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程------探究规律

经历过程------探究规律
经历过程------探究规律

经历过程探究规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江西省永修县新城小学欧阳敏

一、教学目标分析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一节内容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测量明确小数的产生,选用米尺作为教学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并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淡化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小数的基础上知道小数的产生,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小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在落实教学目标时,应做好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

《数学课程标准》在具体教学目标的阐述中,多次提到要“经历……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才能使他们逐步积累自己的经验,并能运用这些经验有效地去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精心设置各种教学活动,如测量彩带的长度、

在米尺上找0.01米、猜想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等等,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知识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过程及数学的情感和态度等内容,在再创造过程中获取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和建构,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

2、协调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积极主动把握好本身的教,还必须注意到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必须遵循学生的特点与学习规律,达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协调统一,真正实现有意义的课堂教学。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应体现寓“教、扶、放”于一体的原则,做到有效的教、精巧的扶、大胆的放,实现教学活动中的最佳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在“做数学”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新课程强调在实践中学习教学。本节课的概念多,而且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突出实践,以“做”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如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时,放手让学生在做题中感悟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这样教学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做数学”中创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估一估,测一测。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课后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要和你们一

起做一个游戏,你们愿意与老师一起做这个游戏吗?(愿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估一估,测一测。”师出示2米长的橙色彩带,让两位同学将彩带拉直,请同学们估一估它有多长,指名回答后老师测量验证。(表扬估得准的学生)师再出示70厘米的红色彩带,让同学们再估一估,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测量出结果是70厘米。

师紧接着问:70厘米够1米吗?(不够)如果用米做单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吗?(不能)如果用“米”作单位的话你会用什么数来

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7

10

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0.7米)

师:在测量时得不到整数的结果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小数表示。

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

1000÷10=100÷10=10÷10=1÷10=

3、师:1÷10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吗?(不能)

4、师总结:像这样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们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师相机板书:小数的产生)接下来我们就借助米尺重点来研究小数的意义。(师板书:和意义)

(设计意图:以游戏形式进行估计和测量,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同时也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考虑到学生对长度单位比较熟悉,于是选用了米尺作为小数意义的直观教具,以长度单位为例说明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

现形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一位小数

师: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米尺,仔细观察,这是一把一米长的尺子,我们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份。请你指出其中的一份。(学生指出,教师表扬说得对的学生。)

师:这一份是多长?

生:一份应该是1分米。(如果学生回答10厘米,可引导10厘米就是几分米)

师:如果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又是多少米呢?

生:写成分数是1

10

米,写成小数是0.1米。

师: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把1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份,这

样的1份是1分米,写成分数是1

10

米,写成小数是0.1米。

师:这样的3份是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生:这样的3份是3分米,写成分数是3

10

米,写成小数是0.3

米。

师:那这样的7份呢?

生:这样的7份是7分米,写成分数是7

10

米,写成小数是0.7

米。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刚才写出来的小数都是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数,我们把这样的小数就叫做一位小数。你们发现了什么样的分数与一位小数有关系呢?

师揭示:我们把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了一位小数。

2、认识两位小数

师:有没有两位小数呢?你们能在米尺上找到0.01米吗?(师稍候)

师:找到了吗?请指给我看,0.01米是多长啊?(是1厘米)(对找出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把尺子平均分成了多少个1厘米呢?(100个)也就是说,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0份,每一份是多长?(1厘米)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又是多少米呢?

生:写成分数是1

100

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师:这样的3份是多长?用米作单位,写成分数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又是多少米呢?这样的6份呢?学生回答后,师接着问:你能在米尺上找到0.18米吗?

师:我们再来观察这次写的数据,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呢?(两位)我们把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数的小数就叫做两位小数。

师:那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呢?

