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家》的序和跋 同步练习4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家》的序和跋 同步练习4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家》的序和跋 同步练习4

《家》的序和跋同步练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

妥.当()累赘.()序跋.()

吐露.()说.教()扉.页()

2、根据词语的含义,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拼音。

累赘()

劳累()

积累()

3、课文整体考查填空

序和跋是构成一部书完整结构的两个板块,从位置上看,序这种体裁,一般放在一部书的_____________,跋写在书的__________,但他们有一个相同的作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巴金原名叫___________,他创作的“激流三部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写句子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在黑暗中寻觅到的光明,是永远不会黯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贫瘠中创造出的丰饶,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阅读《家》的“跋”第一部分,回答后面的问题。

《家》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家》之前发表的《灭亡》只是一个中篇)。它是在一九三一年作为《激流三部曲》之一写成的。所以最初发表的时候用了《激流》的名字。我写这本小说花去的时间并不多。然而要是没有我最初十九年的生活,我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我很早就说过,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家》里面不一定就有我自己,可是书中那些人物却都是我所爱过的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那些惨痛的回忆到现在还是异常鲜明。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以至于得到悲惨的结局。那个时候我的心因为爱怜而痛苦,但同时它又充满恶毒的诅咒。我有过觉慧在梅的灵前所起的那种感情。我甚至说过觉慧在他哥哥面前所说的话:“让他们来做一次牺牲品吧。”一直到我写了《家》,我的“积愤”,我对于一个不合理制度的“积愤”才有机会吐露出来。所以我在一九三七年写的一篇“代序”里大胆地说:“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

问题:

6、“要是没有我最初十九年的生活,我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这句话揭示了文学创作与生活才能在着怎样的关系?

7、结合“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这句话,谈谈巴金写作《家》的动机。

8、作者把自己的三部小说称为“激流”三部曲,课文中也多次提到“激流”,请问,“激流”到底有什么含义?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拉上你的“窗帘”

①美国华盛顿广场的杰弗逊纪念馆大厦年久失修,表面斑驳陈旧,政府非常担心,派专家调查原因。专家发现,冲洗墙壁所用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腐蚀作用,该大厦墙壁每年被冲洗的次数大大多于其他建筑,腐蚀自然更加严重。为什么要经常清洗呢?因为大厦被大量的燕子粪弄得很脏。燕子所以聚集到这里,是因为建筑物上有它喜欢吃的蜘蛛。蜘蛛爱在这里安巢是因为墙上有大量它爱吃的飞虫。为什么墙上有大量的飞虫繁殖得这样快?因为尘埃在从窗外照射进来的强光作用下,形成了刺激飞虫生长的温床。

②解决问题的结论是:拉上窗帘。

③杰弗逊大厦至今完好。

④仔细想来,人的一生其实也像一栋高楼大厦,谁都希望自己的大楼永远完好,然而生活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它就像杰弗逊纪念馆墙上的燕子一样,不时把挫折、失败的粪便拉在我们的墙上,__________我们不断地往自己的墙上喷洒颓唐甚至堕落的清洗剂。我们必须像故事中那些美国专家一样,懂得拉上“窗帘”,彻底__________挫折、失败的源头,让生命的大厦高高__________。

⑤每个人需要寻找的“窗帘”各不相同,有的是毅力,__________,__________,不论怎样的“窗帘”,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直接把守着成功的入口。

⑥生命的窗帘需要寻找,它总是埋在鸟粪的底层,很多时候并不像物质的窗帘那样显眼,你必须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懂得以一种坚忍的姿态走进事物的内部。

阿尔卑斯山的入口处写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这句话说得太对了,世界上有许多难事,但没有一件事比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生命的全部真实更难。一个人寻找窗帘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故步自封、刚愎自用的人不可能认识自己,因此他们也不可能找到生命的窗帘。成功的绚丽永远不需要描绘,所以它常常使一些人望而生畏,然而,它的法则非常简单,许多时候不过是给有些班驳陈旧的生命拉上一块遮光的窗帘而已。

9.给加点的字注音:

颓.唐( ) 绚.丽( ) 刚愎.自用( )

10.文段④中三处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 )

A.诱使隔绝耸立

B.诱惑隔断矗立

C.诱使隔断耸立

D.诱惑隔绝矗立

11.题目中“窗帘”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语境,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给文段⑤横线上填上两个句子。与上下文意思相联接,构成一个排比句。

13.写出和文段⑥中与加横线句子意思相同的名言佳句:

答:

1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杰弗逊纪念馆墙壁斑驳陈旧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美国专家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你什么启示?

答:

16.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所需要的生命的“窗帘”是什么?

