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识别台账

安徽胜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

2 原料、产品的储

存、输送

储罐区

爆炸Ⅳ

火灾III

灼烫II

中毒、窒息II

高处坠落II

机械伤害II

车辆伤害II

仓库

火灾III

车辆伤害II

坍塌II

3 公辅设施供配电、天然气管道、各

类水池、建构筑物等

触电III

电气火灾II

火灾、爆炸Ⅳ

淹溺II

噪声II

中毒、窒息II

坍塌III

注:

1.险程度分级说明:I-安全的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II-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III-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IV-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

2.本表来自于本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及《安全条件评价报告》。

作业风险识别及评价表

风险及隐患辨识范围: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阶段

序号危害主要后果L S R 风险等级现有控制措施

1 施工

作业

坍塌 2 3 6 可接受B、C、D、E、F

2 施工

作业

临时用电 2 2 4 可接受B、C、D、E、F

3 施工

作业

起重伤害 2 2 4 可接受B、C、D、E、F

4 施工

作业

高处坠落 2 2 4 可接受B、C、D、E、F

识别/评价人员:评审人员:

风险控制措施分类:

A: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物”的安全可靠性

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E: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及隐患辨识范围:投料压滤作业

序号作业内容

可能产生的

危害因素

风险评价

控制措施

L E C D 等级

1.硝酸作业、电器火灾0.5 2 7 7 五级B、C、D、E、F

2.硝酸作业中毒、窒息0.5 2 7 7 五级B、C、D、E、F

3.硝酸作业灼烫0.5 2 7 7 五级B、C、D、E、F

4.所有机械操作机械伤害0.5 2 7 7 五级B、C、D、E、F

5.所有电气操作触电0.5 2 7 7 五级B、C、D、E、F

6.作业现场噪声0.5 2 7 7 五级B、C、D、E、F

7.叉车车辆伤害0.5 2 7 7 五级B、C、D、E、F 识别/评价人员:评审人员:

风险控制措施分类:

A: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物”的安全可靠性

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E: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及隐患辨识范围:冷却结晶作业

序号作业内容

可能产生的

危害因素

风险评价

控制措施

L E C D 等级

1 电器火灾0.5

2 7 7 五级B、C、D、E、F

2 所有机械操作机械伤害0.5 2 7 7 五级B、C、D、E、F

3 所有电气操作触电0.5 2 7 7 五级B、C、D、E、F

4 所有作业噪声0.

5 2 7 7 五级B、C、D、E、F

5 冷冻机冻伤0.5 2 7 7 五级B、C、D、E、F

6 循环水淹溺0.5 2

7 7 五级B、C、D、E、F 识别/评价人员:评审人员:

风险控制措施分类:

A: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物”的安全可靠性

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E: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及隐患辨识范围:洗涤离心作业

序号作业内容

可能产生的

危害因素

风险评价

控制措施

L E C D 等级

1 电器火灾0.5

2 7 7 五级B、C、D、E、F

2 电动葫芦起重伤害0.5 2 7 7 五级B、C、D、E、F

3 所有机械操作机械伤害0.5 2 7 7 五级B、C、D、E、F

4 所有电气操作触电0.

5 2 7 7 五级B、C、D、E、F

5 所有作业噪声0.5 2 7 7 五级B、C、D、E、F 识别/评价人员:评审人员:

风险控制措施分类:

A: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物”的安全可靠性

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E: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及隐患辨识范围:烘干包装作业

序号作业内容

可能产生的

危害因素

风险评价

控制措施

L E C D 等级

1 天然气操作爆炸0.5 3 15 22.5 四级B、C、D、E、F

2 天然气操作

电气操作

火灾0.5 2 7 7 五级B、C、D、E、F

3 天然气操作中毒、窒息0.5 2 7 7 五级B、C、D、E、F 5 热风炉操作灼烫0.5 2 7 7 五级B、C、D、E、F

7 所有机械操作机械伤害0.5 2 7 7 五级B、C、D、E、F

8 所有电气操作触电0.5 2 7 7 五级B、C、D、E、F

9 所有作业噪声0.5 2 7 7 五级B、C、D、E、F 12 叉车车辆伤害0.5 2 7 7 五级B、C、D、E、F 识别/评价人员:评审人员:

风险控制措施分类:

A: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物”的安全可靠性

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E: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及隐患辨识范围:装卸作业

序号作业内容

可能产生的

危害因素

风险评价

控制措施

L E C D 等级

1 所有机械操作机械伤害0.5

2 7 7 五级B、C、D、E、F

2 所有电气操作触电0.5 2 7 7 五级B、C、D、E、F

3 所有作业噪声0.5 2 7 7 五级B、C、D、E、F

4 高处作业高处坠落0.

5 2 7 7 五级B、C、D、E、F

5 叉车车辆伤害0.5 2 7 7 五级B、C、D、E、F

6 装卸坍塌0.5 2

7 7 五级B、C、D、E、F 识别/评价人员:评审人员:

风险控制措施分类:

A: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物”的安全可靠性

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E: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及隐患辨识范围:硝酸卸车作业

序号作业内容

可能产生的

危害因素

风险评价

控制措施

L E C D 等级

1 电气操作火灾0.5

2 7 7 五级B、C、D、E、F

2 硝酸作业中毒、窒息0.5 2 7 7 五级B、C、D、E、F

3 硝酸操作灼烫0.5 2 7 7 五级B、C、D、E、F

4 所有机械操作机械伤害0.

