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进到“文化”,人们常常引用“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语出自( ) 2002-10 A. 《论语》 B. 《易》 C. 《荀子》 D. 《礼记》 2.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里的“文化”指的是()2004-10 A.广义的文化 B.狭义的文化 C. 民族文化 D. 国别文化 3.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广义文化的是()2015-10 A.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B.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C.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D.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4.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2008-1 A .生产工具 B .生活器具 C .运输工具 D .典籍 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2017-10 A.广义文化 B.狭义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6.狭义的文化又称()2007-10 A. 国别文化 B.人文文化 C. 民族文化 D.历史文化 7.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C )2012-10 A.规范性 B.调和性 C.稳定性 D.等级性 8.与英文Culture 对译的汉语是( ) 2008-10 2015-4 2016-4 A .文学 B .文章 C .文化 D .精神文明 9.“文化”一词中,“化”的本义是()2006-10 A .化学 B .文学 C .化解 D .改易 10.“文化”一词中,“文”的本义是()2007-1 A .文学 B .错画 C .文章 D .图画 11.以中国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就是()2015-4 A中国传统文化 B中国古代文化 C中国文化传统 D中国民族文化 12. 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是在( ) 2002-10 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 隋唐两宋 13.在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中,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翰的( ) 2002-10 2012-10 A.大西洋 B. 印度洋 C.太平洋 D.北冰洋 14.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个条件是( )2002-10 A.人文环境 B.地理环境 C.生活环境 D. 自然环境 15.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2011-1 A.归宿 B.过程 C.发展 D. 资源 16.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我国重农主义观念起于

00321中国文化概论2016年10月份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32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主张“道法自然”的古代先贤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荀子 2.分为春秋、战国前后两期的朝代是 A.西周B.东周C.东汉D.东晋 3.宋仁宗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A.蔡伦B.鲁班C.李耳D.毕昇 4.《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王叔和B.陶弘景C.李时珍D.孙思邈 5.古代“西南夷”杂居的地区是 A. 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6.宗法制度下,周代社会的基本单位是 A.宗族B.家庭C.村落D.合作组

7.不属于古代婚制“周公六礼”的是 A.纳采B.问名C.加冠D.亲迎 8.“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9.就商贸方式而言,钱庄、银号属于 A.行商经营B.坐商经营C.农商兼营D.工商兼营10.在中国,“仁、义、礼、智、信”被称为 A. 五德B.五伦C.五常D.五礼 11.提出教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的经典著作是A.《论语》B.《中庸》C.《大学》D.《易经》12.屈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A.《九歌》B.《天问》C.《离骚》D.《阳春》13.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 A.以石结构为主B.以砖结构为主 C.以木结构为主D.以土结构为主 14.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诗经》中的是 A. 诗情画意B.诗言志C.乐以教化D.文以载道15.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A.蔡伦B.毕昇C.张衡D.仓颉16.对联的演变来源于 A.古代的诗歌B.古代的“桃符”C.古代的巫术D.古代的赋17.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是 A.老子B.庄子C.孔子D.孟子18.在汉代,大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配套题库-第18章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圣才出品】

第18章 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一、填空题 1.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案】不拘一格降人才 【解析】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龚自珍是在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杰出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他的思想表现出突出个性、自我与理性而与封建专制主义处于某种矛盾状态,富有叛逆色彩,成为我国近代最早的启蒙思想家。 2.190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______,是在外国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中国第一个戏剧团体。1909年成立于苏州的______是清末民初一个活跃的革命文学团体。[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春柳社;南社 【解析】中国早期话剧的诞生以春柳社的成立为标志,1906年底在日本东京的中国 留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了我国第一个戏剧团体——春柳社。1909年11月13日南社于苏州虎丘举行第一次雅集,正式宣告成立。与会17人,选柳亚子为书记员。南社活动最有生气的时代是从成立到辛亥革命前后数年。宗旨是“欲一洗前代结社之积弊,以作海内文学之导师”,出版《南社丛刻》,引导文学为革命斗争服务。 3.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中揭露“清官”之恶的是《______》。[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案】老残游记 【解析】刘鹗的《老残游记》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涂炭人民的社会现实。书中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露了貌似“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的面目。 4.“谴责小说”的概念不见于“小说界革命”中,而是______1920年治小说史时的新创。[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案】鲁迅 【解析】“谴责小说”的概念是鲁迅1920年治小说史时的新创。其代表作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5.1902年梁启超的______一文将小说提高至新国新民的高度。[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解析】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文章疾呼“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并响亮地提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成为小说界革命的纲领。它把原处于社会文学结构边缘的小说推到中心地位,把原只流行于俗的小说变成知识层自觉运用来进行觉世新民、疗救社会的利器。 二、名词解释 1.《饮冰室诗话》[北京大学2010年研] 答:《饮冰室诗话》是近代诗话著作,梁启超著。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日本,《饮冰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 敦煌文化 B. 张掖文化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中国古代史学)【圣才出品】

