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税收优惠政策

节能环保税收优惠政策
节能环保税收优惠政策

(一)培育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鼓励设备投资和科技创新主要涉及的增值税、消费税优惠政策

1.购进或自制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准予抵扣增值税;

2.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免征增值税;

3.从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止,继续对外资研发中心进口科技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继续对内资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

4.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其中涉及的货物转让,不征收增值税;

5.对出口货物实行退(免)增值税办法,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产品,实行免征消费税办法。

(二)促进现代生物产业发展主要涉及增值税优惠政策

1.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初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业产品准予按照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2.生产销售的氮肥、磷肥(除硝酸铵外)、以及以免税化肥为主要原料的复混肥免征增值税;生产销售和批发、零售有机肥产品免征增值税。

3.批发和零售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

4.生产销售农膜免征增值税。

5.部分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

6.生产销售和批发、零售滴灌带和滴灌管产品免征增值税。

7.一般纳税人销售自产的用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制成的生物制品,可选择按照简易办法依照6%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三)促进光电子产业发展、推动信息化建设主要涉及增值税、消费税优惠政策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或将进口软件产品进行本地化改造后对外销售,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

2.纳税人受托开发软件产品,著作权属于委托方或属于双方共同拥有的不征收增值税;对经过国家版权局注册登记,纳税人在销售时一并转让著作权、所有权的,不征收增值税。

3.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直接产品,确需进口的商品可享受免征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政策。

(四)振兴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涉及增值税优惠政策

1.自2009年7月1日起,对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而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自2009年7月1日起,对城市轨道交通承担自主化依托项目业主进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机电设备所需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3.自2010年6月1日起,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大型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机场行李自动分拣系统、重型模锻液压机而确有必要进口部分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五)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涉及增值税优惠政策

1.对生产销售符合有关规定的下列货物免征增值税。再生水;以废旧轮胎为原料生产的胶粉;翻新轮胎;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特定建材产品。

2.对污水处理劳务免征增值税。

3.对销售符合有关规定的下列自产货物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以工业废气为原料生产的高纯度二氧化碳产品、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电力或者热力、以煤炭开采过程中伴生的舍弃物油母页岩为原料生产的页岩油、以废旧沥青混凝土为原料生产的再生沥青混凝土、采用旋窑法工艺生产并且生产原料中掺兑废渣比例不低于30%的水泥(包括水泥熟料)。

3.对销售符合有关规定的下列自产货物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以退役军用发射药为原料生产的涂料硝化棉粉;以燃煤发电厂及各类工业企业产生的烟气、高硫天然气进行脱硫生产的副产品;以废弃酒糟和酿酒底锅水为原料生产的蒸汽、活性炭、白碳黑、乳酸、乳酸钙、沼气;以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为燃料生产的电力和热力。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

4.对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委托自来水厂(公司)随水费收取的污水处理费,免征增值税。

(六)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主要涉及增值税优惠政策

1.生产的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

(七)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主要涉及增值税、消费税优惠政策

1.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

2.利用垃圾发酵产生的沼气生产销售的电力或者热力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

3.核力发电企业生产销售电力产品,15年内按一定比例返还已入库增值税。

4.对销售自产的综合利用生物柴油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

5.利用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纯生物柴油免征消费税。

建议:

1.不折不扣全面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强化税收优惠政策宣传,排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符合减免退税优惠条件的企业及时审批或备案,切实减轻企业税负,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2.由于税收政策制定权高度集中于中央,省以下无制定权。通过多渠道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和呼吁,对涉及我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一是对政策已到期的销售再生资源先征后退政策给予延续。二是对利用太阳能生产的电力出台相应的增值税优惠政策。三是对我省利用木薯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企业纳入试点企业给予免征消费税和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政策扶持。

