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沥青路面

高性能沥青路面
高性能沥青路面

浅谈高性能沥青路面

徐鹏华

1前言

由于交通量的剧增,轮胎气压和轴载的增加,许多完全满足现行规范的沥青路面却达不到设计的寿命,主要表现为车辙、剥落、低温开裂等病害,即现行的规范无法控制沥青路面的某些早期损坏。从1987年开始,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进行了一项为期5年、耗资5000万元的沥青课题研究,占整个SHRP经费的三分之一,旨在制定一套新的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规范、试验和设计方法。这就是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

Superpave技术不仅对沥青工业界产生巨大影响,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很多国家均在进行相关的对比试验和验证。我国从1997年引入Superpave,近年来各省市科研单位都在研究探索中,也有不少省份已将Superpave应用于高速公路建设中。

西安—户县高速公路上面层是陕西省第一条高性能沥青路面,是施工单位—中铁十二局路面公司同长安大学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现就Superpave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在西户高速公路上的设计施工情况作一介绍。

2级配要求

Superpave混合料体积设计的级配选择是通过设置控制点和限制区来进行的。设置控制点是要求集料级配必须通过其间的范围,控制点分别设于公称最大尺寸,中等尺寸(2.36mm)和最小尺寸(0.075mm)处,而限制区则为不允许级配线通过的区域,它沿最大密实度曲线(0.45次方级配线)存在于中等尺寸(2.36mm)和0.3mm尺寸之间。由于限制区具有驼峰特征,故通过限制区的级配称为“驼峰级配”。设置限制区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限制砂的用量;二是为了使矿料具有足够的矿料间隙率(VMA)。在多数情况下,驼峰级配表示为含砂过多的混合料或相对于总砂量来说细砂太多的混合料,这种级配的混合料在施工期间经常存在压实问题,并表现为在使用期抗永久变形能力不足,而且级配通过限制区容易造成VMA过小,这种级配对沥青含量极为敏感,因此,应使集料设计级配位于控制点之间并避开限制区以满足Superpave的要求。图1示出了Sup—19矿料的控制点和限制区。

3.1原材料选择

3.1.1沥青

沥青采用美国科氏AH—90沥青,必须同时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和美国SHRP规范PG64—28的规定。

3.1.2粗集料:

粗集料采用小峪石料厂生产的10~20、10~15、5~10三档料,该石料为斜长角闪岩,石质坚硬,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由于该石料粘附性等级为3~4级,因此采用西安公路研究所生产的抗剥落剂,型号为PA-1,掺量为沥青的0.4%,掺加抗剥落剂后粘附性可达5级。

3.1.3细集料:

细集料采用沣河产水洗砂,泾阳产石灰岩石屑。

3.1.4填料:

填料采用泾阳产石灰岩磨细矿粉,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试验结果见表1。

矿粉试验结果表1

3.2设计集料结构的选择

西户高速公路上面层选择Sup—19型,控制点与限制区见下表2。

Sup—19集料级配控制点及禁区界限表2

根据室内试验,确定目标配合比为10~20碎石:10~15碎石:5~10碎石:石屑:砂:矿粉=18:22:15:30:9:6,目标级配见表3所示,生产配合比设计时级配应尽量接近表3 所列。

Superpave目标级配曲线值表3

3.3设计沥青用量的选择

Superpave混合料设计与传统的马歇尔试验方法不同,它的主要设备为Superpave旋转压实仪(SGC),SGC用来制备进行体积分析的试件,还可在压实过程中记录供测试试件密实度的资料。它的主要目的是力图将混合料试件逼真地压实到在实际路面气候和荷载条件下所达到的密实度。

在确定设计集料结构之后,针对设计集料用几种不同的沥青用量,用Superpave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计算体积指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Superpave规定在设计压实次数N des 时,空隙率为4%的沥青用量为设计沥青用量。

经室内试验,确定设计油石比为4.8%(沥青用量4.58%)。

3.4生产配合比

按目标配合比上料,由热料仓的四种热集料与填料重新进行级配组合,使合成级配最大限度地与目标设计级配相一致。关键筛孔4.75mm通过量与设计值相差不超过±3%;2.36mm及2.36mm以下不超过±2%;与0.075mm的通过量的偏差不得大于±1%;

根据试配,得出生产配合比4#仓:3#仓:2#仓:1#仓:矿粉=30:

18:18:28:6,油石比4.8%,抗剥落剂用量为沥青用量的0.4%。

4混合料施工

4.1施工温度

(1)根据科氏AH—90沥青的粘温曲线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为148℃~154℃,压实温度为136℃~141℃。现场的拌和与压实温度允许提高15℃。

(2)沥青混合料施工各环节温度控制见表4

高性能沥青路面施工温度表4

4.2运输、摊铺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摊铺与普通沥青混合料基本相同。Superpave集料级配有控制点和禁区的要求,使我们通常的1号料大为减少,而2号料占粗集料的绝大比例,由于粗、细集料角砾性要求高,因此施工和易性比普通沥青混合料差一些。为了减轻离析,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拌合厂要选择合理的振动筛筛孔,达到既能将超粒径料排除,又不会将合格料排出以造成混合料无大料和浪费。

4.3碾压

Superpave混合料粗集料含量较高,内摩阻力大,需要的压实功比普通混合料大,压实的关键是“高温、强振、紧跟压路机”。由于混合料的特性,该混合料高温压实时很少出现起浪推挤现象。在碾压过程中,应注意各种机械的衔接,同时应控制碾压温度及速度。

对于某些Superpave混合料,当温度在93℃~115℃时有一个敏感区,混合料可以在这个温度以上或以下压实,但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却很难压实。