师揭示:我们把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了两位小数。

3、认识三位小数

师:根据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大胆的猜一猜,如果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怎么用分数表示?又怎么用小数表示?你能举例说明你的表示方法吗?(学生举例)(师表扬说得好的学生)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三位数)师:我们把小数点后面有三位数的小数就叫做三位小数。师揭示:也就是说,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呢?(三位小数)

4、认识位数更多的小数

师:如果我们把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10000份,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写成小数是几位小数呢?(四位小数)如果平均分成100000份呢?(五位小数)

5、小组活动

师:(刚才所说的分数和小数)这些都是刚才同学们所说出来的分数和小数,可见分数和小数的确有联系,不同的分数可以写成不同

的小数,例如:1

10可以写成0.1,

7

10

可以写成0.7,

1

100

可以写成

0.01,6

100可以写成0.06,

1

1000

可以写成0.001,

13

1000

可以写成

0.013等等。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这种关系呢?现在请四人小组同学小声的讨论你们的想法,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师:好,同学们都讨论完了,现在谁愿代表本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组的意见?(生发表意见……)

师:同学们真棒,刚刚你们说到的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等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就是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想出两位小数和什么样的分数有关?三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有意识地促进“迁移”,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由借助直观认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到通过联想认识四位小数甚至五位小数所表示的意义,再到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的方法,发展提高学习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师:既然同学们能够找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那么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

1、完成教材第51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

师:这道题是请同学们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第一幅图是要同学们用分数和小数表示用大括号括起来的部分,后两幅图是要同学们用分数和小数表示涂色的部分。提示一下,同学们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

要仔细看清每幅图是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师:做完请同学们示意有多少人做对了?(教师对做对的学生进行表扬)请同学们合上书。

2、括号里能填几?

0.3里面有()个1

100.07里面有()个

1

100

0.5里面有()个1

100.09里面有()个

1

100

师: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仔细思考,括号里能填几?可以四人小组小声讨论。(学生回答,师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0.3里面有3个1

10,0.5里面有5个

1

10

其实像0.3、0.5这样的一位小数都是由许多个1

10组成的,我们说

1

10

就是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写作0.1。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写成小数是多少?

生: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1

100

,写成小数是0.01。师: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写成小数是多少?

生: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1

1000

,写成小数是0.001。小数的

计数单位还有很多很多!

师:从上面我们就可以得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分别写作:0.1 0.01 0.001……

3、想一想,括号里能填几?

0.1米里面有()个0.01米

0.01米里面有()个0.001米

(同学们可以结合板书讨论完成。)

师:谁来说一说第一题?(要求说出理由)

生:0.1米里面有10个0.01米,因为0.1米是1分米,0.01米是1厘米,1分米=10厘米,所以0.1米里面有10个0.01米。

师:谁来说第二题?

生:0.01米里面有10个0.001米,因为0.01米是1厘米,0.001米是1米,1厘米=10毫米,所以0.01米里面有10个0.001米。

师: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0.1米里面有10个0.01米,我们就说0.1和0.01之间的进率是10,0.01米里面有10个0.001米,也就可以说0.01和0.001之间的进率是10,用一句话可以怎样概括?

师小结:就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4、课堂延伸:用线连一连,找到好朋友。

13 1009

10

47

1000

1

10000

1

2

0.047 0.13 0.0001 0.9 0.5

师:在这里出现了分母不是10、100、1000……的数,分母是其他的数时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的,这样的分数与小数的转化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讨。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全课小结。

通过教师问:“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答的同时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以梳理总结。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70厘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7 10米

1

10

1

100

1

1000

0.7米0.1米0.01米0.001米

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这条规律反应了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教师和学生的本质联系。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决定着学,学影响着教。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的教育者,教学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就落在了教师的身上,教师的活动决定着教学过程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由此看来,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和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结合起来,因此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师生二者积极的配合,协调一致。 总之,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出来。 二.教学以传授和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规律 教学的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期间,用较短的时间掌握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高效的认识活动。因此,学习间接经验,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特点,也是认识世界的一条途径。通过教学,学生用最有效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学习书本知识,,并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但是教学如果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完全与现实脱节,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是片面的不完全的。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就必须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又要密切的结合实际,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这条规律又称为“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统一的规律”这条规律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科学性与思想性的辩证关系,教学的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从教学任务来看,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是为了培养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的人才。因此,教学要用一定的社 会文化和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去要求和影响学生就成为客观的必 然要求。 (2)从教学内容来看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包含着深刻的教育内容。各各个学科的教材的教育内容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类的思维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些客观规律和科 学知识都具有深刻的道德因素 (3)从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以外,她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言行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的学习往往受其思想状况,学习动机、态度、意志的影响,教师要加强对其思想觉悟方面的教育, 使之树立学习的自觉性。 四、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 知识是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必备条件,教学过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增长学生的智慧。