节能环保产业分析

节能环保产业分析 一、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是经济高增长之后的必然选择 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国家必然面对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诸多社会问题。经济转型势在必行,而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还可以作为经济转型期的重要产业,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包括了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等三大方面的内容;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等诸多领域。 从投资规模看,预计“十二五”末节能环保领域的总产值将达到 4.5万亿。根据《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的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 1.41万亿元,其中节能产业2700 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6600 亿元,环保产业4800 亿元。中信证券研究部预计到2015 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 4.5万亿,其中节能产业1.6万亿,环保产业 1.1 万亿,资源循环利用产业1.8 万亿。 1. 工业节能产业 针对我国不同行业、地区间的节能现状,结合我国现阶段以及中长期的节能目标,按照节能方式划分,工业节能又可主要分为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等三大类。 1.1电机系统节能空间依旧巨大 技术节能主要是采用技术革新的手段降低能耗,其主要包括余热余压利用、工业锅炉、电机系统、输配电系统,以及电力、钢铁、有色、

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传统产业的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等。而电机系统又可以细分为变频器、高效电机、电站空冷技术和无功补偿装置等。 根据《电动机调速技术产业化途径与对策的研究》报告,我国发电总量的 66%消耗在电动机上,各类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20 个百分点。截至2007 年底我国电动机总装机量容量约6.22 亿千瓦,以此计算,运行效率的低下相当于每年浪费电能约2200 亿千瓦时以上,相当于约3 个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因此提高电机运行效率6-7个百分点,年节电量即相当于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 近几年我国高压变频器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2008 年中国高压变频器市场销售额达34 亿元,增长率达到47.8%,2009 年至2012 年每年的市场增长率将保持在40%以上,至2012年中国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50 亿。 达实智能主要业务是智能建筑和建筑节能服务,是入选工信部重点扶持节能服务公司中唯一一家中央空调节能领域的公司。 智光电气高压变频器生产企业,全资子公司智光节能入选工信部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2017年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总论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概况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名称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性质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单位 1.1.4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地点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进度 1.1.8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 1、投资规模 2、资金筹措方案 1.1.9主要经济指标 表1-1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主要经济指标汇总表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单位概况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1.3.1可研编制情况 1.3.2编制依据 1.3.3编制原则 1.3.4编制范围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1.4.1基本结论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的意义 1.4.3经济效益分析 1.4.4社会效益分析 1.4.5社会评价结论 1.4.6风险分析结论 1.4.7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结论 第二章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背景 2.1.1政策背景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提出理由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需求 2.2.2是市场发展的需要 2.2.3是完善产业链条、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市场分析、销售方案及风险分析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3.1.1应用分析 3.1.2市场分析 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市场前景分析 3.1.4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粗放型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日本的8倍、欧盟的4.5倍。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5%,而消耗的钢材占46%,煤炭占45%,水泥占48%,油气占10%,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的进口依存度超过50%。此外,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55%,其中,重度脆弱的占19.8%,极度脆弱的占9.7%。根据《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我国“生态足迹”(维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人均“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正在逐年扩大。可见,我国长期粗放式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更趋凸显。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根据经验计算,碳排放量是能源消费总量的2.5倍左右。按此推算,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50亿吨标煤,则碳排放量将达到125亿吨(2010年全球碳排放约为320亿吨,目前发达国家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碳排放控制在300-320亿吨以内)。应该清醒地看到,依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难以为继,迫切要求我们把资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也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其中,节能产业中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环保产业中包括环保装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包括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资源循环利用

