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过程设计Ⅰ课程教学大纲.doc

化工过程设计Ⅰ课程教学大纲.doc
化工过程设计Ⅰ课程教学大纲.doc

《化工过程设计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T3048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化工专业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36学时学分:2.00学分

讲课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主讲教师:王文丰、肖杰等

指定教材:梁志武、陈声宗,《化工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

付家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

参考书目(五号黑体)

陈砺、王红林,《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化工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

李国庭、陈焕章,《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化工设计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

王要令,《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

柴诚敬、贾绍义、王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王卫东、庄志军,《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

教学目的:

设计是工程技术的起点,设计是工程师的基本技能。本课程是为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化工设计和生产实际相衔接,使学生逐步实现由学生向工程师的转变,强化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毕业后上岗的工作能力。本课程重点介绍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主要规范和基本思维方式;工艺方案选择和工艺流程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工艺流程图的表达内容、绘制方法和阅读方法;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设备的选型与工艺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章化工过程设计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化学工业覆盖的范围及其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教学要点:过程工业

第二节什么是化工过程设计?

教学要点:化工过程设计的定义、核心目标和内容

第三节《化工过程设计》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教学要点:课程的性质、内容和特点

第四节化工厂概论

教学要点:化工厂的分类,化工生产的特点和组成

第五节工程伦理学

教学要点:工程中的道德问题

思考题:

1、试述化学工程师的责任及责任关怀的主要内容。

2、试述化工过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在化工过程设计中工艺专业主要负责的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化工厂设计概述

课时:3周,共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化工设计的种类

一、根据项目性质分类

二、根据化工过程开发程序分类

三、国际通用的设计阶段分类

教学要点:概念设计、基础设计与工程设计的区别与联系,特别要掌握国内的基

础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与国外的工艺设计、基础工程设计及详细工程设

计的内容与区别。

第二节化工厂的工作程序

一、国内化工厂设计程序

二、国外通用设计程序

教学要点:从项目建议书到投料试车的化工厂设计工作的内容和程序,项目建

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主要内容;国

外通用设计程序和内容。

第三节化工车间工艺设计的程序及内容

教学要点:车间(装置)工艺设计的工作程序和设计准备工作及方案设计的内容

第四节设计文件

教学要点:初步设计文件中工艺设计部分的内容

思考题:

1、化工设计的种类有哪些?

2、请画出化工厂设计的工作程序示意图。

3、化工厂通常由哪些部门和设施所构成?

4、化工车间工艺设计的程序及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三章工艺流程设计

课时:5周,共10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的选择

一、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选择的原则

二、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确定的步骤

教学要点: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选择的原则,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确定的步骤。第二节工艺流程设计

一、工艺流程设计的任务

教学要点:工艺流程设计的步骤和内容

二、工艺流程设计的方法

教学要点:工艺流程设计的步骤和内容,以及反应过程、原料预处理过程、产

物的分离净化过程设计应考虑的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反应过程为核心,

根据反应过程的特点,提出对原料预处理过程、产物的分离净化过程的要求,

组织工艺流程。

第三节工艺流程图

一、工艺流程图的种类

二、管道仪表流程图

教学要点:工艺流程图的种类和表达内容;管道仪表流程图的设备、管道、管

件、阀门和仪表控制点的表达内容和方法,以及管道标注内容和方法;首页图

的编制内容。

第四节典型设备的自控方案

一、泵类的自控方案

二、压缩机的自控方案

三、换热器的自控方案

四、反应器的自控方案

五、蒸馏塔的自控方案

六、自控设计条件

教学要点:泵类、压缩机、换热器、反应器及蒸馏塔的自控方案;如何确定操纵变量、主变量和副变量,以及控制方案的表达方法。

第五节工艺流程图计算机绘制软件

教学要点:PIDCAD的工作界面和绘制工艺流程图的步骤和方法。

思考题:

1、化工工艺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2、在选择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时,应该着重考虑的原则有哪些?其步骤有哪些?

3、工艺流程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4、工艺流程图的种类有哪些?

5、某管道标注为“HW0201-150 -L1B”,表示什么意思?