经历探究过程

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案例 海上学校汪虎忠 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课《听听声音》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变化》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本课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本课能够很好地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2、学生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虽然我们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声音,但这些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时间去探究发生在身边的声音的奥秘,而这恰是科学课教学中最有价值的地方。 3、教学方式的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属于探索性活动。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实验比较多,而对探索性活动在三年级下册部分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虽有了涉及,但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之间还有一定距离,为此,本课宜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而我们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

让每个学生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让每个学生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作者:————————————————————————————————日期:

让每个学生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中学语文论文 让每个学生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本刊特约评论员吴宝席 在安徒生的《丑小鸭》这篇童话中,丑小鸭之所以最终变成了白天鹅,是因为它本来就是一只天鹅,只不过是鸭子们认为小天鹅与自己不同,是另类。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们也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做到因材施教。 其实,教育本简单,它需要人们跳出复杂思维的怪圈,采用简便的方法、选取简明的方式,从而使纷乱的思维回归清晰,使浮躁的心境回归平静,使人为复杂了的教育回归简洁、本源、本体,追求实实在在的生本教育,给学生的发展施以更多的“正面影响”。 任何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每个学生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且都希望能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发展、成长,因此,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并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地发展。此外,还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他们,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多想一想他们的内心感受,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否违背了其成长的规律。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自我创造,教师只是创造环境,来引导、协助他们。作为家长和老师,不妨都懒一些,把发展权还给孩子,把生存权还给孩子,把谋划权放给孩子,让孩子敢于独立地闯世界,让他们自己做主,自我发展,形成自律、勤劳、负责的能力和品质,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增强其对失败的承受力,从而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负责,学会创造。 其实丑小鸭不一定是丑的,天鹅也不一定是俊的,美丑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

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基本要求 华夏园教育教师管理专题五——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责和教师劳动的特点对教师提出了四项基本要求: 1.教好功课 教好功课是教师“搞好教学”职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既要遵循教学规律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遵循教学规律。 教学规律反映的是教学过程内部基本构成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否按照教学规律组织教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效率。因此,对教师教好功课的首要要求,就是在教学工作中要遵循教学规律,按教学规律的要求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内部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根据这三个方面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联系,人们将教学规律概括为四条: 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以传授和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的规律。 该规律是指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要求教师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对象主要是以课程、教材为基本形态的间接经验。 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该规律是指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能力的过程,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能力的关系。 ③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该规律又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指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要处理好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第一,在观念上明确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不把二者对立或等同起来,特别是不能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思想品德就可以自然而然也得到发展,以至于以掌握知识的多少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状况; 第二,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因素,克服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 第三,不能脱离知识教学,脱离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空泛地进行思想教育。 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该规律是指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过程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主导者,起主导作用。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调节、指导,学生才能迅速、有效地掌握知识获得发展;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的指导、调节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这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进一步来讲,其辩证统一的表现有三: 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是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基础的。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观能动性主要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形成和发展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是相互促进的。 (2)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是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确定的、各科教学都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表现为教学工作必须使学生在哪些方面达到何种程度的发展。 教学工作表现为各个教育阶段、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教学。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要求和教学经验,从培养“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后备力量和建设人才出发,我国普通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技巧。

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规律讲解

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规律讲解 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规律包括: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从整体上来看,我们可以把这四条规律概括为“舰长传教”,这样方便大家记忆。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常以客观题与案例分析题中其中一小问的答题点作为考查形式。因此需要大家从整体上把握各点的内涵及其具体内容。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间接性规律)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习间接经验具有高效率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强调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决不能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使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3.反对只重视某一方面知识的片面观念 ①只强调间接经验:赫尔巴特。 ②只强调直接经验:杜威。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智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巩固程度和运用程度,因而智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不可或缺条件。 3.反对单纯抓知识传授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观点 ①只重能力—形式教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 ②只重知识—实质教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获得知识。 三、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教学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学生思想的提高需要知识做为基础,知识的增加有助于学生的道德认识。 2.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以及积极性等思想品德要素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

