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自主共研式”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导入——自读

课文,建构知识——质疑问难,合作共享——拓展探究,深化主题——反馈总结,评价提高。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本环节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置情境,渲染气氛,帮助学生尽快走进相关历史阶段。这种情境的

设置或通过总结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地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或利用相关的文化背景,制作相应的课

件;或通过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好奇”地进入课文;或通过出示材料,联系实际,

利用联系法链结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将文本信息形象化、情境化、经验化,巧妙地将问题

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引起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并萌生问题和想法。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本节课的内容密切相关,不能强拉硬扯,牵强附会。②情境不宜太长,能起到潜移默化最好,切忌拖泥带水,费时太多,喧宾夺主。

2、自读课文,建构知识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法。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此时应指导学生读的方法:首先浏览大小标题,知道本课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把感悟出的问题和想法叠加、碰撞、搅拌,然后过滤,加

工成自己的观点和意向。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

文字与图片等各种补充资料,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同时,结合文中插图或补充内容有重点地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历史时间、人物、

地点等,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再次,根据勾画的内容要点尝试编列知识提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习

惯或用图表式,或用表格式,或用图示法等等)。最后,根据自己读书的结果,找出自己的质疑点。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学生自读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粗读和

细读相结合,能充分理解课本插图、图表及补充史料的作用。勾画知识点内容应抓住关键词句,切忌对

课文基本内容全圈全画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有针对性,且最好一次性交代完毕,切忌随意打断学生读书的思路。③对学生所列提纲不要强求一律,不要求全责备。④对于起始年级的授课,教师可以列出其

中某一条目的知识提纲, 然后, 提示学生模仿列出其他条目的,过一段时间后,教师完全放给学生自己 即可。 3、质疑问难,合作共享

这是一个互相学习、 通过合作共同分享学习资源、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过程, 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

程。此环节主要是关注生生间的互动。首先,生生间质疑互动。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发表

流成果的主要目的, 就是要让学生交流在自探共研过程中所作出的选择、 信息中的新发现。此时,教师注意总结“难点、疑点”,并适当讲解。其次,根据读书的结果

引导学生 或采用爬黑板列提纲, 或设计和表演历史情景剧, 或利用组内讨论或争辩, 或开展讲故事练口才, 等等。 达到解决疑难、 梳理知识网络的目的。 各学习小组代表把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或交流, 加深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理解, 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此时可能会产生激烈的碰撞, 质疑问题中可能 因持不同主张的学生各执一端, 形成争执态势, 可能是全班讨论时的思想冲击波又滋生了新的疑点, 要深入研讨。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教师在此环节一要注意倾“听”,善于捕捉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听 生生间问题提出的深度和密度,听问题解决的质量,听学生“异想天开”式的提问。二要注意“看”。

看全班中每一个同学的参与情况,看提纲编写的完善程度(可采用抽查的形式)。三要注意“引”。允 许学生“百家争鸣”,允许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允许语言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学生的答案不可脱离 主题。 对学生的答案, 牵涉到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问题, 教师应在答题角度或解题思路方面作出适当的 评价或引导,否则, 将会导致学生是非不分, 对问题的答案模棱两可。 要引导学生把握好问题涉及到的

历史本质问题,围绕问题的主题,结合相关的知识,组织有效的答案。②教师要善于调控时间,让学生 的讨论和“表演”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并能让讨论的结果得到充分的展示, 生进行浅层次的、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讨论和表演。走过场、图热闹的课堂教学是低质量的教学。③ 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调控和引导,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不在于讲多少内容。

