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圆周运动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齐齐哈尔圆周运动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齐齐哈尔圆周运动单元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一、第六章 圆周运动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在水平圆盘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 、m 、2m 的可视为质点的三个物体A 、B 、C ,圆盘可绕垂直圆盘的中心轴OO '转动.三个物体与圆盘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μ=,最大静摩擦力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三个物体与轴O 共线且OA =OB =BC =r =0.2 m ,现将三个物体用轻质细线相连,保持细线伸直且恰无张力.若圆盘从静止开始转动,角速度极其缓慢地增大,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0 m/s 2,则对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

B 两个物体同时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B .B 、

C 两个物体的静摩擦力先增大后不变 C .当5/rad s ω>时整体会发生滑动

D 2/5/rad s rad s ω<<时,在ω增大的过程中B 、C 间的拉力不断增大 【答案】BC 【解析】

ABC 、当圆盘转速增大时,由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三个物体的角速度相等,由2F m r ω=可知,因为C 的半径最大,质量最大,故C 所需要的向心力增加最快,最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此时

2122C mg m r μω= ,计算得出:11

2.5/20.4

g

rad s r

μω=

=

= ,当C 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之后,BC 开始提供拉力,B 的摩擦力增大,达最大静摩擦力后,AB 之间绳开始有力的作用,随着角速度增大,A 的摩擦力将减小到零然后反向增大,当A 与B 的摩擦力也达到最大时,且BC 的拉力大于AB 整体的摩擦力时物体将会出现相对滑动,此时A 与B 还受到绳的拉力,对C

可得:2

2222T mg m r μω+= ,对AB 整体可得:2T mg μ= ,计算得出:2g

r

μω=

1

5/0.2

g

rad s r

μω>

=

= 时整体会发生滑动,故A 错误,BC 正确; D 、 2.5rad/s 5rad/s?ω<<时,在ω增大的过程中B 、C 间的拉力逐渐增大,故D 错误; 故选BC

2.如图所示,水平圆盘可绕竖直轴转动,圆盘上放有小物体A 、B 、C ,质量分别为m 、2m 、3m ,A 叠放在B 上,C 、B 离圆心O 距离分别为2r 、3r 。C 、B 之间用细线相连,圆盘静止时细线刚好伸直无张力。已知C 、B 与圆盘间动摩擦因数为μ,A 、B 间摩擦因数为3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让圆盘从静止缓慢加速,则( )

A .当23g

r

μω=时,A 、B 即将开始滑动 B .当2g

r

μω=32

mg

μ C .当g

r

μω=C 受到圆盘的摩擦力为0

D .当25g

r

μω=C 将做离心运动 【答案】BC 【解析】 【详解】

A. 当A 开始滑动时有:

2033A f mg m r μω==??

解得:

0g

r

μω=

当23g

g

r

r

μμω=

B. 当2g

g

r

r

μμω=

<

时,以AB 为整体,根据2

F mr ω向

=可知 29

332

F m r mg ωμ??=

向= B 与转盘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23Bm f m m g mg μμ=+=()

所以有:

Bm F f >向

此时细线有张力,设细线的拉力为T , 对AB 有:

2333mg T m r μω+=??

对C 有:

232C f T m r ω+=??

解得

32mg T μ=

,32

C mg

f μ= 选项B 正确; C. 当g

r

μω=

时,

AB 需要的向心力为:

2339AB Bm F m r mg T f ωμ'??=+==

解得此时细线的拉力96Bm T mg f mg μμ'-== C 需要的向心力为:

2326C F m r mg ωμ??==

C 受到细线的拉力恰好等于需要的向心力,所以圆盘对C 的摩擦力一定等于0,选项C 正确; D. 当25g

r

μω=

时,对C 有: 212

325

C f T m r mg ωμ+=??=

剪断细线,则

12

35

C Cm f mg f mg μμ=

<= 所以C 与转盘之间的静摩擦力大于需要的向心力,则C 仍然做匀速圆周运动。选项D 错误。 故选BC 。

3.如图所示,小球A 可视为质点,装置静止时轻质细线AB 水平,轻质细线AC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37θ?=,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 ,细线AC 长L ,B 点距C 点的水平和竖直距离相等。装置BO 'O 能以任意角速度绕竖直轴O 'O 转动,且小球始终在BO 'O 平面内,那么在ω从零缓慢增大的过程中( )(g 取10m/s 2,sin370.6?=,cos370.8?=)

A .两细线张力均增大

B .细线AB 中张力先变小,后为零,再增大

C .细线AC 中张力先不变,后增大

D .当AB 中张力为零时,角速度可能为54g L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当静止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

T AB =mg tan37°=0.75mg T AC =

cos37

mg

=1.25mg

若AB 中的拉力为0,当ω最小时绳AC 与竖直方向夹角θ1=37°,受力分析如图

mg tan θ1=m (l sinθ1)ωmin 2

ωmin =

54g l

当ω最大时,由几何关系可知,绳AC 与竖直方向夹角θ2=53°

mg tan θ2=mωmax 2l sin θ2

ωmax 53g l

所以ω取值范围为

54g l 53g l

绳子AB 的拉力都是0。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开始时AB 是拉力不为0,当转速在

54g l ≤ω≤53g l

时,AB 的拉力为0,角速度再增大时,AB 的拉力又会增大,故A 错误;B 正确;

C .当绳子AC 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变时,AC 绳子的拉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始终等于重力,所以绳子的拉力绳子等于1.25mg ;当转速大于