第11章中国古代史学 11.1复习笔记 一、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 中华民族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识的民族,出现了众多的历史学家,丰富的历史典籍,完备的修史制度,优良的史学传统。 1.发展历程 (1)史学的源头 文字出现前,先民对历史的记忆、认识和传播,依靠口耳相传,辅以结绳刻木,这种远古的传说是史学的源头。 (2)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出现了文字,使历史记载成为可能。 ①卜辞和金文 是中国历史上目前所知最早的历史记载。 a.卜辞 殷、周奴隶主贵族占卜的记录,因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故称甲骨文。 b.金文 铸在铜器上的铭辞,因此也称为铭文、钟鼎文。 c.特点 卜辞和金文的记载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历史记载的基本因素,被看做是历史记载的萌芽。负责记载的史官是最早的历史学家。

②《尚书》 较早且具有官书性质的历史记载,记载殷、周王朝的大事。 ③《诗经》 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其中《大雅》里的一些诗篇,反映周族和周王朝某些发展阶段的传说和历史,可以视为史诗。 ④诸侯国国史 西周末年,周王室和各诸侯国都有了国史。 a.春秋末年,孔子以鲁国国史为基础,编撰《春秋》。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孔子开创私人讲学和私人撰史之风,开拓了中国史学的道路,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史学家。 b.战国时代,私人历史撰述有很大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左传》《国语》《战国策》。 (3)秦汉时期 是中国史学的成长时期,本阶段史学的特点是规模宏富的纪传体通史和断代史的出现。 ①《史记》 创造了中国史学上纪传体表现形式,以其规模宏大的通史概括了3000年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思想、文化、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群像,奠定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基础。 ②《汉书》 班固因《史记》而撰《汉书》,断代为史,开创皇朝史撰述的先河。此外,荀悦的《汉记》是创编年体断代先例,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是中国目录学的开端。 (4)魏晋南北朝时期 史学得到初步发展,私家修史之风盛行,史书极其繁富,门类广泛,史学真正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而蔚为大观。本阶段史学门类除纪传、编年外,又有民族史、地方史、家史、谱谍、别传以及史论、史注等。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答案)(1)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隋朝大运河西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分成南北两支,偏向东北的一支称为() A.通济渠B.永济渠C.广济河D.金水河 2.盘庚迁殷后,在河南北部安阳平原建立起政治中心,由此迅速走向强大,达到鼎盛是在()A.祖乙时期B.祖丁时期C.武乙时期D.武丁时期 3.辛亥革命以后,新式理发业的商业标志为() A.字号B.头像C.灯具D.广告 4.中国古代皇帝的龙袍,属于服饰的() A.信仰标志B.阶层标志C.仪礼标志D.政治标志 5.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古代十六尺宽的标准路称为() A.径B.畛C.涂D.道 6.“我爱邻居邻爱我,鱼傍水活水傍鱼”的修辞格属于() A.析字B.回文C.顶真D.对偶 7.汉字与姓名有内在联系,如“牛得草”、“马识途”等属于() A.“为长者讳”B.“名字相应”C.“名因姓取”D.“有名省形制字” 8.佛教在中国的繁荣阶段是() A.东汉魏晋时期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 9.世界上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占() A.5%以上B.10%以上C.15%以上D.20%以上 10.楷书书写单位的基本类型有() A.八种B.六种C.七种D.五种 11.把汉语共同语称为“雅言”是在() A.唐代B.汉代C.春秋时代D.元代 12.在现行少数民族文字中,属于表意文字的是() A.藏文B.彝文C.蒙古文D.锡伯文 13.有文献可考的周代乐器多达() A.50余种B.60余种C.70余种D.80余种 14.《农政全书》的作者是() A.蒲松龄B.吴敬梓C.孔尚任D.徐光启 15.下列属于清代文学作品的是() A.《金瓶梅》B.《红楼梦》C.《西游记》D.《水浒传》 16.历史上,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 A.宋朝初期B.元朝中期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 17.“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发生在() A.周武王时期B.周文王时期C.汉文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 18.在南宋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周敦颐B.张载C.程颐D.朱熹 19.在我国民间,龙抬头日是指() A.正月初一B.二月初二C.六月初六D.七月初七 20.在封建社会中,天子与后妃乘坐的一种富丽堂皇的大马车称为()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配套题库-第16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圣才出品】

