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社会论文

汽车与社会论文
汽车与社会论文

汽车与社会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汽车的诞生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便利,历经百年的汽车已经深入到人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文明的象征。当然,汽车犹如双刃剑也给社会造成麻烦,如环境污染,交通安全,能源消耗等。汽车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节能、环保、交通安全

一、背景和现状

汽车社会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随着轿车大规模进入家庭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国际上通常认为,一个地区进入“汽车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汽车数量达到20辆车左右。我国现在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汽车社会迈进。根据公安部交管局2010年1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小轿车2605万辆,截至2010年12月18日,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0万辆,达到4001426辆。目前我国已有北京、上海、深圳、东莞、广州等发达城市达到或接近汽车社会标准。可以预计,未来5-10年时间内,我国将有更多的城市进入“汽车社会”。以机动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生产、生活方式构成了“汽车社会”的主要特征。

二、汽车社会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及城市交通治理的必要性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飞速增长,能源匮乏、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最近,在全国掀起一轮以“治堵”为主题的大讨论。

我国私家车发展速度快,城市道路面积少,虽然各个城市已经加快了道路建设,但道路的供应速度远远赶不上需求速度,且混合交通较多,占道经营严重,由于停车场建设滞后,乱停车现象比较严重,这导致了城市交通呈现越来越拥堵的状况。交通拥堵导致城市车辆行驶速度和道路利用率降低,新增运输能力被运输效率下降和低道路利用率所抵消,并对交通事故、汽油用量、尾气排放和时间成本等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根据公安部交管局2010年1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667个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期出现拥堵。仅以北京市公交车乘客的时间损失一项为例,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792亿元,更不用说还有大量的出租车和机动车出行的时间损失以及由此导致的燃料费用损失、环境污染引起的经济损失等,有人估算,北京400多万辆机动车,因为拥堵,每月仅油费就

至少多花4亿元,这也成为今年北京市出台小汽车“摇号”限牌限购治堵新政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上海市,由于交通拥堵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而由于交通保障不利,使企业中间投入增加,生产率下降,间接损失约为直接损失的45%。中国社科院的报告显示,在全国31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大部分交通负荷接近饱和,有些城市中心地带的交通已接近半瘫痪状况。可以说,交通拥堵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城市体系,久而久之会麻痹城市功能,严重阻碍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汽车普及在带来城市范围的扩张和人们自由活动范围扩大的同时,也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管理和交通模式带来严峻的挑战。

据统计,1983年全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约为200万辆,比1977年翻了一番;1994年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约为500万辆(全国约为1000万辆),比1983又翻了一番多。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8500万辆,其中北京达到400多万辆。据专家预测,如果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没有突破性的解决办法,在3-5年内所有大城市交通都可能面临瘫痪的境地。

从小汽车的人均保有量上看,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还比较低(具体见表1),当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未来的汽车保有量达到日本的水平(每两人拥有一辆汽车),那么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6.4亿辆。假定中国平均每辆汽车所耗土地面积与欧洲和日本一样是0.02公顷,6.4亿辆汽车就要耗去1300万公顷(1.95亿亩)的土地。这已经超过中国现有的2300万公顷(3.45亿亩)水稻田的一半。即便每四人拥有一部车,即日本汽车拥有量的一半水平,也会消耗掉相当大面积的可耕地。更为严峻的是,中国的人口集中在富饶的沿海地区和中心区域,这样用于道路和停车场建设的土地数量又受到很大的限制。在停车难方面,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据美国交通工程有关研究部门测定,每辆汽车年均“行”的时间不到它“停”的时间7%;另据国际经验,每辆车需要1.2- 1.5个停车位才能满足需要,一般露天地面停车场面积为25 - 30平方米/车,因此,“停”的问题在整个交通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我国目前各大中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停车难问题,停车供求矛盾突出。由于绝大部分居住区以及中心商业区、娱乐区、车站等大型公共建筑没有配建相应的停车设施,城市中占道现象非常严重,车辆占道乱停乱放,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道路交通,道路能力、行车速度进一步降低,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都造成了干扰,对动态交

通的影响极大,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交通安全隐患。

不可否认,人—车—路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激化与冲突,以人为主体是城市的最重要本质。“车”,是人流、物流与货流的运载工具;“路”则是交通流的载体。但无论是车也罢,路也罢,其一切的出发点与归宿都只能是人。以人为本,是全球交通规划者一致认可的最高信条。近年来,尽管我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但“人—车—路”的矛盾与冲突并没有得到缓解。1980年全国城市道路总长2.95万公里,1995年达到13.03万公里,万人拥有的道路长度由3.3公里上升到7.0公里,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7.3平方米,到1996年又上升到7.5平方米。但北京、上海仅为5.6、4.5平方米。尽管如此,与国外城市相比,反映道路拥有水平的人均长度和面积指标仍然偏低。北美、西欧与日本的特大城市人均用地为836.5平方米,我国特大城市实际人均用地为61.55平方米,相差12.6倍;道路面积与用地率发达国家为17.05%,我国为6.95%,相差2.4倍;人均道路用地面积发达国家为21.4平方米/人,我国为4.22平方米/人,相差4.1倍;城市道路网密度发达国家为16.21公里/平方公里,我国为4.85公里/平方公里,相差2.3倍。所以,从我国人均道路长度和道路用地面积的数据分析,毫无限制的发展汽车产业,将对我国的城市交通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事实上,“人—车—路”的矛盾与冲突只是事物的表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水平的不足。

2001年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为6.98平方米,与国外一般发达国家20-40平方米相比,仅为1/6到1/3。我国城市道路面积率平均为8.59%,而国际上这一比例较高的城市,如华盛顿为43%、纽约为35%,比例适中的城市,如伦敦为25%、巴黎为23%;比例偏低的城市,如东京为13%;国际上通常道路面积率不应低于20%,但我国仍在执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GBJ137 - 90》规定的城市道路面积率8%-15%,属较低水平。以此种道路状况支撑日渐膨胀的交通流量,不能不说是勉为其难了。因此,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即在环境和资源可以支持的限度内,以合理的运输方式结构为前提,推进城市的机动化进程,谋求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发展,有必要从国外已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或城市圈的汽车发展模式和交通治理的先进经验加以借鉴,在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合理

化发展的同时,也取得对我国城市交通环境的改善。

三、汽车社会加强交通治理的外国经验

综观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东西方国家或地区对城市交通治理都不乏成功的经验:

1、美国纽约,在公交布局上以公交、出租先行,道路管理采用智能公交系统。86台闭路电视,对全市五个区的主干道交通状况进行监控,为工作人员处理事故和交通拥堵提供实时信息;实施商用货车与私人汽车分类管理;纽约通过HOV(高使用率车辆)专用车道的设定,鼓励私家车主“拼车”上下班。在税收政策实行高额牌照税、驾驶执照税和停车费。以曼哈顿中城停车场为例,每小时收费至少要8.99美元,在一些闹市区,停车费每小时甚至高达20-30美元。这些严厉的经济手段迫使许多人主动放弃驾乘私家车上下班。

