄。 4、我国商品有机肥料的主要类型有哪几种? 答:目前,我国商品有机肥料大致可分为精制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物有机肥料3种类型。其中以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为主。 (1)精制有机肥料。指经过工厂化生产,不含有特定肥料效应的微生物的商品有机肥料,以提供有机质和少量有机营养元素养分为主。精制有机肥料作为一种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肥料,是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主要肥料品种。 (2)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由有机和无机肥料混合或化合制成,即含有一定比例的有机质,又含有 较高的养分。目前,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占主导地位,这与我国当前科学施肥所提倡的“有机无机相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说课稿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一、教材分析: 溶解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以及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溶解的快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溶解了的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引导学生围绕着溶解这一主题,逐步深入地开展观察研究活动。 本课教材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探究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什么不同;二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很多固体物质都可以溶解于水,至于能溶解多少,溶解能力的大小并没有认识;对比实验,学生没接触过,如何使对比过程公平,需要引导;学生对气体能溶解于水是缺少直观认识的,需通过实验加深理解。 三、教法学法: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研究、观察描述等方法进行学习。 四、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2、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六、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筷子1根、小勺2个、、注射器1支、食盐、苏打各20克并分成10等份、汽水1瓶。 七、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部分。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实验设计、验证猜测。三、汇报交流、获取结论。四、引起经历、形成概念。五、问题延伸、深化理解。学生在科学体验活动中将对本课的实验研究学习有更清晰的认识,掌握新的实验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我就把这五部分展示给大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桌上纸包)同学们,在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纸包,请打开看看,知道是什么吗?食盐和小苏打是厨房中常见的物品,看起来比较相似,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导出课题并板书) (二)、设计实验,验证猜测。

微生物肥料的推广

1、如何推广微微生物肥料的,推广过程中遇到哪些难题?选择微生物肥料的标准,对微生物肥料市场有何期许? 如何推广微生物肥料?大致是:1.要有自己的专题团队基础,这是最根本的指导思想;2.要走传统的推广理念。不走传统的推广之路(即试验示范)是不行的,一定要踏踏实实走过这过程,进行反反复复的验证和推广;3.进入一个市场,必须先分析作物。把一个作物分析透彻,打造作物上的专属团队; 推广难题与建议:1.不同地段、不同时期,微生物肥料的功效效果有差异,因此,必须要找到微生物肥产品的功效位点。2.选择太多,农民、经销商难选产品,没有品牌意识;3.盲目推广,建议必须找到对应作物, 选择微生物肥料产品的标准:1.安全性,这是第一位的。2.经销商理念和企业理念要一致,互惠共赢;3.选自己缺乏的产品,在这类产品种,选择排名靠前的产品合作; 2、未来哪些微生物肥产品将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不同的区域需要不同的产品,地域辽阔,环境条件各异,要根据作物和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和作物解决方案。 从市场理论上来说,要考虑产品可以给用户带来什么?企业与中间渠道上要从逻辑思维上同时认可一类产品。微生物肥料类产品,更看重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成分是什么,会成为行业发展的趋

势。微生物肥料很火,这不是因为别的产品不好卖了,才转型做微生物肥料,而是市场需要,农业种植到了需要微生物肥料来解决问题的阶段; 看好未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能真正为农户带来效益的产品。 3、微生物肥料销售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全是眼泪,深切地感受到要做好微生物肥料路很长,而最关键的是这几个方面:人、意识、成本、应用。既然是微生物肥料,要有特殊能力的人,有专业的知识背景,第二要转变农民经销商的意识;农户容易考虑成本,而不正确的施用,比如减量,效果不好了,说产品不好;第三微生物肥料很多要有配套的应用技术,所以这方面也要加强。 微生物肥料是与时俱进的,土壤环境在变,作物在变,思想观念也要转变。怎么变?微生物肥料就是一个机会。通过“特”来求变。以前药肥是分家的,但是随着农资行业发展,药肥会一体化,经销商也要提供更好的服务给市场。但是,如何抓住机会?这是重点。一定要理智,不能盲目。鱼目混珠,良莠不齐,这让微生物肥料推广比较难,如何让农民感受到价值非常关键。 在任何行业竞争都是存在的,中国市场充满多样性,各个人有都有自己的思维,而我们又不可能有多套的思维推广体系。做推广不仅要关注种植的前端,还要关注种植的后端,你的微生物肥料产品能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户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