4 、拓展探究,深化主题

学生的不同见解、一知半解或 / V t H. 分肯一点怀疑、一声感叹,都可能是学生真正的收获。组织讨论交

判断,以及在处理信息和运用 切忌不经过深入思考就让学

这是一个“拔高”的过程,关注的是学生想象力、联想力和知识运用的能力。此环节,教师可首先 利用学生黑板上展示出的知识网络提纲, 进一步教会学生会编提纲、 完善提纲(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词, 分类清晰,知识完善,便于记忆)。然后,根据提纲突出重点、拓展延伸。此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或通 过回忆,或通过联系,适当且又恰当地对本课所学习的内容“前挂后联”,拓展应用。在拓展延伸的过 程中, 注意引导学生探索本课编排的目的, 挖掘事件发生的前因和后果, 体会本课内容在过去或现实中 的意义, 突出主题, 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这也是历史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目标之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拓展延伸,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去主动联系,主 动应用。②联系要适当,拓展要到“边”,不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并及时提醒学生将联系或拓 展的内容标记在相关内容处,以防遗忘。 ③此时, 教师需要讲的主要内容是: 课本中没有直接呈现的而 又需要补充给学生的、 学生读书后经过讨论依然没有解决的、 知识块之间的有机联系、 教材内容本身设 置的重要意义等,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比较、分类、联想等方式总结历史规律,探究历史真谛。④对学生

的思想教育宜实不宜虚, 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进行有实际意义的启发或提示。 针对性比较强的练习或问题,引导学生及时深化,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5、反馈总结,评价提高

这是一个巩固练习、 促进提高的过程。此环节中, 教师首先可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置一部 分练习题(或选择,或填空,或史料解析,或概括简答,不一定各题型都有)。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出针 对性、典型性、 重点性等。 通过这个过程, 一是巩固所学知识, 二是反馈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其次,教师根据本课提纲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深化主题,引领下课内容。再次,可适当安

排时间让学生回扣课本,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最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 主动地、热情地参与到历史课堂中来,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对参与度比较高、 跃、善于合作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性评价。 本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是:①练习不在多,而在精,在有代表性、指导性、典型性和层次性,能突 出重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②总结语不在多,在精炼,能提领知识脉络,突出和强化主题。③对学生 的评价要恰当,有效性要强。如“你的说法很有见地”,“你的思维角度很有新意”,“你很会提取历 史信息”,等等。避免应付性、无效性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很好”,等等。

本教学流程仅是基本的教学思路, 实际操作时,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个人教学特色和学生实际 作出适当调

整,合理调控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操作时间、实施维度等。

⑤此环节在结尾处可设置 思维比较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为(“自主共研式”五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巧妙导入——自读 课文,建构知识——质疑问难,合作共享——拓展探究,深化主题——反馈总结,评价提高。 1、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本环节主要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置情境,渲染气氛,帮助学生尽快走进相关历史阶段。这种情境的 设置或通过总结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地联系本节课的内容;或利用相关的文化背景,制作相应的课 件;或通过设置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好奇”地进入课文;或通过出示材料,联系实际, 利用联系法链结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说,将文本信息形象化、情境化、经验化,巧妙地将问题 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引起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并萌生问题和想法。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所创设的情境必须与本节课的内容密切相关,不能强拉硬扯,牵强附会。②情境不宜太长,能起到潜移默化最好,切忌拖泥带水,费时太多,喧宾夺主。 2、自读课文,建构知识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关键环节,关注的是学生的学法。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此时应指导学生读的方法:首先浏览大小标题,知道本课主要内容。其次,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把感悟出的问题和想法叠加、碰撞、搅拌,然后过滤,加 工成自己的观点和意向。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在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 文字与图片等各种补充资料,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同时,结合文中插图或补充内容有重点地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内容(历史时间、人物、 地点等,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再次,根据勾画的内容要点尝试编列知识提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习 惯或用图表式,或用表格式,或用图示法等等)。最后,根据自己读书的结果,找出自己的质疑点。 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是:①学生自读时,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读书不能“走马观花”,,粗读和 细读相结合,能充分理解课本插图、图表及补充史料的作用。勾画知识点内容应抓住关键词句,切忌对 课文基本内容全圈全画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有针对性,且最好一次性交代完毕,切忌随意打断学生读书的思路。③对学生所列提纲不要强求一律,不要求全责备。④对于起始年级的授课,教师可以列出其

目标导引教学基本流程

目标导引教学基本流程 一、制定明晰准确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是“目标导引教学”中最先要考虑的因素。明晰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保证。 (二)确定教学目标的步骤 1、明确《课程标准》要求 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必须来源于课程标准。在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首先要认真研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 2、分析教材和学情 在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深刻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及“最近发展区”。 3、目标分解 依据《课程标准》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教材及学生情况,把《课程标准》中的“单元教学要求”分解成课时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是按单元教学内容提出的一个整体单元教学要求,完成这一单元教学少则需要3-5课时,多者则需要6-10个课时。一课时的教学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从“单元教学要求”中分解出来,构成课时教学目标。 4、叙写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不同,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预期要求达到的结果(学生行为的变化)。通常具有可预测、可计

