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室等级划分标准

生物实验室等级划分标准
生物实验室等级划分标准

实验室的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能够确保工作人员在处理含有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时,不受实验对象侵染,周围环境不受污染。

P1实验室

P是英语protect 保护的缩写。实验室具备跟一般微生物学实验室相同等级的设备。

1.若在此级实验室内同时进行非基因重组的实验时,需明确划分实验区域,小心进行操作。

2.进行实验时,宜关闭实验室的门窗。

3.每日实验结束时需灭菌实验台,如实验中发生污染,需立即加以灭菌。

4.实验所产生之所有生物材料废弃物,需尽快灭菌后再依院方「感染性废弃物管理」相关办

5.法丢弃。被污染的器具需先经灭菌后,再清洗使用或丢弃。

6.不得用口做吸量操作。

7.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及保存食物。

8.操作重组体之后,或离开实验室之前要洗手。

9.在所有操作中,应尽量避免产生气雾。

10.要从实验室搬离被污染物品时,必需将其放入坚固且不漏的容器,在实验室内密封后才可运出。

11.防除实验室的非实验用生物,如昆虫及鼠类等。

12.若有其他方法可用,应避免使用针头。

13.实验用衣物的使用,需遵从计画主持人的指示。

14.需遵守计划主持人所订之其他事项。

p2实验室

1.符合BSL-2实验室建设要求。

2.实验室门口带锁并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

3.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处还有供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

4.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处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

5.在实验室所有的建筑内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查和验证,以保证符合要求。

6.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7.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

8.考虑机械通风,如使用窗户自然通风,有防虫纱窗。

9.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设用电源。

10.实验室出口有在黑暗是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P3实验室

全称叫“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整个实验室完全密封,室内处于负压状态,从而使实验室内部的气体不会跑到外面而造成污染。

1.实验室中必须安装Ⅱ级或Ⅱ级以上生物安全柜。

2.所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3.当这类操作不得不在生物安全柜外进行时,必须采用个体防护与使用物理抑制设备的综合防护措施。

4.在进行感染性组织培养、有可能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时,必须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5.当不能安全有效地将气溶胶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时,应使用呼吸保护装置。

6.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穿着背开式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工作完毕必须脱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先消毒后清洗。

7.工作时必须戴手套(两副为宜)。一次性手套必须先消毒后丢弃。

8.在实验室中必须配备有效的消毒剂、眼部清洗剂或生理盐水,且易于取用,可配备应急药品。

以上就是木人给大家的简单介绍,如果您还想了解其他更多内容可以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或者点击官网咨询我们,或者点击在线咨询我们。

深圳市木人实验室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原深圳市木人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创立于2004年,是一家专业从事于实验室前期建筑咨询,系统规划设计、施工、实验室家具设计制作的股份制有限公司。

作为改革开放之都的实验室建设行业的先行者,我们致力于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实验室技术,并予以吸收国产化,先后推出了欧式,美式实验台,VAV变风量控制系统,实验室智能化系统,由此获得广大客户的认可。

我们:

改革开放的前沿-设计之都-深圳

十五年的实验室设计施工经验

装饰、暖通、结构、家具等各个专业的设计师团队

20年项目管理经验的建造师

10000平方的实验室家具设计制造中心

上千个工程案例(华为技术、富士康科技集团,中兴通讯,深圳大学,南昌大学,深圳市人民医院,完美集团,深圳市检察院等)

实验室建设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由手工化进入智能化时代,木人不会做变革的观众,木人的使命将使我们如催化剂一般积极参与变革!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分类

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分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球关注,至今已感染超过1700万人,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合力战“疫”。国内疫情虽趋于平稳,人民的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但北京疫情出现反弹,确诊例数不断增加;此外,今年非洲的“埃博拉病毒”疫情复燃后于6月底才宣告结束;巴西发现了“新型寨卡病毒”;我国也发现了“新型猪流感病毒(G4)”;7月初新加坡因“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才刚开始流行。“病毒”这个名词一次又次绷紧了人们的心弦。 随着各地新建符合安全级别的PCR实验室与核酸检测技术的普及,加之各地检验医学队进京驰援,北京大规模的核酸筛查拉开帷幕,截至7月3日,北京市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机构已达到175所。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工作也从应急转为常态化,给全国临床实验室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迫在眉睫! 为了能更全面的理解新型冠状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相对危险性,本文带您进一步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等级与基本知识。 病原微生物等级分类对比 世界卫生组织(WHO)一直非常重视生物实验室安全问题,早在1983年就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当前版为2004年修订的第三版),对各个国家作为参考和指南,有助于各国制订并建立微生物学操作规范,确保微生物资源的安全,进而确保其可用于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等各项工作。 我国也于2004年颁布了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新修订于2008)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新修订于2018年)。此外,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威胁,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今年已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草案)》也已通过二审,有望今年年底出台。 WHO根据感染性微生物的相对危害程度制订了危险度等级,分为四级,危险度四级最危险;我国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一类最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我国的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和WHO等国际标准有所出入,但内容对应是基本一致的。此外,即将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草案)》已通过二审,并修正了此分类,修正后的分类与WHO国际标准基本统一。在该草案的“二次审议稿”提到了“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人和动物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三类、四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引发本次全球疫情的新冠病毒暂时按照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中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进行管理,属于生物安全三级的高致病性微生物。此外。我国新发现的新型猪流感病毒(H1N1-G4)、巴西新发现的新型寨卡病毒、与正在新加坡流行的登革病毒都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二级);今年在非洲刚果流行的埃博拉则属于第一类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四级)。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与实验室 根据在封闭的实验室环境中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隔离危险的病原体所需采取的一套生物安全防护措施,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分为BSL-1、BSL-2、BSL-3、BSL-4共四个生物安全等级,生物实验室按照生物安全水平分为P1(Protection level 1)、P2、P3和P4四个等级。实验室等级越高,其研究的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也是逐级递增,意

