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鲁教版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孙集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棒融化 B.木材燃烧 C.湿衣服晾干D.灯泡发光

2.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A.干冰升华 B.电灯发光 C.矿石粉碎 D.粮食酿酒

3.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导热性C.可燃性D.延展性

4.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照明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D.电热器取暖

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花香溢满园﹣﹣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分子发生了改变

C.水结成冰﹣﹣分子变大

D.氯化钠溶液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6.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水中成溶液的是()

A.白糖 B.食盐 C.硫酸铜D.植物油

7.实验室里用氯化钾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时,下列仪器中,不必用到的是()A.托盘天平 B.烧怀 C.量筒 D.漏斗

8.被称为“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溶液,其溶剂是()

A.水B.酒精 C.硫酸铜D.氢氧化钠

9.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间有空隙,而原子间无空隙

10.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物质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服

D.用沐浴露洗澡

11.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原因是()

A.操作简便、设备简单

B.节约原料,节省成本

C.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

D.固体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

12.下列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微粒的是()

A.中子 B.分子 C.质子 D.电子

13.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将烧碱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

B.二氧化碳是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成

C.二氧化碳由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所构成

D.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

1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海水 D.粗盐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跟量筒内的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C.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等气体时,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17.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A.氯化钠B.水C.水银 D.二氧化碳

18.酒精放在水里,能溶解的是因为()

A.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很小

C.分子有质量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19.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B.只有①②④⑤ C.只有①②③D.只有②③④⑤

20.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俗称“摇摇冰”)()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C.食盐 D.蔗糖

21.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下列有关57号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于的质子数为57

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C.该元素原于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22.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C.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23.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24.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A.A B.B C.C D.D

25.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二、填空题(每空2分)

26.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的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锶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原子核外有个电子层,锶离子的符号为.

27.磷原子核内有15个质子、16个中子,则磷原子核内有个电子,相对原子质量为.

28.将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分别填入下列空格中.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气;

(3)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

(4)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变成.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2分,共12分)

29.用下列序号填空:①烧杯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燃烧匙⑤蒸发皿⑥锥形瓶⑦集气瓶⑧量筒

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有;

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

不能直接加热的玻璃容器有.

30.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电解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和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和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2)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四、分析与计算(每小题14分,共14分)

31.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农业高新技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某课外实验小组要配制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的硝酸钾溶液用于配制营养液.

(1)需硝酸钾g,需水mL(水的密度是1.0g/cm3)

(2)配制此硝酸钾溶液的步骤为、和;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药匙和胶头滴管.

(3)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其它操作正确,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4%(填>或<或=).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孙集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棒融化 B.木材燃烧 C.湿衣服晾干D.灯泡发光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冰棒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木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C、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灯泡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A.干冰升华 B.电灯发光 C.矿石粉碎 D.粮食酿酒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干冰升华、电灯发光、矿石粉碎等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粮食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导热性C.可燃性D.延展性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等;而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等.

【解答】解: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差别,从而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照明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D.电热器取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水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太阳能供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电热器取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花香溢满园﹣﹣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分子发生了改变

C.水结成冰﹣﹣分子变大

D.氯化钠溶液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A、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

B、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

C、从分子间隔发生改变分析;

D、盐溶于水后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解答】解:A、花香溢满园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不合题意;

B、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分子发生了改变,正确,氮分子和氢分子变成了氨分子,不合题意;

C、水结冰是因为水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大小不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电离出的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改变的分子间隔,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

6.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水中成溶液的是()

A.白糖 B.食盐 C.硫酸铜D.植物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A错误;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B错误;

C、硫酸铜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C错误;

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实验室里用氯化钾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时,下列仪器中,不必用到的是()

A.托盘天平 B.烧怀 C.量筒 D.漏斗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根据使用固体氯化钾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的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确定配制时所需要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在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

【解答】解:使用固体氯化钾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的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称量时需要使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氯化钾的质量、需要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水的体积;溶解时需要使用烧杯作为溶解容器;

而漏斗是过滤时的主要仪器,在配制溶液时不需要.

故选D.

【点评】根据溶质状态的不同,把配制溶液步骤分为:使用固体溶质配制溶液步骤“计算﹣称量﹣溶解”;使用液体作为溶质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量取﹣溶解(或稀释)”.

8.被称为“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溶液,其溶剂是()

A.水B.酒精 C.硫酸铜D.氢氧化钠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时,一般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水为溶剂.

