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报》作者投稿规范(2016-04-07)

《环境工程学报》作者投稿规范(2016-04-07)
《环境工程学报》作者投稿规范(2016-04-07)

《环境工程学报》作者投稿规范(2016年4月7日)

1 文章题名要求

1)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使用信息。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建议中文题名中不要出现“×××研究”的字样;建议英文题名不要出现“Study on ×××”的字样,英文题名仅首词的首字母大写(专有名词除外)。

2 作者署名

正式的汉语人名由姓和名2个部分组成。姓和名分写,姓前名后,姓的字母全大写,姓名之间用空格分开。示例:孙小五,SUN Xiaowu。署名作者全部列出(第一作者为学生时,将导师标注为通信作者)。署名作者排于题名之下居中位置。

作者工作单位的中英文要完全对应。工作单位要写二级学院等,要求写全称。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不可简写为“中科院生态中心”。

3 中文摘要

1)采用报道性摘要,用来报道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向读者提供论文中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完整、简明地概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篇幅一般在200~300字。

2)摘要力求简短精炼,明确具体,避免使用笼统、空泛的词语。

3)摘要中一般不用数学式、化学方程式和结构式,不用图表,以及非公知公认的符号和术语,也不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原则上不用引文。

4)按照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逻辑顺序书写。

4 关键词

1)关键词要能准确反映文章的主题,方便检索。

2)关键词是从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出来的,一般为5~8个。

5 篇首页脚注

1)篇首页脚注部分标“基金项目”“收稿日期”“修订日期”“第一作者简介”及“通讯联系人”等字样。其中“基金项目”标明项目来源和项目编号,2个或2个以上的项目来源之间用分号“;”隔开,项目编号用圆括号“( )”括起。第一作者简介列出第一作者的性别、出生年、学位(如系学生,则标硕或博士研究生)、职称、研究方向、E-mail地址;通讯联系人列出E-mail地址。

2)若有基金资助,请在首页脚注中写明准确的基金资助类别和项目编号。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项目(编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编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

6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及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

1)中图分类号按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版)》标注。一篇文章如果涉及多学科,在主分类号之后还标注1~3个相关学科的分类号。各分类号之间用分号“;”隔开。

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和文章编号依次排印在中文关键词下方。其中,中图分类号以责任编辑的意见为主。

3)文章编号的编排格式为1673-9108(yyyy)nn-ssss-pp共20位数字,其中1673-9108为本刊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yyyy为出版年,nn为期号,ssss为文章首页所在页码,pp为文章页数,“-”为连字线。如1673-9108(2016)01-0001-07。

4)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码编写规则为10.12030/j.cjee.稿件编号。如稿件编号为201412097的论文,DOI为10.12030/j.cjee.201412097。

7 引言

1)引言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理论依据,主要方法,预期成果及其意义。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一般性的知识介绍和公式推导,也不应当对研究成果做笼统的或夸大性的评价。

2)一般情况下,引言不编章序号,“引言”2字亦省去。

8 论文的正文部分

论文的正文部分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应按GB/T 7713.2《学术论文编排规则》的规定撰写和编排。

9 致谢

有些文章有致谢,致谢置于结论后,参考文献表前,采用5号仿宋体。

10 参考文献

本刊参考文献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

10.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

1)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

2)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

3)如遇连续序号,则标注起讫号“-”。

示例:张三等[1]认为……李四等[2-3]指出……采用多种污水处理技术[4,11,14-19]……

10.2 几种主要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指以单行本或多卷册形式在限定期限内出版的非连续出版物,包括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其著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电子文献

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电子资源必备)。

2)专著中的析出文献。其著录格式为: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析出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

符(电子资源必备)。

3)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中的析出文献。其著录格式为: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电子资源必备)。

4)专利文献。其著录格式为:

[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号[文献类型标识].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电子资源必备)。

5)学位论文。其著录格式为: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城市名:学位授予单位,年.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电子资源必备)。

10.3 文献著录中应注意的问题

10.3.1正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要正确

1)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的文献序号不能颠倒错乱。

2)多次引用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只编1个首次引用的序号。

3)同一出版物中不要混用2种著录制度。

4)文献表中的序号与正文中的要一一对应。

10.3.2参考文献表的编制

文后参考文献原则上要求用文献本身的文字著录。本刊采用双语(即汉语和英语)著录,

即首先应用信息资源的原语种著录,然后用其他语种著录。

1)每条文献的著录项目应齐全。专著、论文集、科技报告、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等可依据书名页、版本记录页、封面等主要信息源著录各个项目;专著、论文集中析出的篇章及报刊上的文章依据参考文献本身著录析出文献的信息,并依据主要信息源著录析出文献的出处;网络信息依据特定网址中的信息著录.

2)每条文献的序号要加“[ ]”。

3)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其题名不能省略。

4)书刊名不加书名号,西文书刊名也不用斜体。

5)西文刊名可参照ISO4—1984《文献工作——期刊刊名缩写的国际规则》的规定缩写,缩写点省略。

6)合期号采用如下形式——第1期和第2期合刊,其著录格式为2009,29(1/2):页码;1、2、3期合刊,其著录格式为2009,29(1/2/3):页码。

10.3.3 责任者的著录要求

1) 3人以下全部著录, 3人以上只著录前3人,后加“,等”,外文用“,et al”,“et al”不用斜体。

2)责任者之间用“,”分隔。

3)责任者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形式。

欧美著者的名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姓用全大写;如用中译名,只著录其姓。

示例1:EINSTEIN A (原题:Alberd Einstein)

示例2:韦杰(原题:伏尔特·韦杰)

中国著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按GB/T28039—2011的规定书写。

10.3.4 文后参考文献中数字的著录

卷期号、年月顺序号、页码、出版年等用阿拉伯数字。

10.3.5 期刊中析出文献页码的著录

关于期刊文章页码的著录。期刊文献分为2类,即阅读型参考文献和引文参考文献。

阅读型参考文献,著录文章的起讫页或起始页,均可。例如:

[1] ……2013,28(16):10-15 (起讫页)

[1] ……2013,28(16):10 (起始页)

本刊采用著录“起讫页”方式。

10.3.6国标规定可灵活处理的著录项目

对于国标未做“必须”“应”等规定的著录项目,本刊做如下选择:

1)每条文献结尾不加“.”。

2)要标注文献类型标识。

3)如果指不出具体引文页码,专著的引文页码也可不著录。

4)对于电子文献的引用日期,非联机文献不著录。

5)责任者的姓,其字母全大写。

10.3.7文献类型、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及其标识代码

文献类型标识如下:普通图书 M, 会议录 C, 汇编 G, 报纸 N, 期刊 J, 学位论文 D, 报告R,标准 S,专利 P,数据库 DB,计算机程序 CP,电子公告 EB,档案A,舆图CM,数据集DS,其他Z。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如下:磁带 MT,磁盘 DK,光盘 CD,联机网络 OL。

