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学生的心灵 给数学课堂插上翅膀

放飞学生的心灵  给数学课堂插上翅膀
放飞学生的心灵  给数学课堂插上翅膀

放飞学生的心灵给数学课堂插上翅膀

发表时间:2012-07-31T09:24:25.207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7月供稿作者:黄宝香

[导读] 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贵州省罗甸县边阳一小黄宝香

【摘要】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充分的利用生活实践,发展学生想象力,培养思维能力。

【关键词】学生心灵;学习数学;生活中;数学课堂;翅膀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140-0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作为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创造性得运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巧设教学环节,把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去。

一、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生活中数与形的夺目光芒。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知识,是小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在生活中妙用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来展现知识,在课堂中以生活中的普通常识为起点,把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纳入到课堂中来,都会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先请学生看一段购物情境的录像,然后结合实际说一说你对人民币有哪些了解?虽然买东西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情,但是把它提到课堂中来,就大不相同了。孩子们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从而很自然地进入新课。而且,购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此他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以及相关知识,提到买东西,孩子们自然会想到人民币,提到人民币,孩子们又联想到了其他一些关于钱的知识,如:各国的钱是不同的,钱的产生及其发展,如何辨认真假等。

可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师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并不是“包办代替”。我们反对用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动手操作;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合作交流;用形成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探索活动。例如:在教学“7的分与合”时,教师提问:“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一共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能很快得到6种不同的分法。这种做法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再经过师生共同的分析、综合,能有条理地概括出7的分解与合成。又例如:教学“常见的百分率”时,我首先组织学生开展扔沙袋打靶游戏,请学生算一算自己打靶的命中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竞赛,请学生算一算自己口算的正确率,最后请学生算一算,今天本班学生的出勤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观察和思考,学生不仅能发现表中蕴含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比老师硬“灌”进去的印象要深刻得多,有利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三、联系“生活情境”,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抽象性,这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产生矛盾。于是在抽象的教学面前许多学生感到无能为力,从而产生恐惧感。为了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演、思考、交流,从而切实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概念和定律是教学中的难点,往往不易教得透彻。但如果我们把这些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效果就会大相径庭。

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首先让学生根据第一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这两个条件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并列出算式计算。学生很快编出:“第一组有男生8人,女生6人。一共有多少人?”我随着学生的叙述,把算式写在黑板上。之后,我又让第一组的男女生调换座位,根据调换座位的情况再列一道加法算式。学生边说我边写。这时,黑板上出现: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第一组人数

8+6=14

女生人数+男生人数=第一组人数

6+8=14

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都睁大眼睛,稍加思考,便得出这样的结论:座位调换了,但总人数不变。教师进一步提示,学生迎刃而解,终于明白了其中道理。总结得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一个十分抽象的加法交换律,就这样由感性到理性的引导过渡,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

四、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核心要素,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带来了希望。作为教师,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自主探究引入课堂,教会学生快乐无比地生活、学习,学会发现自身的优点长处,展现自我的优点长处,把社会的需要与自身的优点长处紧密结合起来,做好做大做强,开拓教

把课堂还给学生13

把课堂还给学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记得一位数学教育名家说过这样一句话:“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此我深有同感。学生的“参与”是使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用学生的参与程度来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并没有矛盾,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去参与,不能以教案构思代替学生思维。现代的课堂教学绝不是照本宣科。肯定不是一种固定的程式化的模式,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应该考虑到许多变量,象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认同度、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以及学生的情绪等等。因此我认为真正的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是行动,而不能只是口号。 数学教学是信息交换的动态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控制,主要是依据教师的信息和学生的信息反馈。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是怎样形成的,真正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 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的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呢? 1)问题的设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教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既不过分难,又不能过分简单,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自始至终就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跃跃欲试地冲向知识的海洋。 2)方法的启迪:帮助学生思考有两种方法,在学生的思路出现受阻时,其一是在学生述说思路受阻时,让其余学生去感悟解题方法,让有所了解的同学大胆地说出来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其二是在学生茫然无措,根本找不出思路方法时,老师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主动地去听学生的解说,特别要弄清楚他的思维受阻点,重新组织新的问题进行点拨,加以引导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 3)过渡的节奏:在课堂提问中,教师特别要注意两个重要停顿时间,我们记为“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第一等待时”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问题,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来考虑问题。“第二等待时”是指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时间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又不至于打断他的思路。 处理好“第一等待时”与“第二等待时”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诚然延长“第一等待时”的时间,可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但“第二等待时”的时长则需灵活多变,要长短不一,象对于“判断性”和“描述性”的问题,第二等待时肯定要短,如果是“论证性”的问题,在第二等待时过去后,我们则注重期待,多总结结论形成的思维过程。对因一些非智力因素而形成正确结

