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空气系数的计算方法 系数公式

过剩空气系数的计算方法 系数公式
过剩空气系数的计算方法 系数公式

系数公式过剩空气系数的计算方法引言在燃气燃烧产物(烟气)的计算工作中,过剩空气系数的计算是经常遇到的。一般用于以下两方面:一为在控制燃烧过程中,需要检测燃烧过程中的过剩空气系数,防止过剩空气变化而引起的热效率的降低,以及燃烧工况的恶化。一为在检测燃气燃烧设备的烟气中的有害物质时,需要根据烟气样中氧含量或二氧化碳含量确定过剩空气系数,从而折算成过剩空气系数为1时的有害物含量。为了简化计算,通常是采用近似的计算公式。但是这些近似公式都有一定的设定条件。不考虑设定条件,盲目地使用近似公式,往往会引起较大的偏差,甚至于出现错误。这也是在检测工作中经常发现数字矛盾的原因之一。为了减少读者的查阅资料的时间,本文适当地重复过去推导的公式,强调的是近似公式的使用条件以及应用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最后提出两个比较精确的过剩空气计算公式,供有关人士参考。一.根据燃烧产物的成分计算过剩空气系数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完全燃烧情况下的过剩空气系数。这里的完全燃烧是指燃烧产物中未完全燃烧成分很低,例如CO与NOX含量属于ppm级。在计算燃烧产物成分时可以不计入这些未完全燃烧成分。 1.过剩空气的来源在完全燃烧条件下,燃烧产物中有过剩空气,来源于两个情况。一为在燃烧过程中混入过多空气,使燃烧后燃烧产物中有过剩的空气;另一为根据分析燃烧产物成分的需要抽取烟气样时,混入了周围的空气。在燃烧以前混入过多的空气,会增加热损失,降低热效率;混入的空气过少(过剩空气系数小于1)也会恶化燃烧,造成污染环境与能源浪费。为此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烟气样中的成分计算过剩空气系数。从而做出调整燃烧工况的措施。在燃烧以后混入周围的空气大多数是在抽取烟气样时发生的。为了消除多余空气对烟气样中成分的影响,需要折算到没有多余空气时(过剩空气系数=1)烟气样的成分。这也需要计算过剩空气系数。虽然在燃烧前混入过多空气会影响燃烧工况,而燃烧后混入空气对燃烧工况没有关系。但是它们对烟气样的成分的影响是相同的。都可以用烟气样中的氧或二氧化碳含量计算过剩空气系数。当然这个结论都是在本文的先提条件,完全燃烧的情况下才能成立。 2.根据干烟气中的O2含量计算过剩空气系数在燃烧过程中,供给燃烧需要的空气往往会大于燃烧实际需要的空气量。这样,实际的空气量与燃烧理论需要的空气量的比值即为过剩空气系数。 1

过剩空气系数a,可用下面公式计算,根据以上公式推导,可以看出公式(6)与(7)都是有条件的,要强调指出的是使用这些公式时必须研究其特定的条件。需要经过验算与分析才能确定公式(7)的使用范围。参1指出的条件本文将进一步验证。 3.根据干烟气中的CO2含量计算过剩空气系数 2

公式(10b)中的CO2m可以根据燃气成分计算出来,所以在已知燃气成分条件下,只要测得干烟气中的CO2含量就可以求得过剩空气系数。根据以前讨论的前提条件,公式(10a)是一个完全燃烧的关系式。也就是说完全燃烧必然满足公式(10a),公式(10a)也是完全燃烧的判别式。用公式(10b)计算出过剩空气系数a,其计算结果应该与公式(7)所得的结果是一样的。再一次提醒读者,以上结论都是在完全燃烧(CO含量属ppm级)条件下成立的。二.燃烧产物的成分与燃烧三角图 1.城市燃气燃烧产物中的成分由于城市燃气尤其是天然气中基本上没有氮、硫与氧的成分。在完全燃烧的条件下,燃烧产物中主要成分是CO2、H2O和N2。在实际燃烧过程中,燃烧再完全也会有微量不完全燃烧及其他气体,也就是说在烟气样中总会有些CO、NOX等ppm级的微量的气体。另外,在燃烧过程中,为了使燃气燃烧完全,要求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为此混入的空气量略大于燃烧需要的空气量。这就是说完全燃烧条件下,过剩空气系数大于1,烟气样中还应有氧成分O"2。因此城市燃气完全燃烧下的烟气样中的主要成分为CO2、H2O、O2 及 N2;城市燃气完全燃烧下的干烟气样中的主要成分为CO2、O2 及N2。以后讨论的主要是干烟气(或干燃烧产物)。 3

上式与公式(10a)相同。可见无论是根据O2"或是根据 CO2"计算过剩空气系数a,其结果应该是一样的。都属于近似公式并具有相同的偏差。三.实例计算为了检验根据O2" 和CO2"计算a值的结果的准确性。用一个实例分别用公式(6)、(7)及(10b)计算a值。 1.实例设燃烧一种天然气,其CO2m=12%。燃烧后燃烧产物中CO含量COa=100ppm(相当于过剩空气系数a=1)。由于CO含量很低,在烟气样中不考虑CO的成分,即还认为CO2、O2及N2含量的合等于100%。根据以上条件计算在烟气样中不同O2含量(不同的空气系数)O2,,情况下,用不同公式计算a值的结果如下表。 4

2.数字分析根据表中计算,可以看出如下规律: (1)公式(7)算出的a值是近似值;由公式(6)得到的a"值相当于真值。由于是完全燃烧,CO"2 与O"2必须符合完全燃烧的判别式,所以,根椐CO2m和 O"2值可以算出CO"2。 (2)当O"2=0%时,a=1 ;a"=1。两者没有偏差。 (3)随着O"2值慢慢增加,偏差也逐渐增加。当O"2达到10.45%时,偏差达到5.1%。因此在O"2小于11%(参1)的条件下,才适宜用公式(7)或者(10b)计算过剩空气系数。 (4)O2"值越过10.45%时,过剩空气系数的偏差增加很快。当O"2增至17.42%(即CO"2接近2%)时,这偏差已经达到9.1%。很显然CO"2小于2%时是不宜使用公式(7)及(10b)。 5