11 层次标题与列项说明

1)层次标题力求简明,标题结束不用点号。

2)设置三级标题,如1;1.1;1.1.1。

3)需要列项说明的内容,第1层序号用1)、2)、3)等;第2层次用①、②、③等。即:

1)……。①……;②……;③……。

2)……。

3)……。

根据需要列项说明也可用汉字序次语,如“第一,”“第二,”“第三,”等,“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同一语段的列项说明是否用领句应一致。

4)层次标题的字体字号为:

1(小4号黑体)

1.1(5号黑体)

1.1.1(5号楷体)

12 量和单位

1)严格执行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

2)采用规范的量名称,不用已经废弃的量名称。如“分子量”应为“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质量”。

3)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用斜体(pH例外)。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

右侧用上、下角标标志。其中以量符号和代表变动性数字的字母做角标时用斜体,其他角标(包括数字)用正体。同一个字母的大小写代表不同的量符号。如:T或Θ是热力学温度的符号,而t或θ是摄氏温度的符号;V是体积的符号,而v是速度的符号。

4)表达量值时,在数理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无例外地用正体字母。单位符号(%除外)与数值之间应留1/4字距空隙,但平面角的单位度(°)、分(′)、秒(″),数值与单位符号之间不留空隙。摄氏温度量值仍要留空,如30℃。

5)不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如加缩写点、下角标、复数形式,或在组合单位中插入化学元素符号或分子式等说明性记号。如%(m/m)或%(V/V),正确的表示为:质量分数为0.67或质量分数为67%;体积分数为0.75或体积分数为75%。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也可表示为5 μg·g-1和4.2 mL·m-3。

6)不能把ppm、pphm、ppb等缩写字作为单位使用。

7)体积克分子浓度M不能作为单位,应改为mol·L-1。

8)当组合单位由一个单位除以1个或几个单位构成时,应当以“m·s-1”或“mg·(kg·d)-1”的形式表示。

9)在单位相同的一组量值中,前边的单位省去,而只保留最后一个量值的单位。如“处理温度有10℃、15℃、20℃、25℃、30℃这5种”要改为“处理温度有10、15、20、25、30℃这5种”。

10)一些非法定单位,不能使用。例如:

长度:埃(?),1?=0.1nm。

面积:亩,1亩=0.067hm2=667m2。

单位英文缩写rpm(r),应为r·min-1。

压强单位是帕斯卡(Pa),见到毫米汞柱(mmHg)就应换算成帕斯卡,即1 mmHg=0.133 kPa、1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3×105 Pa=101.3kPa。1psi=6.896kPa(磅力每平方英寸)。

11)“含量”不是物理量名称。定性说时,可以用“含量”,如说“淀粉的含量高,蛋白质的含量低”;而定量表述时,不能用“含量”,应当用相应的量名称,如“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浓度”“质量浓度”等。

13 数学式和反应式

1)文章中的大公式(如繁分式、积分式、连加式、连乘式等)、矩阵和行列式,以及重要公式,还有化学反应式和结构式等,均另行起居中排,前后文提及的公式还应编式号,如“式(1)”“式(2)”“式(3)”等,居右排。

2)数学式需要转行时,应在“=”“≈”“>”“<”“≤”“≥”等关系符号,或在“+”“-”“×”“÷”等运算符号处转行,并将这些符号放在上一行的末尾,而不放在下一行的开头,并且各行分别居中。

3)对数学式中文字符号的解释,采用如下形式:

式中:p为压力,kPa;t为温度,℃;V为体积,cm3。

式中l、b、h分别为矩形块的长、宽、高,cm。

4)反应式在反应方向符号处转行,并将反应符号放在上一行的末尾,而不放在下一行的开头。式中的反应条件应当用比正文小1号的字符标注在反应方向符号的上下方。

5)为节省版面,在不引起误解的前提下,文字行中的竖排分式应改成横排分式或负数幂的形式。

6)数学式,以及化学实验式、分子式、离子式、电子式、反应式、结构式等的编排,应遵守有关规则。

14 图表

14.1 插图

1)图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内容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2)图要精心设计和加工,要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中文字和符号用6号宋体。图宽一般不超过7cm(占半栏)。

3)图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如仅有1个图,其图序也为“图1”)和简明的图题。图序与图题间空1个字距,一般居中排于图形的下方。

4)坐标图的标目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顶左底右”。坐标图右侧的纵坐标标目的标注形式同左侧。

5)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表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6)图在文中的布局要合理,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如“如图×所示”)后见图,图旁空白较大时,

可串排文字。

7)图若卧排,其方位应是“顶左底右”,即双页中的图顶向切口,单页中的图顶向订口。

8)图注置于图形与图题之间,末尾应有句号。

14.2 表格

1)表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内容与图及文字表述重复。

2)表要精心设计和加工,力求科学、简洁、规范。本刊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若第1栏各个栏目是向右管所辖的项目或内容或量值,则用两线表。表中文字和符号用6号宋体。

3)表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如仅有1个表,其表序也为“表1”)和简明的表题。表序与表题间空1个字距,一般居中排于表本身的上方。

4)表的由量和单位组成的栏目,应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若所有栏的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顶线的右上方。

5)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图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6)表中左右或上下栏的数字或文字相同时,应重复标注,或以合并单元格的形式表示,不能用“同左”“同上”等字样表示。

7)表在文中的布局要合理,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如“如表×所示”)后见表,图旁空白较大时,可串排文字。

8)表若卧排,其方位应是“顶左底右”,即双页中的表顶向切口,单页中的表顶向订口。表若跨页,应排为双页跨单页;需要转页排的表,应在续表顶线上方注明“表×(续)”,续表的项目栏应重复排出。

9)为保证表格涵义的自明性,可添加表注。表注的序号统一用1)、2)等表示;各条表注之间用分号;最后一条表注的句末用句号结尾。

15 数字

1)凡是可以使用而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2)日期和时刻的表示:

①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简写,如2009年不写成09年。

②日期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2010年3月18日写成2010-03-18。

③日的时刻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13时9分38秒写成15:09:38。

3)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计量单位前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

②计数单位(量词)前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无论是不是个位数。

③阿拉伯数字不能拆开转行。

④4位及4位以上数值,从小数点算起,向左和向右每3位为一组,组间留1/4个汉字空隙。

⑤尾数“0”多的5位和5位以上的数字,代入数词“万”或“亿”,但不得以数词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等代入(百、千、兆等词头除外)。例如:

118375230kg,应写成1亿1837万5230kg,但不得写成1亿1千8百37万5千2百37kg。

⑥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用以定位的“0”。如0.875不得写成.875。

⑦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1.50,1.75,2.00”不得写成“1.5,1.75,2”。

4)数值的修约执行GB/T8170—2008《数值修约及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及GB3101—1993《附录B 数的修约规则》的规定。

5)参数与偏差范围的表示:

①数值范围——五至十写成5~10;3×103~8×103不得写成3~8×103。

②百分数范围——20%~30%不得写成20~30%。

③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1.5~3.6mA不写成1.5mA~3.6mA。

6)表示面积和体积量值,按下列方式书写:

80m×50m不得写成80×50m2,也不得写成80×50m;

50cm×40cm×30cm不得写成50×40×30cm3,也不得写成50×40×30cm。

7)汉字数字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等,使用汉字数字。

②相邻2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使用汉字数字,数字间不加顿号。如七八千米、五十二三千克等。

③我国清朝和清朝以前以及非公历纪年用汉字数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1860年11月2日)、八

月十五中秋节等。

16 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要力求做到:题文相符,结构严谨,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文字简洁,符合逻辑,无错别字,标点正确。

1)语句应避免歧义和费解。

2)使用规范汉字,避免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避免使用别字。

环境工程论文中常见使用不当的别字有(括号内是正确的):

报导(道) 成份(分) 翠(萃)取幅(辐)射挥发份(分) 既(即)使秸杆(秆)

截止(至)目前水蒸汽(气) 惟(唯)独惟(唯)一象(像)国外一样粘(黏)度

粘(黏)土粘(黏)性系数震(振)荡

3)标点符号使用力求符合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17 缩写

当文中多次出现同一较长的技术术语时,为了方便读者阅读,请在较长术语首次出现时,在紧随其后的圆括号中给出全称及其缩写,以后均用缩写。

18 论文的字体、字号和排版格式要求

作者在投稿时,根据情况可通栏排版也可双栏排版。论文题名可用2号宋体,作者署名用4号楷体,其他用5号宋体。各级层次标题左顶格排(参见投稿WORD模板)。中英文作者署名、关健词、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数值与单位间的空格等格式要按照相关要求排版。

19 《环境工程学报》投稿WORD模板

请参见后页。

中文题名(宋体二号)

×××1×××2,3××1*(楷体四号)

(1. ×××××××××××××××,城市邮编;2. ×××××××××××××××,城市邮编;

3. ×××××××××××××××,城市邮编)(宋体五号)

摘要××××××××××××××××××××××××××××××。(宋体小五)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X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DOI10.12030/j.cjee.稿件编号

English title(Times New Roman三号)

×××1×××2,3××1*(Times New Roman四号)

(1. ×××××××××××××××, Beijing 100000,China;2. ×××××××××××××××, Beijing 100000,China;

3. ×××××××××××××××, Beijing 100000,China)(Times New Roman五号)

Abstract××××××××××××××××××××××××××××××.(Times New Roman小五号)

Key words ××××;××××;××××;××××;××××

(引言)×××××××××××××××××,×

×××××××××××,×××××××××××

×××××,×××××××××××××××××

×××××××××××××。(宋体五号)

1(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

××××××××××××××××××××。

1.1 (二级标题,五黑体)

××××××××××××××××××××。

1.1.1(三级标题,五楷体)

××××××××××××××××××××。

1)×××××××。×××××××××××

×××××××××。

2)×××××××。×××××××××××

×××××××××。

表的编排(推荐使用三线表)

表1 ××××××××××(宋体小五黑)

Table 1 ××××××××××(Times New Roman小五,

首字母大写,其他字母均小写)

×××/ (mg·L-1)

×××/

(mg·(kg·d)-1)

×××/(?)

注:

×××××××。

公式的编排

××××××××××(1)

××××××××××(2)图的编排

(a)××××××××××

(b)××××××××××

图1 ××××××××××(宋体小五号)

Fig.1 ××××××××××

参考文献

[1]PETERS A.Particulate matter and heart disease: Evidence from epidemiological

studies[J].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2005,207(2):477-482

[2]王姣,王效科,张红星,等.北京市城区两个典型站点PM2.5浓度和元素组成

差异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74-80

W ANG Jiao,W ANG Xiaoke,ZHANG Hongxing,et https://www.360docs.net/doc/0b3181638.html,parison of PM2.5 concentrations and elemental compositions in two typical sites in Beijing

urban area[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2,32(1):74-80(in Chinese)

基金项目:××××××××××(12345678);××××××××××(123456);×××××××××(123456)收稿日期: 年-月-日;修订日期:年-月-日

作者简介:×××(19××—),男(女),××研究生,研究方向:××××××。E-mail:××××××××

*通讯联系人,E-mail:××××××××××

说明:可将您的文章内容直接粘贴进本模板即可形成标准格式。请按照本刊格式及要求投稿,以便我们安排稿件送审、编辑加工、校对、制图等工作。谢谢!

环境工程学(整理知识点)

一、水质指标 水质:水的品质,指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水质指标的种类:物理性指标,化学性指标,生物学指标 固体、碱度、硬度、COD、BOD、TOC、TOD 固体:在一定温度下(103~105℃),将一定体积的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的总量 BOD:表示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经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所需氧量。用单位体积污水所耗氧量表示(mg/L) 二、水中的杂质: 按颗粒大小分为: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溶解性物质 三、污水的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 四、沉淀的类型 四种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 五、浅层理论及其斜板沉淀池 浅层理论: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则当沉淀区长度为原来长度的1/n时,就可以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处理效果。沉淀池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 斜板沉淀池:在工程实际应用中,采用分层沉淀池,排泥十分困难,所以一般将分层的隔板倾斜一个角度,以便能自行排泥,这种形式即为斜板沉淀池。 六、混凝 1、胶体双电层结构及其稳定性原因 (1)胶体结构:胶体结构很复杂,是由胶核、吸附层及扩散层三部分组成。 (2)胶体颗粒在污水中之所以具有稳定性,其原因有三: 首先,污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质量很轻,在污水中受水分子热运动的碰撞而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 同时,胶体颗粒本身带电,同类胶体颗粒带有同性电荷,彼此之间存在静电排斥力,从而不能相互靠近结成较大颗粒而下沉; 另外,许多水分子被吸引在胶体颗粒周围形成水化膜,阻止胶体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妨碍颗粒之间接触并凝聚下沉。 2、混凝的机理 污水中投入某些混凝剂后,胶体因电动电位ζ降低或消除而脱稳。脱稳的颗粒便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而下沉,此过程称为凝聚,此类混凝剂称为凝聚剂。 但有些混凝剂可使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形成大的絮状物而下沉,这种现象称为絮凝,此类混凝剂称为絮凝剂。 按机理不同,混凝可分为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物网捕四种。 3、搅拌的作用 促使混合阶段所形成的细小矾花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形成大的、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絮凝体(可见的矾花),以使其在后续的沉淀池内下沉。 七、离子交换 (1)实质:不溶性的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溶液中其他同性离子间的交换反应,是一种可逆的化学吸附过程,又称离子交换吸附。 (2) 结构:树脂本体、活性基团(由固定离子和活动离子组成) (3) 离子交换过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主要吸附水中的离子,并与水中的离子进行等量交换(4)物理性能指标:外观、粒度、密度、含水率、溶胀性、机械强度、耐热性

