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终关怀制度

医院临终关怀制度

医院临终关怀制度

(一)医院为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做好临终关怀治疗、康复、护理等各项工作提高对长期卧床、晚期姑息治疗、老年慢性病等患者临终关怀服务能力,努力满足患者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

(二)加强医院老年病科、临终关怀科建设,根据实际设立老年病、临终关怀病房,收治老年病患者和各类疾病晚期患者。设立关怀室(告别室)考虑传统文化民俗需要,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体现人文关爱,配备满足家属亲友告别亡者所需设施。

(三)科室和医务人员针对濒死患者病痛和症状给予专业治疗,提供身心照料,帮助维持正常生活形态,适当调整药物及剂量,保持生活空间独立性、隐私性。

(四)医务人员充分履行临终关怀责任,落实体位要求,加强床褥保洁,给予精神抚慰,创造条件鼓励患者家属亲友陪同,最大限度帮助患者减轻和解除痛苦,协助提供死后丧葬服务,对亲属进行追踪式照料。

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细则

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细则 为了给住在养老机构中的临终老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关怀与照料,帮助各 种治疗无望的临终老人能平静安宁地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安抚照顾患者家属,更好的服务于客户,根据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本服务细则。 1临终关怀服务对象及其理念 养老机构临终关怀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入住机构的各种急、慢性损伤或疾病 致心肌、肝脾、大脑、肺、肾等器官功能衰竭,面临生命危险的老人或各类晚 期癌症等绝症老人,尤其是剧烈疼痛导致身心极度痛苦的老年患者。在临终关 怀服务对象中,癌症晚期老年患者最适合接受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的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其理念是 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改善个人余寿的质量。 2临终关怀服务原则 2.1以照料为中心 临终阶段,以治愈为主的治疗已转向以对症疗法为辅、以护理照料为主的 全方位服务。处在临终阶段的老人对治疗不抱有太大的希望,而最需要的是身 体舒适、控制疼痛、消除症状和精神与心理支持,而这一切只有靠精心的照料 和细致的护理才能获得。因此在临终服务中,工作人员经常考虑的事情是如何 给予临终老人以最及时、最适宜的照料。这种照料是以重视老人实际需要为前 提的,尽量按照老人和家属的愿望进行护理,最终达到舒适。照料应全面、细致。 2.2维护人的尊严 老人的个人尊严不应该因生命活动的降低而递减,个人的权利也不可因身 体衰竭而被剥夺。只要老人还未进人昏迷状态,他们仍然有思想、有意识、有 感情,他们周围的人就仍然应该尊重其人格并维护其个人权利与利益。如允许

获知病情信息、允许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各种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 的制定、选择死亡方式等。 2.3提高临终生活质量 有人认为,临终只是等待死亡,生活已毫无价值;临终老人的情绪变得异常消沉,对周围一切失去兴趣。临终关怀却认为,临终也是生活,是一种特殊类 型的生活。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提高临终老人生活质量的知识与 技术,如各种止痛剂的正确运用,心理疏导方法等。 2.4共同面对死亡 从事临终关怀的工作人员自己应首先持有这样的生死观,即从生下来的那 一刻起,人们便开始了面对死亡。人们最终无一幸免地走向死亡。只有这样才 能教育指导临终老人坦然地面对死亡,接受死亡,珍惜那即将结束的生命价值。同时,工作人员应该和临终老人共同面对死亡,做每一件事都要设身处地为他 们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处理每一个问题。这样临终老人将不会感到孤独无助、惧怕与痛苦,而会保持一个平静的心理状态,以现实的态度面对死亡,以 主动的态度去追求最后的生活质量。 3临终关怀护理服务的内容 3.1临终老人的生理需求及护理 临终老人会面临很多生理上的改变,如食欲下降、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减退、知觉和意识状态改变等,针对这些变化,临终关怀服务要提供更为恰当的 护理。从临终关怀服务的整个过程来看,其主要目标应是协助解决临终老人各 种基本生理需要,控制疼痛,缓解症状,尽可能地使老人处于舒适状态,提高 临终生活质量。 3.1.1控制疼痛 3.1.1.1药物控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镇痛药剂。 3.1.1.2非药物控制。 3.1.1.2.1意念止痛法。通过集中想象,帮助老人从疼痛中解脱出来,增 强其自控能力。 3.1.1.2.2音乐疗法。音乐能使人身体放松,疼痛缓解,心情得以平静, 促进与周围人的交流,使身心感到愉快。

临终关怀工作制度

临终关怀工作制度 一、临终关怀的内容 1. 针对濒死老人的病痛和症状予以相应专业的治疗和全面身心照料; 2. 帮助濒死老人维持正常的生活形态; 3. 根据病情适当调整使用的药物及其服用剂量; 4. 鼓励临终老人之间的彼此沟通和互助; 5. 鼓励护理人员发挥内在力量给予濒死老人的情感、身心最大安慰 和最有力的支持; 6. 向临终老人、家属和所有受死亡阴霾笼罩的亲人提供温暖的照料 和帮助,并考虑他们的处境; 7. 向濒死老人提供保持他独立性、隐私性需要的生活空间; 二、临终关怀的责任: 其病情又在不断恶化时,老人的心理状况是十分复杂的。 要抱有对老人的同情心,鼓起勇气,采用老人可以忍受的比较容易接 受的渐进的方式方法,逐渐向老人家属和老人本人透知真情。 老人疾病比较笃重,在治疗上有麻烦,但护理人员一定尽心尽力给予 诊治,开始先让老人有一个身患重疾需作长时期治疗的思想准备; 随 着病情的日益恶化,老人一般都慢慢地冷静地面对已面临死亡的事实; 这时候护理人员可以表明,老人的死亡不至于会立即来临,可起到缓 解紧张的作用;同时要真诚地、坦率地与老人沟通心理,理解和鼓励 他们,满足老人的心理需要,这是临终关怀的基础。 2. 帮助老人减轻痛苦 对于濒死老人,减轻或控制疼痛是第一位的, 通常要给予足量的有效的止痛药物。死亡的前奏症状包括意识模糊、 呼吸变快或变慢、脉搏变快或变慢、血压下降、肌肉麻痹、口渴、出 汗、瞳孔逐渐散大、1. 帮助老人正确地面对死亡的现实 当老人的生命已无法拯救,且 护理人员