6、固定床反应器温度控制形式有哪些?画出示意图。

第四章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课时:4周,共8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料衡算

一、物料衡算的目的

二、物料衡算的类型

三、物料衡算的依据

四、物料衡算的基本方法

五、无化学反应的物料衡算

六、有化学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

七、具有循环、排放及旁路过程的物料衡算

教学要点: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正确选择物料衡算的基准;直接推算法和具有循环物料的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的基准和方法。

第二节能量衡算

一、热量衡算

二、热量衡算举例

教学要点:能量衡算解决的问题、一般方法和步骤;以反应热效应为基础和以生成热为基础两种反应过程能量衡算方法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

第三节应用Aspen Plus进行化工过程的物料衡算及能量衡算

教学要点:用Aspen Plus进行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的步骤和方法

第五章设备的工艺设计及化工设备图

课时:5周,共10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化工设备选用概述

一、化工设备选用的基本原则

二、设备工艺设计的步骤

教学要点:化工设备选型和工艺设计的一般原则;非定型设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工作程序。

第二节化工设备选型和工艺计算

一、物料输送设备的选型

二、贮存容器的选择

三、换热器的选择

四、塔器的工艺设计

五、反应器的设计

六、设备设计条件单

教学要点:确定合适的设备基本结构形式和基本尺寸、主要工艺参数,以及正确选择并填写非定型设备设计条件单。

第三节化工设备图

一、设备设计文件构成

二、设备图的基本画法介绍

三、化工设备图绘制

四、化工设备图的阅读

教学要点:化工设备图的有关规范、相关表格填写,化工设备图的视图表达特点,化工设备图尺寸标注内容和标注基准,阅读化工设备图的方法和步骤

思考题:

1、化工设备选用一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2、一份完整的化工设备图,除绘有设备本身的各种视图外,应具有哪些基本内容?

考核方式:设计大作业

执笔人:王文丰

2017年6月18日

《UG模具设计》教学大纲

《UG模具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功能是:旨在运用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的理念,按照“工学结合”的模式,使学生通过运用UG软件,用计算机来完成模具设计以及模具零件工程制图输出等问题。用三维形式完成常用产品的模具设计及装配,解决典型塑料零件或五金机械零件的模具结构设计,并具备有较强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该课程的基础是需要学生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计算机、机械制图、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等知识。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UG工程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巧;熟练掌握实体建模功能;掌握曲面建模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模具结构与制作;掌握模具设计方法及各命令操作。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灵活、三维想象丰富且与材料学,模具结构、加工设计工艺,注塑模具工艺等有相关关联。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边学理论边实践。 教学过程中,以理论为辅、实践为主。多训练学生的分析、动手能力。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授课与实验应交叉进行,最好以边讲解,边实践的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因此,后面的学时安排虽然分为授课与实验两部分,但建议不要严格区分;讲授与操作结合,以学生能掌握好为主。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模具基础知识……2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模具塑料基础与注塑模具的结构组成;掌握注塑模具的一般类别与注塑成型工艺;了解注塑模CAD技术与UG NX 8.0/Mold Wizard。 重点与难点:注塑模具的结构组成 第一节模具塑料基础 一、塑料的概述 二、塑料的分类 三、塑料的性能 第二节注塑模具的结构组成 一、塑料模具的成型零件 二、塑料模具的结构零件 第三节注塑模具的一般类别 一、塑料模具的模架类型 二、塑料模具的分类 第四节注塑成型工艺 一、注塑成型工艺原理 二、注塑成型工艺过程 三、注塑成型工艺参数 第五节注塑模CAD技术 一、模具CAX技术 二、塑料模具CAD技术 第六节 UG NX 8.0/Mold Wizard概述 一、UG NX 8.0/Mold Wizard简介 二、UG NX 8.0/Mold Wizard模具设计工作界面 三、UG NX 8.0/Mold Wizard参数设置 第二章模具分型设计基础……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模具设计流程;掌握模具设计的初始化项目与产品的修补、分模;了解注塑模分解模具视图的操作。 重点与难点:产品的修补与分模 第一节模具设计流程 一、模具设计的一般程序 二、模具设计的具体步骤 第二节初始化项目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上)综合练习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林小宁 注:综合练习中所标分数为对应题型分值的参考范围 一.填空题(共30分) 1.机械零件丧失预定的功能而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称为()。 2.载荷按其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两类。 3.根据原动机或负载的额定功率计算出的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叫()。 4.载荷系数K与名义载荷的乘积叫()。 5.按照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 6.合理选择安全系数的原则是:在保证()的原则下,尽可能()安全系数。 7.疲劳设计有()和()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 8.在疲劳曲线中,纵坐标 rN表示零件材料的()。 9.许多机器都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10.按工作原理,机械传动可分为()和()两大类。 11.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12.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在保证带传动在工作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和()。13.V带轮的材料主要采用(),转速高时可采用()。 14.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和()现象,工作可靠,具有准确的(),传动效率较高。 15.在带传动中,弹性滑动和滑动率的大小与()和()的拉力差有关,随着传递()的增加,弹性滑动和滑动率也将增大。 16.单根V带所能传递功率主要取决于()和()。 17.链条的长度以()来表示,一般应尽量避免()节。 18.滚子链传动最主要的参数是()。 19.按螺旋机构的工作情况,螺旋主要用于以下三种情况:()、()和()螺旋。20.按照母体形状,螺纹分为()螺纹和()螺纹。 21.按螺旋和螺母的运动情况,螺旋传动有四种结构,但它们的()关系是相同的。22.按螺纹副的摩擦性质,可分为()螺旋、()螺旋和()螺旋。 23.在齿轮传动中,齿轮齿面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和()。 24.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5.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6.齿轮能承受动载荷的大小取决于齿轮的()及()。 27.设计齿轮传动时,为限制整个传动的尺寸过大,一般应限制大小齿轮的齿数比≤()。,28.对闭式蜗杆传动,为避免油温升高而导致胶合,设计时要进行()计算。 二.填空题(共20分) 1.机械零件的计算载荷由()确定。 A.原动机的额定功率和效率B.工作机的负载和机械效率 C.零件名义载荷和工作应力D.零件名义载荷和附加载荷 2.机械零件静应力计算的强度准则是()。 A.使计算应力≤极限应力B.使计算应力≤许用应力 C.使计算安全系数≤许用安全系数D.使计算安全系数≤1 3.在带传动中(i>1),传动带内部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带()。