【解答】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是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则氢氧化钠为溶质,水为溶剂;在硫酸铜溶液中,是硫酸铜固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则硫酸铜为溶质,水为溶剂.

故选:A.

【点评】本题很简单,学生只要根据物质的状态和平时积累的知识来解答即可.

9.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间有空隙,而原子间无空隙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它们的质量都很小,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选项错误;

B、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这是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故选项正确;

D、分子间、原子间均有空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可分性,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0.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物质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服

D.用沐浴露洗澡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分析】根据汽油是良好的有机溶剂,能溶解油脂,洗涤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判断.

【解答】解:A、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依据的是汽油能将油脂溶解,形成溶液,汽油无乳化功能,所以正确;B、洗涤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洗洁精属于洗涤剂,所以错误;

C、洗涤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肥皂液属于洗涤剂,所以错误;

D、洗涤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是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沐浴露属于洗涤剂,所以错误.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学习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原因是()

A.操作简便、设备简单

B.节约原料,节省成本

C.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

D.固体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根据影响两种物质反应的速度的因素考虑,两种物质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度越快,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物质的接触面积就大.

【解答】解:两种物质相互接触的面积越大,反应的速度越快,由于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两种物质接触面积最大,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得很快,有些产品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缩短生产时间.

故选:C.

【点评】因为在溶液中两种物质接触面积最大,所以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反应速度最快.

12.下列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微粒的是()

A.中子 B.分子 C.质子 D.电子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答】解:A、中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也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B正确;

C、质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更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电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也不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能保持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3.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将烧碱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

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分析】A、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防止夹碎试管口,因为有的试管管口有沿;

C、试管内的液体可能有毒或有腐蚀性,拇指堵住试管口,可能受腐蚀或中毒;

D、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解答】解:A、将烧碱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防止腐蚀托盘,操作正确,故A正确;

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操作正确,故B正确;

C、试管内的液体可能有毒或有腐蚀性,拇指堵住试管口,可能受腐蚀或中毒,故C错误;

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它试剂的试管内壁,防止污染其他药品,故D正确.

【点评】注意:试管夹主要用来加试管,左手拇指捏短柄初,将试管底部从试管夹中间穿下,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夹住;取试管时也是从底部取下,避免污染试剂.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由二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

B.二氧化碳是由二个氧元素和一个碳元素组成

C.二氧化碳由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所构成

D.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宏观和微观意义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组成的,故错误;

B.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大量的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故错误;

D.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难度不大.

1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二氧化碳 C.海水 D.粗盐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关键看其成分是否只有一种物质组成.【解答】解:A中空气成分复杂,主要氮气、氧气等,为混合物,故A错误;

B中二氧化碳,只有一种物质组成,为纯净物,故B正确;

C中海水中有水、盐等多种物质组成,为混合物,故C错误;

D中粗盐中含有氯化钠、难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组成,为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A.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跟量筒内的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C.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等气体时,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分析】A、根据胶头滴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分析;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跟量筒内的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C、任何制取气体的实验,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

【解答】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要悬空垂直滴加,为防止污染药品,滴管不可伸入试管内,故A错误;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跟量筒内的凹液面最低处水平,故B正确;

C、任何制取气体的实验,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C正确;

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灭火,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17.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A.氯化钠B.水C.水银 D.二氧化碳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酒精放在水里,能溶解的是因为()

A.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很小

C.分子有质量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定义和特性分析,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解答】解:由分子的特性可知,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酒精放在水里,酒精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之间去了,所以,酒精能溶解在水中,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知识,能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

19.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B.只有①②④⑤ C.只有①②③D.只有②③④⑤

【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由公式:溶质质量分数=×100%可以看出,若溶质质量偏小,将导致溶质质量分数

偏小;若溶剂质量偏大也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针对每项操作分析,将导致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如何改变,最后作出正确判断.

【解答】解: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将导致所取水体积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使所取水质量增加,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使读数中增加了开始游码所处位置质量,从而导致所得氯化钠质量偏小,最终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会使溶剂质量偏大,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会使所得溶质质量中一部分为杂质质量,所得氯化钠质量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所以②③④⑤正确,

故选:D.

【点评】该题以溶液配制为载体,考查了错误或不规范操作引起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问题,解答时要认真分析错误操作导致的溶质或溶剂质量的改变,再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最后作出正确判断.