天津地铁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指导标准

天津地铁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指导标准 1 编制依据 依据市建委下发的《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建设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建技[2012]516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参照《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天津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指导书》的有关标准,同时结合天津地铁以往的地下工程经验,制定本标准。 2 风险分类及分级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3 自身风险 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 a)Ⅰ级 :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 b)Ⅱ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 c)Ⅲ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 d)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 a)Ⅰ级 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的盾构隧道; 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的盾构隧道; 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 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生物实验室等级划分标准

实验室的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能够确保工作人员在处理含有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时,不受实验对象侵染,周围环境不受污染。 P1实验室 P是英语protect 保护的缩写。实验室具备跟一般微生物学实验室相同等级的设备。 1.若在此级实验室内同时进行非基因重组的实验时,需明确划分实验区域,小心进行操作。 2.进行实验时,宜关闭实验室的门窗。 3.每日实验结束时需灭菌实验台,如实验中发生污染,需立即加以灭菌。 4.实验所产生之所有生物材料废弃物,需尽快灭菌后再依院方「感染性废弃物管理」相关办 5.法丢弃。被污染的器具需先经灭菌后,再清洗使用或丢弃。 6.不得用口做吸量操作。

7.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及保存食物。 8.操作重组体之后,或离开实验室之前要洗手。 9.在所有操作中,应尽量避免产生气雾。 10.要从实验室搬离被污染物品时,必需将其放入坚固且不漏的容器,在实验室内密封后才可运出。 11.防除实验室的非实验用生物,如昆虫及鼠类等。 12.若有其他方法可用,应避免使用针头。 13.实验用衣物的使用,需遵从计画主持人的指示。 14.需遵守计划主持人所订之其他事项。 p2实验室 1.符合BSL-2实验室建设要求。

2.实验室门口带锁并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 3.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处还有供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 4.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处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 5.在实验室所有的建筑内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查和验证,以保证符合要求。 6.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7.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 8.考虑机械通风,如使用窗户自然通风,有防虫纱窗。 9.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应设用电源。 10.实验室出口有在黑暗是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市政工程等级划分标准[1]

市政工程类别划发标准及有关规定 (一)市政工程类别划分标准 一类工程: 1.道路工程: (1)六条机动车道及以上的高级路面或次高级路面; (2)四条机动车道及以上的并有绿化隔离带的非机动车道的高级或次高级路面。 2.机场跑道、停机坪。 3.桥涵工程: (1)二层或桥面最高高度16m及以上立交桥及路面; (2)单跨跨径Lo≥40m工程; (3)多跨总长度L≥100m工程。 4.最大管径DN≥1200mm及总长度L≥1200m的排水工程。 5.最大管么DN≥1000mm及总长度L≥1000m的给水工程。 6.机械项管工程及箱体最大宽度≥6m的渠箱沉井工程。 7.最大管径DN≥630mm的燃气工程。 8.高3m以上厚1m及以上的防洪墙工程。 9.截面净宽度Bo≥90m的隧道工程。 二类工程: 1.道路工程:四条机动车道及以上的高级路面或次高级路面。 2.桥涵工程: (1) 一层或桥面最高高度小于16m的立交桥及路面。 (2)单跨跨径Lo≥20m; (3)多跨长度L≥70m的桥涵工程。