2、法国巴黎,在公交布局上公交、出租先行。巴黎推行“自行车城市”计划:总计2.06万辆自行车,市内每隔200多米就有一个联网的租赁站,在任意一个租赁站即可归还自行车。在道路管理上市区内主要路口红绿灯附近均设有测速仪,探测不同方向车辆的路面行驶速度和道路畅通程度,帮助交通指挥中心系统自动调控不同方向的绿灯通行时间,保证各方向车流相对畅通,且实施单、双号(车牌号)轮流行驶,还划出几个禁止汽车通行的“安静区”。巴黎的市民大部分私车都只在周末和业余时间使用,而上下班大多乘地铁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执法实行“两不罚”原则,即轻微违章者尽量不罚,交通高峰期尽量不罚,目的就是确保道路畅通。驾照考试通过率一直不高,但是司机的整体素质却得到了保障。

3、英国伦敦,在公交布局上公交、出租先行。立体布局上伦敦的地铁线路目前有12条,全长400多公里,每天乘客运量数以百万计。道路管理采用智能公交系统,估计出车辆开到有红绿灯的路口需要多长时间,以及前方排队等交通信号的等待时间,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发布信号。官民平等,无特权车。在税收政策实行周一至周五7时到18时30分,进入特定区域需交纳8英镑,开征交通拥堵费后,伦敦市中心交通流量减少了21%,此项财政收入将被用于道路交通改造。从2003年起,对进入伦敦市中区的每辆车每人收过路费5英镑,一年内市中区

的车流量减少15%,约200万人改乘公交车上下班。目前伦敦75%的人出行靠地铁和公交车。近年来,伦敦把收费圈从市中区向外扩展,收费标准从5英镑提高到8英镑,期望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力争让私家车全部停开。

4、日本东京,道路管理采用立体化交通网。东京由城市轻轨和地铁所组成的大型轨道交通网所覆盖,总里程达2336.6公里,每天运送旅客2000多万人次。执法保证“两不罚”原则,即轻微违章者尽量不罚,交通高峰期尽量不罚;两种情况必罚无疑:严重超速和违章停车,后者是路面堵塞的罪魁祸首。同时,日本东京交通圈的轨道交通网络由地铁、轻轨、JR铁路、私营铁路等组成,线路共129条,总长度2336.6km,平均路网密度达到231m/kM2,而在线路密集的东京23区,网络密度高达1005m/ km2,人们步行10分钟之内就至少会到达一个轨道交通车站,交通的便捷性特别突出。其完备的轨道交通网络上不同的轨道交通方式之间可以实现顺利换乘,与汽车、飞机等其他交通方式也可以实现较好的衔接和换乘,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

5、新加坡实施电子化市区道路收费,安装在汽车前端的短波无线电发射器可与电子收费系统进行信息交换,按里程计算,然后在车主的现金卡里自动扣款。经过了小汽车时代,饱尝了交通堵塞所带来的种种苦果,欧美国家提出了“后小汽车时代”的概念,其核心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强制私家车“淡出江湖”。对于我国来说,这些经验很值得吸取。

四、加强城市交通治理、构建和谐汽车社会的建议

汽车社会城市交通拥堵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城市交通的治理问题,实际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将以怎样的观念和态度评价和认识汽车对中国城市发展影响的问题,也关系到以怎样的观念指导治理和规划未来城市发展的问题。未来的10年是我国城市私家车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将这段时间交通问题处理好、解决好,那么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面对汽车社会的到来,在借鉴国外汽车社会城市交通治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进行科学的城市交通规划

我国早期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只有道路网规划,而没有交通规划。1980年代,

随着交通工程技术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理论方法引入到中国,上海、南京等一批城市陆续开始以居民出行调查为基础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用定量分析和预测的手段,研究制定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线网等规划,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城市交通政策和对策。然而到目前为止,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基本上还是分开进行的,而不是融为一体的。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依然不能做到很好的相互协调、相互反馈。基于目前城市交通规划的现状笔者拟提出以下建议: 1、进行科学的城市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各个大城市都在向外扩张,扩张时要有规划,应建立多个市中心,完善每个组团的功能,在组团内满足居民的正常生活需求,减少人员和货物在不同组团的不必要移动。在编制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时要注意处理好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功能、城市交通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道路建设和城市综合建设,交通建设规模、速度与质量,城市道路与停车场等多种关系。

2、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的角度,避免城市人口、城市功能过度集中,造成交通总需求超过城市的交通容量极限,避免城市局部土地超强度开发而使局部交通系统无法支撑这种需求。

3、建立科学合理的路网布局框架和等级结构,特别要注意提高路网密度,尤其要提高支路网密度。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或有足够吸引力的公交优先引导城市开发建设;以税费等政策引导车对路的需求;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布局,规划好停车换乘系统,预留足够的停车空间;科学设置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道系统;城市中心和交通高峰阶段实行交通管制,结合税费等价格手段缓解交通堵塞。实行人与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在人行道规划自行车专用通道。对小汽车发展要有足够的估计,规划控制好道路网络、公共和配建停车设施,合理设计停车场,推行节约土地资源的立体和地下停车场。

(二)科学引导私家车的发展,建设人-车-路和谐共存的汽车社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总是趋向于选择更舒适、更高效的交通方式,因此私家车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但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国外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我国不可能达到美国或日本的千人汽车保有量的程度。因此对私家车的发展要进行科学引导,从国内外私家车发展历程来看,合理地引导私家车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1、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有效地引导合理使用小汽车

交通问题显然和机动车数量及机动车使用频率直接相关,因此,规制私人小汽车使用,提倡合乘和使用高承载率车辆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在高载客率的车辆中,效能最高的首推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其次是常规公共交通。当前居住密度高、出行强度高的城市中普遍倡导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目的之一就是在有效控制道路交通量的基础上减少交通拥堵。在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公交优先的发展策略应贯穿始终。在管理和规划城市交通发展时,可达性是比机动性更重要的指标。如果一个城市从统计数量上提高了汽车和道路的拥有量,却没有提高多数市民到达他们目的地的便捷程度,则其以大型立交桥和豪华轿车点缀的交通现代化就只是空有其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公共交通在城市出行中的比例仅为20%,与发达国家城市70%-80%的比例相去甚远。而在香港,公交的出行率占90%。北京市民选择公交车作为通勤工具的比例大约25%,上海22.3%,广州26.85%,情况最佳的深圳也不过是41%。而公共交通和多模式联合交通共存是世界各国城市交通建设的经验,因此,有必要在我国确立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有效利用城市交通设施资源和社会资源,是缓解高密度城市交通拥挤的有力手段,也是最环保最经济的出行捷径。在目前城市道路扩张有限的情况下,大容量的城市公共汽车与私家车相比,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城市交通设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状况,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交通资源,必须优先和重点发展公共交通。在私家车发展初期,即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减缓私家车的发展速度。中国大城市必须在小汽车大量进入居民家庭前,确立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才能应付未来居民出行机动化高潮的到来。当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不是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缓解了道路拥挤,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效率,可以为私家车省出更多的交通设施资源,创造更好的出行环境,使私家车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2、提高私家车的使用成本

