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对设计的影响

新材料对设计的影响
新材料对设计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b5523090.html,

新材料对设计的影响

作者:汪杉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纵观整个工业设计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在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新材料的发明

对我们的整个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次新材料的发明都能带来一次工业设计的革新。本文依托工业设计史的发展脉络。主要研究各个不同的时期出现的新材料。探索新材料对工业设计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新材料;未来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172-01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样的世界,在我们的世界里每天都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又因为其材料的不同,给人带来的感官效果也不同。每一次新材料的诞生,都对我们的产品革新提供了巨大的希望。如何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开发新材料和利用新材料一直都是我们应该探索的问题。近些年来,新材料的运用和发明有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新材料的发明和利用给我们天马行空的臆想提供了可能。也在一步步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都清楚,设计的灵魂是材料,设计的表现载体也是材料。它承载着设计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支撑。观察我们的材料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进步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工业设计的发展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设计师实现设计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没有了材料的支撑。再厉害的设计史也只能望图心叹。究其原因。我想无非是材料和技术要求无法满足设计需要。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徒有其表罢了。二现在无论是设计大赛还是设计公司,对真正能够落地的产品越来越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要想突破自我,新材料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工业设计史,新材料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研究这样的历史对我们探讨新材料对未来设计的影响有着指导性意义。具体而言,新材料对未来设计将会起到如下影响。

一、新材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起居

我们都知道,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都过着游牧生活。水源和食物成了人们生活追逐的对象。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人类文明是没有发展的。因为其条件的影响,人们是不可能带太多的东西的,所带之物都是生活必备品。后来,随着人们发现了陶器。人们能够实现储水以及具备圈养牲畜的能力。人类文明就此发展。又或者说,在唐朝之前,中国是没有椅子一说的。甚至追溯到更久之前,人们都过着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的生活。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就是席地而卧席地而眠。后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融合,中国开始有了家具的概念。木材作为一种新材料被运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在。特别是家居设计中。相比于石器时代,木材有着得天独道的优势。纹理更漂亮。肌理效果更优美。给人的感觉也更温馨。人们开始发现,座椅的设计不仅能

工业设计史新材料与现代设计

新材料与现代设计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机械化和批量生产已成为制造业的主流。与此同时,新材料异军突起,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大多数材料上的革新出自美国,不少大公司,如杜邦公司等在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上投入了巨额的资金。新材料最早的突破是在金属上,轧钢逐渐取代了铸铁和其他类型的钢材生产,铝、镁等轻金属也日益普及。例如,福特公司就生产了自己的钢材,并在冲压成形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这种成形技术产生了“机壳”的概念,在20世纪20—30年代,它成为从汽车到电熨斗的许多技术型消费品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小型消费品的金属表面镀铬,也是20世纪30年代工业设计中的一大特色。这既是一种防锈措施,也是将批量生产的消费品转变成一件装饰品的手段。后来镀铬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设计之中。无缝钢管的出现对于家具设计产生了最富戏剧性的影响,这种材料质量轻、强度大,并且有强烈的现代感,引起了许多现代设计师,特别是包豪斯设计师们的极大兴趣。他们设计的各种钢管椅成了现代设计的典范,象征着利用新材料创造一种新颖而轻巧的家具美学,并打破了沿袭已久的家具设计传统。钢管家具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消费吸引力,只是在少数理解和赞同现代主义目标的消费者中流行。尽管钢管椅产量很高,但主要被用于机关、医院、旅馆的大厅等公共场所,从未成功地与居家环境融为一体,只是在餐厅、厨房中占有一席之地。金属并不是促使现代家具美学出现的唯一材料。机制木材如胶合板、层积木等新型材料也激励着设计师探索新的形式。到20世纪30年代末,这些新材料已对市场上销售的许多家具的外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毫无疑义,对于广大消费者产生最大影响的材料是塑料。塑料是作为一些昂贵材料如牛角、象牙和玉石等的代用品而在19世纪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塑料是赛璐珞,1860后就在美国得到商业性应用。1909年美国人发明了酚醛塑料,最初用于生产电器零件。当金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遭受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生态危机,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近年来,在日本、美国以及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里,高污染产业的产出比值逐年下降,高污染产业产品的消费比率却有上升,高污染产品的进口比例上升幅度较大。而在同一时期,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的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在不断上升,消费和产出比例基本上乎稳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高污染产业正在逐渐从发达国家中退出,并且通过自由贸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高污染产业转移中也未能幸免,使得我国资源加剧消耗,生态破坏严重。 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在逐渐开放的中国市场中,更多的民族工业面临着来自外资企业的强大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开始萎缩,失去活力,有些被外资企业并购的企业更是在日后的整合中逐渐被挤出市场。不难看出,我国民族工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被外资控制的威胁。比如80年代初,广州肥皂厂的名牌洗发香波“洁花”是风靡一时的全国名牌产品,1988年与外商合资成立广州宝洁洗涤用品公司,中方以“洁花”作价500万元投入合资公司,但是合资后,宝洁公司将其闲置一旁,却投入上亿元的广告费全力推销由美国“P&G”公司提供的“海飞丝”、“飘柔”等名牌,原来的“洁花”牌反而名落孙山。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甚至冲击和削弱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由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内市场力量的加强, 以及发达国家跨国大公司的不断扩张,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事务中的权力相对减弱。特别是由于生产结构越来越具有全球性, 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已很难完全控制本国的生产结构。这种情况显然与国家主权观念相悖。除了经济主权的削弱外,更可怕的是政治产权也受到了强有力的冲击, 集中体现为国际干涉力度的加强。一些国家专有的政治权力比如国家的独立自主、安全、领土完整等最为敏感的?可题就有了被国际共同体特别是一些强大的发达国家如美国干预的可能。这种干预时有发生, 从根本上冲击了主权的绝对性。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经济全球化是在南北差距甚大、南北冲突尖锐的条件下形成的。尽管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等一系列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 但囿于经济实力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在国际事务中无足轻重, 所以它们往往遭到不公正对待,甚至被伤害, 成为经济全球化代价的主要承担者。在世界市场的全面竞争中, 由于资源、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作用相对下降, 科学技术作用增大, 发展中国家处于更加无力的地位, 其必然结果是导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另外, 在国际社会中起重大协调作用的国际组织, 大都为发达国家所控制, 它们制订的国际规则和国际制度往往客观上有利于发达国家,有利于巩固发达国家左右国际事务的权力和地位。 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内部出现两极分化,加剧其贫富差距。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这就是说, 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下, 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和对付发达国家不断提出的养活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 而且还要面临解决国内工资与收入差距拉大带来的社会巨大压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随着金融全球化,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极不稳定,经济风险日益增大。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造成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并面临汇率风险和偿债风险,对西方国家的巨额债务支付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经常引发经济与社会动乱。其次,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发育还不健全,抵御风险的能力弱,一旦