54g

l

后,绳子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增大,拉力开始增大;当转速大于

53g

l

后,绳子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变,AC 上竖直方向的拉力不变,水平方向的拉力增大,则AC 的拉力继续增大;故C 正确; D .由开始时的分析可知,当ω取值范围为54g l ≤ω≤53g l

时,绳子AB 的拉力都是0,故D 正确。 故选BCD 。

4.如图所示,两个啮合的齿轮,其中小齿轮半径为10cm ,大齿轮半径为20cm ,大齿轮中C 点离圆心O 2的距离为10cm ,A 、B 两点分别为两个齿轮边缘上的点,则A 、B 、C 三点的( )

A .线速度之比是1:1:2

B .角速度之比是1:2:2

C .向心加速度之比是4:2:1

D .转动周期之比是1:2:2 【答案】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同缘传动时,边缘点的线速度相等

v A =v B ①

同轴转动时,各点的角速度相等

ωB =ωC ②

根据

v =ωr ③

由②③联立代入数据,可得

B C 2v v ④

由①④联立可得

v A :v B :v C =2:2:1

A 错误;

B .由①③联立代入数据,可得

A B :2:1ωω=⑤

再由②⑤联立可得

A B C ::2:1:1ωωω=⑥

B 错误; D .由于

2T π

ω

=

由⑥⑦联立可得

A B C ::1:2:2T T T =

D 正确; C .根据

2a r ω= ⑧

由⑥⑧联立代入数据得

A B C ::4:2:1a a a =

C 正确。 故选C

D 。

5.如图,在竖直平面内固定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轨道,小球以水平速度v 0从轨道外侧面的A 点出发沿圆轨道运动,至B 点时脱离轨道,最终落在水平面上的C 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A 到

B 过程,小球沿圆切线方向加速度逐渐增大 B .从A 到B 过程,小球的向心力逐渐增大

C .从B 到C 过程,小球做变加速曲线运动

D .若从A 点静止下滑,小球能沿圆轨道滑到地面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重力mg 与半径的夹角为θ,对圆弧上的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A .建立沿径向和切向的直角坐标系,沿切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sin t mg ma θ=

因夹角θ逐渐增大,sin θ增大,则小球沿圆切线方向加速度逐渐增大,故A 正确;

B .从A 到B 过程小球加速运动,线速度逐渐增大,由向心力2

n v F m r

=可知,小球的向心

力逐渐增大,故B 正确;

C .从B 到C 过程已离开圆弧,在空中只受重力,则加速度恒为g ,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斜下抛运动),故C 错误;

D .若从A 点静止下滑,当下滑到某一位置时斜面的支持力等于零,此时小球会离开圆弧做斜下抛运动而不会沿圆轨道滑到地面,故D 错误。 故选AB 。

6.如图所示,在水平转台上放置有轻绳相连的质量相同的滑块1和滑块2,转台绕转轴OO ′以角速度ω匀运转动过程中,轻绳始终处于水平状态,两滑块始终相对转台静止,且与转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滑块1到转轴的距离小于滑块2到转轴的距离.关于滑块1和滑块2受到的摩擦力f 1和f 2与ω2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AC 【解析】 【详解】

两滑块的角速度相等,根据向心力公式F=mrω2,考虑到两滑块质量相同,滑块2的运动半径较大,摩擦力较大,所以角速度增大时,滑块2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继续增大角速

度,滑块2所受的摩擦力不变,绳子拉力增大,滑块1的摩擦力减小,当滑块1的摩擦力减小到零后,又反向增大,当滑块1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再增大角速度,将发生相对滑动.故滑块2的摩擦力先增大达到最大值不变.滑块1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在反向增大.故A 、C 正确,B 、D 错误.故选AC .

7.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弯管处于竖直平面内,其中管道半径为R . 现有一个半径略小于弯管横截面半径的光滑小球在弯管里运动,当小球通过最高点时速率为v 0,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若0v gR

B .若0v gR >

,则小球对管内上壁有压力 C .若00v gR <<

D .不论v 0多大,小球对管内下壁都有压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到达管道的最高点,假设恰好与管壁无作用力.则有:小球仅受重力,由重力提供向心力,即:

20

v mg m R

=

0v gR =

所以A 选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B .当0v gR >

,则小球到达最高点时,有离心的趋势,与内上壁接触,从而受到内上壁向下

的压力,所以小球对管内上壁有压力,故B 选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C .当00v gR <<

则小球到达最高点时, 有向心的趋势,与内下壁接触,从而受到内下壁

的压力.所以C 选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D .小球对管内壁的作用力,要从速度大小角度去分析.,若0v gR >有压力;若00v gR <<

D 不正确,符合题意.

8.如图所示,长为r 的细杆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球,使之绕另一光滑端点 O 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 v 4

gr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

A .小球在最高点时对细杆的压力是

3mg

4

B .小球在最高点时对细杆的拉力是

mg

2

C gr ,小球对细杆的弹力是零

D .若小球运动到最高点速度为gr ,小球对细杆的拉力是 3mg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在最高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2

v mg F m r

-=

解得

34

F mg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在最高点对细杆的压力为3

4

F mg =,选项A 正确,B 错误; C .在最高点,若细杆弹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2

v mg m r

=

解得

v gr

选项C 正确;

D .若在最高点速度为2gr

2

v F mg m r

+=

解得

3F mg =

选项D 正确。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 。

9.如图所示,细杆的一端与一小球相连,可绕过O 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图中a 、b 分别表示小球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则杆对球的作用力是( )