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亲历探究过程

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亲历探究过程 摘要:如何渗透科学教学的教学理念,这是摆在广大科学教师面前的难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经历为途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亲历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发现,问题,探究,亲历 儿童对周围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事物。因此,儿童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他们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如何渗透科学教学的教学理念,这是摆在广大科学教师面前的难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经历为途径。 科学课程的中心环节是探究。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科学课程改革的成败。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不能发现问题就谈不上创新,可见这对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如果具有了这种能力,也说明他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就学习过程来说,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于达成学习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我以(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小缆车》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身经历探究过程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来自于实践活动的。创设问题情景的途径有多种,总之是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老师创设问题情景的办法就是设法让学生将要学习的概念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联系。比如关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不少学生有生活经验,教师可以让他们回忆,然后鼓励他们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如果学生课前没有相关经验,比如都没有看到过草履虫,老师应先

全国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事迹材料.doc

全国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事迹材料 全国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事迹材料 贫寒不移求学路,国家资助他成长 xx,男,汉族, 1991 年 1 月出生, xx 省 xx 县人,中共党员。 xx 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园林工程技术专业 xx 届毕业生。 一、国家资助铺就成才之路 xx年 9 月至 xx 年 xx 月就读于 xx 县机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期间,时逢中等 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体系建立之际,他在一、二年级时共获得国家助学金3000 元。对于当时家境贫寒而又坚定求学的他来说,真的是雨中送伞,雪中送炭, 再加上学校给予的资助,使他顺利地完成了三年的中职学业。 xx年 7 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 xx 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高昂”的大学学费对于生活拮据的他及家人来说,又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面对困难 的时候,政府和爱心人士又给予了无私的帮助。经过审核,xx 年 8 月他顺利地获得“xx县阳光教育工程大学生资助项目”的资助,3000元的资助金所起的作用对他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大学期间,他同样沐浴着党和政府的资助阳光, xx 学年他享受国家助学金3000 元, xx 学年享受国家励志奖学金 5000 元, xx 学年享受国家奖学金 8000 元,三年内共获得国家资助 1xx000 元。党和政府的资助铺就了他的成才之路,他在感恩的同时也时刻反省自己,用不断努力来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充实和完善知 识结构,以处处做榜样、树旗帜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xx 年他被党组织接收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 大学三年综合测评专业第一名,并且被省教育厅授予“xx省优秀学生干部”、“xx省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先进个人”、“xx省优秀毕业生”等称号。曾在xx 晚报上发表《 xx》等 1xx 篇文章、教育网站上发表《 xx》等 xx 篇文章、院报上发表《 xx》等 xx 篇文章及多篇新闻简讯。“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荣誉见证着他的坚定不移、勇于当先的个人品质。 二、勇对困境,笑对生活挑战