某节能环保产品市场营销方案

某节能环保产品市场营销方案 产品市场潜力: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在各类人工环境中,特别是建筑环境(室内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据调查显示,人生超过3/4甚至90%以上的时间是在人工环境(包括建筑室内环境和各种交通运输工具的间)中度过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空调的普及和居室密封程度的提高,以及大量化学用品和材料在建筑物和室内的使用,使得国际社会在关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同时,开始重视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003年3月1日,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正式开始实施。这部由国家环保总局、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同制定并发布的“标准”,不仅使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解决室内环保问题的巨大市场和商机。目前在我国,家庭绿色环保产品使用率还不到0.03%,有92.3%的家庭对装修污染缺乏正确认识,70%以上的家庭装修污染超标,而污染严重超标达16~40倍的已占到了34%。近年来国内有关室内污染中毒的案例屡屡发生,投诉呈迅速上升趋势。据某环境监测中心透露,中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已达11万人。据世界银行有关资料显示,我国2001年因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为106亿美元。住宅装饰是个巨大的市场。据权威机构的市场研究显示,1998年我国用于住宅装修的费用高达1000亿元,2000年为1800亿元,2002年已突破2000亿元大关,而家庭室内环保的需求也将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颁布实施及广大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而迅猛增长。专家预测,室内环保市场规模2003年预计将达60亿元,并将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行业状况: (一)消费群体:目前这个行业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室内环保观念虽然也被一些人逐渐接受,但还远远没有形成一种共识,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接受这一理念的目前仍局限于发达城市中接受过高等教育和追求生活质量的人群。 (二)产品:室内环保产品刚开始也只局限在活性炭,空气清新剂,杀菌剂等一些科技含量不高,效果也不明显的产品上,因此市场虽然有这个需求,但苦于没有找到高效的产品使这个行业一直处于停顿的状态。随着光触媒的面世,这个虽有潜力但苦无产品的行业终于找到了依托,光触媒以其高效,强力,持久,无污染的优良特性迅速成为市场主导产品。今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室内环保的重视,新的高科技室内环保产品将会越来越多。 (三)行业竞争状况:这个行业目前还属于新兴行业。市场空间巨大,竞争也不十分明显,已知的从事这个行业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也只局限于北京,深圳,上海等少数几个城市。远远没有象保健品,化妆品那样竞争的如火如荼。但可以预见,现在的市场沉默只是爆发前的酝酿。随着产品的成熟,行业标准的建立和适合这个行业的营销策略的完善以及室内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这个行业一定会爆发出蓬勃的潜力。但也要看到,一些厂商利用目前国家尚未制订出有关产品行业标准的机会,以不正当手段展开市场角逐,导致光触媒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我们正经历市场发育的阵痛期。 营销战略: 我们的营销战略应该是根据市场营销环境及动态变化趋势,自身营销条件,建立相对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从全局上做最有利的策略安排,使战术的压力变得最小的整体部署。 指导思想:战略有阶段性,要适时而定,适势而定。既要有敢为人先的市场开拓精神,抓住商机。又要沉着冷静的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营销计划,并及时反馈,调整营销部署。以作出最适合自己的营销战术安排。

国家最新热泵节能补贴政策汇总

国家最新热泵节能补贴政策汇总 1、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标准》采用分项打分的方式,总分达到45-50分是一星级,60分是二星级,80分是三星级,创新类绿色建筑项目将在评价中得到额外加分。 2、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015年2月印发《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 在有条件的社区,优先推广分布式能源和地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 再生能源。 推广利用新设备新技术。鼓励在社区改造中选用冷热电三联供、地源热泵、太 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技术,鼓励安装太阳能热水装置,实施阳光屋顶、阳光校园 等工程。在供热系统节能改造中,鼓励采用余热回收、风机水泵变频、气候补 偿等技术,推广新型高效燃煤炉具。 3、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2月印发《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工业建筑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暖通空调能耗的70%以上,分值1.1;利用可再生能源供应的生活热水不低于生活热水总量的10%,分值 0.6;空气源热泵供热量占空调供热量或生活热水供热量不低于30%,分值0.6.在全面评价阶段,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暖通空调能耗的70%以上,分值1.1;利 用可再生能源供应的生活热水不低于生活热水总量的50%,分值0.8;空气源 热泵供热量占空调供热量或生活热水供热量不低30%,分值0.6.