4.3.1初压

1)初压应紧跟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不得产生推移、开裂;

2)初压采用11~13T双钢轮压路机前进静压,后退振动,从外侧

向中心碾压。

3)初压通常碾压1遍或2遍,其线压力不宜低于35N/mm。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应修整。

4.3.2复压

1) 复压先采用26T胶轮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轮胎充气压力不小于0.55Mpa 。胶轮压路机碾压1~2遍。

2)11~13T双钢轮压路机振动碾压2遍,压路机的振动频率宜为35~50Hz,振幅宜为0.3~0.8mm。

3)复压后路面必须达到要求的压实度,且无显著轮迹。

4.3.3终压

终压应紧跟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可选用12T左右双钢轮压路机静压2遍。

5施工质量检测

虽然Superpave在设计及试验方法上已脱离了传统的马歇尔试验,但在我国目前这套试验设备还未普及,仅有部分科研单位配备了这套设备。因此只有在设计时应用,施工控制还仍然沿用马歇尔试验方法。

压实度以最大理论密度为标准,要求面层的压实度为理论最大密度的93%以上。以每天马歇尔密度为标准,要求压实度为马歇尔密度的98%以上,现场钻芯取样空隙率宜在6.3%以下。

6 Superpave混合料性能分析

现行的路面结构设计与沥青混合料设计并不相关,符合了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以及其它体积性质要求的沥青混合料却不一定达到了路面设计时所假定的模量等参数。Superpave技术注意到了这种脱节,企图通过对第一阶段设计出来的混合料进行一系列加速性能试验,并通过性能预测与路面的破坏联系起来,如图2所示。

图2 路面性能预测模型方块图

材料模型将试验结果变成一系列粘弹性、非线性、塑性和断裂特性的特性参数,由于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粘弹性材料,所有试验结果都与温度有关,因此,环境影响模型将路面不同部位的温度作为空气温度的函数计算出来,从而计算出所需温度的材料特性参数。

路面反应模型利用环境影响模型的结果来计算路面内在交通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

路面破坏模型主要考虑了沥青路面的车辙、疲劳开裂和低温开裂。整个Superpave混合料分析的工作,包括各种模型的检验,尚未达到很成熟的地步,因此,目前对于模型研究课题和其它的研究课题还正在研究完善之中。

与现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方法相比,Superpave混合料设计体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

①Superpave胶结料规范,是一个基于道路所在地区气候特点的性能标准,不仅有高温指标,也有低温指标,揭示了沥青胶结料的高低温性能和流变特性,建立了沥青胶结料与路用性能之间的联系,使对沥青的选择更为科学合理;

②旋转压实仪更接近现场的压实过程,其压实试件的工程性质更接近于现场取芯试件;

③增加了混合料短期老化,使压实和空隙率计算更为符合实际;

④加大了试件尺寸(150mm直径),能适合于大粒径(25~50mm)的集料;

⑤实时测量试件高度与旋转次数,画出压实曲线,从而能评价混合料的压实特性;

⑥在初始压实次数时规定了一个最大压实度,避免了不稳定混合料的产生;

⑦在最大压实次数时规定了一个最大压实度,使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更有保障;

⑧Superpave采用最大理论密度作为现场压实度控制指标,也就是说用空隙率作为现场路面压实度控制指标,这比用马歇尔密度标准更为合理。

7结束语

Superpave在混合料设计体系上的改进是马歇尔方法不可比拟的,另外现行马歇尔设计方法多数采用规定级配的中值作为设计级配,由于满足规定级配中值的混合料不一定是最好的结构,缺少了一个评价不同混合料设计结构的过程,整个马歇尔方法就成了获取最佳用油量的方法。

实践表明,西户高速公路上面层高性能沥青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是成功的,其各项指标,包括平整度、抗滑、渗水、抗车辙、低温开