化工过程设计Ⅰ课程教学大纲.doc

《化工过程设计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CHET3048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化工专业 开课学期:春 总学时:36学时学分:2.00学分 讲课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主讲教师:王文丰、肖杰等 指定教材:梁志武、陈声宗,《化工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 付家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 参考书目(五号黑体) 陈砺、王红林,《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化工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 李国庭、陈焕章,《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化工设计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 王要令,《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年 柴诚敬、贾绍义、王玥,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王卫东、庄志军,《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 教学目的: 设计是工程技术的起点,设计是工程师的基本技能。本课程是为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化工设计和生产实际相衔接,使学生逐步实现由学生向工程师的转变,强化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毕业后上岗的工作能力。本课程重点介绍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主要规范和基本思维方式;工艺方案选择和工艺流程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工艺流程图的表达内容、绘制方法和阅读方法;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及设备的选型与工艺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章化工过程设计 课时:1周,共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化学工业覆盖的范围及其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教学要点:过程工业 第二节什么是化工过程设计? 教学要点:化工过程设计的定义、核心目标和内容 第三节《化工过程设计》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教学要点:课程的性质、内容和特点 第四节化工厂概论 教学要点:化工厂的分类,化工生产的特点和组成 第五节工程伦理学 教学要点:工程中的道德问题 思考题: 1、试述化学工程师的责任及责任关怀的主要内容。 2、试述化工过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在化工过程设计中工艺专业主要负责的内容是什么?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 课程代码: 一、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2 学时:32 (理论学时:28 实验学时:4 ) 2.课程类别:专业限定选修课 3.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适用对象:本科 5.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图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机械创新设计》,高志刘莹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年。 二、课程介绍 机械创新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从创新的理论出发, 重点掌握机械创新设计中有效的创新方法,通过对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表达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以及创新设计的实例的引入, 使学生对创新的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从而获得掌握机械创新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 此外通过创新失误的原因了解, 提高从事创新设计的实践成功率.在教学中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实物教学等教学手段。本门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动力,是科技进步、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国力,所以在大学中必须开设创新课程。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单元)绪论(共2 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创新的含义 知识要点:,创新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第二节创新的意义 知识要点: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第三节创新与设计 知识要点:创新是设计的本质属性 第四节创新学与创新教育 知识要点:创造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实践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 第五节设计理论与教育 知识要点: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设计水平的更是成为国家核心竞争的标志,于是,人们发现了多种设计理论和方法,并创立了各类学科体系。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模具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工艺/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Mould & Die 课程代码:050114 学时:32 学分:2讲课学时:30 考核方式:试卷考查 先修课程:《机械制造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模具材料》、《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模设计》等。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CAD/CAM)专业 开课院系:材料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 教材:傅建军. 模具制造工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模具制造工艺》、《模具制造手册》(六)、《工模具制造》、《冲压工艺学》、《现代模具加工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本课程是叙述模具加工方法及工艺的专业技术课。 主要叙述模具加工专用设备(坐标镗床、立铣铣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成型磨削机床、电加工机床等)及其使用。除讲解冷冲模主要零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外,还兼叙锻模、注塑模等模具型腔的加工制造方法。 任务: 1.掌握模具主要零部件的制造方法与装配调试方法。 2.了解模具专用设备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3.掌握模具主要零件的制造工艺。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1绪论 1.1本课程的内容、性质 1.2模具的基本要求、特点 1.3模具的基本结构及组成 1.4模具的主要加工方法 2模具的机械加工 2.1冲裁模典型工作零件的加工 2.2注塑模典型工作零件加工简介 2.3坐标镗床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2.4成型磨削加工 2.5数控机床及其应用 3特种加工 3.1概述 3.2电火花成型加工 3.3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3.4电解加工与电铸简介 4冷冲模的装配与调试 5模具测量(穿插在相关章节中讲述) 5.1测量技术基础 5.2模具零件的测量 5.3常用的精密测量仪器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1.学会编制合理的模具加工工艺。 2.学会根据模具结构和加工条件选择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法。 3.初步了解模具常用的测试与试验的方法。 三、实验(上机、习题课或讨论课)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习题讨论课根据实际情况可安排一次 1.成型磨削应用与举例。 2.数控机床程序的编制。 (二)参观(根据实际情况可安排) 去模具制造厂或车间参观一次,了解模具零件加工、装配与调试的实际情况。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课内教学贯彻内容教育与方法教育相结合,通过讲课、例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的能力。 2.课外作业有小作业、大作业,培养学生的工艺处理能力。 六、说明 1.应注意与《冲压模具设计》、《注塑模设计》、《模具专业实习》之间的衔接关系,尽可能安排在上述课程之后进行。 2.本课程的重点: (1)冲裁模典型工作零件加工工艺。 (2)坐标镗床、数控铣床、数控磨床、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床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3)模具加工中尺寸换算、数控指令编制、测量数据处理等计算应用技能。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3)要点