香港在管制私家车的增长方面,一直采用较高的车辆首次登记税、车辆牌照费及燃油税,把私家车每年的增长率控制在2-3个百分点之内。综合我国和世界各国大城市情况看,中国小汽车的使用成本是较低的。近几年来,鼓励轿车进入家庭,道路、停车场、清洁的空气环境已变成十分稀缺的公共资源,必须由市场

公平补偿。为了避免私人轿车消费挤占日益稀缺的城市公共资源,私人轿车消费必须市场化,现有的利益格局和管理体制必须改变。本着“谁消费,谁买单”市场化的原则,应该提高对私家车的收费标准。收来的费用可用于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形成公共交通和私家车相辅相成的局面。市场配置资源可以体现公平,促进效率,增加公共收入,发展环境治理,实现政府、社会、消费者的共赢。交通流量增长并不和汽车保有量成正比,在大城市,私家车的出行里程大大低于出租车和公务车,增加5辆私家车相当增加一辆出租车的出行量。为了控制汽车的不必要出行,可以启动经济杠杆,将目前购置汽车的高税费和使用汽车的低成本,调节为降低购置汽车的花费,而提高使用过程的成本,在扩大消费的同时,重在提高使用效率。

3、提倡环保的出行方式

自行车和步行是没有任何污染的绿色交通,要鼓励短距离的出行者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一方面,在机动车道外规划自行车和步行者专用道,合理规划自行车和步行者的路权。韩国首都为缓解交通堵塞、减少环境污染,要求每个家庭要拥有1辆以上的自行车。为支持骑自行车,还修建了自行车车道和自行车公园,扩充存车处和服务中心,要求中央政府改进不利于骑自行车者的公路交通法,为扩建自行车设施增加财政支持。德国的城市基本都有自行车专用车道,专用车道设在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用一种明显区别于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的颜色加以划分和区别,如德国南部的慕尼黑市区已有700多公里自行车道,22000个自行车停车站,据德国交通部门统计,每年自行车与机动车之间的肇事率为零。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创造良好的步行交通环境,建立城市步行交通系统。步行是城市出行方式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短距离出行方式,步行交通作为一种绿色交通方式,无污染,不消耗能源,步行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已经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如广州的北京路步行街,集购物、体闲、餐饮、娱乐于一体,成为广州市居民节假日和夜生活的重要场所。这些地方的街道布置及装饰设计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努力创造出一种温馨、轻松的城市氛围。从城市交通发展的角度看,在城市核心区建立步行街区,有利于消减过度开发带来的交通拥挤和污染排放,同时配套实施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有助于限制附近地区机动车的进出,对于缓解交通压力、调整城市基础设施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三)运用智能交通系统,加强交通管理

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较低,交通秩序混乱,无效交通多,加剧了交通拥堵等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经验证明了科学地管理城市交通,理智地使用道路交通资源与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同等重要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交通管理的效益比单纯的道路设施建设成效更为显著和直接。

1、借鉴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加强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交通系统是19世纪80年代国外一些交通业界人士意识到信息革命时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全面影响传统的地面交通而酝酿并正式推广的ITS(起初为“IVHS”-智能车辆道路系统)系统。各国对ITS概念的理解各有差异,但实质却是一致的。目前在我国一般采用如下定义:智能交通系统是在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港口、机场和通信)之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计算机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的集成,并应用于地面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系统。它使得交通系统中三大主体“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新的方式呈现。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通讯系统、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其他高科技手段(如GPS等),充分应用现代交通工程理论和技术,强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现有道路设施的潜力。

2、调整交通结构,合理分配道路路权。切实解决人车混杂、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杂的矛盾,对行人与自行车交通的安全性和可达性给予足够的关怀,为乘客提供方便的换乘条件。

3、加强交通法制法规建设,规范交通参与者的行为,提高现代出行者的现代交通意识和遵章守规的自觉性,改善占道停放,交通秩序混乱等不良现象。

(四)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优化城市结构,解决居民出行问题

汽车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市区的地铁交通系统,也需要城市郊区、周边副中心轨道交通系统的支撑。国外轨道交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集地铁、轻轨、城市铁路、市郊铁路、干线铁路等于一体的完备的轨道交通网。目前,我国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己达43个,预计到2015年,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将达到125个,而其中2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将达到50个左右。这说明我

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正处于从中心区向外蔓延扩展、卫星城及新城逐步建立的发展阶段。在城市规模扩大的同时,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岗位之间的平均距离逐渐加大,这在市区房价高涨的城市更为明显,由此造成市郊干线道路交通拥挤,居民出行时间在一小时以上。这种现象在发达国家大城市也经历过,它们通过建设发达的市郊轨道交通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对我国市郊交通发展具有可借鉴经验。

1、国外大城市市郊轨道交通的发展

纽约、柏林、巴黎、伦敦和东京等国外大城市,都己发展形成完善的市郊轨道交通线网,并能很好地与城市公共交通衔接,真正实现郊区、卫星城及新城同中心城之间快速、便捷和大运量的交通功能。同时,国外市郊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带动了卫星城、新城及周围城镇的发展。巴黎RER的建设极大地推进了城市格局的变化,为新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持。东京都市圈内错综复杂而又繁忙的市郊铁路系统也推动了如多摩、千叶、筑波等新城的发展,并承担着每日大部分通勤乘客的交通需求。从表2可以看出,表中各大城市市郊轨道交通规模要远大于城市其他轨道交通规模,这说明各大城市都很重视市郊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国外大城市相比,我国大城市普遍缺乏市郊轨道交通这个层次。若周边新城和卫星城发展起来,仅依靠公共汽车和小汽车是很难满足交通需求的。国外大城市的通勤客流以及城区和郊区之间的交通需求大部分都由市郊轨道交通来承担。如1990年纽约有203.8万人在曼哈顿工作,其中148.1万人使用公共交通,24.5万人使用市郊铁路(所占比重为16.5%) ;1987年巴黎市郊铁路年客运量就达到4.82亿人次;日均客运量超过130万人次,据统计,每日17:30到18:30的高峰小时内,巴黎市各大站发送旅客达21.5万人,相当于大站日发送旅客的1/3;东京的市郊铁路在东京一横滨区域内承担了公共交通2/3的客运量。

2、国外发展轨道交通对我国的启示

(1)重视市郊轨道交通的发展,提早做好规划与建设计划。市郊轨道交通是大城市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层次,在带动新城、卫星城以及中心城区的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如巴黎的RER,不仅推动巴黎“多轴、多心”的规划,加强了城市各组团间的联系,并且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因此,应尽早重视市郊轨道交通的规划,可以在新城或卫星城镇尚未完全发展起来时进行

土地控制、避免以后的拆迁和征地问题。

(2)市郊轨道交通车站应根据沿线客流需求布设,不能拘泥于某种标准站距设置。市郊轨道交通车站的布局设计应考虑与郊区公共汽车、小汽车等交通方式的衔接,以扩大市郊轨道交通的客流吸引范围,增加可达性。