①a 处为拉力,b 处为拉力 ②a 处为拉力,b 处为推力 ③a 处为推力,b 处为拉力 ④a 处为推力,b 处为推力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处圆心在上方,合力提供向心力向上,故需有向上的拉力大于向下的重力;

b 处合力向下,重力也向下,受力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

1v F mg m R

+=

当F 1<0,杆对球有推力,向上; 当F 1>0,杆对球有拉力,向下; 当F 1=0,杆对球无作用力。

故杆对球的作用力情况①②都有可能,选项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

10.如图所示,用一根质量不计不可伸长的细线,一端系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O 点。当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时,悬点O 到轨迹圆心高度h ,细绳拉力大小为F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 ,线速度大小为v ,下列描述各物理量与角速度ω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设细绳长度为l ,小球质量为m ,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细绳拉力为F ,有

2sin sin F m l θωθ=

2F m l ω=

A 正确;

B .由

2tan sin mg m l θωθ=

cos h l θ=

2

g

h ω=

B 错误;

C .由

2tan sin mg m l θωθ=

可得

2

cos g

l

θω=

小球的向心加速度

2422sin a l l g ωθω==-

C 错误;

D .由

2cos g

l

θω=

得小球的线速度

2

22

2

sin g v l l ωθωω

==-

D 错误。 故选A 。

11.如图,在一半经为R 的球面顶端放一质量为m 的物块,现给物块一初速度v 0,,则( )

A .若0v gR ,则物块落地点离A 2R

B .若球面是粗糙的,当0v gR < 时,物块一定会沿球面下滑一段,再斜抛离球面

C .若0v gR ,则物块落地点离A 点为R

D .若0v gR ≥,则物块落地点离A 点至少为2R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在最高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

0v mg N m R

-=,0v gR =,解得N=0,

知物体在顶部仅受重力,有水平初速度,做平抛运动,则222R R

t g g

?=

=动的位移02

2R

x v t gR R g

==

=,故A 错误;当0v gR <时,在最高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

0v mg N m R

-=,解得0N >,如果物块受到的摩擦力足够大,物块可能滑

行一段距离后停止;2、如果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处于临界状态,可能刚好滑到边沿竖直下抛;3、如果摩擦力再减少的话就可能在某一位置斜下抛,故B 错误;当0v gR <

时,物

块也可能做圆周运动,故C错误;若

v≥,有A的分析可知,水平位移x≥2R,故D 正确.

考点:考查了圆周运动,平抛运动

【名师点睛】

在最高点,物体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是否有支持力,从而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可解题.

12.小明撑一雨伞站在水平地面上,伞面边缘点所围圆形的半径为R,现将雨伞绕竖直伞杆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伞边缘上的水滴落到地面,落点形成一半径为r的圆形,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根据以上数据可推知伞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为()

A.

22

22

()

2

g r R

R

ω

-

B.

22

22

()

2

g r R

r

ω

-

C.

2

22

()

2

g r R

R

ω

-

D.

2

22

2

gr

R

ω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雨点甩出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有

h=1

2

gt2

水平方向初速度为雨伞边缘的线速度,所以

v0=ωR

雨点甩出后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x=v0t=

伞边缘上的水滴落到地面,落点形成一半径为r的圆形,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水平距离为

x

所以

解得

h=

22

22 () 2

g r R

R

ω

-

故选A.

点评:本题就是对平抛运动规律的考查,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求解.

13.长为L 的细线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锥顶上,光滑锥顶角为2θ,轴线在竖直方向,如图甲所示。使小球在水平面内做角速度为ω的匀速圆周运动,线的张力为T ,经分析可得2-T ω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A .sin a mg θ=

B .g b L

=

C .图线1的斜率1sin k mL θ=

D .图线2的斜率2k mL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当角速度为零时,受力分析则有

cos T mg a θ==

故A 错误。

B .当小球贴着光滑圆锥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题图可知,当角速度的平方达到b 时,支持力为零,有

2tan sin mg mL θθω=

解得

2cos g

b L ωθ

==

故B 错误。

C .小球未脱离圆锥时,有

2sin cos sin T N mL θθθω-=

cos sin T N mg θθ+=

联立两式解得

22cos sin T mg mL θθω=+

可知图线1的斜率

21sin k mL θ=

故C 错误。

D .当小球脱离圆锥后,有

2sin sin T a mL a ω=

2T mL ω=

则图线2的斜率

2k mL =

故D 正确。 故选D 。

14.如图所示,一根轻杆,在其B 点系上一根细线,细线长为R,在细线下端连上一质量为 m 小球.以轻杆的A 点为顶点,使轻杆旋转起来,其B 点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轻杆的轨迹为一个母线长为L 的圆锥,轻杆与中心轴AO 间的夹角为α.同时小球在细线的约束下开始做圆周运动,轻杆旋转的角速度为ω,小球稳定后,细线与轻杆间的夹角β = 2α.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则( )

A .细线对小球的拉カ为mg /sina

B .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π/ω

C .小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角速度的乘积为gtan2a

D .小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比值为(L+R)si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细线的拉力满足cos F mg α=,得cos mg

F α

=

,选项A 错误;小球达到稳定状态后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与轻杆旋转的周期相同,周期2T πω

=

,选项B 错误;小球做圆周运

动,根据题意有tan(2)mg mv ααω-=得,小球的线速度与角速度的乘积是

tan v g ωα=,选项C 错误;小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比值即是半径,根据题

意得()sin r L R α=+,选项D 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D

15.用一根细线一端系一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锥顶上,如图所示。设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线所受拉力为T ,则下列T 随2ω变

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

当角速度较小时,小球在光滑锥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向心力公式可得

2sin cos sin T N mL θθθω-=?

cos sin T N mg θθ+=

联立解得

22cos sin T mg mL θθω=+?

