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第四章太极桩功――无极桩

一(无极桩功诀阐秘

,一,姿势规范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掌心贴近股骨外侧,手中指指尖贴风市穴。头顶正直,舌抵止腭,两眼平视,下颏微收。体重平均在两脚,摒除杂念,有虚、静、松、空之感。

无极乃太极之始,练好无极桩可使身体内外加速放松,可培养先天浩然之气。练好无极桩内气增强了,可以疏通经络,扶助正气,调节阴阳,增强人体健康。

,二,虚静守一

1.意念放松调节。神经、肌肉放松,骨节对应拔开,气通各节,节节贯穿。次序为:

上肢:手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

下肢:脚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

躯干:胸椎一节一节拉开,腰椎松开,尾椎松开。

头部:玉枕、百会、下颏微收,颈椎一节一节松开。

调息:吸气意念至命门,呼气意念至肚脐。此为一息,共做三息。

自然呼吸:任肌肉自然反博,任内气在体内自然流动,

气畅经络自通,自上下通,自左右通,百会通天,涌泉通地,归法自然,百病清除,身体健康。

2.功诀:骨节一松气自通,周天一转暧融融。人言我呆我即呆,缚虎擒龙我为公。

3.行功经义:放松意念调整后,静息三分钟;默念功诀,接受宇宙大智慧人子信息,定中自然,一心不乱;天之“百会”,地之“涌泉”,人之“璇玑”三才合一,功进速矣。

4.行功禁忌:首先,思想上忌“贪、嗔、痴”;其次,饮食上禁用辛辣食物;其三,时间以太阳初升为宜,其他则为功力辅助;其四,对父母孝心恒持,使祖上信息扶持。

,三,无极桩意念导引的医疗作用

无极桩针对具体病情、意念或内视有关穴位,进行体内阴阳调配。循阴阳,遵五行,蹈八卦,衍生克之理,使人体生理之机制达于优化,从而治病强身――无极桩的观想法,有病治病,无病长功。

十八丹田观想法(感应神通法)

人体有十八丹田,意守或观视某一丹田,并观想放松,将治疗与之相关区域的病症。观想部位有一光亮,或日、或月、或一能量团,放射光芒。

初步功能:凡近距离的人和物,我默然之中明之,其信息的变化,他不知我,我已知他。如:对方肝病,一接近我,我之身体有关部位马上会自然产生反应。

意守各丹田,接近内分泌腺部位,可以加强内分泌腺的血液、氧气、营养精微物质的输送,增强其调节作用。

会阴观想法:可滋阴壮阳增强性生殖功能。

膻中意守法:可贯通阴阳,接连上下治疗心肌炎、肺炎、咽喉炎、气管炎等。

肩井观想法:增强气血对上肢部位的作用,加强上肢生理功能,主治露肩风、肩周炎、肩痛及肩关节骨质增生等。

百会观想法:增强大脑生理功能,使大脑处于相对的抑制状态,促进大脑之气血之供应,提高记忆思维之功能。

印堂观想法:小周天之关键,增强视力,对青光眼、假性近视、白内障有良好疗效。意守印堂要观想放松,否则易引起头晕。

丹田观想法:相当于胃幽门和肠腺的部位,守此丹田可促使胃肠蠕动,使胃液和肠液分泌增多。气沉丹田疏通百脉,对肝、胆、胰、胃、肠之功能的康复和提高很有益处。

涌泉观想法:守此穴可使人进入松弛反应状态,可排出体内病气,增强气血的上下通畅,对治疗高血压、肾虚有明显疗效。

太阳观想法:可促使大脑气血循环,调整大脑的生理机制,治疗头痛、偏头痛、头晕、头昏等症。

劳宫观想法:改善上肢躯干的生理机制,促使手指的各种功能,十指边心,对心脏疾病、头痛等症有一定治疗作用。

气海观想法:培植正气,对大小肠、膀胱等部位的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命门观想法:相当肾上腺部位,守此部位可以使体温上升,静中生动。

委中观想法:促进下肢的气血循环,主治抽筋、关节炎、防治下肢瘫痪。

夹脊观想法:促进脊神经功能,疏通督脉,主治心脏、肺脏、腰背诸病症。

玉枕观想法:促进小周天运动,增加丘脑脑垂体的分泌,主治后脑痛。

曲池观想法:疏通手阳明大肠经,主治半身不遂、瘫痪、上肢麻痹、手臂肿痛、肘关节炎、皮肤病、月经不调等。

冲门观想法:主治疝气、小便不利,疏通足太阴脾经。

章门观想法:主治腹泻、消化不良、腰背疼痛、疏通足厥阴肝经。

风门观想法:主治头痛、鼻出血、咽喉肿痛、中风不语、癫狂等症。

二(静力桩

,一,太极抱球桩

姿势规范: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两手上抬,手心向内,十指相对,但不接触,对正小腹。两手在

小腹处如抱着一个球。

调整呼吸,使呼吸自然畅通。意念观注两手,手心与小腹成抱一圆球状。

,二,虚引手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两掌心贴近股骨外侧,手中指指尖贴风市穴。头顶正直,舌抵止腭,下颏微收。体重平均在两脚,排除杂念,有虚、静、松、空之感。

右脚慢慢抬起,向前迈出一步,前脚掌着地,身体微蹲,重心在左脚。右手向前伸出,立掌,掌心朝下方。肘微沉,自手到肩成下弧形,右掌放松,意念观注右手掌,每次最少站15分钟。

三(动力桩――狮子抱球桩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抱球于胸前,两手微曲成莲花掌,手心相对,两手在内气引导下左右滚动,从正前方开始滚动,滚动60次;再向左转体,两掌在左侧再滚动60次; 然后再向右转体,两掌在右侧再滚动60次。