第16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答案】“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 【解析】“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用中国传统方式来说,就是肯定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刚健有为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贵和尚中”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在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2.______提出刚健有为的思想。 【答案】孔子 【解析】孔子提出刚健有为的思想。他十分重视“刚”的品德。他说:“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刚毅指坚定性。他高度肯定临大节而不夺的品质,认为是刚毅的表现,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便是其生动写照。在孔子心目中,刚毅和有为是不可分割的。 二、判断题 所谓“和而不同”,就是不同质的事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厦门大学2011年研]

【解析】天道提倡在主导思想的规范下,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民族之间思想文化的交互渗透,兼容并包,多样统一。中国传统哲学所讲的“和而不同”,就是讲各种不同质的事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出新的事物。 三、简答题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有哪些? 答: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1)民族凝聚功能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民族凝聚的功能。文化基本精神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它可以超越地域、阶级、种族、时代的界限,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哺育每一个中华儿女,使其凝为一体,同心同德地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不懈地奋斗。我们民族以和为贵的文化精神,还滋养出了崇尚和谐统一的博大胸怀。这种文化传统,对于中华一体、国家一统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对于我们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曾经起了十分重要的聚合作用。 (2)精神激励功能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还有着强烈而积极的精神激励功能。代表着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因此,它应该而且必然反映着中国文化的健康的发展方向,能够鼓舞人民前进,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中,都具有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伟大作用。它理所当然地要成为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成为焕发人们为民族统一、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21)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豳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文化属于(D) A.地域文化 B.民族村文化 C.华夏文化 D.国别文化 2.在中医“四诊”技术中,最主要的是(D) A.望 B.闻 C.问 D.切 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段文字出自(B) A.《礼记·中庸》 B.《论语·雍也》 C.《说苑·指武》 D.《周礼》 4.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是(B) A.文化的趋同与特色 B.文化的差异与特色 C.文化的地域特色 D. 文化的民族特色 5.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 A.满族文化 B. 朝鲜族文化 C.汉族文化 D.蒙古族文化 6.秦汉时款,为防止匈奴进犯,边关要塞广种的树木是(D) A.杨树 B.柳树 C.松树 D.榆树