(5)在O"2小于10.45%的阶段,随着O"2的增加,(O"2-X)值逐渐加大,结果也就加大a 值的偏差。当O"2超过10.45%时,(O"2-X)值逐渐减少,也就是说O"2接近X。但是虽然随着O"2的增长,虽然X逐步接近O"2,还是表现出O"2越大,a值的偏差越高。 (6)参1指出的“当干烟气中氮的容积成分接近79%时,可以近似假定N"2接近79%”的条件,正是烟气样中氧含量非常高,并且CO"2与O"2之合接近21%的时候。此时恰是偏差比较大的条件。因为在完全燃烧的条件下,烟气样中氮含量越接近79%,则氧含量越接近21%,造成的偏差也越大。从以上计算可以认为,公式(7)或(10b)的使用范围是有限度的。只有在烟气样中氧含量小于11%,或二氧化碳含量大于5.7%才可以使用(在允许偏差不大于6%的要求下)。当然随着偏差要求的变化时,对烟气样中的氧的含量或二氧化碳的含量要求也应随之变化。 3.曲线分析图2是a"=f(X)的曲线。如果以O"2代替X.,O"2越大,引起的偏差(a-a")越大。但是从曲线走势看,曲线的前一阶段的斜率变化比较缓慢,而后一阶段的斜率急剧增加。取公式(12)的导数由于da"/dX永远大于0,所以公式(12)是单调增加函数,这就证明了X或O"2越大,a"值越高的结论。当da"/dX=1时, X=10.45,也就是说O2"=(1O.45 →11)%代替X时,由于O2"与X的偏差率(O2"-X)/X造成 6

的过剩空气系数的偏差率(a-a")/a"是很接近的。这个论点在计算表中可以证实,既在O"2=(10.45 →11)%时,两者偏差率都在0.053--0.056的范围内。当取二阶导数时,由于X不可能大于20.9,因此其二阶导数也是大于0。这就证明了公式(12)曲线的斜率也是单增的。取四.正确的过剩空气系数计算方法对于天然气或城市燃气(基本不含O2、N2、及CO2)在完全燃烧条件下,根据烟气样的成分可以用下列方法之一计算过剩空气系数a。 1.根据O’2与CO’2计算a 目前的烟气分析仪可以同时测出烟气样中的O"2与CO"2值。因此可以直接用公式(6)计算过剩空气系数。建议同时用公式(10a)验算是否属于完全燃烧。如果不属于完全燃烧,则应按不完全燃烧公式计算a(见参1与3)。 2.根据O’2计算a 如果只需要根据O"2计算a时,首先要保证属于完全燃烧范围,当不能确定CO"2时可以用其他方法证明是否属于完全燃烧,例如烟气样中CO,,值是否属于微量级等。当O"2小于11%,并且不要求a值具有较高的精度时,可用公式(7)计算a值;当O"2大于11%时,建议按下

述方法计算a值,由于是完全燃烧,根据公式(10a)可得 7

式中的CO2m可以根据燃气的性质决定,是已知值。这样算出过剩空气系数a,并且比直接用公式(7)计算精确。如果得不到CO2m时,只能用公式(7)计算。因为只有公式(7)才能只用一个参数O2"值(不需要CO2m)就可以求出过剩空气系数。但是,求得的过剩空气大于4-5时,就要考虑此公式具有较大的偏差。同理,当求得的过剩空气小于2时,可以认为公式(7)的结果还是可以信任的。 3.根据CO’2计算a值在完全燃烧条件下,用CO2"值计算a值时,建议在CO"2大于5.5%的条件下,用公式(10b)计算a值。当CO"2小于5.5%时,建议用下述方法计算a值,由于是完全燃烧,根据公式(10a)得,五.简要结论 1.在完全燃烧的条件下,烟气样中的CO2和O2的含量必然符合燃烧三角图,也就是说,符合公式(10)。 2.无论是用公式(7)还是用公式(10b)计算过剩空气系数a,都应该要求烟气样中的O2含量小于11%,或CO2含量大于5.5%。否则会引起较大的偏差。 8

3.如果烟气样中只有O2含量,并且过大时,建议用公式(15)或(14)计算过剩空气系数a;当烟气样中只有CO2,并且过小时,建议用公式(18)计算过剩空气系数a。

4.参1 中(包括作者过去写过的文章和著作如参[4])提到的:”当干烟气中氮的容积成分接近79%时(这相当于CO"2与O"2的含量的合接近21%),可用公式(7)或(10b)计算过剩空气系数a”的观点是不确切的,因为此时公式的偏差很大。

5. EN483(参5) 中建议烟气样中的CO2含量小于2%时,使用公式(7)的说法与本文有些矛盾,也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不能不加验证直接套用国外推荐的公式。 6.最后要强调的是在测试过程中必须保证烟气样是干的,燃气的成分中基本上没有氮气。参考文献 1.“燃气燃烧及应用”同济大学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12 2.“煤气应用手册”乌铎白歇尔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60. 3 3.“煤气燃烧产物成分测定误差分析”金志刚天津土木学会论文集1983. 4. 4.“燃气燃烧产物成分计算与分析”文集、测试、烟气、01 5. EUROPEAN STANDARD prEN 483 January 1997. 9