大小便失禁等。护理人员要努力保持濒死老人的舒适,这包括:(1)改善老人异常口渴的痛苦;(2)要注意保持清静无杂,因为听觉是人体最迟消失的感觉功能,许多濒死老人对各种刺 激均已无反应,但仍有听觉,仍然为床边的嘈杂声的骚扰而苦恼; (3)要保持高度警觉,满足老人的体位要求,因为老人全身肌肉松弛,平躺在床,不能自己改变体位,也不会开口请求帮助,护理人员要帮助老人垫好四肢,拉平被褥,洗抹口腔和鼻部排泄物;(4)要做好床褥保洁工作,因为老人肛门和膀胱括约肌的松弛,易引起大小便失禁。 3.满足老人临终前的需要临终老人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是恐惧、孤 独和不安,护理人员的理解、关心和安抚是最重要的。(1)要充分倾 听老人谈话,使他们精神上得到安慰;(2)要创造条件,使老人经常保持与亲人和好友的联系,鼓励亲人的相陪,以创造良好的氛围,尊重临终老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4.要同时关心好老人家属对临终老人实施临终关怀服务必须遵循 以下基本原则:(1)整体护理原则对老人的服务重点不是治疗, 而是护理,是提高有限生命阶段的生活质量,是减少难以承受的痛苦, 而决不是延长寿命。(2)加强心理治疗的原则使老人能够消除各种恐惧心理,坦然地面对死亡现实,平静地接受这一现实,含笑迎死。 (3)人道主义原则临终老人比一般老人更需要同情、关心、理解、 体贴和尊重老人的人格、权利和尊严。(4)解除痛苦的原则要保持适度支持性治疗,停止非正常的过度治疗,尽力解除老人的痛苦, 做到无痛苦地死去。(5)全面服务的原则即既要对老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家庭式的治疗护理服务,又要关心家属,提供死后丧葬服务。 三、临终关怀室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一)基本素质要求1、身体健康,恪尽职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细心、周到、耐心, 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4、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决断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人际关系。

临终关怀病房

当你来到北京老年医院,绕过住院部,在绿树掩映下就会出现一栋独立的红色二层小楼,楼门口挂着第七病区的牌子,这里就是我工作的地方——“临终关怀病房”。他也是北京市三级医院中首家生命关怀病房。这里主要收治的是在3至6个月内要离开人世的患者。与私立的同类医院相比,我们这里的检查、用药和住院医保可报销,患者医疗花费更加经济,减轻了病人和家属的负担。 临终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身体各项器官都趋于衰竭,疼痛感和无力感会令病人难以承受。在疾病无法被治愈的情况下,病人希望得到的是疼痛的缓解。作为一个年轻的或者是健康的人,我们很难想象我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世界上消。对于病人而言,他们同样也需要一个过程来接受自己不久于世的事实,据统计,有4/5左右的临终病人在了解到自己患有没有希望被治愈的疾病时,都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渴望获得安全感,得到陪伴,仅有15%-20%的人能够坦然面对。伴随着极大的焦虑感和恐惧感,病人通常会进入严重的危机阶段,其次会进入慢性的垂死阶段并最终死亡。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对病人进行疼痛管理以减轻其生理上痛苦的同时,尽量在病人进入危机阶段和垂死阶段等特殊阶段时帮助病人最大程度减轻其心理负担,改变各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使他们在有生的日子里过得更舒服和更有意义,帮助他们在人生旅程的最后阶段无痛苦、有尊严、安详地离开

人间,并帮助患者的家属尽快适应将要失去亲人这一事实,减少他们的痛苦和压力。 记得我们病房住过一位年过九旬的癌症晚期、痴呆患者,由于患者四肢水肿,躁动不安,不能配合治疗,在家属允许的情况下,给患者使用了约束带保护性制动。突然有一天发现患者右手无名指流血不止,我们立即查找原因,经多方分析,得知是由于病人皮肤薄,指甲硬,反复摩擦导致右手拇指将无名指划破,为防止再次划伤,立即用纱布分别将手指包裹。第二天我们做了棉质透气手套并将受伤处手指套剪掉,方便医生换药,我们对老爷爷说:“爷爷,我们把手套给您带上了,这样您的手不会再划破了。”老人家对我们淡淡的笑了,几天后老人因病情恶化离开了人世,家属得知我们给老人做手套这件事,深受感动。老爷爷两位年过五旬的儿子泪流满面,给护士们深深地鞠了两个躬,并说“老爷子走的很安详,很有尊严,遇上你们这样的护士是老爷子的福份,谢谢你们!”听了家属的话,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在我们的工作岗位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只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细微小事,但是能做好这样的小事也是不容易的,一个眼神,一句关心安慰的话语,就会让病人满足,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旅途不会孤单,不会害怕。因为有我们这么一群人在默默的付出。。。。。。