答: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第17—23题。

我们是一家人

(1)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2)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3)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

(4)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5)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6)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7)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传染上了,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

(8)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9)可惜,事违人愿,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身无分文了。我想向那孤女朋友借,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

(10)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周末,中午就放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

(11)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12)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13)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14)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15)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16)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精华经典阅读》,作者秦文君,有改动)

17.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8.“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感情,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我有叛逆倾向”的例子,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上下文简要描述一下(11)段画线句子中“犹豫”一词表现的人物内心活动。

20.选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21.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第(10)段中“母亲没去上班”的原因。

22.选文用“我”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23.你的身边或许就有与“我”一样有“叛逆倾向”的青年,请你以朋友的身份给他(或她)写几句赠言,帮助他(或她)走出误区。

参考答案

1、tuǒ zhuì bá lù shuō fèi

2、累赘 lěi

劳累 lèi

积累 lěi

3、开头,后面。对全书的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作一个简要的概述,意在引导读者有针对性的阅读。

4、李尧棠,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5、简析:这道题考查仿用句式、扩展语句和修辞方法。在狭窄中追求到的辽阔,是永远不会缩小的。

6、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家只有有了切身的生活体验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7、作者对于一合理制度的“积愤”借助创作《家》吐露出来,表现了作者对当时封建家庭及社会根源的强烈不满,作者也借此启发新时代的青年要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8、文章多次提到的“激流”,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摆脱封建家庭束缚的决心和投身于五四运动潮流的热情。

9.tuí xuàn bì 10.C

11.特殊含义总结遭受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这是使自己取得成功的根本方法。(意思对即可) 12.有的是胆识,有的是才华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14.冲洗墙壁所用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腐蚀作用。尘埃在从窗外照射进来的强光作用下,形成了刺激飞虫生长的温床。拉上窗帘。

15.解决问题要善于透过表象看到本质,解决根本问题。(答案不要求一致,言之有理即可) 16.(略)

17.选文记录了“我”在母亲的帮助下,改变了“叛逆倾向”,最后回到了温暖的家的经历。

18.(1)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 (2)向往毛姓女生的单身生活。(或向往自己做主的豪气) (3)受母亲责怪后,静坐示威,饿了一顿。

19.不吃吧,自己正饥饿难忍;吃吧,又怕给家人留下笑柄。

20.“我”对“我们是一家人”这句话认识的变化。

21.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22.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23.略

初一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初一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1,答案:一、1、shèn,máo,yōng,bǐ,tì,hǎn,dǐng,qí, záo2、C3、①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回忆早年 生活《呐喊》、《彷徨》②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吟;伏;窜;缠络;臃肿。 4、①一个“可”字表达了儿童对下雪天的喜爱之情。②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离开百草园时的无奈和恋恋不舍之情。 二、1、详写的是:泥墙根一带,略写的是:整个园景。 2、空间,低,高;高,低3、单是┈无限趣味。4、你人,比喻。5、要求言之有物,表达准确。6、排比、拟人 7、不好。因为加黑字表示推测, 如果去掉,语气就变成非常肯定,不符合当时儿童的心态。 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lí pǔ zhǔ zhà 惰涨檐簪 2 (1)再三嘱咐(2)在一 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3)什么时候以前(4)这里指 起床 3.(1)《城南旧事》,林海音(2)爸爸种的夹竹桃花垂落了,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我已经长大了,插叙 4、(1)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好弟弟和妹妹”暗示爸爸病重,将不久于 人世;“今天早晨妈妈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对爸爸病情的 担心;“我好象怕赶不上什么似的”是爸爸去世的一种预感;最后写 夹竹桃“垂下好几枝”暗示爸爸去世。(2 )我迟到了那段“爸爸气 急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在空中一抡,发出咻咻的声音”将爸爸打我的动作写得很细。有爸爸生气时打 我的动作描写:拖、倒转来拿、抡;有打我时藤鞭“咻咻”的声音, 写出爸爸的严厉。

5、起因:下雨天,我早晨醒来迟了不想去上学。经过:爸爸用鸡毛掸子打我,把我赶到学校,又为我送夹袄。结果:从此以后,我每天早晨很早到学校等校工开门。 6、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爸爸的严厉慈爱 7、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即可,参考:①“我坐在放下雨蓬的洋车里,一边抽抽嗒嗒地哭,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来的鞭痕,是红的,而且还发着热”这句好,因为这个句的一些细节描写,把我被鞭打后的状态写得淋漓尽致,从中体现了爸爸的严厉、凶狠,也照应了后文爸爸为我送花袄和钱这几句话,体现爸爸对我既严厉又慈爱的特点;②爸爸气极了一段写得好,因为作者连用了几个动词“拖”、“看”、“抄”、“抡”把爸爸打我的情景写的具体生动,体现了爸爸的严厉。③“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这几句写得好,“猛”字写出了“我”不确定是谁,急切地想知道窗外的是谁时的动作,末句的感叹号体现了我知道是爸爸后的惊讶心理 8、参考:我觉得父亲的教育方法是对的,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因为这次,“我”做得很过度,居然只因下雨,又太晚醒来了这个点小事就懒在床上不起来,被父亲打也是应该的。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讲道理的方法呢?”道理也是要讲的,并不是每次做错事都要打,而是要耐心教育,但是像不去上学这件事实在不应该,父亲是为孩子的做法着急,父亲打孩子是因为爱孩子,为了孩子长大成才,只有“狠心”的父亲,才能教出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 9、以后真是神了,我的统计学成绩竟然次次得 A!因为“我”得到鼓励之后以为自己真的有这方面的天赋,我用心学习,成绩就好了。 10、从激励的重要作用方面去答题。 11、急切地、焦急地、不解地、吃惊地瞪得出奇地大、闪着泪光(注意与眼睛的搭配)