机械基础习题5 一、填空题 1.机械零件丧失预定的功能而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称为(。 2.载荷按其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两类。 3.根据原动机或负载的额定功率计算出的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叫(。 4.载荷系数K与名义载荷的乘积叫(。 5.按照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 6.合理选择安全系数的原则是:在保证(的原则下,尽可能(安全系数。 7.疲劳设计有(和(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 8.在疲劳曲线中,纵坐标 rN表示零件材料的(。 9.许多机器都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10.按工作原理,机械传动可分为(和(两大类。 11.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12.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在保证带传动在工作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和(。 13.V带轮的材料主要采用(,转速高时可采用(。 14.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和(现象,工作可靠,具有准确的(,传动效率较高。 15.在带传动中,弹性滑动和滑动率的大小与(和(的拉力差有关,随着传递(的增加,弹性滑动和滑动率也将增大。 16.单根V带所能传递功率主要取决于(和(。

17.链条的长度以(来表示,一般应尽量避免(节。 18.滚子链传动最主要的参数是(。 19.按螺旋机构的工作情况,螺旋主要用于以下三种情况:(、(和(螺旋。 20.按照母体形状,螺纹分为(螺纹和(螺纹。 21.按螺旋和螺母的运动情况,螺旋传动有四种结构,但它们的(关系是相同的。 22.按螺纹副的摩擦性质,可分为(螺旋、(螺旋和(螺旋。 23.在齿轮传动中,齿轮齿面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和(。 24.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5.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6.齿轮能承受动载荷的大小取决于齿轮的(及(。 27.设计齿轮传动时,为限制整个传动的尺寸过大,一般应限制大小齿轮的齿数比≤(。, 28.对闭式蜗杆传动,为避免油温升高而导致胶合,设计时要进行(计算。 二、填空题 1.机械零件的计算载荷由(确定。 A.原动机的额定功率和效率 B.工作机的负载和机械效率 C.零件名义载荷和工作应力 D.零件名义载荷和附加载荷