当角速度较大时,小球离开光滑锥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向心力公式可得

2sin sin T mL ααω=?

2T mL ω=

综上所述,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

高一物理下册圆周运动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第六章 圆周运动易错题培优(难) 1.两个质量分别为2m 和m 的小木块a 和b (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 与转轴OO ’的距离为L ,b 与转轴的距离为2L ,a 、b 之间用强度足够大的轻绳相连,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 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开始时轻绳刚好伸直但无张力,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 B .b 比a 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C .当2kg L ω=a 刚要开始滑动 D .当23kg L ω=b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木块随圆盘一起转动,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f =mω2r ,则当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时,木块b 的最大静摩擦力先达到最大值;在木块b 的摩擦力没有达到最大值前,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ω2r ,a 和b 的质量分别是2m 和m ,而a 与转轴OO ′为L ,b 与转轴OO ′为2L ,所以结果a 和b 受到的摩擦力是相等的;当b 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后,b 受到的摩擦力与绳子的拉力合力提供向心力,即 kmg +F =mω2?2L ① 而a 受力为 f′-F =2mω2L ② 联立①②得 f′=4mω2L -kmg 综合得出,a 、b 受到的摩擦力不是始终相等,故A 错误,B 正确; C .当a 刚要滑动时,有 2kmg+kmg =2mω2L +mω2?2L 解得 34kg L ω=

高一物理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某人驾驶一辆汽车甲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突然发现前方50m 处停着一辆乙车,立即刹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刹车后第1个2s 内的位移是24m ,第4个2s 内的位移是1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 B .汽车甲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3 12 m/s 2 C .汽车甲刹车后停止前,可能撞上乙车 D .汽车甲刹车前的速度为13.9m/s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D .假设汽车甲8s 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2 41-=3x x aT 得 22 412 12423m/s m/s 33412 x x a T --= ==-? 根据2 101112 x v t at =+ 得初速度为 2 0123242212m/s 13.9m/s 2 v +??=≈ 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00013.9 s 7.3s 2312 v t a --= ==- 可知汽车甲在8s 前速度减为零。 设汽车甲的加速度为a ,根据2 101112 x v t at =+ 得 02422v a =+ 汽车甲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0000--v v t a a = = 采用逆向思维,最后2s 内的位移为 201 61m 2v x a a '=--=-()() 联立解得 a =-2m/s 2 v 0=14m/s

选项A 正确,BD 错误。 C .汽车甲刹车到停止的距离 22 000014 m 49m 50m 22(2) v x a --===?-< 可知甲不能撞上乙车,选项C 错误。 故选A 。 2.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某时刻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相距x =6m ,从此刻开始计时,乙做匀减速运动,两车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12s 内关于两车位置关系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4s 时两车相遇 B .t =4s 时两车间的距离为4m C .0~12s 内两车有两次相遇 D .0~12s 内两车有三次相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题中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位移,0~4s ,甲车的位移为48m ,乙车的位移为40m ,因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后面6m ,故当t =4s 时,甲车会在前,乙车会在后,且相距2m ,所以t =4s 前两车第一次相遇,t =4s 时两车间的距离为2m ,故AB 错误; CD .0~6s ,甲的位移为60m ,乙的位移为54m ,两车第二次相遇,6s 后,由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乙又跑在前面,8s 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车还会有第三次相遇,当t =12s 时,甲的位移为84m ,乙的位移为72m ,甲在乙的前面,所以第三次相遇发生在t =12s 之前,所以在0~12s 内两车有三次相遇,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3.一列复兴号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头经过站台上三个立柱A 、B 、C ,对应时刻分别为t 1、t 2、t 3,其x -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初二物理《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综合单元测试卷

《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2分,共32分) 1.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 2.你的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 ) A.0.20 m B.0.8 m C.1.5 m D.2 m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听到声音就一定有振动 B .有振动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 .声音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D .真空也能够传播声音 4.“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太空中高速飞行,而坐在其中的航天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飞船 B.地球 C.月亮 D.太阳 5.下列无法用声波来测量的是 ( ) A .海的深度 B .相距很远的两高山之间的距离 C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D .很长的钢管的长度 6.下列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 的是 ( ) A.通常情况下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B.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 C.普通手表的秒针转一周 D.人步行10 m 所需的时间 7.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C .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 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8.如图1所示是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的情景,它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完成对接前,“神舟十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静止的 B.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静止的 C.在完成对接前,“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速度均变为零 D.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都相对于地球静止 图 1

匀速圆周运动单元测试题

成都七中高2015级物理《匀速圆周运动》单元考试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所得总分_______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以下试题有的不止一个符合题意,全选正确得5分,不选或有错得0分,选对不全的3分,满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C.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是向心力 D.向心加速度不一定与速度方向垂直 2. 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速度越大,周期一定越小B.向心加速度越大,速度方向改变一定越快 C.转速越小,周期一定越小D.向心力恒定 3. 图中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A. 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 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 a点与d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D. a点与d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4、如图所示,A、B、C三个小物体放在水平转台上,m A=2m B=2m C,离转轴距离分别为2R A=2R B=R C,当转台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它们都不滑动,则C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B.如果它们都不滑动,则B所受的静摩擦力最小 C.当转台转速增大时,B比A先滑动 D.当转台转速增大时,C比B先滑动 5. 开口向上的半球形曲面的截面如图所示,直径AB水平。一小物块在曲面内A点以某一速率开始下滑,曲面内各处动摩擦因数不同,因摩擦作用物块下滑时速率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为零 B.物块所受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在变化 C.在滑到最低点C以前,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逐渐变小 D.滑到最低点C时,物块对轨道压力等于自身重力