七年级下语文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人教版2020

七年级下语文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人教版2020 1、散步 一、1.B 2. 拆歧蹲霎 3.折(zhé)折断拆(chāi)拆散歧 (qí)分歧枝(zhī)枝条颗(kē)颗粒棵(kē)一棵树 4.委屈 粼粼分歧 5.略二、6.(1)把母子二人的情态显现出来,儿子诚恳、孝敬,母亲年迈顺从。(2)表现“我”强烈的责任感,而下文的最 终决定又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重和孝顺。 7.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提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 8.母亲老了,身体不好,要多走走。 9.我的儿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10.“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11. A心情郁闷 B借酒浇愁 C心有余悸 D忐忑不安 12.一个是作者因 一场噩梦而对父亲惦念不已,非得通过电话“听到父亲的声音”才安心。另一个事例是父亲因为没人接电话竟疑心儿子全家是否煤气中毒了,特地赶来察看。 13.两件事情虽然琐屑却有典型意义,第一件事表现了作者深深的 孝敬之情,第二件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彻骨的关爱之情,感人至深。 这种父子间无微不至的“牵挂”,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正是这种 亲情维系着我们这个世界,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并使人生放发出绚丽 的色彩。以小见大。14.“劈头就问”表现了父亲焦急万分,担心儿 子全家煤气中毒;“缓缓地说”是因为父亲得知没接电话的原因,儿 子全家平安以后,内心感到轻松释然。表情描写要抓住眼神和脸色, 答案略。 15.示例:牵挂是风雨中的一把雨伞,黑暗里的一束亮光, 保护、照亮着我们的生命。 2、秋天的怀念 一、1 tānhuàn shì qiáocuì xuâ xiǔ shàn 2 长--常忘—望坚—艰复—覆 3 恳切地请求;形容说话啰嗦,唠叨;生理上或 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水泼洒的样子,这里形容花开的茂盛。 4 史铁生《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5 A 6仿写略二、(一)7(1)“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

《家》的序和跋教案

《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写作《家》以及《激流三部曲》的目的。 (2)培养学生读书要有读序文的兴趣和习惯,知道这是了解书中内容和作者思想等的捷径。 2.过程与方法 (1)讲述《家》的故事梗概,让学生对这部小说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作为学习序、跋的准备。 (2)用概括得是否准确、精练来检查学生默读的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真体会生活是勇往直前、永不停止的;是充满力量无可阻挡的,是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搏斗,是征服。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序》与《跋》风格稍有变化。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1.妥当:稳妥适当。 2.累赘:使人感觉多余或麻烦。 3.说教: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谈理论。 4.掩饰:使用手法来掩盖(缺点,错误等)。 5.魔爪:比喻凶恶的势力。 二、导入 《家》的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27--1928年旅居巴黎期间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写了大量的作品中,主要有《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憩园》《寒夜》《第四病室》等中长篇小说。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块丰碑。小说中的许多人物、故事以至细节都是作者极为熟悉或深有感触的。作品中的高老太爷就有作者祖父的影子;觉新是以作者的大哥为原型加以塑造的;觉民和觉慧的某些故事就有作者的三哥和自己生活的某些痕迹。由于巴金把自己熟悉和了解的、正在走向崩溃的封建家庭故事加以艺术概括,深刻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歌颂了“五四”时期新青年敢于斗争,敢于反抗的革命精神,批判了“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小说情节生动,结构宏大而缜密,语言明快流畅,笔调抒情热烈,人物心理刻画细腻,读起来真挚感人,动人心魄。 三、阅读课文《序》,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作者对生活本质的认识。 第二部分(第5段):写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第三部分(第6--7段):表明了自己的写作动机。 四、学习课文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在当时来说还是先进的? 《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作者对生活的看法是积极的。他虽然在读托尔斯泰的《复活》后产生过“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的感想,但他很快就有了新的认识。他认为“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虽然“周围是无边的黑暗”,却仍然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而且“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应该说,巴金当时的这种思想认识是先进的,看到了

语文版九年级下9《家》的序和跋 导学案

9 《家》的序与跋 1981年,有一位记者走近了一位老人的住宅,看见到处都摊着书,老人正忙着整理。记者问他在做什么,这位老人抚摩着书答:“我在做身后事……就是把这些书整理出来,捐出去,死后就没法做了。”问他为什么不让别人代劳,他说,要分类,别人不晓得有哪些书。1982年,搬书的人来了,这位老人静静坐在楼梯边一张老式木椅上,默默送别这些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朋友”。这位视书如命的老人就是《家》的作者巴金先生。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巴金先生去了解他创作《家》的始末。请随我一同走近课文—— 1.理解“序”中,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征服生活和与黑暗搏斗的激情和勇气,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积极的人生态度。 2.理解“跋”中,作者更明确、更犀利地表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3.了解“序”“跋”的文体特点。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解放前后涌现了许多文学大师,例如:“鲁郭茅、巴老曹”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石,其中“巴”指巴金,这位享誉世界的文学泰斗一生创作与翻译了大量作品,《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家>的序和跋》。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扉.页(fēi) 诅.咒(zǔ) 删.除(shān) 累赘.(zhuì)摇曳.(yè)朦胧 ..(ménglóng)跋.(bá)妥.当(tuǒ)爱憎.(zēng)幼稚.(zhì)掩饰.(shì) 2.听老师范读,注意标注生字词。 3.大声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4.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解析词语 激流:湍急的水流。 魔爪:比喻凶恶的势力。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降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序跋:序文和跋文。 序文: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书的内容。 跋: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 (2)多音字 (zhuǎ)爪子(yāo)要求 爪要 (zhǎo)爪牙(yào)重要 (3)形似字 扉(fēi)扉页稚(zhì)幼稚 维(wéi)维护