系数公式

过剩空气系数的计算方法 系数公式

系数公式过剩空气系数的计算方法引言在燃气燃烧产物(烟气)的计算工作中,过剩空气系数的计算是经常遇到的。一般用于以下两方面:一为在控制燃烧过程中,需要检测燃烧过程中的过剩空气系数,防止过剩空气变化而引起的热效率的降低,以及燃烧工况的恶化。一为在检测燃气燃烧设备的烟气中的有害物质时,需要根据烟气样中氧含量或二氧化碳含量确定过剩空气系数,从而折算成过剩空气系数为1时的有害物含量。为了简化计算,通常是采用近似的计算公式。但是这些近似公式都有一定的设定条件。不考虑设定条件,盲目地使用近似公式,往往会引起较大的偏差,甚至于出现错误。这也是在检测工作中经常发现数字矛盾的原因之一。为了减少读者的查阅资料的时间,本文适当地重复过去推导的公式,强调的是近似公式的使用条件以及应用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最后提出两个比较精确的过剩空气计算公式,供有关人士参考。一.根据燃烧产物的成分计算过剩空气系数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完全燃烧情况下的过剩空气系数。这里的完全燃烧是指燃烧产物中未完全燃烧成分很低,例如CO与NOX含量属于ppm级。在计算燃烧产物成分时可以不计入这些未完全燃烧成分。 1.过剩空气的来源在完全燃烧条件下,燃烧产物中有过剩空气,来源于两个情况。一为在燃烧过程中混入过多空气,使燃烧后燃烧产物中有过剩的空气;另一为根据分析燃烧产物成分的需要抽取烟气样时,混入了周围的空气。在燃烧以前混入过多的空气,会增加热损失,降低热效率;混入的空气过少(过剩空气系数小于1)也会恶化燃烧,造成污染环境与能源浪费。为此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烟气样中的成分计算过剩空气系数。从而做出调整燃烧工况的措施。在燃烧以后混入周围的空气大多数是在抽取烟气样时发生的。为了消除多余空气对烟气样中成分的影响,需要折算到没有多余空气时(过剩空气系数=1)烟气样的成分。这也需要计算过剩空气系数。虽然在燃烧前混入过多空气会影响燃烧工况,而燃烧后混入空气对燃烧工况没有关系。但是它们对烟气样的成分的影响是相同的。都可以用烟气样中的氧或二氧化碳含量计算过剩空气系数。当然这个结论都是在本文的先提条件,完全燃烧的情况下才能成立。 2.根据干烟气中的O2含量计算过剩空气系数在燃烧过程中,供给燃烧需要的空气往往会大于燃烧实际需要的空气量。这样,实际的空气量与燃烧理论需要的空气量的比值即为过剩空气系数。 1 过剩空气系数a,可用下面公式计算,根据以上公式推导,可以看出公式(6)与(7)都是有条件的,要强调指出的是使用这些公式时必须研究其特定的条件。需要经过验算与分析才能确定公式(7)的使用范围。参1指出的条件本文将进一步验证。 3.根据干烟气中的CO2含量计算过剩空气系数 2 公式(10b)中的CO2m可以根据燃气成分计算出来,所以在已知燃气成分条件下,只要测得干烟气中的CO2含量就可以求得过剩空气系数。根据以前讨论的前提条件,公式(10a)是一个完全燃烧的关系式。也就是说完全燃烧必然满足公式(10a),公式(10a)也是完全燃烧的判别式。用公式(10b)计算出过剩空气系数a,其计算结果应该与公式(7)所得的结果是一样的。再一次提醒读者,以上结论都是在完全燃烧(CO含量属ppm级)条件下成立的。二.燃烧产物的成分与燃烧三角图 1.城市燃气燃烧产物中的成分由于城市燃气尤其是天然气中基本上没有氮、硫与氧的成分。在完全燃烧的条件下,燃烧产物中主要成分是CO2、H2O和N2。在实际燃烧过程中,燃烧再完全也会有微量不完全燃烧及其他气体,也就是说在烟气样中总会有些CO、NOX等ppm级的微量的气体。另外,在燃烧过程中,为了使燃气燃烧完全,要求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为此混入的空气量略大于燃烧需要的空气量。这就是说完全燃烧条件下,过剩空气系数大于1,烟气样中还应有氧成分O"2。因此城市燃气完全燃烧下的烟气样中的主要成分为CO2、H2O、O2 及 N2;城市燃气完全燃烧下的干烟气样中的主要成分为CO2、O2 及N2。以后讨论的主要是干烟气(或干燃烧产物)。 3

CEMS数据折算计算公式

Cems环保数据折算公式 流速 Vs = Kv * Vp 其中 Vs 为折算流速 Kv为速度场系数 Vp 为测量流速 粉尘 1 粉尘干基值 DustG = Dust / ( 1 – Xsw / 100 ) 其中 DustG 为粉尘干基值 Dust 为实测的粉尘浓度值 Xsw 为湿度 2 粉尘折算 DustZ = DustG * Coef 其中 DustZ 为折算的粉尘浓度值 DustG 为粉尘干基值 Coef 为折算系数,它的计算方式如下: Coef = 21 / ( 21 - O2 ) / Alphas 其中 O2 为实测的氧气体积百分比。 Alphas 为过量空气系数(燃煤锅炉小于等于折算系数为; 燃煤锅炉大于折算系数为; 燃气、燃油锅炉折算系数为 3粉尘排放率 DustP = DustG * Qs / 1000000 其中 DustP 为粉尘排放率 Dust 为粉尘干基值 Qs 为湿烟气流量,它的计算方式如下: Qs = 3600 * F * Vs 其中 Qs 为湿烟气流量 F 为测量断面面积 Vs 为折算流速 SO2 1 SO2干基值 SO2G = SO2 / ( 1 – Xsw / 100 ) 其中

SO2 为实测SO2浓度值 Xsw 为湿度 2 SO2折算 SO2Z = SO2G * Coef 其中 SO2Z 为 SO2折算率 SO2G 为SO2干基值 Coef 为折算系数,具体见粉尘折算 3 SO2排放率 SO2P = SO2G * Qsn / 1000000 其中 SO2P 为SO2排放率 SO2G 为SO2干基值 Qsn 为干烟气流量,它的计算方式如下: Qsn = Qs * 273 / ( 273 + Ts ) * ( Ba + Ps ) / 101325 * ( 1 – Xsw / 100 )其中 Qs 为湿烟气流量 Ts 为实测温度 Ba 为大气压力 Ps 为烟气压力 Xsw 为湿度 NO 1 NO干基值 NOG = NO / ( 1 – Xsw / 100 ) 其中 NOG 为NO干基值 NO 为实测NO浓度值 Xsw 为湿度 2 NO折算 NOZ = NOG * Coef 其中 NOZ 为 NO折算率 NOG 为NO干基值 Coef 为折算系数,具体见粉尘折算 3 NO排放率 NOP = NOG * Qsn / 1000000 其中 NOP 为NO排放率