量等特点。而教学目的是教师对教学要达到的主观愿望设计。 教学目标是学习目标,设计主体应是学生。教学目标对知识和技能的陈述必须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具体行为。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它与传统教学目标不同 第一,传统的教学目标是“以师为本”,强调的只是“教师做什么”,教师要求学生达到什么结果。而在上述教学目标的叙写中“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阐明学生通过怎样的学习活动,在行为上有什么变化。 第二,传统的教学目标是采用描述内部心理的词语来陈述,站在教师的角度,要求学生“了解…”、“理解…”、“掌握…”,什么叫了解、到什么程度才算理解,不清楚,也无法观察和测量。目标导引教学目标的叙写要选用反映外部行为变化的行为动词来陈述,说清楚学生通过本节学习活动后有什么变化,学生会做什么,能做什么,能达到怎样的程度,且这些变化可观察可测量。 二、设计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方案 (一)教学目标体现着我们的美好愿望,但是学生究竟是否到达目的地,到达的程度又如何,则是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的。因此,检测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方案设计成为“目标导引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方案原则 1、评价设计要基于教学目标。规范的教学目标正是一把可供评价的尺子,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标准,方能衡量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所以,无论过程评价(表现性评价)还是结果评价(检测性评价),都应该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紧密的联系。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旧的历史教学观念,我们称为教本主义,课堂即书本,书本即课堂,书本是课堂教学的凭据,以谈古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没有论今的韵味,教学没有走出书本,成了古代说书的先生。为 此有的人认为就是故事课,识字能说者皆为其师,不要什么专业培训,任找一人代上都得行。其实历史教学只要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结合实际,仍对学生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是当今 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课堂。正如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说明史学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 如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课《鸦片战争》新课完后,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凭借自己的 见闻说出:当今世界你还知道那些是毒品?对于今天的毒品违法犯罪,作为新世纪中学生的 我们能听之任之,估息养奸,任其危害?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回答:珍爱生命,远 离毒品并与其作斗争,难道这样的历史课不是一节德育课吗? 2.社会课堂化,提高学生学史的能力,培养学史的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观,仅与一些图文资料为教材,枯燥无味,远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学生的 史学来源较为狭窄,学得费劲而难得提高。渐渐失去了学史的兴趣。我认为历史课堂应就地 取材、就近取材,历史教学生活化。如教学八下中国历史:人民政权的巩固一课:抗美援朝 知识点时,作为贵州松桃的老师可以世昌广场为教材,进行教学。先亮出龙世昌塑像,然后 可问:这是谁呢?此处和此人对于这里的中学生是众所周之的,这样即可激起学生的课堂主 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分,然后问此人是在那次战争?哪个国家牺牲的?为什么作为 松桃人的他要到朝鲜去打仗呢?引导学生参考并齐读课本的第10页最后一段回答,再一次 激发学生的兴趣,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孔子说过: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皮亚杰说过: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 有时我们可以把热播的影视剧带进课堂,如电视剧《汉武大帝》可用来教学七上:西汉政权 的进一步巩固。因为现在的影视基本在农村普及,这拓宽了师生史学的来源。同样的可以用 学生看过的三国演义教学七上中国历史的:三国鼎立。为此社会课堂化,就地取材,就近取 材这就要求历史老师要关注当地,关注当时,深入社会实际,深入学生的生活。 3.课堂地图化,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掌握史学知识 涉及到地点的史学,利用简易图进行教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上图是教学七上第三课 所用的地图,一看就知道半坡氏族是黄河中上游陕西境内的原始居民,为此也可以知道他们 的农作物是高粱和玉米,气候干燥,半地穴住房;河姆渡氏族却位于长江下游的江浙地区, 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气候潮湿,干栏式住房。但历史课堂地图有三个特点: 3.1简易:只要把以本课堂相关的省、地点,河流画好即可,不能过于繁杂,否则费了功夫没 效果,那样只能在学生眼前密密麻麻,不知所讲之地在何处,以上教学图只画了长江、黄河 两条主要河流,也只标注于陕西、江浙两地。这样便于学生一目了然本课的知识点。又如九 年级世界史:英国大革命一课时只要画爱尔兰(左)、苏格兰(中上)、英格兰(右),其 间都是河流。在英格兰主要也只要标明马斯顿、普雷斯顿、纳斯比和伦敦即可,这样就把整 节课的知识点现于图中,便于学生对英国大革命的掌握。 3.2以本节课无关的,不要画出来,多了、宽了反而不利学生堂屋。如英国大革命教学如拿 原版的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可能还很难在地图上讲请楚。 3.3可以相当于板书设计,课完时复述概括时也较为简单,便于学生掌握。如右图只要加一 个课题:英国大革命,那不是一个很好的板书设计吗? 4.历史课堂形式多样化、活动化,但不失重点