二年级语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二年级语文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正确读音 雾气竹笋蚕豆... 薄.薄细细飘飘洒.洒田野. 二、看拼音,写词语 sǎ shuǐ huàn shàng tàn chū zh?t?u wyn nuǎn yuán yt 三、形近字组词 换枝探原洒技深愿酒暖——亮——探——微微—— 2、写反义词 薄——细——动——暖——))) 2、笋芽儿 一、选择正确读音 侧面缩着弹奏乐曲痒痒雷公公轰隆隆 二、看拼音,写词语 dǎng zhùjǐ mǎn hū huàn qiüo qiüoch?n xià dǐng zhe

三、形近字组词 沉挡芽挤顶当牙济项张望明亮美丽高兴灰心 五、照样子补全句子 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啊,多么,多么的太阳呀! 教师寄语: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把春天衔来。 ))) 啊,多么,多么的春天呀! 3、有趣的作业 一、选择正确读音 布置一幅画解释摘花.... 扇动酿蜜桑叶... 二、看拼音,写词语 zu? ya kǒng l?ng wǎng zhào shàng ka zu? tiünzhuō zi 三、形近字组词 龙业网课昨 尤亚冈棵作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 小小的嫩嫩的青青的 轻轻地满意地悄悄地 五、选词填空 理解解释发现发明 1、你的意思我能。 2、小丽说:“昨天,我看到玉兰花开了。” 3、爱迪生了电灯。 教师寄语: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把春天衔来。 4、我在大自然中了春天。 4、古诗两首 一、选择正确读音 咏妆蜻蜓 二、看拼音,写词语 kt x? zhào zài liǔ shù quán shuǐ xì s?r?u ruǎn 三、形近字组词 似惜蜻泉 以借晴原

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苏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苏教版 导读:本文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答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单元 1. 童年的朋友 积累与运用 1.chàn púɡūnong lòu liǔjiázōng tuó 2.应诅咒润惩 3.苏联自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 4.如:“明晃晃、密密、乌黑乌黑”等。示例:“密密”“乌黑乌黑”写外祖母的头发浓密而有光译。 5.B 6.D 理解与鉴赏 1. 第一自然段:我从外祖母的谈吐和脸部表情中感受到她的和蔼可亲和温柔慈祥。第二自然段:外祖母成为我的终身朋友。 2. 用诗化的语言,形象地突出了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对我的亲切、温暖的关爱与体贴。 3.外貌描写这样的外貌描写是对外祖母人性的赞美,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外祖母身边那种温馨的感觉。 4.不能。因为“睁”是描写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如果改为“瞪”,就与“微笑”的神态相矛盾了。 5.“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所以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拓展与提高 1.(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2)“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要求: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2. 一面 积累与运用 1.窖颓挲wùchóu chúzì 2. 踱步地窖摩挲恣情/渡江窖洞婆挲咨询 3.(1)E (2)A (3)F D (4)B (5)A (6)B 4.①—C ②—D ③—E ④—A ⑤—B 理解与鉴赏 (一)1.C 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 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4.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有着意志顽强 (二)1.抒情议论2.这里的“路”是引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3.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他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4.对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投入顽强的战斗,继续先生未竟的事业,这才是对先生的悼念。 5.点明写作缘由,收束全文,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不能自已”强烈地表达了上述感情。 拓展与提高 1.略 2.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 3.我的老师 积累与运用 1.zhìfén kētuìdānɡpūbǔyú 2.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

《家》的序和跋·练习题

9、《家》的序和跋 叶红设计 基础巩固题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 妥.当()累赘.()序跋.() 吐露.()说.教()扉.页() 2、根据词语的含义,在括号内写出相应 的拼音。 累赘() 劳累() 积累() 3、课文整体考查填空 序和跋是构成一部书完整结构的两个板块,从位置上看,序这种体裁,一般放在一部书的_____________,跋写在书的 __________,但他们有一个相同的作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巴金原名叫___________,他创作的“激流三部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写句子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在黑暗中寻觅到的光明,是永远不会黯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贫瘠中创造出的丰饶,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强化提高题 阅读《家》的“跋”第一部分,回答后面的问题。 《家》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家》之前发表的《灭亡》只是一个中篇)。它是在一九三一年作为《激流三部曲》之一写成的。所以最初发表的时候用了《激流》的名字。我写这本小说花去的时间并不多。然而要是没有我最初十九年的生活,我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我很早就说过,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家》里面不一定就有我自己,可是书中那些人物却都是我所爱过的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那些惨痛的回忆到现在还是异常鲜明。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以至于得到悲惨的结局。那个时候我的心因为爱怜而痛苦,但同时它又充满恶毒的诅咒。我有过觉慧在梅的灵前所起的那种感情。我甚至说过觉慧在他哥哥面 累