裂、疲劳开裂、水敏感性、短期老化、长期老化等经验证是满足要求的。所欠缺的是现场还不得不采用马歇尔试验来控制施工质量。

高性能沥青路面

浅谈高性能沥青路面 徐鹏华 1前言 由于交通量的剧增,轮胎气压和轴载的增加,许多完全满足现行规范的沥青路面却达不到设计的寿命,主要表现为车辙、剥落、低温开裂等病害,即现行的规范无法控制沥青路面的某些早期损坏。从1987年开始,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进行了一项为期5年、耗资5000万元的沥青课题研究,占整个SHRP经费的三分之一,旨在制定一套新的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规范、试验和设计方法。这就是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 Superpave技术不仅对沥青工业界产生巨大影响,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很多国家均在进行相关的对比试验和验证。我国从1997年引入Superpave,近年来各省市科研单位都在研究探索中,也有不少省份已将Superpave应用于高速公路建设中。 西安—户县高速公路上面层是陕西省第一条高性能沥青路面,是施工单位—中铁十二局路面公司同长安大学课题组合作完成的。现就Superpave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在西户高速公路上的设计施工情况作一介绍。 2级配要求 Superpave混合料体积设计的级配选择是通过设置控制点和限制区来进行的。设置控制点是要求集料级配必须通过其间的范围,控制点分别设于公称最大尺寸,中等尺寸(2.36mm)和最小尺寸(0.075mm)处,而限制区则为不允许级配线通过的区域,它沿最大密实度曲线(0.45次方级配线)存在于中等尺寸(2.36mm)和0.3mm尺寸之间。由于限制区具有驼峰特征,故通过限制区的级配称为“驼峰级配”。设置限制区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限制砂的用量;二是为了使矿料具有足够的矿料间隙率(VMA)。在多数情况下,驼峰级配表示为含砂过多的混合料或相对于总砂量来说细砂太多的混合料,这种级配的混合料在施工期间经常存在压实问题,并表现为在使用期抗永久变形能力不足,而且级配通过限制区容易造成VMA过小,这种级配对沥青含量极为敏感,因此,应使集料设计级配位于控制点之间并避开限制区以满足Superpave的要求。图1示出了Sup—19矿料的控制点和限制区。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 本文从路面设计、路面施工、养护管理及其他环节,结合本人的工程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标签: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破坏原因 0 引言 瀝青路面的主要类型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等,因其具有造价相对较低、行车舒适、修复方便,能够利用石化企业副产品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面层处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泛油、波浪、壅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九种。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1 路面设计 1.1 结构设计不合理 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雨水不渗等要求,宜选用粒径较小,空隙也小的级配混合料,尽量采用小粒径沥青砼,以提高沥青路面面层的防渗性。对于选用中粗粒砼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碎石的沥青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防止雨水渗入。 1.2 设计与路段实际情况相差大 我县一条沥青路面砼路穿过土基过湿地段,但设计按一般正常情况设计,全部利用挖方和就地借方填筑路基,采取逐层碾压法施工,又是雨季施工,造成极大的窝工,严重影响了工期。施工单位只好申报监理工程师并经业主同意借方填筑,仅此一项就较原设计增大投资,现该段沥青路面破坏较为严重,已多处修补。 1.3 油路补强段的路面厚度考虑不足 我县在加快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路面工程,但为充分利用老路并节约土地及投资,利用旧路的线位及结构层。按照公路补强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科学态度,宜先对所利用的路段状况进行客观评估,根据旧路的状况(特别是强度弯沉指标)确定利用旧路的方案及补强厚度。但设计单位没有认真细致的调查,大致给出一个补强厚度及路段桩号就草草了事,结果导致许多补强路段补强后弯沉值大于设计值,造成新路强度不足,早期破坏严重。 1.4 岩石路段石质类型确定有误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城市道路及厂矿道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第1.0.2条本规范规定了表面处治、贯入式、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上 拌下贯式等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方法。 对沥青类基层、联结层、整平层也可按本规范相应的规定使用。 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现行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有关安全防火标准规范第1.0.3条 的规 定。 第1.0.4条对高寒地带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 范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基层 第2.0.1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三、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一致; 四、与面层结合良好。第2.0.2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可按下列规定选用: 一、整体型: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土); 二、嵌锁型:泥灰结碎石、沥青贯入式;

三、级配型:级配碎(砾)石、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各种基层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的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第2.0.3条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或旧路面(作基层时)的质量进行检查,检 查的 项目、方法和标准,可按现行有关基层规范的规定执行。基层的质量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修筑沥青面层。 第三章材料 第一节沥青材料 第3.1.1条适用于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有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等,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第3.1.2条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第3.1.3条沥青面层所用的沥青标号,可根据地区气候条件.施工季节气温、路面类型、施工方法和矿料种类和等级情况按表3.1.3选用。 第3.1.4条沥青标号不符合使用要求时,可采用其他标号的沥青及稀释剂进行掺配,配制所需材料的比例应由试验室在施工前按规定要求进行试配后决定。施工时配制成的沥青,应由试验室每天取样进行检验,如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重新调整配制比例。 第3.1.5条沥青材料的加热温度不应超过表3.1.5的规定.加热后的保温时间宜为:道路石油沥青不超过6小时;煤沥青不超过3小时。当天加热的沥青宜当天用完,避免对沥青多次加热。 在城市沥青厂中,沥青在贮油池中的保温温度,一般石油沥青宜为80~110?;煤沥青宜为70~90?。

沥青路面结构及类型

沥青路面结构及类型 一、沥青路面结构组成 1.沥青路面结构层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组成。 2.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可由1~3层组成。表面层应根据适用要求设置抗滑耐磨、密实稳定的沥青层;中面层、下面层应根据公路等级、沥青层厚度、气候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沥青结构层。 3.基层是设置在面层之下,并对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布到底基层、垫层、土基,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基层材料的强度指标应有较高的要求。基层视公路等级或交通量的需要可设置一层或两层。当基层较厚需分两层施工时,可分别称为上基层、下基层。 4.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起次要承重作用的层次。底基层材料的强度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视公路等级或交通量的需要可设置一层或两层。底基层较厚需分两层施工时,可分别称为上底基层、下底基层。 5.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作用。 二、沥青路面分类 (一)按技术品质和使用情况分类 1.沥青混凝土路面:由适当比例的各种不同大小颗粒的集料、矿粉和沥青,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拌和,经摊铺压实而成的路面面层。沥青混凝土路面适用于各级公路面层。 2.沥青碎石路面:用沥青碎石作面层的路面 3.沥青贯入式:用沥青贯入碎(砾)石作面层的路面,即把沥青浇洒在铺好的主层集料上,再分层撒布嵌缝石屑和浇洒沥青,分层压实,形成一个较致密的沥青结构层。 4.沥青表面处治: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cm的沥青面层,表面处治按浇洒沥青和撒布集料的遍数不同,分为单层式、双层式、三层式。 (二)按组成结构分类 1、密实—悬浮结构 2、骨架—空隙结构 3、密实—骨架结构 (三)按矿料级别分类 1.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2.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3.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4.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 (四)按矿料粒径分类 1.砂砾式沥青混合料:矿料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4.75mm(圆孔筛5mm)的沥青混合料。也称为沥青石屑或沥青砂。 2.细粒式沥青混合料:矿料最大粒径为9.5mm或1 3.2mm(圆孔筛10mm或15mm)的沥青混合料。 3.中粒式沥青混合料:矿料最大粒径为16mm或19mm(圆孔筛20mm或25mm)的沥青混合料。 4.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矿料最大粒径为26.5mm或31.5mm(圆孔筛30~40mm)的沥青混合料。 5.特粗粒式沥青混合料:矿料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37.5mm(圆孔筛45mm)的沥青混合料。(五)按施工温度分类 1.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沥青与矿料经加热后拌和,并在一定的稳定下完成摊铺和碾压施工过程的混合料 2.常温沥青混合料:采用乳化沥青或稀释沥青在常温下(或者加热温度很低)与矿料拌和,并在常温下完成摊铺和碾压过程的混合料。

