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说不尽的狗2

统编 三年级语文 上册教案《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

《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不会叫的狗》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编排。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根据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不会叫的狗》讲述了一条不会叫的狗分别向小公鸡、杜鹃学叫却险遭不幸的故事。与前两篇课文相似,本文也用反复手法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为预测提供了相对清晰的依据。本文有三个不完整的结局,留给学生更多预测的空间。本文是略读课文,主要体现预测策略的实践与运用,文前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边阅读边预测故事的发展、结局。课后题指出了预测与故事的发展、结局之间存在的关系,并提示了预测的角度。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上册的学生刚从二年级升上来,已经有过阅读经验,平时在大人的引导下,也能就书中某些地方进行简单的猜测,但并不是有意识的预测,对于“在哪里预测“、“可以预测什么”、“为什么这样预测”还处于未知状态。在本单元前两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到预测的基本方法,知道不能毫无根据地预测,也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预测。 教学目标 一、回顾、梳理前两篇课文的情节,结合阅读经验,预测故事的大致情节。

二、根据课文内容的线索和阅读经验、生活经验等,边阅读边预测故事的发展。 三、预测故事的结局,并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感受预测的乐趣。 教学重点 一、预测整个故事的大致情节。 二、预测故事的结局,将课文中三个不完整的结局补充完整。 教学难点 预测故事的结局,将课文中三个不完整的结局补充完整。 教学流程 一、回顾梳理前两篇课文的情节,预测《不会叫的狗》的大致情节 (一)通过表格回顾梳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两个故事的内容,发现情节反复的特点。

高中语文读本一条老狗学案

一条老狗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梳理】 一、字音认读 绿苇.()倚.闾()惬.意()魁梧.()跳蚤.()黑黢黢.() 啜.泣()忐忑.()迢迢.()怅.然()万籁.()洞穴.() 二、相关链接 【季羡林求学经历】 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康庄镇官庄一个农民家庭,六岁以前在清平随马景恭老师识字。 1917年,离家去济南投奔叔父,进私塾读书,学习了《百家姓》《千字文》《四书》等。 1918年、1920年,分别于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附设小学、济南新育小学就读。课余开始学习英语。1923年小学毕业后,考取正谊中学。课后参加一个古文学习班,读《左传》《战国策》《史记》等,晚上在尚实英文学社继续学习英文。 1926年初中毕业,在正谊中学读过半年高中后,转入新成立的山东大学附设高中,在此期间,开始学习德语。 1928年-1929年,日本侵华,占领济南,辍学一年。创作了《文明人的公理》《医学士》《观剧》等短篇小说,署笔名希道,在天津《益世报》上发表。 1929年,转入新成立的山东省立济南高中。 1930年,开始翻译屠格涅夫的散文《老妇》《世界的末日》《老人》及《玫瑰是多么美丽,多么新鲜啊!》等,先后在山东《国民新闻》趵突周刊和天津《益世报》上发表。 高中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后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方向是德文。在清华大学四年中发表散文十余篇,译文多篇。 1934年,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应母校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校长宋还吾先生的邀请,回母校任国文教员。1935年,清华大学与德国签订了交换研究生的协定,报名应考被录取。同年9月赴德国入哥廷根(Goettingen)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师从瓦尔德史米特(Waldschmidt)教授、西克(Sieg)教授,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及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不会叫的狗》教案教学设计

《不会叫的狗》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以新奇的想象,讲述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学叫的经历。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了这条小狗在成长过程中的一段心路历程,而三种结局则提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会造就不同的人生之路。透过简单的故事情节,能给学生的人生成长做出不同的启示。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童话也比较喜欢。但鉴于其年龄较小,在理解童话蕴含的内涵上还需要教师积极、合理地引导。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本课16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吗、担、压、中、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提高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3.大胆想象,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提高语言表达和想象力。【教学难点】 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1.同学们,说起童话,大家一定会兴趣盎然,因为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忆,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谁能说说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哪篇童话对你的影响最大?(学生举例) 2.优美的童话故事总是令人心醉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它就是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罗大里的《不会叫的狗》。(板书课题) 3.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还有不会叫的狗?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预测故事接下来的内容。 2.同桌互读课文。