20.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俗称“摇摇冰”)()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C.食盐 D.蔗糖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分析】根据物质溶于水放热还是吸热来考虑本题,知道常见放热物质有哪些,常见吸热物质有哪些,并能灵活运用.

【解答】解: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吸热,构成物质的微粒与水分子形成水和分子的过程,这一过程需放热,如果吸热大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吸热,如果吸热小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放热,如果吸热等于放热则表现为溶于水温度不变.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

故选:B.

【点评】要了解物质溶于水的过程,知道为什么放热和吸热,记住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常见物质.

21.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下列有关57号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于的质子数为57

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C.该元素原于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的简单分类.

【分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镧元素的元素名称中带金字旁,是金属元素.

【解答】解: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故为57,此项正确;

B、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此项正确;

C、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此项正确;

D、该元素名称为镧,故为金属元素,此项错误.

故选:D.

【点评】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一条很重要的规律.

22.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电解水实验”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C.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考点】电解水实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我们要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推出合理的结论,解答时要逐项分析,再判断正误.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的气体体积少,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而且体积多的是少的二倍,根据以上现象可推出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

C、试管a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所以收集到的是氢气,试管b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质量比约为1:8,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试管a、b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有关电解水的基础知识的考查,扎实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对解决此问题必不可少.

23.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过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吸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4.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A.A B.B C.C D.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给篮球充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5.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物质的构成及微粒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氢原子尽管很小,但还可以再分,氢原子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A错误;

B、原子在变为离子时,变化的是核外电子,而质子数不变,故B错误;

C、当液态水变成冰,说明水分子之间有间隔且间隔变小,故C错误;

D、根据常见物质的构成,如水由分子构成,铁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则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学生应正确理解微粒的微观性,并熟悉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二、填空题(每空2分)

26.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的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晶格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锶元素属于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8 ,原子核外有 5 个电子层,锶离子的符号为Sr2+.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分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元素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

【解答】解:根据锶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上电子数为2,小于4,可判断该元素为金属元素;元素的原子核内有38个电子,核外电子分布在5个电子层上运动,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离子符号可表示为Sr2+;

故答案为:金属;38;5;Sr2+.

【点评】在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元素为金属元素,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易得电子形成带负电的阴离子.

27.磷原子核内有15个质子、16个中子,则磷原子核内有15 个电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1 .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分析】根据“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计算即可.

【解答】解:磷原子核内有15个质子,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可得:磷原子核外有15个电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得:相对原子质量为15+16=31.

故答案为:15;31.

【点评】主要考查了原子的构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中子的关系.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8.将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分别填入下列空格中.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气氧分子;

(3)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4)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变成阳离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的定义分析解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解答】解:(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因此氧气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4)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变成阳离子.

故答案为:(1)原子;(2)氧分子;(3)质子;中子;(4)最外层的电子;阳离子.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三、实验与探究(每空2分,共12分)

29.用下列序号填空:①烧杯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燃烧匙⑤蒸发皿⑥锥形瓶⑦集气瓶⑧量筒

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有②;

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③;

不能直接加热的玻璃容器有①⑥.

【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分析】运用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烧杯不能直接加热要垫上石棉网加热;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的仪器解答前两个.

【解答】解: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燃烧匙是金属制的,蒸发皿是瓷制的,故能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②.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故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答案:③.

不能直接加热的玻璃容器有烧杯和锥形瓶:①⑥.

故答案为:②;③;①⑥.

【点评】运用常见仪器的用途解答,一定要掌握基本的操作,要准确无误并且理解这样操作的原因.

30.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电解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和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和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2)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考点】电解水实验;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电解水试验的现象和结论以及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有关问题,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解答;

(2)根据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解答.

【解答】解:

(1)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按如图连接好实验装置,闭合电源,观察到a、b两管均产生气体,a产生的气体多是氢气,b产生的气体少是氧气;

(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

答案:

(1)氧气;氢气;

(2)2H2O2H2↑+O2↑.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电解水试验的现象、结论即生成气体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四、分析与计算(每小题14分,共14分)

31.无土栽培是一种在营养液中培育植物的农业高新技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某课外实验小组要配制1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的硝酸钾溶液用于配制营养液.

(1)需硝酸钾 2.1 g,需水147.9 mL(水的密度是1.0g/cm3)

(2)配制此硝酸钾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和溶解;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药匙和胶头滴管.