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图像

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图像 1.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位移之比为 ( ) A.1∶3 B.1∶5 C.1∶8 D.1∶9 答案D 2.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开始 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C 3. 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C.当甲、乙两物体两次相遇时,二者的速度大小不相等 D.当甲、乙两物体速度相同时,二者之间的距离最大 答案 C 4.如图是一娱乐场的喷水滑梯.若忽略摩擦力,人从滑梯顶端滑下直到入水前,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最接近 图 ( )

答案 B 5.某人在静止的湖面上竖直上抛一小铁球,小铁球上升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穿过湖水并陷入湖底的淤泥中一段深度.不计空气阻力,取向上为正方向,在下列v-t图象中,最能反映小 铁球运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是 ( ) 答案 C 6.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 ( ) A. t3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 B.t2~t3的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 C.t1~t2的时间内,火箭处于失重状态 D.0~t3的时间内,火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A 7.一只气球以10 m/s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6 m处有一小石子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若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子一定能追上气球

【单元测试】《运动的世界》1(含答案)

沪科新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 考试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45分) 1.(3分)小胖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mm”的是()A.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70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2.(3分)中学生小明用手机中的运动软件测出从学校到家共3000步。如果小明从学校骑自行车到家,所需时间最接近() A.0.083h B.0.3h C.0.45h D.0.6 h 3.(3分)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3.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36cm B.2.357 cm C.2.35 cm D.2.61 cm 4.(3分)走时准确的指针式手表的秒针,一昼夜内秒针转过的圈数是()A.24 B.1440 C.86400 D.43200 5.(3分)学习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后总结出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不能用零刻度被磨损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刻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 C.要使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 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垂直并正对刻度线 6.(3分)下列情形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尺是() A.零刻度已磨损的尺B.量程比刻度尺小的尺 C.刻度不均匀的尺D.最小刻度不是毫米的尺 7.(3分)下图是用木制的厚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B.C.D.

8.(3分)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失误 B.误差在测量中是可避免的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误差 D.不断地改进实验可以消除误差 9.(3分)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汽车飞驰B.火箭升空C.蝴蝶飞舞D.心潮澎湃 10.(3分)下列关于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在地面上靜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B.运动的物体不能作为参照物 C.为了研究方便,我们通常以地面为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D.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的参照物是唯一的 11.(3分)学校运动会上4×100m接力赛中,为保证传接棒顺利进行,取得好成绩,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应该() A.都站在原地不动 B.都奔跑,保持相对静止 C.都奔跑,接棒运动员速度要大于传棒运动员 D.传棒运动员奔跑,接棒运动员站在在原地不动 12.(3分)对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B.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 C.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 D.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 13.(3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路程之比为1:2,时间之比为2:3,则通过的速度之比是() A.1:1 B.1:2 C.4:3 D.3:4 14.(3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 向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完整word版)圆周运动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同步试题 第五章曲线运动 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 单元测试题 【试题评价】 一、选择题 1.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用L和2L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分别拉起小球使线伸直呈水平状态,然后轻轻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位置时:() A.两球运动的线速度相等 B.两球运动的角速度相等 C.两球的向心加速度相等 D.细绳对两球的拉力相等 2.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公式a=V2/r,可知其向心加速度a与半径r成反比 B.根据公式a=ω2r,可知其向心加速度a与半径r成正比 C.根据公式ω=V/r,可知其角速度ω与半径r成反比 D.根据公式ω=2πn,可知其角速度ω与转数n成正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恒力 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恒定 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恒定 4.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关于向心力的说法中欠准确的是: ( ) ①向心力是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②向心力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③向心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④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的向心力是恒力 A.① B.①③ C.③ D.②④ 5.做圆周运动的两个物体M和N,它们所受的向心力F与轨道半径置间的关系如图1—4所示,其中N的图线为双曲线的一个分支,则由图象可知: ( ) A.物体M、N的线速度均不变 B.物体M、N的角速度均不变 C.物体M的角速度不变,N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D.物体N的角速度不变,M的线速度大小不变 6.长度为L=0.50 m的轻质细杆OA,A端有一质量为m=3.0 k g的小 球,如图5-19所示,小球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通过最高点时,小球的速率是v=2.0 m/s, g取10 m/s2,则细杆此时受到:( ) A.6.0 N拉力 B.6.0 N压力