试析当前我国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试析当前我国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要:出版业承载着传承文化,引领文明进步的重要职责。随着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的发展,出版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出版业如何摆脱僵化的运作机制,走出困境,是目前出版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当前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出版业问题对策 一、当前我国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出版管理体制方面存在弊端 中国的出版社只有565家,无一例外全是属于国家垄断性质。出版单位以机关的一个附属部门存在。因此,许多官本位体系衍生出来的怪病它都有:政企不分、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而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按行政区划、部门来分配出版资源,这就造成重复建设、市场分割等问题;而主管单位的权力介入出版经营,也经常违背市场规律,给出版业的发展带来许多弊端,如人才匮乏、不平等竞争、出版单位缺乏自主权等等。 2.市场意识与竞争意识不强 由于长期的垄断经营,我国出版业的市场意识不强,缺乏竞争实力。其表现为:一是过分依赖教材与教辅出版物。从出版环节看,图书品种结构失衡。据2000年《中国出版年鉴》的数据显示,课本为20755种,总印数为38.08亿册,总印张为190.77亿印张,定价总金额为171.5亿元。课本品种仅占图书品种总数的14.63%,但课本的总印数、总印张、总定价分别占图书印数的52%、图书总印张的48.75%、图书总定价的39.3%。如果离开这些教材与教辅书,560多家出版社中将有许多出版社难以为继或者无法生存。二是选题特色不突出,重复出版比较严重。近年来,同类别同内容的图书比比皆是,甚至一个出版社出版内容相同、书名相同的图书也不是新鲜事,结果造成大量库存。同时,优秀图书、精品图书、双效图书在图书总数中所占比重太小,而内容平庸、两个效益一般的图书却不少。 3.出版业机制转变滞后,改革力度不够大 一方面,现有出版体制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多数出版企业还没有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营管理粗放落后、融资渠道单一、积累和投入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许多出版单位,三项制度的改革没有到位,工作方式还是机关模式,内部机构的设置还是行政系统模式。另一方面,整个出版行业的有序竞争尚未形成,垄断依然存在。从出版环节看,由于实行专业分工制,一些出版社依靠政策或政策授权而获得垄断性出版资源(如教材等),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造成了出版业的不平等竞争。从发行环节看,新华书店凭借其自身优势,压低出版社发行折扣。近年来,尽管发行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购销体制及新型的社店关系还没有形成,信息不通与物流不畅的问题十分突出,市场不规范现象依然存在。 4.人员结构存在问题 目前,在出版单位的人员结构中,有这样几多几少的现象:行政人员多,编辑人员多,单一性人才与传统型人才多;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少,科技人才少,复合型人才少,现代型人才少。同时,出版单位还面临着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