(3)市郊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应有较大的灵活性,以提高运营效率。列车编组应根据客流的潮汐性灵活实施。如柏林的S-Kahn,在高峰小时内编组数为6- 8节,其余时段则为4节;根据不同客流断面的特征,开行多种交路形式的列车;采用多种运行图,如平日图、周末图、节日图、季节图等。

(4)由于郊区的建筑密度较低,存在设置较高电压线的防护空间,因而市郊轨道交通应尽可能采用城市铁路系统制式。城市铁路的主要优点是:车体较宽,容量大且舒适性好;电压较高,故牵引变电所间距较大,可以降低工程造价并提高列车运营速度;以地面线路或高架线为主,则工程造价及运营成本较低。据统计,城市铁路每公里造价仅为0.9亿元,是中心区地铁造价的1/10-1/7,轻轨造价的1/3-1/6。

结论:

我国的私家车发展正处在初始阶段,但从现状来看,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我国能否进入私家车时代,而在于对汽车进入家庭的程度和速度的把握。私家车的发展问题应该放在中国特殊国情的大背景中去综合考虑。考虑到我国的土地资源、能源有限,私家车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为减少私家车的负面效应,不仅要进行科学的交通管理,还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私家车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引导,以使其发展最终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参考文献:

仲子平,闫瑜.汽车文化——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1

天津大学大学文化论文

1.天津大学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应该引领什么样的文化 答案:“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规划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构想,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到来, 小康社会的内涵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1990年,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中,就对小康社会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即在温饱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里的生活质量提高不仅是指物质生活的改善,还包括了丰富精神生活的要求,既是对经济方面的要求,就是对国民文化方面的要求。2003年,中共中央又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这不仅是国家的要求,更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教育是第一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引领我国未来发展的新鲜血液,代表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

,天津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院校,不仅要在学科专业教育上下功夫,更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精神面貌和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也是我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应该引领的一种精神文化。 那么我校应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文化风貌,采取哪些措施带动大学生积极关注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进而为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呢 第一就是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相关课程。现如今,在很多大学里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包括马列主义思想和毛泽东理论在内的公共课只是一个形式,大多数学生敷衍了事,到期末考核的时候临阵抱佛脚,只背老师画出的重点内容,以便于应试。课堂上没有几个学生真正听讲,甚至还有翘课的现象,教师为了整治学生缺席现象,每节课都点名,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学生找各种理由请假,或者让同学帮忙签到。针对此种现象,我校应该积极改革思想政治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将国家和社

第1章学术论文写作概述讲义

第1章学术论文写作概述 1.1 学术规范 1.2 关于学术论文 1.3 学术论文的撰写 1.4文献综述的撰写 1.1.1学术剽窃及其防范 凡是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意或无意地使用他人的思想见解或语言表述,而没有申明其来源的,就是剽窃。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总体的剽窃:整体立论、构思、框架等方面抄袭; ?直接抄袭:直接的从他人论著中寻章摘句,整段、整页地抄袭;为了隐蔽,同时照搬原著中的引文和注释; ?在通篇照搬他人文字的情况下,只将极少数的文字做注; ?为改而改,略更动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或换一种句型; ?错误理解综述的概念 ?跳跃颠转式抄袭 ?拼贴组合式抄袭 学术剽窃的主观控制: ?一字不差地直接复制引用,确保不做任何改变 ?在做笔记时清晰地记下作者和资料来源细节; ?熟悉文中的引用方法; ?仅引用对论点至关重要的段落; ?在开始查找文献资料之前,先记录下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然后用他人的成果支持或反驳这些论点; ?有选择性地引用,不要引用过多; ?解释的时候要注意材料运用得当; ?阅读完资料后,凭记忆作笔记。

学术剽窃的客观防范: CNKI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14、严禁抄袭、剽窃他人论文(设计)与成果,严禁以任何形式捏造、篡改研究数据和计算结果,上述行为,一经查实,一律以不及格论处。” 1.1.2学术规范的本质和层次 ?技术层次 ?内容层次 ?道德层次 1.1.3学术规范的体系 ?学术道德规范 ?学术法律规范 ?学术技术规范 1.2.1 学术论文的定义 学术论文又称学术文本或研究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是作者向社会描述自己研究成果的工具。 1.2.2 学术论文的特征 ◆创新性 ◆学术性 ◆科学性 创新性 是衡量学术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一篇论文价值的大小,不是看它如何罗列现象,重复别人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看它能否创造前人所没有过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并具

大学生艺术欣赏期末论文

课程名称:大学生艺术欣赏

音乐诠释人生 第一天上大学生艺术欣赏就了解到“言”“象”“意”“道”四字真言,大概就是以后对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欣赏的几个方面。“言”是最基础的,是艺术表现的外形,“象”是艺术的象征,“意”,又可引申为意蕴,意义,所以我对它的理解是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最高一层的“道”,我想就是艺术作品所引发的与观众的共鸣吧。一个作品只有从这四个方面去了解才能真正的与艺术融为一体。 音乐,用一串音符构成,简单却又意义深刻,区别于绘画,雕刻,舞蹈,书法等等可以用眼睛来欣赏的艺术,所以才更要我们用心聆听。音乐,因为脱离了实物的载体,想要辨别其中的情感更是不易,所以有标题音乐,非标题音乐,所以有轻快的音调,有低沉的音调来表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说到音乐必然要谈到乐器,像是古琴,深沉高亢,所以有高山流水的绝响,有俞伯牙钟子期的千古流传的友谊;像是古筝,舒缓婉转,清脆嘹亮,所以有“春江花月夜”的惬意,夕阳西下,泛舟江上,天高风清,浩浩淼淼;像是钢琴,优雅淳郁,所以有肖邦的“钢琴诗人”之称。二胡,没有管弦乐的磅礴大气,没有钢琴温润的气质,但就是这样一个中国传统民间乐器,铸造了“二泉映月”的流芳百世,又或者说,是瞎子阿炳赋予了“二泉映月”活的灵魂。 刚听完“二泉映月”就感觉悲凄之情久久萦绕,[1]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

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 记得听老师说过,阿炳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是雷尊殿道士华清和的儿子,年幼丧母,父子相依为命。从小受到祭祀音乐的影响,在道观里学习二胡,琵琶等乐器的演奏,他天赋很高,为人却浪荡于尘世,在父亲逝世后被赶出了道观。正值年轻力壮却患了眼疾,而后失明,我想正是从这个时刻,生活才真正给他磨砺,也正是不幸才让他饱尝人情冷暖,最后将一腔才情寄托于陪伴了他多年的二胡上。 “二泉映月”的定名还有一段故事。在旧社会摸爬滚打多年的阿炳早已家徒四壁,贫病交加。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们南下搜集民间声乐,杨教授在录音后便问阿炳这首曲子有没有名字。阿炳说没有,杨教授便说不如叫“二泉印月”,阿炳回答说“印”字不好,像是抄袭的,不如叫“二泉映月”。就这样,这首曲子得以流传至今。 音乐,需要创作人情感的浇灌,才能达到绕梁三日而不绝的境界,仿佛能看到这个场景:阿炳就这样拿着一把破烂的二胡,沿街边走边拉,凄厉的二胡呜咽着散步在街道上,嬉闹的孩子边跑边喊,“阿炳来了,阿炳来了”,偶有人打赏也不作谢,不卑不亢,坚毅顽强。所以当这首曲子一经流传就征服了全国人民的心,在漂洋过海后一致受到美国人的赞同,小泽征尔发出感叹“这首曲是要跪下来听的”。 因为生活的艰辛,晚年的凄凉促使阿炳用二胡书写内心的抗争,不屈和无奈,最终化为一声叹息,一曲终了,久久无法平静,音乐构成人生,人生又赋予音乐灵魂。正如二泉映月演奏阿炳的人生,还有