高一物理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是P、Q两质点运动的v-t图象,由图线可以判定( ) A.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 B.零时刻P质点的加速度为零 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均大于Q质点的加速度 D.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故A错误. B.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表示加速度,所以零时刻P质点的速度为虽然为零,但是斜率(即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 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即斜率逐渐减小最后接近零,所以P质点的加速度一开始大于Q的加速度,后来小于Q的加速度,故C错误. D.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所以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故D正确. 故选D。 <)的轻2.如图所示,水平线OO'在某竖直平面内,距地面高度为h,一条长为L(L h 绳两端分别系小球A和B,小球A在水平线OO'上,竖直向上的外力作用在A上,A和B 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从OO'上另一点静止释放小球1,当小球1下落至与小球B等高位置时,从OO'上静止释放小球A和小球2,小球2在小球1的正上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 B 将与小球1同时落地 B .h 越大,小球A 与小球B 的落地时间差越大 C .从小球2释放到小球1落地前,小球1与2之间的距离随时间的增加而均匀增大 D .若1落地后原速率弹回,从此时开始计时,1与2相遇的时间随L 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设小球1下落到与 B 等高的位置时的速度为v ,设小球1还需要经过时间t 1落地,则: 2 1112 h L vt gt -=+ ① 设B 运动的时间为t 2,则 2 212 h L gt -= ② 比较①②可知 12t t < 故A 错误; B .设A 运动时间为t 3,则 2312 h gt = 可得 32t t -= 可知L 是一个定值时,h 越大,则小球A 与小球B 的落地时间差越小。故B 错误; C .1与2两球的距离 22 1122 L t gt gt t νν'=+ -= 可见,两球间的距离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故C 正确; D .作出小球1和小球2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的世界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的世界 ( 二) 一. 中考. 竞赛涉及的主要问题 1. 速度及计算 2.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4. 平均速度的测量 二 . 典型例题 例 1. 小明坐在一辆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中,他看见路旁的树木纷纷向后退,这个观察结果是以为参照物的 ; 如图 1 是路途中这辆汽车上的速度计的情况,此时该车的行驶速度是 ; 若这辆车保持这个速度不变,从毕节驶向贵阳,毕节到贵阳的距离约为217km,这辆车从毕节到贵阳大约需要的时间是。 精析精解小明坐汽车上看见路旁的树木纷纷向后退,他是以汽车或者汽车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观察速度计的表盘可知 分度值为 10 km/h ,汽车的速度为 70km/h; 根据公式 t=s/v=217km/70 km/h=3.1 h=1.16104 s =186min 。 例 2. 小张和小王两位同学在一次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小张测得运动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m/s ,小王测得其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 6m/s ,那么小张和小王测得的该物体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

A. 4m/s B.4.8m/s C.5m/s D.6m/s 精析精解全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段路程除以全程时间。 设全段路为S,前段路程为si,行驶速度v1 ,时间t1;后段路为s2,行驶速度v2,时间t2,则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s/(t1+t2)=s /(s1/v1+s2/v2)=2v1v2/(v1+v2)=26m/s4m/s/(6m/s+4m/s)= 4.8m/s ,正确选项 B。 点评此题属于体验感受题,让学生通过计算体会平均速度的概念,理解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反思要清楚平均速度是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而不是两速度的 平均值。 例 3. 小明坐在一列以 30m/s 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的 窗口边上,他看见与其相平行的轨道上迎面开来了一列长为300m 的货车,经测定车速是20m/s,坐在窗口的小明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的时间是 ( ) 。 A. 30s B.15s C.10s D.6s 精析精解以所坐的列车为参照物,货车相对火车行驶的路 程为300m货车相对于火车的速度为50m/s,这样运动时间 迎刃而解。答案是 D。 点评本题是与生活、生产相联系的创造性题,留心观察,细心思考,把握实质才能解决问题。 反思此题关键是货车对列车的相对速度是二者之和,即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某班同学去部队参加代号为“猎狐”的军事学习,甲、乙两个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处O 出发,并同时捕“狐”于A 点,指挥部在荧光屏上描出两个小分队的行军 路径如图1所示,则( ) ① 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② 甲队的平均速度大于乙队 ③ 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 ④ 甲队的平均速率大于乙队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物体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 .位移的大小不可能大于10m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 3.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内的平均速度大 2.45m/s ,以质点 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 A. 2.45m/s 2 B. -2.45m/s 2 C. 4.90m/s 2 D. -4.90m/s 2 4.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 、B 、C 三点,位移x AB =x BC ,已知物体在AB 段的平 均速度大小为3m/s ,在BC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 ,那么,物体在B 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 A. 4 m/s B. 4.5 m/s C. 5 m/s D. 5.5 m/s 5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静止开始,通过连续三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 为1s 、2s 、3s ,这三段位移长度之比和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A .1: 2 : 3 , 1: 1: 1 B .1: 4 : 9 , 1: 2 : 3 C .1: 3 : 5 , 1: 2 : 3 D .1: 8 : 27 , 1: 4 : 9 6、A 、B 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出发做直线运动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t=ls 时, B 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t=2s 时,A 、B 两质点间距离一定等于2m C .A 、B 两质点同时从静止出发,朝相同方向运动 D 、在t=4s 时,A 、B 两质点相遇 7.从静止开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3s内通过的位移为s,设物体在第2s内后1/3时间里以及第3s内后1/3时间里通过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则s1:s2为 ( ) A.5:11. B.3:7. C.11:17. D.7:13. 8、某人站在20m 的平台边缘,以20m /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石子,则抛出后石子通过距抛出点15m 处的时间可能有(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m /s 2) A 、1s B 、3s C 、(7-2)s D 、(7+2)s 9.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 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10m/s 2)( ) 图1 A O x y 甲 乙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图2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1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图1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 D.枯叶飘落 2.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3.如图2所示,共有160层,总高828m 的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于2010年1月4日竣 工启用。大厦内设有56部观光升降机,速度最高达每秒17.4m 。 在观光电梯从一楼逐渐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 .相对于乘客来说,地面是静止的 C .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D .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4.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司机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 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5. 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A.2.5m B.2.5 dm C.2.5cm D.2.5 mm 6.在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是20m/s的是()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7.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9.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最新高一物理《匀速圆周运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匀速圆周运动》单元考试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所得总分_______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以下试题有的不止一个符合题意,全选正确得5分,不选或有错得0分,选对不全的3分,满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C.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是向心力 D.向心加速度不一定与速度方向垂直 2. 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速度越大,周期一定越小B.向心加速度越大,速度方向改变一定越快 C.转速越小,周期一定越小D.向心力恒定 3. 图中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 A. 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 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 a点与d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D. a点与d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4、如图所示,A、B、C三个小物体放在水平转台上,m A=2m B=2m C,离转轴距离分别为2R A=2R B=R C,当转台转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它们都不滑动,则C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B.如果它们都不滑动,则B所受的静摩擦力最小 C.当转台转速增大时,B比A先滑动 D.当转台转速增大时,C比B先滑动