学报投稿规范及要求

中文文章标题(2号黑体) 作者1,作者 2 ( 4号楷体) (1. 作者单位、二级单位,省市,邮编;2. 作者单位、二级单位,省市, 邮编)(小5号楷体) 摘要写作要求:摘要要求简短精练,明确具体。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体。文摘应包含正文的要点,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写清楚,比如:试验研究的方法、设备、材料等,一定要给出结论。文摘中不能出现图、表、参考文献序号,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一般不分段。文字表达要符合“语言通顺,结构严谨,表达简明”的要求。不表述个人观点,不出现未来计划,要纯粹的文章概述。文摘中的缩写要有全称,专业词汇准确。文摘是一种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人”、“作者”、“我们”等作为文摘陈述的主语。 基本格式:摘要:目的-------------- 方法------------ 结果-----------------结论。 模拟样本: (5号黑体)摘要:目的为提高切换性能,将快速分层移动IPv6(F-HMIPv6)应用到IEEE802.16e中提出了一种新跨层切换方法。方法通过将MAC层切换和IP层切换有效结合,使MAC层切换和IP层切换交叉进行。结果该方法与现有的方法相比,具有更小的切换时延和服务中断时间。对不同的切换方法的数据传输时间进行了分析,不同的参数对数据传输时间有不同的影响。结论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切换性能。(小5号楷体) (5号黑体)关键词:关键词3-8个,各个词间用“;”隔开(小5号楷体) (5号黑体)中图分类号:(可到网站查询:https://www.360docs.net/doc/0b3181638.html,/tools/ztf/simple.htm ) 英文文章标题(4号times new romans) 作者1,作者2 (1. 英文作者单位,城市,邮编;2. 英文作者单位,城市,邮编)(小5号times new romans) (5号黑体)Abstract:(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必要时可适当加长英文摘要篇幅) (5号黑体)Key words:(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一致)(5号 times new romans) 0引言(4号黑体)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端,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作的意义。 (5号宋体) 写作要求:引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引言一般应与结论相互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要在结论中应有解答,但也应避免与结论雷同。 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切忌使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发现”等不适之词;同时也要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求指教”、“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

《环境工程学报》作者投稿规范(2016-04-07)

《环境工程学报》作者投稿规范(2016年4月7日) 1 文章题名要求 1)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使用信息。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建议中文题名中不要出现“×××研究”的字样;建议英文题名不要出现“Study on ×××”的字样,英文题名仅首词的首字母大写(专有名词除外)。 2 作者署名 正式的汉语人名由姓和名2个部分组成。姓和名分写,姓前名后,姓的字母全大写,姓名之间用空格分开。示例:孙小五,SUN Xiaowu。署名作者全部列出(第一作者为学生时,将导师标注为通信作者)。署名作者排于题名之下居中位置。 作者工作单位的中英文要完全对应。工作单位要写二级学院等,要求写全称。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不可简写为“中科院生态中心”。 3 中文摘要 1)采用报道性摘要,用来报道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向读者提供论文中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完整、简明地概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篇幅一般在200~300字。 2)摘要力求简短精炼,明确具体,避免使用笼统、空泛的词语。 3)摘要中一般不用数学式、化学方程式和结构式,不用图表,以及非公知公认的符号和术语,也不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原则上不用引文。 4)按照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逻辑顺序书写。 4 关键词 1)关键词要能准确反映文章的主题,方便检索。 2)关键词是从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出来的,一般为5~8个。 5 篇首页脚注 1)篇首页脚注部分标“基金项目”“收稿日期”“修订日期”“第一作者简介”及“通讯联系人”等字样。其中“基金项目”标明项目来源和项目编号,2个或2个以上的项目来源之间用分号“;”隔开,项目编号用圆括号“( )”括起。第一作者简介列出第一作者的性别、出生年、学位(如系学生,则标硕或博士研究生)、职称、研究方向、E-mail地址;通讯联系人列出E-mail地址。 2)若有基金资助,请在首页脚注中写明准确的基金资助类别和项目编号。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项目(编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编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 6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及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 1)中图分类号按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版)》标注。一篇文章如果涉及多学科,在主分类号之后还标注1~3个相关学科的分类号。各分类号之间用分号“;”隔开。 2)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和文章编号依次排印在中文关键词下方。其中,中图分类号以责任编辑的意见为主。 3)文章编号的编排格式为1673-9108(yyyy)nn-ssss-pp共20位数字,其中1673-9108为本刊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yyyy为出版年,nn为期号,ssss为文章首页所在页码,pp为文章页数,“-”为连字线。如1673-9108(2016)01-0001-07。 4)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码编写规则为10.12030/j.cjee.稿件编号。如稿件编号为201412097的论文,DOI为10.12030/j.cjee.201412097。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投稿指南 邮寄地址:长沙市河西: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邮编:410081 办公地址:湖南师范大学绮竹园1楼东头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E-Mail: xbs@https://www.360docs.net/doc/0b3181638.html,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Mail: xbz@https://www.360docs.net/doc/0b3181638.html,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E-Mail: xbj@https://www.360docs.net/doc/0b3181638.html, 稿件要求: 本刊倡导学术创新、经世致用,尤为推重探讨学科前沿学术问题、开展学术争鸣和有独创性的稿件。 在稿件的规范方面,有如下具体要求: 1、大标题不得多于20个字,标题下写作者姓名。 2、姓名下为作者单位,如:(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3、写摘要,200字以内,浓缩全文精华。不得出现“本文”等介绍性词句。 4、写关键字3-8个。 5、将以上内容全部用英语写出,置于全文末。 6、写出中图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 7、文中图表必须有序号和图题或表题。如:表1 1996年出生人数统计表。尽量使用三线表。 8、在首页地脚列出作者简介。如:作者简介:刘小里(1957-),女,回族,湖南邵阳县人,湖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9、文中引文出处应标明序号,出自著作的应标明页码。出自同一本书的引文用同一序号。如:“……占绝大多数”[1](p115)。 10、参考文献统一置于文末,序号应与引文出处序号对应。具体格式为: (1)专著、学位论文、研究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标题[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如为外国人所著,则在主要责任者前加国别,译者、卷数放在文献标题后。)例如:

英文投稿作者须知

ONE TABLE OF CONTENTS Select an item in the table of contents to go to that topic in the document. LOGGING ON AND OFF THE AUTHOR CENTER (2) LOGGING ON (2) LOGGING OFF (3) FORGOT YOUR PASSWORD? (3) HELP DOCUMENTATION (4) THE WELCOME PAGE (4) INSTRUCTIONS AND FORMS (4) THE AUTHOR DASHBOARD (5) THE MANUSCRIPT SUBMISSION PROCESS (5) IMPORTANT NOTES (6) STEP 1 – TYPE, TITLE, & ABSTRACT (7) SUBMITTING AGENT QUESTION (8) STEP 2 – ATTRIBUTES & KEYWORDS (8) STEP 3 – AUTHORS & INSTITUTIONS (9) STEP 4 – REVIEWERS & EDITORS (10) STEP 5 – DETAILS & COMMENTS (12) STEP 6 – FILE UPLOAD (13) ZIP FILES AND LATEX DOCUMENTS (14) STEP 7 – REVIEW & SUBMIT (15) TIPS FOR AUTHORS SUBMITTING A REVISION (16)

LOGGING ON AND OFF THE AUTHOR CENTER LOGGING ON Each journal’s ScholarOne Manuscripts site has a unique Web address (URL). Typically, you are given the address in an email sent by the journal. If the address is hyperlinked, select the link within the email, or copy and paste into the browser. The journal’s Log In page is displayed. Access to the journal site may be provided in two ways: 1.The journal may create your account and email to you instructions on how to log in and set your User ID and password. 2.Some journals allow their users to create their own accounts. If yours does, there will be a Create Account link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of the page, or you can use the New User? Register here just to the right of the Log In. Follow the 3-step process for creating your account. ?Journal-required fields are denoted by the required symbol

《环境工程学》试卷、习题集及答案

《环境工程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COD;2. 厌氧生物处理法;3. 泥龄;4. 好氧硝化;5. A/A/O法; 6. 反电晕; 7. 二次扬尘; 8. 电场荷电; 9. FGD;10. SCR法。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OD是化学性水质指标之一,其含义是()。 A 溶解氧; B 化学需氧量; C 生化需氧量。 2.废水处理方法很多,其中混凝沉淀法可去除废水中的()。 A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B 不溶性有机物;C悬浮物质。 3.废水二级处理技术属于()。 A 生物方法; B 化学方法;C物理方法。 4.A2/O法产生的污泥量比活性污泥法()。 A 多; B 少; C 一样。 5.下列哪种技术属于废水三级处理技术()? A 臭氧氧化; B 气浮; C 好氧悬浮处理技术。 6.脱硫技术很多,跳汰选煤脱硫技术属于()。 A 炉前脱硫技术; B 炉内脱硫技术; C 炉后脱硫技术。 7.电除尘器最适宜捕集的粉尘是()。 A 低比电阻粉尘; B 中比电阻粉尘; C 高比电阻粉尘。 8.常被用来作为高效除尘器的前级预除尘器的是()。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C 过滤式除尘器。 9.既能捕集颗粒污染物,又能脱除部分气态污染物的除尘器是()。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C 湿式除尘器。 10.SCR法烟气脱硝的主要机理是()。 A 催化转化; B 化学吸收; C 化学吸附。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MLSS,MLVSS,SVI,SBR分别为、、、。 2.活性污泥法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为、、、。

3.SCR法烟气脱硝机理分为、、、。 4.影响湿法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 5.控制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方法包括:、、、。 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什么是废水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 2.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曝气池在好氧活性污泥法中的作用是什么? 4. 简述污水中的氮在生物处理中的转化过程? 5. 什么是曝气?曝气的作用有哪些? 6.控制废气中气态污染物的方法有哪些? 7. 评价除尘器性能的指标有哪些? 8.实现电除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9. 影响SCR法烟气脱硝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10.影响湿法烟气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水处理厂在沉淀池后设置快砂滤池,滤池的设计负荷率为32 m d m 。试计算在设计流量0. 53/ 200/() m s下,滤池表面积为多大?若每个滤池表面积限制在552 m以下,共需建多少个滤池? 2.已知某线—板式电除尘器的收尘面积A=6000m2,所处理的烟气量Q=684000m3/h,烟气粘度η=1.8×10-5Pa·s, 对其施加的平均电场强度E=3.0kV/cm, 试计算粉尘的平均粒径dp=0.1μm、1.0μm、10μm时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取K m=1.36,ε0=8.85×10-12F/m, D=2.0)。

化工学报投稿要求

化工学报征稿简则 1 《化工学报》是由中国化工学会和化学工业出版社共同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学术刊物,现为月刊,国内外发行。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化工类第一名。读者对象为过程科学与技术领域和相关过程工业的科研、设计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 2 化学加工技术(简称过程技术)是一系列重要工业部门如化学品制造、石油炼制、冶金、建材、合成材料、食品与饮料、制浆造纸以及日用化学品等工业的技术基础,化学工程学(简称过程科学)是过程技术的科学基础。本刊主要刊载过程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创造性的代表我国在这一方面基础与应用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报道有价值的基础数据;扼要报道阶段性研究成果;快速报道重要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接受读者来信,展开学术讨论;选载对学科发展起指导作用的综述与专论。按研究领域分成如下栏目:(1)热力学;(2)传递现象;(3)多相流和计算流体力学;(4)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5)分离工程;(6)过程系统工程;(7)表面与界面工程;(8)生物化学工程与技术;(9)能源和环境工程;(10)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11)现代化工技术;(12)其他。 过程科学的生命力还充分体现在它迅速向生物、信息、新结构与功能材料、新能源、环境工程、过程安全与危险品管理等高新技术领域渗透,推动其发展;体现在它作为过程技术的科学支撑体系始终在不断完善与深入。因此,本刊尤其欢迎在这些新兴、交叉和共性基础领域里过程科学原理新发现、新应用的原始研究论文。 3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3.1 来稿一律登录本刊网站,在线投稿。投稿前请详细阅读“投稿指南”。 3.2 来稿可自投,也可经作者所在单位学术部门推荐。研究生论文必须征得导师同意。合作论文必须征得合作者同意。切勿一稿多投。以“研究快报”和“研究简报”发表的文章待进一步研究工作结束后仍可以“研究论文”形式在本刊重新发表。作者应保证拥有合法著作权,原封不动地引用他人具有著作权的图、表必须同时提供授权证明,本刊不承担因作者著作权而引起纠纷的任何责任。 3.3 来稿要主题突出,立论正确,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表达简明,内容符合本刊刊载范围,引用资料必须给出文献。研究论文(含图、表)不超过6000 字;研究简报不超过3000 字;研究快报不超过2000 字,用中文或英文撰写皆可,用英文撰写时须附中文摘要。 3.4 来稿全文按顺序包括:题目(一般不超过20 字)、作者姓名、单位、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300 字)、关键词(3 ~6 个,尽量选用《CA 》关键词表中提供的规范词)、中图分类号、英文摘要(约占0.5 个版面,其中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和地址,应写出论文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主要内容,可比中文摘要详细)、英文关键词、正文、符号说明、参考文献。首页地脚注明联系人、第一作者及其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资助项目应注明编号)。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要求