3.检查对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干吗.惹人讨厌 ..发怒.批.评来访.担.保压.根 差.不多忍.着模.仿打中.子弹.发疯.汪汪搞.不清 (强调:生字“差、中”为翘舌音;“厌、担”是前鼻音,“访、疯、汪”是后鼻音。 (2)多音字组词区分。 吗:má干吗担:dān担保ma行吗dàn担子压:yà压根中:zhòng打中弹:dàn子弹yā压力zhōng中心tán弹琴(3)小蜗牛走迷宫游戏。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分为几部分? 2.学生默读,小组内讨论。 3.全班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学叫的经历。 (2)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9):从前,一条不会叫的狗来到一个没有狗的国家,因为不会叫,受到大家的批评。 第二部分(10~24):小狗跟着小公鸡学啼叫,受到狐狸的嘲笑。 第三部分(25~37):小狗向杜鹃学叫,差点被猎人的子弹打中。 第四部分(38~结尾):故事的三种结局。 四、品评形象,深入理解 1.快速浏览课文第二、三部分,画出在文中主要有哪几只小动物?(小狗、小公鸡、狐狸、杜鹃) 2.分组讨论问题、全班交流: (1)小公鸡和杜鹃是出于什么心理教这只小狗叫的?它们教的怎么样?小狗学的怎么样?(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词句) 小公鸡:

(完整版)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总结(新人教版必修一、二) 沁园春?长沙 1、给加点字注音 分泌( )沁园春( )百舸( ) 坎坷( )拜谒( )遏制( )竭力( ) 挥斥( )干坼( )遒劲( )酋长( )谩骂( )散漫( )花蔓( )惆怅( )稠密( )绸缪( )寥廓( )峥嵘( )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2、文学常识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雨巷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寂寥( )彷徨( )彳亍( )颓圮( )舷 梯( )娴熟()悬崖勒马( )弦外之音( )按捺( )刚毅木讷( )方凿圆枘( )静谧( )猕猴( )所向披 靡()奢靡()矫揉造作()繁衍()挑衅() 2、成语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再别康桥 青荇( )长篙( )蒿里行( )枯槁( ) 浮藻( )缫丝( )漫溯( )晦朔( ) 斑斓( )阑干( )波澜( )笙箫( ) 萧瑟( ) 大堰河——我的保姆 1、字音 大堰河( ) 荆棘( ) 火钵( ) 忸怩( )冰屑( )凌侮( )叱骂( ) 团箕( )给予( )碾了三番( ) 2、字形 大堰河/偃旗息鼓凌侮/诲人不倦 叱骂/诧异红漆/膝盖豆浆/船桨 辗转/碾了三番

广东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三单元《说不尽的狗》全套教案

说不尽的狗 教学过程一、导入 龙,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是风调雨顺的保证,是民族和谐的标志。而在《圣经》里,龙是凶恶的,比利时的蒙斯市更有一个打龙节,龙,被视作恶魔。前两年,就“龙”是否应该作为中国的形象标志,网络曾上演了一出文化激战。那么,对于狗呢,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又有怎样的不同态度和感情?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和探讨孙绍振的《说不尽的狗》。 二、作者简介 孙绍振,193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生创作勤奋,著作等身,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获曾宪梓奖金二等奖,学术及创作成果多次获省社科一、二等奖,《人民日报》等全国性报刊和全国性学会一、二等奖。代表幽默文是《美女危险论》。 孙绍振 14 岁开始进行诗歌创作,在求学和工作期间他一直勤奋创作,出版了多部诗集和学术专著。在学术方面他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90年代初孙绍振在旅居德国期间,开始了“幽默散文”的写作。他的以《美女危险论》为代表的一批幽默散文,戏说世俗世界的种种琐事,涉及人们热衷的时尚话题,在幽默与调侃中触及读者的内心世界,使人对很多事物和现象有了新鲜的认识和思考。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小组讨论。 问题:从文章题目看,似是一篇写“狗”的文章,但文章却意不在“狗”,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作者的意图。 第一自然段: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的陈德鸿博士,请我为他们系作报告,我实在心有惴惴,因为,在我看来,世界上的事除了中六和彩,翻译最难。难不难在从字面上找到适当的对应,而是难在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那几乎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第十自然段:话回到本题上来,光翻译一个“狗”字就足以折腾掉我半条命,还敢谈什么比较文化。 第十一自然段:当陈德鸿博士请我去讲比较文学时……就没有人在这个世界上大讲翻译文学比较文化之难了。 2.教师点拨。 本文作者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以翻译最难作为引子,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所以作者论述的应该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翻译文学、比较文化这些学问最难。从而提醒我们做学问要严谨。 四、研读课文(小组研究讨论) 本文通过比较人们对狗乃至动物的不同态度和感情,引发人们对东西方文化特征的思考。 1.默读全文,归纳一下,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人对狗的看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西方人对狗非常宠爱,有时甚至有些过分。文章具体描写了自己在德国和美国所领略到的西方社会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方人对狗的宠爱和自己对狗的厌恶。 中国人除了对狗有很深的偏见之外,也有难以言说的宠爱。作者首先指出在中国文化中狗是卑贱的,接着通过汉语中跟“狗”相关词语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作者也非常客观地描述了汉文化中对狗的宠爱的一面。 东西方对狗的感情和态度的不同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的。 2.作者通过中西方对狗的不同看法的比较,最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作者将西方人视狗作朋友、奉为上宾和中国人历来对狗充满着一种矛盾心态进行了一番对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即使是面对同一事物,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此得出结论:做翻译文学比较文化的学问最难,难在其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 五、课堂拓展