化工安全工程---教学大纲

化工安全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Chemical Safety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721352100 学时数:32 其中实验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2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工安全工程》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课程主要任务是针对化工生产可能遇到的安全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介绍了化工安全工程学相关的基础知识,阐述了化工生产的主要危险性及其事故预防和控制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工生产中的安全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危险,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化学物质的危险性、化工反应过程和单元操作危险性以及化工企业公用系统及总平面布置的安全要求的分析,阐述了泄漏、燃烧、爆炸、毒害等化工生产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特点,并介绍了化工生产预防性检查及化工事故预案与事故处置,力图从机理上探究事故的原因及预防和控制对策,为化工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第1章概论 1.1 安全工程学基础 了解系统安全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控制工程、安全人机工程、消防工程、安全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价值工程等安全工程学基础知识。 1.2 化工生产及其危险性 了解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掌握化工生产的危险性。 1.3 化工事故的致因与控制理论 掌握化工事故的致因理论,了解化工事故控制理论。 第2章化工生产主要危险与危害 掌握物质泄漏、燃烧、爆炸、毒害等化工生产的主要危害的原因和控制规律。 2.1 泄露 了解泄漏事故的特点及主要原因,掌握泄漏事故易发位置和主要原因。掌握泄漏量计算及泄漏后的扩散规律。 2.2 燃烧 掌握闪燃与闪点、着火与燃点、自燃与自燃点等与燃烧相关的概念,了解燃烧的特征参数,掌握燃烧过程及燃烧类别;了解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连锁反应理论等燃烧的基本理论,掌握可燃性三角图及应用。 2.3 爆炸 掌握爆炸及爆炸极限理论、爆轰、爆燃、压力波等概念,了解TNT当量法、TNO多能法等爆炸能量的相关计算,了解爆炸的其他伤害,掌握蒸气云爆炸与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非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以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机械设计基础能力训练。 三、课程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 3、进行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等的训练。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 后续课程:专业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毕业设计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杨可桢等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王昆等主编.《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六、课程设计进度表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解和设计过程的现场指导相结合,通过具体的设计对象和任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学习的机器设计以及机械零件设计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备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本课程是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后的一个综合训练环节。要结合具体的设计任务,掌握机器设计程序和通用零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要多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如标准、规范等),认真地进行机械设计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 2、学生完成本课程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投入全部精力到为期2周的课程设计中,达到具备简单机械的设计能力的目标。 3、学生的上课、讨论、计算说明书等方面的要求 认真听好设计指导课,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在设计过程中,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针对课程设计题,积极思考,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设计完成后,提交合格的设计图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 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任务书的要求,在指定课室集中时间独立完成;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完成的轴系基本参数计算步骤及结果、主要零件的设计与校核结

(完整版)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模具制造技术课程代码:MPRC3009 英文名称:Moul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金工实习、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朱伟珍 大纲执笔人:朱伟珍大纲审核人:杨宏兵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模具制造技术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针对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特点,以模具制造的传统方法和现代制造技术为主,同时结合典型模具零件的制造工艺以及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技术,并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模具制造技术合理设计模具的能力。 教学目标:本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模具制造工艺基础、模具的传统机械加工、模具的数控加工、模具的特种加工、模具先进制造技术、典型模具零件制造工艺、模具的装配、维修与管理模具材料及热处理。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理论讲授和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现代模具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加工工艺,掌握各种制造方法对模具结构的要求,提高学生分析模具结构工艺性的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模具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备模具生产技术要求有关的初步技能; 2.掌握模具零件一般加工方法,重点掌握模具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培养学生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3.掌握冷冲模及塑料模的装配方法及装配工艺,使学生具有分析模具结构工艺性的能力,能够设计出工艺性能良好的模具结构。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 1、绪论(1学时)(支撑教学目标1、2) 1.1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1.2 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1.3 模具制造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A 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 of Machine Design 学分:7 学时:112 (其中实验学时20) 适用对象:四年制机械电子专业 一、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必修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3、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结合应用力学、机械理论和生产知识,解决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问题,为学生进行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技术创新、维修维护以及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经过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问题的综合能力。本课程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侧重理论和技能两者并重、相互结合。所以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初步具备分析、选用常用机械机构的能力;掌握机械中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计算的工程方法;初步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获得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选用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械零件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并进而具备向新技术渗透和联接的接口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理论学时92+实验学时20) 第1讲绪论(3学时+0) 熟悉机器与机构,零件与构件的基本概念,了解本课程内容、性质和任务,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内容、步骤及基本要求,熟悉零件的机械物理特性。