您好,字数控制在6000左右,最好不超过8000字。格式由编辑部编排,欢迎投稿! 论文格式说明 1、来稿以8000字左右为宜。稿件正文之前请附论文中文摘要(250字—350字)英文提要(允许与中文摘要有所不同,不必对应翻译,长度为约200个英文单词)、关键词(3~5个)、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如果所投稿件是作者承担的科研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 2、文后参考文献(指所引用的论文或著作,相当以前的“注”)的著录项目要齐全。 (1)参考文献的类型标识: 专著—M,期刊—J,报纸文章—N,论文集—C,学位论文—D,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2)中文参考文献的格式: 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名[M].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译著:[序号]原著者国名.原著者.文献名[M].译者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3、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请放在当页左下脚。 4、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请采用人民出版社最新版本。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用1995年版,《列宁全集》用1984年以后版本,《毛泽东选集》用1991年版,《邓小平

文选》(一、二卷)用1994年版。 5、外文参考文献要用外文原文,作者字母全部大写,书名、杂志名为黑体;切忌用中文叙述外文,如“牛津大学出版社,某某书,哪一年版”等等。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作者投稿格式要求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作者投稿格式要求 一、文题 1.文题用2号黑体字居中通栏排版。 2.如是基金项目文章,文题末右上角加“﹡”号。 二、作者姓名 1.作者姓名用5号楷体居中排列在文题下方。 2.作者中单姓单名者姓与名之间不留空格,各姓名之间用“,”隔开。作者单位不同时,在作者姓名后的右上角以阿拉伯数字进行标注。 3. 作者姓名与中文文题的行间距空5号字1行 三、摘要与关键词 1.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通栏排,两边各缩进2字格。英文摘要排在中文摘要下方,中英文关键词分别排在中英文摘要下方。 2.“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字样后加冒号(:)左顶格排(小5号黑体),转行文字顶格排。四要素名称“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文字均为小5号黑体,后空1字格排;其余文字为小5号宋体。多个关键词之间隔以“;”。 3.中文摘要与作者姓名行间距空5号字1行。 四、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排在中文关键词下方、英文文题上方,无须标注英文分类号。“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后加冒号“:”,用小5号黑体排,其余文字均为小5号宋体。 五、英文文题、作者姓名及单位 1.英文文题用4号黑正体左顶格排,文题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均小写。 2.英文摘要中作者姓名在英文文题下另起一行左顶格排,用小5号白正体居中排。作者姓名后在圆括号内用小5号白斜体接排作者单位。英文摘要内容与作者名间无行空。 3.英文文题与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的行间距空5号字1行 六、基金项目 1. 文章首页地脚半栏排“基金项目:”用6号字黑体顶左排,其余文字为6号宋体。用横细线与正文分开。“基金项目:”左上角加“﹡”号。 2.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隔开,连排,

《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交叉模型-Psych

《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 题目: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双职工夫妻的婚姻满意感:一个积极溢出-交叉模型 作者:谢菊兰马红宇唐汉瑛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轮 审稿人1意见: 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与双职工夫妻的婚姻满意感是目前工作-家庭领域的重要课题,其理论和实践意义毋庸质疑。作者通过复杂且严谨的数据分析,思路比较清晰,循序渐进,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说服力。然而,纵观全文,以下问题期待作者认真思考和润色: 意见1:首先,作者构建了一个新的积极溢出-交叉模型,从夫妻互动(社会支持)的角度深入探讨了FSSB积极影响双职工夫妻双方婚姻满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FSSB 可通过依次促进员工的工作-家庭增益、员工夫妻之间的积极互动(社会支持行为),进而积极影响双职工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感。这一模型提出的理论基础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究竟是婚姻满意感导致夫妻间更多的积极互动,还是互动确实影响了婚姻满意感,作者的文献铺垫有些牵强。作者随后的各种假设都是建立在这一模型基础上,值得商榷。 回应:感谢专家的提醒。 1)有关研究模型的理论基础。前一稿,我们主要是基于Bakker等人提出的溢出-交叉模型来论证和推演假设。溢出-交叉模型认为工作需求和工作资源对员工的影响可以溢出至家庭领域,并通过社会互动交叉影响员工配偶的幸福感,进一步配偶的幸福感又会影响员工的幸福感(Bakker, Demerouti, & Burke, 2009)。该模型整合了以往有关溢出效应和交叉效应的研究,为人们理解员工的工作对其自身和配偶幸福感的影响与发生机制提供了依据(Bakker & Demerouti, 2013)。学者们基于该模型,已开展了诸多研究(e.g. 马红宇, 谢菊兰, 唐汉瑛, 申传刚, 张晓翔, 2016; Bakker et al., 2009; Ferguson, Carlson, Boswell, Whitten, Butts, & Kacmar, 2016; Sanz-Vergel, Rodríguez-Mu?oz, & Nielsen, 2015)。 我们认为,溢出-交叉模型为人们理解FSSB与双职工夫妻婚姻满意感(幸福感的重要方面)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视角。然而,诚如专家所提醒,溢出-交叉模型并未详细阐述“工作资源为何可以促进夫妻间的相互支持?”“夫妻间的相互支持为何可以提升双方的婚姻满意感?”等问题。本次修改,我们基于溢出-交叉效应的视角,具体结合“资源-获取-发展”观(Wayne, Grzywacz, Carlson, & Kacmar, 2007)和基于关系支持的积极发展模型(Feeney & Collins, 2015)来论证各研究假设。具体修改见“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部分蓝色标出内容。 2)有关夫妻互动与婚姻满意感的关系。本研究关注的是夫妻间的相互支持与婚姻满意感的关系。以往有关夫妻间相互支持与婚姻满意感的关系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获得者的角度考察个体获得的配偶支持对其自身婚姻满意感的影响(e.g. Dehle, Larsen, & Landers, 2001; Sullivan, Pasch, Johnson, & Bradbury, 2010)。一类是从提供者的角度考察个体的婚姻满意感对其向配偶提供支持的影响(e.g. Boeding, Pukay-Martin, Baucom, Porter, Kirby, Gremore, & Keefe, 2014)。不过,这两类研究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本研究主要是基于第一类研究来论证和推演假设。本次修改加强了对于相关假设的理论基础介绍。详见“2.3 FSSB、夫妻间的相互支持与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感”。 同时为了检验在本研究中“FSSB是否会通过先提升夫妻双方的婚姻满意感进而导致夫妻间更多的积极互动?”这一问题,我们在数据分析部分构建了一个备择模型M4(增加了婚姻满意感到配偶支持(配偶评价)的路径)。模型比较结果表明,增加这一成对的路径后,