教育小故事用爱呵护孩子的心灵

教育小故事 不是每个孩子都美丽,但他们一定是可爱的;不是每个孩子都听话,但他们一定是善良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聪明,但他们一定是独特的。这需要教师用爱心去发现,用爱的阳光去照耀。 当一年级班主任快两个月了,在这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中,有苦恼,有欢笑。对班上的情况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大事不犯,小事不断。郝锦希同学是我们班的的好动分子,经常有学生告诉我他欺负别人,我也发现上课的时候他总是坐不住,喜欢在下面和同学讲话、玩玩具等,每当我问他情况,批评他时,他却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是他先打我的,我才打他。”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我应该怎样对他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惯呢?我了解了他的家庭生活,得知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是缺少关爱,我们应该多多关注他们的内心。作为班主任,就一定要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经过仔细琢磨,细心观察,深入了解,我发觉其实孩子并不是什么坏孩子,只是他的思想认识有偏差,认为别人打我了,我就一定要还回来。 教育孩子一定要从正面引导,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于是,在课下的时候,我找他谈了一次话。告诉他在班上打同学,怎么能够和别人交朋友,别人又怎么会喜欢你呢?如果有同学欺负你,可以跟老师讲,打别人是不对的。这一次谈话,郝锦希开始慢慢改变了。我忽然发现他也是个听话善良的孩子。

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要从他的需要入手,约束他的行为。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进行鼓励,才能够帮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在课堂上,我观察到许锦城同学虽然坐不住,喜欢动,但他却总是积极的举手想要回答问题,有的时候我没有点到他,他就有点着急了,站起来想引起我的关注,还不时地喊着:“老师,老师,我知道。”于是,我决定从他的行为习惯入手,告诉他正确的举手姿势和坐姿,在老师没有点到他的时候一定要耐心并且安静的等待,谁坐得最端正,表现的最好,我就先点谁,并及时地鼓励他们,奖励他们。渐渐地,我发现不光是他,其他学生上课的时候也越来越喜欢回答问题,越来越规矩了。 在这段日子里,我发觉这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我变得开始喜欢去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喜欢去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喜欢去发掘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教育是一个漫长的期待过程,他需要我们老师有细心、耐心、爱心和恒心。我期待着同学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也相信,在老师们的悉心呵护下,他一定会越来越受欢迎。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 字 导读: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有幸拜读了徐洁老师的新书——《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徐老师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教育使命,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到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演绎课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馈评价提升课堂质量,"互联网+"时代变革课堂,显示着徐洁老师深刻的实践和思考。 读完之后,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用精美的故事情节包装45分钟,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信息,并进行精心引导。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就要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语言: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真有成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课堂是一种生

命存在的方式,要道法自然,要大道至简,要大道归一……一句句,一字字,都荡涤着我的心灵,洁净着我的心灵。 一、真诚,发自内心 这应该是教师课堂评价的出发点,也应该是所有教育的出发点,虚情假意,数行应付,这样的评价不但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弱化教育功能,矮化教师形象,淡化师生关系,一时应付却后患无穷,以诚相待,以心交人,真诚地评价学生,才能打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眼中有自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激情。 二、始终抱有期望 众人皆知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让我们对期望有了绝对善意的期待,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一切尚未定论,教师的积极期望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催化剂,课堂评价将老师的期望信息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并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 三,紧扣教材不脱离文本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提倡多元化解读和个性化阅读,这必然导致学生的多元反映,但学生多元反应并不都是正确合理的,教师在价值观的导向上无所作为是不可取的,教师既要给学生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又要对学生的学习反应进行点评引导。 比如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战争的分析,需要站在多个角度,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客观、公正的进行分析评价。所以说,在历史教学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同时也不忘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作用融为一体。