2018部编版:《不会叫的狗》优秀教案 优质课

2018部编版:《不会叫的狗》优秀教案优质课 14.不会叫的狗 教学要求: 1.熟读课文,认读课文中出现“吗、讨、厌、怒、批、访”等1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及不幸,要学会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小狗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14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划(边读边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我想你们一定掌握了不少知识,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你真了不起,只读了一遍就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来拼读下面的生字。 干吗讨厌批评来访搞不清刀叉压根儿差不多 4.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下面我们男女同学比赛读,看看谁读的好。你们读得很棒,为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 四、品评形象,深入理解。 1.想想文中一共出现几只小动物? 2.公鸡和杜鹃出于什么心理教这只狗叫的?教的时候表现怎么样?狗学的时候表现怎样?从文中找关键性的词语与句子。 (小鸡-同情、杜鹃-怜悯、狐狸-嘲笑) 3.狐狸为什么嘲笑它?从哪句话中你读出了这种嘲笑的。 4.面对这种嘲笑小狗有怎样的反应?(指导读出伤心的语气)从动作表现来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师引导自尊心强并可怜的狗。) 五、探讨结局,挖掘内涵。 1.课文设计了三种结局,请速读并说说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结局,为什么?

《不会叫的狗》优秀教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不会叫的狗》优秀教案(部编本三年级上 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掌握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迪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掌握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2、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难点:品味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迪和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出示与狗有关的童话故事,并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与狗有关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既能感知童话的特点,又能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从而有效的达到激情引趣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童话内容,理解童话形象

1、请学生根据预习简介作者,教师做以补充。多媒体出示作者资料:贾尼?罗大里,1920年生于意大利,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一生为儿童写出大量作品,其中《洋葱头历险记》、《吹牛男爵历险记》等已经被译成各种语言,在全世界儿童中广为流传。1970年,罗大里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内的最高奖项。 2、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达到整体感知童话内容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师要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体会人物的心理、说话的语气等,使学生能初步感知形象的特点。在朗读结束后,对学生的朗读给以简单而准确的评价。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童话的第一个特点:童话常常用人格化的手法。因此阅读童话要善于将各种事物看做活生生的人去理解、去体会。(多媒体出示童话的第一个特点。) 3、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请同学复述课文,同时多媒体配以动画提示,使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形象特点。 4、师设计问题: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师要注意学生的回答一定要有理有据。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仔细体会小狗的形象特点,明确童话