家校沟通的策略及技巧资料

家校沟通的策略及技巧 做好家校沟通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对于班主任来说,的确是个难题。一个班级四十多个学生,八十多个家长,所谓众口难调,无论班主任怎么努力,家长总会有不满意的,久而久之,难免产生矛盾、积怨,甚至产生对立,这就会影响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家校关系的和谐。因此,要求我们班主任去思考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提高处理问题的层次与境界,以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应对千变万化的矛盾。 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呢?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联络 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快捷,如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班级主页等。 1、利用电话促进家校沟通 这是最方便、最普遍的一种联络方式。如果能够善用,这一条线会成为拉近距离,凝聚力量的“感情专线”。在给家长打电话时,我会注意到以下几方面:(1)多赞美,少批评。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只诉说罪状。所以,我会多多表扬孩子的优点、成就,例如:“这孩子长得很可爱”“孩子挺聪明的”“小家伙非常机灵、反应很快”“孩子可关心集体啦”,家长在听了这些好话后,自然就比较听得进去孩子的其他缺点,自然就会接受老师的一些意见和建议。(2)注意电话中的语辞和声调。电话看不到对方表情,所有的感觉、印象都来自电话中的声音,不论家长的语气、言语如何?我都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至始至终以亲切、自然、流畅的语调,心平气和地、耐心地与家长交谈。(3)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家校交流中,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一般我会避实就虚,不马上切入正题,而是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 2、利用网络促进家校沟通 作为家长,谁不关心自己小孩在学校的一举一动?而家长想知道小孩的“详情”,必须从老师的口中才能具体得知。给老师拨个电话吧,白天怕老师在上课不敢贸然打,晚上怕影响老师休息还是不敢“下手”,一天下来总找不到适合的时间与老师沟通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是一种很好的联系方式,在班建立班级QQ群,在QQ群的群空间里大家发发讨论帖,把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写在讨

大学文化品牌论文大学文化特色论文

大学文化品牌论文大学文化特色论文 通过大学文化品牌彰显办学特色的探讨 摘要:大学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本质上却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各要素的一种系统组合。它包含了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大学的办学特色则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历史中积淀而成的办学特征和风格,以及大学在紧跟时代步伐、锐意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气质,是一所高校独特的本质内涵,是它相对于其他高校而言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如何通过大学文化品牌,彰显大学办学特色,对于大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文化;办学特色;品牌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的出现和大学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树立大学文化品牌被提到议事日程。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品牌大学,是提升中国文化竞争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发展为“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趋势。塑造大学品牌,提升大学办学水平,实现科学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建设之路,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大学文化是大学内在的一种本质特征,大学文化及大学文化品牌的建设,对于大学的发展及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大学文化与办学特色 大学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实质上是以大学为载体,在大学长期

的办学过程中,在大学基本职能的实现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形成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和。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对理想目标的一种内在的价值追求,更或说它是大学多年形成的一种学术传统;大学物质文化更是广泛深远,它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标志;大学制度文化则是大学调整内部关系的一种制度体系;而大学环境文化是大学人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环境条件。大学文化在本质上是大学生存发展各要素的一种系统组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在国家层面上强调了办学特色的重要地位。何谓办学特色?特色在哲学层面上其实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问题,特色就是“舍我其谁”的个性,通俗地讲就是“招牌”。大学的办学特色则是指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历史中积淀而成的办学特征和风格以及大学在紧跟时代步伐、锐意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气质,是一所高校独特的本质内涵,是它相对于其他高校而言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大学办学特色主要包括办学理念、规章制度、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改革与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大学精神等方面的独特风格和优势。不难看出,大学办学特色是大学文化的一种体现,是在宽泛的大学文化中、经过一代又一代大学人的不懈努力而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凝练而成的,是更高层次上的大学文化,是一个大学文化的缩影。

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期末论文

大学生心理适应与发展期末论文 步入大学以来,也算遇到过了不少的情绪问题,做了一年的心理委员,也看到身边的同学们也同样被各种情绪困扰过,大学生似乎是一个非常容易为情绪所困的群体。 经过我的观察和对相关资料的查阅,总结出来一些大学生情绪特点。 大学阶段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注重个性表达, 情绪体验丰富,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作为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生理基本成熟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而对人、事、社会等各种现象特别关注,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对学业和未来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拥有许多积极的情绪,每一个心理过程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绪背景下进行的并受其影响和调节的。 而大学生活中,情绪总是跟人际交往,学习,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在这些环境下,大学生的情绪特点可谓丰富,具体概括如下: (一)丰富性和复杂性 亦可理解为敏感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来看,大学生表现出较多的自我体验,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体验;从社交方面来看,大学生的交际范围日益扩大,与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的交往更细腻、更复杂,有的大学生还开始体验一种更突出的情感——恋爱,而恋爱活动往往又伴随着深刻的情绪体验,这种特殊的体验对大学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情绪体验的内容上,大学生的情绪呈现出相当丰富多彩的特征。 (二)波动性和两极性 即起伏多变。大学时期是人生面临多种选择的时期。社会、家庭、学校及生活事件,都会对大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相对敏感,情绪带有明显的波动性,特别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更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情绪的困扰与波动。同时,由于大学生自我认知、生涯发展及心理发展还未成熟等原因,情绪起伏较大,带有明显的两极化特征,情绪的反应摇摆不定、跌宕起伏。有人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人70%的情绪都是经常两极波动的。 (三)冲动性与爆发性 由于大学生兴趣广泛,对外界事物较为敏感,加之年青气盛和从众心理,因而在许多情况下,其情绪易被激发,犹如急风暴雨不计后果,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常常与爆发性相连的。大学生的自制力较弱,一旦出现某种外部强烈的刺激,情绪便会突然爆发,易产生破坏性的行为和后果。 (四)阶段性和层次性 大学阶段不同年级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不同,各个年级面临的问题不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也不同,呈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特点。新生自豪感和自卑感混杂,放松感和压力感并存,新鲜感和恋旧感交替,情绪波动大。二三年级经过了一年级的适应过程,能够融于校园生活中,情绪较为稳定。毕业班学生面临毕业论文及择业等重大问题,压力大情绪波动大,消极情绪多。另外,由于社会、家庭及自身要求、期望不同,能力、心理素质的差别,大学生也会体现着不同的情绪状态。 (五)外显性与内隐性 一般而言,大学生的很多情绪是一眼就能看出的,如考试第一名或赢得一场球赛,马上就能喜形于色。但由于自制力的逐渐增强,以及思维的独立性和自尊心的发展,他们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或抑制自