5 2 7 7 五级B、C、D、E、F

5 所有电气操作触电0.5 2 7 7 五级B、C、D、E、F

6 所有作业噪声0.5 2

7 7 五级B、C、D、E、F

7 高处作业高处坠落0.5 2 7 7 五级B、C、D、E、F

8 车辆车辆伤害0.5 2 7 7 五级B、C、D、E、F 识别/评价人员:评审人员:

风险控制措施分类:

A: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物”的安全可靠性

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E: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及隐患辨识范围:非常规活动

序号作业内容

可能产生的

危害因素

风险评价

控制措施

L E C D 等级

1 动火作业火灾、爆炸0.5 3 15 22.5 四级B、C、D、E、F

2 临时用电作业触电0.5 2 7 7 五级B、C、D、E、F

3 高处作业高处坠落0.5 2 7 7 五级B、C、D、E、F

4 受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0.

5 2 15 15 五级B、C、D、E、F

5 吊装伤害作业起重伤害0.5 2 7 7 五级B、C、D、E、F 识别/评价人员:评审人员:

风险控制措施分类:

A: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物”的安全可靠性

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E: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及隐患辨识范围: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序号危害主要后果L S R 风险等级现有控制措施1 停水烫伤 2 2 4 可接受B、C、D、E、F 识别/评价人员:评审人员:

风险控制措施分类:

A: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物”的安全可靠性

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

能力

E: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及隐患辨识范围: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序号危害主要后果L S R 风险等级现有控制措施

1 施工

作业

坍塌 2 3 6 可接受B、C、D、E、F

2 施工

作业

临时用电 2 2 4 可接受B、C、D、E、F

3 施工

作业

起重伤害 2 2 4 可接受B、C、D、E、F

4 施工

作业

高处坠落 2 2 4 可接受B、C、D、E、F

5 维保作

高处坠落 2 3 6 可接受B、C、D、E、F

6 维保作

物体打击 2 3 6 可接受B、C、D、E、F

7 维保作

触电 2 3 6 可接受B、C、D、E、F

识别/评价人员:评审人员:

风险控制措施分类:

A: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物”的安全可靠性

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E: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及隐患辨识范围: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序号作业内容

可能产生的

危害因素

风险评价

控制措施

L E C D 等级

1 运输作业车辆伤害 1 3 6 18 五级B、C、D、E、F

2 装卸作业坍塌 1 6 1 6 五级B、C、D、E、F 识别/评价人员:评审人员:

风险控制措施分类:

A: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物”的安全可靠性

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E: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及隐患辨识范围: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序号危害主要后果L S R 风险等级现有控制措施

1 毒性物

质泄漏

中毒 2 3 6 可接受B、C、D、E、F

2 消声失

噪声 2 3 6 可接受B、C、D、E、F

识别/评价人员:评审人员:

风险控制措施分类:

A: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物”的安全可靠性

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E: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及隐患辨识范围: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序号作业内容

可能产

生的危害因素

风险评价

控制措施

L E C D 等级

1 盐酸罐拆除起重伤害0.

2 0.5 7 0.7 五级C、D、E、F

识别/评价人员:评审人员:

风险控制措施分类:

A: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物”的安全可靠性

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E: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及隐患辨识范围:企业周围环境

序号危害主要后果L S R 风险等级现有控制措施

1 天顺达涂料

物料泄漏

火灾 2 3 6 可接受B、C、D、E、F

识别/评价人员:评审人员:

风险控制措施分类:

A: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物”的安全可靠性

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E: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及隐患辨识范围: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序号危害主要后果L S R 风险等级现有控制措施

1 低温人员滑倒

摔伤

1 2 2 轻微D、E、F

2 高温中暑 1 2 2 轻微D、E、F

3 地震坍塌 1 5 5 可接受D、F 识别/评价人员:评审人员:

风险控制措施分类:

A: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物”的安全可靠性

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E: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及隐患辨识范围: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序号危害主要后果L S R 风险等级现有控制措施

1 未及时修订

管理规定

违章作业 3 2 6 可接受 C

识别/评价人员:评审人员:

风险控制措施分类:

A:改进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和作业环境,提高“物”的安全可靠性

B: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C:遵守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D: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E: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工作

F: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风险评价

格雷厄姆危险评价法(LEC法)

LEC具体内容是:危险性D值=LEC,其中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是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是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

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L 分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能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E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3 每周一次暴露2 每月一次暴露1 每年几次暴露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事故发生的后果

C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重大,致残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表2

危险级别分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一级>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二级>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三级>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四级>20—70 一般危险,加强关注五级<20 较小危险,一般关注

制定的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以及风险度。JHA

7.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判断准则见下表

等级可能性L判断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措施、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检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测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个人防护用品),或没有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做过检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职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可能性L:由于事件发生的频率和现有的预防、检测、控制措施有关。现有的控制措施到位并处于良好状态,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以上所列出的数据越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7.2事件发生结果的严重性见下表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断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

求人

财产损失

(万元)

停工企业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

准死亡>50

部分装置(大于2

套)或设备停工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

准丧失劳动能力>25

2套装置停工或设

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厂或行

业的安全方针、制

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

听力丧失、慢

性病

>10

1套装置停工或设

备停工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

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

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

几乎不停工

企业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