7.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的时期是(D) A.明朝前期 B.明朝后期 C.清朝前期 D.清朝后期 8.宋代首都东京汴梁指的是(A) A.开封 B.扬州 C.西安 D.洛阳 9.相对于世界通行的西方公历,中国还在使用传统的(D) A.回历 B.藏历 C.阳历 D.阴阳合历 10.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是(B) A.五服 B. 九族 C.三代 D.六亲 Ll. 在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中,汉族服饰中的龙凤图案属于(C) A.职业标志 B.政治标志 C.信仰标志 D.礼仪标志 12.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家族体系的重心是(A) A.血缘关系 B.姻缘关系 C.阶级关系 D.性别关系 13.我国使用货币始于(A)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元明时期 i4.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出自(D) A.秦始皇 B.周文王 C.商纣王 D.汉高祖 15。道教的主要经典为(B) A.《易经》 B.《道德经》 C.《法华经》 D.《涅絮经》 16.夏朝的文化崇尚(C) A.文 B.武 C.忠 D.义 17.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根基是(B) A.诸子文学 B.屈原文学 C.汉乐府诗歌 D.《诗经》 18.从夏朝初期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A) A. 族群的代兴 B.家庭的代兴 C.诸侯国的代兴 D.部落的代兴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修订版)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张岱年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2)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2)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3)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3) 第五章中国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汇(5) 第六章中国语言文字(5) 第七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6) 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7) 第九章中国古代文学(7) 第十章中国古代艺术(8) 第十一章中国古代史学(8) 第十二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8)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宗教(10) 第十四章中国古代哲学(11) 第十五章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11) 第十六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12)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13) 第十八章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15) 第十九章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新文化(15)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2017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321)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 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A.古巴人和鲜卑人 B.古巴人和羌人 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A.修身 B.勤业 C.孝悌 D.尊师 4.《诗经》编成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朝 D.唐朝 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A.元代末期 B.明代中叶 C.清朝中叶 D.民国初年 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A.“正心” B.“修身” C.“乎天下” D.“治国” 7.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A.坚持语文独立 B.坚持语文互助 C.坚持语文平等 D.坚持语文分类 8.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 A.孝廉制度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官吏选拔制度 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1.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内侍省 12.在明朝地方政府行政体制中,省的派出机构是 A.府 B.路 C.县 D.道 13.明朝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职能部门是 A.司礼监 B.六部 C.五军都督府 D.大理寺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圣才出品】

第16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6.1复习笔记 一、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意涵 1.几个基本定义 (1)文化的基本精神 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所有文化现象中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指导和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 (2)传统 传统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思想要素的、前后相继的、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特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风尚等深层文化的社会心理和行为习惯。 (3)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是受特定文化类型中价值系统的影响。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2.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它凝聚于文化传统之中。 (1)定义 ①一些长期受到人们遵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的思想观念或固有传统,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②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指代表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

的主要的思想观念。 ③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在中国文化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思想和观念,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而不是莫测高深的玄思妙想。 (2)实质 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审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①民族精神,广义地讲,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 ②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 ③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渗透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中。 (3)地位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4)特点 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它必须具有两个不可或缺的特点: ①具有广泛的影响,感染熏陶了大多数人民,为他们所认同所接受,成为他们的基本人生信念和自觉的价值追求。 ②具有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二、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1.天人合一 (1)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 ①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讲义

中国文化概论 目录 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七讲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导论 炎黄时代的中国文化的开端 传统文化的灵魂——中国哲学 伦理道德的人文文化 中国古代宗教的主体——佛教与道德 中国文物与艺术精品 中国饮食与医药、养生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中国文化的摇篮——学校与教育 挑战与机遇 第一讲导论 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旨在介绍中国文化概况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其目的就是要认识中国文化的方 方面面的内容,了解传统文化,思考与评价其价值,同时展望其未来命运。 1.文化的概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合。 2.中国文化的结构与层次 本课程是以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介绍中国文化的概况的一门课程,要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化及其精神, 必须从理论的角度,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来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不为众多的文化现象所感;也才能不把 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抽象化,而只剩下理论的条文。 中国文化包含非常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文化学是有其同性,这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p.2 — p.3)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产生和中国历史的演进是同步的。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萌芽很早。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特征: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主张人通过自身修养的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 理想的人。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负面价值的估价与评说。 中国文化“人文”精神既存在于观念文化,也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p.3 — p.4) 中国文化的创造有其物质基础,而在古代中国,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农耕生产方式。 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力求与自然合谐的行为。 三、中国文化的“奇偶”精神( p.4 — p.5) 中国人在农耕的实践中,创造了“阴”、“阳”两个中国文化范畴,又在数字计称方面归纳出“奇”与“偶”的概念。“奇偶”变纶形成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特征。 四、中国文化的“会通”精神( p.5 — p.6) 中国文化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的变化。中国文化善于学习各种文化体系之长,加以消化吸收,用 以丰富自己,这就是“会通”的精神。 上过精神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思想文化都具有现代价值。从哲学自变说,任何真理都 是相对真理和绝点理的统一,无数相对点理的学和就是绝对真理。(p.6 — p.7)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表层,另一个层面是深层。文化的表层价值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复习资料