临终关怀护理服务规范

临终关怀护理服务规范 (一)组织架构及职责 临终关怀服务由护理部、各临床科室、门诊部、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实施。主要职责: 1、护理部:负责制定临终关怀服务规范和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组织对护理人员及志愿者临终关怀知识培训,负责评价与改进临终关怀服务质量。 2、科室护士长:组织对护理人员及临终患者家属临终关怀知识培训,负责实施临终关怀服务,负责评价与改进临终关怀服务质量。 3、门诊及志愿者:负责丧亲者访视。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开展电话随访,有条件时,去家中随访,必要时给予丧亲者提供支持与辅导。 4、护理人员:实施临终关怀服务,包括为临终者提供生理、心理、精神护理,为临终者家属提供咨询、心理辅导及随访等支持性服务。 (二)服务对象及服务程序 1、服务对象:住院临终患者及其家属 2、服务程序 (1)临终判定标准:通常指生存时间有限(3~6个月)患者。 (2)临终护理的基本原则 ①关怀生命的原则 ②维护尊严的原则 ③尊重临终者权利的原则 ④满足临终者意愿的原则 ⑤全人关怀的原则 (3)生理护理 ①病室环境: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应将临终者搬入单间病房,同时创造舒适温馨的生活空间,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可放置一些绿色植物与鲜花。可依患者喜好在其房间墙上或床头摆放一些素雅的装饰画等。 ②饮食护理:给予足够合理的营养,提供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尝试新的花样,少量多餐。 ③口腔与皮肤的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并观察口腔内有无改变。保持患者舒适的体位,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发生。 ④睡眠护理:保证睡眠环境安静、被褥柔软、舒适,尽量减少夜间护理操作,遵医嘱可给予患者镇静剂或安眠药。 ⑤排泄护理:患者发生腹胀、便秘时,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同时注意保持患者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4)症状控制 ①控制疼痛 观察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止痛效果并记录。

临终关怀

第十五章临终护理 第一节概述:一、濒死与死亡的定义;二、死亡的标准;三、死亡过程的分期 一濒死:即临终,指患者在已接受治疗性或姑息性治疗后,虽然意识清醒,但病情加速变化,各种迹象显示生命即将终结。 二死亡:传统的死亡概念是指心肺功能的停止。美国布莱克(BLACK)法律辞典将死亡定义为:“血液循环全部停止及由此导致的呼吸,脉搏等身体重要作用的终止。” 死亡的社会本质定义:死亡是个体人与社会关系不可逆转的脱离和中断。 二、死亡的标准: 国外的脑死亡标准:死亡是不可逆转的脑死亡。 1968年,在世界第22次医学大会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标准; ①无感受性和反应性;②无运动无呼吸;③无反射(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无吞咽反射;无角膜反射;无咽发射和无跟踺反射。) ④脑电图消失 -WHO建立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的标准:1、对环境失去一切反应,完全无反射和肌肉活动;2停止自主呼吸;3动脉压下降;4、脑电图平直 我国的脑死亡标准(草案) 20世纪90年代末,中华医学会组织召开了我国脑死亡标准(草案)专家研讨会,提出了脑死亡的判断标准。脑死亡应该符合以下6个标准: 1、自主呼吸停止,需要不停地进行人工呼吸。由于脑干是心跳呼吸的中枢,脑干死亡以心跳 呼吸停止为标准。但脑干死亡后的一段时间里还有微弱的心跳,而呼吸必须用人工维持。 2、不可逆性深昏迷。无自主性的肌肉活动;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但此时脊髓反射仍可存在。 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包括瞳孔对光放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均消失。 4、脑电图呈平直线。 5、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经过脑血管照影或经颅脑多普勒超声诊断程脑死亡图形。 6、脑死亡的诊断必须持续12小时以上。如果符合以上各条件标准,而且这种状态经过12小 时的反复检查都相同,就可以诊断脑死亡。 三、死亡过程的分期:医学上将死亡一般分为三期: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濒死期:又称临终期。是临床死亡前主要生命器官功能极度衰弱,逐渐趋向停止的时期。 ◆临床死亡期:-临床死亡是临床上判断死亡的标准,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 大脑皮层扩散到皮层下部位,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 ◆生物学死亡期:是指全身器官,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停止,也称细胞死亡(cellular death), 此期从大脑皮层开始,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及各器官新陈代谢完全停止,并出现不可逆变化,整个机体无任何复苏的可能。随着生物学死亡期的发展,相继出现尸冷、尸斑、尸僵、尸体腐败等现象。 -尸冷(algor mortis)是死亡后因体内产热停止,散热继续,尸体温度逐渐下降称尸冷。

医院双向转诊管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双向转诊管理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双向转诊管理制度 一、工作原则 (一)患者自愿、保证安全原则 (二)分级诊治原则 (三)专科特色原则 (四)资源共享原则 (五)连续治疗管理原则 二、转诊条件 (一)上转条件 除急诊抢救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将下列患者上转诊治: 1.临床各科急危重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2.受诊疗条件限制不能诊治的疑难复杂病例; 3.突发公共卫生和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 4.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 5.疾病诊治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 6.需要到上一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 7.其它原因不能处置的病例。 (二)下转条件 医院应将下列患者下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后续