大学生礼仪文化论文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大学生礼仪规范》选修课 课程考核论文 题目浅析大学生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姓名:江又佳 学号:13130122 院系:经济管理系 班级:电子商务1班 成绩:

浅析大学生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大学生,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关键词:礼仪人际交往重要性作用 所谓礼仪,礼者,敬人也;仪者,形式也。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成。”所谓“礼”,是教人尊敬与关心他人,使之合乎情理。所谓“节”是教人在言谈举止上要恰到其分,使之合乎事理。可见,小到人与人的交往,大到国家间的交往,都必须遵守社交礼仪规范,否则就会失礼失态。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和密切,作为交往润滑剂的礼仪也越加显得重要。在大力提倡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体的社会公德。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学习礼仪,遵从礼仪,如何在与人交际时能够合礼,尊重他人,以礼待人,对于我们来说或许已经渐渐遗忘,但是对于我们这群当代大学生来说却很重要。 一、大学生学习礼仪的必要性 礼仪是对人际关系的调节。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学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上却往往达不到基础道德的水平。这是与社交礼仪教育的缺乏分不开的。因为,礼仪是一种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生活成员在社会中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大学短短四年之后,我们即将面对的是职场的考验。我们需要面对形形色色不同的人,而常言道,大学是一个微型社会,除却是我们学习专业知

大学生礼仪期末论文

大学生礼仪期末论文 古代礼仪对社会的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礼仪之邦,在古人的心中,他们把礼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诗经中有云,“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即礼是人和野兽的最大的区别。人生而不知礼,及被教化,却能知礼、懂礼,心中有礼,人人如此,便成礼仪之邦,便可天下大同;如若是人而无礼,即禽兽不如,活着也并没有意义。千百年来,古人的所作所为我们无法了解,但是礼延续了千年,让我们有可能从中了解到古人的所思所想,了解到千百年来曾存于世间的大智大慧。 纵观中国人的一生,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一个礼字,从出生成人到婚丧嫁娶等等都需要符合于礼仪,很难相信没有了礼,古人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是一只贪婪、有恶欲的野兽,还有可能变成一具行尸走肉,没有目的,没有使命。孔子有云,“不学礼,无以立”,即礼是人立身的根本,是做人的基础,立身先立德,而懂礼才能知德,如此看来,礼对人不可谓不重要, 而且纵观历史,礼仪似乎渗透到了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等,传承了一世又一世,即各个朝代中都能发掘出礼的影子,礼在社会中也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提到礼,估计在脑海中浮现的首先是周礼:在周代,周公把礼向人的身上转移,并将以前的有关礼的内容加以改造、整理,创造出了一套具体可行的礼仪制度,并同时在全国推行,自此,礼仪成了一种制度,成了人与人之间相待的一种规范,成了一种真正有力的保障。其所制定的礼仪制度不仅仅有严格的等级划分,用来维持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关系,更是渗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各个方面比如交往、穿着、服饰、婚嫁丧葬等提出来细致具体的要求,自此,中国礼仪时代正式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王朝式微,各诸侯国之间征战频繁,周朝早期制定的礼仪制度沦为一纸空文,国与国之间相恨相杀,礼被人们所忽视,一不能富国强兵,二不能获得利益,礼仪中的交往原则被人们所抛弃;然而当中的等级制度却愈发严格,人们不再拥有自己的自由,被肆意买卖,任意的支配。但也许是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特征,并不能一概而论,因循守旧反而会贻笑大方。泓水之战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宋襄公在位时与楚国发生争端,双方在泓水相遇,楚军多,宋军少,有人劝谏道:“趁楚军渡河之际消灭他们。”宋襄公认为他们为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于是果断拒绝。等到楚军过了河刚开始布阵,其人继续劝谏说抓紧时机,然而宋襄公依旧拒绝了,最后等楚军布好阵后,楚军一拥而上,大败宋军。事后宋襄公还说:"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同时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当作战时,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的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其大臣却说:“打仗是以胜利为目的,哪里还要管君子、礼仪之道,按你所说的,直接当奴隶算了,何必去打仗呢?”乱世之中礼仪并不可废,但仍需做下变通,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宋襄公的,也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按礼而来的。 言及于此,就不得不说说孔子了。孔子的一生无疑是坎坷的,但他始终坚持着他的梦想,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回到那人人知礼、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但他又是可悲的,以其思想生于任何太平之世都能够大有所为,可他却偏偏生在了春秋战国,一个无法拯救的乱世,在这里他主张推行礼仪文化治国,改变社会风气,通过礼仪使人修身养性,悟道有礼,井然有序,,以礼相待,后经孔子及其弟子的实践、推广、礼不断的丰富完善,内涵深化,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并对后世历朝历代生产巨大影响!礼在孔子这里又经过了完善和改进,被后世所沿用。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大学校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文化范畴。健康、向上、丰富、有序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传播先进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凝炼优良校风,创设育人环境的有效途径。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正确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全员性等原则。只有理念先行,培育践行校园文化之魂;构建合力,健全大学校园文化的微观基础,并且重在理念、机制和内容创新,才能创建与时俱进的大学校园文化。【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征;现状;思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高校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国家扩大招生规模、联合办学、私人投资办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利于高校管理者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开拓创新,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提供保证。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受教育者提供德、智、体、美等全方位的物质条件。这无疑加速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这必然对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以广大师生为主体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现象,是指课堂教学以外,以校园为活动背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广大师生为主体共同参与的一种校园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容校貌、校风学风等文化环境和校园内举办的各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系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广大师生共同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内交往的人际关系等。所谓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校领导者有意识的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因素、克服不良的校

大学期末论文

大学期末论文 题目:德国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 院系:教育学院 专业:特殊教育专业 年级:2016级 姓名:幸顺丽 学号:2016092031 完成时间:2016年12月14日星期三

【摘要】:本文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阐述了德国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状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普通教育的恢复和发展,特殊教育也得到了德国联邦政府的重视,为了恢复和发展特殊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一保障了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所有特殊儿童不管其程度如何,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其二按照不同种类特殊儿童,设立了各种特殊教育机构与学校,使特殊儿童受到更专一的教育。其三为了使特殊儿童更早的得到治疗和融入社会,德国联邦政府还发展了学前特殊教育,让特殊教育从婴儿时期抓起,对相应的特殊儿童进行有专门的康复训练,使更多的特殊儿童受到康复教育。其四扩充了大量的特殊机构和学校,使得大部分特殊儿童接受到了特殊教育。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德国的特殊教育有了新的发展问题,其一为了提高特殊学校的教学效果,改善了教学计划,即班级的规模和特殊学校的师生比例,使得每个特殊儿童都得到了关注。其二因特殊机构与学校的急速扩增,导致了教师人数的不足,而加重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其三为使已经得到康复的特殊人群有自己的经济收入、不依附他人,联邦政府还特别重视特殊儿童及青年的职业培养。使特殊人群成为了家庭的好帮手、社会的好公民,并为社会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关键字】:特殊儿童教育权利康复训练 教学计划职业培养