小学生热爱生活放飞梦想演讲稿

小学生热爱生活放飞梦想演讲稿 篇一:青春梦想演讲稿 青春·理想——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演讲叫做《青春·理想》。我们,撇下无知迎来了属于我们的青春。青春,让我们肆无忌惮,畅然释怀,体味风那 样的自由,感受云那般的自在,因为青春赋予我们的是生命的巅峰,我们无须成熟,我们不 再无知,我们唯有执着。人生是对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灯,失去了这灯的作用,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 因此,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理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尔斯泰将人生的理想 分成一辈子的理想,一个阶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个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时、一

分钟的理想。当你听到这里,同学们,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理想?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丽,却短暂。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在这一时期,努力 学习,奋发向上,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每个人主宰 着自己的明天。有一位哲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 不能躺在梦幻式的理想中生活。是的,人不仅要有理想,还要大胆幻想,但更要努力去做, 在理想中躺着等待新的开始,如果不仅遥遥无期,甚至连已经拥有的也会失去。同学们,你 们是否也正在梦幻的理想中彷徨呢?前人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那些无志之人的志,就是美梦,就是 所谓的理想,他们把自己的蓝图构

画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罢了。 同学们,你是立长志之人,还是常立志之人呢?最后我想用梁启超的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 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让我们洒一路汗水,饮一路风尘, 嚼一跟艰辛,让青春在红旗下继续燃烧;愿每一位青年都怀抱着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 上不断乘风破浪,奋勇前进!篇二:青春与梦想演讲稿青春与梦想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与梦想》。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梦想是生命中最耀眼的阳光,为了梦想而奋斗的青春是最美 好的风景。正是那千万颗在青春中奋斗的心,以及那千万双在天空中高飞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在教学双边活动中要 突显出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创造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人格、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新兴人类。由此看来,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更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针对学生的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后,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精神的贯彻和目标的实现 需要切实改变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我们的二期课改改了这么多年,再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走地是传统路线。仍然是“知识”课堂,而不是“生命”课堂,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成

了知识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当然还有不听的,教师仍然没有转换好自己的角色,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知识的. 学习不是简单的加法运算,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积,而是经验的建构,是知识的重组再改造。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行为是被实践一再证明不可取的,它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打消了学生主动自主探究数学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习本来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如今恰恰相反,我们的学生“谈学色变”,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课堂被学生比作为“地狱”教师比作为地狱里的“魔鬼”。其实无论教师如何教得精彩,真正有效的要看学生是否学到了真知,又是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形式技能的。我们的广大教师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学生不再是一种知识的“容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也不光是为了传递多少知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我们的世界,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和数学素养。如今的课堂除了知识教育外,我们并未能给予学生生命成长中所需要的其他东西,诸如求知欲、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力……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把课堂还给学生 读《<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 双语部王业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里,有四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曾经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工作一年的时间。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幸福和辛苦。阵痛伴随着无数的期待。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但是孩子们能量的开关却并不是完全的打开。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孩子们之间是有差距的。当然并不能够否认,天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不能够紧紧凭着孩子们现有的成绩和表现去否定部分现在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孩子。所以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我们老师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学生去努力思考的表现。 当我每一次走近教室,然后踏入教室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莫名的兴奋。一年的相处完全的把陌生的师生变成了如同亲密无间的亲人。或许有老师会疑问,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疯,怎么一点老师的威严都没有。 其实不然。

在决定做老师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迷茫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但是自己最终坚定选择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努力着。于是我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存在了。谈起这两个月的教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的工作态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谈谈语文课上自己的改变吧。 记得该校的顾校长曾经听过我两节课。第一次之后的反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校长说的“关注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之后的一段时间的教学,我都在认真的实践。我尝试过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比如我可以抛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思考之后,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几个小组发言的综合,总结出最终思考的价值。我也尝试过很“蹩脚”的生生互动。这也是顾校长听过的第二节课,之后的反馈最深刻印象的是很别扭。这节课,我一直在尝试学生设疑,学生释疑。我把自己的角色由教师变成了主持人。一问一答之间,孩子们的差距显露无遗。孩子们的问题设置层次不同,当然回答起来难度也不一样。在课后的认真反思中,我总结了一句话:“教育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但是也是关注人的发展的过程。我不能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们,我应该学会在正确的道路上引导孩子们自主的探索知识的奥秘。” 也许,这就是新基础教育对我最大的感悟。 当然,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把自己置于学生之外的孤立位置。我一直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把书教得多么的好,而是教会孩子做人。我认为会做人的孩子,一定会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