两掌除左右滚动外,还要上下滚动,前后滚动,不论任何方向,每滚动都要60次,而且要在内气带动下滚动。练初级腰功时,要用腰带动;中级练内气时,用内气带动;练高级意念时,用意念带动,绝对不要只练两臂外形,必须注意内外相合。

台湾廖白先生评太极拳名家

台湾廖白先生评太极拳名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中说拳的越来越多,而且对于很多人练是为了说。鄙人虽功夫一般,但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至少还积累了点浅见。这几天对孙门争论的挺激烈,其实真是浪费精神。老一辈的拳家我还是见过不少,如杨松山、杨奎山、刘志清、郝家俊、马礼堂、李天骥、沙国正、何福生、周元龙、顾留馨、万籁声等等,不一一枚举了,提起孙禄堂先生,老练家子们没有一个不服的,皆认为孙禄堂先生是绝顶的功夫。这本来就是早已盖棺论定的事。就象多少年后,人们争论当年贝利、马拉多那会不会踢足球一样,吵的天翻地覆,简直是太无聊了。据我多年的见识,孙门的情况正如周元龙先生所说:真正的传人极少。因为孙氏拳多少年来都是师选徒,而不是徒找师。记名弟子很多,但不教你真东西。这与钱无关,全在缘份。真正得孙氏拳真传的,据说除了孙存周外,上海只有支燮堂。支燮堂有个弟子寿关顺,功夫确实超凡。上海还有一位老中医程大夫,是孙门传人,注意是姓程而不是陈。程传给了原浙江省武术队教练、省传统武术挖整负责人凌耀华孙氏八卦盘根和孙氏太极拳。凌得孙氏拳之一鳞半爪,功夫脱俗。此外,北京的孙剑云据说尚有其先人的形迹,至于其内容如何不得而知。天津的张烈,也许是他太聪明了,他的拳理与孙氏拳的拳理大相径庭,完

全是他自己的一套。功夫到也有一些,但是未能脱俗。与张烈谈拳,他最得意的似乎是如何使用胡椒面外加钢丝锁。黄万祥真正的师傅是万良,万良解放后一直被管制。黄万祥是有功夫的,也是下了大功夫的,但是按照我的体认,也只能算是俗中佼佼、庸中铮铮。谈不上超凡。安徽的余永年很难算是孙门的正宗传人,至多只能算是旁系。余永年有功夫,但保守的很。其他的如白普山,人很软,推手马马乎乎。童旭东在研究历史方面狠下些功夫,有人说他胡吹,倒也不是,我和他见过几面,他确实掌握不少资料。不过他几乎没有什么功夫,当老板的人,尽忙他的项目了。张振华以前就认识,天生不是练拳的料,根本不懂拳。以前有个小刘还行,也是很一般。开封还有几个练孙氏拳的,小魏、小马、小时,名字忘了。不过那时他们几个还是真有些功夫。如果练拳一直没仍下,现在够得上人物了。这是我了解的孙门的大致情况。我说这些话,孙门的人要骂我,一门心思要贬低孙门的人也要骂我,笑骂随他便,反正这是我的亲身经验。下面再谈谈杨氏的情况。有人说杨氏到了杨澄甫先生时,就没真东西了。这是胡说八道。杨澄甫先生的功夫是非常厉害的。散手、推手都行。当年杨澄甫先生去广州,李济深不仅借给他一幢小洋楼,还送给他两个小姐(相当于现在的二奶)。没真功夫,哪能有这种待遇。这事不是我胡说,广州的朋友马志斌也知道的很清楚。根据我的体会杨氏太极练的好的还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第四章太极桩功――无极桩 一(无极桩功诀阐秘 ,一,姿势规范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掌心贴近股骨外侧,手中指指尖贴风市穴。头顶正直,舌抵止腭,两眼平视,下颏微收。体重平均在两脚,摒除杂念,有虚、静、松、空之感。 无极乃太极之始,练好无极桩可使身体内外加速放松,可培养先天浩然之气。练好无极桩内气增强了,可以疏通经络,扶助正气,调节阴阳,增强人体健康。 ,二,虚静守一 1.意念放松调节。神经、肌肉放松,骨节对应拔开,气通各节,节节贯穿。次序为: 上肢:手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 下肢:脚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 躯干:胸椎一节一节拉开,腰椎松开,尾椎松开。 头部:玉枕、百会、下颏微收,颈椎一节一节松开。 调息:吸气意念至命门,呼气意念至肚脐。此为一息,共做三息。 自然呼吸:任肌肉自然反博,任内气在体内自然流动, 气畅经络自通,自上下通,自左右通,百会通天,涌泉通地,归法自然,百病清除,身体健康。 2.功诀:骨节一松气自通,周天一转暧融融。人言我呆我即呆,缚虎擒龙我为公。