新材料对设计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b5523090.html, 新材料对设计的影响 作者:汪杉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纵观整个工业设计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在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新材料的发明 对我们的整个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次新材料的发明都能带来一次工业设计的革新。本文依托工业设计史的发展脉络。主要研究各个不同的时期出现的新材料。探索新材料对工业设计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新材料;未来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172-01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样的世界,在我们的世界里每天都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又因为其材料的不同,给人带来的感官效果也不同。每一次新材料的诞生,都对我们的产品革新提供了巨大的希望。如何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开发新材料和利用新材料一直都是我们应该探索的问题。近些年来,新材料的运用和发明有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新材料的发明和利用给我们天马行空的臆想提供了可能。也在一步步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都清楚,设计的灵魂是材料,设计的表现载体也是材料。它承载着设计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支撑。观察我们的材料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进步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工业设计的发展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设计师实现设计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没有了材料的支撑。再厉害的设计史也只能望图心叹。究其原因。我想无非是材料和技术要求无法满足设计需要。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徒有其表罢了。二现在无论是设计大赛还是设计公司,对真正能够落地的产品越来越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要想突破自我,新材料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工业设计史,新材料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研究这样的历史对我们探讨新材料对未来设计的影响有着指导性意义。具体而言,新材料对未来设计将会起到如下影响。 一、新材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起居 我们都知道,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都过着游牧生活。水源和食物成了人们生活追逐的对象。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人类文明是没有发展的。因为其条件的影响,人们是不可能带太多的东西的,所带之物都是生活必备品。后来,随着人们发现了陶器。人们能够实现储水以及具备圈养牲畜的能力。人类文明就此发展。又或者说,在唐朝之前,中国是没有椅子一说的。甚至追溯到更久之前,人们都过着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的生活。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就是席地而卧席地而眠。后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融合,中国开始有了家具的概念。木材作为一种新材料被运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在。特别是家居设计中。相比于石器时代,木材有着得天独道的优势。纹理更漂亮。肌理效果更优美。给人的感觉也更温馨。人们开始发现,座椅的设计不仅能

新材料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新材料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材料科学的进步左右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一种新材料的应用,往往事关一个产业的兴衰。新材料产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和国防建设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还只是一个材料大国,离材料强国还有较大差距。 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材料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何?我国在世界材料领域占据怎样的位置?今后当重点培育哪些新材料?我国如何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加快转变? 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以期解答上述问题。 新材料作用举足轻重 我国还远不是材料强国 “材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材料科学的进步左右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组组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坚博士指出,从材料的使用来看,人类已经走过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三个阶段,与之相对的,则是人类文明的三代阶段: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材料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人类已进入硅基/合成材料时代,材料科技的进步作用更加凸显。材料科学和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三大支柱性高技术产业。一种新材料的应用,往往事关一个产业的兴衰,事关国家的经济、安全命脉。”徐坚举例说,超纯硅、砷化镓的研制成功,导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十万次提高到现在的每秒千万亿次以上。 “经过…十五?、…十一五?期间的持续科技攻关,我国在新材料的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与国际同步的水平。”徐坚介绍说,比如在激光晶体、光学晶体材料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磷酸铁锂电池方面,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已在国际上稍稍领先。 “但就整体而言,我国还只是一个材料大国,距离材料强国还有很大距离。”徐坚说,目前我们大约10%左右的领域国际领先,60%—70%处于追赶状态,还有20%—30%存在相当的差距。不过,经过数十年的积累,我国在新材料领域已经具备相当实力:我国在材料方面发表的论文已占全世界第二,材料领域的发明专利从2008年开始已占全球第一。 新材料需确定主攻方向 我国应在五大领域重点突破 群雄逐鹿之时,确定主攻方向尤其重要,在新材料领域我国该如何布局?

最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对世界各国都是有利有弊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处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它,在充分的利用其有利的一面的同时将其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本文主要就经济全球化的弊端简要地予以评价,并探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经济发展。 1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早在150年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其震撼世界、震撼历史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已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 历史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论断。因为当年的“世界性”,现在已“全球化”了。事实上自20世纪晚期随着冷战告终,“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最时髦的议题。“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特·莱维于1985年提出,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有人从生产力运动的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

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也有人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 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科技进步,借自由化之名,行控制世界经济之实,使发达国家越来越富,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穷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间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一个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多了国际投机,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实力不同,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得利最多,而发展中国家所得甚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 笔者认同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得出的结果。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借助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这四个载体,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真正的地球村。使得全球公司、各国企业、经济和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起点是不同的,再加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由于国际经济组织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操纵,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则“理所当然” 的由发达国家制定。因而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最大的便更加“理所当然”的是社