用爱呵护孩子的心灵

用爱呵护孩子的心灵 不是每个孩子都美丽,但他们一定是可爱的;不是每个孩子都听话,但他们一定是善良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聪明,但他们一定是独特的。这需要教师用爱心去发现,用爱的阳光去照耀。 当班主任才一个多月的我,在这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中,有苦恼,有欢笑。对班上的情况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大事不犯,小事不断。 ```同学是我们班的的好动分子,经常有学生告诉我他欺负别人,我也发现上课的时候他总是坐不住,喜欢在下面和同学讲话、玩玩具等,每当我问他情况,批评他时,他却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是他先打我的,我才打他。”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我应该怎样对他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惯呢?我向其他班主任请教,得知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是缺少关爱,我们应该多多关注他们的内心。作为班主任,就一定要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是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经过仔细琢磨,细心观察,深入了解,我发觉其实孩子并不是什么坏孩子,只是他的思想认识有偏差,认为别人打我了,我就一定要还回来。 教育孩子一定要从正面引导,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于是,在课下的时候,我找他谈了一次话。告诉他在班上打同学,怎么能够和别人交朋友,别人又怎么会喜欢你呢?如果有同学欺负你,可以跟老师讲,打别人是不对的。这一次谈话,钟梦阳开始慢慢改变了。我忽然发现他也是个听话善良的孩子。

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要从他的需要入手,约束他的行为。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进行鼓励,才能够帮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在课堂上,我观察到```同学虽然坐不住,喜欢动,但他却总是积极的举手想要回答问题,有的时候我没有点到他,他就有点着急了,站起来想引起我的关注,还不时地喊着:“老师,老师,我知道。”于是,我决定从他的行为习惯入手,告诉他正确的举手姿势和坐姿,在老师没有点到他的时候一定要耐心并且安静的等待,谁坐得最端正,表现的最好,我就先点谁,并及时地鼓励他们,奖励他们。渐渐地,我发现不光是他,其他学生上课的时候也越来越喜欢回答问题,越来越规矩了。 在当班主任的这段日子里,我发觉这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我变得开始喜欢去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喜欢去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喜欢去发掘孩子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教育是一个漫长的期待过程,他需要我们老师有细心、耐心、爱心和恒心。我期待着```同学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也相信,在老师们的悉心呵护下,他一定会越来越受欢迎。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把课堂还给学生─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实践感悟