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流程

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流程 杜集镇教研室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果课前教师对所讲内容达不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各方面的情况没有充分的准备,仓促上阵,课堂效果是不可能好的,所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为了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杜集镇本学期实行集体备课。 现就集体备课提出以下要求: 一、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第一、备课小组集体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进度,备课组长做好备课分工,确定主备人名单及备课内容,(备课分工交教办备案)由主备人准备教学设计并打印,按时分发给小组其他成员。 第二、备课分发给小组成员前,备课组长对主备人教学设计的内容、格式、打印进行检查,没有问题分发给备课小组成员。 第三、主备人陈述教学设计。(主备人集体备课发言)发言稿基本内容为:解读教材(含目标设计和重难点的确定)——阐述教学设计理念——简述教学流程,凸现设计亮点——阐述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板书设计及意图效果——作业、检测——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等。 --------------------------------------------------------------- 模拟、[L、中 讲课 陈述时,侧重讲重难点及其突破方法,自己教学环节设计及其做法。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主备人陈述时,其他教师看印发的主备人的教案设计,结合自己的思考,适时圈画。 第四、备课组集体研讨。 1.讲--对主备人的教学设计,备课组教师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特别是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 2.评--对主备人和其他教师的观点进行客观的、中肯的评价(选择两三个老师),分别指出主备人教学设计中的“亮点(”值得借鉴的地方)以及值得商榷的环节、内容;对“评”课人有异议的地方,其他老师展开讨论,讨论的过程要体现互动、生成的特点。 3.议--展示需要向其他老师请教的问题,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值得探讨的内容、问题等,与其他老师展开讨论;展示希望得到的帮助等。 评与议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必须体现“互动与生成,”有精彩的讨论、交流,发言时不拘顺序,可以多次发言,甚至是有礼貌的插话。 这个过程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方法进行研讨,也可结合学生情况,提出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发言时要求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客观评价,要避免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头到尾说一遍。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另外,备课组长必须有问题引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场研究,逐一解决,备课组长及备课组教师作好研讨记录,为设计个案提供第一手资料。(备课组教师准备集体备课研讨记录本,备课组长准备集体备课研讨记录表,教办统一发学校邮箱) 第五、主持人作结:把大家的观点、意见进行归纳,提供给主备 人和其他教师改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四个: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和谐优化的规律。 (一)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学双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教学过程的复杂关系。教学双边关系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因素,二者的交互影响和辩证统一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1.教与学的逻辑关系。教与学作为教学过程中两项主要活动,其间的逻辑关系至少有四种:(1)教等于学。指教师教多少,学生也学多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名师出高徒”的关系。(2)学多于教。指学生所学多于教师所教,即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3)教大于学。指学生对于教师所教的东西无法全部吸收,只能学到部分内容。至于每个学生究竟能学到多少,则取决于学生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4)有教无学。指学生对教师的教授内容全然不知,没有学到教师计划要教的东西,但不排除学生也可能从教师的特定教学中,学到教师没有预期的东西。从上述可见,教与学之间并不必然存在“正比例”的逻辑关系,但却必然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只是或者表现为“正效应”,或者表现为“零效应”,或者表现为“负效应”罢了。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在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起主导作用。正如列宁指出的:“学校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所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所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等所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来决定。”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有其必然性,这是因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要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同时,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受过专业教育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丰富的广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掌握了教育、教学规律。因此,教师有责任、也有能力主导教学过程,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负起责任。当然,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还有赖于教师本身素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谓“欲人明者必自明,博学详说之功,其可不自勉乎!”教人者只有学高身正,才能为人师表。 3.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有以学

亲历探究过程打造精彩课堂

亲历探究过程打造精彩课堂 摘要】以往我们的数学课堂,学生并没有真正亲 历学习的过程. 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还没来得及自主思考,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让他们进行交流;学生还没来得及 合作交流,教师就会“一锤定音” . 课堂上,学生跟着教师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所以,当学生需要思考、需要交流,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感知、去思考、去交流,把课堂 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创造出课堂的精彩. 精心预设的脚印步走着,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关键词】探究;交流;反思;自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 和应用的过程.”这一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学生学习过 程是一个亲身经历、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个性得以张扬. 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没有独立思考 能力的学生,将摆脱不了对老师、同学的依赖心理,无法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更难养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绝不能省略学生“自主思考”这个关键的教学环节,也绝不能让“自主思考”匆匆走过场. 哪怕距离答案只有一步之遥,也要让学生自己去走

比如:在一节练习课上,为消除学生解题的障碍,教师 在出示习题时,尽可能地把问题分解得多、细、碎,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 而老师的“好心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吗?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是比较准确、到位的,但正是由于教师课前考虑的太“到位” ,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忽略了学生整体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抑制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解答某一习题,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完整、具体的问题. 、把交流的机会让给学生 常言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 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课堂上,当学生出现差异时,教师就应该耐心地等一等,对学生的发言不能过早地给予评价,允许学生暂且保留这种差异,给他们交流的机会. 当他在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地被激活,经验不断地被唤醒,在不断地冲突、碰撞中,自然消除困惑,豁然开朗例如在教学口算45 + 23 等于多少时,教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把自己的方法推荐给全班同学. 交流中,同学们说出了很多的算法. 如:(1)40 + 20 = 60,5 + 3 = 8,60 + 8 = 68;(2)5 + 3 = 8,40 + 20 = 60,8 + 60 = 68;(3)45 + 20 = 65,65 + 3 = 68;(4)45 + 3 = 48,48 + 20 = 68. 交流完毕,这位教师并没有让学生立刻比较哪种方法方便,而是让学生说说你喜欢的方法,为什么?事实 有些方法很难简单地判断优劣,对于每个学习个体而言,只有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这样的交流不仅使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更能引起学生对问题不同侧面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认知系统进行整理、修正与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与发展. 而我们教师也可以在交流中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智力强项,为更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 、让学生拥有一个反思的过程 课堂上,当学生回答出现差错时,教师发出权威性的话