中国图书出版产业面临的挑战

中国图书出版产业面临的挑战 纵观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历程,粗放型增长的特征十分明显,而这种增长的粗放性又是在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生成、展开并得以强化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产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增长模式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在产业的高速发展阶段,企业往往更加重视量的扩张,而高速增长往往会把这种增长模式的许多弊端掩盖起来,只有当产业进入一个稳定发展甚至是萧条期的时候,企业才会更加重视产品的品种、技术、质量创新,改革传统增长模式的动力才会更足。 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目前虽然处于一个新的增长阶段,但与第一个阶段相比,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特别是图书的纯销售额、利润额等反映出版产业实际销售和盈利能力的指标出现了增速下降甚至负增长的现象。这一现象表明,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在继续增长的同时,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内在因素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与此同时,图书出版产业增长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巨大的变化主要指入世后外国资本的进入和信息技术的革命。内因和外因的变化既意味着中国图书出版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力量。

挑战之一:中国图书出版产业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 首先,国家对于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的改革预示着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微利时代的到来,这里的“微利”这要是针对中国图书出版产业以往“低风险、高利润”而言的。随着全国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推开,教材出版的竞争程度将大为增加,农村中小学教材将全部实行政府采购,免费供给,同时现行中小学教材中准价下调10%,这些使得教材在出版物销售总码洋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教育出版利润势必大幅下滑,出版社从教材出版中稳获“暴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其次,目前大众出版领域中的无序竞争和低水平竞争已经表明现有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转型的压力非常之大。第三,随着出版机构由事业单位向企业单位改制的深入进行,会对传统的经营模式带来冲击,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和负担。 挑战之二:信息技术革命对出版产业的冲击。 肇始于上世纪70年代并迅速席卷全球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革命已经对出版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冲击,这种冲击的结果在发达国家出版产业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在我们国家也可见端倪。信息技术革命对出版产业增长方式

建筑设计中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

建筑设计中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应用摘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度,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创新,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让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更加完善,无论是从建设质量、速度,还是项目实现的功能,和以往相比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变化。现目前,人民大众在追求建筑质量和功能舒适度的基础上,环保意识也越来也浓厚,国家也把低碳、环保、绿色、节能建筑作为国家战略。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在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减少建筑污染排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讨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些新技术、新材料以及其在低碳节能中的良好表现,旨在为建筑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建筑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0引言 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下,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是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高速发达的情况下,各个产业之间相互融合、资源互补。在这种大的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下,一批新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技术被引入建筑行业中,在性能上弥补了传统材料、传统技术的缺陷,并且在施工效率、功能、节能环保上有很大的优势,并广泛推崇。行业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要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实现低碳环保,提升产品品质与服务质量上大下功夫,就要不断的学习,加快对新技术、新材料的认知和实际运用能力。 1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1绿色节能技术 在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倡导下,人们不断的对新的清洁型能源进行探索,希望能降低对传统的电能、煤气能等的依赖程度。在建筑工程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被人们广泛关注,进一步提出要因地制宜,充分借助地理环境优势和大自然赋予的天然条件,在建筑设计中充分的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利用,减轻传统能源的消耗,降低排放,实现绿色节能的目的。在早期的建筑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太阳能的利用,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证建筑物的日照采光效果,从建筑物朝向、楼群布局、楼间距等方面全面考虑。在考虑采光的同时,还要考虑自然通风的问题,要对施工环境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进行充分的分析,并借助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试,通过外形、结构设计的优化,满足通风效果的要求。绿色节能技术还要考虑对土地资源的节约,提高利用率,因此在规划设计期间,一定要考虑这个因素。建筑暖通空调的能耗是节能关注的焦点,地源热泵技术的运用,替代了传热空调,具有基础投资少、使用方便、能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低、生态环保的几大优点,在绿色建筑中提倡地热能、太阳能(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器)的合理运用,可实现明显的节能效果。 1.2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要求具有经济性、环保性和安全性等,生态技术的提出,就是要尽可能的减小对环境的破坏或者是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可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对自然环境资源的最大利用。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就是要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以及周边建筑、景观环境的优

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问题(一)教程文件

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 问题(一)

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问题(一) 中国的出版集团化进程已经走过了6年时间。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出版集团规模的扩大仍然主要是低水平的数量累加,而没有进行根本性的业务整合,原先粗放经营的色彩也并没有褪去。 借鉴国际经验,下一步中国的出版集团的业务发展不应再是各出版 社独自分散作战的模式,而应按不同内容产品生产线的要求进行结构调整和资源重新配置,对品牌进行组合,实行产品细化和专业化生产,从而促进内容创新的深化,最大程度地利用内容资源、降低成本、创造新产品和新品牌,以提高生产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覆盖面。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出版业出现了一些并不美好的现象:图书品 种急剧上升,平均印数急剧下降;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率持续走低;图书发行折扣愈打愈大,图书退货率不断上升;图书库存金额直线上升,资金周转明显放缓;图书贷款结算期愈来愈长,信用问题开始出现。与此同时,中国出版业的改革正在集团化建设的基础上,深入地向前推进,出版单位开始转企改制,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以及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成为了业内普遍关心的事情。 一、中国出版业现状分析 从总量和结构做分析,可以清楚看到,现阶段中国出版业总体上仍