把课堂还给学生─初中语文新课标新教材实践感悟去年秋天,厦门地区和全国37个地区率先进入新课标新教材的实当中,面对新教材,面对课改的大气候,厦门一中初中语文教研组改变教学策略,调整工作思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观念入手,做到五个转变 变“教师为本”转而“以学生为本”,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课堂上必须留足学生活动的时间;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中学,在教中悟,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不将个人感悟强加给学生;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而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将活动落实到位;变传统的“聚焦式”的教学转而为“立体型辐射型”的教学,课堂上注意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让学生生命的活力在涌动;变“知识传授”为目的转而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不将分数看作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二、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落实五个环节 我们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在导入中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学生思维;在朗读中抓住一个“情”字来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在课堂中抓住一个“疑”字来突破难点;在学生自读品味中抓住一个“悟”字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练习中抓住一个“精”字来强化提高。 我们采用“听音乐、猜谜语、读画片、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等方法来创设学习的气氛,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路,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迅速调动学生的感觉,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师生共同完成任务蓄势;我们采用“神入角色,心驻课文”的方法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冰心、当作亨特、当作盲孩子……去“亲临亲历”,“深入体会”,大声地,动情地,陶醉地朗读,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采用“每人每课提三个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预习时提出三个问题,抄写在预习本上,在课堂上交流提问,让学生与书本零距离接触;我们采用“统一符号、圈点批注”的形式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品味语言时找出喜欢的字词句段,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我们采用“小测、听写、抄词”的形式抓字词的落实,我们还“删繁(难)就简(活)”增加一些让学生“亲临亲历”“感悟体验”“引发兴趣”“激活思维”的作业,让学生做有热情,做有乐趣,做有效用。如:学完《生命·生命》让学生进行幼小生命活动的观察,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小生命的活动过程;学习《紫藤萝瀑布》时,让学生用问家长、查书或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十年动乱”“文革”“极左思潮”“宁要社会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词的含义,直接感知此文的写作背景;学习诗歌《理想》时,让学生查找有关理想与人生的故事。学生查到“瓦特发明蒸汽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勾践灭吴”“破釜沉舟”等故事,深入感受“人类有了理想,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的主旨;学习第三单元春夏秋冬和古代诗歌的课文,要求学生查找有关四季的成语、俗语、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 ——浅析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盐城市冈中小学尹琴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一、有效性的界说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这并不意味着三维目标对人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第二,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区,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解决智力任务。维果茨基把第二种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就能够解决这些任务。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事,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所谓教学促进发展,就是把最近发展区不断转化为现有发展区。 第三,发展就其形式而言,有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 内在发展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为标志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内在发展,为此,在教学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怎样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所有老师都在努力去探索的教学艺术。怎样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一下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大家共同分享。 目前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普遍存在课堂空间上,教师占用的时间偏多,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讲解,学生只是机械的听和记,甚至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学得不如忘得快,造成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偏少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是这样来安排课程的教与学的: 1、多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引经据典或生活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拓展创意思维,让学生多动脑去思考。 2、多运用比较法,排比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情境法,欣赏法等等有效的理论结合实际生活,实物或是图例范画,多种方法有比较的学习可以加深印象,有效提高理解力接受力。 3、多运用绘图的方式,演示或练习直观教学,既提高动手能力又提高审美能力,鉴赏水平,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和更好的理解。 (二)课堂氛围不够灵活生动,多数教师的活动只是局限在讲台上,即便走到学生中间亦只是走马观花,没有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在教室这个活动空间里,学生仍大多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很难有表现自我的空间。我的课堂是这样来做的: 1、课堂期间,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自由组合,必要时可下位组成圆桌会

议形式共同设计构思。 2、小组推荐亦可自我推荐,在黑板上展示个人设计构思思想。这样多是外向和平时基础较好的同学。 3、为避免以上2的问题,老师点名让同学畅所欲言发表意见见解或是创意构思。这样做的目的和好处是让优秀的学生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让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可以充分锻炼不同性格学生的应场,解题能力。 (三)当堂课的教学效果怎样,老师讲完课多是让学生自己练习,没有举一反三的考察学生对本次课的把握: 1、教师在和学生互动学习和巡视辅导时要做到全面掌握,掌握全体学生是否大多数对已学习的知识点是否已经理解、掌握? 2、对本堂课的知识点理解掌握的情况和应用的熟练程度程度怎样? 3、有多少人还没有真正了解本课知识点,没有掌握好本次课应具有的技法、技巧? 4、本次课大多数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做好以上几点,以便做到真正的全盘掌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更好的因材施教,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 (四)让学生围绕教材的重点,发散式的思维,创新创意没有落到实处 很多的问题多是老师预设,学生照葫芦画瓢,机械地思考,机械的临摹,很多的问题多是老师预设,学生照葫芦画瓢,机械地思考,机械的临摹,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永远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主动的创新拓展。鉴于如此我的教学是这样的: 1、提出一主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意构思,老师适当引导绝不固郅思想,天马行空任遨游。