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

苏高技(2003)18号 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19)中面层施工指导意见 (SBS改性沥青) 一、概述 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采用了全新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依据沥青混合料初始、设计和最大旋转压实次数时的密实度以及在设计压实次数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填隙率、填料与有效沥青之比进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它在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时首先依据石料的性质进行级配组成设计,然后再进行油石比的选择。在吸收国外先进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试验研究成果,制定了《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19)中面层施工指导意见(SBS改性沥青)》,以指导我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面层施工。 沥青路面中面层厚度6-7cm,采用石灰岩集料,Superpave19结构。 二、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由于技术及试验设备限制,目标配合比设计统一委托省交通科研院设计,并提供相关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 根据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和设计配比要求,计算出材料配比,在室内拌制沥青混合料,用旋转压实机成型混合料试件,计算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应满足表1的规定,从而确定矿料的比例和最佳沥青的用量。据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楼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生产配合比设计是将二次筛分后进入热料仓的材料取出筛分,再次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并以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用油量及最佳用油量的-0.3%、+0.3%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

浅谈我国沥青路面的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沥青路面的发展趋势 摘要:在我国,沥青路面在高速公路中占90%以上,通过对国内沥青路面的调查和研究,从沥青材料和养护两个方面对沥青路面的发展做出预测。环保、节约资源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改性沥青应用前景广阔,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和就地热再生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推广。 关键词:沥青材料;预防性养护;就地热再生 近年来, 随着交通量和车辆荷载的激增以及平均行车速度的提高, 沥青混凝土路面往往在建成通车后1至2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产生严重的破坏, 如泛油、内部松散、坑洞、唧浆等。这就对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研制性能更加优良的沥青材料。 根据对国内现有沥青路面的调查,本文从沥青材料和养护方面对未来我国沥青路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采用新型改性沥青可以有效改善沥青路面的高低温性能,还可以对废弃材料合理利用,进而保护资源和环境。提前发现沥青路面隐藏的隐形病害的存在,并施以正确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可以有效的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对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有利于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 沥青材料 改性沥青同时拥有良好的高温及低温性能,可以根据需要开发出高技术高性能的路面材料,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广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改性沥青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改性沥青以后主要向环保型和功能型方向发展[1]。 1.1 环保、节约资源的改性沥青产品利用废旧物资来做改性剂,如废旧橡胶粉改性沥青,废旧塑料薄膜改性沥青等。一方面降低改性沥青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利用了废旧物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较典型的有橡胶粉改性沥青产品。在全世界范围,橡胶轮胎的废弃已成为一种公害,我国每年报废轮胎近亿条,只有其中极少数能再回收利用,绝大多数为废料,需要数百年才能分解为无害物质,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造成环境污染,而以废旧轮胎橡胶粉作为改性剂生产改性沥青,具有很好的弹性回复性能,使用在半刚性基层作为应力吸收层,能够很好抵抗发射裂缝的发展,具有高温稳定性。不但节约了社会资源,保护环境,而且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为废旧轮胎再生利用开辟了新途径。1.2 特殊功能的改性沥青产品开发特殊功能的改性沥青产品,能弥补现有改性沥青某些性能不足的特点。如抗车辙沥青产品,是针对现有改性沥青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偏低的缺点,开发的一种专门抗车辙添加剂来提高改性沥青的抗车辙能力。又如阻燃沥青产品,通过添加特殊的阻燃剂而制成改性沥青。阻燃剂在高温下受热分解产生一层不易燃烧的膜覆盖在沥青表面,隔断沥青和氧气的接触,阻止沥青燃烧。阻燃沥青在隧道路面的铺装,可在沥青路面发生火灾时减小灾情,为争取时间营救人员生命及保护国家财产具有显著的意义。又如应力吸收层,也是一种改性沥青混合料,其要求作为粘结料的改性沥青必须具有非常好的弹性,能够在一定条件

JTG F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为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1.0.3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1.0.4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1.0.5沥青面层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以杜绝施工和运输污染。 1.0.6沥青路面施工应确保安全,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沥青拌和厂应具备防火设施,配制和使用液体石油沥青的全过程严禁烟火。使用煤沥青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工作人员吸入煤沥青或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煤沥青造成身体伤害。 1.0.7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1.0.8沥青路面工程应积极采用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1.0.9沥青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特殊地质条件和地区的沥青路面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各省、市、自治区或工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代号 术语 2.1.1沥青结合料 asphalt binder,asphalt cement 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2.1.2乳化沥青emulsified bitumen(英), asphalt emulsion,emulsified asphalt(美) 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2.1.3液体沥青 liquid bitumen(英), cutback asphalt(美) 用汽油、煤油、柴油等溶剂将石油沥青稀释而成的沥青产品,也称轻制沥青或稀释沥青。 2.1.4改性沥青 modified bitumen(英) , modified asphalt cement(美) 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天然沥青、磨细的橡胶粉或者其他材料等外掺剂(改性剂),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2.1.5 改性乳化沥青modified emulsified bitumen (英), modified asphalt emulsion(美) 在制作乳化沥青的过程中同时加入聚合物胶乳,或将聚合物胶乳与乳化沥青成品混合,或对聚合物改性沥青进行乳化加工得到的乳化沥青产品。 2.1.6 天然沥青 natural bitumen (英)natural asphalt(美) 石油在自然界长期受地壳挤压、变化,并与空气、水接触逐渐变化而形成的、以天然状态存在的石油沥青,其中常混有一定比例的矿物质。按形成的环境可以分为湖沥青、岩沥青、海底沥青、油页岩等。 2.1.7透层 prime coat 为使沥青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喷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沥青、煤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一定深度的薄层。 2.1.8粘层 tack coat 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 2.1.9封层 seal coat 为封闭表面空隙、防止水分侵入而在沥青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有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薄层。铺筑在沥青面层表面的称为上封层,铺筑在沥青面层下面、基层表面的称为下封层。 2.1.10稀浆封层 slurry seal 用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与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2.1.11微表处 micro-surfacing 用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采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流动状态的沥青混合料,将其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形成的沥青封层。 2.1.12沥青混合料bituminous mixtures(英), asphalt(美) 由矿料与沥青结合料拌和而成的混合料的总称。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按公