4、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3月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 的意见》: 在能源领域,重点制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相关技术标准,加强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标准制修订工作。在建筑领域,完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设计、施 工验收和评价标准,修订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建立绿色建材标准体系。 选择具有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的园区或重点用能企业,建设节能标准化示范项目,推广低温余热发电、吸收式热泵供暖、冰蓄冷、高效电机及电机系统等先 进节能技术、设备,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 5、国务院2015年4月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意见》: 实施节能环保产业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规划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规范 节能环保市场发展,多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加快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推进生物质发电、生 物质能源、沼气、地热、浅层地温能、海洋能等应用,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 智能电网,完善运行管理体系。 6、国家发展改革委2015年4月印发《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 推进建筑节能降碳,在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基础上,进一 步扩大绿色建筑标准强制执行范围。提出城镇建筑能效标准提升路线图,完善 分地区、分类型的建筑能效指标体系及节能量核算办法,推动建立覆盖全国的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节能管理环保综合规定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发[2012]19号 【失效依据】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2016)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2.06.16 【实施日期】2012.06.1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

余热发电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主要相关政策

余热发电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1.主要法律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2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或者转让给有条件的其他企业和个人使用。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7年10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将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在节能方面加大了激励措施力度,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工业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电动机、锅炉、窑炉、风机、泵类等设备,采用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洁净煤以及先进的用能监测和控制等技术”;明确提出“国家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支持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法律形式明确鼓励余热发电和合同能源管理,并且规定电网企业应按规定安排余热余压发电机组并网运行,为大力发展余热发电、促进余热余压利用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 2、行政法规及国务院相关政策 早在1996年,国务院即发布《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国发【1996】36号)明确鼓励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并在随后2005年和2006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均对余热余压利用等重点节能工程进行支持和鼓励。2007年,国务院发布《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国办发【2007】53号),规定“余热、余气、余压、煤矸石、洗中煤、煤层气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所发电力属于电网优先调度的电力。国务院先后发出《国务院办公厅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 一是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具备大规模加快发展的条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拥有一批较为成熟的常规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已产业化,如节能领域的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纯烧高炉煤气发电、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纯低温余热发电等技术,环保领域的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干化发电等技术。 二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从国内市场看,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含可再生能源)产业总产值达1.41万亿元,占GDP4.7%,带动就业2500万人。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煤,可带动上万亿元的节能投资。从国际市场看,联合国环境署估计全球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达1.3万亿美元/年,12年后将翻一番。英国政府认为全球低碳经济市场价值3万亿英镑/年(约占全球GDP的8%)。 三是已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和措施。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陆续出台了推进节能环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央和地方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为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四是标准体系逐步颁布实施。关于节能环保的一批国家和地方标准陆续制定、修订出台,对规范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是成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热点。各主要国家对华合作都把节能环保作为重要内容,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民间团体各相关经济技术合作往来活跃。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国家战略给予宏观指导。节能环保尚未作为一个产业门类予以清晰界定和统筹考虑。如关系国计民生的水务行业没有对外资设立准入标准,导致国内市场面临被跨国公司瓜分的风险。目前,外资水务企业已占有国内一线城市20%的份额,他们在高价收购水厂后,不断要求提高水价,直接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 二是缺少统一协调、先导性、成体系的产业规划。由于没有国家战略指导,各政府部门、地方性的节能环保规划与国家总体规划不协调。节能环保项目在各地方、各行业自行其是,条块分割,分散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大削弱了国家有关规划的效果。

节能 相关法律规范

第一节相关法律、法规、产业和技术政策 一、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经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2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决定?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分总则、清洁生产的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鼓励措施、法律责任、附则6章40条,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4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09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经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修正); 6、?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2010年第6号令); 7、?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11年修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 8、?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鲁政发[2009]94号); 9、?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10、?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1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8]106号); 1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07]39号); 14、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鲁发[2007]24号); 15、?山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16、?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 17、?山东省清洁生产“十二五”推行规划? 18、?山东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产业和技术政策 1、?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家发改委令第21号); 3、?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 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 5、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6号);

节能环保项目实施方案

节能环保项目 实施方案 泓域咨询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摘要 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要求,着眼生态 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引导绿色 消费,推广绿色产品,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的应用比例,全面推 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到2020年,产值规模达 到10万亿元以上。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 关键时期,伴随着信息革命进程的快速演进,基因组学及其关联技术迅猛 发展,新制造技术与新型材料研发的持续突破,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 合成生物学、石墨烯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纷纷步入加速成长期,不断发展 成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跨领域融合等成为新兴技术发展新趋势,并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希望和新契机。预计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 规模将会超过千亿美元,而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会分别超过2000 亿美元和4000亿美元。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充分发挥现有产业集聚区作用,通过 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活力,采用市场化方式促进产业集聚,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百余个特色鲜明、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优势产 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链。完善政府引导产业集聚方式,由招商引资向引资、 引智、引技并举转变,打造以人才和科技投入为主的新经济;由“引进来”