治疗、康复: 1.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患者; 2.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患者,或诊断明确,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 3.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 4.手术愈合后需长期康复的患者; 5.需长期护理和照护的老年患者; 6.自愿要求转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后续治疗或康复者; 7.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患者; 8.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商定的其他转诊患者。 三、双向转诊程序 (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转诊原则将符合上转指征的患者转至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 (二)转诊患者持“双向转诊单”到医院就诊。 (三)转诊患者病情稳定后,医院将符合下转指征的患者转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进行康复治疗。 四、工作职责 (一)医院职责 1.成立社区卫生服务科,统一协调和规范管理双向转诊工作。设立专线电话,实行24小时连续服务。 2.医院负责接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的患者,确保转诊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医院临终关怀科工作制度

医院临终关怀科工作制度 (一)按照医院工作计划,认真学习贯彻法律法规、医改和医保政策以及医院规章制度,保证科室工作正常运行。 (二)依据医院建设规划和年度安排,制订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年度任务指标,完成门诊和住院患者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工作,按半年和年度进行工作总结。 (三)临终关怀科工作由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经过医学岗位培训的医师和具备执业护士资格的人员担任。 (四)科主任对全科统一管理,开展门诊及病房各项工作,各类管理台账完整。 (五)根据临终关怀工作特点,主要对濒死患者或老年人予以相应专业治疗和全面身心照料,帮助维持正常生活状态,按照病情适当调整用药及剂量。 (六)从人道主义出发,给予濒死患者或老年人情感、身心最大安慰和最有力的支持关怀,提供保持其独立性、隐私性需要的生活空间。 (七)帮助患者或老年人正确面对死亡,采用较容易承受的方式方法,逐渐向患者或老人及其家属透知真情,鼓励以平和心态增强面对现实的勇气。 (八)对濒死患者或老年人,满足临终前需要,帮助减轻疼痛,注意保持清静,避免不良刺激,帮助消除各种恐惧心理,坦然地面对

死亡。 (九)保持适度支持性治疗,停止非正常过度治疗,尽力解除患者或老年人痛苦。 (十)创造良好氛围,尊重临终患者或老年人生活习惯和方式。及时满足患者或老年人心理需求,充分倾听诉求,保持他们与亲人联系,鼓励亲人相陪,提供精神慰藉。 (十一)认真履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特别是医嘱并及时记录,经常与患者或老年人家属保持联系,及时办理知情同意,得到配合理解。 (十二)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高度责任心,增强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沟通能力,及时有效为濒死患者或老年人做好临终服务工作。 (十三)强化科室团结协作,与其他部门和科室密切协调配合,融洽内外关系。

临终关怀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临终关怀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教师教育论文 临终关怀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陈豫新 新疆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33400 生与死的问题是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蕴藏在生死之间。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却往往是重生轻死、乐生恶死,或只谈生不谈死,只研究生不研究死。 近年来随着生命质量论的提出,全社会对人生的终点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既要”优生”,又要”优逝”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怎样才能善终优逝?”临终关怀运动”应运而生。让逝者舒适而无痛苦、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之路,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护理人员职责范围内的一项重要内容。 “临床关怀”一词诞生于英国,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生理和心理及相关医学、护理,社会、伦理等问题为特征的新兴学科。是护理人员对临终病人身心诸方面全方位护理,以使患者解除生理上的痛苦,缓解心理上对死亡的恐惧、不安,协助其完成社会义务。同时也为死者家属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精神过渡期,达到让死者安然、生者无憾的目的。 1.实施临终关怀的意义 实施临终关怀具体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充实的道德意义,因此临终关怀的执行者--护理人员就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应从道德责任感出发,设身处地认识和理解临终病人的心境与需要,将一颗爱心毫无保留地倾注给临终病人及家属,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的力量。当一个人濒临死亡时,最渴望在精心的照料和亲人的依恋中走完人生。所以临终关怀护理的重要内容就是为病人及家属提

供一个共渡有限时间的温馨环境,在最后一刻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使其能”舒服死去”,达到逝者死而无憾,生者问心无愧的目的。 2.临终关怀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2.1 全面提高护士素质是做为临终关怀的根本途径 以人为本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文明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医学模式的建立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全面提高护士的素质,才能更有效地使护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促进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2.2 转变护理观点,变以病为中心为以人为中心 抛弃狭隘、落后的护理观念,把疾病与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把”生物学的病人”与”社会、心理的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把病人与社会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把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 2.3 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和高度的职业道德 要富有同情心、责任感,尊重病人、尊重生命,关心病人,乐于奉献。对病人的微小心愿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满足病人生理要求,解除病人肉体痛苦。要让临终病人感受到不仅自己的家庭而且社会都在关心他、尊重他,他的生命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因此使他安心地、无恐惧地告别人生。 2.4 对临终病人生物学治疗较困难,而心理护理占重要地位 因为死亡的降临使临终病人或紧张恐惧、悲痛欲绝,或愤怒忧虑、沉闷孤独,这些情绪精神上的变化,无疑会使病情雪上加霜,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 2.5 设立家庭化的临终关怀病房 临终关怀病房应具有明亮、宽大、安静、温暖、舒适等特点。病房内的设施和格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