然处在新的增长阶段。 1997年,我曾发表《中国出版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与新的出版组织的 培育》一文,认为从1978年至1996年底,中国出版业经历了两个阶段,开始步入第三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5年,中国图书市场总量经历了一个井喷式的超常规增长阶段。第二阶段:1986-1994年。中国出版业高速增长的势头不复存在,经历了长达9年的调整与徘徊阶段。第三阶段:1995年以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 从1995年至今,十年过去了。中国出版业的第三阶段是否已经结束,是否如有的同志所说进入了膨胀性衰退的阶段,或者说进入了”出版大崩溃”的前夜。这里我们不妨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作一些分析。 (一)总量分析 1、从图书种数和新出版图书种数的增长率来看,1995年以后增长 日趋平稳,基本保持在10%左右。图书品种的增加固然与每种平均利润下降和买卖书号有关,但这一现象也意味着图书市场越来越细分,定位越来越具体,大众图书市场越来越活跃。这预示着图书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在不断深化和加强。 2、从1995年到2003年,除2000年以外,中国图书出版的总印张 数和总定价逐年增长,总印张和总定价增长率的偏离度逐年缩小。总印张和总定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偏离度也在逐步收敛。这表明中国出版业从宏观而言不仅处于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之中,而且其增长水平同国民经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设计新材料应用

为了有效的促进生产力的提高,降低工程成本,减轻工人的操作强度,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与工程质量,满足室内装饰装修的使用功能,在施工中我公司应把先进工艺与施工方法、先进技术应用到工程上去,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确保标书工期,质量与降低成本。 一、新技术应用 1、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先进的施工管理软件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跟踪控制,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立杆基础采用预制预埋件,以避免挖掘立杆基础时增加工作量。 3、室内电线套管优采用重量轻、能耗低、经济耐用的管材,室内管宜选用隔音标准不低于同类的管材。 4、积极选用安防设备新技术,做好节点处理。 5、在检查其它工序质量的同时,特别重视对设备连接处质量的检验与验收。 二、新工艺应用 1、砖砌体砌筑推广运用现行砌筑法施工。 2、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各楼层、梁、板、柱砼一次浇捣成型,减少了主体结构砼施工缝的留设,确保了砼的施工质量。 3、选用水准仪、经纬仪控制标高与水平,提高计量精度。 4、砂浆抹面时砼表面应机械喷浆,提高砂浆与基层粘结强度。 5、地面以及墙面采用清水砼施工工艺。 三、新材料采用 1、排水管道使用UPVC管材,电线穿管采用PVC管材。 2、在有厨房房间、厕所内所在的地面,加做一层M15水泥防水剂(卫生间还需刷沥青玛蹄脂),能保证闭水试验合格后做装修面层。 3、水泥采用散装水泥,砼中掺加适量的外加剂,如高效减少剂,早强剂等外加剂,使砼早期强度提前形成,提早拆模时间,提高模板的周转。 4、窗台、楼梯梁滴水线建议使用按统一标准制作的PVC滴水条,既能确保施工质量,又减少了施工工序。 5、在砼及砂浆中采用掺加粉煤灰技术,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增强砼的与易性, 提高砼成型质量,水泥用量的减少可降低水化热的产生,减少砼内部及表面的裂缝产生,延长结构式的使用寿命。 四、新生设备运用 1、设竖向电渣压力焊机5台。 2、设水准仪、经纬仪各二台。 3、采用十件装型的工程质量监测工具。

工业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研究

工业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研究 摘要:从社会发展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出发,以工业设计专业现状与材料及工艺课程特点为切入点,分析了该课程实践部分关于课程深度、实践内容、教师能力和配套资源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为现代工业设计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材料与工艺课程;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 1工业设计专业与材料与工艺课程现状 相比其他欧美国家,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历史较短,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培养了大批工业设计方面的人才。工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本身依托于艺术专业,同时又要求具备一定的机械、材料等专业知识能力。由此可见,工业设计专业具有艺术与理工相结合的特征。因此,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综合性[1]。作为一门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的专业,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相差比较大,一部分偏向工科教学,一部分偏向艺术教学,还有的高校在教学上偏向某一类产品的设计,例如工业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方向。不了解材料的属性,材料的加工工艺及技术就会影响到产品材质的选用和产品成型的实现[2]。学生掌握的材料与工艺知识,既要在知识性、学术性上得到合理的体现,学生更应该从实际的设计应用角度来认识相关的材料与工艺知识[3]。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常用产品设计材料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不同设计材料的特性及加工工艺、成型方法,使学生对材料及加工工艺进行思考和创意,把握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动态,在设计中适当地选择材料和加工工艺,学会应用材料知识解决设计问题,不断解析产品形态、功能、结构、色彩、材料、工艺之间的关系,把握设计方向。 2课程现存问题 2.1课程内容庞杂,深度不够