(3)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其它操作正确,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4%(填>或<或=).【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分析】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中的计算、操作不当造成的误差分析及配制溶液所需要的仪器分析回答.【解答】解:(1)配制1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4%的硝酸钾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150g×1.4%=2.1g,需水的质量=15g ﹣2.1g=147.9g,即147.9mL;

(2)配制此硝酸钾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和溶解;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药匙和胶头滴管.

(3)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其它操作正确俯视,所取液体体积会小于147.9mL,溶剂量偏小而使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4%.

故答案为:(1)2.4,147.9;(2)计算、称量,溶解;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3)>.

【点评】俯视,从高处向下看,读取的数值大于液体的实际体积;仰视,从下向上看,读数小于液体实际体积.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鲁教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中考知识点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酸 1、电离 (1)定义: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溶于水) ①HCl=H++Cl- ②H2SO4=2H++SO42- 2、由①②得: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例:硝酸、碳酸、硫酸、盐酸、醋酸等 二、酸的性质 1、盐酸和硫酸的物理学性质(浓) (1)盐酸(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工业盐酸因具有杂质而略显黄色。 (2)、硫酸(物理性质) ①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稀释浓硫酸: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引流到水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 2、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稀) 因为盐酸和硫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2)酸+金属——盐+氢气 ③Na2CO3=2Na++CO32- ④CuSO4=Cu2++SO42- 由③④得: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钠等 A、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Fe+2HCl=FeCl2+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2HCl= ZnCl2+H2↑ 2Al+6HCl=2AlCl3+3H2↑ Mg+H2SO4=MgSO4+ H2↑ Fe+H2SO4=FeSO4+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H2SO4= 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B、用途:验室制氢气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①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②用途:金属除锈 (4)、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①化学方程式 2HCl+Na2CO3=2NaCl+H2O+CO2↑用于检验碳酸根离子 HCl+AgNO3=AgCl↓+HNO3用于检验氯离子 H2SO4+BaCl2=BaSO4↓+2HCl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②实例: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取无色溶液少许注入试管,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证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 (5)、复分解反应 ①定义: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 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水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碱 (1)电离方程式: ⑤NaOH=Na++OH- ⑥Ca(OH)2=Ca2++2OH-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知识解读】 1 2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 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 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知识解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种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 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 用途与制法 决定 决定 变化 性质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

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 三.绿色化学(热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 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知识解读】 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在现象描述时不能将二者混淆。 三、探究蜡烛的燃烧: 1、观察蜡烛燃烧:①点燃蜡烛,蜡烛先熔化,再气化,最后燃烧;②蜡烛燃烧时,有黄色的火焰,冒出少量的黑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③蜡烛熄灭时,冒出有刺激性气味的白烟;④蜡烛熄灭后,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 2、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①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一会儿,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澄清石灰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海口市永兴中学2015-2016年第三次月考化学测试题 解题时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I.O~1 6 C~12 C1~35.5 班级姓名座位号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铜的下列用途中,主要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制锅 B.塑造铜像 C.制造电线 D.制硫酸铜 2..某金属放入稀硫酸中,不产生气泡,该金属可能是() A.Mg B.Al C.Zn D.Ag 3.互联网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A.铁单质 B.铁元素 C.四氧化三铁 D.三氧化二铁 4.X、Y、Z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Y+ZCl2===Z+YCl2 X+ZCl2===Z+XCl2 Y+2HCl===YCl2+H2↑ X+HCl 不反应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Y>X B.X>Y>Z C.Y>X>Z D.Y>Z>X 5.下列铁制品在使用和保存时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 A.避免长期接触潮湿空气 B.用铁制品盛装食醋 C.应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干燥 D.为防止机床生锈,在机床表面涂油 6.下列反应符合事实的是() A.4Fe+3O2 点燃 2Fe2O3 B.2Fe+6HCl===2FeCl3+3H2↑ C.Fe+H2SO4===FeSO4+H2↑ D.2Fe+3CuSO4===Fe2(SO4)3+3Cu 7.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纯碱(Na2CO3) B.碳酸(H2CO3) C.氢氧化钠(NaOH) D.生石灰(CaO)8.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味精 C.蔗糖 D.花生油 9.要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水分 B、加入硝酸钾 C、降低温度 D 加入水 10.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它的涵义是() A、20℃时,100g水中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溶液中溶解氯化钠36g恰好达到饱和 C、20℃时,100g水中溶解氯化钠36g恰好达到饱和 D、20℃时,100g溶液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11.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通常不使用的仪器是:() A.玻璃棒 B.量筒 C.托盘天平 D.蒸发皿 12.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20℃时将20克食盐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 液的质量为:() A.70克 B.69克 C.68克 D.67克 13. 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14.在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和铁,充分反应后得到一些固体。过滤,向固体中加入少量 稀盐酸,有气体放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固体中一定含有锌②固体中一定没有铜③固体中一定含有铁 ④溶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锌⑤溶质中一定没有氯化亚铁⑥溶质中肯定没有氯化铜 A.①③④⑤ B. ②④⑥ C.③④⑥ D.③⑤⑥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5.请根据硝酸钾、氯化铵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t℃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 ⑵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g; ⑶30℃时,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10℃时, 析出晶体的质量是硝酸钾氯化铵(填“>”、“==”或“<”)。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H2HCl气体通过NaC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 C CO CO2通过灼热的Fe2O3 D CaCO3粉末KCl 加水溶解、边滤、蒸干 溶解度/g 温度/℃ 硝酸钾 40 70 O 氯化铵 60 t 10 3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指南(化学),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11章。 三、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化学学科有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较差,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前各科成绩都较差,没有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学习方法不对,且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归纳系统化,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四、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

