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基站用节能型新风空调一体机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_征求意见稿

ICS

备案号:

YD

通信基站用节能型新风空调一体机技术要

求和试验方法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D/T ××××—200×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定义 (2)

4 分类、组成与基本参数 (3)

5 技术要求 (3)

6 试验方法 (6)

7 检验规则 (8)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

I

YD/T ××××—200×

II

前言

××××××××××××××××××××××××××××××××××××××××××

××××××××××××××××××××××××××××××××××××××××××本标准按GB/T 1.1-2000的格式要求编写。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佳力图空调机电有限公司、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通信基站用节能型新风空调一体机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基站用节能型新风空调一体机产品分类、主要组成部分、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通信基站用节能型新风空调一体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7-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4706.32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

GB 4706.1-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 4798.1-2005 电工电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一部分:贮存

GB 4798.2-1996 电工电产品应用环境条件:运输

GB 5226.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 8624-1998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

GB 9237-2001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

GB 12218-1989 一般通风用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295-1993 空气过滤器

GB/T 17758-1999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GB/T 19413-2003 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JB 8655-1997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

IEC 60529-1989 外壳防护等级

IEC 60335-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IEC 60335-2-40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二部分: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YD5098-2005 通讯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T 944-2007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1969-2009 通信局站用智能新风节能系统

3 术语和定义

3.1 通信基站用节能型新风空调一体机

一种向密闭通信基站提供诸如空气循环(大风量)、空气净化、制冷(全年提供)、新风冷却、再加热的整体式空气调节机,简称新风空调一体机。

3.2 新风冷却

将外部冷空气经过净化、处理后引入机房,并排出机房内部热空气,利用空气温差控制室内温度的冷却方式。

3.3 新风冷却风量

新风冷却模式下,从机房外吸入机房内的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

3.4 机械制冷风量

机械制冷模式下,向室内送出的循环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3/h)。

3.5 新风冷却能效比

在新风冷却模式下,制冷量(W)与消耗功率(W)之比。

3.6 机械制冷能效比

在机械制冷模式下,制冷量(W)与消耗功率(W)之比。

4 分类、组成与基本参数

4.1 新风空调一体机按照安装方式分为:

a) 室内型;

b)室外型;

4.2 新风空调一体机主要组成部分

新风空调一体机主要由机械制冷装置、新风装置、过滤装置、排风装置、加热装置(可选)、控制器、环境监测传感器和其它安装附件组成。

4.3 基本参数

5 技术要求

5.1 环境条件

5.1.1 适用环境条件

新风空调一体机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室内环境温度:0℃~+40℃;

室外环境温度:-30℃~+45℃(机械制冷模式为-15℃~+45℃);

相对湿度:5%~95%范围内(无冷凝水);

海拔高度:<1000m。当海拔超过1000m时,根据制造厂与用户协议增加有关措施。

5.1.2 输入电源适应范围

5.1.2.1 输入交流电源电压的波动范围在单相220V和三相380V、50Hz时为额定电

压的85%~115%。

5.1.2.2 输入交流电源频率范围为额定频率的97%~103%。

5.1.3 新风空调一体机的控制精度应达到如下要求

5.1.3.1 检测室内出风温湿度、室内回风温度、室外环境温度,检测范围-40℃~

+100℃。在-10℃~+40℃范围内检测精度±1℃,在其他温度范围内检测精度±

2℃。

5.1.3.2 检测交流输入电压,220V±15%和380V±15%范围内检测精度2%,检测交

流输入频率,检测精度±0.1Hz。

5.2 一般要求

5.2.1 新风空调一体机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5.2.2 新风空调一体机的外壳、电镀件、涂漆件等应符合 GB/T 17758中的规定。

5.2.3 新风空调一体机零部件的要求及安装应符合GB/T 17758中的规定。

5.2.4 新风空调一体机的隔热层和消声敷层应有良好的性能,并且无毒、无害、无臭味、不吸潮。5.3 性能要求

5.3.1 新风空调一体机名义制冷性能一般要求

5.3.1.1 新风空调一体机应有较大的送风量和较小的冷风比,送风温度应高于机房露点温度。

5.3.1.2 新风空调一体机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应足够大,使显热比不小于0.8。

5.3.2 新风空调一体机性能要求

5.3.2.1 制冷系统密封性能

按6.3.1方法试验时,制冷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

5.3.2.2 运转

按6.3.2方法试验时,所测电流、电压、输入功率等应符合表2要求。

5.3.2.3 制冷量试验

按6.3.3方法试验时,新风空调一体机的实测机械制冷模式名义工况制冷量不应小于名义制冷量的95%。

按6.3.3方法试验时,新风空调一体机的实测新风冷却模式名义工况显冷量不应小于名义制冷量的95%,

5.3.2.4 制冷消耗功率

按6.3.4方法试验时,应符合GB/T 17758—1999中5.3.4的要求。

5.3.2.5 机械制冷模式最大负荷制冷运行

按6.3.5方法试验时,应符合 GB/T 17758—1999中5.3.8的要求。

5.3.2.6 机械制冷模式低温工况运行

按6.3.6方法试验时,应符合 GB/T 17758—1999中5.3.10的要求。

5.3.2.7 机械制冷模式凝露

按6.3.7方法试验时,应符合GB/T17758一1999中5.3.11的要求。

5.3.2.8 机械制冷模式凝结水排除能力

按6.3.8方法试验时,应符合 GB/T 17758—1999中5.3.12的要求。

5.3.2.9 电加热制热消耗功率

按6.3.9方法试验时,应符合 GB/T 17758—1999中5.3.7的要求。

5.3.2.10 风门动作试验

按照6.3.10的方法试验,当风门开度值为50%时,风门应处于中间开启位置。

5.3.2.11 新风空调一体机噪声按照

6.5的测定方法,室外侧噪音≤67 dB(A)。

5.3.2.12 能效比

按6.3.3方法实测机械制冷模式和新风冷却模式的制冷量与按6.3.4实测功率的比值不应小于表1规定能效比的90%。

5.4 安全要求

新风空调一体机的安全要求除应符合JB 8655中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5.4.1 制冷系统