沥青路面常见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一、沥青路面的开裂 沥青路面开裂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由于开裂致使路面上的雨水下渗到基层,加上行车的作用,形成唧浆现象,导致路面基层破坏,从而毁坏路面形成坑洞。导致路面开裂的原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沥青本身材质的影响,如沥青含蜡量大、易老化;二是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开裂,如修筑在软土地基和路面常出现这种情况;三是路面基层的反射裂缝,由于路面基层的裂缝,反射到路面面层,导致面层开裂的一种情况。 二、沥青路面的泛油、油包、车辙、推拥沥青路面出现泛油、油包、推拥、车辙的原因主要是: 1、沥青路面施工规范的缺陷 表现在沥青油石比的不准确,象油石比设计主要由室内马歇尔稳定度控制,如满足流值、稳定度、空隙率三大主要指标后,确定油石比,缺乏象日本、美国增加的动稳定度指标、确定油石比和集料配合比。 2、透层油、粘层油对油石比的影响 为了保证层与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粘结力,往往采用洒透层油和粘层油的设计方案,由于这些粘层油和透层油对未来油石比的影响往往被人忽视,因此,很容易导致油石比偏大出现泛油现象,下面我们不妨计算一下: (1)假定粘层油为乳化沥青,设计为O.8kg/m2,沥青加乳化剂和水的比例为50:50,沥青砼表层4cm,密度按2.42g/cm3,由于粘层油的洒布,每平方米增加沥青量0.4kg,而每平方米沥青砼总重量为: 100×100×4×2.42g/cm3=96800g.油石比增加量为400÷96800=0.4% (2)规范要求实际沥青用量只能在最佳沥青用量±0.3%之内,可见实际油石比已经超过了规定值。 (3)此外,由于路面基层不可能十分平整,有坑洼现象,而沥青粘层油,则为流动的液体,因此,往往在低洼处粘层油过量集中,这也是导致局部路面泛油严重拥包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性能沥青路面(道路石油沥青Superpave-25)下面层施工指导

高性能沥青路面(道路石油沥青Superpave-25) 下面层施工指导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依据沥青混合料初始、设计和最大旋转压实次数时的密实度以及在设计压实次数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填隙率、填料与有效沥青之比进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它在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时首先依据石料的性质进行级配组成设计,然后再进行油石比的选择。在吸收国外先进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试验研究成果,制定了《高性能沥青路面(道路石油沥青Superpave25)下面层施工指导意见(修订版》,以指导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下面层施工。 沥青路面下面层采用Superpave25结构时其厚度不小于8cm。其沥青混合料级配应满足表一和表二,技术指标应满足表三和表四。 Superpave25设计集料级配限制区界限表一 Superpave25设计集料级配控制点界限表二 Superpave25技术指标表表三 *注:当级配在禁区下方通过时,粉胶比可取值0.8~1.6。

Superpave25混合料马歇尔技术指标表表四 一、材料要求 1、沥青沥青面层采用优质道路石油沥青,标号70号,技术要求见表五。 沥青性能整套检验由省高指委托有关试验单位进行,各施工单位和驻地监理组工地试验室、市高指中心试验室按xx高技(XX)203号《关于进一步明确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原材料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的通知》规定对到场沥青进行检测,并留样备检。 2、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下面层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应选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以确保粗集料的质量。集料质量应从源头抓起,派专人进驻集料加工厂,对不合格的集料不得装车、装船,对进场粗集料按xx高技(XX)203号文规定进行检验。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六。 3、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米砂,石质为石灰岩,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对进场细集料,按xx高技(XX)203号文规定进行检查。细集料规格见表七。 4、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必须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见表八,进场填料按xx高技(XX)203号文规定进行检验。拌和机回收的粉料不能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以确保沥青面层的质量。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表五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 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沥青砼路面病害分析及防治 学生姓名:×××函授站点:南阳 学号:12252167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学习层次:高起本学习形式:函授 指导老师:×××审核签字: 二0一六年八月

摘要 沥青作为一种路用结合料,在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乡村道路到城市道路,从三级路到高速公路,从路面底基层到路面面层,均普遍采用。但由于沥青材质本身的差异,以及受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沥青路面常常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常见病害,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影响了道路投资效益。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出现病害的原因,并提出了根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工程病害;防治