过剩空气系数地计算方法

过剩空气系数的计算方法 引言 在燃气燃烧产物(烟气)的计算工作中,过剩空气系数的计算是经常遇到的。一般用于以下两方面:一为在控制燃烧过程中,需要检测燃烧过程中的过剩空气系数,防止过剩空气变化而引起的热效率的降低,以及燃烧工况的恶化。 一为在检测燃气燃烧设备的烟气中的有害物质时,需要根据烟气样中氧含量或二氧化碳含量确定过剩空气系数,从而折算成过剩空气系数为1时的有害物含量。 为了简化计算,通常是采用近似的计算公式。但是这些近似公式都有一定的设定条件。不考虑设定条件,盲目地使用近似公式,往往会引起较大的偏差,甚至于出现错误。这也是在检测工作中经常发现数字矛盾的原因之一。为了减少读者的查阅资料的时间,本文适当地重复过去推导的公式,强调的是近似公式的使用条件以及应用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最后提出两个比较精确的过剩空气计算公式,供有关人士参考。 一.根据燃烧产物的成分计算过剩空气系数 本文讨论的主要是完全燃烧情况下的过剩空气系数。 这里的完全燃烧是指燃烧产物中未完全燃烧成分很低,例如CO与NO X含量属于ppm级。在计算燃烧产物成分时可以不计入这些未完全燃烧成分。 1.过剩空气的来源 在完全燃烧条件下,燃烧产物中有过剩空气,来源于两个情况。一为在燃烧过程中混入过多空气,使燃烧后燃烧产物中有过剩的空气;另一为根据分析燃烧产物成分的需要抽取烟气样时,混入了周围的空气。 在燃烧以前混入过多的空气,会增加热损失,降低热效率;混入的空气过少(过剩空气系数小于1)也会恶化燃烧,造成污染环境与能源浪费。为此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烟气样中的成分计算过剩空气系数。 从而做出调整燃烧工况的措施。 在燃烧以后混入周围的空气大多数是在抽取烟气样时发生的。为了消除多余空气对烟气样中成分的影响,需要折算到没有多余空气时(过剩空气系数=1)烟气样的成分。这也需要计算过剩空气系数。 虽然在燃烧前混入过多空气会影响燃烧工况,而燃烧后混入空气对燃烧工况没有关系。但是它们对烟气样的成分的影响是相同的。都可以用烟气样中的氧或二氧化碳含量计算过剩空气系数。当然这个结论都是在本文的先提条件,完全燃烧的情况下才能成立。 2.根据干烟气中的O2含量计算过剩空气系数 在燃烧过程中,供给燃烧需要的空气往往会大于燃烧实际需要的空气量。这样,实际的空气量与燃烧理论需要的空气量的比值即为过剩空气系数。

烟气监测系统计算公式

烟气监测系统计算公式: 1. 流量 1.1原烟气流量(湿态) 【未用】 1.2净烟气流量 1.2.1工况下的湿烟气流量s Q : s s V F Q ??=3600 s Q ――工况下的湿烟气流量,h m 3; F ――监测孔处烟道截面积,2m ; s V ――监测孔处湿烟气平均流速,s m /。 1.2.2监测孔处湿烟气平均流速s V : s V = 流速仪输出值 1.2.3标准状态下干烟气流量sn Q : )1(273273101325sw s s a s sn X t P B Q Q -+?+?= sn Q ――标准状态下干烟气流量,m 3; sw X ――烟气湿度。 1.2.4烟气排放量 ∑=?=n i sni h Q n Q 1)1( ∑==24 1i hi d Q Q ∑==31 1i di m Q Q ∑==121i mi y Q Q 式中, Q h ——标准状况下干烟气小时排放量,m 3;

Q d ——标准状况下干烟气天排放量,m 3; Q m ——标准状况下干烟气月排放量,m 3; Q y ——标准状况下干烟气年排放量,m 3; Q sni ——标准状况下,第i 次采样测得的干烟气流量,m 3/h ; Q hi ——标准状况下,第i 个小时的干烟气小时排放量,m 3/h ; Q di ——标准状况下,第i 天的干烟气天排放量,m 3/h ; Q mi ——标准状况下,第i 个月的干烟气月排放量,m 3/h ; n ——每小时内的采样次数。 2.烟气湿度sw X : 222O O O sw X X X X '-'= 2O X ――湿烟气氧量,%; 2O X '――干烟气氧量,%。 3.过量空气系数α': 2 2121O X -='α 4.烟尘 4.1.1标准状态下干烟气的烟尘排放浓度 程截距烟尘方程斜率+烟尘方.dust dust C C ''=' 式中, dust C ''——实测的烟尘排放浓度,mg/m 3; dust C '——标准状态下干烟气烟尘排放浓度,mg/m 3。 4.1.2折算的烟尘排放浓度 α α'?'=dust dust C C 式中, dust C ——折算成过量空气系数为α时的烟尘排放浓度; dust C '——标准状态下干烟气烟尘排放浓度,mg/m 3; α' ——实测的过量空气系数;

如何控制锅炉过剩空气系数

如何控制锅炉过剩空气系数 ?通过燃烧调整确定最佳过剩空气系数根据经验当炉膛过剩空气系数1.3~1.5左右时,锅炉的热效率最高。省煤器(二 级省煤器)出口的最佳过剩空气系数控制在1.7以内,如 果α过高,一方面使烟气量增加,排烟热损失加大,另一 方面使炉内温度降低,燃烧恶化,造成机械不完全燃烧损 失和化学不燃烧损失增大。 ?根据负荷和煤种变化等情况,及时调整送、引风门开度。 如锅炉负荷降低时,燃料的需要量相应减少,燃烧所需的 空气量也相应减少,此时如不及时调节风量,就会使炉膛 过剩空气系数增大。 ?要及时堵住漏风,堵绝炉膛、省煤器等尾部设备的漏风。 ?装设二氧化碳或氧气分析仪,连续自动地检测烟气中二氧化碳或氧气含量,以便及时地对炉膛或出口处过剩空气系 数作必要的调整。 剩空气系数 过剩空气系数是燃料燃烧时实际空气需要量与理论空气需要量之比值,用“α”表示。 计算公式:α=20.9%/(20.9%-O2实测值) 其中:20.9%为O2在环境空气中的含量,O2实测值为仪器测量烟道中的O2值 举例:锅炉测试时O2实测值为13%,计算出的过剩空气系数α=20.9%/(20.9%-13%) =2.6

国标规定过剩空气系数应按α=1.8(燃煤锅炉),α=1.2(燃油燃 气锅炉)进行折算。 举例:燃煤锅炉,锅炉测试时O2实测值为13%,SO2排放值500ppm, 计算出的过剩空气系数α=2.6,那么根据国标规定,折算后的SO2排放浓 度=SO2实测值×(α实际值/α国标值)=500ppm×(2.6/1.8 )=722ppm 举例:燃油燃气锅炉,锅炉测试时O2实测值为13%,SO2排放值500ppm,计算出的过剩空气系数α=2.6,那么根据国标规定,折算后的SO2排放浓 度=SO2实测值×(α实际值/α国标值)=500ppm×(2.6/1.2 )=1083ppm 在ecom产品中,J2KN、PLC具备测量过剩空气系数的功能。 摘要: 大庆油田有多套原油稳定装置,均采用立式圆筒加热炉为原油加热,该种加热炉在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过剩空气系数偏大,能耗较高、热效率偏低又不易解决的难题。但通过控制炉膛烟道档板开度将炉膛负压调节在一定范围,就可提高加热炉运行效率,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对于新型加热炉可选用测量烟气中的含氧量装置,直接计算出过剩空气系数来自动控制烟道档板,从而控制空气的进入量,使过剩空气系数始终在标准规定的规范内,排烟温度得以有效地降低,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 根据《安全工程大辞典》(1995年11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一般认为,层燃炉和沸腾炉最佳的a值为1.3~1.6;固态排渣煤粉炉为1.2~1.25;液态排渣煤粉炉为1.15~1.2;旋风炉和燃油