3.最大管径DN≥1000mm及总长度L≥1000m的排水工程。 4.最大管径DN≥600mm及总长度L≥800m的给水工程。 5.最大管径DN≥325mm的燃气工程。 6.具有明渠、暗渠及截洪沟单独排洪工程。 7.截面净宽度Bo≥7m的隧道工程。 8.城市道路照明工程。 9.高3m以下,厚1m以下的防洪墙。 三类工程: 1.二条机动车及以上的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道路工程。 2.桥涵工程: (1)单跨跨径Lo≥10m桥涵工程; (2)多跨总长度L≥30m的桥涵工程。 3.最大管径DN≥500mm及总长度L≥500m的排水工程。 4.最大管径DN≥300mm及总长度L≥400m的给水工程。 5.最大管径DN<325mm的燃气工程。 6.具有抛石石笼砌护底护脚及其相应配套的土石方附属工程等的单独护岸护坡工程。 7.截面净宽度Bo<7m的隧道工程。 8.截面净空面积So≥4m2的砌筑沟渠。 四类工程: 1.道路工程: (1)二条机动车道(不含快速路)以下工程; (2)单独人行道。 2.桥涵工程: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实用标准

建设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第二章风险分类及分级 第三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第四条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第三章自身风险 第五条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第六条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 (一)Ⅰ级 :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 (二)Ⅱ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 (三)Ⅲ级 :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 (四)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第七条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 (一)Ⅰ级 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构隧道; 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1.5km的盾构隧道; 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 5、超长(长度大于18m)盾构区间联络通道;上方有重要建(构)筑物、河流等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二)Ⅱ级 1、处于接近状态(0.3D<距离≤0.7D)的并行、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覆土厚度为0.7D<H≤1.0D的盾构隧道; 3、开挖断面范围内粉土、砂土层超过50%的盾构区间联络通道。 4、进出洞加固区内存在厚层(厚度≥4m)的承压水粉土、砂土含水层的盾构始发到达区段。 (三)Ⅲ级 1、一般的盾构法隧道; 2、一般盾构区间的联络通道; 3、一般盾构始发到达区段(一个区间共两处,分别在两站端位置)。 第四章环境设施重要性类别 第八条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环境影响的风险主要指建设活动导致周边区域的建(构)筑物发生影响或破坏,地下工程环境影响的分级需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与工程影响区域范围内环境设施的重要性、位置关系、地下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等因素划分。

一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表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验收标准 一、单位基本信息 1、单位名称:法人:电话: 2、实验室名称:负责人:电话:EMAIL: 3、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电话:EMAIL: 4、实验室性质: 5、实验活动涉及的微生物种类:种,属级病原微生物; 6、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申请验收级别:级 二、一级生物实验室安全防护内容 1、生物安全手册 从实验室立项、建设、使用维护的全过程生物安全防护综合措施均要纳入生物安全手册。(含实验活动危险度评估报告) 2、一级防护屏障 A安全设备:超静工作台、排风装臵、离心机要有安全密封的专用离心杯等。 B个人防护:防护服、口罩、手套、消毒剂等防护用品。 3、二级防护屏障 ⒈在出口处设洗手池;⒉门口处要有挂衣处,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内工作服要分开;⒊墙壁、开花板、地面要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消毒剂腐蚀,地面防滑、不铺地毯;⒋台面要防水、耐腐蚀、耐热;⒌厨柜和实验台应牢固、两者之间要有一定距离便于清洁; ⒍有专门放微生物废弃物容器;⒎有开启的窗户应设纱窗;⒏有保证

工作照明的电力、避免强光、反射光;⒐有适当的消毒设施。 4、安全操作规程 ⒈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⒉接触微生物后、脱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⒊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存放食品等非工作用具;⒋禁止口吸滴定管;⒌按尖锐器安全操作规范尽可能少的使用尖锐器;⒍按安全操作规程、尽可能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⒎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台面,活性物溅出要随时消毒;⒏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高压锅灭活,并放专用密闭容器中,由2人以上专运;⒐防虫、防鼠措施。 5、管理制度 A实验室布臵和准入:⒈实验室主工作区要合理设臵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⒉非实验人员不得进入,外来实验者、进修、学习人员要经负责人批准;⒊禁止在主工作区饮食及其他非业务活动。 B实验室工作人员资格和培训:⒈固定的工作人员具备正规院校医学或生物学教育经历,具有医师或技师等专业技术资格,⒉经过生物安全技术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工作。 C工作人员健康管理:⒈上岗前应被告知有潜在危险,并接受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⒉建立健康档案、接受可能接触微生物免疫、并有记录。 D实验室各项制度、规定、操作规程 (A)实验室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危害评估报告制度 (B)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 (C)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制度