向“引进来”、“走出去”并重转变,充分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和市场 资源;由注重产业链发展向产业链、创新链协同转变,聚焦重点产业领域,依托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基础,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由产城分离向产城融 合转变,推动研究机构、创新人才与企业相对集中,促进不同创新主体良 性互动。避免对市场行为的过度干预,防止园区重复建设。鼓励战略性新 兴产业向国家级新区等重点功能平台集聚。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愈加 强烈,这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会。例如,在资源和环 境承载力不断下降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成 为我国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绿色低碳产业必将长期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 产业;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需求,供给侧质量与效率提升的需求也在相应增加,并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制造及数字创意产业具有明显带动作用;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居民对于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诉求不断增强,这对于生 物产业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该节能环保项目计划总投资20369.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515.0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1.26%;流动资金5853.94万元,占 项目总投资的28.74%。

2018年节能政策补贴、煤改电政策补贴、热泵政策补贴

1.1国家最新热泵节能补贴政策汇总 1、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标准》采用分项打分的方式,总分达到45-50分是一星级,60分是二星级,80分是三星级,创新类绿色建筑项目将在评价中得到额外加分。 2、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2015年2月印发《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指南》: 在有条件的社区,优先推广分布式能源和地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推广利用新设备新技术。鼓励在社区改造中选用冷热电三联供、地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技术,鼓励安装太阳能热水装置,实施屋顶、校园等工程。在供热系统节能改造中,鼓励采用余热回收、风机水泵变频、气候补偿等技术,推广新型高效燃煤炉具。 3、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2月印发《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技术细则》: 工业建筑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暖通空调能耗的70%以上,分值1.1;利用可再生能源供应的生活热水不低于生活热水总量的10%,分值0.6;空气源热泵供热量占空调供热量或生活热水供热量不低于30%,分值0.6.在全面评价阶段,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暖通空调能耗的70%以上,分值1.1;利用可再生能源供应的生活热水不低于生活热水总量的50%,分值0.8;空气源热泵供热量占空调供热量或生活热水供热量不低30%,分值0.6. 4、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3月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 在能源领域,重点制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相关技术标准,加强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标准制修订工作。在建筑领域,完善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设计、施工验收和评价标准,修订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建立绿色建材标准体系。 选择具有示作用和辐射效应的园区或重点用能企业,建设节能标准化示项目,推广低温余热发电、吸收式热泵供暖、冰蓄冷、高效电机及电机系统等先进节能技术、设备,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 5、国务院2015年4月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实施节能环保产业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规划建设产业化示基地,规节能环保市场发展,多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加快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推进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源、沼气、地热、浅层地温能、海洋能等应用,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智能电网,完善运行管理体系。 6、国家发展改革委2015年4月印发《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发改环资21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发改环资[2007]21号) 发改环资(2007)21号 一、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 (一)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6.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6号) 7.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7号) 8.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第76号) 9.公路工程节能管理规定(试行)(交体法发【1997】840号) 10.铁路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铁道部1998年7月23日发布) 11.交通行业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交通部2000年6月16日发布) 12.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二)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等 1.国务院关于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2005】40号)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 3.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计交能【1996】905号)* 4.铁路节能技术政策(铁道部1999年9月7日颁布) 5.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要点(国经贸资源【1999】1005号) 6.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第35号令) 7.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第50号令) 8.电石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4年第76号) 9.铁合金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4年第76号) 10.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4年第76号) 11.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6年第40号) 12.电解金属锰企业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改委公告2006年第49号) 13.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589号) 14.关于规范铅锌行业投资行为加快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1898号) 15.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609号) 16.关于加强热电联产管理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 17.关于进一步做好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计基【2003】369号) 18.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现状讲解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一、节能环保产业现状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 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其六大领域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高 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 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苏州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重视并持续增加 投入,以及伴随着工业发展产生的大量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近年来苏州节能环保产业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苏州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 增长率在——之间,2010年节能环保产值规模已超过——元。 苏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2006-2010年,累计建成运行5亿千瓦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全市火电脱硫机组比例从2005年的12%提高到80%;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过5000万吨/日,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5%以上。到2011年,我市节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共有3万多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我市正积极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全面升级。 2012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公布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环保产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的总体目标;明确了政策机制驱动、技术创新引领、重 点工程带动、市场秩序规范、服务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价格、财税、 土地等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苏州市节能环保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环保产业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洁净技术、洁净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节能环保产业的概念也将演变为:“环境产业”或“绿色产业”。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 十五章。首先介绍了环保产业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等,接着全面分析了国际