说不尽的狗教案

《说不尽的狗》教案 2006.12.2 一、知识与技能 1、思路安排,一环扣一环,由表及里地结构。 2、仔细揣摩、分析文章幽默轻松地语言,体味幽默(包括通感)所产生地艺术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作品地细节,了解、品味作者地语言魅力。 2、探究与活动,挖掘作品深层次地内涵。 3、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阅读文学作品时体会与感悟地思想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西方文化地深刻理解,对学问地谦虚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以揣摩、分析文章幽默风趣地语言未重点;以把握作品所涉及地中西方文化差异未难点。 五、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 六、教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内容及步骤: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搜索关于带有狗或犬的熟语。 2、导入:同学们,在上海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中国民族服装,你们知道他们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吗?为什么亚洲领导人大多穿红,而西方领导人都选择了蓝色?红色和蓝色在西方文化里代表什么?亚洲国家大都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红色在中国文化里,也可能在整个亚洲文化中都代表着幸运、财富和喜事,所以亚洲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选了红色。而西方人认为红色是血的颜色,表示冲动、革命和动乱,而蓝色则代表冷静和沉着。他们会穿着颜色不同的衣服,就其原因,那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篇因中西方地文化差异而令人陷入思考的文章……

3、作者简介:孙绍振,193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生创作勤奋,著作等身,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获曾宪梓奖金二等奖,学术及创作成果多次获省社科一、二等奖,《人民日报》等全国性报刊和全国性学会一、二等奖。代表幽默文《美女危险论》。 4、由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狗或犬的熟语,教师归纳订正。 【狼心狗肺】喻像禽兽般恶毒残暴的人,或不讲道理、忘恩负义的人。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鸡飞狗跳】形容杂乱,乱遭遭之情形。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鸡鸣狗盗】喻卑不足道的技能。 【狐朋狗友】比喻损友。 【人模狗样】讥讽人的举止和身分不相称。 【偷鸡摸狗】1.偷窃的行为。2.形容做事偷偷摸摸,不光明大。3.比喻男女间不正常的关系。亦作偷鸡盗狗﹑偷鸡吊狗﹑戏鸡偷狗。 【兔死狗烹】比喻事成之后,出过力的人即遭到杀戮或见弃的命运。亦作兔尽狗烹。 【打狗欺主】比喻欺负别人的部下就等于冒犯了他的主子。 【打落水狗】趁他人失败或危难时再加以打击。 【狐朋狗党】比喻互相勾结的坏人。亦作狗党狐群﹑狐朋狗友。 【狗皮膏药】原指中医外用的膏药,亦可比喻骗人的东西。 【狗仗人势】比喻倚仗权势欺人。 【狗血淋头】比喻把人骂得很凶。亦作狗血喷头﹑狗血喷脸。 【狗屁不通】比喻说话或文章极不通顺。 【狗茍蝇营】比喻小人钻营攀附,阿谀谄媚的行为。亦作蝇营狗茍。 【狗头军师】讽称喜欢在背后替人出馊主意,但又无法成大事的人。 【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的冒险,只求一条生路。 【狗尾续貂】讽刺任官太滥。亦比喻用较差的续在好的后面。亦作狗续貂尾。【狼心狗肺】比喻人心肠狠毒,毫无良心。亦作狗肺狼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小狗学叫》教案(先学后教)

14.不会叫的狗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顺着故事情节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题、示标。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14课《不会叫的狗》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显示)。 1.会认16个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顺着故事情节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老师板书课题,学生竖空。 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的同学请举手,(好,请放下。)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我们将进行四场比赛,先看第一场比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读准字音 师:请大家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要求: 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3分钟后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教师过渡语:检测了本课的生字词,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比正确朗读课文。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朗读课文 师:请大家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3分钟后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教师过渡语:检测了本课的生字词,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比正确理解课文。 个性化设计:分角色朗读课文。 强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 拓展:课文设计了三种结局,请速读并说说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结局,为什么?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正确理解课文 请大家看自学指导: 要求: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课件出示思考题: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文中一共出现几只小动物? 3.小动物们对这只不会叫的狗是什么样态度? 师:时间到,停。先看第一个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引导出示总结答案) 师:首先看第一个问题: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 课文主要讲了一只不会叫的小狗学叫的经历。 师:课文用那些话介绍了这只不会叫的狗呢? 生:从前,有一条不会叫的狗。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哞叫,更不会像马那样嘶鸣。 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排比的修辞手法。 出示课件: 运用排比句式一方面写出这条狗的独特之处,另一方面写出了不同动物的叫声。 师:我们看第二个问题:2.文中一共出现几只小动物? 生:文中一共出现三只小动物,分别是:小鸡、杜鹃和狐狸。 师: 3.小动物们对这只不会叫的狗是什么样态度? 生:它们对小狗的态度是:小鸡关心、杜鹃同情和狐狸嘲笑。 出示课件: “不要紧,”小公鸡说道,“第一次能这样就很不错了。你再试试,来!”小狗又试了一次,两次,三次,都没能成功。 从此,它天天都练习,从早到晚偷偷地练。有时候,为了更自由,它索性到树林里去练。 师:写出了小狗学叫很怎么样? 生:写出了小狗为了学习公鸡的叫非常的勤奋刻苦。 出示课件: “要是就因为这个,那我可以教你。你听我怎么叫,尽可能模仿我。咕咕……咕咕……咕咕……你听明白了吗?” “我觉得很容易。” 师:杜鹃对于教小狗学叫态度很怎么样? 生:热情。 师:(继续引导,)小狗呢? 生:他觉得学叫很容易。 师:那么问题来了,狐狸为什么要嘲笑小狗? 出示课件: 狐狸真想捧腹大笑。它在地上打滚,捧着肚子,竭力忍住不笑。因为狐狸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第14课《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