五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五年级语文同步练习答案【篇一: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s=txt>1、草原 我会写:羞涩勾勒翠色欲流礼貌天涯襟飘带舞 我理解: 1、(1)一碧千里;(2)渲染;(3)勾勒;(4)翠色欲流 2、(1)③;(2)① 我会找:1、草原羊群 2、河清澈明亮 我判断:1、√;2、√ 我诊断:1、去掉“送进了”;2、把“柔软”改成“柔美”;3、把“尽管”改成“只要”;4、把“不但”改成“既” 2、丝绸之路 我会补:栩栩计数富彩崇峻彩纷轮奂丝绸饱满 我会填: 1、矗立 2、屹立 3、挺立 我会改: 1、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欧亚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而且是促进欧亚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的友谊之路。 3、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情况。 我概括:1、栩栩如生 2、不计其数 3、崇山峻岭 我理解:2、b 3、白杨 我会写:边疆抚摸陷入清晰介绍 我会填:介意中介简介介词新疆边疆疆界 我会做:1、深思清楚挺拔 2、出现脆弱坚定 我会换:1、浑黄一体 2、分辩 3、抚摸 4、挺拔秀丽 我会选: 1、挺秀 2、挺拔 3、分辨 4、分辩 5、坚强 6、顽强 我会改:1、旅客望着卫士出神。2、爸爸的思路杯小小的争论打断了。3、把“、鸡、鹅的”去掉。 4、没有这么大的伞。 5、爸爸不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我阅读:1、(1)不管不管总是(2)3 直随处都能生长坚强(3)表达自己要像白杨树那样扎根边疆的愿望

2、(1)由小树联想到自己即将到边疆生活、学习的孩子,心中感到欣慰。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我会填:分外继狂及昂废食装裹翼杯以 我会选:1、不是??而是 2、尽管??还是 3、观测 4、观察 我会改:1、隧道贯通了。 2、一夜之间大风把刚刚搭好的 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撕扯得七零八落。3、突击队员制服了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一、马蹄拘束礼貌渲染欢呼抚摸洒脱新疆迂回低吟清晰勾勒三、美轮美奂一碧千里襟飘带舞始料不及翠色欲流杯水车薪银装素裹废寝忘食 五、1、一碧千里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牛羊。 。 3、难道还有一场球赛比今天的这场球更精彩、激烈吗? 九、1、松树的风格2、赞颂高尚品格 3、解释说明 4、具有生命力强和自我牺牲“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高尚对松树的敬仰 5、古诗词三首 我会写:牧遮醉锄蓑 我会填:1、草铺横野六七里逗弄 2、不是遮头是使风怪不得 3、白发谁家翁媪互相逗趣,取乐 4、卧剥莲蓬顽皮、淘气 我知道:1、唐吕岩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对安然自乐的生活的一种向往 2、宋杨万里聪明顽皮的儿童 3、宋辛弃疾一家五口各具形态的农家生活之乐的赞美 我知道:增多幼小孤独干脆温暖平静 我会品:1、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骆驼咀嚼的样子吸引了我 2、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会改:1、心灵充满了想法。2、把“和舞蹈”去掉。 我会用:3、(1)安静(2)寂静(3)平静 7、祖父的园子 我会找老虎杏树玉米追蜻蜓 我会改蜻蜓飞得那么快,追不上。3、蜜蜂小毛球 我理解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9.土地的誓言练一练1.给加粗字注音。炽痛()嗥叫()斑斓()亘古()默契()田垄()污秽()镐头()2.文学常识填空。《土地的誓言》选自《________》卷一,作者 ________,原名 ________,________ 作家。3.学一学,用一用。请你以“家乡”为写作内容,写一组排比句,赞美吟诵家乡的美丽富饶。议一议1.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丰富的联想?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一说。3.对于此文你还有什么见解?说出来和大家讨论。读一读课内阅读: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

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1.此文段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怎样的思想感情?2.文中作者对故乡发出了怎样的誓言?3.“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埋葬”的含义是什么?4.文中描写了故乡哪两个季节的景物风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的?5.请你根据以往的学习,默写出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来。