3.行功经义:放松意念调整后,静息三分钟;默念功诀,接受宇宙大智慧人子信息,定中自然,一心不乱;天之“百会”,地之“涌泉”,人之“璇玑”三才合一,功进速矣。 4.行功禁忌:首先,思想上忌“贪、嗔、痴”;其次,饮食上禁用辛辣食物;其三,时间以太阳初升为宜,其他则为功力辅助;其四,对父母孝心恒持,使祖上信息扶持。 ,三,无极桩意念导引的医疗作用 无极桩针对具体病情、意念或内视有关穴位,进行体内阴阳调配。循阴阳,遵五行,蹈八卦,衍生克之理,使人体生理之机制达于优化,从而治病强身――无极桩的观想法,有病治病,无病长功。 十八丹田观想法(感应神通法) 人体有十八丹田,意守或观视某一丹田,并观想放松,将治疗与之相关区域的病症。观想部位有一光亮,或日、或月、或一能量团,放射光芒。 初步功能:凡近距离的人和物,我默然之中明之,其信息的变化,他不知我,我已知他。如:对方肝病,一接近我,我之身体有关部位马上会自然产生反应。 意守各丹田,接近内分泌腺部位,可以加强内分泌腺的血液、氧气、营养精微物质的输送,增强其调节作用。 会阴观想法:可滋阴壮阳增强性生殖功能。 膻中意守法:可贯通阴阳,接连上下治疗心肌炎、肺炎、咽喉炎、气管炎等。 肩井观想法:增强气血对上肢部位的作用,加强上肢生理功能,主治露肩风、肩周炎、肩痛及肩关节骨质增生等。 百会观想法:增强大脑生理功能,使大脑处于相对的抑制状态,促进大脑之气血之供应,提高记忆思维之功能。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第一路 01、起势 02、揽雀尾 03、单鞭 04、提手上势05、白鹤亮翅 06、左右搂膝拗步 07、手挥琵琶 08、左搂膝拗步09、上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11、十字手 第二路 12、抱虎归山 13、上步揽雀尾 14、斜单鞭 15、肘底看捶16、倒撵猴 17、斜飞式 18、提手上势 19、白鹤亮翅20、左搂膝拗步 21、海底针 22、扇通臂 23、翻身撇身捶24、进步搬拦捶 25、上步揽雀尾 26、单鞭 第三路 27、云手 28、单鞭 29、高探马 30、右分脚31、左分脚 32、转身左蹬脚 33、左右搂膝拗步34、进步栽捶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 37、小七星捶 38、右蹬脚39、左打虎式 40、右打虎式 41、右蹬脚 42、双峰贯耳43、左蹬脚 44、转身右蹬脚 45、进步搬拦捶 46、如封似闭 47、十字手 第四路 48、抱虎归山 49、上步揽雀尾 50、斜单鞭 51、左右野马分鬃52、上步揽雀尾 53、单鞭 54、玉女穿梭 55、上步揽雀尾 56、单鞭 第五路 57、云手 58、单鞭 59、下式 60、左右金鸡独立61、左右倒撵猴 62、斜飞式 63、提手上势 64、白鹤亮翅65、左搂膝拗步 66、海底针 67、扇通臂 68、转身撇身捶69、进步搬拦捶 70、上步揽雀尾 71、单鞭 第六路 72、云手 73、单鞭 74、高探马 75、白蛇吐信76、转身单摆莲 77、进步指裆捶 78、上步揽雀尾 79、单鞭 80、下式 81、上步七星 82、退步跨虎 83、转身双摆莲84、弯弓射虎 85、进步搬拦捶 86、如封似闭 87、十字手 88、合太极

太极拳入门——初学太极拳者必看内容

太极拳入门——初学太极拳者必看内容 河北邯郸,太极之乡,杨武氏太极拳发源地。【taijiyunshui】来自班侯直系后人,做最好的太极拳艺及文化推广。传统杨氏太极拳,健身、养生、娱心、益智。邯郸市长兴太极拳培训中心欢迎您!学习太极拳不能心急,要打好基础,基本功的训练很重要。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拳,到老练不全。尤其零基础学习者学太极拳要抓好基础课的学练,基础课就是基本功,这样才能目标清楚,重点突出,容易学好。 第一、端正。练习太极拳首先要注意姿势正确,特别是身体中正,不能东倒西歪。其它部位也要按照动作要领做到位。初学阶段要抓住姿势“端正”这一环节,不可贪多求快,潦草从事。这样做开始阶段可能刻板一些,初练起来灵活性稍差,但只要抓住了“身法”中的主要矛盾,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第二、稳定。要使上体端正舒适,必须首先保持下肢稳定。步型、步法既是姿势当中的一部分,又是整个姿势的基础。经验证明,很多人下盘不稳,并不完全出于力量不足,而多数是由于步型、步法不当。如果步子过小过窄,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以及变换动作时虚实不清,势必造成身体重心不稳。初学者必须把步型、步法的要求弄清楚,可以单练各种桩步和步法,先把身体重心

的变换找清楚。这样既利于培养下肢的支撑力量,又能把主要步型(弓步、虚步、独立步等)、步法(进步、退步、侧步、跟步等)的要领掌握好。 第三、舒松。初学时,在姿势动作中要注意舒松自然。舒松不是绵软无力,而是按照规矩,尽量把动作做得舒展大方。任何运动总是松紧、张弛交替进行,太极拳也是如此。但是太极拳的特点是轻缓柔和,沉着自然,要求“运劲如抽丝”。初学者往往理解不了这个要求,容易使用拙力,造成不必要的紧张,甚至僵硬,破坏了姿势动作的端正、稳定。初学打基础时必须由舒松柔和入手,把不必要的紧张和生硬的僵劲去掉,姿势动作力求舒展大方,自然柔和。 第四、轻匀。为了较快地掌握太极拳轻缓、柔和的运动特点,初学时注意动作要慢、要柔,用力要轻、要匀。当然,快和慢是相对的,不是越慢越好。一般说来,初学者动作慢一些,用力轻一些,易于使动作准确,速度均匀,消除拙力。初学时如果动作不熟练,可以在姿势之间稍有停顿,体会一下要领,边想边做。但是动作熟练之后,就要努力保持匀速运动,起落转换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