“一句……话”,呵护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

“一句……话”,呵护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关注孩子成长中的心灵健康问题,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时代在飞速发展,各种环境因素在影响着孩子的心灵。所以,正确的引导是孩子心灵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家长的重要职责。对于孩子的心灵健康教育,做家长的就应该对孩子“时时常拂拭,不使惹尘埃”。以下是我们时常提醒自己的三句话,也是我们的呵护我们孩子心灵成长的具体做法: 一.一句欣赏的话让孩子感到兴奋,提升创造力 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事实上,儿童这种创造行为可表现在他的动作、语言、感知觉、想象、思维及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历代称颂的“曹冲称象”、“司马光破缸救人”,人们能因为他们没有创造出新产品,而否认其具有的创造力吗?答案当然是不。 记得幼儿园时的一套乐高积木至今还是她的最爱,因为年数比较长,所以里面的路灯什么有的丢失了、有的损坏了,问我怎么办?“你会想到办法的,妈妈相信你。”于是她就跟姐姐开始商量,她们运用积木的形状特征,重新设计了新的路灯,还有音响和喇叭,把原来的城堡变成了现代的别墅。“多么了不起的设计呀!”当我夸奖她们的时候,她们的笑是多么的灿烂呀! 是的,每个幼儿的个人经验都是丰富而独特的,只要这种经验的组织具有新意,那就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真正的创造;只要我们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与欣赏,她们的创造就是无限的。 二.一句鼓励的话让孩子体会成就感,提升自信心 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成功的基础。自信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是不会快乐的,在与同伴和成人相处时也会有困难。 心理学家马尔兹说:“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的一件喜悦的事,它会做出喜悦的反应;看到忧愁的事,它会做出忧愁的反应。”天昀小朋友从小因为跟爷爷奶奶一起在乡下生活,开始读幼儿园的时候才来到我们身边,那是的她常常躲在我们的身后,不敢正视别人,但是她同时也会对外界新奇的东西所吸引,只是不敢尝试与表达,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多和他人接触,多尝试去动手试一试,我们毫不吝啬的对她鼓励表扬,经常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体现创新教育的前提下,设计教案要明确一个目标:那就是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讨论、探究的场所,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人或事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把课堂教学引向生活的天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要达到上述的目的,教师就要舍得从讲台上走下来,把学生请上去,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雨后》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少作主,重点、难点让学生商量决定。 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这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做法。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兴趣,课堂就活了,教师做到心里有数即可。比如在《雨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在出示课题后,学生就会产生许多疑问:雨后,为什么孩子们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小哥哥摔跤了,为什么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如果以学生的理解水平来衡量学生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弄不明白的问题都可看成是重点、难点,这是充分体现学生自学的首要前提。 二、少表态,疑点、难点让学生讨论解决。 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思辨和归纳等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先可以把问题分到小组,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再派代表交流,这是课堂最精彩的地方,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例如:“小妹妹为什么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这一问题。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可能没有摔跤过。”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喜欢雨水溅到身上,泥土弄到身上的感觉。”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喜欢像小哥哥摔跤后那么兴奋。”……学生之间单向、双向和多向的交流,就形成了课堂内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在交流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势就得到了互补,这时,教师是

听众,是评委,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时,只适时地给予引导和点拨。 三、少限制,多让学生自由表达。 让学生跳出课文内容的圈子,从文中学点写作方面的技巧,用这种技巧让学生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引发思考。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就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学写诗。真没想到,学生还真有点像小诗人的样子呢。学生1:水珠在树叶上晃动,地面上变得更滑了。雨后灿烂的太阳出来了,彩虹也出来了。学生2:雨停了,水珠滴落在蜘蛛网上,像一条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真美丽。小朋友都出来玩,不是玩衣服湿了,就是头发湿了。学生3:一棵树上挂着一条项链,啊,好美丽!小弟弟看见了,急忙跑过去。哎,不好,小弟弟摔了一跤。而他的脸却笑了笑,他站起身,忽然看见原来项链是水珠落在蜘蛛网上。