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运用

分析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要人为之惊叹,工程量大,工程建设时间长,对环境有一定影响是建筑工程的特点。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不断地涌现出来,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生命力。而且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人们对于周围生活的环境越来越为重视,现行的环保材料节能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对于自身居住和工作的建筑空间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设计者在现代建筑多的运用新型材料和新技术,使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年限及使用功能等多方面性能有效的提升。本文就是根据我国建筑的实际情况,阐述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希望对建筑设计人员有所帮助,经验上有所交流。 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工程,一个建设项目,建筑更是一种美的艺术创作。建筑不仅可以提供给人们生活、工作的建筑空间,更是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每一位建筑设计师都可以说是一名艺术家,大胆的想象力,独特的空间组合方式,每一个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新时期建筑风格,建筑形态和传统建筑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那么就需要相应的新型材料,和新的施工技术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将建筑从图纸上的构想转变为实体。建筑行业每一年对于能源和资源的耗损量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资源能源紧缺问题变得自已严峻,建筑行业对于资源能源的节约有着巨大的潜力,加大对于新材料新能源的应用和推广力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建筑发展。 一、建筑设计的本质

1、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建筑的特性 建筑设计大体上是一种模仿性的工作,建筑设计从思维的层面看,实质是设计的规则和组合技能的运用。而大脑只能做那些它内在已有的(包括即时输入的)和可以组合的东西。建筑设计是建筑构成因子(要素)达到某种均衡的过程和产物构成建筑的诸要素涉及实现功能、经济、文化艺术、形式、技术、材料等方面。从艺术的角度看,建筑的实用效能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相比,总体上制作所耗的代价之高、之广显然不可比拟,而资源的有限显然决定着最大部分的建筑以实用经济为第一原则。 2、建筑设计的目的性和原则 近年来无论建筑界或社会上对目前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倾向和设计思想的混乱颇有微词,一些大城市的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议论,建筑的目的性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从本义来讲,建筑是为人类提供一个最适宜创业和生活的空间,它的功能实用性仍然是建筑的第一性。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也必然通过建筑体型和空间形态,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自然这一切都与国情和物质经济条件息息相关,如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处理好建筑的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一直是建筑的永恒主题。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建筑设计的原则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使得建筑不仅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且不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负面效应,使建筑和环境都达到可持

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

1 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纵观国际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现状,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正集中人力、物力,寻求突破,美国、欧共体、日本和韩国等在他们的最新国家科技计划中,都把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列为国家关键技术之一加以重点支持,非常强调新材料对发展国民经济、保卫国家安全、增进人民健康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我国对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历来非常重视,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被列入我国自1956年以来的历次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之中。在我国863高技术中,新技术材料又是七大重点领域之一。经过40余年的努力,已在许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一大批新材料已成功地应用于国防和民用工业领域,有些新材料的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在21世纪初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发展趋主要体现在: (1)功能材料向多功能化、集成化、小型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2)结构材料向高性能化、复合化、功能化和低成本化方向发展; (3)薄膜和低维材料研帛发展迅速,生物医用材料异军突起;(4)新材料制品的精加工技术和近净形成形技术受到高度重视; (5)材料及其制品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倍受重视,以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6)材料的制备及评价表征技术日受重视,材料制备与评价表征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涌现; (7)材料在不同层次(微观、介观和宏观)上的设计发展迅速,已成为发展新材料的重要基础。 材料是人类用以制成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品、器件、构件、机器及其它产品的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谓新材料,指的是那些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从人类科技发展史中可以看到,近代世界已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以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为先导的。钢铁工业的发展,为18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的第一次世界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本世纪中叶以来,以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的第二次世界革命,硅单晶材料则起着先导和核心作用,加之随后的激光材料和光导纤维的问世,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因此,可以预料,谁掌握了新材料,谁就掌握了21世纪高新技术竞争的主动权! 综上所述,当今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新材料技术是现代工业和高技术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材料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和下世纪初最重要的、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信息、能源、农业和先进制造等技术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 (2)综合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成就,多学科交*,知识密集,导臻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投资强度大、更新换代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3)新材料的制备和质量的提高更加依赖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和精确的检测控制技术的应用。对制备技术的重视与投入直线上升,极大地加速了基础材料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