如何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如何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学校 *** 著名科学家严济慈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讲课是一种科学的演说,教学是一门表现的艺术……”若要体现教学的艺术化,就要进行艺术化的教学,特别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活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不是简单机械的,而是艺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复杂劳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改,我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有几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使课堂充满趣味兴。 历史课是一门综合性、趣味性很强的科目,其学科的特点具有很鲜明的过去性。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纷繁复杂、丰富多彩,但它是过去的人和事,无法重现在人们眼前,如果传授方法不得当,往往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昏昏欲睡的感觉。因此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多种教学方式的设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等手段,把不能重演的历史现象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直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 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思想修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三个方面。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情操、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历史教学工作,要不断充实与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形象语言的使用、丰富情感的流露、教学图片的设计等来展示教师自身的素质,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教学中形象语言的使用 中学历史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叙述史实简略、概括,不可能象历史演义或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使教学过程充满感情色彩,效果就大不一样。 其次,要发挥多样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 中学历史教学担负着对学生知识传授、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的任务,如何根据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历史学科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中学历史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将电影、录像、电视、投影、录音、幻灯等现代电教媒体综合、有效地引入课堂,实现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创设情景,再现历史场面,激发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与教学质量,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好这一方法可以烘托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要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产生,因此,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历史科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完整word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黄文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吸引学生,让学生乐学,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助推器。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一、在课堂上吸引学生 1、用微笑亲近学生。微笑是心灵的阳光,微笑让人互相亲近。课堂上教师的微笑,给学生的学习送去了好心情,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流畅,探究会更加积极,学习的效益当然会大大提高! 2、用激情和幽默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师的激情是学生的“氧气“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深深的感染学生,让学生情绪昂扬、节奏铿锵。一个充满激情的老师能够让课堂活跃、进度流畅。如果一个老师的讲课干瘪乏味,学生只能昏昏欲睡,怎能有高效课堂而言。一个幽默的老师能够吸引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润滑剂,学生的困倦和紧张,或许会因为老师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历史故事、一个夸张的表情而烟消云散,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了知识和能力,课堂肯定高效! 3、创设情境,以趣取胜。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则是首选的法宝。以初中历史为例,我在进行《宋代的城市生活》教学时,为了突破一个重点和难点——北宋东京的市坊制度,向

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景:“假如你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北宋东京的家里。晚上你饿了,想去隔壁的餐馆吃点宵夜可不可以呢?为什么?学生讨论热烈,争得面红耳赤,最终达成了共识——不行,在专门的“夜市”里,要吃宵夜,在“夜市”里解决。又比如在进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如果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走了邻人的钱财。假如你们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派出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们会主张如何处理”?学生代表们纷纷扮演不同的思想家,在趣味盎然的“判决”中,深深的理解了各家的思想精髓。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这片肥沃的土地,必须让学生亲自耕耘和播种,才能有属于学生自己的收获。如果老师老是越俎代庖,久而久之,学生们离开你就会饿死。所以,提高课堂效益的根本之路是把课堂还跟学生。要真正的把课堂还跟学生,除了必须转变理念之外,还要争取在课堂上做一个“懒惰”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记得有一位专家说过:“勤劳的老师会教出懒惰的学生。”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越是辛苦,讲的越多,学生反而收获的越少。我们每位老师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孩子能学好,能成才,绝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学出来的,老师只能起到指导、引路的作用。知识不让学生主动去感悟获取,问题不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解决,错误不让学生自己去反思总结,疑难也是老师包办,这样你的学生就不是他自己,他们就会被惰性绑架,他们就像一个在饭店等吃等喝的客人,慢慢地就没有了学校的主动性,