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展望 【摘要】临终关怀是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关怀照顾。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帮助患者舒适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关键词】临终关怀;家庭;心理;临终患者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hospice 【Abstract】Hospice care for dying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for providing medical and nursing,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care for all-round. To respect the lives of dying patients, the symptoms under control, quality of life improved, and the family'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re maintained to help patient comfort and dignity to walk life's final journey. 【Key words】Hospice care; Family; Psychological; Hospice patients 临终关怀是向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是护士应尽的责任,是临终关怀的微言大义。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此种医疗需求逐渐增多,而治疗理念与普通病人迥异。 1 临终关怀概述及现状 1.1临终的定义 目前世界上对临终的时期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定义。日本对预计只存活2-6个月的患者称为临终者;美国对估计最多只能存活6个月的患者称临终患者;而我国则将能存活2-3月的患者称临终患者[1]。 1.2临终关怀的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家健全的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多福关怀院,是由英国的桑德斯(D.C,Saunders)博士于1967年7月在伦敦创办的。以后临终关怀发展到欧美各国。90年代传入台湾、香港,世界上已经有70多个国家建有临终关怀机构,

诊所规章制度汇总

诊断室工作制度 1、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脱岗。 2、认真填写门诊日志,按时统计上报。 3、按规定建立各类档案,要求管理规范化。 4、遵守无菌kao作规程,坚持查对制度。 5、保持环境整洁,落实消毒措施。 6、对家庭病床,按规定访视,体检,提供咨询。 7、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慢性病管理。 8、对疑难重病患者及时会诊、转诊,建立工作差错、事故登记制度。 9、遵守财会制度及药品、物品领取规定,严格保管,防火防盗。 10、开展便民服务,服务热情、耐心,树立良好医德。 治疗室工作制度 1、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凡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员及治疗患者外,不许在室内逗留。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及时请领,上报损耗。 3、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kao作,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5、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天更换1次(器械消毒液),头皮针、静脉导管酒精浸泡液经常保持75%的浓度。 6、已用过的注射用具要随手清理、清点,每日更换。 7、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者重新灭菌。 处置室工作制度 1、凡各种注射应按处方或医嘱执行。对过敏的药物必须按规定做好注射前的过敏试验。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热情、体贴。 3、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置,并报告医师。

4、严格执行无菌kao作规定,kao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注射应做到每人一针一管。 5、准备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6、室内每天要消毒,定期采样培养。 7、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8、换药时除固定敷料外(绷带等),一切换药物品均需保持无菌,并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者重新灭菌。无菌溶液超过3日要重新消毒。 9、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2次。 10、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 11、特殊感染不得在处置室内处理。 急诊工作制度 1、急诊工作由医师和护士担任,其他人员不得担任急诊值班。 2、对急诊患者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患者应立即组织会诊或转诊。会诊或转诊应遵守会诊、转诊规定。

临终关怀病房布置

让生命享受最后一缕阳光 ----临终关怀病房布置死亡是人生的终结,人在为自身,为社会创造,奋斗,拼搏了一生之后,在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临终时期,不仅由于病痛或其他症状造成肉体的负担增加,而且也因为面临死亡产生的恐惧和孤独,还担心与亲属的永别以及不能丢下未尽事业,等等,必然承受着极大的精神痛苦.因此,从医疗护理,生活,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照顾好临终病人,使他们"愉快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刻,在临终阶段活得有价值,就是临终关怀的目的所在. 很多人都读过海伦凯勒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你会做什么一定会把仅有的余生过的意义非凡吧!我们不妨做一下换位思考,想想看,那些罹患重病的人,在他们为数不多的日子里,肯定也希望能过得轻松愉快,希望在浓浓的温暖与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了此一生.病房是临终的病人接触时间最多的地方,可以把它当作病人的第二个"家",因此,恰当的布置病房,不仅能让病人心情舒畅,更能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下面就浅谈一下我的认识. <生活情趣盎然> 临终关怀院不是等待宣判死亡的地方,而是在死之前尽量享受人生生活乐趣的地方.在这里,病人头顶上不是死神的阴影,而是阳光明媚的蓝天.在病房里,病人可以看电视,听音乐(可以为病人提供单独的耳塞,这样病人相互间可以不影响),聊天,做他们喜欢的手工艺,可以在一起唱歌.医院也可以为其亲属探视提供场所,并可以设立书报、棋类、纸牌及活动室等,使患者感受到亲朋好友对他的爱和关心,有被重视、被认可的亲切感、满足感,增加愉快心情,延长濒死过程。"时间,并非只是长度问题,还是一个广度的问题."临终病人虽然存活的长度有限,但可以从广度上挖掘,以获得补偿.不管时间多么短暂,却是充满温情的.在春天到来的时候, 可以阻止病人去赏桃花,以愉悦心情;病人过生日的时候,可以和他们一起,共唱"祝你生日快乐". <优雅洁净的环境> 病房内,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及舒适,保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这样有助于稳定临终患者的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如果从房间的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外面的街道,树木,则可以使病人没有与世隔绝的感觉.病房的墙壁上可以挂一些油