5. 开口向上的半球形曲面的截面如图所示,直径AB水平。一小物块在曲面内A点以某一速率开始下滑,曲面内各处动摩擦因数不同,因摩擦作用物块下滑时速率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为零 B.物块所受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在变化 C.在滑到最低点C以前,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逐渐变小 D.滑到最低点C时,物块对轨道压力等于自身重力 6.某人在距地面某一高处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一物体,落地速度大小为2v ,则它在空中的飞 行时间及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为( ) A.3v 2g , 9v2 4g B. 3v 2g , 3v2 4g C. 3v g , 3v2 2g D. v g , v2 2g 7.某同学对着墙壁练习打网球,假定球在墙面上以25 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反弹,落地点到墙面的距离在10 m至15 m之间,忽略空气阻力,取g=10 m/s2,球在墙面上反弹点的高度范围是( ) A.0.8 m到1.8 m B.0.8 m至1.6 m C.1.0 m至1.6 m D.1.0 m至1.8 m 8.质量为m的小球由轻绳a和b分别系于一轻质木架上的A点和C点,如图所示,当轻质木架绕轴BC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绳a在竖直方向,绳b在水平方向,当小球运动到图示位置时,绳b被烧断的同时木架停止转动,则( ) A.小球仍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B.在绳b被烧断瞬间,绳a中张力突然增大 C.若角速度ω较小,小球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摆动 D.若角速度ω较大,小球可在垂直于平面ABC的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70分) 二、实验题(按要求填空,每空4分,共20分)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单元测试题

高一物理同步测试—直线运动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 A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 B .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运动情况的车轮 C .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D .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2.如图1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运动到C ,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0, 0 B .4R 向东,2πR 向东 C .4πR 向东,4 R D .4R 向东,2π R 3.A 、B 、C 三物同时、同地、同向出发作直线运动,下图是它们位移与时间的图象,由图2 可知它们在t 0时间内(除t 0时刻外) A .平均速度v =v=v B .平均速度v >v >v C .A 一直在B 、C 的后面 D .A 的速度一直比B 、C 要大 4.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瞬时速率是瞬时 ②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在直线运动中,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物体的速度改变快,加速度就大 D 6.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 m/s 2,则 A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速度的 2 B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 2 m/s C .物体在某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 2 m/s D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2 m/s 7.关于物体运动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一辆汽车以速度v 1匀速行驶全程的 3 2 的路程,接着以v 2=20 km/h 走完剩下的路程,若它全路程的平均速度v =28 km/h ,则v 1应为 西 A C 东 图2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doc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测量工具 是 .2.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若某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8m/s,表示的物理意义 是 .3.人坐在顺水漂流的竹筏上,若以河岸作为参照物,人是的,若以流水作为参照物,人是的.4.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7 ;某人的中指长约0.75 .5.三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速度是20m/s,乙车速度是600m/min,丙车速度是54km/h,则三辆车中速度最大的是车,速度最小的是车.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通过30m,则速度是 m/s,它在第6s末的速度是 m/s.7.在太空中遨游的地球同步卫星,以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以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8.月球到地面之间的距离为3.8×108m,太阳光从月球反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为 s.9.甲、乙两车站相距45km,汽车用3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通过了全程的1/3路程,通过剩余的爬山公路却用了1.5h,则汽车在爬山公路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为,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10盒式录音机放音时,磁带的速度是 4.75cm/s,一盘磁带能放音30min,则磁带的长度是 _________m.二、选择:11.下列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 从楼上落下的物体 b 沿跑道滑行的飞机c 进站的火车 d 随输送带运动的纸箱.

关于速度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345 2018-05-07 一、填空: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测量工具 是 .2.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若某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8m/s,表示的物理意义 是 .3.人坐在顺水漂流的竹筏上,若以河岸作为参照物,人是的,若以流水作为参照物,人是的.4.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7 ;某人的中指长约0.75 .5.三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速度是20m/s,乙车速度是600m/min,丙车速度是54km/h,则三辆车中速度最大的是车,速度最小的是车.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0s内通过30m,则速度是 m/s,它在第6s末的速度是 m/s.7.在太空中遨游的地球同步卫星,以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以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8.月球到地面之间的距离为3.8×108m,太阳光从月球反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为 s.9.甲、乙两车站相距45km,汽车用3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通过了全程的1/3路程,通过剩余的爬山公路却用了1.5h,则汽车在爬山公路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为,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10盒式录音机放音时,磁带的速度是 4.75cm/s,一盘磁带能放音30min,则磁带的长度是 _________m.二、选择:11.下列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一章 《直线运动》单元测试