节能法律与政策制度学习资料

节能法制与政策制度 第一章法规与政策基础知识 一、掌握重点 1、法规的效力 (1)法规的效力层级: 上位法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后法优于前法 2、法规的适用 (1)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法律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3)行政法规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4)地方性法规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性法规 (5)省、自治区政府规章高于本行政区域内较大市的规章(6)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同等效力(国务院)(7)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国务院或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 (8)较大市的地方性法规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省级地方性法规 (一)法规的特点 1、法的定义 由国家制定认可、体现国家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以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

2、法规的特点 (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3种行为模式)可为模式、勿为模式、应为模式 (2)法是以对权利义务的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的社会规范;(3)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 (4)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5)法在国家权利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具有普遍性; (6)法是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具有程序性。 (二)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相辅相成,权利的实现依赖义务的履行;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承担义务的同时也意味着享有权利。 (三)行政相对人的概念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一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二章节能法律 (一)节能的基本制度 1、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2、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 3、有利于节能和环保的产业政策 4、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制冷设备行业发展与营销方案

制冷设备行业发展与营销方案 制冷行业是正在蓬勃发展的行业,制冷设备是衡水兴盛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的产品,也是衡水兴盛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主要的业务方向,制冷设备包括蒸发式冷凝器、螺杆并联机组,冷风机蒸发器、铝排蒸发器、桶泵机组。冷库是用人工制冷的方法让固定的空间达到规定的温度便于贮藏物品的建筑物。冷库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厂、乳品厂、制药厂、化工厂、果蔬仓库、禽蛋仓库、宾馆、酒店、超市、医院、血站、、试验室等。冷库主要用作对食品、乳制品、肉类、水产、禽类、果蔬、冷饮、花卉、绿植、茶叶、药品、化工原料、电子仪表仪器等的恒温贮藏。冷库是冷藏业发展的基础。是冷藏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冷库的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反季节消费,食品、饮品等生产企业仓贮等需要冷藏过渡贮存的食物、货物越来越多,为冷藏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冷库市场容量会逐渐扩大,冷库这一产品的前景也被不断看好。 策划书基本内容 一、产品项目简介 1、制冷设备产业的概念 2、制冷设备产业的特点 二、制冷设备营销项目的可行性 1、市场分析 (1)我国制冷行业的基本情况 (2)综合对制冷行业的的情况分析 2、国家政策对制冷设备的扶持 3、制冷设备营销行业利润较高 三、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1、市场细分 2、市场选择 3、市场定位 四、营销组合策略 1、产品的总体营销目标 2、产品策略 (1)产品的核心利益 (2)产品的款式和种类 (3)产品的包装和商标 3、价格策略 4、分销渠道策略 制冷设备的营销渠道 5、促销策略 (1)广告策略 (2)营业推广策略 (3)人员推销策略 五、控制与执行 1、要达到预期的营销目标必须做到以下控制 2、制冷设备全年营销计划