《化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化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化学工艺制药与生物化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教学周数:2周学分数:2学分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课程设计是一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它也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设计, 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 查阅资料,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和从生产现场中搜集)的能力; 2. 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注意到操作时的劳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正确设计思想,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4. 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的内容是对板式精馏塔装置进行设计,主要内容与要求如下: (1)设计方案的选定与说明。根据给定任务,对精馏装置的流程、操作条件,主要设备形式及材质的选取等进行简要论述; (2)精馏塔的工艺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塔主要部位的压力和温度的确定; (3)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确定塔高、塔板及塔板尺寸,对塔板进行流体力学校核计算,并绘出塔的操作负荷性能图; (4)管路及其典型辅助设备(如再沸器、预热器、冷凝器)的选型和计算,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和设备型号规格的选定;(5)编写设计说明书;(6)绘制精馏装置的工艺流程图和精馏塔设备装配图。 精馏装置的工艺流程图,一般按1:100比例绘制,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物料流向,物流量,能流量和主要化工参数测量点; 精馏塔设备装配图,一般按1:100比例绘制, 应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局部结构尺寸、技术特性表和接管表等。 三、课程设计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先给学生讲授板式塔精馏塔的基本知识: 教师应事先准备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及设计所需的规范和有关资料, 安排适量的答疑时间指导学生。 2.设计报告基本要求 2.1设计说明书的基本要求 设计说明书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晰,书面清洁,字迹工整;计算要求方法正确,误差小于设计要求,计算公式和所用数据必须注明出处;图表应能简要表达计算的结果。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封面课程设计题目、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时间 (2)目录 (3)设计任务书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大纲DOC资料

《冲压模具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 课程编号:课程英文译名: 课内总学时:72学时学分: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课开课对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 执笔人:编写日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汽车制造及汽车整形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课,它是一门将冲压成形加工原理、冲压设备、冲压工艺、冲模设计与冲模制造有机融合,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冲压变形规律,认识冲压成形工艺方法,冲压模具结构,冲压模具制造方法与手段,掌握冲压模具设计与计算方法,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法,冲压模具制造工艺方法,能进行中等冲压零件的冲压工艺编制,冲模设计与冲模制造工艺编制,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毕业设计及毕业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冲压模具设计与计算,冲压模具结构,模具制造工艺方法为重点。学外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 1、能应用冲压变形理论,分析中等复杂冲压件变形特点,制定合理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 2、协调冲压设备与模具的关系,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 3、熟悉掌握冲模设计计算方法,具备中等复杂冲模结构选择和设计的能力,所设计的冲模应工作可行、操作方便、便于加工和装配,技术经济性好。 4、具备正确选择冲压模具加工方法,制定中等复杂冲模制造工艺和装配工

艺的能力。 5、初步具备进行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6、初步具备进行分析和处理试模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 { 冲压成形与模具技术概述 掌握冲压与冲模概念;冲压工序的分类;冲模的分类;冲模设计与制造的要求;了解冲压现状与发展方向。 冲压设备及选用 了解常见冲压设备;掌握冲压设备的选用;模具的安装。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掌握塑性变形的概念;理解塑性力学基础;掌握金属塑性变形的一些基本规律;冲压材料及其冲压成形性能。 模具材料选用 掌握冲压对模具材料的要求;冲模材料的选用原则;冲模常见材料及热处理要求。 : 模具加工方法与工艺规程编制 认识模具制造特点;掌握模具零件加工方法;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 第2章冲裁工艺与冲裁模设计 概述 冲裁变形过程分析 理解冲裁变形时板材变形区受力情况分析;掌握冲裁变形过程;冲裁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冲裁模间隙 掌握间隙的重要性;冲裁间隙值的确定。 ] 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掌握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原则;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与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机械类通用工程设计性的技术基础课。内容主要有: (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2)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准则。 (3)磨擦、磨损和润滑的机理。 (4)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和结构工艺性。 (5)联接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6)机械传动的应用。 (7)支承零部件的设计和维护。 (8)简单机械的综合实践。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正确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以后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明确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2.了解机器和机构的组成相关概念。 教学内容 一.机器和机构 二.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 教学建议 1.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随时注意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2.讲授中注意机器各构件、零件的有机联系。 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2.能进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3.掌握机械零件的强度、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 4.掌握零件材料的选择及结构工艺性,了解磨擦、磨损和润滑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平面机构的设计分析 第三节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 第四节机械零件的强度 第五节磨擦、磨损和润滑 第六节材料选择及结构工艺性 教学建议 1.讲解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时,应列举生产实际例子讲解,再以教学模型分析。