老年病科管理规定

老年病科管理规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老年病科管理制度(临终关怀) 一、临终关怀的内容 1.针对濒死病人的病痛和症状予以相应专业的治疗和全面身心照料; 2.帮助濒死病人维持正常的生活形态; 3.根据病情适当调整使用的药物及其服用剂量; 4.鼓励临终病人之间的彼此沟通和互助; 5.鼓励医务人员发挥内在力量给予濒死病人的情感、身心最大安慰和最有力的支持; 6.向临终病人家属和所有受死亡阴霾笼罩的亲人提供温暖的照料和帮助,并考虑他们的处境; 7.向濒死病人提供保持他独立性、隐私性需要的生活空间; 8.在病人死亡后对其家属进行追踪式照料。 二、临终关怀的责任: 1.人的体位要求,因为病人全身肌肉松弛,平躺在床,不能自己改变体位,也不会开口请求帮助,医务人员要帮助病人垫好四肢,拉平被褥,洗抹口腔和鼻部排泄物; 2.要做好床褥保洁工作,因为病人肛门和膀胱括约肌的松弛,易引起大小便失禁。 3.满足病人临终前的需要 临终病人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是恐惧、孤独和不安,医务人员的理解、关心和安抚是最重要的。

(1)要充分倾听病人谈话,使他们精神上得到安慰; (2)要创造条件,使病人经常保持与亲人和好友的联系,鼓励亲人的相陪,以创造良好的氛围,尊重临终病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4.要同时关心好病人家属 对临终病人实施临终关怀服务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整体护理原则对病人的服务重点不是治疗,而是护理,是提高有限生命阶段的生活质量,是减少难以承受的痛苦,而决不是延长寿命。 (2)加强心理治疗的原则使病人能够消除各种恐惧心理,坦然地面对死亡现实,平静地接受这一现实,含笑迎死。 (3)人道主义原则 临终病人比一般病人更需要同情、关心、理解、体贴和尊重病人的人格、权利和尊严。 1.帮助病人正确地面对死亡的现实当病人的生命已无法拯救,且其病情又在不断恶化时,病人的心理状况是十分复杂的。医务人员要抱有对病人的同情心,鼓起勇气,采用病人可以忍受的比较容易接受的渐进的方式方法,逐渐向病人家属和病人本人透知真情。一般病人疾病比较笃重,在治疗上有麻烦,但医务人员一定尽心尽力给予诊治,开始先让病人有一个身患重疾需作长时期治疗的思想准备;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病人一般都慢慢地冷静地面对已面临死亡的事实;这时候医务人员可以表明,病人的死亡不至于会立即来临,可起到缓解紧张的作用;同时要真诚地、坦率地与病人沟通心理,理解和鼓励他们,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这是临终关怀的基础。

临终关怀工作制度

临终关怀工作制度 一、临终关怀得内容 1、针对濒死老人得病痛与症状予以相应专业得治疗与全面身心照料; 2、帮助濒死老人维持正常得生活形态; 3、根据病情适当调整使用得药物及其服用剂量; 4、鼓励临终老人之间得彼此沟通与互助; 5、鼓励护理人员发挥内在力量给予濒死老人得情感、身心最大安慰与最有力得支持; 6、向临终老人、家属与所有受死亡阴霾笼罩得亲人提供温暖得照料与帮助,并考虑她们得处境; 7、向濒死老人提供保持她独立性、隐私性需要得生活空间; 二、临终关怀得责任: 1、帮助老人正确地面对死亡得现实当老人得生命已无法拯救,且其病情又在不断恶化时,老人得心理状况就是十分复杂得。护理人员要抱有对老人得同情心,鼓起勇气,采用老人可以忍受得比较容易接受得渐进得方式方法,逐渐向老人家属与老人本人透知真情。一般老人疾病比较笃重,在治疗上有麻烦,但护理人员一定尽心尽力给予诊治,开始先让老人有一个身患重疾需作长时期治疗得思想准备;随着病情得日益恶化,老人一般都慢慢地冷静地面对已面临死亡得事实;这时候护理人员可以表明,老人得死亡不至于会立即来临,可起到缓解紧张得作用;同时要真诚地、坦率地与老人沟通心理,理解与鼓励她们,满足老人得心理需要,这就是临终关怀得基础。

2、帮助老人减轻痛苦对于濒死老人,减轻或控制疼痛就是第一位得,通常要给予足量得有效得止痛药物。死亡得前奏症状包括意识模糊、呼吸变快或变慢、脉搏变快或变慢、血压下降、肌肉麻痹、口渴、出汗、瞳孔逐渐散大、大小便失禁等。护理人员要努力保持濒死老人得舒适,这包括:(1)改善老人异常口渴得痛苦;(2)要注意保持清静无杂,因为听觉就是人体最迟消失得感觉功能,许多濒死老人对各种刺激均已无反应,但仍有听觉,仍然为床边得嘈杂声得骚扰而苦恼; (3)要保持高度警觉,满足老人得体位要求,因为老人全身肌肉松弛,平躺在床,不能自己改变体位,也不会开口请求帮助,护理人员要帮助老人垫好四肢,拉平被褥,洗抹口腔与鼻部排泄物;(4)要做好床褥保洁工作,因为老人肛门与膀胱括约肌得松弛,易引起大小便失禁。 3、满足老人临终前得需要临终老人存在得主要心理障碍就是恐惧、孤独与不安,护理人员得理解、关心与安抚就是最重要得。(1)要充分倾听老人谈话,使她们精神上得到安慰; (2)要创造条件,使老人经常保持与亲人与好友得联系,鼓励亲人得相陪,以创造良好得氛围,尊重临终老人得生活习惯与方式。 4、要同时关心好老人家属对临终老人实施临终关怀服务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整体护理原则对老人得服务重点不就是治疗,而就是护理,就是提高有限生命阶段得生活质量,就是减少难以承受得痛苦,而决不就是延长寿命。(2)加强心理治疗得原则使老人能够消除各种恐惧心理,坦然地面对死亡现实,平静地接受这一现实,含笑迎死。 (3)人道主义原则临终老人比一般老人更需要同情、关心、理解、体