第一章《直线运动》单元测试一、选择题 1.( )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 A.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 B.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C.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 D.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 2.( )下列说法中与人们的日常习惯相吻合的是 A.测量三楼楼道内日光灯的高度,选择三楼地板为参考系B.测量井的深度,以井底为参考系,井“深”为0米 C.以卡车司机为参考系,卡车总是静止的 D.以路边的房屋为参考系判断自己是否运动 3.( )(2010·广州毕业班综合测试)如图1所示是一物体的x-t图象,则该物体在6s内的路程是 A.0m B.2m C.4mD.12m 4.( )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 10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3所示,则小球在图中过程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A.0.25m/sB.0.2m/sC.0.17m/sD.无法确定

5.( )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度从8m/s 匀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为1s ,按规定速率为8m/s 的汽车刹车后位移不得超过5.9m ,那么上述刹车试验是否符合规定 A .位移为8m ,符合规定 B .位移为8m ,不符合规定 C .位移为4m ,符合规定 D .位移为4m ,不符合规定 6.( )以v 0=20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经2s 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点竖直上抛 另一小球.g 取10m/s 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 A .10m B .15m C .20m D .不会相碰 7.( )(2010·揭阳调研)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4所示,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小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 .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m/s C .小车的位移一定大于8m D .小车做曲线运动 8.( )(2010·浙江五校联考)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运动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如图4所示,其中能反映出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的是 9.( )飞机的起飞过程是从静止出发,在直跑道上加速前进,等达到一定速度时离地.已知飞机加速前进的路程为1600m ,所用的时间为40s .假设这段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用a 表示加速度,v 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 A .a =2m/s 2,v =80m/s B .a =1m/s 2,v =40m/s C .a =2m/s 2,v =40m/s D .a =1m/s 2,v =80m/s 10.(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和7v ,通过ab 段的时间是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ab 中间位置的速度是4v B .经过ab 中间时刻的速度是4v C .前t 2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后t 2 时间通过的位移少1.5vt D .前12位移所需的时间是后12 位移所需时间的2倍 11.()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和7v ,通过ab 段的时间是t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元测试】8-02《运动的世界》2

沪科新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2章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叙述中哪些是不属于机械运动的例子() A.地面上滚动的球B.五四运动C.空中飞行的小鸟D.水中游动的鱼 2.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 A.垂直起飞B.垂直降落C.定速巡航D.空中悬停 3.小雨和叶子一起坐在逆流而上的船中,小雨说:“我们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船舱B.河岸的树C.迎面驶来的船D.河水 4.车站上有甲、乙两列火车,某同学坐在乙车上,感觉到火车开动了,可过了一会儿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离开火车站,该同学前后两次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甲车和乙车B.乙车和甲车C.甲车和车站D.乙车和车站 5.小明记录了同学们在参加北京市中考体育测试中的一些成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A.1000m跑的成绩为88s B.引体向上1分钟13个 C.仰卧起坐1分钟40次D.实心球投掷成绩12m 6.我校运动会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起跑枪声才开始计时,当运动员到达终点时,计时员秒表的读数为12.29秒,与运动员准确成绩最接近的是() A.12.29秒B.12.58秒C.12.00秒D.12.18秒 7.同学们估测教室里讲台的高度,结果正确的是() A.80 mm B.80 cm C.80 dm D.80 m 8.某同学用刻度尺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4 次测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 cm B.12.34 cm C.12.35 cm D.12.36 cm 9.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不正确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要放正 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 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D.一定不能选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10.研究物体运动时常利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即在暗室中采用闪光灯每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单元测试试题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单元测试试题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其中11-14题为多项选择题) 1、以36千米/小时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米/秒2的加速 度。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A 、12m B 、12.5m C 、90m D 、126m 2、某一物体在水平面上作初速为6m/s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m/s 2,方向水平向右,下列对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有: A 、 物体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B 、 物体运动5秒的位移为55m C 、 运动过程中某一个0.5秒内的位移比相邻的前一个0.5秒内的位移增加或减少0.5m 的位 移 D 、 任一段时间的中点位置的速度可能小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 3、如右图为某次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从纸带上看,打点计时器最有可能出的毛病是 A 、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 B 、电源电压不够大 C 、电源频率不够大 D 、振针压得过紧 4.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物体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 .位移的大小不可能大于10m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 5、有A 、B 两玩具小车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A 作匀速直线运动,B 作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图像如下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 、两车在4s 时相遇 B 、在两车再次相遇前的最大距离为4m C 、当B 车追上A 车时,B 车的速度为4m/s

《第二章_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姓名______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案框中,每题3分,共36分) 1.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该公路的便道上向东散步,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则人() A. 向西运动 B. 向东运动 C. 静止不动 D. 无法确定 2.地球同步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某一位置,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步卫星定点于赤道上空,是以太阳作为参照物的 B.同步卫星定点于赤道上空,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的 C.如果在同步卫星上观看地球,则地球在转动 D.如果在同步卫星上观看太阳,则太阳是静止的 3.以下是人类描述运动世界的几种方式,其中物理学家是:() A.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B.用形态和色彩 C.用旋律和节奏D.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及实验方法 4. 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像如图2-1所示,由图像可知()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 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5.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 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l:2 B.2:1 C.2:9 D.9:2 6.在下面方框中的一组数据用的是同一刻度尺测量的是() ①1.5m ②23.0mm ③4.8cm ④0.72dm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① 7.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能见到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飘动的白云、以及下面的烟雾等—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在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A.飘动的白云B.平台C.“孙悟空”D.烟雾 8.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 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B.中学生身高约1.5m 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5次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