Abstract As a kind of road asphalt binde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from rural to urban road roads, from level 3 road to expressway, from the pavement subbase to surface, are widely used. But due to differences in asphalt material itself,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level, often appear cracking of asphalt pavement, flushing, loose, pit slot common diseases, such as the emergence of these disease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driving speed, driving safety, increased car wear, shorten the service life of asphalt pavement, affects the road investment benefi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defect arise from asphalt pavement, and cur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Asphalt pavement; common disease; prevention

各种道路用沥青简介

部分道路使用沥青简介

部分道路用沥青简介 1.SBS改性沥青: SBS改性沥青具有优异的高、低温性能,有无可比拟的弹性恢复,现已得到广大公路工作者的认可;山东从1998年开始引入SBS生产,可进行移动式现场改性,也可以工厂化改性,而且已有很好改性沥青稳定技术,可根据用户不同品牌的基质沥青进行改性,按照用户指定的沥青品牌进行实验后做出适合指定沥青并且符合国家标准的改性配方,可以消除业主对基质沥青质量的担忧;SBS改性能够降低基质沥青的针入度,增加沥青延度,增高沥青的软化点指标,使沥青的各项指标更有利用高等级公路的使用,一般应用于表面层的较多。 以70#基质沥青为例,改性后与改性前的部分参数对比如下:

设备投资: 改性沥青移动设备投资一套20吨/小时的在100-240万之间;而固定工厂化生产连生产设备和储存罐及原料罐估计要530万左右。固定式设备的好处利用原料储存罐还可以做其他项目,而且一套生产设备可以同时俱应6-8个标段同时用沥青,而且一次性安装,长期不动,移动式设备一套设备只能供一个拌合站使,而且往复安装;建议固定式生产SBS改性沥青。 2.MAC改性沥青 MAC改性沥青是美国海瑞集团八十年代的技术是一种多级化学改性沥青,已纳入美国印第安那州交通部和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ASTM的技术规范;MAC改性沥青呈凝胶状,改性剂掺入沥青中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使沥青分子在沥青定向形成格架式网络状凝胶结构,其结构和性能与“果子冻”的原理相似,其品质稳定,不会产生离析,MAC沥青是一

种高粘度的改性沥青,其较高的高温粘度是其他改性沥青无法比拟的,这使沥青混合料处于热状态下,仍然能给集料以较厚的沥青膜,而且不析漏,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高温稳定性,具有较强抗老化性,用它铺筑的路面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较高的抗车辙能力,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改性成本低;在SMA技术不用使用纤维稳定剂,也不析漏,在保证SMA使用性能的条件下成本降10%-20%;可应用于沥青混凝土中面层或表面层中提高沥青的路用性能,现在在山东已经大规模使用,98年至现在山东高速公路新建和路网改造共用90万吨左右。 MAC改性沥青主要是一种化学改性沥青,软化点能达到90℃以上,有的甚至110℃左右;运动粘度也有很大的提高,使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能力大大增强。 设备投资: 若利用MAC改性剂生产MAC改性沥青,投资40万左右再利用原有的沥青储存设备即可生产;利用原材料生产MAC改性沥青则需要投200万左右生产,环保部门不一定能通过,同样要利用原有的沥青储存设备;建议使用MAC 改性剂生产改性沥青。 3、岩沥青改性沥青: 岩沥青改性沥青也是一种新型改性沥青材料,具有成本低,抗车辙能力强等特点;生产设备简单;唯一不足之

浅谈沥青路面病害及治理措施

浅谈沥青路面病害及治理措施 由于公路使用时间的增长或施工质量控制不好会造成沥青路面的种种病害,严重的路面病害会引起车辆交通事故,危害不容忽视。本文列举了几种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并针对每种病害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希望能为今后的沥青路面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沥青路面裂缝波浪 1 沥青路面的拥包、波浪及处理措施 沥青路面上有一道道软硬程度不同和厚度不等凸起的坎子,多出现于重车行驶的车适上,这叫拥包,又叫油包。顺路方向出现纵向的波峰相距较长的凹凸现象,叫做波浪。波峰相距较近,而且距离相等,连续起伏的叫做样板。产生拥包相波浪(搓板)的主要原因是用油量偏大,沥青稠度低。集料级配不兴,细料偏多;沥青混合料拌和及摊铺不匀,以及沥青面层与基层粘结不良等。这样沥青面层在车轮水平力作用下,尤其是在陡坡、停车站、交叉口等经常刹车的位置。使沥青面层抗剪力强度不足,发生整层或翻修基层部位推移而形成拥包或波浪。相应的处治方法,由于面层与基层结合不好应刨悼油层,清除基层表面浮土或翻修基层然后铺上油层。由于面层原因引起的油包或波浪则用挖补方法修补。将拥包波浪供热软化铲平,当前国内有些城市应用铣刨机铣削波浪与拥包,效果甚好。小面积的油层搓板,也可以在峰谷内项铺油料找平处治。总之,出现拥包或波浪后要及时维修以免影响行车。 2 沥青路面的麻面、松散及处理措施 麻面不同于粗面,表现为表面不够平整、坚实和致密。路表石料之间留有空隙,颗粒1/3以上的高度没有沥青粘结。油量少、主集料过大,嵌缝料少是形成麻面的主要原因,沥青的老化也能形成麻面。麻面易渗水,影响路面的使用年限。石料与沥青之间粘结不足全造成松散。造成松散的原因很多,沥青用量过少;矿料含土或表面潮湿而导致矿料与沥青的粘结不牢,沥青粘度偏低,混合料温度过高以及碾压不足等。另外,沥青路面干涩、老化也就达成松散。松散不仅降低路面使用品质,行车作用下易于发展成坑槽。轻微的麻面可撤砂养护,使砂填充空隙,防止石料震松、脱落,天热反油时能逐步缓和,严重的麻面及松散破坏宜及时罩面,有的局部应铲除进行修复。 3 沥青路面的光滑面及改善措施 石料的磨光、磨损、泛油等使沥青路面的表面形成光滑面。在雨天滑溜危及行车安全。形成光滑的原因,一是由于沥青用量过大,造成泛油;二是罩面材料颗粒较细不具备足够粗糙度;三是沥青面层的矿料不耐磨,如采用石灰石等。防止出现光滑面的方法是在施工中严格控制沥青用量,必要的道路加铺防滑面。当出现光滑面后,如因泛油引起的,则在热天趋面层较软时可以撤一些5-15毫米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论文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级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高等级公路的质量一直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将针对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供大家学习借鉴之用。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配合比 中图分类号: 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 grade highway construction,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quality of high grade highway has been not satisfactory, the paper will be in high grade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brief analysis, for everybody to learn from use. keywords: high grade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quality control are introduced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一些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我国高等级公路越来越普遍采用沥青路面,然而随着交通量及车载重量的增大,需要沥青路面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和施工质量水平。本文将以某一条高等级公路为例,从集料离析(指集料生产、运输、堆放等环节的离析)、混合料级配离析(指沥青拌合楼生产、储存、装料、摊铺机收斗、布料器分料等工艺环节存在的离析)和温度离析(指运输距离过长、未采取保温措施、机械故