老年病科管理制度

老年病科管理制度(临终关怀) 一、临终关怀的内容 1.针对濒死病人的病痛和症状予以相应专业的治疗和全面身心照料; 2.帮助濒死病人维持正常的生活形态; 3.根据病情适当调整使用的药物及其服用剂量; 4.鼓励临终病人之间的彼此沟通和互助; 5.鼓励医务人员发挥内在力量给予濒死病人的情感、身心最大安慰和最有力的支持; 6.向临终病人家属和所有受死亡阴霾笼罩的亲人提供温暖的照料和帮助,并考虑他们的处境; 7.向濒死病人提供保持他独立性、隐私性需要的生活空间; 8.在病人死亡后对其家属进行追踪式照料。 二、临终关怀的责任: 1.人的体位要求,因为病人全身肌肉松弛,平躺在床,不能自己改变体位,也不会开口请求帮助,医务人员要帮助病人垫好四肢,拉平被褥,洗抹口腔和鼻部排泄物; 2.要做好床褥保洁工作,因为病人肛门和膀胱括约肌的松弛,易引起大小便失禁。 3.满足病人临终前的需要 临终病人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是恐惧、孤独和不安,医务人员的理解、关心和安抚是最重要的。 (1)要充分倾听病人谈话,使他们精神上得到安慰; (2)要创造条件,使病人经常保持与亲人和好友的联系,鼓励亲人的相陪,以创造良好的氛围,尊重临终病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4.要同时关心好病人家属 对临终病人实施临终关怀服务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整体护理原则对病人的服务重点不是治疗,而是护理,是提高有限生命阶段的生活 质量,是减少难以承受的痛苦,而决不是延长寿命。 (2)加强心理治疗的原则使病人能够消除各种恐惧心理,坦然地面对死亡现实,平静地接受这一现实,含笑迎死。 (3)人道主义原则 临终病人比一般病人更需要同情、关心、理解、体贴和尊重病人的人格、权利和尊严。 1.帮助病人正确地面对死亡的现实当病人的生命已无法拯救,且其病情又在不断恶化时,病人的心理状况是十分复杂的。医务人员要抱有对病人的同情心,鼓起勇气,采用病人可以忍受的比较容易接受的渐进的方式方法,逐渐向病人家属和病人本人透知真情。一般病人疾病比较笃重,在治疗上有麻烦,但医务人员一定尽心尽力给予诊治,开始先让病人有一个身患重疾需作长时期治疗的思想准备;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病人一般都慢慢地冷静地面对已面临死亡的事实;这时候医务人员可以表明,病人的死亡不至于会立即来临,可起到缓解紧张的作用;同时要真诚地、坦率地与病人沟通心理,理解和鼓励他们,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这是临终关怀的基础。 2.帮助病人减轻痛苦 对于濒死病人,减轻或控制疼痛是第一位的,通常要给予足量的有效的止痛药物。死亡的前奏症状包括意识模糊、呼吸变快或变慢、脉搏变快或变慢、血压下降、肌肉麻痹、口渴、出汗、瞳孔逐渐散大、大小便失禁等。医务人员要努力保持濒死病人的舒适,这包括:

临终关怀医院或病房与一般的普通病房或医院相比,有以下特点

一、或病房的特点 临终关怀医院或病房与一般的普通病房或医院相比,有以下特点: 1、对象为临终病人。临终关怀医院或病房收住的主要对象是临终病人,其中大部分是晚期癌症病人或患有其它绝症身心倍受病痛折磨的人,这些人比一般病房或医院的病人更需要关怀与身心的照顾。 2、提供整体照护。临终关怀医院实施的是以临终病人为中心的整体照护,它不以治疗疾病为主,而是支持病人、控制病人的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姑息治疗及对病人进行全面的照护。 3、人道主义关怀理念。临终关怀医院重视病人的尊严与价值,真正体现了对病人的人道主义关怀。它不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为主,而以提高临终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为宗旨。尽可能地了解及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特别是控制病人的疼痛等症状,尽可能地使病人处于舒适的状态。并能理解病人的各种心理需求,应用相应的心理照护方法,给予病人心理上的支持,使病人正视现实、摆脱死亡的恐惧、认识生命的价值及其弥留之际生存的社会意义,使病人在有限的时光内,安详、舒适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临终时保持人的尊严与价值。 4、家庭式温暖临终关怀医院或病房充满了家庭式的温暖、关怀与爱抚。它既为病人提供服务,又为病人的家庭提供有关服务。除了多方面满足病人的需要外,又注重对临终者亲友的关怀、帮助与安慰,使他们及时从悲哀与痛苦中解脱出来。 5、全天候服务临终关怀病房实行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无论何时,出现何种情况,只要病人需要,医护人员都应为病人提供服务。 二、临终关怀病房设施的特点 临终关怀病房应具备四个特点:明亮、宽阔、安静与温馨。 1、病房设施家庭化为使病人感觉到家庭般的温暖与和谐,病房的一切设施

和格局力求美观大方,整齐协调,使病人心情舒畅。病房中可摆放花卉、盆景、壁画,并可配置电视机、收音机等以增加生活内容及乐趣。 2、开设宽敞明亮的活动室组织生活能自理的病人,可在此看电视、听音乐、聊天、下棋等。此室也可作为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庆祝病人生日等的活动场所。 3、配备危重病房临终病人可转入危重病房,以便于治疗和特别护理,也可避免影响其他病人的情绪。 4、建立适合临终病人的陪伴制度,开放探视时间可根据病人及家属要求留有