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目标任务 1.让化学知识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社会现象等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2.使学生学习一些常见金属材料、溶液及酸碱盐的基础知识,掌握部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能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

九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 、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个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持续运动变化的。请你判断下列哪一种变 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的区别...................................................................... () ■ ” f a, r i* 2、当前缓解石油紧张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将汽油 和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汽车燃料。乙醇汽油属于()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化合 物D、单质 3、在密闭容器中点燃下列气体时,会发生爆炸的是......................... () 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B、氮气和氦气 C、氢 气和空气D、沼气和氮气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5、“绿色化学”是指 A、颜色为绿色的化工产品 B、采用无毒无害的 原料、生产出有利环保的产品 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无害产品 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产的化 学产品 6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和水被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下列各项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 ) A 、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B、控制水中动植物的生长 C、工业三废经处理后排放D少用或不用含磷洗衣粉 7、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疋...................................... () A、蜡烛燃烧时漫漫变短 B、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 C、镁带燃烧时,固体物质的质量会增加 D、打开盛装酒精的瓶盖,酒精的质量会变小 8、下列标志与消防安全相关的 是 .............................. )

独家(共23套)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汇总(word打印版)

(共23套)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 题汇总(word打印版) 1.1化学真奇妙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铁丝弯曲 B. 西瓜榨汁 C. 食品腐烂 D. 灯丝熔断 2.(2016?遂宁)遂宁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而且特产也非常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B. 制作红苕粉时晒干水分 C. 制作蓬溪姜糕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D. 配制沱牌曲酒时发酵粮食 3.下列变化中,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 铁铸成锅 B. 葡萄酿成酒 C. 木柴燃烧 D. 面包发霉 4.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刻舟求剑 B. 花香四溢 C. 投鞭断流 D. 钻木取火 5.下列我省的一些景点和特色中, 其中发生变化的是()

A. 黄山云海 B. 徽州石雕 C. 广德太极洞溶洞 D. 阜阳剪纸 6.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粮食酿成酒②爆炸③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自行车骑一段时间后, 车圈生锈了⑥洗完的衣服在阳光下晾晒, 很快会干 A. ①②③ B. ②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7.下列变化中,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烛的燃烧 B. 食物腐败 C. 植物光合作用 D. 酒精挥发 8.下列过程中, 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火箭发射 B. 节日焰火

C. 风力发电 D. 葡萄酿酒 9.下列过程中, 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锅生锈 B. 煤气燃烧 C. 石蜡熔化 D. 大米酿酒 二、填空题(共4题;共20分) 10.水通直流电, 可观察到正负电极上都出现________ , 可以用________ 检验正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 检验负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由于这是一种具有________性的气体, 因此点燃前必须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 11.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 加热, 白糖熔化变成液体, 这时白糖发生了________ 变化.若继续加热, 白糖变黑, 生成了碳, 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 变化. 12.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 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 能源问题, 粮食问题, 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 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 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 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⑤合成人造皮肤;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请将以上问题归类, 并把其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________ . (2)能源问题:________ . (3)粮食问题:________ . (4)环境问题:________ . 13.蔗糖受热熔化的过程中, 蔗糖分子本身________ (填“变”或“不变”), 只是蔗糖分子________ (填“获得”或“失去”)能量, 蔗糖分子运动________ (填“加快”或“减慢”), 因而属于________ 变化.如果继续加热可能变成黑色, 此时, 蔗糖分子本身