目录 德国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 (1) 引言 (1) 一、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德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1) 1. 保障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 (2) 2. 设立各类特殊学校 (2) 3. 发展学前特殊教育 (3) 4. 扩充特殊学校数量 (4)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6) 1. 发展促进学校。 (6) 2. 改善班级名额及师生比 (6) 3. 重视培养特殊教育师资 (8) 4. 重视特殊儿童及青年的职业教育 (8) 总结: (11) 附录1 德国特殊教育大事件 (12) 附录2 参考文献 (13)

家校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家校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仅仅依靠家庭教育亦或是学校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而需要家庭与学校携起手来,互相配合,实现有效的家校沟通。 一、家校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沟通内容片面化。家庭与学校教育的落脚点是一致的,都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孩子的发展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心理需求等。但在平日的家校沟通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谈论的主题都是围绕孩子的学习状况来进行的,家校沟通成了学习成绩的汇报会、教师的告状会,沟通的作用得不到全面的发挥。 2.沟通单向化。当前小学家校沟通最主要的方式是家长会和电话、短信等通讯手段,基本都是由学校和教师向家长通报情况。每次家长会都是老师在上面说,家长在下面听,内容则大多是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及其他表现情况,而家长只是被动地接受,只有个别家长在会后向老师讨论自己孩子的情况,大多家长没有提问和表达的机会。在老师的综合性叙述中,家长很难听到关于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家校沟通形式化,很大程度地损害了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3.沟通方式单一化。目前的家校沟通中方式单一,大多采取家访、家长会的形式进行,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统一,单凭教师的家访或开个家长会是远远不够的。而且

这些方式在实施的时候没有一定的规范制度,缺乏规划和管理,实施起来随意性大,无法贯彻始终、达到最好的效果。 4.沟通缺乏一贯性。不少学校的家校合作活动在时间上时断时续,在内容上缺乏前后的连续性,活动也缺乏一贯性,不能切实提高合作的效果。有些教师经常进行家长沟通,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每次沟通都没有具体的目的,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功夫是下了,却没有收获。还有的教师开始与家长沟通得比较频繁,但是渐渐地就把这件事搁置了,虎头蛇尾,结果也是事半功倍。 二、家校沟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家校沟通的认识和态度不够积极。教师对家校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影响沟通的重要因素。在我们平日的教育工作中,通常不由自主地把家校沟通变成了告状和通知一些学校工作安排的平台,而往往不能将家校沟通工作深入下去,真正沉下心来,有计划、有步骤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相信家校沟通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双方缺乏责任意识。一方面,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小学,孩子以后在学校的一切事情都将由学校负责,而家长从此就无事一身轻,孩子学习不好是老师的责任,孩子习惯不好是学校没有好好培养,一切置身事外,将一切责任都推到了学校和老师的身上。

论文写作讲义

论文写作(讲义) 第一章论文写作概说 一、论文的含义、特点、分类。 1、什么叫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就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论文。 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不是一般的“学术体会”;也不是某些现象的直录、材料的罗列、事件经过的描述;同样不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简单重复。学术论文的作者必须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观察和分析带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引述各种事实或道理去论证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向学术界表述自己研究为什么要写作和发表论文呢 其一:做为一个专业研究者来说,写作和发表论文可能是不可缺少的,因为你要通过学术论文告诉别人:你在做什么? 其二:学术论文是记录研究者研究成果的载体,凭借它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做一个学术总结;同时,论文又是一种学术交流的方式,研究者通过它与同行交流学术问题。 其三;对于大学生和研究生来说,学术论文是衡量自己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依据,学生需要凭借它去获取学位。 2、学术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学术”?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所谓学术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即是以科学领域里某一专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当然也有的学术问题,仅凭一个专业的知识解决不了,就会由两个或几个专业的专家联手合作研究,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解决一个学术问题,写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从选题上说有很强的专业性。如《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相反,如《我所认识的启功先生》、《假期:少儿看电视悠着点儿》等文章单从题目上看就没有专业性。

(2)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推理合乎逻辑。 具体来说,主要指论文的内容(文章)或是反映客观规律。或是观点可靠(社会科学),理据充分,有严密的逻辑性。其内容能经得起同行的质疑。 (3)规范性 文章结构规范,表达严谨。论文的结构多是模式化,符号、图形和语言表达要求相当规范、准确。学术论文不像文学作品讲究形式的创新,其表达要求简洁、明白。 (4)创新性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如果科学研究只作继承,没有创造,那么人类文明就不会前进。是否具有创新性是衡量一篇论文学术价值的最重要的标准。可以说创新是学术论文的生命。 创新可以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创立新说”,发现前人未发现的问题,提出新的看法和主张。 二是“否定旧说”,即指出前人文章或著作中的谬误,并加以有说服力的论证,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做翻案文章。 三是“旧说新证”,即从新的角度,或提供新的材料对某一传统观点进行分析和证明。 具体来说论文写作强调四新: 选题新:即一般不要选那些别人做过,而自己没有新见解的题目,否则就是炒冷饭。 材料新:一篇论文最好能发掘一些新材料,这也是一种贡献。 观点新:这是最重要的,观点反映你的认识水平,你的见识,没有新观点的论文就没有什么学术价值。 方法新:用新的方法进行研究,自然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论文的新,这也是最高标准,全部做到四新是非常困难的,但至少应有一新、二新,如果四新全无,那这篇论文就毫无价值。 3、学术论文的分类 (1)科学论文

大学课程论文

****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程论文题目: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探讨课程名称:马克思基本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探讨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它用新的理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世界社会主义摆脱困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独到贡献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科学社会主义即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的这两个规律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政治科学,或者说是一门政治学;不是社会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在于她的综合性,与社会科学之王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她的操作性与制度设计,与经济学中的制度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对政府行为的制度设计。 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实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就在于以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矛盾辩证法到对称辩证法是哲学科学化的必然结果,从物质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到对称经济学是经济学科学化的必然产物;而使经济与社会的对称本质、对称规律得以充分展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则是使哲学科学化与经济学科学化统一起来的契机,是为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的必然产生开辟道路、使对称哲学与对称经济学产生的必然性得以实现的偶然性。对称哲学就是当今时代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全球性金融危机说明:只有对称哲学才能使经济学真正实现从非科

天津大学-大学文化论文

1.天津大学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应该引领什么样的文化? 答案:“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规划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构想,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到来, 小康社会的内涵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1990年,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年规划中,就对小康社会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即在温饱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里的生活质量提高不仅是指物质生活的改善,还包括了丰富精神生活的要求,既是对经济方面的要求,就是对国民文化方面的要求。2003年,中共中央又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这不仅是国家的要求,更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教育是第一生产力,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引领我国未来发展的新鲜血液,代表着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天津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院校,不仅要在学科专业教育上下功夫,更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精神面貌和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也是我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应该引领的一种精神文化。