00321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这里的“文化”指的是?【】 A.广义的文化 B.狭义的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 2.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鲜卑、契丹、金人、满族,都起源于【】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太行山 D.长白山 3.我国的史学界,古史辨派出现于【】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后期 C.20世纪早期

D.20世纪中期 4.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 A.郑国的礼乐文明 B.齐国的礼乐文明 C.晋国的礼乐文明 D.鲁国的礼乐文明 5.我国出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是在【】 A.明代初期 B.明代中叶 C.明代晚期 D.清代初期 6.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一次同余式组解法,西方人也称之为【】 A.“中国几何原理” B.“中国勾股定理” C.“中国剩余定理” D.“中国出入相补原理”

7.在中国传袭达两千年之久,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政治文化传统是【】 A.分封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8.科举考试的主导思想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9.传统社会,举行命字礼的人生仪礼是【】 A.诞生礼 B.成年礼 C.婚礼 D.丧礼 10.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整体思维模式的是【】

A.“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D.“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1.古代,巫祝将其垄断的天文知识用于前兆迷信上,进而发展成为【】 A.鸟占 B.竹卜 C.星占 D.梦占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名言总结的一条中国古代教学原则是【】 A.因材施教 B.启发引导 C.学思结合 D.教学相长 13.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语言文字既是重要的文化事象,又是文化的【】 A.载体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提纲(最新完整版)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状貌》 1.中国传统文化:即1840 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2.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尊祖敬宗的前提下,区分尊卑长幼,规定继承秩序, 确定宗族成员权利和义务的法则。其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 3.文化的主要功能:(1)传承功能(文化忠实的记录人类的活动历程)(2)教化功 能(文化通过提高认知能力,达到教化的目的)(3)凝聚功能(文化可使一个社会群体中的人们在同一文化类型或模式中收到教化,并产生相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从而紧紧团结在一起,并产生巨大的认同抗异力量)(4)调适功能(文化对生存环境不断调适) 4.文化的基本特征:(1)文化是一个综合统一体;(2)文化体现了人类集体创造的意 志和力量;(3)文化具有内在的稳定性与创新性;(4)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5)文化具有同一性和时代性。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自然的人化”或“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5.文化结构的四种形态:(论述) 物质文化(物态文化)——面对自然的困境与限制时,为克服自然这个敌人所创造的第一类文化,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把握、利用、 改造的深入程度,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制度文化——人为了与他人和谐相处,以维持社群的生活而创造了第二类文化,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所构成。 行为文化——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形成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又多以民风民俗的形态出现,它们是人类所创 造的第三类文化。 精神文化——为了克服人类自身在感情、或心理、及认知上的种种困难与挫折,忧虑与不安,而创造了第四类文化。它包括了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绘画)、宗 教信仰,尤其是从中折射出来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民族性格等等。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1.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 的局面。 2.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演变历程: 一、炎黄时代:中国文化的开端二、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三、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四、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统一 五、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六、隋唐:文化隆盛的时代 七、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于市井文化的勃兴八、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九、明清:沉暮与开新