关于CEMS折算值和过量空气系数

关于CEMS 中折算值和过量空气系数的说明 1、什么是折算值 按照GB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实测的锅炉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必须执行国标GB/T16157规定,按下式进行折算: s C C αα?=' 式中: C —折算成过量空气系数为α时的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排放浓度,mg/m 3; C ’ —标准状态下干烟气中颗粒物或气态污染物浓度,mg/m 3; α—在测点实测的过量空气系数; αs —有关排放标准中规定的过量空气系数。 实测过量空气系数按下式计算: 2 2121O X -=α 式中:2O X —烟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数。 比如对于某锅炉,CEMS 仪表测得的SO2浓度为500mg/m3(C ’=500),O2浓度为8%(2O X =8),则实测的过量空气系数α=21/(21-8)=1.6, 如果排放标准中规定了该锅炉的理论过量空气系数αs =1.4,则SO2折算后的排放浓度(折算值)为:500*1.6/1.4=571.4 mg/m3。 2、为什么要采用折算值 同样的锅炉,如果人为控制的进风量不同或烟道存在漏风口,则测得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将不同,同时氧气含量也是不同的。为避免因进风不同造成的测量值差异,对同种锅炉执行统一的标准,做到客观、公平地评判排污状况,排放浓度使用了折算值,通过过量空气系数对测量浓度进行修正。 比如上面举的例子,虽然仪表测得的SO2浓度为500mg/m3,但该锅炉的氧气超标了,存在漏风或空气过量的问题,浓度不能真实反映锅炉的状况,采用折算后,修正为571.4 mg/m3,漏风或空气过量的影响被消除了。

3、排放标准中规定的过量空气系数 所谓过量空气系数,即燃料燃烧时,实际空气供给量与理论空气需求量的比值。锅炉排放标准中规定的过量空气系数与锅炉类型和功率相关,具体规定为:对于燃煤锅炉,功率小于等于45.5MW的,过量空气系数采用1.8,功率大于45.5MW的,过量空气系数采用1.4,对于燃气或燃油锅炉,过量空气系数采用1.2。 在实际描述中,有些锅炉的功率以t/h计,它与MW的换算关系为:0.7MW=1t/h,比如45.5MW的锅炉相当于65t/h的锅炉。 锅炉的过量空气系数越高,表明该锅炉的燃烧效率越低,因此燃煤锅炉的系数比燃油燃气锅炉要高,而小的燃煤锅炉的系数比大的燃煤锅炉要高。 过量空气系数越高,意味着氧含量越高,对于65T以上的锅炉,其烟气理论含氧量为6%,而65T以下的锅炉,其烟气理论含氧量为9.3%,如果其烟气实测含氧量大于理论含氧量,意味着折算值要大于仪表的测量值。 由于采用了折算值进行排污评估,CEMS测得的氧浓度越小越好,过量空气系数选的越大越好。实际情况并不以客户一直为转移。 实测氧含量与过剩空气系数对比

废气产生量计算方法

烧一吨煤,产生1600×S%千克SO2,1万立方米废气,产生200千克烟尘。 烧一吨柴油,排放2000×S%千克SO2,万立米废气;排放1千克烟尘。 烧一吨重油,排放2000×S%千克SO2,万立米废气;排放2千克烟尘。 大电厂,烟尘治理好,去除率超98%,烧一吨煤,排放烟尘3-5千克。 普通企业,有治理设施的,烧一吨煤,排放烟尘10-15千克; 砖瓦生产,每万块产品排放40-80 千克烟尘;12-18千克二氧化硫。 规模水泥厂,每吨水泥产品排放3-7千克粉尘;1千克二氧化硫。 乡镇小水泥厂,每吨水泥产品排放12-20千克粉尘;1千克二氧化硫。 物料衡算公式: 1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SO2量=16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若燃煤的含硫率为1%,则烧1吨煤排放16公斤SO2 。 1吨燃油燃烧时产生的SO2量=20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重油%,柴油。若含硫率为2%,燃烧1吨油排放40公斤SO2 。 ¬排污系数:燃烧一吨煤,排放万标立方米燃烧废气,电厂可取小值,其他小厂可取大值。燃烧一吨油,排放-万标立方米废气,柴油取小值,重油取大值。 【城镇排水折算系数】 ~,即用水量的70-90%。 【生活污水排放系数】采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 【生活污水中COD产生系数】60g/人.日。也可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 【生活污水中氨氮产生系数】7g/人.日。也可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使用系数进行计算时,人口数一般指城镇人口数;在外来较多的地区,可用常住人口数或加上外来人口数。 【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 按燃用民用型煤和原煤分别采用不同的系数计算: 民用型煤:每吨型煤排放1~2公斤烟尘 原煤:每吨原煤排放8~10公斤烟尘 一、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计算 1.实测法 当废气排放量有实测值时,采用下式计算:

湿空气参数状态参数

干球温度(℃)↓湿球温度(℃)――→ 表2湿空气相对湿度表 -9.0 -8.0 -7.0-6.0-5.0-4.0-3.0 -2.0 -1.0 0.0 1.0 2.0 3.0 4.0 5.0 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 17.0 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30.031.032.033.034.035.0 -9.0 1.00 -9.0 -8.0 0.70 1.00 -8.0 -7.0 0.44 0.72 1.00-7.0 -6.0 0.22 0.47 0.73 1.00-6.0 -5.0 0.03 0.26 0.500.75 1.00-5.0 -4.0 0.09 0.310.530.76 1.00 -4.0 -3.0 0.140.350.560.78 1.00 -3.0 -2.0 0.190.380.58 0.79 1.00 -2.0 -1.0 0.050.230.41 0.60 0.80 1.00 -1.0 0.81 1.00 0.0 0.62 0.44 0.0 0.100.27 1.00 1.0 0.64 0.82 0.47 0.31 1.0 0.15 0.67 0.84 1.00 2.0 0.50 0.34 0.19 2.0 0.04 0.53 0.690.84 1.00 3.0 0.38 0.23 3.0 0.09 0.41 0.560.700.85 1.00 4.0 0.27 4.0 0.13 0.31 0.440.580.710.86 1.00 5.0 0.17 5.0 0.05 0.340.470.590.730.86 1.00 6.0 6.0 0.09 0.21 0.250.370.490.610.740.87 1.007.0 0.13 7.0 0.02 0.170.280.390.510.620.750.87 1.008.0 8.0 0.06 9.0 0.100.200.310.410.520.640.760.88 1.009.0 10.0 0.040.140.230.330.440.540.650.760.88 1.0010.0 11.0 0.080.170.260.360.460.560.660.770.88 1.0011.0 12.0 0.020.110.200.290.380.470.570.670.780.89 1.0012.0 13.0 0.060.140.220.310.400.490.590.680.790.89 1.0013.0 14.0 0.010.090.170.250.330.420.510.600.690.790.89 1.0014.0 15.0 0.040.120.190.270.350.440.520.610.700.800.90 1.0015.0 16.0 0.000.070.140.220.290.370.450.540.620.710.800.90 1.00 16.0 1.00 17.0 17.0 0.030.100.170.240.310.390.470.550.630.720.810.90 1.0018.0 0.91 18.0 0.060.130.190.260.330.410.480.560.640.730.82 0.91 1.0019.0 0.82 19.0 0.030.090.150.220.280.350.420.500.570.650.74 0.74 0.820.91 1.0020.0 20.0 0.050.110.170.240.300.370.440.510.580.66 0.750.830.91 1.0021.0 0.67 21.0 0.020.080.140.200.260.320.390.450.520.60 0.61 0.680.750.830.92 1.0022.0 22.0 0.050.100.160.220.280.340.400.470.53 0.610.690.760.840.92 1.0023.0 0.55 23.0 0.020.070.130.180.240.290.350.410.48 0.560.620.690.770.840.92 1.0024.0 0.49 24.0 0.050.100.150.200.250.310.370.43 0.500.570.630.700.770.840.92 1.0025.0 0.44 25.0 0.020.070.120.170.220.270.330.38 0.450.510.580.640.710.780.850.92 1.0026.0 26.0 0.000.040.090.140.180.230.290.34 0.40 0.35 0.410.460.520.580.650.710.780.850.92 1.0027.0 27.0 0.020.070.110.160.200.250.30 0.370.420.480.530.590.650.720.780.850.93 1.0028.0 0.32 28.0 0.000.040.090.130.170.220.27 0.330.380.430.490.540.600.660.720.790.860.93 1.0029.0 0.28 29.0 0.020.060.100.150.190.23 0.25 0.300.340.390.440.500.550.610.670.730.790.860.93 1.0030.0 30.0 0.010.040.080.120.160.21 0.260.310.360.400.450.510.560.610.670.730.800.860.93 1.0031.0 0.22 31.0 0.030.060.100.140.18 0.19 0.240.280.320.370.410.460.510.570.620.680.740.800.860.93 1.0032.0 32.0 0.010.050.080.120.16 0.17 0.210.250.290.330.380.420.470.520.570.630.680.740.800.870.93 1.0033.0 33.0 0.030.060.100.13 0.190.220.260.300.340.390.430.480.530.580.630.690.750.810.870.93 1.0034.0 0.15 34.0 0.020.050.080.11 35.0 0.160.200.240.270.310.360.400.440.490.540.590.640.690.750.810.870.93 1.00 35.0 0.000.030.060.10 0.13 0.140.180.210.250.290.330.370.410.450.500.550.590.650.700.750.810.870.94 36.0 0.11 36.0 0.020.050.08 0.120.160.190.220.260.300.340.380.420.460.510.550.600.650.700.760.820.87 37.0 0.09 37.0 0.010.040.06 0.110.140.170.200.240.270.310.350.390.430.470.510.560.610.660.710.760.82 38.0 0.08 38.0 0.020.05 0.090.120.150.180.210.250.280.320.360.390.430.480.520.570.610.660.710.77 39.0 0.06 39.0 0.010.04 0.080.110.130.160.190.230.260.290.330.360.400.440.480.530.570.620.670.72 40.0 0.05 40.0 0.000.03 41.0 0.070.090.120.150.180.210.240.270.300.340.370.410.450.490.530.580.620.67 41.0 0.02 0.04 0.050.080.100.130.160.190.220.250.280.310.350.380.420.460.500.540.580.63 42.0 0.03 42.0 0.01 43.0 43.0 0.02 0.040.070.090.120.140.170.200.230.260.290.320.350.390.430.460.500.550.59 44.0 44.0 0.01 0.030.060.080.100.130.150.180.210.240.270.300.330.360.400.430.470.510.55 0.030.050.070.090.110.140.160.190.220.250.270.310.340.370.400.440.480.52 45.0 45.0 0.01 46.0 46.0 0.020.040.060.080.100.120.150.170.200.230.250.280.310.340.380.410.450.48 47.0 47.0 0.010.030.050.070.090.110.130.160.180.210.240.260.290.320.350.380.420.45 48.0 48.0 0.000.020.040.060.080.100.120.140.170.190.220.240.270.300.330.360.390.43 49.0 49.0 0.010.030.050.070.090.110.130.150.180.200.230.250.280.310.340.370.40 50.0 50.0 0.010.030.040.060.080.100.120.140.160.190.210.230.260.290.310.340.37 51.0 51.0 0.000.020.040.050.070.090.110.130.150.170.190.220.240.270.290.320.35 52.0 0.010.030.050.060.080.100.120.140.160.180.200.230.250.280.300.33 52.0 -9.0 -8.0 -7.0-6.0-5.0-4.0-3.0 -2.0 -1.0 0.0 1.0 2.0 3.0 4.0 5.0 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 17.0 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30.031.032.033.034.035.0 本表是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计算值