市政公用行业工程设计资格分级标准

市政公用行业工程设计资格分级标准 12/2/2003 9:36:28 一、总则 1.本标准依据建设部建设[1991]504号文《工程勘察和工程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原则制定。 2.市政公用行业设计业务范围包括:城市给水、排水、燃气、热力、道路、桥隧、防洪、公共交通、风景园林、环境卫生等十类专业工程设计。 3.市政公用行业设计单位分之甲、乙、丙、丁四级。其中甲级设计单位分为综合性甲级和专业甲级。凡申请市政公用综合甲级设计资格的单位,除满足下列资格标准要求以外,还应具备承担五类以上(含五类)市政公用专业设计的能力。 二、分级标准 (一)甲级 1.应有十五年以上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资历,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在本行业和社会上有较高社会信誉。 2.独立承担过附表所列两个以上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项目,并已经建成投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市政工程专业甲级设计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总数为80人以上,主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人数不得少于10人。市政工程综合性甲级设计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为200人以上,主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人数不得少于40人。园林甲级设计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总数为35人以上,主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人数不得少于6人。 4.有专业技术特长,具有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近五年内有两个以上项目获得国家或省、部级优秀设计奖。 5.参加过国家、行业、地方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 6.综合性甲级设计单位具有一定的科研力量和相应设备,近五年内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7.有比较先进、齐全的技术装备,达到建设部规定甲级设计单位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现阶段考核标准,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8.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和综合管理能力,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持有省、部级全面质量管理达标合格证书。(二)乙级: 1.应有十年以上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资历、技术力量强、专业配套、社会信誉好。 2.独立承担过附表所列两个以上符合乙级、大于丙级规模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项目,并已建成投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市政工程设计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总数为50人以上,主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人数不得少于5人。园林设计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总数为20人以上,主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人数不得少于3人。 4.有一定技术特长,有较先进技术水平,近五年内有一个以上项目获得省、部级优秀设计奖。 5.有比较先进、齐全的技术装备,达到建设部规定乙级设计单位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现阶段考核标准;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6.有一定的综合管理能力,有较好的管理水平。持有省、部级全面质量管理达标合格证书。 (三)丙级: 1.应有五年以上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资历,专业人员基本配备。 2.独立承担过附表所列两个以上符合丙级规模的市政公用设计项目,并已经建成投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市政工程设计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总数为30人以上,主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人数不得少于2人。园林设计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总数为10 以上,主专业高级技术人员职务人数不得少于1人。 4.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设计成果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XXX地铁建设工程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指导标准 一、编制依据 依据XXX下发的《XXX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建设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建技[ XXX]XXX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参照《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 011)、《XXX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指导书》的有关标准,同时结合XXX地铁以往的地下工程经验,制定本标准。 二、风险分类及分级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三、自身风险 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一)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 Ⅰ级: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 Ⅱ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 Ⅲ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 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二)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 1、Ⅰ级 (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0.3D)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0.7D)的盾构隧道; (3)连续掘进长度超过1.5km的盾构隧道; (4)较长范围(长度≥150m)内开挖断面70%以上存在密实承压水砂层;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分类和技术指标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分类和技术指标SICOLAB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可由防护区和辅助工作区组成。 二、根据实验室所处理对象的生物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四级。微生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可采用BSL-1、BSL-2、BSL-3、BSL-4表示相应级别的实验室;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可采用ABSL-1、ABSL-2、ABSL-3、ABSL-4表示相应级别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按下图进行分级。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类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根据所操作致病性生物因子的传播途径可分为a类和b 类。a类指操作非经空气传播生物因子的实验室;b类指操作经空气传播生物因子的实验室。b1类生物安全实验室指可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进行操作的实验室;b2类生物安全实验室指不能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置进行操作的实验室。

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根据使用生物安全柜的类型和穿着防护服的不同,可分为生物安全柜型和正压服型两类,并可符合下图的规定。 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类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技术指标: 一、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宜实施一级屏障和二级屏障,三级、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实施一级屏障和二级屏障。 二、生物安全主实验室二级屏障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图一的规定。 三、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其他房间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图二的规定。 四、当房间处于值班运行时,在各房间压差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值班换气次数可低于本规范表图一和图二中规定的数值。 五、对有特殊要求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空气洁净度级别可高于本规范表图一和图二的规定,换气次数也应随之提高。 如下: 图一.生物安全主试验室二级屏障的主要技术指标

市政定额的类别划分标准

市政定额的类别划分标准 一类工程: 1.道路工程: (1)六条机动车道及以上的高级路面或次高级路面; (2)四条机动车道及以上的并有绿化隔离带的非机动车道的高级或次高级路面。 2.机场跑道、停机坪。 3.桥涵工程: (1)二层或桥面最高高度16m及以上立交桥及路面; (2)单跨跨径Lo≥40m工程; (3)多跨总长度L≥100m工程。 4.最大管径DN≥1200mm及总长度L≥1200m的排水工程。 5.最大管么DN≥1000mm及总长度L≥1000m的给水工程。 6.机械项管工程及箱体最大宽度≥6m的渠箱沉井工程。 7.最大管径DN≥630mm的燃气工程。 8.高3m以上厚1m及以上的防洪墙工程。 9.截面净宽度Bo≥90m的隧道工程。 二类工程: 1.道路工程:四条机动车道及以上的高级路面或次高级路面。 2.桥涵工程: (1) 一层或桥面最高高度小于16m的立交桥及路面。 (2)单跨跨径Lo≥20m; (3)多跨长度L≥70m的桥涵工程。 3.最大管径DN≥1000mm及总长度L≥1000m的排水工程。 4.最大管径DN≥600mm及总长度L≥800m的给水工程。 5.最大管径DN≥325mm的燃气工程。 6.具有明渠、暗渠及截洪沟单独排洪工程。 7.截面净宽度Bo≥7m的隧道工程。 8.城市道路照明工程。 9.高3m以下,厚1m以下的防洪墙。 三类工程: 1.二条机动车及以上的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道路工程。 2.桥涵工程: (1)单跨跨径Lo≥10m桥涵工程; (2)多跨总长度L≥30m的桥涵工程。 3.最大管径DN≥500mm及总长度L≥500m的排水工程。 4.最大管径DN≥300mm及总长度L≥400m的给水工程。 5.最大管径DN<325mm的燃气工程。 6.具有抛石石笼砌护底护脚及其相应配套的土石方附属工程等的单独护岸护坡工程。 7.截面净宽度Bo<7m的隧道工程。 8.截面净空面积So≥4m2的砌筑沟渠。