00321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广义文化: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者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文化内涵: (1)社会上的许多事物,都从属于某一领域,但是根据大文化的定义,只要它们是人类创造的,同时也都可以属于文化范畴; (2)这些事物对于文化学来说,主要关注它们人文性的一面; (3)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文化产品:分广义文化产品与狭义文化产品,广义文化产品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文化产品专指精神文化产品,纯粹的实用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耗材,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反复以同样的形式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者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或者标志作用的事物,这些现象成为文化事项 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与之相关的人文化事项,某一特定的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成为一种潮流 文化政策: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政策和对策原则 文化观念:一定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说持有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 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上层文化:宫廷文化或者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他的历史传播一般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介 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既不依赖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文化传统:贯穿于民族与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传统文化: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个民族共同创造、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文化观念:文化观念是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 方志时期:明清两朝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所以竺可桢把从1400-1900年的第三大气候时期称之为方志时期。方志时期又称之为寒冷时期。 地缘:此地缘是指当中原文化为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荫子:宋代的一种特殊补官制度。文臣到一定级别都可以享有子孙补官的一种特权,称为荫子制度,不仅可以荫同姓子孙,也可以荫异性亲戚。 府兵制:北朝以来实行,隋至唐相沿不改,,此制度最重要的特点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墨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创始人墨翟。墨家核心思想是非攻兼爱,尚同,节用,非乐等,该学派在逻辑和科技方面有不少的发明创造。 察举制:是指地方官僚查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从中央到地方都可以向皇帝举荐贤士,尤其是各地方长官,他们有发现,考察,推荐本地贤士的职责。 学思结合:是指由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总是思。学思结合的原则是孔子最早提出来。 中体西用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复习资料1、文义文化应把握的三种要点?答:(1)文工团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的历史的全过程式是一个传达室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是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2、狭隘文化应握的三个要点?答:(1)狭义文化不但发为为中心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农场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枋的(2)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加紧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因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公是全人类的普遍的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文化事象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称作文化事象的功能。3、中国文化形成的统一文化的原因?答: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第二多地了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丰促进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流器个中华文化中起死回生放导作作,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务民族文化的作用。4、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答:(1)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部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民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拭目以待特色(2)其次文化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式中积演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3)因此我们描写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式,只有在各阶文化纵比较的基础上探求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总结合文化发民兵的规律,才能对民族和国别文化有清醒的认识。5、文化传统的物点和作用?答:(1)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务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2)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3)文化传统即有对社会发展的专心致志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起负面作用的。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答:(1)首先是从多的河流如血脉一样将大主席大的专区连系在一起(2)其次是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均力敌,大自然总会留给人们以交通的便利。7、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答:(1)从逻辑上说一开始没有所谓的正统文化中原文化当初实际只是一个地域文化祖国统一是经过一定的吸收融摄后才升为事先正统文秘以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历源(2)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从而扒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3)我们的文化人未断绝,地域必珠保存之功力实在是不小。8、古代自然利用方面的成就?答:(1)古朝历代都有极其重视土地的垦殖古代相当重视对土地的深长利用(2)水利的兴修不公关系着农业的兴衰而且关系着环境的美联社恶性循环唐朝中期,正是由于大量光建水利工程江南农作物产量才大辐度提出高。最终在唐朝中期以后南方成为经北京时间中心(3)古代必造成利用自然的另外一顶重要举措是开凿利用运河,的历史非常悠久到隋唐的时候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已经形成。9、王朝政治的新格局?答:(1)郡不受欢迎制的确立(2)中央集权制(3)官员选拔制的文化标认。10、重农主义的基本国策的内涵?答: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的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这种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这种观记把农业视为本把工业视为末认为后者不公是社会浮华堕落的原因。而且是小农的兼并者和国家利益的侵蚀者。11、简述尊儒术兴太平首先产生结果的是在文学方面怕原因?答:(1)汉初文学多承着楚辞和战国策士文风发展。到武帝尊儒以手文学风沿为之一变。汉大赋则异趣它的曲终奏雅,劝百讽一实际遵循的是《诗三百》,的经学的“主文而谲” 反经以权,所以名赋,在当时作家是很明确的,就是要皈依《诗》经学的“六义”大法。(2)更有意义的是乐府采诗制度的实施乐府这一政府机构,可能秦代就有但是用这个机构大力采集民歌。却是汉武帝的“独尊儒述”的表现。(3)五言这一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的诗体,在汉代人的歌唱中养育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文人们的极大兴趣,经过汉末至建成安时代的悲歌史慷慨,诗歌创作成了文人们最午要的精神竹活之一。12、玄学对当时文化方面的影想?答:(1)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玄学贵无尚虚的准确含义是否定现实,而是超越现实。亲玄从无的要义是在胸襟的高旷培养起主观的暗界,超越现实而志天地自然相近这就是所谓道法自然。易造成一种错觉仿佛老庄玄言与山水计歌功颂德是对峙的两件事。(玄学诗)继而是以歌唱山水表示对自然的理会,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而已山水画也大体是道法自然的风沿的产物,此外严寒有不可不提出的书法。(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但东晋升能产生像王曦之那样的大书法家,与士族文化在那个时期的高涨,是有着大的关系的。13、佛教职工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答:(1)寺院,僧徒,也家必变着固有的伦理观念,促击着新的生活和生存方式。(2)作为宗教,其精神因素渗透到文化的方方面面,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及寺庙建筑中气魄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