(先进事迹)优秀学生党员事迹——在快乐中学习,在积累中成长

优秀学生党员事迹——在快乐中学习,在积累中成 长 个人简介: 陈智宇,08人力2班学生,中共党员,大学期间曾任学院团委委员,团委办公室主任,管理系团总支副书记,08人力2班团支书及09人力2班助理班主任。个人格言:一滴蜂蜜比一罐胆汁能够捕获更多的苍蝇。——苦心人,天不负。 个人获奖情况: 1、在08级新生军训中,荣获“先进个人”称号(院级) 2、在xx年度第五届校运动会中,授予“优秀体育工作者”荣誉称号(系级) 3、在xx-xx年度“五四”评优中,荣获“优秀团干”称号(院级) 4、在xx-xx年度“五四”评优中,荣获“优秀团支部书记”称号(院级) 5、在xx-xx年荣获“优秀团委干部”称号(院级) 6、在xx年度第六届校运动会中,授予“文体积极分子”称号(系级) 7、在xx-xx年荣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院级) 8、在xx-xx年度“五四”评优中,荣获“优秀团干标兵”称号(院级)

9、在xx-xx年度“七一”评优中,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院级) 10、在xx-xx年度荣获“优秀团委干部”称号(院级) 11、在xx年广州亚、残运会城市志愿服务中,荣获“二星志愿者”称号(院级) 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等情况: 1、xx年1月获得国家计算机一级证书; 2、xx年06月获得英语b级证书; 在大学里,我注重思想政治、组织才能、个人交往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综合提高,积极要求进步,关心时事政治,坚实地树立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热爱集体的观念,并把远大的理想和身边的小事结合起来,全面塑造自己健康的人格,与人为善。 思想上,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自从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便时刻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关心国家时事政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加强自身党性的锻炼以及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努力地把自己锻炼成新时代的合格中共党员。xx年1月,我很荣幸通过党组织的考察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并积极参与党组织生活,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思想学习和锻炼机会,对我以后开展工作有思想性地指引和帮助。另一方面,本人一直秉承以“党建带团建”的思想,指导自己学习、工作、生活,积极关注国家时事特别是团员建设,党员建设的有关动态,“深思、笃学、正义、使命”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实施的建议为基本要求,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将新课改的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行为,避免课堂无效劳动,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组合优化为基本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 二、课堂教学的原则和理念 (一)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4、有效的教学应该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 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进行完整的人的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时 间投入和精力消耗,让学生收到尽可能的实效。现代课堂教学应体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一切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都应该遵循。实施现代课堂教学必须重视以下几项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使师生的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直至目标的实现。 2、主体性原则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 3、面向全体的原则 面向各类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因人施教,分层推进,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4、知情并重原则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开发智力,

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

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

————————————————————————————————作者: ————————————————————————————————日期: ?

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0至82页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位教师在执教10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断:??(在复习了10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导入例题之后,教学进入探究进位加法的算法环节。) ?师:你能用算27+2的方法来算27+8吗???生:能!(学生开始计算,有的一口说出了得数,有的很久也算不出来。)??师:你们在计算过程中发现有什么新的问题吗?(无一生回答)?师提示:个位上7+8怎么样了?你们怎么办的呀?请孩子们拿出小棒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吧。 ?师:先拿出多少根小棒,再拿出多少根小棒??生:先拿出27根,再拿出8根。(学生和教师一起拿出小棒,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竖式板书27) ?师:怎样把这些小棒合起来呢? ?生:先把单根的7根和8根合在一起。 师:在写竖式时,我们应该把8对准哪一位写呢??生:对着7写。(师板书)??师:7+8合在一起满10了,怎么办???生:把10根捆在