3-20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中面层施工指导意见(AH-70沥青)2000

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20)中面层施工指导 意见(AH-70沥青) 苏高技(2003)20号 一、概述 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采用了全新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依据沥青混合料初始、设计和最大旋转压实次数时的密实度以及在设计压实次数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填隙率、填料与有效沥青之比进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它在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时首先依据石料的性质进行级配组成设计,然后再进行油石比的选择。在吸收国外先进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试验研究成果,制定了《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20)中面层施工指导意见(AH-70沥青)》,以指导我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面层施工。 沥青路面中面层厚度6cm,采用石灰岩集料,Superpave20结构。 二、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由于技术及试验设备限制,目标配合比设计统一委托省交通科研院设计,并提供相关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 根据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和设计配比要求,计算出材料配比,在室内拌制沥青混合料,用旋转压实机成型混合料试件,计算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应满足表1的规定,从而确定矿料的比例和最佳沥青的用量。据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楼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生产配合比设计是将二次筛分后进入热料仓的材料取出筛分,再次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并以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用油量及最佳用油量的-0.3%、+0.3%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要求应重新调整热料仓比例,进行级配设计。同时按生产

浅谈沥青路面设计原理

浅谈沥青路面设计原理 摘要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沥青混合料结构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混合料的强度、温度稳定性、水稳定性及老化速度等一系列重要性能。本文着重分析沥青混凝土强度形成机理,研究沥青路面设计原理,以期达到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和耐久性的目的。 关键词沥青;路面;设计原理 0前言 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沥青混合料结构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混合料的强度、温度稳定性、水稳定性及老化速度等一系列重要性能。本文着重分析沥青混凝土强度形成机理,研究沥青路面设计原理,以期达到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和耐久性的目的。但同时沥青路面相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缺点是:养护费用成本较高,使用期限短,耐久性差。由于建设施工期间选料、施工工艺控制不当,将会加剧沥青路面的破坏。为此许多路面出现了不少的病害,因此,认识沥青混合料路面强度形成机理,提高沥青路面设计质量,以期达到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和耐久性的目的尤为重要。 1沥青混合料工作机理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由两部分组成:矿料之间的嵌挤力与内摩阻力、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聚力。就对沥青混凝土强度形成机理以及混合料强度措施进行探讨,从而达到沥青路面使用品质和耐久性的目的。矿料之间的嵌挤力与内摩阻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矿料的级配、尺寸均匀度、颗粒形状、表面粗糙度和沥青含量。沥青混合料按级配构成原则的不同可分为下列3种方式: 1)悬浮密实结构:由连续级配矿质混合料组成的密实混合料,各种级配连续存在,同一档较大颗粒都被较小一档颗粒挤开,大颗粒以悬浮状态处于较小颗粒之中。这种结构通常按最佳级配原理进行设计,密实度与强度较高,水稳定性好,但受沥青的性质和物理状态影响较大,温度稳定性较差。传统的I型和Ⅱ型沥青混凝土(AC)属于此类型结构。 2)骨架空隙结构:较粗颗粒矿料彼此紧密相连,较细集料数量较少,不足以充分填充空隙,其空隙率大。这种结构中,骨料的之间的内摩阻力和嵌挤力起着重要作用,受沥青的性质和物理状态影响较小,温度稳定性好,水稳定性差。抗滑表层(AK)、沥青碎石(AM)属于此类型结构。 3)骨架密实结构:是综合以上两种方式组成的结构。混合料中既有一定数量的粗骨料形成骨架,又根据粗骨料的空隙的多少加入一定细料,形成较高的密实度。

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解读

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解读 (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 新的沥青路面设计规范2017年9月1日正式实施。公路路基和路面的所有设计规范至此全部更新完毕,系统基本形成。这次新的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改动很大,下面把一些问题和重点提出来。 1、明确了路面结构层和功能层的概念。路面结构层里没有垫层这一说法,路面结构层就由三部分组成:面层、基层和底基层。以前一直说的垫层,可归为功能层或路基处置层。 2、设计引入可靠度设计方法。 3、调整了交通荷载等级的划分方法,用设计年限内累计的大客车和货车交通量来确定。 4、标准轴载依然为单轴双轮100KN。但是轴载换算方法进行了很大调整。 5、最大的变动是沥青路面设计指标,摈弃了使用几十年的设计弯沉。设计指标采用了与路面使用性能相关的沥青混合料疲劳开裂、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疲劳开裂、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等。