鲁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册)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竹子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化肥、农药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一)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1、点燃镁条 (1)现象: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氢氧化钠溶液与无色酚酞试液的作用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成红色)。3、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CuSO4 NaOH Cu(OH)2↓ Na2SO4 注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语言中,不能出现物质名称,它不同于实验结论。如:实验现象是蜡烛燃烧发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结论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 能量的释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能量的储存:光合作用 (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发光、发热等。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在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10分) 1. (1分) (2015九上·剑阁月考)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任何状态下,氧气都是无色的 B . 在空气的成分中,氧气质量分数为21% C .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为燃料 D . 氮气不如氧气化学性质活泼 2. (1分) (2017九上·开原期末) 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石油分馏 B . 海水晒盐 C . 干冰升华 D . 粮食酿酒 3. (1分) (2018九上·邓州期中) 下列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的是() A .

B . C . D . 4. (1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把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时,先要把玻璃导管一端用水润湿 B . 洗过的试管,只要试管内壁看不到杂物就表明已洗涤干净 C .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数 D .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5. (1分)(2019·石家庄模拟)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 .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 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 .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6. (1分)(2019·哈尔滨模拟) 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分子在不断运动 B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所含氧原子个数不同 C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氦原子与氖原子性质相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A . A B . B C . C D . D 7. (1分)(2019·镇江模拟)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生石灰和烧碱固体有吸水性,均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碱及其性质教案

《第二节几种常见的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3、能由探究实验知道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过程和方法 1、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探究,并比较、归纳和概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能应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的探究,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讨论、实验进一步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以及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魔术表演引入:“清水变牛奶”,让学生通过已知的化学知识解释,并 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再表演“不吹自大的气球”。 提问:气球为什么不吹自大哪?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解释出其中 缘由。今天外面学习的内容是——常见的碱。 首先来认识氢氧化钠,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固体。 提问:如何取用氢氧化钠,能直接用手拿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被氢氧化钠腐蚀的 鸡爪。正是由于氢氧化钠的强的腐蚀性,由此我们俗称氢氧化钠为?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沾 到皮肤上该如何处理呢?引导学生观察,然后互相交流。 观察、思考并对已学知识的回顾Ca(OH)2+CO2=CaCO3↓+H2O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NaOH时必须十分小心。

进行化学药品的安全知识教育。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热情。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到水中溶解,让学生触碰试管外壁,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 热的现象。 氢氧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放热,把它放在空气中又会如何?用两只表面皿把氢氧化钠固体 颠换,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不久就沾在表面皿上,从而得知氢氧化钠会潮解。 提问:潮解是不是化学反应呢?为什么? 氢氧化钠还有哪些用途呢?引导学生阅读氢氧化钠的用途。其实氢氧化钠还可以做叶脉 书签,课本有制作叶脉书签的家庭小实验。 认识完氢氧化钠,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在检验二氧化碳时用到的澄清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提问:同学知道氢氧化钙是如何制取的吗?它俗称什么? 实验展示:氧化钙和水反应,并要求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除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之外,常见的碱还有哪些,并写出他们的化学式?这些 碱都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我们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进行探究。 请一位学生来完成实验,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并进行相应指导。 实验: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的结论。 结论:(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问: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两只试管内的溶液颜色深浅有所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我们留作课后思考。 氢氧化钙可做建材,利用到它什么性质呢?同学们能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氢 氧化钠密封保存仅仅是因为潮解的原因吗?展示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提问: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请同学分析一下白色固体可能是什么?其中又 涉及到什么化学反应呢?注意把碱的一些性质联系起来。 上面两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三氧化硫与碱的反应与上面两个反应相似,试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2)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问题:硫酸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为了周围居民的安全,利用我们已知的化学知识帮居民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揭晓“不吹自大的气球”的秘密?注意联系一些已学的物理知识

阜阳市颍泉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阜阳市颍泉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1分) 1. (2分) (2018九下·云南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倾倒液体 B . 测溶液pH C . 点燃酒精灯 D . 稀释浓硫酸 2. (2分) (2016九下·道里开学考) 结合如图你认为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A . 自然界的水没有绝对纯净的,除水外均含有其他物质 B . 如图的河水,经过过滤就可以达到饮用的标准 C .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爱护水资源 D . 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水体污染