放飞学生的心灵 给数学课堂插上翅膀

放飞学生的心灵给数学课堂插上翅膀 发表时间:2012-07-31T09:24:25.207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2年7月供稿作者:黄宝香 [导读] 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贵州省罗甸县边阳一小黄宝香 【摘要】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充分的利用生活实践,发展学生想象力,培养思维能力。 【关键词】学生心灵;学习数学;生活中;数学课堂;翅膀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140-0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作为教师,要努力钻研教材,创造性得运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巧设教学环节,把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落实到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去。 一、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学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数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生活中数与形的夺目光芒。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活生生的数学知识,是小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在生活中妙用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来展现知识,在课堂中以生活中的普通常识为起点,把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纳入到课堂中来,都会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先请学生看一段购物情境的录像,然后结合实际说一说你对人民币有哪些了解?虽然买东西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情,但是把它提到课堂中来,就大不相同了。孩子们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从而很自然地进入新课。而且,购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此他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以及相关知识,提到买东西,孩子们自然会想到人民币,提到人民币,孩子们又联想到了其他一些关于钱的知识,如:各国的钱是不同的,钱的产生及其发展,如何辨认真假等。 可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师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并不是“包办代替”。我们反对用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动手操作;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合作交流;用形成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探索活动。例如:在教学“7的分与合”时,教师提问:“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一共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能很快得到6种不同的分法。这种做法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再经过师生共同的分析、综合,能有条理地概括出7的分解与合成。又例如:教学“常见的百分率”时,我首先组织学生开展扔沙袋打靶游戏,请学生算一算自己打靶的命中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竞赛,请学生算一算自己口算的正确率,最后请学生算一算,今天本班学生的出勤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观察和思考,学生不仅能发现表中蕴含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比老师硬“灌”进去的印象要深刻得多,有利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三、联系“生活情境”,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抽象性,这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产生矛盾。于是在抽象的教学面前许多学生感到无能为力,从而产生恐惧感。为了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演、思考、交流,从而切实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概念和定律是教学中的难点,往往不易教得透彻。但如果我们把这些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效果就会大相径庭。 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首先让学生根据第一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这两个条件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并列出算式计算。学生很快编出:“第一组有男生8人,女生6人。一共有多少人?”我随着学生的叙述,把算式写在黑板上。之后,我又让第一组的男女生调换座位,根据调换座位的情况再列一道加法算式。学生边说我边写。这时,黑板上出现: 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第一组人数 8+6=14 女生人数+男生人数=第一组人数 6+8=14 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都睁大眼睛,稍加思考,便得出这样的结论:座位调换了,但总人数不变。教师进一步提示,学生迎刃而解,终于明白了其中道理。总结得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一个十分抽象的加法交换律,就这样由感性到理性的引导过渡,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 四、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是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核心要素,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带来了希望。作为教师,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自主探究引入课堂,教会学生快乐无比地生活、学习,学会发现自身的优点长处,展现自我的优点长处,把社会的需要与自身的优点长处紧密结合起来,做好做大做强,开拓教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学生心灵放飞的天地

学生心灵放飞的天地 ——浅谈作文教学的策略 内容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们应该强化作文教学,研究教学策略,创新作文教学,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生写作水平普遍偏低、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作文教学现状有清楚的认识,采取“强化积累”、“突出指导”、“注重批改”的策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让写作真正放飞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作文教学 现状 积累、指导、批改的策略 早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新乐府序》中就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论,至今虽已历千年,但读来仍觉鲜活,富有生命力。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我们发展的重要手段。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强化作文教学,研究教学策略,走作文教学创新之路。 作文教学的现状—— 我国语文教育大家于漪曾在《今天怎样教作文》中指出中学生作文的现状:“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几乎不见了;叙事流畅,娓娓道来,差不多久违了;议论风生,言近意远难得一见了;真情可掬,感人肺腑,更是稀罕又稀罕了……”于 老师的话非常精要地道出了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 目前学生写作水平普遍偏低,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上作文课教师抓头挠脑,学生咬笔杆杆。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作文,备课中就从审题立意、 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大大削弱,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同时目前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到老师批改,最 后到 老师讲评,历经两周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战线拉得过长,而且反馈信息慢,学生收到 的效果必然低。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和成功,所以很多学生谈“作”色变,视作文为烦事、苦事。学生作文完全是在一种脱离实际生活经验的情况 下,采用拼、凑、压、挤、抄等方式“合作”而成的,让人看后啼笑谐非,欲哭无泪。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强化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这就要语 文 老师在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方面多下工夫。 1、生活体验。 叶圣陶先 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要强化素材的积累。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学生作文的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射阳县初级中学王瑞玉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现在全校正在推行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参与改革的实验者之一,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整容与改造,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惑。下面将从“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以及“还存在哪些困惑”三个方面来阐述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 一、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的教师始终认为自己上课在讲解的过程中提问学生或让学生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已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导性,我以前也是这样做的,但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 (一)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教师占有的时间过多。例如我所教的初三数学,复习时知识点较多,以前每堂课首先在黑板上板书讲解,学生在下做笔记,一节课讲30多分钟,然后让学生做课堂检测,甚至有时候满堂灌。 (二)课堂空间上,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没有和学生融合到一起。几乎每堂课,我们都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讲解,学生只是成了“录音机”和“打字机”,机械的听和记,充其量只是回答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很少有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动嘴,学生参与不到课堂教学中。 (三)抹煞学生的个性,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长久以来,并很可能在某些环境中持续下去,不少教师认为自己就是权威,教师所讲的就是标准答案,不去考虑学生的对于问题的不同做法或想法,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回答课本上或教师自己认为标准的答案,有时学生提出异议,不去解析或进行冷处理,只简单的要求学生记住答案就可。 (四)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尊严,特别是人格尊严和思想尊严。在我们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毫无人格的尊严和思想的尊严,教师只把他们当成生产线上的产品,而不是活生生与教师平等的人,教师往往发号施令,一言九鼎,压制学生的思想,扭曲学生的性格。 显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我们采用上述一些传统的方法教学,教师花费较大的气力却不会有太大的成效,往往一个题型经过高三三轮复习做十几遍仍然不会,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 二、如何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我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出来,以期获得同仁们指正。 (一)重视课前教学设计。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设计结构和弹性化的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不能简单的指望在课堂上靠自己的经验随机应变。教学设计既是一份教案更是一份学案。 (二)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传统关系,建立“教与学”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分成两部分;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