语文同步练习答案

1 沁园春雪积累与运用1.qìn fèn ráo xùn sāo hán shǔ zhāo 2.⑴娇艳美好。⑵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泛指文学作品。⑶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⑷指称雄一世的人物。⑸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3.⑴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⑵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4.词牌填词苏轼辛弃疾李清照柳永 5.⑴对偶夸张⑵拟人理解与鉴赏1.日本帝国主义陕北2.北国雪景英雄人物3.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⑵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4.望惜5.这样写使得群山与高原充满了勃勃生机。以银蛇飞舞比喻连绵之群山,以蜡象奔驰比喻起伏之高原,不只形象跃然纸上,而且赋予群山、高原以昂扬奋进的斗争精神,使人联想到自古以来生息、劳动在这块土地上的富于革命传统的中华民族。6.不能。因为这些历史人物是按时间顺序由古至今排列的。拓展与提高一、1.结构框架相同,字数相同,上阕13句,下阕12句。2.寒秋。橘子洲头。“我”看湘江北去。3.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景图。4.“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轻快,像在空中飞翔一样的特点。5.上阕:设问,引出下文,自问自答。下阕:反问,答案包含在问话中并回应前文。 二、1.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照万代。新时代的我们会踏着先烈的脚步,不辜负如此多娇的江山。让我们自豪地宣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我的选择:丙理由:《沁园春雪》这阕词风格豪放,气势恢宏,甲曲的“哀伤”很显然不适合这首词。乙方案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不是咏雪的抒情长调,而是一曲爱情的悲歌,也不适宜作这首词的背景音乐。丁方案《红色娘子军》节奏较快,不宜选为朗诵的配乐。只有丙方案的《安妮的仙境》节奏舒缓,柔美中隐含着刚劲,适合作为《沁园春雪》的背景音乐。 2 雨说积累与运用1.pǔ suō dǒu lì gù zhì qiǎng bǎo yīn lǚ xuān rǎng 2.禁锢:束缚,强力限制。襁褓:背婴儿用的宽带子和包婴儿用的被子;泛指背负、包裹婴儿所用的东西。喧嚷:大声叫嚷。探访:访求;探望。安息:安静地休息(多用于悼念死者)。3.禁锢干涸;喑哑明暗;蓑衣衰老;条缕镂空4.⑴润物细无声⑵路上行人欲断魂⑶两三点雨山前⑷春潮带雨晚来急5. 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雨果《悲惨世界》6. 郑愁予错误理解与鉴赏1.在这两节诗中,“雨”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敢生活。诗中洋溢着自由、快乐的情感。所以,这两节诗,应当用喜悦、轻快的语调朗诵。2.“笑”在这里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是不会“笑”的,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道出了作者希望孩子们勇敢、乐观地生活的愿望。3.示例:雨下得很安静,没有一丝声响,玻璃窗上也缀满了水珠,那不是串串珍珠,而是散落的精灵。带着泡沫一般的情怀,静静地滑落。 4. 拟人;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能形象生动地表达思想。5.略拓展与提高1.人生人生的目标生活的坎坷和艰险能给人以休息的港湾2.这首诗表现的是人应该勇敢地承受人生的坎坷。3.这一句表现出诗人的昂扬斗志、尽管人生坎坷艰险如大海,但心中对人生的航向不迷茫。这是诗人的人生体验,也是诗人给予读者的启示。 3 * 星星变奏曲积累与运用1.颤凝慰疲覆僵朦胧2.D 3.B(点拨:游动的正确解释为悠闲从容地到处移动。)4.朦胧诗舒婷顾城理解与鉴赏1.该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用星星“颤抖”形象地表现人灵魂受到禁锢时的苦痛。生活的压抑,精神的不自由让人的心灵寒冷孤寂,因而颤抖。 2.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3.“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 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4.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是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5. 光明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在黑暗现实中执著追求光明 6. 示例1:如果我是一张白纸/我会让人们在我身上记事、算题/如果我是一根蜡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及答案 学习诊断 11.邓稼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鲜.为人知()当.之无愧()古罗布泊.() 凛.若霜晨() 燕.然勒功()热血殷.红()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仰mù()安huī()chóu划() 鞠躬尽cuì()两弹元xún()家yù户晓()shǔ名()diàn基()zǎi割() 3.下列加点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强.占qiǎnɡ宰.割zǎi 立即.jí B.乘.船chènɡ开拓.tuò友谊.yì C.难堪.kān 参与.yù奇迹.jì D.颤.抖zhàn 筹.划chóu 挚.友zhì 4.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彷徨诞生戈璧援助 B.谣言阔别选骋逝世 C.妇儒癌症氢弹博士 D.睿智叱咤决胜胆识

5.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少)可.歌可泣(值得) B.至死不懈.(松懈)家喻.户晓(了解) C.锋芒毕.露(完了)死而后已.(停止) D.知人之明.(眼力)层.出不穷(接连不断) 6.对下列本文涉及的科学家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邓稼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贡献。 B.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本文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真挚友谊。 C.钱三强,当代中国核物理学家。 D.奥本海默,美国物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 7.根据句意,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A.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所以我和他很________(熟识,熟习)。 B.在北京,见到________(分别,阔别)了22年的稼先。 C.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________(震荡,振荡)。 D.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________(重要,新生)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________ (重要,新生)日子。8.仿照下文的句式,结合邓稼先性格与品质的特点,再造一个句子。 例句:“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划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看拼音,写词语。(10分) ji a y a o x i n i k a ng k a i s ()()()()() p e ng s o n g zh a n y a n g zh u m u qi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V 。( 3分) 摩平(m a m o ) 琢磨(zhu o zu )6 嫉妒(j J ) 污渍(j z )勉强(qi a ng qi a ng 瓜果累累(I e i l ) ei 舵轮(tu 6 du)o 淙( c 6 ng z o h 淙垂涎(y a n xi 1、 诚实是美德,()做什么,()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2、 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 )相互连接,()各自分开,有分有合。 3、 黄道婆看到黎族人()棉花种得好,()纱也纺得好。 4、 ()觉如到的地方,()有人们幸福稳定的生活。 5、 ()想参加书法培训班,()得主动提出申请。 六、修改病句。(5分) 1、新学期一开始,我就订好了学习计划和决心。 2、 我们讨论并听取了陈校长的报告。 3、 参观博物馆,使我增长了许多知识。 4、老师经常夸耀小明学习很认真。 5、只要认真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7分) 1、 谁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 )( )忘食 () 手好 ( ) ( 走 () 无() () 恶( ) 仇 解 ( )( )不堪 无( )可 ( ) 如 ( )出 ()外 不可 () ( ) ( 四、 比一 比,再组词 司。( 4分) 瞩 () 镭() 谓( ) 框 ( ) 嘱 () 擂() 猬( ) 眶 ( ) 蔽 () 挫() 踊( ) 概 ( ) 憋 ?() 座() 涌 () 慨( ) 五、 用合 适的关联词 司语 填空 。 (5 分)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机妙() )相() )针() 以为() i hu i qi a o cu i a)n

《家》的序和跋教案

《家》的序和跋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序”中,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征服生活和与黑暗搏斗的激情和勇气,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积极的人生态度。 2.理解“跋”中,作者更明确、更犀利地表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3.了解“序”“跋”的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巴金(1904~)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以及随笔集《随想录》五集。 二、、题目解说 【明确】“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