文化全球化利弊

文化资源丰富多彩,以致西方国家的娱乐业也开始窥视、争夺中国的文化资源。1998年夏季,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的影片《花木兰》,就借用中国的传说故事表现美国的文化理念。 如果从知识产权的角度说,迪斯尼制作的动画片,产权当然属于美国。但是,国人谁不知道,《花木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感人的故事?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是,中国文化财富已经成为美国文化增值的手段。倘若人们不重视中国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进一步深入挖掘和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和资源,任凭他人随意掠夺,早晚中国的文化资源会被挖空。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客观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存在。我们以新的姿态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保证持续稳定发展是回应经济全球化带来各种不稳定挑战的必然选择。这是一种“冲击—回应”互动关系,其运动轨迹和结果总的说来就是一种“不稳定—稳定—不稳定”、不断循环发展以至无穷的过程。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国家安全学》认为,国家文化安全根源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文化,是随着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而出现的,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与冲突是国家文化安全形成的前提条件。但是在古代,由于世界不同文明板块之间缺乏频繁的交往,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冲突还不甚明显,文化安全特别是国家文化安全也就没有突出出来。国家文化安全问题虽然在古代还没有明确地显现出来,更没有被人们明确地提出来,但却已经作为不甚突出的方面开始成为国家安全的派生要素之一。当一个国家被另一个国家在武力上征服,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都已经被彻底打破时,文化安全问题就更为明显了。无论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者,任何一个国家都知道,要彻底消灭一个国家,就要消灭其人民,而消灭其人民的办法无非两条,一条是肉体上的消灭,这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国家就是因此而彻底消亡而变成历史的;另一条是文化上同化,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不少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国家就是在文化同化(当然也有一种是融合)的过程中而不复存在的。 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以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差异的存在为前提,在近代东西方国家之间文化冲突日益突出和加剧的情况下而凸现。,只有到了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以后,特别是在西方列强对东方国家实行殖民侵略政策、东西文明冲突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才逐渐成为现实。近代以来,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先进的生产力和强大的经济基础、政治军事优势,不仅对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军事侵略和政治压迫,而且同时也进行文化侵略、文化渗透,搞文化霸权。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因此而变得更为突出和明显。 在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中如何保持和延续自身文化的问题,就是文化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的本质所在。因此可以说,文化安全就是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续,而国家文化安全就是一个国家现存文化特质的保持与延续国家文化特质的保持是国家文化安全基本的内在前提和构成要素,国家文化特质的延续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长久保障,保持与延续的统一才能构成国家文化安全在时间跨度上的全面要求。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五千年而没有中断和消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和标志就是汉语从来没有中断和消亡。有些文明古国的文明后来之所以中断甚至消亡了,其重要原因和标志也是它们各自的语言文字中断和消亡了。 作为国家文化安全之基本内容的语言文字安全,最基本含义就是指一个国家使用自己固有语言与文字的权利不受外部因素特别是外部强权的威胁和侵害;其次是指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本身不因他国语言文字的影响或侵入而失去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等领域的主导地位;第三是指语言文字在内外各种文化和非文化因素的影响下保持合理的纯洁性;第四是指语言文字的改革与发展能够安全稳步进行,而不至于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多于便利的不便、多于益处的害处。 由于英国在近代的兴盛,由于美国在当代的强大,英语这一本来只在西方部分民族中使用的语言文字,现在几乎成了世界语言和文字,无情地迫使许多国家的知识分子甚至普通民众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这一第二语言,否则就可能被时代所淘汰。英语在当代世界的霸权地位既与美国在当代世界的政治军事霸权地位相适应,同时又在互相推动,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 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时,就曾强行在中国推行日语教学和日本文化教育,企图从语言文字方面彻底征服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被强迫学习日语和使用日语的中国人,遭受着难以想象的内心痛苦和精神折磨西方列强在近代对外侵略和扩张的过程中,也常常强行把他们的语言文字变成了遭受侵略的国家和地区的主导语言文字,其后遗症至今还在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存留着。在西方国家之间,这种语言文字的侵略和被侵略、安全与不安