一起,另外5根不捆。(师生共同捆小棒)?师:现在就变成了几捆几根小棒了? 生:3捆零5根小棒。 ?教师边板书边讲解:个位上7+8满10向十位进一,就是刚才新捆的那一捆,个位就写5,就是剩下的单5根,十位本来是2,再把个位进上来的1合起来就是3,就是原来的2捆加上新捆的那一捆,合起来就是3捆。)?师:所以27+8=35。??(然后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进位加法。接下去就开始进行练习环节) ?1. 问题探讨: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收获了什么? 以上的教学片断,教师把10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法和算理融合到了小棒的操作过程中,表面上好像是把抽象的算理,通过具体的摆小棒,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形象地让学生掌握了算法。可仔细思考这一过程:教师的问题设计太简单而没有层次性,整个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讲的多,而学生跟着教师的问题走,学生独立探索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几乎没有。学生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到底有什么收获呢?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算法多样化等理念如何体现?我们说:学习数的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计算。数与运算的技能的获得不是单纯靠教师传授,而是需要让学生经历一种亲身体验、探索的过程。这是典型的执教教师没有深钻教材,没有很好理解和体会《数 2. 环节改进:让学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和精髓的结果。?? 生经历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鉴于此,我和执教教师一起共同探究

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教学常规五项基本要求 一、计划与总结“三突出”: 开学有计划,期末有总结,体现教学工作的善始善终。 计划突出目标、进度、措施 总结突出重点、亮点、反思 完成突出及时、规范、完整 1.各教研组工作计划应根据上级的教学计划或有关教学工作的知识及新课标、教材,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教研组工作计划应具备:(1)本学期教学、教研教改、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工作目标及措施;(2)教研教改和实施计划;(3)各年级活动科技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措施。(4)本学期各年级教学进度表和教学科研安排。2、学科教学计划以备课组为单位制定,应具备:(1)教材分析;(2)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以及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的分析和要求;(3)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4)以单元或章节拟定的教学进度表;(5)教研教改课题及教研活动日程安排。3、教师、备课组教学总结应在期末放假前及时交教务处备案。 二、备课与上课“三不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与上课要力求做到: 抓住基础知识不放,

抓住学生主体不放, 抓住启发互动不放。 (一)、备课 1、实行集体备课制。二人以上的备课组实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五统一”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教学指导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研究教法和学法、统一练习与测试。所有教师须按时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集体备课记录并纳入学期考核。 2、教师上课必须有教案。教案要求:(1)教案内容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设计、作业布置等,主体部分是教学过程,体现学生活动、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手段的使用;(2)超前一周备课,提前一天写好教案,上课前应再加以修改、充实、完整。要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的得失,写好教学反思;(3)初级教师写详案,中级教师可写详案或较详案,高级教师可写较详案或略案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基本技能的主要渠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场所,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必须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和程序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具体包括:分析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方法、反馈调整方案四个具体过程。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七个基本要素优化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和程序论的思想。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4、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1.目标导向原理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主要有三种: ①目标的指向作用:使师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上; ②目标的激励作用:能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意向; ③目标的标准作用:一是目标成为检查教学效果的尺度;一是反过来教学效果成为评价教学目标的合理性、适切性的依据,以便调整目标。 2.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原理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必须从动态的、综合的角度加以考察。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如何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呢? 1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学生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而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到实践活动中去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开端。 如教学“电磁铁”时,上课铃响后,笔者问学生:“你们听到电铃声就知道上课了,对于电铃,你想知道它什么?”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纷纷提出:“我想知道电铃为什么会响?”“我想知道电铃的构造。”“我想知道电铃为什么会准时响?”根据学生