不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第四单元 《不会叫的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掌握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迪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掌握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2、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难点:品味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迪和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出示与狗有关的童话故事,并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与狗有关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既能感知童话的特点,又能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从而有效的达到激情引趣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童话内容,理解童话形象 1、请学生根据预习简介作者,教师做以补充。多媒体出示作者资料:贾尼•罗大里,1920年生于意大利,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一生为儿童写出大量作品,其中《洋葱头历险记》、《吹牛男爵历险记》等已经被译成各种语言,在全世界儿童中广为流传。1970年,罗大里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内的最高奖项。 2、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达到整体感知童话内容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师要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体会人物的心理、说话的语气等,使学生能初步感知形象的特点。在朗读结束后,对学生的朗读给以简单而准确的评价。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童话的第一个特点:童话常常用人格化的手法。因此阅读童话要善于将各种事物看做活生生的人去理解、去体会。(多媒体出示童话的第一个特点。) 3、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请同学复述课文,同时多媒体配以动画提示,使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形象特点。 4、师设计问题: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师要注意学生的回答一定要有理有据。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仔细体会小狗的形象特点,明确童话的第二个特点:每篇童话都有一个重点刻画的对象,这就是童话的主人公。因此阅读童话要注意通过体味主人公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明确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多媒体出示童话的第二个特点。)(三)、探讨童话结局,挖掘童话的深层内涵 在了解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一下文章的深刻内涵,但这个过程师要注意把握好尺度。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课文为小狗设计了三钟结局,你觉得哪一种最好?为什么? 学生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先独立思考两分钟,然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能言之成理,均可给予肯定。促使学生深刻理解童话的内涵。从而明确童话的第三个特点:童话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光,它的形象和情节对现实的社会和人生有着一种象征和隐喻。因此阅读童话不能孤立的仅将形象放在童话本身的情节中去理解,而应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其中蕴藏的有关生活的启示。(多媒体出示童话的第三个特点。)

语文粤教必修2学案第13课说不尽的狗Word含解析

第13课 说不尽的狗 学习重点 1.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思考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2.体会幽默风趣的语言的说理效果。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亵.渎(xiè) ②解剖.(pōu ) ③惴. 惴(zhuì) ④脸颊.(jiá) ⑤救赎.(shú) ⑥嗜痂. (jiā) ⑦翩.翩(piān ) ⑧爱洁成癖.(pǐ) ⑨虔. 诚(qián) ⑩痞. 子(pǐ) (2)多音字 ①颈????? 颈.部(jǐn ɡ)脖颈.(ɡěn ɡ) ②丧????? 丧.家(sàn ɡ)丧.事(sān ɡ) ③看????? 看.守(kān )看.见(kàn ) ④折????? 折.腾(zhē)折.合(zhé)折.耗(shé) 2.辨形组词 (1)? ???? 渎(渎职)赎(救赎) (2)????? 嗔(嗔怪)瞋(瞋目) (3)????? 诅(诅咒)狙(狙击) (4)????? 唾(唾沫)锤(锤炼) 3.理解词义 (1)亵渎:轻慢,不敬。 (2)嗜痂:嗜痂之癖。用以形容人的乖僻嗜好。 (3)慈眉善目:形容仁慈善良的样子。 (4)獐头鼠目:形容相貌丑陋猥琐而神情狡猾。 (5)五雷轰顶:比喻遭到巨大的打击。 (6)狡兔死,走狗烹:兔子死了,猎狗就被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在成事后被抛弃或

