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解析】 封建制国家的监狱的本质是掌握国家政权的封建主阶级用来镇压农民阶级的反抗,维护封建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实行封建主阶级专政的国家暴力机器。
4.√
5.√
6.× 【解析】 以第八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标志,我国监狱工作完成了拔乱反正的历史重任,监狱工作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新时期。
7. √
8.× 【解析】 统治阶级运用监狱镇压敌对阶级、敌对分子的反抗,打击各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活动。
9.× 【解析】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监狱行刑理论和监狱管理制度又有了飞速的发展,教育刑、改造刑理论占据了监狱行刑理论的主导地位
10.× 【解析】 惩罚所体现的是国家法律对罪犯的否定性评价和对犯罪的正义报应。
11.× 【解析】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局在司法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领导下,具体负责对本地区监狱工作的管理。
12.√
13. √
14. √
15. √
16.× 【解析】 监狱工作方针是针对监狱工作的整体确定的,而不是针对个别问题确定的,具有整体性。
17.× 【解析】《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监狱工作的“三个为了”的方针。
18. × 【解析】 第一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重点解决了在监狱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确定了监狱设置和监狱组织罪犯的生产劳动项目逐步走向集中的发展方向。
19.√
20.√
21.× 【解析】监狱是与犯罪现象作斗争的刑事司法机关。
22. × 【解析】对罪犯执行刑罚是法律赋予监狱的权力,执行刑罚是监狱的基本职能。
23. × 【解析】从人类阶级社会发展史的角度看,监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24. × 【解析】 对罪犯实施人道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特征之一。
25.× 【解析】近、现代监狱理论和监狱制度始于l8世纪。 
二.单项选择题
1. A 【解析】 英国人约翰·霍华德于l777年出版了《英格兰及威尔士的监狱状况》(又名《监狱事情》),对监狱的建筑、矫正目 的、矫治手段以及奖惩措施等都作了详尽而科学的论述。因此,他被称为西方国家监狱改良运动的鼻祖。
2.A 【解析】 奴隶制国家其刑罚观念及刑罚执行以复仇主义为目的,其刑罚手段主要是生命刑和肉刑。
3.D 【解析】 l951年5月,公安部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专门研究了组织罪犯劳动改造的问题。
4.A 【解析】 我国监狱工作创建阶段的基本特征是:①全党高度重视,迅速将一大批罪犯投入劳动改造之中;②确

立了监狱组织管理体制;③基本解决监狱面临的困难。
5.D 【解析】 l994年《监狱法》颁布后,进一步提出了依法治监、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建立现代监狱制度、实行狱务公开等涉及监狱整体性工作的改革措施,推动了监狱工作的向前发展。
6.C 【解析】 重刑犯监狱和押犯在3000人以上的大型监狱应设立狱内侦查科。
7.B 【解析】 监狱的特征包括:阶级性、惩罚性、封闭性。
8.A 【解析】 国家的性质决定着监狱的性质。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监狱的人民民主专政机关的性质。
9.A 【解析】 监狱对罪犯执行刑罚,是我国监狱工作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
10.C 【解析】 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监狱设置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监狱管理分局。
11.B 【解析】 1991年9月10日,司法部颁布实施了《劳改劳教工作干警行为准则》。
12.B 【解析】 l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这是新中国监狱工作的第一部法规。
13.C 【解析】 在1964年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上,“改造第一,生产第二”方针被正式写入会议纪要。
14.A 【解析】 惩罚罪犯的社会价值基础是公正。
15.C 【解析】 我国监狱罪犯权利法律保障体系以《监狱法》为核心。
16.A 【解析】 由于罪犯的年龄、经历、性格、思想、刑期、案由以及人身危险性等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要实现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工作的目的,则必须从罪犯的个人情况出发,实行个别化处遇。
17. B 【解析】 l951年5月10日至l5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将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作为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
18. C 【解析】 l952年6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会议重点解决了监狱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确定了监狱设置和监狱组织罪犯的生产劳动项目逐步走向集中的发展方向。
19. B 【解析】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第4条规定的“两个结合”的方针是在新中国的监狱工作中对监狱工作方针第一次明确规定。
20. A 【解析】《监狱法》对我国监狱罪犯的权利义务作了详细规定,是我国当前规定与保护罪犯权利最主要的法律。
21. B 【解析】我国监狱工作初步发展阶段是指1954年~l966年。
22. D 【解析】我国监狱的政治属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机关。