“跋”写于1953年3月(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比写“序”晚了22年。在“跋”中,作者交代了创作《家》的意图和不足之处,体现了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思想上的提高。 三、整体把握 1.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明确】文章结构图 ┏生活不是悲剧,是一场搏斗┓做生活激流 ┏序┫生活象激流动荡,要征服┣中搏斗的勇士 《家》的序和跋┫┗用文学展现生活,与黑暗搏斗┛ ┃┏为了控诉垂死的制度而写┓冷静的思考 ┗跋┫太重视个人爱憎没有指明道路┣思想的提高 ┗美丽的青春是鼓舞“我”的源泉┛ 2.《家》的“序”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联系文中有关“激流”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和对待生活的。【明确】此题旨在让同学们了解,作者把生活比做激流是鉴于他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是他写作《家》乃至《激流三部曲》的目的。当然,这也是理解“序”和《家》的一把钥匙。 作者认为,生活是勇往直前、永不停止的;是充满力量、无可阻挡的;是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搏斗”,是“征服”。 3.作者在《家》的“跋”里说:“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从文中找出最能够诠释这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9课《家》的序和跋《家》的故事梗概及其作者素材 语文版

《家》的故事梗概及其作者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已经到了傍晚,路旁的灯火还没有燃起来。在成都一条僻静的街上有两个走得很吃力的行人——那是高府大房的二少爷高觉民和三少爷高觉慧。他们刚从学校排完戏回家。他俩边走边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排演的情况。在一所门墙上挂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的大公馆面前,他们停了下来,把皮鞋在石梯上擦了擦,抖了抖身上的雪水,便提了伞大步走了进去。 琴早已在此等候多时。她听二表哥觉民说“外专”暑假要招收女生,十分高兴。但一想到进男学堂将要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心情不免沉重起来。觉民兄弟竭力安慰和鼓励她。望着琴开朗活泼的美丽面庞,觉慧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心上人——鸣凤,一个自幼被卖到高公馆,聪明温顺、毫不抱怨、毫不诉苦的婢女。同时,也想到了这个家的无数罪恶。 觉新是觉民兄弟的大哥。他相貌清秀,自小聪慧,在家里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里得到先生的赞扬,中学毕业时成绩名列第一。他曾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深造,还想去德国留学。但他性格懦弱,不敢反抗。为了爷爷早日抱重孙,中学一毕业,父亲马上叫他成了家,并要他帮助料理家务。本来他深深地爱着钱家的梅表妹,但不得不屈从于父命,与一个父亲用拈阄的方法决定下来的自己不认识的少女瑞珏结婚。他的前途因此而被断送,他美丽的幻想也因此而破灭。不久梅出嫁了,觉新也深深地沉溺于端庄美丽的妻子瑞珏的温存与抚爱之中。 父亲亡故后,觉新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孙挑起了管理大家庭的重担。家族内部的矛盾向他射来的无数无形的暗箭,使他看清了这个绅士家庭在爱与平和的面纱下隐藏着的仇恨和斗争。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他贪婪地读着《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的文章。他从刘半农那里学到了“作揖主义”,从托尔斯泰那里学到了“不抵抗主义”,这样的“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无冲突地结合了起来。于是,他变成了两重性格的人:他既痛恨旧势力,又在旧势力面前唯唯诺诺;既真诚地关心弟妹的幸福,又时时提防着他们的言行出轨。因此,他便受着两方面的夹击:一方面,长辈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支使、捉弄,甚至责骂他;另一方面,觉民、觉慧也常表示对这位大哥的不满。面对这一切,他默默地忍受着、挣扎着。 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他再出门。这天,他在花园里遇到了鸣凤,两人互诉衷情。他真诚地告诉鸣凤,将来一定要娶她。鸣凤连忙打断了觉慧的话,并凄然地说,她害怕梦做得太好了不会长久。 当晚,月光皎洁。三更过后,觉民、觉慧还在天井里散步。远处飘来了如泣如诉的箫声。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婆家对她不好,最近孤身一人回到省城娘家,觉新知道后心情非常悲痛,接连几晚都吹这样凄惨的调子。觉民担心大哥和梅的悲剧会在自己和琴之间重演,觉慧安慰二哥说,你绝不会走到大哥的路上去,因为时代不同了。 旧历新年,高公馆里格外热闹繁忙。堂屋里灯火辉煌,全家满满地坐了两大桌。上一桌坐的全是长辈,下一桌坐的是觉新和他的弟妹们。高老太爷希望吃年饭时有四代人,所以叫觉新夫妇也把他们的儿子海臣带上桌来。高老太爷面对这样多的子孙,明白他“四世同堂”的愿望已经实现,脸上露出了心满意足的微笑。公馆门外,一个讨饭的小孩在饥寒中低声哭泣。在花园的楼房里,觉新为了梅几天前在商业场碰到他有意避开而伤心。张家琴的房中,梅对着觉民、觉慧、琴诉说自己凄苦的心情,感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她都只能依靠回忆来填补自己空虚的心灵。觉慧、觉民因为梅的悲剧而对旧势力更加深恶痛绝。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及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答案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1.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七年级(3)班准备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读新闻】阅读下面资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9月6日,正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雷希颖在新浪微博发起这样的倡议:“拍张与五星红旗的合影,写下对祖国的祝福,以‘我和国旗合个影’为主题,用我们的微博传递一个声音:我爱你,中国!”倡议一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人和海外留学生纷纷响应,截至9月23日,“我和国旗合个影”微博话题已突破6000万阅读量,6万余条讨论。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网友上传自己与国旗的合影,将爱国之情“大声说出来”,传递爱国正能量。 (2)【析图案】一段时间,一款“爱国”主题的T恤为不少时尚青年所追捧。下面是该T恤上的徽标图案,请你说说其设计的巧妙之处。 (3)【说心语】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请你仿照下面所给的示例,用诗化的语言回答祖国是什么。 示例:祖国是什么?太阳回答: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祖国是什么?________回答:________。 祖国是什么?________回答:________。 【答案】(1)“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点燃青年爱国热情。 (2)该图案以象征中国的华表作为单词“I”,用含有中国地图的图案喻示“爱”,外加一个英文单词“YOU”,巧妙地表达了“我爱你,中国”的主题。 (3)青松;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大海(或:松涛);是五彩缤纷的美丽花园(或:是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仔细阅读材料,把握新闻的主要事实和意义;然后从材料中筛选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归纳,语言简明,符合字数要求即可。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点燃青年爱国热情。 (2)解答此题,先要仔细观察画面,抓住画面所有内容,初步感知画面信息;然后合理想象, (3)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本题示例:祖国是什么?青松回答: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 故答案为:(1)“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点燃青年爱国热情。 (2)该图案以象征中国的华表作为单词“I”,用含有中国地图的图案喻示“爱”,外加一个英文单词“YOU”,巧妙地表达了“我爱你,中国”的主题。