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到底是谁

杨氏太极拳正宗传承人到底是谁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建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而最近对于杨式太极拳正宗人有了新的质疑,那么,杨式太极拳的正宗传承人究竟是谁呢? 杨澄甫出生于1883年,到1917年其父杨健侯去世,已经35岁了。按照陈炎林的说法,杨澄甫年近弱冠开始学拳,即从1899年起,到1917年,拳龄已是18年了,这个年龄对于杨氏太极拳承上启下的责任来讲,应该是“完整准确”地继承了杨氏拳法的成熟年龄了。 可是,杨澄甫的拳法为什么与其父的拳法就不一样呢?难道是杨健侯没将太极拳传给儿子吗?依据封建社会的传拳理念,这绝不可能!难道是杨澄甫笨而惰学吗?据陈炎林讲,杨澄甫练拳是绝顶聪慧的天才。然而事实上,父子两代所传之拳,无论是拳架、练法上,还是在理法、心法、劲法上的差异,简直判若两派,这是怎么回事呢? 杨澄甫并未继承其祖其父的拳法 杨氏太极拳包括本体和应用两大部分内容。本体指拳架套路,应用指拳式的使用法和破解法。两个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内功。而内功的训练和培养是靠太极拳的理法、心法和劲法。杨澄甫究竟是否继承了祖辈、父辈的拳法,本文将其父与他的拳架、内功理法、心法和劲法做个比较就清楚了(笔者:杨健侯的拳法,以汪永泉所著《杨式太极拳述真》及其弟子魏树人的著述为准,杨澄甫的拳法以其著作《太极拳体用全书》及其弟子的著述为准)。 先谈拳架。杨健侯在京溥伦贝子府教授的拳架是老六路共89个拳式。杨澄甫在上海教拳据1925年出版的《太极拳术》记载,其拳架共80个拳式;1931年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中,记载的拳架共78个拳式;1933年,杨澄甫将自己创编的拳式定型为85个,分三节九个套路,并将其中快速的技击性招式,改为健身性舒缓动作,遂出版《太极拳体用全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定型”,是杨澄甫给自己创编的拳架套路定型,并非给杨氏太杨拳拳架套路定型。 据魏树人大师所著《太极拳内功理法》之《拳苑记事》里披露,汪永泉大师在向杨健侯学拳之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坚持杨健侯所传的老六路拳架及其练法,并将其一并传给京都一脉的众多弟子。这种拳架及练法与杨澄甫定型拳架及练法根本不同。由此可见,杨澄甫的拳架本体与其父杨健侯的拳架本体根本没有传承关系。 确定传承人,不应该从形式上认定,只注重名份,更重要的是看他继承了谁的拳理拳法。这是实质上的内容。从汪永泉所传授的拳架本体和应用来看,他已经继承了杨露禅、杨班侯、杨健侯两代人的拳理、心法和劲法,并且在劲法上,从学习杨少侯劲法经验和自己揉手实践的结合上,又作出了重大贡献。 太极拳界近五十年来普遍认为,杨氏太极拳到了杨澄甫第三代,才趋于完善成熟。“三代研习而定型”这种说法,实质上是认为这两代人的拳法是不成熟的,从而否定了杨露禅、杨班侯、杨健侯父子两代人的研习成果。 我们应当破除迷信,求真务实,从对宗师的迷信中解脱出来。杨澄甫不是杨氏太极拳第三代正宗传承人,就是笔者不讲,也总会有别人去讲的。陈炎林早在1943年就说过:杨澄甫“年将弱冠,才开始从父学拳。父在世时,并未深研拳中奥妙,父亲去世后,顿起觉悟,日夜苦练,终负盛誉。其各种功夫自研而得。”陈炎林在那时只是讲得含混,没捅破这层窗户纸而已。

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步法

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步法 杨式太极先师杨澄甫在《太极拳十要》中论述“上下相随”时认为,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练习谈》中强调“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说明脚的步型步法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性。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是步法。太极拳运用离不开脚步的方向和方位,脚是定向的根,盘拳离不开根,“丢根”就失去了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功夫不上身,主要是没练下肢的脚步法。脚下不练功,周身不易松。太极拳练掌、练拳,不练脚是半截拳。练拳先练脚,是传统杨式太极拳首先训练的科目。拳谚说:“七分看下,三分看上”,“一步走错,步步歪”,“步不稳由拳乱”。可见脚功是传统杨式太极步法的基础功夫,毫厘差之不得。 杨式太极拳有老架、大架、小架(低架)之分,其步法、步型也各有不同,共有十八种:坐步、曲步、撤步、碾步、钓步、副步、倒插步、连枝步、仙人步、分身步、翻身步、坫步、塌步、绞花步(套步)、斜步(弓步)、敛步、追步、冲步。步法歌诀为:“坐曲步撤碾钓副插,连仙分翻坫塌绞,斜敛追冲十八步,轻灵转动捕鼠猫。” 传统杨式太极拳在盘拳时脚步走弧形,忌直来直去走直线步。弧形步由屈而伸,缓缓踏出,足尖由下垂渐渐变动上翘,脚跟先落地,然后足掌和脚尖落地,全面落实(左右横行须先落脚尖,然后脚掌、脚跟全面落实)。当年我师金锡武说:老架杨式太极拳是承重型,体重加压在一足上碾转(卖碾)。内涵是“步”“桩”合一,“势中有桩,桩中含势”,不许移动重心上步。金锡武、崔毅士二师教我拳时说:杨式太极拳每式都含碾步,走步要分清阴阳,两脚要虚实分明。 传统杨式太极拳在盘拳、推手、散打对练时,最注重脚的运用,凡太极拳虚步都暗含着各种脚法。以当今杨式太极拳新架的弓步为例:新架上步(前进),身体后坐、重心后移、前脚外撇、脚掌踏实、脚前弓、重心前移,后脚再上步踏实,体前移。简言之,即前后“移动体重”。杨式传统太极拳老架、大架、小架盘拳上步,不倒体重,因此拳是承重型。据测算,新架前进一步为8.5秒,老架前进一步为5秒。显然老架比新架上步速度快三分之二,即3.5秒。在技击运用时,可发现新架不如老架应急。当今传统杨式太极拳弓步,在老架杨式太极拳中,称为斜步(前进步)。该步功量大,走三至五步,热感从脚底蹿到腰脊之上。斜步(即弓步)迈步,要突出五个字——“屈、碾、弧、伸、抓”。歌诀为“屈腿碾步体侧移,弧行屈伸跟着地,落胯圆裆趾抓地,气沉凝神体前移。”该步要求前后两脚跟形成一直角,两脚跟相距长度约为70厘米,宽度(底边为长度)是自身脚长的1.5倍至2倍(体形高大者,两脚跟相距要75~80厘米)。走步时,步幅大小要恰到好处。步幅过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幅过小,不利于塌腰、落胯、内气下沉和重心稳定。无论步幅大小,都不能踏成两足跟(底边)相距小于自身脚长的一脚之内,成直线步。不少初学者,走弓步、虚步、仆步等步型时,容易犯两脚站在一条横线上的错误,产生重心不稳现象。传统杨式太极拳老架的斜步(即当今弓步),在其套路中的掤、挤、按、搂膝拗步、搬拦捶、栽捶、指裆捶等式迈的都是直角步型。走斜步时要求:前腿膝尖与足尖须成为一条垂直线,且支持全身体重。内含“屈、碾、弧、伸、抓”步型,其中“碾”为碾步,是杨家拳中的重要步法。 据说杨家前三代特别重视碾步,碾步排在传统杨式拳步法中第四位。在杨式太极拳老架中,几乎每式都含有碾步,碾步步型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深厚,具有以下作用。(1)使习练者体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走碾步时要求头部百会穴上领,头容正直,神贯于顶,有虚灵自然之意。这样能使肢体尽量地放松,平心静气地用意识消除运动中的僵劲。又因其腰部的沉劲使脊椎松开拉长,保持躯体正直,不致前俯后仰,左右歪斜。(2)使习练者旋转踝、膝,旋转腰脊,同时使肩胯相随的螺旋运转带动下肢顺逆缠绕,形成螺旋运动。因为肩随腰胯的转动而转动,可使两肩齐平、上下相随、节节贯穿,腰身边转动边平直前送,完成传统杨式