危险性较大工程范围及危险等级划分表

附件1 危险性较大工程范围及危险等级划分表 附件1: 危险性较大工程范围及危险等级划分表第1页共3页 序号分部、分项工程及规模 危 1 不良地质条 件下有潜在 危险性的土 方、石方开挖 不良地质条件下有潜在危险性的土方、石方开挖 基坑开挖 深度超过3m(含3m)基坑(槽)土方开挖 深度不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 基坑(槽)土方开挖 深度超过5m(含5m)基坑(槽)土方开挖 深度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 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 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2 滑坡和高边 坡处理 高边坡处理 高度6m以上(含6m) 岩质边坡高度超过30m、土质边坡超过15m 滑坡体处理 3 桩基础、挡墙 基础、深水基 础及围堰工 程 桩基础、沉井基础 工程 陆上或内河 外海 人工挖孔桩 挡墙基础、深水基 础及围堰工程 内河水深5m以上 外海 4 桥梁工程中 的梁、拱、柱 等构件施工 等 梁、拱、板等构件 (含钢结构)安装 跨径36m内 跨径36m及以上 跨径20m内拱桥(拱圈)施工及支架拆除 跨径20m及以上拱桥(拱圈)施工及支架拆除 墩、柱、塔施工 高度超过5m(含5m) 高度超过15m(含15m) 桥梁悬浇、悬拼施工(含挂篮) 桥梁转体、顶推施工 预应力结构张拉、压浆施工 斜拉桥、悬索桥的塔、索施工 跨线桥梁的施工 跨二级及以下公路 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或铁路 5 隧道工程中 的不良地质 隧道、高瓦斯 溶洞、暗河、瓦斯、岩爆、涌水突泥、断层等不良地质隧道, 浅埋段、偏压严重段隧道掘进施工 隧道出渣、运输

注:未列入专家论证审查的项目,建设单位或监理工程师可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必要时要求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审查。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

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生物安全一级 生物安全一级(BSL-1) BSL—1适合于非常熟悉的病源,该病源不会经常引发健康成人疾病,对实验人员和环境潜在危险小。实验室没有必要和建筑物中的一般行走区分开。一般按照标准的微生物操作,在开放的实验台面上开展工作。不要求、一般也不使用特殊的遏制设备和设施。实验人员在实验程序方面受过特殊训练,由受过微生物学或相关科学一般训练的科学工作者监督实验。 以下标准及特殊操作、安全设备及设施和BSL—1病源有关: 一、标准微生物操作: 1、在进行有关培养物及样品实验时,未经实验室主任同意,限制或禁止进入实验室。 2、进行活体处理后,实验人员要洗手;离开实验室前脱手套。 3、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不允许在工作区存放食物和日常生活用品。在实验室中,戴隐型眼镜的人,也需戴口罩或面罩。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 4、不能用嘴移液,只能用机械装置移液。 5、制定锐器安全使用规范。 6、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尽量细心,避免产生溅出和气溶胶。 7、至少一天一次、活体溅出时,都应进行台面消毒。 8、所有的培养物、储存物及其它规定的废物在释放前,均应使用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如高压灭菌。转移到就近实验室消毒的物料应置于耐用、防漏容器内,密封运出实验室,其包装应符合有关地方、州、联邦法规。 9、当存在传染源时,应在实验室入口处贴生物危险标志,并显示以下信息:实验中的病源名称、研究者姓名及电话号码。 10、实施控制昆虫和龋齿动物的程序(参见附录G)(另发) 二、特殊操作:无 三、安全设备(第一道屏障) 1、和BSL-1相关的病源,其操作一般不需要生物安全柜之类的特殊遏制装置或设备。 2、建议穿实验服、大褂、制服,避免污染和衣服上的尘土。 3、若手上皮肤有伤或出皮疹,应戴手套。 4、操作过程中,估计会出现微生物或危险物溅出时,应戴保护眼具。