211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211课堂教学模式”模式的操作流程 该模式呈现的是一个思路明晰、重点突出、环节简单的读书思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触摸语言、探究文本铺路架桥,指引方向。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都能始终处在一种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对话分享的课堂情境中,学习语文即享受语文。简化的教学环节会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使他们明白自己在学什么。同样,也会给教师更多的自主调控,自检反思的空间,使她们明白自己在教什么。 “211教学模式”是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用20分钟进行精读课文,用10分钟进行拓展阅读,用10分钟进行课堂练笔(该时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精读课文(学习课文部分20分钟) 1、检查预习。有检查的预习才会有实效。 关于课前预习: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有的在课堂上检查,也有的放在上课之前)。课前预习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基础性: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理解一些有难度的词语的意思,掌握生字的正确写法,能用简练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适度性。预习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就能解决。 ③适量性。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坚决杜绝把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变成教师抢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一种手段。 2、示标自学。要求: (1)学习目标要少而精。要学会取舍。“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节课如果四十分钟走的都是“直线”,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无获。成功的语文课堂,既要避免把课堂上胖,追求“主线简明”;又决不把课堂上瘦,力求“细节饱满”。在研读教材时,老师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摘要]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不仅看老师所受内容是否全面、深入,他更依赖于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握。要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巧妙的教学导八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要做到学生乐意听讲,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其中,历史教学导入法语设计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所谓导入设计是教师讲授新课之前的导语,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听课,有效引导学生集中思维,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精心设计初中历史教学的导语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匠心独具、巧妙地创设能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情境,使学生迅速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课堂引人时,教师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顺利进人课堂的

学习。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有哪些导入方法呢,在此我主要就显示历史教学过程中常见、有效的集中教学导入方法作相应的介绍: 1 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属于历史课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导人法,它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或温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这种导人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历史课是时间连贯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复习旧课而引人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如:学习夏、商、周历史时,用暴君的残暴统治衔接导人效果会更好。夏莱的昏庸,商封的残忍,周厉王的专制,其结果是毁灭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间接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这样的衔接,前后照应,过渡自然,使学生容易从以前的知识中转人即将学习的课堂上来。 2 悬念导入法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一节时,老师就可以先通过讲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学

教学教研基本流程

教学教研基本流程 第一周:依据各学科教学进度安排,以单元备课为途径,挖掘教材的艺术创造性因素,个人(报课)准备一节主题创意教学课,上报教导处。 同头课可以采用“个人构思——共同交流——各写个案——交流讨论——形成教案。 第二周:教导处根据教师报课情况组织听课(学科组长、教师),鼓励其它学科教师观课。(听课)课后写小结。 第三周: 各学科组每位教师结合教学实例,对学科渗透艺术教育的主题创意教学课的新模式(评课)教材的钻研、教学的设计、重难点的剖析和艺术性渗透实践等进行有效的交流、反思和提高。 第四周:经过研讨对发现的问题设计出要解决的方案,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行为后再次(再上课)上课。课后上交本课教案、教学反思。 指导思想 以基础课程为基础,以英语课程为龙头,以艺术课程为特色”三套课程是学校鲜明的教学特色,在保持和传承的基础上,本期确立“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让美育渗透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艺术教育浸润每一个学生”的教学思路。“基于传统、体现多元”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与国际教育理念接轨,畅通“更新教育思想、拓宽教学思路、发展教师专业、多元培养学生”的四大渠道,在“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为主体的三级课程体系中探索“高效、快乐、开放”