体弱多病练哪种太极拳 原来这种太极拳效果最好

体弱多病练哪种太极拳原来这种太极拳效果最好太极拳是很多中老年人比较热衷的健身运动,但是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太极拳学习方法,到底哪种太极拳能够改善人体体弱多病的状况,大多数人并不是很了解。其实杨氏太极拳是能够增强人体体质,改善体弱多病的状况的。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朴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

杨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 杨氏太极拳通过改善我们的大脑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活动,对于白领亚健康产生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头痛、过度疲劳等疾病,有着显著的健脑去病的作用。而且太极拳要求我们全身要放松,使得人体的血管阻力减少,能够加速我们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太极拳的呼吸是采用的腹式深呼吸,气沉丹田,能够对五脏六腑有着良好的按摩保健作用。 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年修习太极拳能对各种慢性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等等有著一定的医疗作用。这是无可推诿的事实!

养生太极拳是一种身心兼修的练拳健身运动。练拳时注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气血,以提高阴阳自和能力——即西医所说的抗病康复能力和免疫力。 练养生太极拳有疗疾健身、修身养性、健美益智,开悟智慧、激发潜能、技击防卫,达到维持健康、提升气质、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九年太极未入门 一载老六路有感悟

九年太极未入门一载老六路有感悟 我今年68岁,年轻时体弱多病,在求医用药时也用了体育疗法,早年曾学练过王瑞亭老师的少林内劲一指禅、马礼堂老师的养气功六字诀和八段锦等。同时,本人也深爱太极拳和气功文化,从1985年开始,先后订阅《气功》、《中华气功》、《中华养生保健》《长寿》等杂志,连续至今,从未间断,并按年度合订成册,以便阅读和收藏。多年来从中吸取了大量有关太极文化的滋养。为了提高自身健康素质,我选择了太极拳作为濡养身心、升华自我的内容,从1996年开始习练国家体委编创太极拳系列规范套路,有拳有剑,有刀有扇,在拳架套路上化了不少精力,到头来却收效甚微。疑虑!徘徊!感叹健身之路怎么会如以艰难,就正在这一筹莫展,求师无门之际,有幸拜读了蓝晟老师在2004年发表在《中华养生保健》杂志中秘传内功太极拳(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指导文章,内容丰富,言简义深,深入浅出,实为指导练拳之真言,真给我拨开了迷雾,指引了明路。惜此良机,毅然报名参加了太极文化进修函授班。接到函授教材后,就如饥似渴地全面游览了一遍,真是大开眼界,原来太极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别有洞天。从此我便潜下心来,按照《学习指南》的要求,顺序渐进,仔细研读,揣摩教材,对照光盘,在习练中体悟。一年来在内功心法的潜移默化中,本人

的身心状态焕然一新,对太极拳的认识大为提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感悟。 一、走出误区复归太极 ㈠走出习练拳式“越多越好”的误区。确立专一心念、一 门深入地探研内功太极拳(老六路)。总结以住,所学练的 太极拳内容太多太杂,今天学这,明天练那,体内无法形成有序化,更不可能出什么功夫。通过这次学习后才懂得,修练太极境界就如同从“船”普渡一样,如果你练了很多太极拳 套路,那就好比你同时踏上许多“船”,这时“船”就无法运载你了,你也就永远无法到达太极境界的彼岸。 汪老师的功夫好,一生也只研究老六路一个体系的内容,所以练出的功夫纯正,所达境界至高。“贵在专一,这就是规律”。这才让我迷途而知返,坚定了信念,而选乘太极文化(老六路)这只最快的好“船”,立即起航努力驶向内在舒适,无 我无为,全体透空之境界的彼岸。 ㈡走出太极拳“不过如此”的误区。坚信传统太极文化之 深厚底蕴和无穷奥妙。重新全面认识太极拳的真正的含意,坚持整体为本,内外兼修,意形同练,既讲究身形手势,更注重内功理法。重在拳术,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修练阴面内容(即神之虚灵,意之专一,气之内外混化),