环境工程学原理自测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 2.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的技术原理包括稀释、隔离、分离、转化。 3. “三传”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一反”为化学反应过程。 4. 国际单位制由7个基本单位、2个辅助单位、导出单位组成。 5. 以单位时间质量表示时的 6. 7. 有黏性、可压缩的流体、层流情况下可用牛顿黏性定律计算剪切应力。 8. 所有气体和大多数低分子量的液体均属牛顿型流体。 9. 环境工程中常遇到的两相间传质过程包括气体的吸收、萃取、吸附、膜分离、生物膜反应。 10.环境工程中常遇到的单相中的传质包括流体流过可溶性固体表面、溶质在流体中的溶解、气固相催化反应。 11. 传质边界层的名义厚度定义为 12. 温度影响流体密度、粘度,进而影响沉降速度。 13. 环境工程领域的过滤中,使用的过滤介质主要有固体颗粒、织物介质、多孔固体介质、多孔膜。 14. 环境工程领域中的过滤过程中的固体颗粒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 天然颗粒包括石英砂、无烟煤、磁铁矿粒等,人工颗粒包括聚苯乙烯发泡塑料球等。 15、过滤的主要类型按过滤机理分有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按促使流体流动的推动力分有重力过滤,真空过滤,压力差过滤,离心过滤。 16. 吸收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有净化有害气体、回收有用物质、曝气充氧。 17. 吸收过程一般可分解为气相内的传递、相际传递、液相内的传递三个基本步骤。 18. 吸收塔中气液两相的流动方式有逆流、并流。 19.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硅胶、活性氧化铝、沸石分子筛。 20. 吸附过程有外扩散、内扩散、吸附几个基本步骤。 21. 空间时间是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v)之比值。具有时间的单位,但不是反应时间也不是接触时间,可视为处理与反应器体积相同的物料所需要的时间。 空间速度是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单位为时间的倒数。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处理几倍于反应器体积的物料,反映了一个反应器的强度。空速越大,反应器的负荷越大。 22. 根据反应物料的流动与混和状态,反应器可分理想流反应器和非理想流反应器。理想流反应器分为完全混合流(全混流)反应器和推流反应器。 mr ,,0,()0.99() A A i A A i c c c c -=-

世界污水处理现状研究

世界污水处理现状研究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循环利用 摘要:在全球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利用污水处理达到循环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污水处理基本方法及世界各国污水处理历史和发展现状的介绍,说明通过污水处理实现循环利用是节约能源长期发展的经济实用的途径。

今年夏天,作为交换生,我在新加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交流学习。短暂的学习期间,我们还对新加坡的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等进行了综合考察。除了整洁的环境、良好的秩序、稳定的发展,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见识到了水再生的重要。新加坡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淡水资源几近于零,自身拥有的淡水只有上天赐予的雨水,50%淡水靠从马来西亚进口。但在新加坡,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从无缺水事件发生。这都要归功于新加坡政府的四大“国家水喉”计划之一的“新生水计划”。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新加坡的成功已成为全世界的榜样,通过污水处理达到再生水循环利用,是解决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 一、再生水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1、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现状。虽然地球表面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 0.007%的水可被人类直接利用。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中国也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更少,仅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2、再生水资源开发是大势所趋。开发利用再生水资源,对于缓解水资源短 缺、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实现污染减排和环 境改善相结合,是同时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两大难题最经济最有效 的措施。污水排放稳定,不随降雨状况而改变,以污水为水源的再生水可作为稳 定的供水水源。而经过净化的污水可作为一种再生的水资源,具有集中、量大、 水质和水量都较稳定的特点,能够用于工业、农业、市政与建筑用水等方面。 二、新加坡再生水发展现状 新加坡政府为解决国家水资源短缺问题,实行开源与节流双项并举,提出开发四大“国家水喉”计划,即天然降水、进口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新加坡新生水计划是指将生活污水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传送到新生水厂,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就得到了可循环利用的新生水。再生水绝大部分是供应给工业、商业、服务业,以及环境美化,同时有很小部分注入蓄水池,与天然水混合后送往自来水厂,经进一步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标准,间接作为饮用水供应。目前其再生水厂日供再生水总量可达23.62万m3/d,占日供水量的15%以上,目标是再生水占日供水量达到30%以上。新生水是新加坡“化腐朽为神奇”的例子。有了新生水,新加坡在水供上更加自给自足,而国人也很明白新生水的重要性,废水回收、过滤、再生,使每一滴水都有超过一次的用途。 三、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污水处理有着一系列的专业流程,新加坡的污水处理是通过先进的双向渗透1摘自上海情报服务平台《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概况》作者:张小芸

《大学图书馆学报》投稿格式要求

投稿须知 由于用电子邮件投稿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切实保证作者的权益,提高编辑部的审稿效率,本刊特敬告广大作者:自2004年10月1日起,编辑部不再审阅电子邮件投稿。请作者用打印稿投稿,收到采用通知后再寄发电子文本,以利排版印刷。打印稿作者署名下方仍请注明电子信箱地址,以便编辑部及时与您联系。 1.投稿格式请参阅新的规定。 2.凡编辑部已选用,要求作者提供电子稿件的,请通过网络发送到电子邮箱:jalreader@https://www.360docs.net/doc/0b3181638.html,,尽量不要寄软盘(易损坏)。文件格式请用Word格式。电子邮件“主题”的格式为:“已录用稿件:作者姓名-文章标题”;稿件以附件的形式挂在邮件上,不要直接粘贴在邮件内容窗口中,以免出现乱码;文件名按“作者姓名-文章标题”的方式取。