2.应强调零件的磨擦、磨损和润滑对机械零件设计的重要影响。 3.详细介绍零件材料的选择及结构工艺性的分析。 第二章键联接、花键联接、销联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键联接的类型、应用特点和平键联接的设计计算。 2.熟悉花键和销联接基本概念、应用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键联接 第二节花键联接 第三节销联接 教学建议 1.应详细介绍键联接、花键联接、销联接的应用形式。 2.重点介绍平键连接的设计计算。 第三章螺纹联接及螺旋传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常用螺纹的类型和应用。 2.掌握螺纹连接的结构特点及强度计算方法。 3.掌握螺旋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形式,能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内容 第一节常用螺纹的类型和应用 第二节螺纹联接的结构 第三节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第四节螺旋传动 教学建议 1.螺纹联接,日常生活应用实际例子太多,故应引导学生多进行观察,以增强感性认识。2.讲解重点螺纹联接的结构分析和强度计算。 第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的分类、应用。 2.掌握联轴器、离合器的结构、选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联轴器 第二节离合器 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情况,应尽量配合实物、教具进行讲解。 2.重点应进行联轴器、离合器的结构讲解分析。 第五章弹性联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弹簧的类型、材料及制造。 2.掌握圆柱弹簧的几何尺寸和计算。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实用文档 《化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人:张丽娟教学团队审核人:陆杰开课学院审核人:饶品华 课程名称:化工设计/ Chemical Process and Plant Design 课程代码:043041 适用层次(本/专科):本科 学时:32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仪表与自动化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教材:陈声宗《化工设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主要参考书: 1. 上海医工院编,《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 Wells GL,Rose,《The Art of Chemical Process Desin》,Elsevier,1996 3. 王静康主编,《化工设计》,化学业出版社,2006 4. 吴嘉,《化工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一、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本课程是专业技术课,为选修课,学完后进行考核。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设计的基本程序、基本规律、基本方法、主要规范和基本思维方式;化工 2、给学生以扎实的化工设计基础训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掌握工艺方案选择和工艺流程设计、以及车间设备布置和管道布置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4、掌握、热量衡算及设备的选型与工艺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并能运用计物料衡算算机进行工艺计算; 5、掌握、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及化工设备图的表达内容、绘制方工艺流程图法和阅读方法,并能运用计算机绘制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和化工设备图; 6、了解非工艺专业的设计及概算的内容,设计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为非工艺专业提供设计条件。 大全. 实用文档 三、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能掌握化工设计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设计结果的表达和文档的编制方法; 学会化工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内容、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至少一种化工专业2.CAD 工具软件,以及基本的化工CAD方法。 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初步的化工工艺设计能力,使学生具有为毕业设计和今后在工作岗位上3.进行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本)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实践教学课程基本信息 实践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30403 周数: 4 周学分:4分 开设学期:第六学期类型:集中进行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二、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基本目的是: 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及其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机械设计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从而巩固、加深和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 2.对学生在计算、绘图(装配图)、运用设计资料(包括手册、标准和规范等)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3.学习和掌握通用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1.实习内容:设计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具体要求见课设计任务书)设计带式运输机上的两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具体要求见课设计任务书)2.每个学生应完成的设计要求: (1)装配图一张(A0号图) (2)零件图2张A2图纸。(传动零件、轴) (3)书写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拟定机械系统方案,进行机构运动和动力分析,选择电动机,进行传动装置运动动力学参数计算,传动零件设计,轴承寿命计算、轴(与齿轮配合处按弯扭合成强度计算)、键的强度校核,选择联轴器等,约6000-8000字。 四、实习地点与时间分配

五、实习组织方式及要求 1.组织方式:集中进行; 2.对教师职责的要求: (1)课程设计的进行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 (2)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3)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进度,及时答疑、督促检查; (4)严格对学生的考勤,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创新。 3.对学生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并拟定设计计划,注意掌握进度,按时完成。设计分段进行,每一阶段的设计都要认真检查,没有原则错误时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段设计,以保证设计质量,循序完成设计任务。设计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深入钻研,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反对照抄照搬或依赖教师。要求设计态度严肃认真,有错必改,反对敷衍塞责、容忍错误存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设计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 六、实践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一)考核方式:考查 (二)成绩评定: 总成绩构成:平时表现占30%+设计质量占50%+答辩占20% 平时成绩构成:以做课程设计时的表现为主要依据 七、实践课程参考书目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四版)陈秀宁施高义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版)龚溎义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陈立德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制定单位: 完成时间:2014年月日