何秀萍教育要呵护孩子的心灵

教育要呵护孩子的心灵 大兴小学何秀萍 我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叫郑赫然。在班级中,场上, 在操他在和同学玩的时候,经常有同学或值周老师告诉我,说他打人了。 是啊,一直以来,班级里有很多同学被他打,轻的把同学打得直哭,重的把同学打得带伤。每当我批评他时,他却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是打他了,谁让他惹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我应该怎样对他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改掉身上的不良行为呢?我仔细琢磨,细心观察,深入了解,终于,找到他存在这种不良行为的原因。 面对这样的学生,要想教育引导他,改掉这个不良的行为。作为班主任,就一定要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够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也就是在这种想法的支配下,我开始寻找机会。一天,又有 学生告诉我,他又打同学了。我把他叫到跟前,问他:“你为什么总是 动手打同学呢?”他不加思索地回答: “爸爸告诉我,同学惹我,就狠狠打他。”听完这句话,我的心一沉,心情顿时沉重起来。我这时才意识到,教育好孩子的关键, 必须改变孩子父亲偏激的教育思想。我接着问:“你的爸爸为什么这样告诉你呢?能跟老师说说吗?”他说:“老师, 在幼儿园的时候,我被一个小朋友打坏了,爸爸很心疼,就告诉我,谁 惹你,就狠狠打他。”哦,原来是这样。这次与他的谈话,让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面对这样的家长,要想从思想上转变他,改变他的教育思想。 作为班主任,就一定要说服家长,配合自己进行教育,才能够从思想上

引导好学生。这样,我就马上给孩子的父亲打了一个电话,很策略地跟他讲了孩子经常在班级打同学的现象。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父亲根本不承认他的孩子打同学的事实,反而跟我讲,是他的儿子经常带着伤回家,应该是同学先动手打他。听了孩子父亲的一席话,我马上说:“今天孩子回到家里,你问问他,有一天,是不是就因为一个女孩朝他微笑了一下,他就打那个女孩。”听了这件事,孩子的父亲在电话的另一端不出声了。这时,我又说:“我问过孩子,为什么打人,他说是你让的。我觉得,孩子是最诚实的,最容易改变的,所以,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正面引导,你说对吗?作为家长,给孩子选择最好的学校,不就是让他受到最好的教育吗?归根到底不就是让孩子成才吗?而孩子成才的关键是具有良好的行为序贯。这一点很重要。他总是打同学,在班级怎么能够有好朋友,怎么能够学会交往呢?” 这一次谈话,孩子的父亲开始改变了。 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要从他的需要入手,约束他的行为作为班主任,就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进行鼓励,才能够帮助学生自觉约束自己。在班级中,由于开展班级干部轮换制度,同学们人人都可以得到锻炼,当我宣布这个规定时,郑赫然也请求当班级干部。听到他的想法,我高兴地说:“好,老师一定让你当。不过,我对你有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同学们做榜样。”不是吗?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从本质上说,心灵是纯洁的,都有上进心。教师如果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心理需要,从正面进行引导,就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习惯。切忌在批评中反复强调他的缺点,应该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