5.4.1.1 新风空调一体机制冷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9237的有关规定。

5.4.2 新风空调一体机制冷系统应有高压、低压及其他保护器件。压缩机电机应有过热或过载保护器。

5.4.2.1 新风空调一体机制冷系统应采用GB/T 7778中安全性分类为A1或A1/A1类制冷剂。

5.4.2.2 新风空调一体机使用的压力容器,应分别按JB/T 4750和JB 8701的规定制造和检验。

5.4.3 电气控制和安全保护

5.4.3.1 新风空调一体机电气控制和安全保护的设计和检验应符合GB 470

6.1、GB 4706.32(公众不易触及的器具)及GB 5226.1的有关规定,室外机电气控制设备防水等级应符合GB 4208规定的IPX4几句要求。

5.4.3.2 新风空调一体机应具有检测交流输入电压和频率功能。

5.4.3.3 新风空调一体机应采用计算机控制,设有自动和手动功能,并配备中英文显示屏幕和完善的安全告警功能。

5.4.3.4 电再加热器应和室内送风机联锁,并设温度过高保护器。

5.4.3.5 故障停电恢复供电后应能自动启动或按照要求延缓和顺序启动。

5.5 材料防火要求

5.5.1 新风空调一体机中空气过滤器材料应符合 GB 8624 中难燃材料(B1级)的要求。

5.5.2 新风空调一体机中隔热和消声敷层材料应符合 GB 8624 中不燃材料(A级)的要求。

5.6 防雷要求

5.6.1 交直流电源端口和通信接口防雷能力应符合YD/T 994中的要求。

5.7 功能要求

5.7.1 系统密闭性要求

5.7.1.1 新风空调一体机与室外的连接通孔,应具有防盗措施,应具备与外界的隔离装置,可防止雨水、动物等的入侵。

5.7.1.2 新风空调一体机停止工作时应做到室内外空气隔离,进风口、排风口及余压调节出风口处应设有可自动关闭的风阀,并在冬季做保温处理。

5.7.2 基本控制功能

5.7.2.1 新风空调一体机应具有机械制冷与新风冷却两种工作模式。可考虑机械制冷与新风冷却同时工作的混合制冷模式。

5.7.2.2 应能根据室外空气与室内温度的温差来自动选择工作模式。当该温差高于设定值时,自动启动新风冷却模式,且根据温差的不同,新风冷却风量的大小可以自动调整。

5.7.2.3 当转换风阀出现故障无法切换到新风冷却模式时,应保持机械制冷模式在任意温度下均能工作。

5.7.2.4 当机械制冷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制冷时,在室外环境温度小于基站内温度情况下,应能自动切换到新风冷却模式。

5.7.3 保护与告警功能

5.7.3.1 新风空调一体机产生告警时,应有明显的信号指示,可通过显示界面查询告警内容。

5.7.3.2 新风空调一体机温湿度传感器发生故障时,应能发出告警,在无法有效检测室外环境温湿度时,应自动停止自由制冷模式,启动机械制冷来控制室内环境温湿度。

5.7.3.3 过滤器堵塞超过设定值时,新风空调一体机应能发出告警,提示进行更换。

5.7.3.4 当新风空调一体机检测到通信基站内的烟雾、火灾告警信号时,应能自动停止运行并关闭所有风阀。

5.7.3.5 新风空调一体机在供电缺相、过、欠压情况下,应能自动保护或停机,发出告警信号。在电源恢复正常后可自动启动运行,所设置参数保持最后的设定状态。发生错相时应能触发报警,保护新风空调一体机组安全。

5.7.4 来电自启动功能

新风空调一体机应具有来电自启动功能。

5.7.5 延时启动功能

新风空调一体机应在恢复供电后具有延时启动功能,应能避免多台空调设备同时启动。

5.7.6 遥测、遥信及遥控功能

通信接口:可选择使用RS232/RS422/RS485接口;

遥测、遥信、遥控项目至少应满足如下要求;

遥测:室内外温度、湿度;

遥信:一体机的运行模式状态,机组是否处于正常/故障状态;

遥控:一体机开关机控制,能对一体机的运行控制参数进行远程设置。

5.8 系统密闭性

5.8.1 新风系统应具备隔离装置,防止雨水、动物等的入侵。

5.8.2 新风系统停止工作时应做到室内外空气隔离,进风装置及排风装置安装后开孔处应设有风阀,并在冬季做保温处理。

5.8.3 新风系统运行时室内应维持一定正压,与室外静压差不应小于5Pa。

5.9 关键部件要求

5.9.1 控制器

新风空调一体机应采用微处理控制器,具备中文操作界面,系统可选择手动、自动运行模式。能实现新风空调一体机所需的各项控制、告警功能。温湿度控制精确,维护方便。

5.9.2 风机

5.9.2.1 新风空调一体机应采用高效率、低噪音、性能稳定可靠的风机,风机正常连续运转时间应大于20000h。

5.9.2.2 风机安全要求应符合GB 10080-2001的规定,安装的各紧固件应有防松措施。风机应具有可靠的接地,电机外壳至接地点电阻不大于0.1Ω。

5.9.3 过滤器

5.9.3.1 新风系统配置的过滤器应符合YD/T 1821-2008中规定的各类通信局站的洁净度要求。

5.9.3.2 建议采用两级过滤,第一级用于阻挡昆虫;第二级过滤器的过滤效果应满足所在机房的环境要求。过滤器断面风速范围1.5m/s~2m/s;过滤器可清洗并重复使用。

5.9.4 传感器

系统外围传感器应满足如下要求:温度传感器精度优于3%,湿度传感器精度优于5%、压差计精度优于5Pa。

5.9.5 压缩机

5.9.5.1 新风空调一体机应采用高效率、低噪音、性能稳定可靠的压缩机,压缩机正常连续运转时间应大于20000h。

5.9.5.2 压缩机要求安装牢固,并应具有可靠的接地。

5.9.6 换热器

新风空调一体机换热器要采用高效率换热器,表面无破损,安装可靠,维护方便。

5.9.7 膨胀阀

新风空调一体机膨胀阀要采用高效率膨胀阀,要求动作灵敏,控制精确,维护方便。

5.9.8 风阀执行器

新风空调一体机配置风阀执行器来控制风阀运动,执行器要求动作灵敏,连续可调,安装可靠,并且维护方便。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条件

6.1.1 试验工况见表3。

6.1.2 仪器仪表的型式及精度

试验用的仪器仪表应符合 GB/T 17758—1999 表13规定。

6.2 试验的一般要求

6.2.1 除特殊说明,新风空调一体机所有试验应按铭牌是规定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进行。

6.2.2 新风空调一体机应在规定的室外风量下进行试验,试验时连接所有辅助元件(不包括可选附件),且空气回路应保持不变。

6.3 试验方法

6.3.1 制冷系统密封性能试验

新风空调一体机置于正压室内,环境温度为16℃~35℃,用卤素检漏仪或氢氮检漏仪进行检测,对于制冷量小于等于28000W 的新风空调一体机,漏率不超过1×10-6Pa·m3/s。

6.3.2 运转试验

按GB/T 17758—1999中6.3.2的规定。

6.3.3 制冷量试验

机械制冷模式的制冷量按GB/T 19413-2003中6.3.2的规定,以及本标准6.4的规定进行试验;