者杀掉。 (7)为民请命: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请命,请示保全生命。 4.选词填空 (1)法制·法治 ①现在是________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增强学生的________观念,是学校工作的重点。 答案①法治②法制 解析“法制”,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法规以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治”,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 (2)以至·以致 ①经过几年的拼搏,他读完本科、硕士________博士。 ②他的腿受了重伤,________几个月不能起床。 答案①以至②以致 解析“以至”,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阅读文章1~4段,摘录文中能体现中西方对狗不同态度的关键词语。 答案 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西方人对狗非常的宠爱,有时甚至有些过分。文章具体描写了自己在德国和美国所领略到的西方社会的“狗文化”以及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西方人对狗的宠爱和自己对狗的厌恶。 中国人除了对狗有很深的偏见之外,也有难以言说的宠爱。作者首先指出在中国文化中狗是卑贱的,接着通过对汉语中跟“狗”相关词语的分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作者也非常客观地描述了汉文化中对狗的宠爱的一面。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不会叫的狗》教案

《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掌握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迪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掌握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培养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2、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难点:品味蕴藏在作品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迪和教育。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出示与狗有关的童话故事,并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与狗有关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既能感知童话的特点,又能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从而有效的达到激情引趣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童话内容,理解童话形象 1、请学生根据预习简介作者,教师做以补充。 多媒体出示作者资料:贾尼·罗大里,1920 年生于意大利,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一生为儿童写出大量作品,其中《洋葱头历险记》、《吹牛男爵历险记》等已经被译成各种语言,在全世界儿童中广为流传。1970 年,罗大里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内的最高奖项。 2、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达到整体感知童话内容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师要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体会人物的心理、说话的语气等,使学生能初步感知形象的特点。在朗读结束后,对学生的朗读给以简单而准确的评价。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童话的第一个特点:童话常常用人格化的手法。因此阅读童话要善于将各种事物看作活生生的人去理解、去体会。 (多媒体出示童话的第一个特点。) 3、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请同学复述课文,同时多媒体配以动画提示,使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形象特点。 4、师设计问题: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你是从哪里发现的?

《不会叫的狗》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不会叫的狗》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 哞嘶喔滑稽寻思怜悯诧异叼谨慎聘请天赋匍匐吠 2.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3.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4.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教学重点 1.从对话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 对童话主旨和借助想象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就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3.探究拓展法。如续写童话的多种结局,从而达到对童话主题的多元阐释。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或图书查找有关童话的相关资料,了解童话的特点。 2.熟读课文,掌握文中“哞、嘶、喔、滑稽、寻思、怜悯、诧异、叼、谨慎、聘请、天赋、匍匐、吠”等字词及弄懂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 说起童话,大家一定会兴趣盎然,因为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记忆,很多美丽的童话一定已在你们的头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下面哪位同学愿意说说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哪篇童话对你的影响最大呢?(生举例) 优美的故事总是令人心醉的,今天我请同学们和老师再次满怀激情地重温一下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我们将要学习意大利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贾尼?罗大里的一篇童话,它有着很奇怪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板书课题、作者) (教学设想:童话是青少年喜欢的文体之一。利用学生对童话的喜爱,让他们对童话进行介绍,进而让他们在初步掌握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展开本课的学习。)