《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课 修读方式:必修课 学时:36 学分:2.5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考核方式:考试课 先修课程: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一、课程简介 《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冲压成型性能、冲压设计的工艺要求、冲压成型原理及冲压成型设备、典型冲压模具设计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冲压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具有一般冲压件的模具设计能力,为完成相应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学习和掌握冲压、冲压结构的基本知识,以及冲压成型的基本原理; 2、学习模具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冲压模具基本设计规律; 3、培养学生典型冲压模具的设计与计算能力; 4、培养贯彻执行冲压模具标准化的工程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冲压的基础知识 1.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冲压的有关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冲压成型基本概念、冲压工序分类、冲模分类,以及冲压设备的选择。了解冲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2.教学内容 (1)冲压模具概述 (2)冲压成型基本问题 (3)冲压设备 (4)冲压行业现状及前景 (二)冲压变形理论基础 1.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熟悉塑性变形基本概念,了解材料塑性力学基础,掌握金属塑性变形基本特点、材料冲压成型性能。了解冲压材料的选择原则。 2.教学内容

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初试】机械设计基础

大连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机械设计基础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内容结构:机械原理50%,机械设计50%。 第一部分机械原理 一、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考试内容 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自由度、速度瞬心及其在 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运动副的含义,平面运动副的分类; 2.了解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运动副和构件的表示符号和表示方法; 3.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意义,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复合铰链、局 部自由度、虚约束的形式; 4.正确判断和处理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进行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 算,并能判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相对运动; 5.了解速度瞬心的含义和求法;能用速度瞬心法求平面机构的速度。 二、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机械效率及自锁 考试内容 平面机构中构件的惯性力、运动副中的摩擦力、机械的效率及自锁。 考试要求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思路; 2.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计入运动副摩擦时的机构静力分析方法; 3.掌握机械效率及计算方法,深入理解机械自锁概念,能通过力分析或效率分 析进行机械自锁性判别和自锁条件的建立。 三、机械的平衡 考试内容 刚性转子平衡的方法和平衡的计算;刚性转子平衡的实验;平面机构的平 衡。 考试要求 1.了解刚性转子平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了解平面机构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四、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 考试内容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和方法、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飞轮主要尺 寸的确定。 考试要求 1.了解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概念,平均角速度和不均匀系数 的概念;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概念; 2.了解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原因和调节意义;平均角速度和 不均匀系数的计算方法; 3.理解机械中安装飞轮的作用,飞轮的设计、主要尺寸确定。 五、平面连杆机构设计 考试内容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考试要求 1.识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机构; 2.掌握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 3.正确判断平面四杆机构有无曲柄及其类型;利用作图法确定平面四杆机构的 极限位置、最小传动角以及死点位置;能计算平面四杆机构的极位夹角、行程速比系数和最小传动角; 4.能用作图法按给定的行程速比系数或连杆位置进行平面四杆机构设计。 六、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考试内容 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图 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考试要求 1.掌握凸轮机构的组成和基本类型; 2.掌握凸轮与从动件的相互运动关系,凸轮的基圆、推程运动角、远休止角、 回程运动角、近休止角和从动件的推程、回程及动程的含义; 3.了解等速运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和简谐运动的位移线图绘制; 4.理解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原理;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凸轮理论轮廓曲 线和实际轮廓曲线的设计; 5.了解凸轮机构压力角和基圆半径的关系,滚子半径的选择。 七、齿轮机构 考试内容 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齿廓实现定角速比传动条件、渐开线齿廓、齿轮 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渐开 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直齿锥齿轮机构、蜗杆 传动。

课程教学大纲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专业

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年月日 执笔者:宋敏编写日期: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能力,同时也为后续课学习打下基础。主要任务是: (1)能熟练地运用力系平衡条件求解简单力系的平衡问题。 (2)掌握零部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 (3)熟悉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和标准, 掌握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零部件的选用和基本设计方法,具备正确分析、使用和 维护机械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4)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能力和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含实验实践内容及其类型等)基本要求、学时分配等

(3)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前期课程及知识要求:《机械设计基础》在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整个教学计划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要求学生应有比较扎实的机械制图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 后续课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期末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实践教学:各实验均按实验操作、实验效果、实验报告质量和实验纪律综合评定成绩。实验成绩以15%十入本课程学期总成绩。 (5)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 理论教学:讲课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举例要注意典型性及工程应用性,教会学生思路、技巧和方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等电化教学 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技术。 实践教学:实验课主要帮助学生验证所学知识。课程设计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一般机械设 计的全过程,强调独立思考,鼓励创新,提倡计算机绘图。 (6)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两本以上公开出版的教材或讲义) 《机械设计基础》郭红星主编2005年西电出版社 机械设计基础》贺敬宏宋敏主编2005 年西北大学出版社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