新风冷却模式的制冷量按本标准6.4.5的规定进行试验。

6.3.4 制冷消耗功率试验

按GB/T 17758—1999中6.3.4的规定进行试验。

6.3.5 机械制冷模式最大负荷制冷量试验

按GB/T 17758—1999中6.3.8的规定,用本标准表 2 规定的最大负荷制冷工况进行试验。

6.3.6 机械制冷模式低温工况试验

按GB/T 17758—1999中6.3.10的规定,用本标准表 2 规定的低温制冷工况进行试验。

6.3.7 机械制冷模式凝露试验

按GB/T 17758—1999中6.3.11的规定,用本标准表 2 规定的凝露工况进行试验。

6.3.8 机械制冷模式凝结水排除能力试验

按GB/T 17758—1999中6.3.12的规定,用本标准表 2 规定的凝露工况进行试验。

6.3.9 电加热器制热消耗功率试验

按GB/T 17758—1999中6.3.7的规定

6.3.10 风门动作试验

控制器在手动调节模式下,设置风门开度。

6.3.11 电镀件盐雾试验

按GB/T 17758—1999中按照6.3.15的规定。

6.3.12 涂漆件的漆膜附着力试验

按GB/T 17758—1999中按照6.3.16的规定。

6.4 制冷量试验

制冷量试验除了按 GB/T 17758—1999中 6.3.3 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条款的规定:

6.4.1 制冷量应包括总制冷量和显热制冷量;

6.4.2 制冷量消耗功率应包括压缩机、风机、电气控制设备、风冷冷凝器以及其他作为新风空调一体机组成部件的功率;

6.4.3 名义工况按表3有关规定;

6.4.4 变频机组测试时压缩机的频率应为规定频率;

6.4.5 按表3要求的新风冷却模式名义工况,新风冷却模式制冷量试验时,风门为完全开启状态,并进行风量测试。

6.5 噪声试验

在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按 JB/T 4330 规定的方法进行噪声测试。

6.6 运输试验

按GB3837的规定进行跌落试验及公路运输试验。试验完成后,新风空调一体机应能正常工作,并符合5.3.5的要求。

6.7 振动试验

6.7.1 新风空调一体机组安装:在试验台上安装方法与状态应与实际安装情况相同。

6.7.2 试验方法

6.7.2.1 在新风空调一体机安装状态下的前后、左右和上下(垂直)方向分别做15 s振动试验;6.7.2.2 振动频率4 Hz,全振幅5 mm,加速度全振幅(参考)为1g(9.81m/s2)。

6.7.3 试验完成后,新风空调一体机应能正常工作,并符合6.5的要求。

6.8 防雷试验

参照YDT 944规定的方法。

7 检验规则

7.1 出厂检验

每台新风空调一体机均应做出厂检验,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按表8规定。

7.2 抽样检验

7.2.1 新风空调一体机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抽样,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按表4规定。

7.2.2 新风空调一体机抽样检验工况如表5 规定。

7.2.3 抽样检验适用于国家质检部门的检验和制造厂批量生产的首台检验。

7.3 型式检验

7.3.1 新产品或定型产品作重大改进的第一台产品作型式检验,检验项目按表5的规定。

7.3.2 型式检验时间不应少于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时间,运行时如有故障则排除故障后重新检验。

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志

8.1.1 每台空调上应有耐久性铭牌固定在明显部位,铭牌应清晰标出下述各项内容。

a)产品名称和型号;

b)制造厂名称;

c)主要技术参数:

d)额定制冷量、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频率、消耗功率、风量、制冷剂名称及出厂充注量(如

果是预冲注机组)、机组重量等。

e)在主要技术参数处还应有新风量、新风冷却模式制冷量等。

f)产品出厂编号;

g)制造日期。

注:消耗功率应分别标示制冷消耗功率和电热装置制热消耗功率。

8.1.2 空调上应设有标明工作情况的标志,如控制开关和旋钮等旋动方向的标志,在适当位置附上电路图。

8.1.3 包装标志、包装箱应用不退色的颜料清晰地标出:

a)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和商标;

b)质量(毛质量、净质量);

c)外形尺寸:(长×宽×高)cm;

d)制造厂名称;

e)“小心轻放”、“不可倒置”、“防潮”和“堆放层数”等贮运注意事项,其标志应符合GB/T6388

和GB191中的有关规定。

8.2 包装

8.2.1 空调包装前应进行清洁和干燥处理。制冷量小于40KW的新风空调一体机应充注额定量的制冷剂.。

8.2.2 空调应外套塑料袋或防潮纸并应固定在箱内,以免运输中受潮和发生机械损伤。

8.2.3 包装箱内应附有下述文件及附件:

8.2.3.1 产品合格证,其内容应包括:

a)产品名称和型号;

b)产品出厂编号;

c)检验人员代码;

d)检验日期。

8.2.3.2 说明书应按GB5296.2要求进行编写,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a)产品名称和型号(规格);

b)产品概述(用途、特点、使用环境及主要使用性能指标和额定参数等);

c)接地说明;

d)安装和使用要求,维护和保养注意事项;

e)产品附件名称、数量、规格;

f)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一栏表,售后服务事项和生产者责任;

g)制造厂名称和地址。注:上述内容亦可单独编写成冊。

8.2.3.3 装箱清单。

8.2.3.4 装箱清单要求的附件。

8.2.4 随机文件应防潮密封,并放置在箱内适当位置处。

8.3 运输和贮存

8.3.1 新风空调一体机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应碰撞、倾斜、雨雪淋袭。

8.3.2 产品应贮存在干燥的通风良好的仓库中。

8.3.3 运输和贮存环境温度:-40℃~+50℃;环境湿度:5%~85%无凝露。

8.3.4 运输和贮存时间总计不超过6个月,6个月以后需要重新标定性能。

8.3.5 运输按照以上有关规定测试后,空调不应该损坏,紧固件不应该松动,系统密封性,噪音应该符合4.3.8的规定

8.3.6 产品包装经拆装后仍须继续贮存时应重新包装。

通信基站维护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对于安全生产我公司有全套的管控制度、安全体系及安全教育管理制度,保证人员、车辆、材料、维护网络、维护设备及维护设施的安全。 安全牵挂着千家万户,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能否实现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决定着项目维护能否顺利进行,是牵扯到甲乙双方和国家利益的大事。安全生产的特殊性,即人、材料、机械设备围绕项目进行。项目维护中,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和项目维护的顺利进行。 安全管理方针及目标 1)管理方针在维护管理中,我们要始终如一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以安全促生产,以安全保目标。 2)管理目标——杜绝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和机械事故。9.3.8.2、安全管理体系维护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维护企业和维护现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审核和保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和安全管理目标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是为了满足工程项目部自身安全生产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相关方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持续改善和安全生产保证能力的信任。以项目经理为首,由维护组长、兼职安全员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组成本工程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9.3.8.3、安全管理制度 1)安全技术交底制:根据安全措施和现场实际情况,各级管理人员需亲自逐级进行书面交底。 2)班前检查制:项目经理必须督促与检查施工操作人员对安全防护措施是否进行了检查。 3)周一安全活动制:经理部每周一要组织全体维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上一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本周的安全重点和注意事项做必要的交底,使广大维护人员能心中有数,从意识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安全生产责任制 1)区域负责人:全面负责维护区域的安全措施、安全生产等,保证维护区域的维护安全。 2)维护组长:制定项目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方案,督促安全措施落实,解决维护过程中不安全的技术问题。 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既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区域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工作。安全教育的特点:

通信基站施工方案

通信基站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施工前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图纸,组织技术交底。材料供应部门,提出外加工定货单,并提出工料分析和进行图纸会审,进行设计交底。 二、施工测量 本工程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标准,为此,特设施工测量专业人员,整个工程由开始的坐标、标高、各层的轴线测量,均由测量专业人员负责。为测量人员配备J2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一台。仪器使用前,应经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楼面标高,立好皮数杆,按皮数杆控制线砌砖。当砌完一步架高而未搭设脚手架前,开始作+50的找平测量。 沉降观测 (1)为及时了解沉降变形情况,要求必须作沉降观测,水准基点选取4个,保证其稳定可靠。在建筑物外围,按照规范、规定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用角铁与构造柱钢筋焊接,伸出墙外5cm,并做好保护措施。 (2)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以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直到稳定为止。 (3)沉降观测应做到四定即:定人员、定仪器、钢尺、定水淮点、定方法及路线。

三、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一)基础工程 本工程基础为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施工前必须按规范进行现场查勘,如果遇到异常情况或与地质勘查报告不符时,应与建设单位、设计院商定处理方案。 (1)土方开挖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基槽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及时排出坑内积水。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证土体边坡、围墙、周围建筑及其公用设施的稳定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本工程采用机械开挖土方为主,挖土应自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不够时及时修整,修整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当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和验收部门,对其进行隐蔽验收工作,符合要求后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独立柱基础砼的浇筑 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盘(槽)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石各个磅称标准。在上料时车车过磅,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要过称。 ①基础砼浇筑前,应先进行验槽;并且槽坑内的冻土、浮土、积水、杂物应清除干净。 ②砼均采用商品砼;浇筑时振捣器采用插入振捣密实;最后,表面用大平板振动器补振动器振捣密实,并用木盒抹平搓毛。

基站空调维护作业指导

基站空调维护作业指导 由于基站空调需要在无人值守、外界环境恶劣等条件下长时间运转,为能更好的保障基站内通讯设备的正常运转,日常的维护与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内容主要包括风循环系统、电气系统、制冷系统三个方面,具体祥述如下:! 第一部分:风循环系统 1、检查过滤网是否脏堵 检查周期:一般情况下,在使用季节,定期对过滤网进行清理,环境恶劣时视实际情况适而定。 打开室内机进风格栅,抽出过滤网,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晾干,或者用刷子等工具将过滤网上的灰尘清除,完毕后装好即可。 2、检查室外机冷凝器上是否脏堵影响换热 检查周期:定期检查冷凝器表面的灰尘附着情况。环境恶劣时视实际情况适而定。 操作步骤:如果冷凝器表面灰尘附着较多,可用软毛刷沿垂直方向清理杂物,也可以用中性洗涤剂稀释后辅助清理,清理过程中避免毛刷平行方向移动以免造把翅片刮倒或割破手,也可以使用高压水枪对冷凝器冲洗,但避免水压过高对翅片造成损伤; 第二部分:电气系统 1、检查空调输入电压、运转电流是否正常 检查周期:定期对空调进行维修保养时同时检测空调的输入电压、运转电流。 操作步骤:测量输入电压是否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如过高或过低,要与使用方协调,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防止因此而造成设备的损坏。 测量运转电流是否在额定范围内(须以电源电压为额定电压为前提),如在电源电压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电流偏大或偏小,说明空调存在故障,需对制冷系统和通风系统同时进行检查以确定故障点并予以排除。 2、检查电源、配电各部件、接线端子是否牢固; 检查周期:定期检查配电箱、电源插座、空气开关、空调供电电路及其室内

外机的接线柱和接线端子是否有发热、打火、烧焦等不安全隐患。 3、检查空调电源线、室内外连接线有无破损、老化龟裂现象; 维护周期:定期检查各电源连接线是否有破损现象; 操作步骤:仔细检查电气连接线是否有破损迹象,查阅基站记录空调是否有异常跳闸记录,用兆欧表表笔一端接空调电线接线端,一端接地线或空调金属裸露部分(如铜管),测量绝缘阻值是否在3兆欧以上,如果测量阻值小于3兆欧或无阻值,说明线路中已有短路地方,断开内外机连接线,分别对内外机及连接线进行检测确定故障点并予以排除。要特别注意不要用大于500V的绝缘摇表。否则会损坏压缩机。 4、检查易损电器元件的好坏 维护周期:定期检查各异损电器元器件,防止因器件老化造成设备损坏。 操作步骤:易损电器元件主要指风扇电机、压缩机、风机电容等。根据不同电器元件的特性,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 第三部分:制冷系统 1、检查空调进出风口温度差是否正常 检查周期:定期维护保养时 测量方法:在空调器系统运转平衡后(大约30分钟后),将空调风速设置到“高速”档,将温度计分别放在距离空调进出风口附近的位置,待温度计读数稳定后锁定数据,如果温度差小于标准,则说明空调制冷效果差,需检查空调制冷剂是否充足或过量、室外机散热是否正常;如温差过于大,则需检查制冷剂是否充足、室内机通风是否正常。 空调在制冷模式下,其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温度差要达到9-13℃以上。 2、测量空调的运转、平衡压力 以R22制冷剂为例,我们要检测蒸发压力(俗称“低压”),常温下(17-43℃)为0.4-0.6MPa;冷凝压力(俗称“高压”)常温下为1.8-2.3MPa; 平衡压力常温下一般为0.8-1.1MPa。 检查周期:定期维护时检查 操作步骤:在空调运转状态下,拆下空调低压检修口密封螺帽,将加液管一端与压力表连接,另外一端带顶针的接头快速与检修口连接,连接过程要迅速以