《说不尽的狗》教学设计

《说不尽的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思考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 教学重、难点 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思考如何对待不同的文化。 教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龙,在中国是吉祥的象征,是风调雨顺的保证,是民族和谐的标志。而在《圣经》里,龙是凶恶的,比利时的蒙斯市更有一个打龙节,龙,被视作恶魔。前两年,就“龙”是否应该作为中国的形象标志,网络曾上演了一出文化激战。那么,对于狗呢,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又有怎样的不同态度和感情?下面我们共同学习和探讨孙绍振的《说不尽的狗》。 二、作者简介 孙绍振,193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生创作勤奋,著作等身,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获曾宪梓奖金二等奖,学术及创作成果多次获省社科一、二等奖,《人民日报》等全国性报刊和全国性学会一、二等奖。代表幽默文《美女危险论》。 孙绍振 14 岁开始进行诗歌创作,在求学和工作期间他一直勤奋创作,出版了多部诗集和学术专著。在学术方面他尤以文艺批评及幽默文论见长。90年代初孙绍振在旅居德国期间,开始了“幽默散文”的写作。他的以《美女危险论》为代表的一批幽默散文,戏说世俗世界的种种琐事,涉及人们热衷的时尚话题,在幽默与调侃中触及读者的内心世界,使人对很多事物和现象有了新鲜的认识和思考。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小组讨论 问题:从文章题目看,似是一篇写“狗”的文章,但文章却意不在“狗”,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作者的意图。 段1:“香港岭南大学翻译系的陈德鸿博士,请我为他们系作报告,讲一讲比较文学,我实在心有惴惴,因为,在我看来,世界上的事除了中六和彩,翻译最难。难不难在从字面上找到适当的对应,而是难在字面以外的文化意味,那几乎是不可言传,又很难完全意会的。段10:话回到本题上来,光翻译一个“狗”字就足以折腾掉我半条命,还敢谈什么比较文化。 段11:当陈德鸿博士请我去讲比较文学时,……就没有人在这个世界上大讲翻译文学比较

部编《14、不会叫的狗》说课稿(附教案)

《不会叫的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不会叫的狗》。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通过拟人的手法,叙述了一只不会叫的狗,为了学叫,分别向小公鸡、杜鹃学习,结果差点送了命。体现了它在“求学”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读来让人能够获得多元化的启迪。教学本课,引导学生抓住狗学叫的两个过程中的不同结果,让学生选择最佳故事结局,揭示要找到真正的老师,做回自己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很快掌握方法,这需要教师将训练目标有效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中,并通过反复训练的形式进行任职巩固,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认知内化。 基于以上的理解,结合三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实际水平的综合考虑,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 2.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明白课文揭示的道理。 3.针对文章三个不同结局,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吗、担、压、中、弹”。 2.培养学生听故事的技巧和预测故事的能力。 难点: 以故事的形式把孩子们引领进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发现自己潜力、做好自己的习惯养成教育。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在你印象中最喜欢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提示: (1)这只狗为什么不会叫? (2)一只不会叫的狗肯定有很多奇遇,它遇到了哪些事情? 3.下面就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自主学习,边读边预测 1.初读课文。 ①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②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后面可能发生的事情。 (预测的时候,要结合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先想一想,再把预测的内容批注在旁边。)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交流预测的情况。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再在全班交流,听的同学注意认真听别人是根据什么预测的。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 (四)、合作探究 1.请结合文中语句回答:公鸡和杜鹃出于什么心理教这只狗叫的?教的时候表现怎么样?狗学的时候表现怎样? 2.文章作者为狗安排了几个结局?你最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3.由此看出这是怎样一只狗?你希望这只狗有怎样的结局?请为这只狗续写个结局。

13说不尽的狗同步练习

13.说不尽的狗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旳字旳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旳一组是() A.号háo号.叫号.丧号.哭号.淘大哭 B.强qiánɡ强.制强.迫强.化强.词夺理 C.帖tiè 字帖.碑帖.服帖.俯首帖.耳 D.累lěi 累.计连累.累.赘危若累.卵 2.下列各句中,加点旳成语使用恰当旳一句是() A.韩寒旳新作尚未正式出版,粉丝们都翘首以待,幸而《独唱团》上提前发表了几节,所以大家还能管中窥豹,略见这部新书旳大概. B.漂亮而有个性旳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旳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C.在自主招生旳面试中,他充分展示了自己深厚旳古典文学修养和出众旳音乐才艺,评委们对一名90后能如此附庸风雅赞赏不已. D.位于约翰内斯堡西南旳索韦托曾是一座饱受贫穷、犯罪侵扰旳小城镇,因世界杯旳举办,现已成为南非最炙手可热旳旅游景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旳一句是() A.最近海南地产价格连续上涨,新地王不断产生,其中中南建设拍得旳地处三亚湾旳一块地皮,竟拍出一平方米37500元旳天价,一举取得海南地产史上价位最高旳新纪录. B.教育宣传工作,是我们内在旳需要,不是任何外在旳要求.宣传工