完整版详解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与规范

详解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与规范 根据实验室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等级不同,实验室需要不同的防护水平。实验室不同水平的设施、安全设备以及实验操作技术和管理措施构成了生物实验室的各级生物安全水平。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为4个等级: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4),俗称分别为:P1、P2、P3和P4实验室(P是“物理防护”的英文physical protectio n" 的首字母)。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水 平最低,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防护水平最高。 一、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一级的实验室适用于操作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 动物疾病的微生物。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操作、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仅适用于进行基础的教学和研究,处理危害等级1的微生物。BSL-1是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水平,依靠标准的微生物操作来保证安全,缺少特殊的一级防护屏障或二级 防护屏障。一般来说,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仅能从事没有感染性的操作,不能满足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工作需要。 一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需满足如下设施和设备的要求: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 可锁闭,门锁及门的开启方向应不妨碍室内人员逃生。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实验室的出口处:实验室门口处应设存衣或挂衣装置,可将个人服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实验室的墙、天花板和地面应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灭菌剂的 腐蚀。地面应平整、防滑,不应铺设地毯。实验室台柜和座椅等应稳固,边角应圆滑。实验室台柜等和其摆放应便于清洁,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和坚固。实

最新市政评分表CJJT275-2018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评分表107页

9 检查评分方法 9.1 检查评分办法 9.1.1 在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评定中,保证项目应全数检查。 9.1.2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评定应符合本标准第3章~第8章中各检查评定项 目的有关规定,并应按本标准附录A 、附录B 的评分表进行评分。检查评分表 应分为通用检查项目、地基基础工程、脚手架与作业平台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 系统、地下暗挖与顶管工程、起重吊装工程分项检查评分表和检查评分汇总表。 9.1.3 各评分表的评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分项检查评分表和检查评分汇总表的满分分值均应为100分,评分表的实 得分值应为各检查项目所得分值之和; 2 分项检查评分应采用扣减分值的方法,扣减分值总和不得超过该检查项目 的应得分值; 3 当按分项检查评分表评分时,保证项目中有一项未得分或保证项目小计得 分不足49分,此分项检查评分表不应得分; 4 检查评分汇总表中各分项项目实得分值应按下式计算: 1100 B A C =? (9.1.3-1) 式中:1A ——汇总表中各分项项目实得分值; B ——汇总表中该项应得满分值; C ——该项检查评分表实得分值。 5 当评分遇有缺项时,分项检查评分表或检查评分汇总表的总得分值应按下 式计算: 2100D A E =? (9.1.3-2) 式中:2A ——遇有缺项时总得分值; D ——实查项目在该表的实得分值之和; E ——实查项目在该表的应得满分值之和。 6 地基基础工程、脚手架与作业平台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系统、地下暗挖 与顶管工程、起重吊装工程项目的实得分值,应为所对应专业的分项检查评分表 实得分值的算术平均值。

9.2 检查等级 9.2.1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检查应按汇总表的总得分和分项检查评分表的得分,划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9.2.2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评定的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项检查评分表保证项目分值均应达到第9.1.3条规定得分标准,汇总表得分值应在70分及以上,且保证项目得分值在49分以上时,应为合格。 2当汇总表得分值不足70分或有一分项检查评分表未得分时,应为不合格。 9.2.3 当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检查评定的等级为不合格时,必须限期整改达到合格。

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X X X地铁建设工程 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指导标准 一、编制依据 依据XXX下发的《XXX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建设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建技[XXX]XXX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参照《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XXX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质量安全风险控制指导书》的有关标准,同时结合XXX地铁以往的地下工程经验,制定本标准。 二、风险分类及分级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设计风险因素应从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以及周边环境两方面等考虑,归纳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两类。 根据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等,将风险源的等级由高至低分为Ⅰ、Ⅱ、Ⅲ、Ⅳ级。 三、自身风险 地下工程的自身风险是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自身风险等级主要考虑地质条件、工程埋深、工艺特点、结构特性(如地下结构层数、跨度、断面形式、覆土厚度)等风险因素。其中,明挖法和盖挖法可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作为分级参考依据;盾构法以隧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连续掘进长度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暗挖结构根据隧道的长度、地质复杂程度、环境条件等作为分级参考依据。 (一)基坑工程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Ⅳ级 Ⅰ级: 明(盖)挖法基坑开挖深度H≥25m; Ⅱ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20m≤H<25m; Ⅲ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14m≤H<20m; Ⅳ级 :明(盖)挖法的基坑开挖深度5m≤H<14m。 注: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二)盾构隧道安全风险分级:Ⅰ、Ⅱ、Ⅲ级 1、Ⅰ级 (1)处于非常接近状态(距离≤)的并行或交叠盾构隧道; (2)较长范围(长度≥100m)浅埋(盾构覆土厚度≤)的盾构隧道;