工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工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一、工业设计的地位 工业设计是为制造工业产品所进行的设计,它包含产品外部和内部设计的整个过程,对产品的外观和性能,生产技术的发挥,以及品牌建设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发达国家发展的实践表明,工业设计已成为制造业竞争的源泉和核心动力之一。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首先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 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先导行业。首先,工业设计创造了产品品牌。品牌的形成首先是产品个性化的结果,而设计则是创造这种个性化的先决条件。设计是企业品牌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注重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将难以成就一流企业。其次,工业设计创造了产品的高附加值。再次,工业设计创新水平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好的设计创意会极大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最后,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龙头。由于工业设计在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性作用,世界各国在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往往把它作为龙头,通过加速工业设计的发展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日本汽车业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工业设计在产业振兴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许多国家已经把它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速该产业的发展,许多国家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投入巨大资金,并在产业政策上给予扶持。英国设有国家设计委员会,主持全国工业设计推进工作。日本在通产省设有设计促进厅和设计政策厅,以及产业振兴会用于推进这项工作。芬兰政府2000年通过了国家设计政策纲要,名为“设计2005”,将芬兰“成为设计和创新方面的领先国家”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实施。韩国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纲要中提出,希望到2010年成为世界设计强国。许多国家设立专门奖项用于奖励工业设计大师的创新成果。如日本早在1957年就设立了“优秀设计奖(Good Disign)”,德国1969年设立了“好的形式(Good Form)”联邦政府奖,韩国自1985年以来设立了“好设计产品奖”并对重大优秀创新设计授予总统奖。这些振兴工业设计的措施同时也大力推动了各国的工业水平,提高了工业设计的地位。 二、工业设计的作用 现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市场调节与市场竞争,工业设计则是面向人和面向市场的技术。工业设计是人类创造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对大批量工业产品内在与外在的综合分析,进行多角度整体规划,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们生理与心理需求的产品,使产品趋于更实用、更科学、更完美。工业设计也促进人类审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从而使它不仅对发展经济,而且对社会文明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具体的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设计促进了社会文明和和谐 使产品功能、造型、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更适合人们的使用需要。提高产品造型的艺术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工业设计所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业设计是把预期目的和观念具体化、实体化的手段,是人们进行经济建设活动的先期过程。它的本质是人们对将要进行的经济建设活动作出艺术化的设想和筹划。总体来看,这种设想和筹划是进步的,发展的,甚至是超前的。从这个意义上,也说明了工业设计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新材料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新材料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一、概述 距今约七八千年前,随着多种材料的发现以及制陶、炼铜、冶铁等方法的出现,人类创造的手工艺设计被用在简单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上;18世纪,机械化和劳动分工的出现使得设计成了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19世纪,由于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引入,许多物品可以用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技术来制造,取代了先前昂贵的材料和熟练地手工艺;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制造业的发展和家庭小型化趋势所带来的消费模式也使得材料和技术成为重要的工业设计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信息爆炸新时代的冲击和挑战,工业设计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所以说现代设计与新材料、新技术的关系是相互刺激、相互促进的,而工业设计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与科学交叉融合与应用性强的新学科,下面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三者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新技术、新材料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1、新材料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形状记忆合金,是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合金,合金的形状被改变之后,一旦加热到一定的跃变温度时,它又可以魔术般地变回到原来的形状。途中这些餐具的把柄便采用了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材料,能与各种手型自动吻合,还可以根据不同人的手指、握力等任意改变其形状,以最佳形态适合不同手的把握,从而带来舒适的进餐效果。 这种新型材料在餐具上应用,保证了高龄人、残疾人以及幼儿都能够从最适合的角度将食物送入口中。它还被广泛应用在航天、生物医学、机械电子产品等领域中,给工业设计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从20世纪60年代起,塑料成了工业设计最热门的材料,苹果电脑公司在世界上最先推出了塑料机壳的一体化个人计算机,引领了时代潮流。近几年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逆向工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以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突飞猛进。像苹果公司生产的一系列产品便是最好的例子:笔记本电脑采用的铝合金材料和哑光质感,一体化的整体结构和预装软件,iphone的多点触屏等全新的交互技术等等,无不一一展示了新技术和新材料对于优秀产品呈现的重要作用。 2、新技术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19世纪下半叶,美国批量生产的商品,如鞋类、缝纫机、打字机、自行车以及后来的汽车、家电产品等,在其早期阶段的设计主要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销售给普通大众的电器产品主要依赖于它们技术上的新奇来吸引顾客,而不是取决于任何显而易见的功能上的优点。 技术的革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电视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早期,电视是作为一个代替传统壁炉,即整个家庭中心的东西,而20世纪80年代微型便携式电视机的设计有了重大突破,随着led背光技术的发展,其厚度已减少到了10毫米以内,索尼公司的olcd电视机甚至可做到薄如蝉翼,这种变化有赖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其中微芯片和新型的扁平屏幕使微型化成为可能。 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平面的一代代发展,依靠着工业设计技术的成熟,更离不开新技术新材料的更新换代。 三、结语 21世纪的设计教育也在发生着极大的改变。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正成为一种潮流。同时,技术、材料与工业设计的关系也密不可分,对设计观念、设计方式、设计方法都有着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给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现代工业生产的工作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