某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应用探讨

某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8-07-23T10:42:26.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作者:丁群清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这对于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科研工作者即是挑战,更是机遇。 广东和新科技有限公司 51064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这对于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科研工作者即是挑战,更是机遇。本文主要是对于某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应用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探讨以及分析。希望能够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保证其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移动通信铁塔;基站设计;共址建设;天线设计 一、引言 对于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应用来说,国内外对其相关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但是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之中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管理部门层面并没有对其进行十分高度的重视力度,导致相关的科研资金并没有到位,使得相应的情况没有能够得到更好的进行。而且这个方面的科研工作者的数量对于我国现有的科技力量来说并不是十分的充分,就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以及职业工作者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之中认真负责,不断地将自我的创新意识以及管理意识所进行提升,所以相关的科研工作者以及管理人员应该这两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及角度所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绝大一部分的科研工作者对于分析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应用的越来越准确,充分地保证对其的研究能够更好更快的进行下去。在新理论研究建立之后,应当立即对技术人员进行知识的普及以及技术上的讲解,让员工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如何进行日后的研究工作,同时还要进行人员的扩充,对人才进行储备工作,可以进行岗位培训,选择最适合的人来进行任职,并且在管理制度上进行激励,使员工在工作当中增加动力,应当将优化人员配置提上日程,使工作能够更好更快的进行开展。 可像其他的成熟企业进行学习,对于人员的技术要求职位选拔以及岗位合理分配的原则等,成熟的企业一般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多次的尝试实施,总结了多种经验,而经验正是我们目前所缺少的,所以我们可以向他人进行借鉴,然后在应用当中慢慢总结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方法。人们对于事情通常会以小处着手,但是很多时候也需要放眼于高处,在同一个平台和不同的平台能带来的资源和知识是不同的,所以企业也应当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定位,不要局限于此,不要将目标全部放在技术人员的身上,对于自身也要进行提高,给自己制定提升计划,这样才会带给工作人员更多的理论支持。 二、关于某新建移动通信基站的工程项目背景的简述 以某新建设铁塔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项目为例,为切实确保此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任务所要求的路段的高铁覆盖,依照无线通信技术专业关于天线挂高的相关具体目标要求,确定移动通信基站铁塔塔高为二十米起步以及十米进阶。经过开展工程项目现场的实地勘查调研工作,此移动通信工程项目任务所要求的路段附近都是周边农户种植作物的农田,缺少可以直接使用的现成方便的建筑物,而若是自行开工建设杆塔的话,就会直接引发当地周边村民的反对,并且还会迎来移动通信工程项目征地补偿非常高、外电进行引入以及冲积土质自然环境中的下桩基工作环节工程施工作业难度大等诸多棘手的问题,当然也正是由于当地的附近村民对移动通信基站工程建设的不支持甚至对抗,所以导致对此处移动通信基站站点的工程项目选址工作长时间处于停滞的状态。如果不能够尽快地解决存在其中的问题,就会延误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甚至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此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用铁塔是跨线式铁塔,直线距离为四百七十米,肉眼目视所及的高压线的最低参考点高度大约是六十米。经过开展模拟检验测试评估分析工作,得出若是可以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工程的高压输电铁塔四十五米高处安装天线的话,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工程的输电铁塔的位置就能够达到新建铁塔工程项目的建站任务目标。这就需要在进行建站任务目标的时候保证合理的参考点高度以及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工作,保障其能够更好更快地完成。 三、关于移动通信基站技术的相关探讨 在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项目施工的共址建设模式下,对于通常的场景来说,移动通信基站需要进行安装的相关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移动基站所用的天线部分、馈线以及光缆部分、一体化机柜部分、射频拉远单元部分以及基带处理单元部分。对于移动通信基站共址电力铁塔的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场景来说,必须要考虑到工程整体的组网,移动通信基站选用拉远模式进行基站的建设,BBU被安装在移动通信基站的近端中心机房内部。移动通信工程铁塔一侧一定要安装的关键设备主要有电线部分、RRU部分、馈线以及光缆部分。经过移动以及电力双方之间的协调沟通,移动通信基站相关设备的具体安装准则有以下内容: (1)最大程度地减低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铁塔上相关设备的数量以及重量,减少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铁塔上的负荷以及上塔的任务量。 (2)强电相关设备不可以上塔,塔上不可以进行电源线的布设。否则将会在建设过程之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延误整体进度。 (3)塔上所有设备以及线缆都必须选取安全稳定的固定方式,进而确保在岭南地区的特殊气候侵蚀环境下,三年内不需要对相关固定件进行更换。在上述这些基本准则的约束下,移动通信基站工程输电铁塔相关设备安装方案有以下内容: (1)为达到高铁覆盖的2G网络或3G网络任务目标,移动通信基站选取GSM900,LTE-F以及LTE-D三系统方案。 (2)每个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铁塔基站运用一台华为的RRU以及两台中兴的ZTE8984 F/D射频单元,运用两副通宇8802690 M全频段天线,其中天线一定要安装在移动通信铁塔上,华为的RRU一定要安装在移动通信工程铁塔下,RRU以及天线使用馈线必须进行连接。并且要注意2G网络信号必须在RRU侧进行功分,4G网络信号必须在RRU侧进行合路,为切实保护好RRU设备,在移动通信基站工程铁塔下的位置必须安装一套一千八百毫米乘以九百毫米再乘以两千一百毫米尺寸的落地机柜来加强保护。 (3)每座移动通信铁塔上安装的两副天线之间的连线要和住宅小区的方向实现平行,每副所用天线必须通过四根馈线和移动通信铁塔下的RRU设备相连接,每根馈线的长度尺寸大约为五十五米。考虑到RRU设备和所用天线之间的馈线距离比较的长,所以在载荷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要优先选取7/8规格的馈线。 (4)在移动通信铁塔支架上进行天线的安装,安装高度要距离地面四十米的距离,移动通信基站工程所运用的杆塔都一定要选用GD02,安装的位置要大约在变坡的位置周边。选取这样的安装位置关键是考虑到能够更高质量地面对住宅小区方向产生比较好的信号辐射

移动基站维护技术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移动基站维护技术 系(分院)电气工程系 学生姓名xxx 学号1011xxxx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指导教师xxx 2012 年12月25日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分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表

浅谈移动基站的设备及维护 xxx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和普及,移动基站在移动通信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和保证性的作用。本文从移动基站的现状,基站维护的特征,基站维护的流程,以及基站发展前景等因素出发,阐述了基站的发展状况,未来趋势及其在移动通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移动通信行业中和企业及个人中所起的重要性等方面。 关键词:基站特征流程重要性故障处理 1 什么是基站 基站 (缩写BS) 是指固定在一个地方的高功率多信道双向无线电发送机。广 义的基站,是基站子系统(BSS,Base Station Subsystem)的简称。狭义的基站, 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 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 对于一个基站的选择,需从性能、配套、兼容性及使用要求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其中特别注意的是基站设备必须与移动交换中心相兼容或配套,这样才能取 得较好的通信效果。基站子系统主要包括两类设备:基站收发台(BTS)和基站控制 器(BSC)。无线通信组网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无线通信组网结构 2 基站维护的要求 所谓基站维护就是基站硬件日常保障与故障处理,包括基站环境、供电设备

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目录 概述 随着铁塔公司的建立,基站及其配套机房、电源等将成为铁塔公司的技术要点,本文主要从基站设备安装、线缆布放、电源配置、天馈线安装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介绍了铁塔类型、施工工艺、标签规范等方面,是4G基站建设中不可多得的经验总结。 一、设备基站主要设备安装、各类线缆布放示意图基站内部设备安装示意图; 1、基站设备安装场景展示; 图-1 图-2 图-3 1.1基站场景电缆走线槽道安装简析(图-2); 1.1.1电缆走道及槽道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 >50mm。 1.1.2水平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得>2mm,垂直槽道垂直度偏差不

得>3mm。 1.1.3电缆走道安装牢固稳定,具备防震功能。 1.1.4电缆应有序地绑扎在走道上。 1.2基站内部走线槽道布线安装(图-3) 1.2.1.1信号线的布放 1.2.1.2布放的信号线应平直,无扭曲打结,转弯处应自然圆滑, 符合设计要求。 1.2.1.3屏蔽线外层应与接地体连接可靠。 1.2.1.4芯线应无损伤,焊点光滑、均匀,无漏焊、虚焊、错焊。 1.2.1.5系统控制器到信道机的电缆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产品说明 书的要求。 1.2.1.6信号线、高频馈线、电源线应分开布放。 1.3电源线和地线的安装(图-3); 1.3.1电源线和地线安装方法: 根据电源线和地线的实际走线路径量得所用电源线和地线的长度,分别裁剪-48 伏电源线和工作地线、和保护地线;用 裁纸刀剥开电源线和地线的绝缘外皮,其长度与铜鼻子的耳柄 等长。用压线钳将铜鼻子压紧,用热缩管将铜鼻子的耳柄和裸 漏的铜导线热封;不得将裸线漏出.将电源线的一端与BTS 机柜 的电源接线柱固定,电源线沿走线架整齐布放,并用扎带绑扎,另一端和电源柜的接线排连接。 1.3.2电源线的区分:

基站代维服务方案

1项目代维服务方案 1.1移动基站代维和发电服务执行组织结构 图:基站集中化管理代维组织架构图(此表为标准化表格,人员配备可 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整) 移动基站代维组织架构将遵从统一的“集中化管理模式”,如上图所示。该模式能够保证标准化的代维工作方式(工具、流程、组织架构)能够在移动项目实施。 基站代维服务内容: ?预防性维护—是指根据制定的时间表对设备及线路系统进行周期性的日常维护,以降低故障发生的机率,提高设备稳定性。预防性维护是网络设备安全运行的首要保障。 ?修正性维护—是在设备及线路出现故障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故障,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含应急发电服务)。 ?维护备品备件管理--- 是负责管理并移动系统设备的库存备件,并在修正性维护需要备件时,将备件运送至现场,并将坏件送还移动指定处所。其中备品备件由移动提供。

?计划性维护—是指修理并改正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但尚未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故障隐患,或其他非设备维护任务,如站点环境维护。其中包括读电表及代缴电费,业主协议的续签工作, 配合全网改频、信源扩容进行改频操作以及业务性能测试,重点区域的通信保障工作。 ?计划性支持—是指移动心根据需要提出额外的人员需求,重要、突发事件的现场支持等。 ?集中监控—是指协助网络运行监控,可提供7×24小时对全网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控,每日、周、月上报故障报表并及时处理故障,维护监控平台及妥善保存系统资料。 ?工程整改及其它随工 -- 是指系统扩容工作配合或其它工程配合工作 ?质量控制分析评估—是指代维工作统计数据分析、质量控制、以期实现客户最大满意度 应急发电服务内容: ?发电人员必须持有电工证上岗,并遵守安全用电规范、消防规范、防雷抗灾规范,按发电机使用维护说明书、根据海南联通公司动力维护细则开展工作。 ?代维方将高度重视为履行本部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代维方将为所属发电人员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保险。 ?代维公司在接到移动管理方报障后(基站主电源告警),应立即电话联系当地供电公司,查询该基站所在区域内的供(停)电情况。了解清楚停电情况后,应立即向移动管理值班人员如实汇报停电的预计时长,并详细说明该基站电池性能情况。?由移动管理人员决定是否采取基站应急发电工作。若需要实施发电,移动管理人员把发电工作单派到代维方,代维方根据联通管理方要求完成基站发电工作,费用结算以发电单为依据。

通信基站施工组织设计

通信基站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根据xxx有限责任公司xxx分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移动通信基站——基站机房、双平台钢管塔基础、铁塔基础工程设计图情况,建设单位对本工程要求和我公司综合实力进行编制。 一、编制依据 1、xxx有限责任公司xxx分公司提供的:移动通信基站——基站机房、双平台钢管塔基础、铁塔基础工程设计图(建施、结施、基础接地图) 2、《砼接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3、《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7、《建筑安全技术规程》 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242 9、《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00G101 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3、其它现行国家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 13、我公司现有经济、技术综合实力情况。 第二章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xxx通信基站工程 工程位置:xxx全地区设站地 建设单位:xxx责任有限公司xxx分公司 设计单位:xxx市明州建筑设计研究院 双平台钢管塔基础 本基础为45米双平台钢管塔基础。基础混凝土为C25,垫层C10。桩身为水下C25砼。单塔基础设4根灌注桩,桩径:800mm。单桩承载力设计值1433.2KN,单桩抗拔力1233.3KN。因为本工程分布地域广,桩长根据各站址地质情况及设计承载力要求确定桩长,桩伸入持力层1000mm,桩顶超灌长度1500mm。 铁塔现浇钢筋砼浅基础 本基础为现浇钢筋混凝土阶梯基础,混凝土标号C20。根据本工程各基站所处位置地质情况不同,基础埋深要根据站址情况和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500KN/m2具体设置,回填土分层夯实,容重大于16KN/m3若地基过于软弱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改设桩基础。 机房 结构类型:一层砖混结构;设防烈度:六度;抗震等级:三级;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耐火等级:二级。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维护手册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 维护手册 (一分册) 青海盛泰通信网络工程有限公司移动维护中心

二O一三年九月

1.13 基站钥匙管理

1概述 1.1编制背景 为更好地做好基站日常维护工作,提高基站维护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基站存在的隐患问题,结合青海移动基站维护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本手册。 本手册主要针对维护单位基站日常维护巡检编写,力求让每位维护人员根据本手册即可完成基站日常维护巡检工作,随时巡视检查现场,及时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提高基站维护质量。 1.2编制单位 青海盛泰通信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审核人:祁国胜 主要起草人:杜常福 主编单位:青海盛泰通信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审稿人:祁国胜、杨文忠、赵有元、胡勋。 2基站及配套设备例检维护标准 2.1例检周期 1.对于基站综合维护服务,宏基站每月巡检一次,每月另巡视一次,边际网基站每季度 巡检一次,偏远基站按需安排巡检工作。偏远基站以及其它一些距离维护单位较远、

行车不可直达或行车时间较长的基站。对于室分系统综合维护服务,宏基站每月巡检 一次,其它基站每季度巡检一次。 2.年检主要是按需安排执行。 2.2巡视要求 1.巡视基站内各种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基站高低压线路、基站卫生、基站内设备及周边 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主要包括影响机房设施、天线、馈线、屋面立杆、走线架、 接地线、机房漏水、机房周边排水,以及铁塔基础周边环境发生施工挖土、打井、挖 沟和回填土流失等安全问题。 2.负责机房环境安全检查和放置有效的灭火器、挂有进入机房的四十字方针、基站故障 处理流程图、灭火流程图及各类警示牌。 3.在进行巡视时发现问题,应及时组织检查和排除隐患或故障,同时向移动相关负责人 报告。 2.3巡检内容 1.维护人员应严格按要求,完成基站月/季检表中的维护检查测试项目内容,并认真填 写维护纪录。基站综合维护人员必须按计划严格执行日常的例检工作(如确实有特殊 原因不能及时完成的,可以前后偏差三天执行,需注明原因)。 2.基站年检(健康检查)包括对基站载频发射功率、天馈线性能指标和2M传输系的维 护检查测试工作。 3.维护人员在进行巡检时发现问题,应及时组织检查和排除故障,同时向移动公司相关 负责人报告。 2.4基站例检前的准备