临终关怀国内外状

临终关怀国内外状况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过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和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不仅希望优生,期望健康,长寿,也开始关注死亡问题,重视生命的质量与价值。如何护理处于临终阶段的病人,让他们活得舒适、安详、尊严和无憾,在充满人间温情,生命价值的温馨气氛中,回归大自然。这就是临终关怀——一门充分展示人类真诚情感,显示生命之意义,死亡之价值的新兴学科。 一、临终关怀溯源 临终关怀源自英文“Hospice”一词,始于中世纪。原意指旅行者中途休息的地方;现代医学上引申为对临终患者关怀照护的场所;具体指制定一套有组织的医护方案,以帮助那些暂停于人生旅途最后一站的人,陪伴他们渡过这段珍贵而又有限的时光。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出版的《医学主题词表》解释Hospice 为“对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的医护措施”。 二、现代临终关怀的创立 世界上第一所健全的临终关怀机构建立于1967年7月,为英国伦敦东南方希登汉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创始人是西希里·桑德斯博士,她被誉为临终关怀运动的奠基人。 1.国外临终关怀状况 在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的影响下,临终关怀在英国首先得到发展。由于其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在世界引起较大反响,随后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和研究。主要杂志有:美国的“死亡教育杂志”;日

本的“临终与临床杂志”;加拿大的“安息护理杂志”等。较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有:英国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1967年);美国新港临终关怀院(1974年);加拿大皇家维多利亚安息护理病区(1975年);日本淀川基督教医院附设临终关怀机构(1984年)等。 2.国内临终关怀状况 1988年7月,在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的支持和天津医学院崔以泰教授等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天津医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并于1990年建立了临终关怀病房。目前,国内有临终关怀机构约100多家,如上海退休职工南汇护理院;北京的松堂关怀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安宁病房”;北京中国医学科学肿瘤医院的“温馨病房”;沈阳208医院的“肝癌病房”……等。1992年,于天津召开“首届东西方临终关怀研讨会”之后,分别于山东烟台、广西桂林、云南昆明等地多次举办“全国临终关怀学术研讨会”。1993年成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1996年正式创办“临终关怀杂志”。 香港的善终服务始于1982年,由九龙圣母医院率先开展“关怀小组”;1987年钟淑子女士创建了“香港善终服务会”。目前,香港有13间医院提供善终服务,如白普理宁养中心,南朗医院、博爱医院等,还有“赆明会”和“安家舍”二所专门提供善别服务和哀伤关怀的机构。台湾的临终关怀机构主要有:1990年建立的马谐纪念医院淡水分院的安宁病房,忠孝医院首则的社会服务室等。 三、临终关怀服务 1.服务哲理 (1)以照料为中心;(2)维护人的尊严;(3)提高临终生活质

“临终关怀”的现实与无奈

“临终关怀”的现实与无奈 “临终关怀”作为一个名词,源于中世纪,是指为患病的朝圣者或者旅客修建的庇护所。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则将它引申为对垂死病人的一种照护,使病人有尊严地离去。在医学上,临终有着严格的定义:“指人在医学上已经被判明无法治疗,将在3~6个月内死亡的一段生命旅程。” 创建于1987年的松堂医院,是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在医院中式的三层小楼里,几乎每间病房都住满了老人。每间病房外都有一张提示,记录着老人是否可以交谈,是否需要安静等信息。老人大多在安然入睡,或者静静地望着窗外人来人往。 上午9点,在医院庭院一角的绿荫下,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吃了几口饭就闹小脾气不吃了。站在身旁的护士边喂边哄:“张爸,再吃两口,咱就不吃了好不好?”老人乖乖地张开了嘴。院子的其他地方,还有许多老人坐着轮椅在看护人员的陪同下活动。 和这座永远向前奔跑的城市不同的是,这个院子里的人们早已甩开了快节奏的生活,安静地等待生命最后一刻的到来。正是这家不起眼的医院,已经为两万多位老人带去了诚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临终前依然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

安详。 然而,即便是将老人或者绝症患者送到临终关怀医院,很多病人家属也不能马上理解什么是临终关怀。47岁的张大诺从2003年起就在松堂医院担任志愿者,每周他都会去医 院2~4次,坐在床边与病人聊天,进行心理护理。对他来说,病人家属的不理解是他志愿工作的最大难题。在对临终病人的关怀过程中,心理护理是最重要的环节。心理护理,一方面是对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向患者解释病情、认识病情、进一步理解治疗是有意义的,以减轻患者的疑虑;另一方面,是对家属,对其进行死亡教育,先让家属正视死亡,再让其协助医生对病人进行心理辅导。 “在我关怀过的一百多位临终病人中,只有两三例是家属主动找上我的,其中7例还是再三观察了我与其他病人交流后才对我说:‘要不,你和我妈妈也聊一聊。’” 事实上,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起步并不算太晚。早在1988年,天津医学院就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并随即筹建了第一个临终关怀病房。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临终关怀在中国的境遇却仍显得十分坎坷。 “中国人对死亡特别的恐惧和忌讳,不愿意谈死这个字,当然也不会愿意看老人临终的样子。”张雪梅是一家推广日 式养老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她清楚地记得,曾有一位老人在自己开办的社区养老机构里去世,结果2个年轻护士吓得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