的教学模式,着力培养个性化、多样化的学生,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营造“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氛围。 二、工作重点 1、加强教研组建设。建设并完善学习、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形成制度健全、形式灵活、过程扎实、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氛围,特别是做好三套系列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强化教师的执教能力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即时性”和“规划性”教研方式,引领全体教师共同进入研究状态,使教师在研究中不断发现实质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感悟教育的真谛,收获心灵的满足与快乐。 本学期学校要求各科组重点推进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引导学科组抓实单元备课。 二是引领教师开展校本主题式的教研活动。 三是完善科组月评估工作。 要求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为了便于落实和督查,学校对学期教研活动的内容原则上统一安排如下: --每月第一周教研活动为“单元备课”时间。 1、单元备课处理教材必须侧重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单元知识结构、理清知识线索、明确基本概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强调教师要有全新的课程意识,具有教材的“个性化”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超越教材。达到在快乐中学习的办学目标。 ----每月第二、三周教研活动为科组“校本主题式教研活动”、“反思性教学交流”时间。 (一)本学期校本教研主题创意教学课-----各学科渗透艺术教育。 目标: 1、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艺术教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它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综合素质,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使人的情感得到陶治,思想得到净化。“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培养人、提高人素质的最根本问题。 2、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途径之一,主要任务是强化以审美为核心,加强基础能力培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通过课堂教学、学科拓展活动等途径的有效探索,培养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能对学生一生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稳定素质和能力,如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审美理想、想象力、创造力等,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以及对艺术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1)确定主题创意课

初中历史课堂导入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导入论文:浅谈初中历史课堂导入 新课程导入如同影剧的“序幕”,负有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主题的任务。精美的新课导入像磁石,能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步入求知的振奋状态之中。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应用。以下是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1 设疑导入法 上课前,教师通过有目的设疑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探究的动机。我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名族的祖先》时,设置以下几个问题:清明节前后,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纷纷到黄帝陵祭拜、凭吊,你们知道黄帝陵在哪里?黄帝为什么受到后人的尊敬?皇帝对中华民 族有什么杰出的贡献?谁能知道炎黄子孙一词的由来?这 些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教师顺势导入新课。 2 创设情境导入法 创设情景能打破时空界限,使逝去的历史有血有肉地重现出来,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我上八年级历史《同仇敌忾,抗战到底》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在台儿庄冒着浓烟躺满烈士城墙的画面,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那无尽地宝藏……流浪!

流浪!整日价在关内……”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涌出,伤感的心情立刻充满每个学生的胸膛,达到了“课伊始,意境即生”的艺术效果,顺势导入新课。 3 故事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原动力,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故事引入使学生兴趣倍增,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我上七年级历史上册《诸子百家》时就以故事导入:“孔子去齐国经过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哭泣,经过询问得知是残暴的统治逼迫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他们也不愿离开这老虎出没的地方,返回残暴统治的地方。”孔子由此得出“苛政猛于虎也”的结论。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那么,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他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春秋时期还有哪些思想家?他们的主张各是什么?由此转入新课。 4 图片导入法 新编历史教材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有关插图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以最短的时间融入课堂。如学习《解放战争胜利》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看三大战役路线图,并将三大战役的兵力部署、战场范围、规模、战果及毛泽东“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指挥艺术加以渲染,从而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课堂教学设计及流程图 17、《长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资源,使学生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和网络的拓展阅读材料,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信息素养: 1、会利用网络搜索、筛选、处理和加工资源。 2、会使用论坛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的分析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7课。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是一篇学习观察和表达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难点段落是二、三自然段。通过学习课文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难点,很多学生对长城的认识都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而长城的内涵则要深入发掘。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校自主开发的学习网站为基础开展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突破重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分组情况 1、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经过小学阶段三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3)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能自觉运用网络搜索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基本应用程序 1、导入、板书、示标。(3分钟以内) 【目的】 让学生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要求。 【步骤】 (1)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注意事项】 (1)指定目标要准确,例如,这节课要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认识什么,会运用什么知识解决那些问题等。 (2)交代目标时,语速要慢,让学生理解并能记住学习要求。 2、学生自学前的指导。(1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知道在多长时间内,自学什么,怎么自学,必须达到什么要求,届时怎样检测自学效果等。 【步骤】 (1)布置自学任务; (2)指导自学的方法; (3)明确自学的要求 【注意事项】 (1)明确自学内容。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安排一次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中学。每一次自学前都要交代清楚从哪里学到哪里。 (2)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边解决疑难。 (3)明确的提出自学要求。即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3、先学。(10分钟左右) 【目的】 (1)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自己却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品尝获得知道的愉悦,使学生成为学生的主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口答、笔答、板演等形式,检查叙述自学的效果,充分暴露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归类整理,确定教的内容、方式。 【步骤】 (1)学生自学 (2)完成检测性练习 【注意事项】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具体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研修日志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作用很大。导入的作用有:一是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以积极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中。例如: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好奇心都是非常强烈的,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导入中设置悬念,诱发好奇心。利用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主思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意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使学生很想知道结果,常常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结果,从而造成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心态。教师应设置恰当适度的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导入的内容要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基础,使本课的重难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导入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学习《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对于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什么是导入呢?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我常用的教学导入方法有两种: 一是复习导入法,这种导入方式即温习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又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用悬念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有利于教学活动与学生心境达成一致,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例如《甲骨文和青铜器》一课中,我是这样来做的。 教师提问:首先回忆一下学过的知识: 在公元前1300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回答:在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 教师提问:在约公元前1046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回答:武王伐纣。 教师讲述:千百年来,这座废弃的都城一直都默默无闻,直到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经常在田地里挖到龟甲或兽骨,因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他们便随意把挖到的龟甲和兽骨扔到河边或用来填坑。后来,有一个剃头匠,因为染上了一身脓疮,无钱医病,无可奈何中将随地乱扔的甲骨碾成粉末,涂在患处。没想到,奇迹出现了:创面脓血被骨粉吸干了,患处很快就好了。甲骨这种神奇的功效被传开,村里的读书人给这些甲骨起了一个名字:龙骨。后用作药用。 1898年,在北京为官的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他服用的中药龙骨中,注意到上面的文字,这引起他的兴趣,他将达仁堂药店里带有文字的龙骨全部买了下来,研究这些文字。这种文字就是什么呢?由此引入甲骨文 二是历史故事导入法,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出本课主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大约距今300万年左右,地球上就出现了人类。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呢?我国古代流传着女娲水和黄泥造人的故事。西方则流传着上帝造人的传说。那位同学给大家讲讲女娲造人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略 教师: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进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般而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都会有一个导入以引领新的教学内容的开展。好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这一部分。