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设计方案

施工方案 1工程分部分项实施流程 1.1移动通信机房用电报装 按照当地的用电报装程序,向当地电业主管部门进行报装,并接受当地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 1.2架空线路铺设 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施工测量→电杆基坑及基础埋设→电杆组立和绝缘子安装→拉线安装→导线架设→接户线和进户线安装→检查验收 1.3管道线路敷设 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铺设PVC管或钢管→管道固定→穿电缆线→管口封堵→检查验收 1.4直埋电缆敷设 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按照线路的路径划线→挖电缆沟→敷设套管→绝缘测试→套管内敷设电缆→混凝土包封(如需要)→绝缘测试→回填夯实→检查验收 1.5变压器安装 施工准备→检查材料→技术安全交底→基础施工→变压器就位找正→变压器固定→检查验收 2.施工方法及难点、重点技术措施 2.1架空线路敷设 2.1.1线路路径选择 1)应根据农村发展规划相结合、方便机耕,少占农田。 2)路径短、交叉、跨越、转角少、靠近道路、方便施工、运行和维修方便。 3)应尽量避开易受洪水、雨水冲刷的地方,严禁跨越堆放可燃物,爆炸物的场院、房屋等地方立杆和地埋电缆。 2.1.2架空线路铺设 表面光洁平整,壁厚均匀,无露筋,跑浆现象。λ1)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放置地平面检查时,应无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地宽度不应超过 0.1mm,预应力应无纵横向裂缝。λ 杆身弯曲不应超过杆长的 1/1000。λ 电杆的埋设深度,应进行倾覆稳定验算。单回路的配电线路,电杆埋设深度不小于1.5m。λ 2)电杆须无裂纹、损伤,档距一般≤50米,架空电缆建议30米。 3) 跨越道路时,离地面距离>6米,离山坡、斜坡距离>4米,离高压线时距离>5米,其他线路距离>1米。

通信基站用空调机测试技术要求(暂行稿)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通信基站用空调机 测试技术要求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 ╳╳╳╳-╳╳-╳╳发布 ╳╳╳╳-╳╳-╳╳实施 QB-W-

目录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术语和定义 (6) 4. 测试机构认证 (7) 5. 测试环境 (7) 6. 通信基站用空调机产品结构、功能和规格 (7) 6.1. 基站空调的结构形式 (7) 6.2. 基站空调的主要功能 (7) 6.3. 通信基站用空调机规格要求 (7) 7. 测试内容及方法 (8) 7.1. 测试条件 (8) 7.1.1. 测试装置 (8) 7.1.2. 测试工况 (8) 7.2. 测试基本要求 (8) 7.3. 性能测试 (9) 7.3.1. 制冷量测试 (9) 7.3.2. 显冷量测试 (9) 7.3.3. 制冷消耗功率测试 (9) 7.3.4. 热泵制热量测试 (9) 7.3.5. 热泵制热消耗功率测试 (9) 7.3.6. 室内送风量测试 (9) 7.3.7. 能效比(EER)测试 (9) 7.3.8. 冷风比测试 (10) 7.3.9. 显热比测试 (10) 7.3.10. 室内、外机噪声测试 (10) 7.3.11. 过滤器性能测试 (10) 7.4. 功能测试 (11) 7.4.1. 运转测试 (11) 7.4.2. 本地控制测试 (11) 7.4.3. 四遥功能测试 (11) 7.4.4. 电源适应性测试 (11) 7.4.5. 保护告警功能测试 (12) 7.4.6. 防雷测试 (12) 8. 测量仪器 (12) 9. 检验规则 (13) 9.1. 出厂检验 (13) 9.2. 抽样检验 (13) 9.3. 型式检验 (13) 10. 标志、文件和包装 (14) 10.1. 标志 (14) 10.2. 出厂文件 (14) 10.3. 包装 (15)

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

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基本原理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17T10:42:34.83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作者:蒋秀明娄冬阳 [导读] 随着现代的不如今的通讯范畴中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门技能是移动通讯。首先对天线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天线的特点及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讨论了天线在移动系统中的应用。 蒋秀明娄冬阳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如今的通讯范畴中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门技能是移动通讯。首先对天线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天线的特点及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讨论了天线在移动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移动通信;天线;技术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现代化信息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其应用范围已扩大至各个领域。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完善及移动智能设备的支持,为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近年来,各大移动通信企业在不断扩增通信基站的数量,这也为通信网络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1 天线基本原理 目前的天线技术均是利用了自适应天线阵列的原理。其过程为:天线阵列接收到信号以后,经过反馈控制系统。这一反馈控制系统是由处理器和权值调整算法组成的。经过反馈控制系统之后,通常会利用特殊的算法对信号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信号的判断以及判断出信号干扰达到的方位角度。分析完之后,分析得出的信号会作为天线振元的激励信号。以此为基础,我们会调整与天线阵列相关的辐射方向图、其他参数以及频率响应等。通过对天线阵列的利用,我们可以将波束进行有效合成,并对波束进行明确的指向,进而生成相对独立的波束。这—过程结束之后,其方向图会得到一定的调整,调整方式是自适应调整。除此之外,还要对信号变化进行跟踪,并将干扰的方向调整为零值,极大地消除干扰。最理想的状态是使干扰为零,以此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从而达到无线信号质量和增加系统容量的目的。以上的过程基本为天线的整个工作原理[2]。此外,天线引入空分多址(SDMA)方式,根据信号的空间传播方向不同,区分用户。因此,天线技术具有许多突出的有点,基于天线的优势和特点,天线技术成为了移动通信技术的重要辅助技术,为移动通信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保障了移动通信整体品质的提升。 2 天线的特点及作用分析 2.1 能够有效抑制干扰信号 在移动通信中,干扰信号的产生原因较多。如果不能有效屏蔽并抑制干扰信号,将会影响移动通信的整体质量,使移动通信的信号受到严重影响。天线的研发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对干扰信号产生了有效抑制,不但提高了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质量,还满足移动通信的数据传输要求,达到了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目标。 2.2 抗衰落性较好 在移动通信中,高频信号衰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信号衰落之后不但会影响通信质量,也会影响移动通信设备的通话效果。而天线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天线通过控制信号接收方向,采用分级技术,抑制了高频信号的衰落,提高了高频信号的传输质量,满足了移动通信的发展需要,具有较好的抗衰落性。 2.3 能够有效实行移动定位 相对于传统天线,天线的另外一个优势在于可以实现有效的移动定位,对移动通信设备的具体位置进行跟踪记录,保证信号传输的畅通。目前,这一功能依靠2 个以上的信号传输基站即可实现。天线提供的移动定位功能对提高移动通信的功能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选择方法 移动通信企业在建造移动通信基站,选择基站天线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例如地形条件、覆盖面积、服务要求等等,这些因素都关系着移动基站的服务质量。应避免这些因素对网络服务造成的不必要影响。在人口密集程度较高的高话务量地区,所选取的基站天线一般为双极化天线和电调天线。同时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应考虑基站建设的区域性,以提高基站区域的适宜性[1]。在高话务区域,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一般存在较高的呼损,其区域的基站天线倾斜角度相比于其他地区较大,干扰程度也非常大,甚至导致天线的方向图出现变形、失真等现象。基站天线的倾角度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移动通信企业必须解决基站天线倾斜角略大的问题。为此,缩短基站距离,加大天线下倾角是解决倾角度过大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将天线的倾角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以防止天线方向图变形。机械天线、电调天线和双极化天线的使用,应根据话务量的疏密程度来确定,以免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在扩建通信基站、选择基站天线时,移动通信企业应制定一个严格的标准,使所建造的移动基站既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服务要求,同时又符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基站的天线安装必须从整体上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移动通信基站的服务质量,但在安装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实际的工作要求。因此,在安装的过程中,应全面地、多角度地考虑控制措施,在提高天线的使用寿命的同时,也为地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更多的还是安抚附近居民的抵触情绪。针对基站天线的安装,移动通信企业所制定的标准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于天线的裸露部分,为了消除附近居民的抵触情绪,应美化天线。天线美化不仅能够为附近居民提供生理与心理上的安全保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号的干扰,提高了通信基站的信号质量。另外,基站天线裸露部分的美化,为天线提供了一个独立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天线不受环境侵蚀,提高天线的使用寿命,间接提高基站天线的经济价值。其次,针对低层建筑类的通信基站,需要优化天线的安装技术方案。这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例如基站覆盖的区域面积等,通过这些,合理、规范地调整天线的高度和倾斜角,从而提升天线安装的科学性。基站的覆盖面积是通过基站的无线倾斜角控制的。这种天线的安装设定,不仅是因为它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是因为其安装工序简单、周期短,覆盖面积广,同时也能有效地提升基站信号强度及服务质量[3]。但在设计操作过程中,天线的倾角度并不是越大越好。随着天线倾角