那么我校应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文化风貌,采取哪些措施带动大学生积极关注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进而为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呢? 第一就是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相关课程。现如今,在很多大学里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包括马列主义思想和毛泽东理论在内的公共课只是一个形式,大多数学生敷衍了事,到期末考核的时候临阵抱佛脚,只背老师画出的重点内容,以便于应试。课堂上没有几个学生真正听讲,甚至还有翘课的现象,教师为了整治学生缺席现象,每节课都点名,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学生找各种理由请假,或者让同学帮忙签到。针对此种现象,我校应该积极改革思想政治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将国家和社会时事与学生的生活和未来的工作联系起来,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们真正对课堂感兴趣,愿意了解国情,愿意去探究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了解到国家的发展与自己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更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正确的思想意识。使学生们明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需要自己的努力,反过

家校沟通的策略和技巧

家校沟通得策略及技巧 做好家校沟通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得成败,学生得健康成长。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对于班主任来说,得确就是个难题。一个班级四十多个学生,八十多个家长,所谓众口难调,无论班主任怎么努力,家长总会有不满意得,久而久之,难免产生矛盾、积怨,甚至产生对立,这就会影响班级工作得正常开展与家校关系得与谐。因此,要求我们班主任去思考切实有效得教育策略,提高处理问题得层次与境界,以先进得科学思想与方法应对千变万化得矛盾。9yEZ9AJ。 如何进行有效得家校沟通呢?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大胆得尝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联络 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得方便与快捷,如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班级主页等。 1、利用电话促进家校沟通 这就是最方便、最普遍得一种联络方式。如果能够善用,这一条线会成为拉近距离,凝聚力量得“感情专线”。在给家长打电话时,我会注意到以下几方面:

(1)多赞美,少批评。孩子都就是父母心目中得宝贝,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只诉说罪状。所以,我会多多表扬孩子得优点、成就,例如:“这孩子长得很可爱”“孩子挺聪明得”“小家伙非常机灵、反应很快”“孩子可关心集体啦”,家长在听了这些好话后,自然就比较听得进去孩子得其她缺点,自然就会接受老师得一些意见与建议。(2)注意电话中得语辞与声调。电话瞧不到对方表情,所有得感觉、印象都来自电话中得声音,不论家长得语气、言语如何?我都会控制自己得情绪。至始至终以亲切、自然、流畅得语调,心平气与地、耐心地与家长交谈。(3)发挥语言艺术得魅力。在家校交流中,难免会谈到孩子得缺点,一般我会避实就虚,不马上切入正题,而就是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得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KBT8XzE。 2、利用网络促进家校沟通 作为家长,谁不关心自己小孩在学校得一举一动?而家长想知道小孩得“详情”,必须从老师得口中才能具体得知。给老师拨个电话吧,白天怕老师在上课不敢贸然打,晚上怕影响老师休息还就是不敢“下手”,一天下来总找不到适合得时间与老师沟通交流。在这样得情况下,网络就是一种很好得联系方式,在班建立班级QQ群,在QQ群得群空间里大家发发讨论帖,把孩子们在学校得表现写在讨论帖里,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们在学校得表现。家长有什么教育问题上得困扰,也及时地提出,老师与家长共同探讨交流。在群空间里家长也更能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得各项表现。7HFUrIO。 二、适时进行家访 家访既就是教师得一种教育手段,更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得一种感情投资,它可以加固家庭、学校之间得桥梁,缩短教师与家长得距离,拉紧教师、学生、家长间得关系,促进学校与家庭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成才得责任。w4qLcFB。 根据不同目得与内容,我家访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沟通式。即学生在校内发生得事情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共同商量教育措施。如:学生犯了错误,需要与家长沟通,我先做让学生本人主动与家长讲,然后再与家长见面沟通。考虑到家长在得知孩子在学校里“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在刚与家长见面时,我先不渲染孩子得“错误”,而就是谈一些其她得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此时再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求解决得办法。2、谈心式。班主任与每位学生得家长都应就是知心朋友,经常交流,征求意见。有时我与家长谈

关于大学民俗文化论文范文3000字

关于大学民俗文化论文范文3000字 是千百年来的记忆,积淀着人类的生存智慧,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准则。下文是学习啦为大家的民俗文化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我国由多个民族组成,传统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但是在现阶段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传统文化生存空间在不断的被压缩当中,如何保证民俗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了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民俗文化;当代;价值;思考 我国历史悠久,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传统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发展的源头,也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外来文化对于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造成了有力的冲击和影响,民俗文化的发展空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一点点的缩小,传统民俗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

动力,只有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保持认识,才能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指明合理的方向。 民俗文化因其核心要素民俗是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的,所以具有增强民族的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与此同时,由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别,民俗常常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但其也有一些稳定的特征。一般民俗都具有社会性、地域性、变异性、转承性、规范性等特征。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根源,是我国民族的根本。民俗习惯的不断传承,对于民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理工了重要保证。另外,民俗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不断的受社会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当代社会的需求。民俗文化对于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都有着影响,民俗文化是社会团结的重要根源,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俗文化是中的核心内容。 民俗文化对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价值,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民俗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其包括民间的、戏曲、、技能、信仰、价值观等不同的内容,民俗具有丰富性,并且在传统的民间生

学术论文写作的要点——总结

学术论文写作的要点——总结 一、研究生必备四本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一定要首先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作为研究生下面这几个本子是必不可少的 1,实验记录本(包括试验准备本),这当然首当其冲必不可少,我就不多说了; 2,Idea记录本,每次看文献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先记下,由此产生的idea更不能放过,这可是做研究的本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后翻翻会更有想法的; 3,专业概念以及理论进展记录本,每个人不可能对自己领域的概念都了如指掌,初入门者更是如此,这时候小小一个本子的作用就大了; 4,讲座记录本,这本本子可能有些零杂,记录听到的内容,更要记录瞬间的灵感,以及不懂的地方,不可小视! 这四本是你必不可少的,不过作为我们这些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还有一个应该具备的本子就是英语好句记录本。 二、论文写作要点 1、选题要小,开掘要深;不要题目很大,内容却很单薄。 2、写作前要读好书、翻阅大量资料、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特别是一些专业数据库 3、“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的三新原则(老板教导的) 4、“新题新做”和“小题大做 总之,一点之见即成文。 三、如何撰写实验研究论文(唐朝枢) 论文发表意识:基础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是否急于发表(创新与严谨的关系);发表的论文与学位论文的区别(反映科学事实而不是反映作者水平)论文格式:原著、快报、简报、摘要。不同于教科书、讲义,更不同于工作总结。 撰写前的准备工作:复习和准备好相关文献;再次审定实验目的;实验资料完整并再次审核 1.Introduction: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现状及背景;以前工作基础;本工作的目的;思路(可提假说);对象;方法;结果。在? 模型上,观察 ? 指标,以探讨 ? (目的) 2. M & M ⑴ 材料的写法和意义; 伦理. ⑵ 程序与指标。操作程序:能序贯,可操作性;方法:多指标方法的排序;引出参照文献简述;改良之处;哪些详或简?⑶ 统计学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