作做得好不好,好到什么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自身旳利益和发展. C.被告辩护律师指出,根据法院调查旳事实和刑警队、法制办出具旳书面证明材料看,被告并不是在强制措施下交代自己罪行旳. D.要使课程改革真正起到推动素质教育旳实施,推动基础教育旳发展,达到“三个面向”旳要求,实现课程改革旳目标,教育理念旳转变是关键. 4.有一次,纪晓岚乘船而行.这时,一只船赶上前来,与他旳船并行.船头站着一位武士打扮旳人,这位武将见纪晓岚旳船缓行,急令船夫将帆拉满,快速前进,超过纪晓岚旳船只并急速写了一个纸条,裹上石子扔过船来.纪晓岚打开一看,上面是一上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聪明旳纪晓岚一下就看出了此联暗含旳玄机,并很快对出下联.请问:下列四联,哪一联该是纪晓岚对旳下联() A.二儒比肩,孔丘略胜孟轲 B.双花对衬,李白哪敌桃红 C.八音齐鸣,笛清怎比萧和 D.双雄斗智,公瑾稍逊孔明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旳文字,完成5~7题. 话虽如此,汉人对孔夫子旳“中庸”之道还是虔诚旳.因而对于狗也不那么绝对化地恶绝深痛,也许在汉语语义形成初期,狗不但和鸡鸭,而且和龙马都是平等旳,很受宠爱旳,它和龙同属十二生肖之一,即为雄辩旳证据.全中国十二亿人口,平均有一亿是属狗旳.有多

《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

《不会叫的狗》教学设计 陈芳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读课文中出现“吗、讨、厌、怒、批、访”等1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及不幸,要学会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小狗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14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划(边读边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我想你们一定掌握了不少知识,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你真了不起,只读了一遍就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来拼读下面的生字。 干吗讨厌批评来访搞不清刀叉压根儿差不多 4.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下面我们男女同学比赛读,看看谁读的好。你们读得很棒,为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 四、品评形象,深入理解。 1.想想文中一共出现几只小动物?

《不会叫的狗》优秀教案及反思

不会叫的狗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读课文中出现“吗、讨、厌、怒、批、访”等1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改编或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创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及不幸,要学会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对小狗的遭遇产生同情心的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请说说你最喜欢的是哪篇,并说明理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不会叫的狗”。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14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划(边读边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我想你们一定掌握了不少知识,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你真了不起,只读了一遍就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来拼读下面的生字。 干吗讨厌批评来访搞不清刀叉压根儿差不多 4.同学们读得真好听,下面我们男女同学比赛读,看看谁读的好。你们读得很棒,为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三、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只狗为什么要学叫?都向谁学了? 四、品评形象,深入理解。 1.想想文中一共出现几只小动物? 2.公鸡和杜鹃出于什么心理教这只狗叫的?教的时候表现怎么样?狗学的时候表现怎样?从文中找关键性的词语与句子。 (小鸡-同情、杜鹃-怜悯、狐狸-嘲笑) 3.狐狸为什么嘲笑它?从哪句话中你读出了这种嘲笑的。 4.面对这种嘲笑小狗有怎样的反应?(指导读出伤心的语气)从动作表现来看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狗呢?(师引导自尊心强并可怜的狗。) 五、探讨结局,挖掘内涵。 1.课文设计了三种结局,请速读并说说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结局,为什么? 2.你希望这只狗有怎样的结局?请为这只狗续写个结局。 六、联想续写,布置作业。 读童话需要一颗童心,还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用心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这样真实的生活自然会从你的笔间流出。学完这篇童话相信你也会按捺不住写作的欲望,请你提起你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为此文加上第四个结局,最好能像作者一样,在文中有一个关键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小公鸡 同情 不会叫的狗 小狐狸 嘲笑 杜 鹃 怜悯 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安排了一个续写结尾的环节,但这个环节到底应该安排在哪里,一直没有定下来。按常理应该是安排在分析完课文之后,因为先把握文本再进行写作训练更符合教学规律。 和善待人 互相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