不同的路面结构类型,设计指标不同,比如对于常见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为半刚性基层疲劳开裂和沥青面层永久变形。这是和不同的结构类型的力学特性相关的,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沥青面层主要受压力,当然就不会出现疲劳开裂,所以没有必要验算面层了。具体验算时,计算各结构层疲劳寿命不能小于承受的累计当量轴次。 弯沉作为设计指标取消了,但是在路基和路面交(竣)工验收时,要检测验收弯沉。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而言,不是设计指标,但它是路基的设计指标,这就跟路基设计规范统一起来了。 6、4.1.4条明确指明:沥青结合料类材料层与其他材料层间应设置封层。4.6.3条又说: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层与沥青结合料结构层之间宜设置封层。“应”和“宜”?为何两个条文用词前后不统一呢? 7、沥青路面结构类型调整为四种: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沥青结合料类基层沥青路面(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和水泥砼基层沥青路面(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这是按照基

高等级公路沥青面层结构类型及特点

河南交通--->交通科技--->公路工程 高等级公路沥青面层结构类型及特点 常创新 (河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监理部) 提要本文介绍了高等级公路沥青面层结构类型及特点。 关键词传统沥青混凝土多碎石沥青混凝土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High level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Layer Style and Characte ristic Chang Chuangxin (Henan High level Highway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Department)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 several pavement structur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AC SAC SMA 面层是直接承受行车荷载作用和大气降水、温度变化影响的路面结构层,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良好的温度稳定性,耐磨、抗滑、平整和不透水性。高等级公路沥青面层可分上、中、下3层或上、下2层。较少的裂缝,较轻的车辙,良好的平整度,较强的抗滑能力及经久耐用,是高等级公路对沥青面层的基本要求。能否达到这些使用要求,则与面层所使用的沥青材料,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和性质以及沥青面层的厚度有较大的关系。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当地的交通状况、气候条件、降雨量、材料情况、施工工艺、经济造价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沥青面层类型。从我国目前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1)传统的沥青混凝土面层(AC);(2)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SAC);(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面层(SMA) 。 1传统的沥青混凝土面层(AC)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根据“七五”国家科技攻关研究及修订该规范的专题研究,统一将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粒径标准由圆孔筛标准改为方孔筛标准。其主要原因为:①计量标准向ISO国际标准靠近;②便于参考国外同类结构形式的级配标准;③世行项目增多,便于国际招标、监理及质量检验;④许多国外拌和设备均以方孔筛为标准。沥青混凝土的符号由原LH 改为AC。 1.1按沥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径分类 a、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9.5mm或AC—13.2mm。 b、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mm或AC—19mm。

沥青混凝土路面介绍

沥青混凝土路面介绍 经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 分类沥青混凝土按所用结合料不同,可分为石油沥青的和煤沥青的两大类;有些国家或地区亦有采用或掺用天然沥青拌制的。按所用集料品种不同,可分为碎石的、砾石的、砂质的、矿渣的数类,以碎石采用最为普遍。按混合料最大颗粒尺寸不同,可分为粗粒(35~40毫米以下)、中粒(20~25毫米以下)、细粒(10~15毫米以下)、砂粒(5~7毫米以下)等数类。按混合料的密实程度不同,可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和开级配等数类,开级配混合料也称沥青碎石。其中热拌热铺的密级配碎石混合料经久耐用,强度高,整体性好,是修筑高级沥青路面的代表性材料,应用得最广。各国对沥青混凝土制订有不同的规范,中国制定的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以空隙率10%及以下者称为沥青混凝土,又细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的孔隙率为3(或2)~6%,属密级配型;Ⅱ型为6~10%,属半开级配型;空隙率10%以上者称为沥青碎石,属开级配型;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指标有稳定度、流值和孔隙率等。 配料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沥青与矿粉形成的胶结料的粘结力;另一是集料颗粒间的内摩阻力和锁结力。矿粉细颗粒(大多小于0.074毫米)的巨大表面积使沥青材料形成薄膜,从而提高了沥青材料的粘结强度和温度稳定性;而锁结力则主要在粗集料颗粒之间产生。选择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时要兼顾两者,以达到加入适量沥青后混合料能形成密实、稳定、粗糙度适宜、经久耐用的路面。配合矿料有多种方法,可以用公式计算,也可以凭经验规定级配范围,中国目前采用经验曲线的级配范围。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适宜用量,应以试验室试验结果和工地实用情况来确定,一般在有关规范内均列有可资参考的沥青用量范围作为试配的指导。当矿料品种、级配范围、沥青稠度和种类、拌和设施、地区气候及交通特征较固定时,也可采用经验公式估算。 制备工艺热拌的沥青混合料宜在集中地点用机械拌制。一般选用固定式热拌厂,在线路较长时宜选用移动式热拌机。冷拌的沥青混合料可以集中拌和,也可就地路拌。沥青拌和厂的主要设备包括:沥青加热锅、砂石贮存处、矿粉仓、加热滚筒、拌和机及称量设备、蒸汽锅炉、沥青泵及管道、除尘设施等,有些还有热集料的重新分筛和贮存设备(见沥青混合料拌和基地)。拌和机又可分为连续式和分批式两大类。在制备工艺上,过去多采用先将砂石料烘干加热后,再与热沥青和冷的矿粉拌和。近来,又发展一种先用热沥青拌好湿集料,然后再加热拌匀的方法,以消除因集料在加热和烘干时飞灰。采用后一种工艺时,要防止残留在混合料中的水分影响沥青混凝土使用寿命,最好能同时采用沥青抗剥落剂,以增强抗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