生物安全等级概述

生物安全级别标准 生物安全级别标准 (1) 概述: (2) 生物安全一级(BSL-1) (2) 一、标准微生物操作: (2) 二、特殊操作:无 (3) 三、安全设备(第一道屏障) (3) 四、实验室设施(第二道屏障) (3) 生物安全二级(BSL—2) (3) 一、标准微生物操作: (4) 二、特殊操作: (4) 三、安全设备(第一道屏障) (5) 四、实验室设施(第二道屏障) (6) 生物安全三级(BSL—3) (6) 一、标准微生物操作 (7) 二、特殊操作 (7) 三、安全设备(第一道屏障) (9) 四、实验室设施(第二道屏障) (9) 生物安全四级(BSL—4) (9) (一)生物安全柜实验室(见附1) (9) (二)、防护服实验室 (11) 传染病的隔离 (13) 三级生物安全柜 (13) 二级生物安全柜 (13) 生物危害等级 (13) 危害等级Ⅰ(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13) 危害等级Ⅱ(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 (14) 危害等级Ⅲ( 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 (14) 危害等级Ⅳ(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 (14) 附图:RhP多功能水质改良菌安全等级资料 (14)

概述: 生物安全的定义为生物性的传染媒介通过直接感染或间接破坏环境而导致对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真实或者潜在的危险。“实验室生物安全(biosafety laboratory)”一词用来描述那些用以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及意外释放的防护原则、技术以及实践。 本标准概括了传染性微生物和实验动物工作中的四个生物安全级别所包括的主要要素。根据给个人、环境、社会提供的保护情况,确定级别。 生物安全一级(BSL-1) 进行试验研究用的物质都是已知的所有特性都已清楚并且已证明不会导致疾病的多种微生物物质。研究通过日常的程序在公开的实验台面上进行。不需要有特殊需求的安全保护措施。操作人员只需经过基本的实验室实验程序培训并且通常由科研人员指导,在这样的环境下并不需要生物安全柜的存在。 代表病原体: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BSL—1适合于非常熟悉的病源,该病源不会经常引发健康成人疾病,对实验人员和环境潜在危险小。实验室没有必要和建筑物中的一般行走区分开。一般按照标准的微生物操作,在开放的实验台面上开展工作。不要求、一般也不使用特殊的遏制设备和设施。实验人员在实验程序方面受过特殊训练,由受过微生物学或相关科学一般训练的科学工作者监督实验。 以下标准及特殊操作、安全设备及设施和BSL—1病源有关: 一、标准微生物操作: 1、在进行有关培养物及样品实验时,未经实验室主任同意,限制或禁止进入实验室。 2、进行活体处理后,实验人员要洗手;离开实验室前脱手套。 3、不许在工作区域饮食、吸烟、清洗隐型眼镜和化妆。不允许在工作区存放食物和日常生活用品。在实验室中,戴隐型眼镜的人,也需戴口罩或面罩。食物应存放在工作区域以外专用橱柜或冰箱中。 4、不能用嘴移液,只能用机械装置移液。 5、制定锐器安全使用规范。 6、所有的操作过程应尽量细心,避免产生溅出和气溶胶。 7、至少一天一次、活体溅出时,都应进行台面消毒。 8、所有的培养物、储存物及其它规定的废物在释放前,均应使用可行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如高压灭菌。转移到就近实验室消毒的物料应置于耐用、防漏容器内,密封运出实验室,其包装应符合有关地方、州、联邦法规。

市政工程--总体概述

一、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标段划分 1.1 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应天大街(建邺地面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建设单位:建邺区城管水务集团; (3)建设地点:市建邺区; (4)项目性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5)建设规模:扬子江大道~西城路,总长约 4.4km。主要建设容:道路、交通改造,排水工 程,杆管线及附属市政设施改造,景观环境提升; (6)工期总日历天数: 115 日历天(具体开工日期以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通知为准); (7)工程质量: 符合现行国家质量验收标准。 1.2 编制依据 (1)应天大街(建邺地面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2018.8); (2)应天大街(建邺地面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3)最新版本的国家、行业及地方设计标准、规与规程; 1.3 主要设计标准 1.3.1 道路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根据交通量预测结果,考虑拟建道路在河西新城地区路网中的作用,结合道 1.3.1.2 路周边地块用地性质,推荐本项目道路按城市主干路标准修建; (2)设计速度:应天大街为城市主干路,本次设计速度取 60km/h; (3)车道宽度:本次设计机动车道宽度取 3.5m; (4)道路净空:机动车道≥4.5m 非机动车道≥3.5m 人行道≥2.5m; (5)荷载等级:路面结构计算荷载:BZZ-100 型标准车; (6)抗震设防标准:地震基本烈度 7 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g; (7)坐标系及高程系:坐标系:2008 地方坐标系;高程系:1985 国家高程系; 1.3.2雨污水设计标准 (1)雨水设计流量:按汇水面积暴雨强度及径流系数计算。重现期取 3.0 年; (2)污水设计流量:以平均日用水量为基础,结合折污率计算; (3)雨水管按满流,污水管按非满流计算。污水管最大设计充满度 0.55-0.75(按管径); (4)最小设计流速:污水管 0.6 m/s,雨水管 0.75m/s; (5)排水管管顶覆土应≥1.2m。