过量空气系数

一、实测大气污染物浓度有时为什么要折算? 在实际生产中,锅炉或窑炉使用燃料燃烧时,一般都会加入过量空气(使用鼓风机),一方面,可使燃料充分燃烧,但也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浓度产生了“稀释”作用,大大降低了排放浓度,会造成污染物排放浓度“虚假”达标,这是不允许的。 为了防止排污单位在排放大气污染物时,加大鼓引风机的风量,人为减少污染物的浓度,达到稀释排放从而达标(浓度标准)的目的,从而得到真实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就必有一个统一的换算标准,于是引入“过量空气系数”的概念。 当然,判断排气筒是否达标不是用“排放浓度”一个指标。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需同时达标才算达标。“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单位是kg/h,计算公式为:污染物排放浓度(mg/ m3)×烟气流量(m3 /h),此式可说明,无论如何“稀释”,计算出来的排放量都是正确的。 从上式可知,计算排放速率时,无需使用折算后的排放浓度。 二、过量空气系数概念及意义 1、过量空气系数:燃料燃烧时实际空气需要量与理论空气需要量之比值。用“α”表示。 2、过量空气系数的意义:炉子在操作过程中,过量空气系数太大,说明在燃烧时实际鼓风量较大,氧气充 足,对完全燃烧有利,但过大的鼓风量必然产生过大的烟气,使烟气带走的热量增加,炉膛温度下降,传热不好,浪费燃料。过量空气系数太小,说明实际鼓风量小,氧气不充足,造成燃烧不完全,浪费燃料,炉内传热也不好。 因此,合理的过量空气系数应该既能保证燃料完全燃烧,又能使各项热损失降至最小。 3、过量空气系数的确定。过量空气系数可用仪器实测,实测的过量系数不一定是最佳的,只是反映炉子的 真实情况。为此,国家针对不同的炉窑或锅炉也规定了相应的过量空气系数。两者经过对比,则可折算真实的污染物排放浓度。 4、折算公式:折算排放浓度=实测浓度×(实测过量空气系数/国家规定的过量空气系数)。实测过量空 气系数=21/21-烟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比。 三、国家规定的空气过剩系数 1、《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除冲天炉(用掺风系数)、熔炼炉、铁矿烧结炉(用实测浓度)外。其它工业炉窑过量空气系数规定为1.7。 2、《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 过量空气系数(α): 燃煤锅炉 α=1.4 燃油锅炉 α=1.2 燃气锅炉 α=3.5 垃圾焚烧标准GWKB 3-2000有空气系数。

空气状态参数计算关系式

1.1 计算机程序编制的常用公式 为了满足空调系统和设备进行数学模拟的需要,必须根据湿空气各状态之间的关系式编制计算程序。在实际工程中多利用测定空气干、湿球温度的方法,再计算其它参数,以下按这种做法,顺序给出编制计算机程序用的各种关系式。 1) 输入量:t 、t S 、B 、V 2) 输出量:P q,b 、P q 、?、d 、i 、ρ、 l υ、l t 3) 关系式: a) T=273.15+t ● 当t=-100℃~0℃时 234,1234576ln()/ln()q b p C T C C T C T C T C T C T =++++++ 式中: 5359.56741-=C 3925247.62=C 851020747825.0-?=C 23109677843.0-?-=C 126109484024.0-?-=C 641062215701.0-?=C 1635019.47=C ● 当t=0~200℃时 )ln(/)ln(133122111098,T C T C T C T C C T C p b q +++++= 式中: 2206.58008-=C 4111041764768.0-?=C 3914993.19=C 7121014452093.0-?-=C 04860239.010-=C 5459673.613=C 以上公式用)()ln(,T f p b q =表示。 b) B t t A p p s b q q )(',--= 式中:)()'ln(,s b q T f p = s s T T +=15.273 0.00001(65 6.75)A u =+ U 为通过湿球温度计的空气流速 式中B ,q p 及b q p ,的单位为Pa c) ,q q b p p φ= d) 干空气q q kg kg p B p d /622.0-=或干空气q q kg g p B p d /622-= e) 干空气kg kJ t d t i /)84.12501(001.001.1++= T p T B q 00132.000348.0-=ρ

过剩空气系数

过剩空气系数 过剩空气系数:(燃烧实际空气量-燃料理论空气量)/燃料理论空气量。 炼厂加热炉根据燃料种类,火嘴形式及其炉型的不同,为保证燃料完全燃烧,实际空气用量与理论上最少的空气用量不同,要保证燃料完全燃烧,入炉的实际空气量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燃料和空气的混合不能十分完全的缘故。 剩余空气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a=(100-CO2-CO)/(100-CO2-4.76O2) 式中CO2,CO,O2——烟气中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氧气的体积分数% a——过剩空气系数 过剩空气系数太小,燃料燃烧不完全,浪费燃料,甚至会造成二次燃烧,但过剩空气系数太大,入炉空气太多,炉膛温度下降,传热不好,烟道气量多,带走热量多,也浪费燃料,而且炉管容易氧化剥皮。 如何提高燃烧效率 随着节能和环保的概念与意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成为人们或企业的一种责任。如何降低能耗、提高燃烧效率选用合适测量仪器,达到符合要求的分析测量数据。 2 烟道气测量和燃烧效率 所有的燃烧装置,无论电厂锅炉、工业炉、各种燃烧器还是加热装置目的都是把一种燃料转化成热能或电能用于生产。尤其今天的人们更加努力需要提高燃烧效率运行,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即减少NOX、SO2、HC(未完全燃烧的燃料);要达到排放符合标准,以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燃烧效率的方法可以使用便携式烟道分析仪定期进行测量和有条件采用连续在线式烟道气体分析系统测量烟道中的氧气含量和燃料的含量或一氧化碳的含量,计算出过剩空气系数、燃烧效率值、热损失值等参数。 所谓的提高燃烧效率,就是让适量的燃料和适量的空气组成最佳比例进行燃烧,空气中有79%的氮气,这些氮气不参加燃烧,但在燃烧过程中一样被加热,吸取了能量从烟道中被排到大气中。为了使空气中20.9%的氧气参与燃烧,必须要加热近4倍的氮气,然后将其放掉。这些能量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设法减到最低程度。如果能在保证燃料充分燃耗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空气的输入量,则这种形式的损耗将减至最低。但是空气的减少必须在保证燃料充分燃烧的前提下进行,否则由于燃料燃烧的未充分燃烧的能量损失也是非常可观的,同时也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4寻找最佳燃烧点 如何找到最佳燃烧点是节省能耗的关键,用氧含量来分析从理论上看:图中过剩空气越多,能耗的损失就越大;如果随着氧气含量升高,随氮气要带走的能量就越多。要减少能耗,必须降低烟道中的氧含量;然而如果氧含量降的太多,燃料因氧量不足造成不完全燃烧,由此造成又引起损失,那么氧含量多少合适哪? 5 正确选用烟道气体分析仪 由于燃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是燃料过程长时间停留在最佳点上,它必定会沿着所测的曲线变化,因此实际的燃烧点不应是最佳点,因为最佳点距左面的