习练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三年之感悟

习练xx 太极拳老六路三年之感悟习练杨式老六路太极拳的前两年,我在家门口跟一批老太婆学会了简化24 式、杨式48 式、42 式拳,32 剑、42 剑以及可以比划下来杨式传统85 式拳,当时处于一个什么状况呢?心知对已经会的拳路没有一套可以拿得出手,可又不知如何再深入,处于习练太极拳的一段迷惘期。苍天有眼, 2011年5月得识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传人庄锡成,开始了迄今三年半杨式太极拳老六路的学习。使我一步步懂得太极拳、认识太极拳。我觉得能结识庄锡成这位太极拳“明师”,可谓三生有幸!更荣幸的是 2014年10月2日被杨式太极拳老六路传人庄锡成老师收为弟子,得列杨式太极拳门墙,进一步开拓了习练传统杨式太极拳的视野,庄锡成便成为我的授业师傅。追随庄锡成习练李和生传杨式太极拳三年多,自觉与自己前两年的太极拳水平相比已是天壤之别。最大的收获是“得窥大宝、得悟大道,虽未及登堂入室,但已进太极之门”。正如同庄锡成之语“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虽自身根基浅薄,悟性不敏,练功不苦,但得登太极大道以来,不敢说“三年一小成”,终是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今不揣浅陋,落于笔端,算是习练老六路三年的一个小结吧。通过自己习练太极拳老六路三年的经历来说,若想真正修炼太极正道,非有明师指引带路不可,想通过“研究书本、看录像”学习太极拳,学到的只能是“肢体太极拳”,不可能学到中国传统太极拳的真谛。那么,授拳者云云,谁是明师呢?明师的标准就是既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前辈的拳论,又能身体力行的做出来;而且确实是按照太极拳的要求,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引、化、拿、发于无形无像,既能言传,又能身教才可称为“明师”。否则,可能只能称为“名师”、“名家”,并无“明师”之实。而且,我觉得“明师”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指出了习练太极拳分为着熟、懂劲、神明三个阶段,我觉得追随明师习练太极拳,在着熟和懂劲这两个阶段是须臾不能离开老师的言传身教的。这是因为太极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而且每层功夫又有每层的感悟,不能凭自己想当然来练拳,不能按照录像学拳架,死读拳谱识拳理。稍偏即谬,“真理再过一步就是谬误”。必须在明师时时刻刻地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身练心悟,通过不断地交流沟通检验,虽不敢说最后达到多高的水平,肯定是在太极正道上步步前进提高!三年的传统太极拳学习,感悟体会颇 多,若林林总总顾及的太多,显得繁杂,所以就习练太极拳的入门筑基阶段谈 四点自己的感悟,谬误之处难免,请前辈及同道指正。

关于杨家太极拳是“虚腿(脚)转”还是“实腿(脚)转”的辩析

关于杨家太极拳是“虚腿(脚)转”还是“实腿(脚)转”的辩析 王志远著傅声远审核 关于“单鞭”按后抹转是“虚腿(脚)转还是实腿(脚)转”的问题,引带出杨式太极拳是“虚腿(脚)转还是实腿(脚)转”的长期争论,甚至杨家门人、传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张“虚腿(脚)转”说者,其主要理由是“实脚磨转法练久可能会损害膝关节的功能。”会造成膝关节痛。并说虚腿(脚)转“这种练法是杨家祖传。”而持“实腿(脚)转”说者,认为,”实腿(脚)转的负担是重的,正因为负担重,多练后增强了腿部力量,从而增强了体质。”两说争持,因杨公澄甫124张铜版照片及《体用全书》均无此照此说,似成了“无头公案”。笔者就“虚实腿(脚)转”说,客观而慎重地进行了多年的了解、考证、研究和实验,赞成“实腿(脚)转”说。 一九六三年三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傅钟文演述,周元龙笔录,顾留馨审校的“杨式太极拳”一书,此书是傅老师受人民体育出版社委托,为了继承杨澄甫精湛的太极拳术而编写的,自1961年5月开始编写,直到1962年8月完稿,历时年余。此书一出,即引起“十八图风波”。因为傅公钟文老师平时教学生是“实腿(脚)转”的,而且经常强调,“实腿(脚)转,多练才能增强腿部力量,功夫才能上身。不能贪方便、贪懒,不能虚腿(脚)转。”而书中18图“单鞭”按后抹转,恰恰画成虚腿(脚)转的,

弟子、学生都问傅老师,傅老师这才发现问题,这一下可焦急了,为此而寢食不安。怕此书广泛发行流传,误人子弟,并影响杨家太极拳以至杨公澄甫的声誉。就主动联系负责审校的顾老,慎重的提出要求更正,顾老当时面有难色,此书因种种原因而不能纠正,成了傅老的一块心病。傅顾之间亦因此而有些小芥蒂。后顾氏在《太极拳术》等著作中,纠正了“虚腿(脚)转”的错误。(见顾氏著《太极拳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第115页图22-26)。顾氏师从杨家传人武汇川,且受杨公指教,是当代对太极拳有研究、有影响的人物,他的纠正是有所据的。傅老师很开心,他曾说:“不管谁纠正都好,可以消除以前的坏影响。”傅老以后在自己的《杨式太极拳、刀、剑资料汇编》、《杨式太极拳教法练法》(1989年11月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等著作中亲自纠正了“单鞭18图虚腿(脚)转”的错误,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他说:“我以后可以坦然去见杨老师了。”我被傅老的高度的责任心及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感动,我看到了老一辈太极宗师的赤诚之心。 关于“虚实腿(脚)转”的问题,笔者曾专门请教过傅钟文老师,为什么要“实腿(脚)转”?有人说“虚脚转是杨家祖传。”傅老师反问:“练太极是为了什么?杨家拳祖传给了谁?我自9岁起随杨老师习拳,直至其逝世,一直追随左右,与杨老师朝夕相伴,经杨老师精心指教的,总不至于连实脚转虚脚转都搞不清楚,杨