通信基站防雷接地设计方案

精心整理通信基站综合防雷接地方案 编制依据 工程涉及的产品规范与标准;工程施工涉及的规范、标准及验收规范、标准等须完全满足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规范、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此):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2011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验收规范》YD/T5175-2009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 1联合接地 在整个防雷系统中接地系统是一个基本前提,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接地系统,防雷设备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接地系统的建设是所有防雷工作的基础。 1.1接地的目的 1)接地是为了防止电磁干扰起屏蔽作用; 2)接地是为了泄放过电压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3)接地是为了起着工作回路的作用; 4)接地是为了给通信设备提供零电位参考点。 5)在受到雷击时以供大电流泄放入地,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1.2地网的组成 根据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中规定: 1)移动通信基站应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线或接地网上分别引入。 2)移动通信基站地网由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组成,地网的组成如图1所示。基站地网应充分利用机房建筑物的基础(含地桩)、铁塔基础内的主钢筋和地下其他金属设施作为接地体的一部分。当铁塔设在机房房顶,电力变压器设在机房楼内时,其地网可合用机房地网。 图1移动通信基站地网示意图 3)机房地网组成:机房地网应沿机房建筑物散水点外设环形接地装置,同时还应利用机房建筑物基础横竖梁内两根以上主钢筋共同组成机房地网。当机房建筑物基础有地桩时,应将地桩内两根以上主钢筋与机房地网焊接连通。当机房设有防静电地板时,应在地板下围绕机房敷设闭合环形接地线,作为地板金属支架的接地引线排,其材料为铜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50mm2,并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出不少于二根截面积为50~75mm2的铜质接地线与引线排的南、北或东、西侧连通。

可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 目录 1. 可移动通信基站综述................................................ - 1 - 1.1. 项目背景.................................................... - 1 - 1.2. 可移动基站简介.............................................. - 2 - 1.3. 可移动基站应用定位.......................................... - 3 - 2. 可移动通信基站的特点.............................................. - 3 - 2.1. 方便的安装、维护和监控...................................... - 3 - 2.2. 紧凑的结构设计.............................................. - 4 - 2.3. 灵活的组网应用.............................................. - 4 - 2.4. 灵活的供电设计.............................................. - 4 - 3. 可移动基站系统结构................................................ - 5 - 3.1. 系统结构组成................................................ - 5 - 3.2. 系统配置.................................................... - 5 - 3.2.1. 箱体系统 ............................................... - 5 - 3.2.2. 铁塔及天馈系统 ......................................... - 9 - 3.2.3. 通信系统 .............................................. - 12 - 3.2. 4. 电源系统 .............................................. - 14 - 3.2.5. 监控安防系统 .......................................... - 20 - 4. 可移动基站系统参数及技术指标..................................... - 22 - 4.1. 环境条件................................................... - 22 - 4.2. 系统参数及技术指标......................................... - 22 - 4.2.1. 基站箱体系统 .......................................... - 22 - 4.2.2. 铁塔及天馈系统 ........................................ - 23 - 4.2.3. 通信系统 .............................................. - 26 - 4.2.4. 交流系统 .............................................. - 27 - 4.2. 5. 直流系统 .............................................. - 28 - 4.2.6. 接地系统 .............................................. - 29 -

移动基站电池维护的解决方案

北京清大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铅酸蓄电池修复技术针对通信基站电池维护的解决案 一、产品技术分析 一、项目背景 随着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移动通信基站的数量迅速增加。为了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每个基站都必须配有两组铅酸蓄电池,以备停电或电网不稳定时能及时提供临时电力。 国通信行业的电池大都为固定型密封阀控式电池,作为大型备用电源用,质量好,要求高,设计浮充使用寿命8 年以上。使用寿命对使用环境、使用式等因素依赖性强,在实际中难以完全达到理论上的理想使用环境,所以,绝大部分蓄电池在没有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前,就会出现容量下降等问题而提前报废。这不仅增加电信运营商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报废电池,对环境产生重污染。常见问题如下: ?使用环境温度高,浮充电压高等情况易造成电池正极板损坏重过早报废。 ?使用过程中长时间处于浮充状态,或放电后充电不足等情况易造成负极板硫化而过早报废。 按通信行业标准,当蓄电池容量低于标称容量80%以下时即应报废。但有关调研显示,尽管目前国普遍使用的GFM 型蓄电池设计寿命一般是8 年甚至更高,但能够在上述标准下使用超过2年的不足15%。大多数电池3 年出现问题,5 年完全报废,根本达不到设计寿命。 北京清大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专业从事铅酸蓄电池复原维护技术研发和推广的高科技公司,拥有清华大学的专家团队作为技术指导,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经过长期的努力,已与移动、移动、移动、移动、移动、移动等签订了长期服务协议,所复原的电池已成功在线使用两年以上,技术的先进性和稳定性得到了用户广泛的认可。 2005 年9 月,在省市移动公司运维部的支持下,我公司对省移动公司尤溪地区基站一组1000 安时的落后电池进行修复,结果显示:蓄电池全部恢复到了标称容量。经在线负载放电检测证明,复原后蓄电池组的性能非常稳定。经过一年多的在线运行容量基本不变。 据此可知,如果采用上述技术对移动基站的备用铅酸蓄电池进行优化维护和复原处理,可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再延长至少3 年。这不但能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完全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循环经济建设的理念,将为节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