一标题、作者、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1)中文题名 (2)作者名称 (3)作者单位 ● 格式为“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 (4)中文摘要 ●摘要是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的一篇完整的短文,应使读者不阅读文献全文,就能 获得必要的信息。 ●字数限定为100-300字,不宜过短或过长。 ●研究论文要求写成报道性摘要,内容须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着重反映论 文的创新之处和作者特别强调的结论。内容应具体,诸如“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研 究”、“获得了几点有益的结论”等,均是不具体的表现。 ●综述类论文不便于写成报道性摘要时,可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或指示性摘要, 简要地介绍论文的论题,概括阐述论文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语气用第三人称。不要出现“我们”、“本文”等字样。 ● 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不发空洞的评语,不进行自我评价。 (5)中文关键词 ● 每篇文章选择3~8个关键词。 ●关键词的标引应按GB/T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的原则 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 术语以及文章题名的人名、地名也可作为关键词(自由词)标出。 ●不应出现无检索意义的关键词,如“研究”、“论文”、“概述”、“展望”等。 (6)英文题名 ●除冠词、字母少于5个的介词和连词外,其他的词应大写第一个字母。首词和尾 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7)英文作者名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名的首字母 大写,如:ZhangYing(张颖),WangXilian(王锡联), ZhugeHua(诸葛华)。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8)英文单位名称 ●格式同中文。但如系国内文章,末尾应加“China”。 ●应使用该单位对外公布的正式英文名称,不能私自硬译。 (9)英文摘要 ●与中文摘要对应。 (10)英文关键词 ●与中文关键词对应。 ●词首字母大写,各词之间以分号“;”相隔。 二正文 ●凡研究性论文,提倡进行简要的学术史回顾,在引言或注释中说明前人的研究成 果和目前的研究状况。 ●字数最好在6000字以内,研究性论文不超过10000字。用A4纸打印, 正文用5号字。 ●文中小标题应尽量简短、明确。 ●文中尽量减少图、表的数量。如必须使用图、表,则应简洁、紧凑。图、表应为 黑白色,彩色图、表应进行转换。图、表分别顺序编号,且均要有标题,明确注 明资料来源。如引自外文文献,应将内容翻成中文。 ●对正文内容需作说明的,可使用脚注。脚注序号用数字加圆圈标注 如①、②… 。课题项目编号、致谢等内容可在题名右上角加一注号,在脚注中说明。 三参考文献 ●所有参考文献都必须是在文中引用和标注过的。 ●参考文献与注释(脚注)的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和利用的文 献书目,集中列于文末;注释(脚注)则是作者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 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列于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

《汽车工程》作者投稿须知

《汽车工程》作者投稿须知 《汽车工程》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反映中国汽车行业学术研究水平的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汽车理论的探讨、试验研究成果以及汽车设计、制造、新材料使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同时也适量刊登有关汽车产业和汽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与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的学术论文,全面反映各种高新技术(如:信息、计算机及网络、自动化、微电子、通信、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环保等技术)在汽车及交通业中的应用。《汽车工程》是中国科技类期刊的核心期刊和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 本刊编辑部简要的工作流程为 提高稿件的质量。 1 稿件的组成及要求 稿件须是未以任何形式发表过的原创论文,篇幅控制在6000~8000字(包

括图表),稿件的结构组成按次序排列为:中文题目、作者署名、作者单位信息(包括: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文题、作者英文署名、作者单位信息英文翻译、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前言、正文、参考文献。 《汽车工程》论文投稿模板可从《汽车工程》网站()下载。 题目 题目应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具体、简单明了。 中文题目 2号宋体通栏。以不超过20个汉字为宜。 英文题目应符合英文表达方法,不要轻易使用未得到业界公认的缩略词语。 论文如有基金项目资助,在题目末尾用上标“*”注出,并把注释语列于首页地脚处。 作者及单位 作者数以不超过6人为宜,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为宜。 作者署名按照先后次序从左至右列于题目下方。所有作者单位按照作者顺序在署名下方用一个括号注出,每个单位信息应包括序号(多于1个单位时标注)、单位全称(写至二级单位,如院、所或系)、所在城市名称、邮编。国外单位应标明所在国家。每个作者名字后用上标标出所对应的单位序号,多于一个单位时,序号间用逗号隔开。 摘要 小5号宋体通栏,200字左右。要求:论文的基本信息和要点都应该出现在摘要里;使用标准精确的词汇和语言,清晰紧凑地概述客观事实;摘要的整体结构严谨、思路清楚,基本素材组织合理。

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

《心理学报》审稿意见与作者回应 题目:选择多多益善?——选择集大小对消费者多样化寻求的影响 作者:刘蕾郑毓煌陈瑞 第一轮 审稿人1意见:本文通过三个实验研究,探讨了消费者多样化寻求行为与选择集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论文选题来看,是消费行为领域的重要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所汇报的实验结果也支持了作者的假设。论文优点在于:作者对相关文献有很好的把握和梳理,实验设计严谨规范,尝试利用moderator(研究三)来验证机制的尝试也值得肯定。但是论文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需要在修改中加以完善。 意见1:论文摘要部分需要修改,现在的版本中有多处表述语意不清楚的地方。 回应:非常感谢评审专家的宝贵建议!我们将论文摘要部分做了细致的修改,以确保语意清晰,语句流畅。详情请参阅论文摘要部分。 意见2:论文引言的第二段的出现非常突兀。可以考虑放在最前面作为引出―多样化寻求行为‖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或者直接删除,或者在论文的discussion部分提及。 回应:非常感谢评审专家的细心审阅和建议,的确引言第二段内容与前后文逻辑关系不强,论文作者也非常认同评审专家的建议,已将该段内容放在文章开头作为引出―多样化寻求行为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意见3:论文第四段的相关讨论(―因此,作为生产企业和供应商,应找到倒U形的临界点,只要供应临界点的产品种类数量,就可以通过减少生产和供应成本而使总收益最大化‖)没有事实根据,建议作者谨慎。 回应:非常感谢评审专家认真严谨的审阅和建议。为周密起见,我们已将该段表述删除。 意见4:第4页倒数第5行,―柯学‖的引用需要注明年份。 回应:特别感谢评审专家如此细心的审阅并耐心的指出文中不足。已注明所引用论文的年份。 意见5:第5页作者提到―消费者多样性寻求行为随选择集增大而增加(McAlister,1982;Pessemier,1978;Simonson,1990;Walsh,1995)‖,这部分内容与本文立意相矛盾。因为作者一开始就提到探索多样化寻求行为与选择集大小关系的研究几乎没有,所以有必要开展本研究。但在此处又罗列了很多研究过这一问题的文献,自相矛盾。 回应:非常感谢评审专家细心的审阅和建议。由于原文表述不当,出现了自我矛盾之处。已有研究的确尚未探索选择集大小与消费者多样化选择之间的关系。McAlister(1982)、Pessemier(1978)、Simonson(1990)、Walsh(1995)等文献并没有发现多样性寻求行为随选择集增大而增加,而是发现由于对未来多样性消费需求的预期,包括人们对于新奇、变化的固有需要和减少对未来偏好不确定性的风险,消费者倾向于寻求多样性。因此,根据评审专家的建议,我们修改了原文的表述。具体见文章2.2节第一段。 意见6:第8页,倒数第10行,应为―实验1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