3. (2分) (2019九上·兴化月考)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自来水 B . 纯碱 C . 冰红茶 D . 大理石 4. (2分) (2019九上·兴化月考)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 铜片投入到稀硫酸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B . 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的固体 C . 一氧化碳通入到盛氧化铁的玻璃管中,看到粉末由红棕色变成黑色 D . 把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铜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5. (2分) (2019九上·兴化月考) 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净化天然水常用的方法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 B . 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C .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 . 汽油洗涤油污时发生了乳化作用 6. (2分)(2017·兰州)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O2、CO2、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表中的待测值为32 B . X中一定含有C、H、O元素 C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 . 反应中CO2和H2O的质量比为11:9 7. (2分)在下列溶液中,溶剂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①碘酒②75%的酒精溶液③糖水④稀硫酸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8. (2分) (2019九上·兴化月考) 下图所示反应,有关说法的不正确的是()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精品教案大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精品教案大全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课标要求: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3.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 内容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协作能力比较强;通过新授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了酸的基本性质。只是在借助酸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在具体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以及试剂的选择上还存在迷惘现象。综上分析,安排本节实验课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验建议: 建议进行本节实验时,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可借助下面的情景素材“学生做中和反应的实验,直接向氢氧化钠中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忘了加酚酞,于是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酚酞,发现酚酞不变色,就得出了恰好完全中和,所得溶液呈中性的结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反应后的溶液的酸碱性。 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酸、碱的化学通性; 2.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法收集证据,感悟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酸、碱的化学通性; 2.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pH试纸或pH计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准备: 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玻璃棒、烧杯、洗瓶、表面皿、药匙、镊子、火柴、酒精灯、胶头滴管、pH试纸、点滴板、白瓷板(pH计或数字传感器);

药品:溶液样品、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溶液、生锈的铁钉、柠檬汁、肥皂水、蔗糖水、氧化铜、锌粒、镁条、洁净的铁钉、石灰石、碳酸钠。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3、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

—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

衡阳市南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衡阳市南岳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2018·武威模拟) 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A . 观察气体颜色 B . 插入燃着的木条 C . 闻气体的气味 D .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2. (2分) (2019九上·龙湖月考)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 倾倒液体 C . 加热液体 D . 氢气验纯 3. (2分) (2019九上·龙湖月考) 下列图标解读错误的是() A . 当心爆炸 B . 禁止带火种 C . 节约用水