杨氏太极拳学习心得

练杨氏太极拳感想 杨氏太极拳,太极拳的一个流派,是由河北邯郸永年人杨露禅即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在陈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杨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扑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杨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立身中正安舒,拳架开展大方,动作松柔缓慢,行动速度均匀,招式虚实分明,周身圆活连贯,腰身使动四肢,换位逢转必沉,体用效果突出。 在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我对它有了点认识,太极拳是一种快慢相间、刚柔并济、松紧有度、变化无穷的一种拳术,里面蕴涵了深奥人生哲理。看老师打得十分圆润连续,但是当自己打的时候,总会忘掉动作或是打得太快,还打不出圆滑的效果。在后来每节课的练习中,我的手势渐渐变得流畅,有力道了。开始总是忘记的屈膝,后来练多了就会一直记着,凡事都要多练才会熟练,

融会贯通,太极拳也是一样的。多打几遍,就会发现动作从生疏变得熟练,搂膝拗步一开始做总是漏点动作,后来做多了,就会潜意识里知道什么时候收腿,伸腿,出手,手脚变得协调。现在打完之后,都会觉得有点累,我渐渐理解太极拳中柔中带刚,姿势都是带着力量的道理。打太极拳还培养了我的耐心,它是一口气连贯到底的拳法,除了培养了耐心,还调理习性,对身心都有所帮助。 现在我还只是初学者,以后就算体育课完结了,我也应该在家里多练习练习,不让它半途而废,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要有所成,就要下点功夫。不仅如此,通过学习杨氏太极我还知道无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都要要有耐心,一个动作、一个招式、一个套路慢慢的,认真学,反复学,要有恒心。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坚持。 杨氏太极拳24式拳谱:起式、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左拦雀尾、右拦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

杨健侯秘传太极拳内功述真

杨健侯秘传太极拳内功述真 多媒体光盘内容简介 自《杨氏太极拳术述真》一书出版后,读者渴望进一步了解和探求源远流长的传统太极拳技术精华及其所独具的文化底蕴与技艺魅力,为此,我们特请原作者编撰传统太极拳高级功法《杨健侯秘传太极拳内功述真》,以多媒体的独特表现形式全面披露杨式太极拳神意气的奥秘,以示探研、求实者. 自先师讲授的《杨式太极拳述真》一书面世后,余陆续收到海内外读者的大量来函,各省市太极拳爱好者不断登门造访,海外人士也陆续来京质疑问难。朋友们希望进一步学习和探索这一门太极拳技艺,纷纷建议余编写一本适合中级进展阶段修练太极拳的内容、方法和纲要的书藉,并录制影带。为了满足同好需求,余不揆庸昧,在先师所传技艺的基础上,融合自身数十年学习、探索太极拳艺之所得,本着知无不言,言必由衷的精神编写了《杨式太极拳术述真》,该书的技艺构架分内功理法、拳架详述、拆架拆手、太极功法和内功劲法五部分组成。内容为太极拳中级进展阶段分层递进的功法阶梯。现该书已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杨式太极拳的修炼夙以神意气为主旨,重意不重形,鉴于图书文字表达方式所限很难将神意气的运行轨迹、节奏和方式阐述清楚,为了更真实直观地反应传统太极拳的技艺精髓和修炼途径,余与北京乐明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制成电脑与VCD共用的多媒体光盘《杨健侯秘传太极拳内功述真》。光盘在收录本人全套动作的基础上插配了大量神意气动画,以求全面演示出杨健侯前辈太极拳高层次内功神意气的运用方法。另附神意气拳法注释一书,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太极拳深邃玄奥之内涵,揭示太极拳运动的根本规律,帮助学练者洞明太极拳神意气的奥秘,得到养生之术与技击内功。 余自列汪师门墙后,近二十年来对拳艺极虑求精,搜寻探索刻意求进,但仅是些粗浅体会,在众同学和广大爱好者的恳求下,于年近耄耋之期,不顾老眼昏花,勉力提笔写作并录制示范。力求去伪存真、汰繁去滥、规导正途,树习拳之楷模,以不负承师门拳艺使命之重任。不敢存丝毫偏私隐晦,惟恐愧对先师,被视为欺世盗名。愿与各界酷爱此道者共同探求太极拳艺之真谛。余学浅才疏,难免挂一漏万,讹误纰缪之处,诚请方家鉴审,不吝赐教是幸。 作者白魏树人 跋 学拳如修佛,缘与不缘总是与福分息息相关。人与人间微妙的感觉亦是那么错综复杂,愈想单纯愈趋繁琐。处在瞬息万变的今天,真想象那些境臻圆熟、一心向佛、别无所求,终日一食足以果腹充饥的苦行僧,心能静如止水、空灵无物;练拳若能至此,则无我无为。 长久以来对太极拳技艺都处于摸索阶段的我,自拜魏师后六年间,蒙魏师不弃、厚爱有加,除对拳艺毫无隐藏的倾囊相授外,对为人处事的教诲更是时时叮咛,使我在太极拳的成就日就月将。怹是个好师父、是个好长辈,从不训斥或指责别人,教拳更是认真严谨,每招每式总是不厌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1、八门五步 掤南捋西挤东按北采西北例东南肘东北撑西南方位。 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门。 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总之四正四隅,不可不知矣! 夫掤捋挤按是四正之手,采列肘靠是四隅之手。合隅正之手,得门位之卦。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撑八面。 五行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 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踩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於自然十三势也。名之日:“八门五步”。 2、八门五步用功法 八卦五行,是人生成固有之良。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本由,知觉运动得之後,而後方能懂劲,由懂劲后,自能接及神明矣! 然用功之初,要知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亦甚难得於我也。 3、固有分明法 盖人降生之初,目能视耳能听,鼻能闻,口能食,颜色声音香臭五味。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其手舞足蹈,於四肢之能,皆天然运动之良,思及此是人熟无因,人性近习远,失迷固有,