提出的问题,引出“电铃为什么会响”,为学习电磁铁的构造与性质埋下伏笔。这样引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大家都急于探究本课的知识。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真正实现“以探究为中心”的要求。 2 玩中体验,乐于探究 探究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小学生探究欲强,但探究能力相对较弱。玩是儿童的天性,让学生在课堂中玩,目的是让他们异想天开,从玩中求知、求真,玩出科学的真谛。 如教学“电磁铁”时,有的组的学生仿照电铃上电磁铁的构造,用导线把铁钉缠绕起来,接通电源,用钉尖(帽)接近大头针,发现它通电时吸起大头针,断电时大头针掉下来;又进一步观察电铃构造,发现连接在铃槌上的弹簧片能使导线中的电流时通时断,这个装置就时而有磁性,时而无磁性,从而一下一下地吸引连着铃槌的铁片,使它带动铃槌不断敲打铃,由此揭开电铃响的秘密。此时,学生的兴奋与喜悦之

个人事迹+成长经历

个人事迹 XXX,XX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热爱祖国,热爱学校和班集体,品行端正、积极上进,现已是一名预备党员,曾获的“校级优秀团员”称号。 在学习方面,学习态度端正,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积极思考,成绩位列专业前列。曾获得过一次综测三等奖学金和两次综测一等奖学金。并且获得过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一次集体奖学金。 在生活方面,平时兢兢业业,勤俭节约。作为班里的贫困生,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平时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和竞赛,获得过美赛国际二等奖和XX省电赛三等奖。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协助老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中让自己变得更好。

个人成长经历 我自从2015年9月入学以来,在XX这所学校里度过了三年,如今大四面临毕业,回顾往昔,感慨良多。这三年来,我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从同学,从老师,甚至从大学里每一个默默工作的后勤人员那里都学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我很感谢这里,感谢XX大学,感谢这里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我成长学习道路上的朋友与导师。一、学习 在学习方面,我牢记一名学生的最基本任务是学习,我始终把学 习当作第一任务,从不敢松懈。我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下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复习老师课上所讲的。这些好习惯也使我得到了一定的回报。学习成绩一直在专业名列前茅。大二学年获得了综合素质测评二等奖学金以及校级优秀团员的荣誉称号。且在大二学年的时候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和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在大三上学期一次通过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并在大三期间还通过了计算机三级和四级考试,由于在大二大三的优异成绩,获得了两次综合素质测评一等奖学金。最后,由于前三学年均分绩点位列专业第二,而获得了保研资格。另外,我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比赛,也有着不小的收获。在大三寒假期间,我和同学组队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且获得了国际二等奖。在暑假期间参加了XX省电子设计大赛,获得了三等奖。总的来说这些奖项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让我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除了课堂知识的学习,课外的知识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至少在这些竞赛中,需要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第四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体现这一中心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认真抓好出常规管理和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基本环节: 一、备课 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道德策划工作。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一)钻研理解教材 1.钻研理解教材的方法 (1)整体把握法 (2)单元教学法 (3)单篇钻研法 (4)教例收集法 (5)专题比较法 (6)立体展现法 2.钻研教材的具体操作 (1)抓重点,抓关键 (2)突破难点 (3)找出规律 (4)关注习题 第一,明确习题的目的功能 第二,明确习题的解答要求 第三,确定习题的解答方式。解答方式一般有口答、板演、书面作业、思考、讨论等。 第四,安排恰当的习题份量和难度。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参阅有关资料,根据需要自编、自选、改编一些补充习题,保证教学、训练有效进行。 (二)分析研究学生

1、分析研究学生的内容 教师研究所教学生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性结构,也就是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二是学生个体已有的能力性结构,主要是学习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班集体中共同讨论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三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信心、毅力、意志、习惯、品质等。具体如下: (1)研究所教学生的群体特点规律 (2)研究学生的家庭背景 (3)研究学生的学习经历 2、分析研究学生的方法 常用的了解研究学生的方法主要有: (1)观察法 全局观察法、细微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多角度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实验观察法(2)问卷法 问卷法一般用于教师为新学生上课的情况,面对新学生,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作答,通过这些问题的答案了解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多方面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提供第一手资料。 问卷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选择) 1封闭型或结构型问卷 是否型、选择型、评判型、封闭型 2开放型或非结构型问卷 3综合型问卷 (3)谈话法 谈话的方式有:1渐进式谈话2商讨式谈话3谈心式谈话 (4)自我介绍法 (5)总结法 3分析研究学生必需的技能 (1)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 (2)教师要学会分析和观察 (3)教师应明确了解学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4分析学生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