2020年节能减排的补贴政策是什么

2020年节能减排的补贴政策是什么 一、“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各项工作积极有序推进。“十二五”时期,全国单位国内生产 总值能耗降低18.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2.9%、18%、13%和18.6%,超额完成 节能减排预定目标任务,为经济结构调整、环境改善、应对全球气 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充分认识做好“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优化明显加快,能源消 费增速放缓,资源性、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发展逐渐衰减。但必须 清醒认识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我国能源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问题仍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瓶颈之一,节能减排依然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各地区、各部门 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 务院决策部署上来,下更大决心,用更大气力,采取更有效的政策 措施,切实将节能减排工作推向深入。 三、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 政手段,着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 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要求。要 进一步明确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细 化和完善管理措施,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作用,加大市场化机制推广力度,真正把节能减排转化为企业和各 类社会主体的内在要求。要努力增强全体公民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 护意识,实施全民节能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促进节能 减排的良好氛围。

节能环保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现有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分析 一、国家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税收政策的总体要求 1、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并运用税收等措施鼓励进口先进的节能、节水、节材等技术、设备和产品,限制在生产过程中耗能高、污染重的产品的出口。 2、有关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总体要求 为了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的任务。《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指出,中国将抓紧制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目录及相应税收优惠政策。实行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给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完善对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实行减计收入的政策。实施鼓励节能环保型车船、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优惠政策。抓紧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改进计征方式,提高税负水平。适时出台燃油税。研究开征环境税。研究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税收政策。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现有发展环保产业的具体税收政策 在国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有关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总体要求下,国家制定了不少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具体税收政策,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企业所得税政策 ①减免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政策 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海水淡化等。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

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管理办法(送审稿)

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 审查管理办法(试行) (送审稿) 第一条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用能管理,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节能评估,是指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源耗费情况以及采取的节能管理措施情况进行专业论证和评价,并提出评估意见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节能审查,是指发展改革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合理用能情况和节能管理措施进行审查的行政行为。 第三条本市固定资产投资审批、核准或备案权限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项目应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一)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含)的公共建筑项目; (二)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含)的居住建筑项目;

(三)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含)的项目。 第四条凡属于节能评估和审查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编制独立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专篇。 节能专篇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概况; (二)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 (三)项目应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四)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主要包括分品种实物能耗量、综合能耗总量、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可比能耗、按单一能源品种考核的实物单耗、主要工序(艺)单耗等; (五)能耗指标分析,主要包括单位产品能耗、主要工序(艺)能耗等指标的国际国内对比分析,改扩建项目应当包括与近两年原项目能耗指标的对比分析; (六)能源计量仪表的配备和设置; (七)项目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情况; (八)项目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及其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分析论证。 第五条凡属于节能评估和审查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应在申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申请项目核准或项目备案之前申请节能审查,并按项目审批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与对我国的建议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及对我国的建议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粗放型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日本的8倍、欧盟的4.5倍。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5%,而消耗的钢材占46%,煤炭占45%,水泥占48%,油气占10%,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的进口依存度超过50%。此外,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55%,其中,重度脆弱的占19.8%,极度脆弱的占9.7%。根据《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我国“生态足迹”(维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人均“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正在逐年扩大。可见,我国长期粗放式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更趋凸显。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根据经验计算,碳排放量是能源消费总量的2.5倍左右。按此推算,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50亿吨标煤,则碳排放量将达到125亿吨(2010年全球碳排放约为320亿吨,目前发达国家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碳排放控制在300-320亿吨以内)。应该清醒地看到,依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来

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难以为继,迫切要求我们把资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也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其中,节能产业中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环保产业中包括环保装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包括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资源循环利用产品、资源循环利用服务及再制造。(一)节能产业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世界能源展望2009》报告,从2010-2020年,全球节能投资将达1.999万亿美元,2020-2030节能投资达5.586万亿美元。2008年出台的《美国能效市场容量:展示节能的完整前景》报告称,到2030年,美国节能产业市场将达到7万亿美元规模。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节能产业的投入,欧盟计划在2013年前投入32亿欧元用于环保汽车及智能化交通系统等的研发,英国专门成立国家低碳技术投资公司,发展低碳工业、汽车等节能产业。节能产业主要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三个部分。 一是节能装备。全球节能装备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