D . 用后必须洗手 4. (2分) (2019九上·龙湖月考)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 . 可燃冰、干冰、冰水混合物 B . 氮气、氯酸钾、黄铜 C . 石墨、石灰水、石油 D . 氧气、氧化铁、空气 5. (2分) (2019九上·龙湖月考) 下列归纳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社会发展B性质与用途 ①广泛使用太阳能能有效减少碳排放 ②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③用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炼铁①氮气稳定可作保护气 ②酒精能燃烧可做燃料 ③铜具有导电性可做导线 C化学与安全D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否 ①进入溶洞前做灯火实验 ②煤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找泄露 ③煤炉上放盆水防止 CO 中毒①C还原CuO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后熄灭酒精灯 ②称量5g氯化钠:先加砝码后加药品 ③可燃性气体燃烧:先验纯后点燃 A . A B . B C . C D . D 6. (2分)(2019·达州)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肥皂来清洗衣物,肥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钠(C17H35COONa)。下列有关硬脂酸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硬脂酸钠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B . 硬脂酸钠是由18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钠原子构成的 C . 硬脂酸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35 D . 硬脂酸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7. (2分) (2019九上·龙湖月考) 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九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 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a: 40 H: 1 C; 12 O:16 Cl:35.5 Fe:56 Cu:64 Zn:65 Mg:24 一、单选题(1*2=20)答案写在题前的括号内 1、()生活中下列实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 B.牛奶变酸 C.铜器生锈 D.木柴燃烧 2、()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黄铜 C.矿泉水 D.干冰 4、()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A.铁丝红热、熔化 B.产生蓝色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发出耀眼白光,冒出大量白烟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硫+氧气→氧化硫 B.二氧化碳+水→碳酸 C.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7、()爆炸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下列爆炸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气球爆炸 B.轮胎爆炸 C.热水瓶爆炸 D.火药爆炸 8、()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溶有较多钙、镁物质的水是硬水 B.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 C.工业用水可以用硬水也可以用软水 D.从溶液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叫过滤 9、()下列标志与消防、防爆无关的是 A. B. C. D. 10、()在(1)原子数目(2)分子数目(3)元素种类(4)物质的总质量(5)物质的种类(6)原子的种类六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A.(1)(4)(6) B.(1)(3)(5) C.(1)(3)(4)(6) D.(1)(3)(4)(5)(6) 11、()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 识点提纲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初三化学考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1-10分) 考点一化学学科认识 1、化学的概念 2、化学研究的范畴 3、化学的作用 考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高频) 类型:概念、伴随现象、微观变化、关键词(形态变化、物态变化、实验操作现象、工业生产类) 考点三体验化学探究 1、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2、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猜想等 考点四常见仪器的识别、用途及注意事项(高频) 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仪器、间接加热仪器。 2、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计量仪器 4、固定和支持的仪器 5、分离物质的仪器 6、其他仪器 考点五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药品存放、化学药品的使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高 频)、液体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6年11考)、酒精灯给试管 里的固体加热(6年4考)、加热注意事项。 3、过滤:原理、作用、所需玻璃仪器、装置及操作要点。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法、注水法。 5、仪器的连接 6、仪器的洗涤 考点六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考点七常见化学品标识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8分) 考点一分子及分子运动(高频) 1、分子:定义、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水的三态变化:本质、微观解释。 3、水的天然循环 考点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水资源的现状 2、净化天然水(高频):沉降、过滤、吸附、蒸馏。(过滤见一单元考 点) 3、自来水生产过程 4、简易净化器:对填充物的作用认识。 5、硬水和软水:概念、区分方法、硬水的软化 考点三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分解: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气体的检验以 及产物的判断、实验结论、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的推广(分)2、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检查装置 考点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高频) 1、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内容、用途、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考点五混合物与纯净物 概念、宏观区别、微观区别、判断方法、联系。 考点六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反应类型的概念、表达式、举例、特征。 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12分) 1. (1分)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 干冰制冷 B . 海水晒盐 C . 风能发电 D . 铁矿炼铁 2. (1分) (2016八下·邵阳期中) 下列图标中,属于节约水资源标志的是() A . B . C . D . 3. (1分)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更多的利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 B . 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属于物理变化 C .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D . 自然界中水是循环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会减少 4. (1分) (2019九上·南京月考) 下列措施不利于“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是() A . 监测并发布空气质量报告 B . 植树造林 C . 使用清洁能源 D .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5. (1分) (2017九上·宝应月考) 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水通电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B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物质热胀冷缩分子之间有空隙 D 铜块在空气中不燃烧,纳米铜(颗 粒极细)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物质的种类决定反应的剧烈程度 A . A B . B C . C D . D 6. (1分)(2016·曲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 人体缺铁时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 .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动物标本,使标本能长期保存 D . 纤维素属于糖类 7. (1分)(2013·无锡)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 点燃酒精灯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取用块状固体 D . 读取体积 8. (1分) (2016九下·德州开学考)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B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 . 原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对着干冷玻璃片呼气 C.硫在氧气中燃烧D.将鸡蛋壳放入白醋中 2.(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活性炭可用于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铜丝可用作导线 D.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3.(2分)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约有20亿人患有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A.四氧化三铁B.铁单质C.氧化铁D.铁元素 4.(2分)市政府有关部门提醒大家,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以免造成人员中毒.这里的有毒气体主要是指() A.二氧化碳B.氮气C.一氧化碳D.氧气 5.(2分)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6.(2分)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汞B.石墨C.水D.氯化钠

7.(2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B.倾倒液体 C.检查气密性D.加热液体 8.(2分)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墨宝保存至今,极其珍贵。你认为他的书法能保存完好的原因是() A.因为王羲之的书法苍劲有力,不易褪色 B.因为书法所用的纸质地优良,经久耐用 C.因为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发达,能够把古代书法还原本色 9.(2分)氢气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研究发现,镧(音:lán)和镍(音:niè)的一种合金可用作储氢材料.镧(L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57,下列有关镧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57 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7 10.(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 B.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应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 C.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只要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就立即收集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或铺少量的细沙 11.(2分)从微观视角认识事物是化学的重要特点。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