23. D 【解析】我国监狱执法规范以《监狱法》为核心。
24. A 【解析】确立“惩罚和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其价值取向就在于解决监狱基本功能

在实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5. B 【解析】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监狱是奴隶制监狱。
26. B 【解析】我国监狱工作进入初步发展阶段的标志是 《劳改条例》 的颁布实施 。
27. D 【解析】 我国监狱的基本任务是对罪犯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
28. B 【解析】下列不属于《监狱法》第二章规定的内容的是监狱的经费。
29. C 【解析】“六劳会议”召开于1964年 。
30. B 【解析】 1959年新中国成立l0周年前夕,在北京举办了“全国劳动改造罪犯工作展览会”,向全国及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监狱工作的成就。
31. B 【解析】封建制国家刑罚观念和刑罚执行目的的是威吓主义。
32. A 【解析】我国监狱执法规范的的基础是《宪法》。
33. D 【解析】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以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作为监狱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
34. C 【解析】在1987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中就明确提出了改造工作要实现“三个延伸”。“三个延伸”包括:向前延伸、向后延伸、向外延伸。
35. B 【解析】我国于l986 年签署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并于1988年10月4日批准了该公约。
36. D 【解析】 1995年在国务院国发[19953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狱管理和劳动教养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监狱工作要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方针。
37. A 【解析】针对监狱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刘少奇于1956年代表党中央提出了“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监狱工作方针。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解析】 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情,都会产生不同的监狱理论和监狱制度。
2、ABCD 【解析】监狱的历史类型是对监狱所作的宏观上的分类,共分为四种:(1)奴隶制国家监狱(2)封建制国家监狱(3)资本主义国家监狱(4)社会主义国家监狱
3、ABCD 【解析】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既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又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既实现了社会正义的要求,又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文明。
4、ABCD【解析】《劳动改造条例》明确规定了我国监狱的性质、任务、组成机构,监狱工作的方针、政策,监狱的刑罚执行,改造罪犯的方法、手段以及监狱的经费等。
5、ABC【解析】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1)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不断发展壮大;(2)一些交出去的监狱被陆续收回;(3)监狱工作秩序逐渐恢复。
6、ABC【解析】我国监狱工作改革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1)监狱法制建设发展迅速(2)监狱的各项改革工作进展顺利(3)逐步建立国家财政保障体制,保障监狱改

造罪犯所需经费(4)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7、ABCD【解析】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这一本质的外在表现为:(1)监狱执行刑罚始终贯彻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作为监狱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2)在改造罪犯的过程中,坚持人道主义、区别对待、给出路等各项政策。(3)依法行刑,文明管理,切实保障罪犯权利的行使和实际享有。(4)行刑社会化,借助社会力量参与对罪犯的教育改造。
8.BCD 【解析】监狱是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刑罚,实施惩罚与改造的国家刑罚执行机关。
9.ABC 【解析】 监狱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体,其具有一整套特殊的物质设施,并具有荷枪实弹的警戒人员及戒备森严的警戒制度等,这些都表现出与社会高度隔离的特征。
10.ABCD 【解析】分监区是监管改造罪犯的基层单位,具体负责对罪犯的监管、改造、劳动、生活卫生、考核奖惩等各项工作。
11.ABCD 【解析】 除了《监狱法》之外,司法部颁布实施的《监管改造环境规范》、《劳改劳教工作干警行为准则》、《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等一系列规章,也是监狱执法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12.ABD 【解析】《监狱法》“总则”主要规定了《监狱法》的立法依据,监狱刑罚执行活动应遵守的基本原则,监狱的性质和刑罚执行的范围,罪犯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监狱经费以及监狱的主管机关等。
13.BC 【解析】 监狱工作方针是由党和国家所确立的。