《家》的序和跋 导学案

《<家>的序和跋》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巴金,了解《家》的故事梗概;结合“跋”的内容,体会作者创作《家》的意图。 2、理解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了解序和跋的文体特点,领会它们的导读作用。 3、学习作者积极追求的生活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作者语录:不要把我当做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2、《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的代表作,它包括《家》《春》《秋》。作品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及其罪恶;也描写了革命思潮激荡下的年青一代,歌颂了他们的觉醒和抗争。 二、自主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1—3项的内容。 1、题目解说: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 “跋”写于1953年3月(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比写“序”晚了22年。在“跋”中,作者交代了创作《家》的意图和不足之处,体现了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思想上的提高。 2、作者:巴金——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

2017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第9课《家》的序和跋《文化苦旅》新版序言阅读(新版)语文版

《文化苦旅》 让我先抄录一则笔记: 某家一子,出门旅世,因步履开阔、人气健旺而遭来多方嫉恨,不时有秽言凶讯传回门庭。家人塞耳有声,闭目有魇,久而久之,以为浪子早已殒灭旷野,只得横心割舍,弃绝记忆,任何言谈,皆不提及。 岂料二十年后某日黄昏,屋外步履纷沓,笑语欢腾。家人窥之门缝,只见浪子器宇轩昂,从者如堵,浩荡肃穆,恭立门外。家人急忙开门相拥,拭泪而问,方知其于漫漫岁月间,浪迹宇内,周济天下,一路伤痕斑斑,而身心犹健。家人遂烧水为沐,煮米为食,裁布为衣,整榻为憩…… 对我来说,《文化苦旅》就是这个外出的浪子。它“出门旅世”的时间更长,带给我的麻烦难以计数。 所有麻烦,都来自于它的极度畅销。它不小心成了当时罕见的一个文化热点,而它又不具备任何权力背景,因而立即转化成媒体的攻击焦点。当时国内的多数媒体,还不清楚诬陷和诽谤是刑事犯罪,因此都围绕着它,连年倾泄,恶语滔滔。 其实在公共场合出现的它,多数不是真身。因为已有统计,此书盗版的数量至少是正版的十八倍。也就是说,十八个假身之中才可能混进一个真身。但是即便这样也不放过,那么多报刊一直在伪造它的种种“错误”,顺便把我也一起伪造,一起做假。我曾撰文笑问南方一家著名周报的社长:“贵报二十余年锲而不舍地编造我的生平,篇幅如此惊人,今天请你告诉我,哪一句是真的?一句,只要一句。” 这些传媒自恃权势,当然不屑回答。结果,一年年下来,即便是我的朋友们,也都捧着我的盗版书,信着我的假生平,听着我的假传闻,却又宽容了我。我自己连解释一句,都觉得不好意思了。想来想去,都是《文化苦旅》惹的祸。因此,我一直想切割与它的关系,不管在什么场合,都不会提到它。 它,成了一具无主的稻草人,成了一个废弃的箭靶子,破破烂烂地歪斜在田野间,连乌鸦、田鼠都不愿看它一眼。国内曾经举办过多次涵盖几十年的散文评选,入选的书籍非常之多,它都不在。有读者对此有点疑问,我说,当然不会在。 这情景,与笔记中那位浪子之殒,颇有点像。 但是,隐隐约约听到,屋外有一些奇怪的声响,似乎与浪子有关。难道浪子还有什么动静?我不敢开门,只能“窥之门缝”。 这一窥,不无惊讶。 上海读者投票评选三十年来影响最大的一本文学书,是它; 有关部门统计历年来中国家长邮寄给留学子女最多的一本书,是它; 全国文学书籍十年排行榜前列,有它; 全球华文书籍十年排行榜前列,有它; 连读者数量不大的台湾,也在庆祝它发行达几十万册; 连万里之外的学者,也在当地华文报纸上连续反驳大陆文人对它的糟蹋; …… 看来,浪子未死,气场未绝。就像笔记中那个浪子,“一路伤痕斑斑,而身心犹健。” 我离开门缝,许久无语。委屈你了,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