(完整版)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1、课堂教学的一般操作流程 (1)提示教学目标(辅助环节1) [操作] 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 [时间] 1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意义] ①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②由于学习目标往往是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及其要求的体现,因此,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看投影,明确了学习目标。 [教师的主导作用] 准确揭示目标,引导学生追求目标。 [注意点] ①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既不降低也不拨高要求。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 ②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 ③要引导学生认真默看,不要急于切换投影。 (2)指导学生自学(辅助环节2) [操作] 课前制作好的投影(小黑板),课上通过投影(小黑板)让学生看。 [时间] 约2分钟左右 [目的] 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意义] ①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②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看投影,掌握了自学的方法。 [教师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学,通过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防止走弯路,上岔道。 [注意点] 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让学生看了之后,做到三个明确: 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 ②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怎样干好,就怎样干。自学时,往往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 ③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操作] 学生自学、操作,教师巡视。 [时间] 约5—8分钟。 [目的] 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意义]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积极思考,及时地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能力。 [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知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 端正学生自学态度,确保人人自学高效。 [注意点] ①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 ②重点巡视中差学生,可以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 ③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

完整word版,小课题研究---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技巧之研究

小课题 一、课题名称及作者的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课题负责人:苟杰宝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导入是最首要的步骤。而课堂导入的好坏、恰当与否,往往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实效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导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导入的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初中历史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2.研究创设有效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根据现阶段的历史课堂上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课堂导入原则;分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中常用的方法,结合教学实际,对不同类型的课堂导入进行分析,对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导入提出教学建议。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成果,整理出可资借鉴的信息。 2.调查法。调查导入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行动研究法。实行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边研究边实施边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研究条件:

1.背景条件:今年是景泰四中高效高效课堂推进年,大力开展高效堂课题研究活动,由领导深入学校教学一线,开展课题研究前景大好。 2.材料条件:本课题资料均由我校富有经验的历史老师提供。围绕本课题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整理、汇总,获取第一手资料;此外还进行大量的搜集工作,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研究整理,提出了我们对“历史高效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研究”的认识和界定。 3.时间保障:学校在本课题研究中,为教师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 4.研究资料获得:学校图书室配备了较为丰富的校本研修等教育理论书籍,电脑、网络以备老师随时网上查询资料等。 预期成果: 1.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历史课堂情境导入的方法。 2.提供各种情境导入方法的课堂的案例。 (五)特点与创新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与该课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堂有效导入,它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读,需要教师对学生深入了解。课堂导入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灵机一动,而是要经过精心设计,往往是一堂课的主旋律,而贯穿始终。课堂导入是艺术,第一个音符往往就是整堂课的感情基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本课题将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典型导入案例,结合一线教学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在理论上作初步的探究,在导入方法上作一些归纳和设计,以期研究成果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较好的参考价值。建立景泰四中历史学科“有效课堂导入库”。同时,我校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自主合作”实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将尝试着将有效课堂导入研究与“自主合作”实验研究结合,将“引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可采用课堂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质疑激辩——巩固检测——学生小结等七大环节。解读如下:1.导入新课 导入简短,富有启发性。几种导入方式:①从复习(或检测)旧知识导入;②从设计情景导入;③从时事政治导入;④从设置悬念导入;⑤从倒叙导入。 等等。然后认定学习目标。 2.自学环节 要求教师明确与指导的事项: 指导学生自学,积极引导规范的学习行为,及时纠正不合要求的做法。最后教师以书面形式反馈学习成果。(填空或思维容量小的问题为主);口头反馈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1)自学内容:①阅读课本,扫清字面障碍;②依据提纲顺序,逐步解决知识性和探究性问题。 (2)自学形式:大凡以个体学习为主,二人合作或小组合作学习为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学、生生合作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学生基本达到解决字面障碍,理解基本内涵,解决基本问题,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目标。同时记下不明白或似是而非的问题,待后面合作学习时解决。 (3)自学成果:自学成果形式应以文字为主,可以辅以图片、表格、诗歌、小品等。 学生学习行为: (1)全面阅读,整体感知。即通读一遍。基本要求: ①大、小字结合;

②图文结合;(示意图、历史地图、实物图、人物图) ③阅读与理解课本问题结合; ④阅读与勾画圈点结合; ⑤边读边问。多问是什么(扫除字面障碍)、为什么(定性结论)。 (2)重点阅读,解决问题。依据提纲解决问题。 ①明确问题是什么; ②明确与问题相对应的课本知识; ③动脑思考,初步解决问题。找出答案,理解答案。在分析、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在课本上有条目地标明要点(最佳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答案); ④初步完成导学提纲。(3)标注疑难,形成问题。 ①在导学提纲上和课本上标注解决不了的问题。 ②小范围讨论(同桌或临桌或小组内),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进一步形成正确答案。 ③小组内归纳问题,准备反馈。 ④形成全班的共性问题,准备讨论。 3.合作环节 要求教师明确并指导的事项: 合作教学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合作前提:自主学习是基础;形成个人问题并有对问题有一定程度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 (2)合作时机:自主学习任务完成后。集中时间合作解决共性问题。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 初中历史教科书,语言简洁,述说简单,于是,有的老师认为历史课“好教”,学生也产生历史“好学”心理。然而,考试成绩达到理想的不多,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没有把握好,其次是学生的学法有待改进。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充分利用45分钟,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新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等手段,把丰富的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直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教师的素质有:1、扎实的基本功。2、宽阔的历史视野。3、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得体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流露,教学图片的设计等来展示自身的素质,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1、教学中自然的情感流露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如果仍旧使用老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一只粉笔一本书,念完了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

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岳麓版)》一节的结尾部分,我提议:我们可以从郑和、戚继光的身上学到什么?(小组讨论,归纳,发言,然后评出三个较好的小组答案,由组长把答案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分享。)然后,我声情并茂地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心?”----爱国心!学习他们什么“情?”----爱国情!学习他们什么“行动?”----爱国行动!这样一呼一应,加之我激情高亢语调,仿佛把学生带到郑和的航船上,和探索者一起在“西洋”上航行,共享“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独特风土民情”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全部感情和思维就完全集中于教师教学之中了。 2、教学图片的精心设计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有限,有时具体的形象比生动的语言更能帮助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课堂上能恰如其分的运用和设计有关图片、图表、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我讲俾斯麦发动的三次对外战争时,就利用电脑绘制了一张类似红十字会标志的示意图,讲解时,边介绍内容边指示,图表一步一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新奇之中,不仅掌握了 __基本知识,还通过这一直观教学,使教学内容有血有肉,趣味横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