14. BCD 【解析】监狱对罪犯违反监狱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于罪犯在狱内进行的各种破坏活动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禁闭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予以处罚。
15.ABCD【解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为监狱工作制定了四个方针,即“三个为了”的方针,“两个结合”的方针,“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方针。
16.AB 【解析】 “两个结合”的方针指的是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劳动生产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针。
17.BCD 【解析】 监狱对罪犯实施惩罚具有以下效应:①使罪犯感到痛苦;②安抚被害人;③预防犯罪。
18.BCD 【解析】 在监狱工作中贯彻执行人道主义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②把罪犯当公民看待;③为罪犯创造一个弃恶从善、悔过自新、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的环境氛围。
19. AB 【解析】 罪犯刑满释放后,需要社会力量帮助安置其工作、学习、生活等,监

狱应在此方面多做一些协调和疏导工作。
20. CD 【解析】 在实现监狱工作的个别化原则方面,最主要的是应不断完善罪犯分类制度、累进处遇制度等。
21. ABD 【解析】随着国家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和监狱工作的发展,监狱工作方针需要适时调整,以指导监狱实践工作。
22. CD 【解析】监狱工作方针的贯彻执行不仅体现在监狱工作实践中,也体现在监狱法律规范之中。
23. AD 【解析】 监狱历史类型是根据监狱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及其阶级本质所作的划分。是对监狱作宏观上的分类。
24. ABD [解析] 在“文化大革命”当今,我国监狱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主要表现为:①监狱工作方针、政策,监狱工作取得的成绩被全面否定;②监狱所属的工业企业、农场被大量挤占和被迫支出;③监狱法规遭到践踏,监狱内正常的监管秩序遭到破坏。
25. ABCD [解析] 在保障罪犯法定权利方面,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监狱法》为核心,由《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所共同构成的我国监狱罪犯权利的法律保障体系。
26. ACD [解析] 监狱对罪犯实施改造具有以下效应:①转变犯罪思想;②使罪犯再社会化;③减少重新犯罪。
27. ABCD [解析] 监狱工作个别化原则主要表现有:①个别化原则在罪犯管理上的主要表现;②个别化原则在罪犯教育上的主要表现;③个别化原则在罪犯劳动上的主要表现;④个别化原则在罪犯奖惩上的主要表现。
28. ABCD 【解析】初步发展阶段我国监狱工作巨大的成就:①在罪犯改造上,我们成功地把日本战犯改造成为致力于促进中日友好的人士,把末代皇帝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公民,将一大批刑事犯罪分子改造成为守法公民;②在监狱生产上,逐步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企业、大型农场,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监狱企业体系,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9. ABC [解析] 我国监狱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是:①我国监狱实行的是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原则。②监狱管理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管理体制。③坚持党对监狱工作的绝对领导,监狱实行党委领导制度。
30. AB [解析]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刑、改造刑理论占据了监狱行刑理论的主导地位。
31. BCD【解析】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监狱管理制度体系基本确立,累进处遇制、分类制以及社会化处遇制等监狱管理制度得到迅猛发展,并且影响着世界各国监狱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32. ABCD【解析】 第八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以后,到1994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监狱法》颁布,我国监狱工作先后推行了若干项重大改革,如办特殊学校,分押分管分教,改造工作向前、向后、向外延伸,改造生产双承包责任制等。
33. ABCD 【解析】1994年《监狱法》颁布后,又进一步提出依法治监、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建立现代监狱制度、实行狱务公开等涉及监狱整体性工作的改革措施,推动了监狱工作的向前发展。
34. ABD【解析】我国监狱工作创建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①全党高度重视,迅速将一大批罪犯投入劳动改造之中; ②确立了监狱组织管理体制;③基本上解决了监狱面临的困难。
35. ABD 【解析】在1987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中就明确提出了改造工作要实现“三个延伸”。“三个延伸”包括:向前延伸、向后延伸、向外延伸。
36. AC [解析] l997年和l998年我国又先后签署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监狱罪犯权利保障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
37. ABC 【解析】监狱对罪犯的教育具有以下效应:①使罪犯转变认识;②提高罪犯的综合素质; ③增强罪犯的就业竞争能力。
38. BCD 【解析】 监狱组织罪犯参加劳动具有以下效应: ①转变思想,矫正恶习;②增强体质,保持健康;③提高罪犯的社会化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