废气产生量计算方法

废气产生量计算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烧一吨煤,产生1600×S%千克SO2,1万立方米废气,产生200千克烟尘。 烧一吨柴油,排放2000×S%千克SO2,万立米废气;排放1千克烟尘。 烧一吨重油,排放2000×S%千克SO2,万立米废气;排放2千克烟尘。 大电厂,烟尘治理好,去除率超98%,烧一吨煤,排放烟尘3-5千克。 普通企业,有治理设施的,烧一吨煤,排放烟尘10-15千克; 砖瓦生产,每万块产品排放40-80千克烟尘;12-18千克二氧化硫。 规模水泥厂,每吨水泥产品排放3-7千克粉尘;1千克二氧化硫。 乡镇小水泥厂,每吨水泥产品排放12-20千克粉尘;1千克二氧化硫。 物料衡算公式: 1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SO2量=16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若燃煤的含硫率为1%,则烧1吨煤排放16公斤SO2 。 1吨燃油燃烧时产生的SO2量=20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重油%,柴油。若含硫率为2%,燃烧1吨油排放40公斤SO2 。 ¬排污系数:燃烧一吨煤,排放万标立方米燃烧废气,电厂可取小值,其他小厂可取大值。燃烧一吨油,排放-万标立方米废气,柴油取小值,重油取大值。 【城镇排水折算系数】 ~,即用水量的70-90%。 【生活污水排放系数】采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 【生活污水中COD产生系数】60g/人.日。也可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 【生活污水中氨氮产生系数】7g/人.日。也可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使用系数进行计算时,人口数一般指城镇人口数;在外来较多的地区,可用常住人口数或加上外来人口数。【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 按燃用民用型煤和原煤分别采用不同的系数计算: 民用型煤:每吨型煤排放1~2公斤烟尘 原煤:每吨原煤排放8~10公斤烟尘 一、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计算 1.实测法 当废气排放量有实测值时,采用下式计算: Q年= Q时× B年/B时/10000 式中: Q年——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m3/y; Q时——废气小时排放量,标m3/h; B年——全年燃料耗量(或熟料产量),kg/y; B时——在正常工况下每小时的燃料耗量(或熟料产量),kg/h。 2.系数推算法 1)锅炉燃烧废气排放量的计算 ①理论空气需要量(V0)的计算a. 对于固体燃料,当燃料应用基挥发分Vy>15%(烟煤),计算公式为:V0= ×QL/1000+[m3(标)/kg] 当Vy<15%(贫煤或无烟煤), V0=QL/4140+[m3(标)/kg] 当QL<12546kJ/kg(劣质煤), V0=QL对于液体燃料,计算公式为:V0= ×QL/1000+2[m3(标)/kg] c. 对于气体燃料,QL<10455 kJ/(标)m3时,计算公式为: V0= × QL/1000[m3/ m3]

空气过量系数

锅炉过量空气系数是什么,应如何计算空气系数在锅炉运行中实际空气消耗量总是大于理论空气需要量。他们两者的比值称为过量空气系数。对于锅炉炉膛来说,烟气计算时的空气过量系数与燃烧设备型式、燃料种类有关。常用一般链条炉采用烟煤的过量空气系数为1.3;,对于油气炉为1.1,流化床炉为1.1~1.2,过剩空气系数计算方法按GB/T 15317一94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中公式1计算。 空气过剩系数 目录:一、概念二、基本公式及单位三、举例 一、概念: 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的实际空气量取决于所需的理论空气量和“三T”条件的保证程度。在理想的混合状态下,理论量的空气即可保证完全燃烧。但在实际的燃烧装置中,“三T”条件不可能达到理想化的程度,因此为使燃料完全燃烧就必须供给过量的空气。 空气过剩系数的定义:一般把超过理论空气量多供给的空气量称为过剩空气量,并把实际空气量Va与理论空气量Va0之比定义为空气过剩系数α。α=Va/Va0 通常α>1,α值的大小决定于燃料种类、燃烧装置形式及燃烧条件等因素。

二、基本公式及单位 1、理论必需空气量:每一公斤(一标方)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量,称为理论必需空气量(或称为理论空气需要量,理论空气量)。用V。Nm3/kg 表示 2、过量空气量:燃料在实际燃烧时,必需供给比理论必需空气量要多的空气,燃料才能达到完全燃烧,此多供给的这部分空气量称为过量空气量。用△VNm3/kg 表示 3、实际供应空气量:燃料在燃烧时,实际上所消耗的空气量,称为实际供应空气量。用VNm3/kg 表示,即V=V。+ △V 4、过量空气系数:实际供应空气量与理论必需空气量的比值,称为过量空气系数。用α表示, 即α=V / V。=(V。+ △V)/ V。=1+△V / V。 三、举例 1、实践表明,过剩空气系数每降低0.1,加热炉的热效率可提高1.3% 。 2、在工业中,一般情况下,燃料燃烧的过剩空气系数以辐射室为1.1~1.3 。

湿空气各参数常用计算公式

湿空气各参数常用计算公式 湿空气各状态参数之间有一些基本的关系式,有这些关系式绘制出了i----d图,利用i----d图就可以确定湿空气的各种状态参数及描述空气状态变化的过程。查图的方法虽然有它一定的优越性,但并不能解释所有问题,而且误差也比较大。为了满足空调系统和设备进行数学模拟的需要,必须根据湿空气各状态之间的关系式编制出计算程序。 湿空气各参数关系式如下: ? T=273.15+t ②当t=-100℃~0℃时 ln(Pq,b)=C1/T+C2+C3T+C4T2+C5T3+C6T4+C7ln(T) 式中:C1=-5674.5359 C2=6.3925247 C3=-0.9677843*10-2 C4=0.62215701*10-6 C5=0.20747825*10-8 C6=0.9484024*10-12 C7=4.1635019 当t=0℃~200℃时 ln(Pq,b)=C8/T+C9+C10T+C11T2+C12T3+C13ln(T) 式中: C8=-5800.2206C11=0.41764768*10-4 C9=0.139144993C12=-0.14452093*10-7 C10=-0.04860239C8=6.5459673 其中Pq,b——饱和水蒸汽分压力 Pq,b——水蒸气的分压力 B——大气压力 Pq,b、Pq、B单位为pa ③相对湿度计算 RH(%)= Pq/Pq,b ④含湿量计算 d=0.622Pq/B-Pq,b kg/kg干空气 或d=622Pq/B-Pq, bg/kg干空气 ⑤焓值计算 i=1.01t+0.001d(2501+1.84t)kj/kg干空气 ⑥露点温度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