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

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 生物安全等级通常可安全进行相关研究工作的条件的整合,与不同工作中的生物安全要求相匹配。控制生物安全风险的根本措施,就是根据生物安全评估结果,为所要开展的工作设定相应的生物安全等级。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根据物理控制水平所对应的能够在内安全操作的微生物危险度等级(1级~4级)确定,国际上以BSL一1、BSL一2、BSL一3、BSL 一4。 1、BSL-1 代表病原体: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简介:进行试验研究用的物质都是已知的所有特性都已清楚并且已证明不会导致疾病的多种微生物物质。研究通过日常的程序在公开的实验台面上进行。不需要有特殊需求的安全保护措施。操作人员只需经过基本的实验室实验程序培训并且通常由科研人员指导,在这样的环境下并不需要生物安全柜的存在。 2、BSL-2 代表病原体:流感病毒 简介:进行试验研究用的物质是一些已知的中等程度危险性的并且与人类某些常见疾病相关的物质。操作者必须经过相关研究的操作培训并且由专业科研人员指导。对于易于污染的物质或者可能产生污染的情况进行预先的处理准备。一些可能涉及或者产生有害生物物质的操作过程都应该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在这些条件下最好使用二级的生物安全柜。 3、BSL-3 代表病原体:炭疽芽孢杆菌、鼠疫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毒 简介:进行试验研究的物质一般都是本土或者外来的有通过呼吸传染使人们致病或者有生命危险可能的物质。我们需要保护一切在周围环境中的操作者免于暴露于这些有潜在危险的物质中。通常使用二级或者三级的生物安全柜是必需的。 4、BSL-4 代表病原体: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病毒 简介:进行试验研究的物质是一些极高危险性并且可以致命的有毒物质,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并且现今并没有有效的疫苗或者治疗方法来处理。操作者必须经过熟练的关于进行这种极高危险性物质研究的培训,并且应该很熟悉一些相关操作,保护设施,实验室设计等等方面对于这些极高危险性物质的预防。同时也必须由在此研究领域非常有经验的科研人员进行指导,严禁独自在4级实验室工作。对于实验室的进出应当严格的进行控制,实验室一定要单独的建造或者建造在一栋大楼中于其他任何地方都分离开的独立房间内,并且要求有详细的关于研究的操作手册进行参考。在这样的实验研究中三级的生物安全柜是必需的。

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电力作业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作业安全风险管理,杜绝电网、人身和设备事故,维护电网安全和企业稳定,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各单位、各级专业管理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对作业进行安全风险认定,加强到岗到位安全监督,落实措施,降低作业安全风险。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系统内的所有作业现场及公司系统内企业承包省外工程的作业现场。 第二章作业安全风险分级 第四条本标准描述的作业安全风险是指可能由现场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引发的电网、人身、设备事故的可能性。 第五条一级作业安全风险 (一)变电站内作业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 1、220kV及以上变电站电气设备部分改造引起系统方式变化较大的、导致220kV及以上变电站出现单线(单电源)、单变、单母线运行或已在N-1方式下运行的情况。 2、新建220kV及以上变电站投运。 3、邻近带电设备作业的,且多班组(含外单位作业或协同作业的)、多工种参与、使用两台以上大型施工机械的大型电气施工作业。 (二)线路作业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 1、220kV及以上联络线作业,造成区域与区域之间、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电网运行不满足N-1原则。 2、220kV及以上重要线路更换铁塔、导线(含架空光缆)施工达10基杆塔及以上的,同时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或66kV及以下带电线路达到5处及以上的或跨越险恶地理环境位置的。 3、邻近带电设备作业,大型施工机械、临时拉线、牵引绳等可能触碰带电设备的,多班组(含外单位作业或协同作业的)参与的大型电气施工作业。 (三)电网因受地震、暴风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发生大面积停电突发事件的电网恢复性抢修作业。 (四)66kV及以上电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用的首次作业。 第六条二级作业安全风险 (一)变电站内作业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 1、220kV及以上变电站某一电压等级全停作业,引起系统方式变化。 2、220kV及以上变电站母线或主变更换改造,同时多处开关更换或大修。 3、66kV及以上变电站作业操作项目量大、复杂的。 4、新建66kV变电站投运。 (二)线路作业达到以下条件之一的: 1、66kV及以上线路作业邻近带电线路组立(拆除)铁塔、架设(拆除)导线(架空光缆)。 2、66kV及以上线路更换铁塔或导线(架空光缆)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或66kV及以下带电线路。 3、66kV及以上线路多回路杆塔上部分线路停电作业的,或66kV及以上线路不停电更换光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