要想还我固有,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原,是乃运动而知觉也。 夫运而知,动而觉,不运不觉,不动不知,运极则为动,觉盛则为知,动知者易,运觉苦难,先求自已知觉运动得之於身,自能知人,要先求知人。恐失於自己,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後懂劲然也。 4、粘黏连随 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 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 运者,舍己无离之谓也 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 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粘黏连随不可,斯粘黏连随之功夫亦甚细矣。 5、顶偏丢抗 顶者出头之谓也。 偏者不及之谓也。 丢者离开之谓也。 抗者大过之谓也。 要知於此四字之病,不明粘黏连随,断不明知觉运动也,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所难者粘黏连随,而下许顶偏丢抗,是所不易矣。 6、对待无病 顶偏丢杭,失於对待也,所以为之病者,既失粘黏连随,何以获知觉运动,既不知己,焉能知人,所谓对待者,不以顶偏丢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

杨氏太极拳老六路内功三步法 2008-06-05 14:36:18| 分类:佛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杨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李和生 杨式内功太极拳的“三步功法” 从字面上看,太极拳前加上“内功”二字,似乎有些牵强。因为太极拳(包括吴、武、孙、陈在内)均属于内家大家拳。不言而喻。内家拳是以练内功为主的拳种,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儿。那么为什么要强调“内功”呢?对此,我在“太极松功”里已有所论及。这里可简要说之。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十年来,特别是从以门派为核心的民间组织向“官办”转化以后,从形式上太极拳的影响确实很“热”,然而在“内功”作修上都不如从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长此以往会使太极拳走向异化,失去其“国粹”、“瑰宝”的地位。故而,我在传播杨式老六路时,突出强调内功训练。 本章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一是何为内功?内功包括哪些内容?内功包括哪些内容?二是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三是如何练好内功?四是内功在养生和推手中的作用。 一、何为内功?内功修练包括哪些内容?内功是相对于外家拳以练筋、骨、皮为主要标志的腿脚功夫而言的。太极拳所强调的是内功,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使神、意、气三者相互化合,形成一种气势,即内功或称之内劲。 在内功或内劲的理解上,要排险三种误解:其一、不能把人身“三宝”精、气、神或者称之为神、意、气的有机化合,看成是三种物质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质的飞跃,有机化合,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能量流。也可以把它说成是生物电场;;其二、不能认为三者的最终结合落实在力上,这容易形成拙力;其三、更不能把内功训练的结果看成是对肌肉弹力训练形成的腿脚功夫,那样会失去太极拳的真谛,发挥不了内功的作用,最终落入旁门。 太极内功在修练过程中包括哪些内容呢: (一)、练内功首先要懂理知法。太极拳近于道,游于艺它取“易经”之理,名曰“太极”,又循阴阳之道、易变、变易之义为行功走架之法则。太极拳是道家拳,并融儒、释思想为一炉。所以太极之理能圆融万事万物。诸子百家无所不包。太极拳经典拳谱更是字字诛玑,句句拳决。是太极内功修练的灵魂,指导思想。 (二)、放松是修练内功的基础,是太极拳行功走架的基本要求。“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对此,在”太极松功”一章里,已作详细论述。 (三)、依据道家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三步功法,太极拳也分三步功法即:“以身变手”、“以气变手”、“以意变手”。 二、杨式太极拳为何强调内功训练 关于杨式太极拳为什么要强调内功训练的理由方面,我们在前边其它各章中,已经有所论述。特别是在“太极松功”一章里,围绕要不要松,怎样放松的问题上都和修练内功有密的联系。 首先,太极拳作为内家拳,必须以内功修练为宗旨。从神、意、气的有机结合上下功夫,不能走练腿脚功夫的外家拳路。

太极拳经典书籍

太极拳经典书籍 [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 《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 《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 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 陈氏太极拳4册合集.pdf 陈氏太极拳(沉家桢顾留馨).pdf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 陈氏太极拳-内功教程.pdf 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 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 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陈鑫着).pdf 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 陈式太极功夫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 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精选.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吴自立着.pdf 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 陈式太极拳图说.pdf 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 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 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 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 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 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

杨氏太极拳常见毛病与纠正

杨氏太极拳常见毛病与纠正 在我国武术运动的传承中,唯有太极拳流传的最为广泛,而杨氏太极拳又是传播普及面最大的。虽然习练的群体众多,但教学指导甚少,多数是依据光盘画套路,不了解太极拳的内涵,练得多有离谱。杨氏太极拳和其他太极拳一样,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武术运动,行拳走架是学练太极拳的初级阶段,要达到动作着熟练出太极拳的味道,必须首先掌握杨式太极拳的动作结构、技术要领和性能,从无极到太极,一动俱动,周身协调,阴阳变化,上下相随、轻灵稳健、步随身换,眼随身动,松柔均缓,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练就全身一体的混圆整劲,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依照拳理拳法行事。我习练杨式太极拳多年,今借贵刊就杨氏太极拳习练中常见的毛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供初学者借鉴。 一、行拳走架常见的毛病 1、太极拳步伐的错误表现在: 上步夹档,出脚时前脚与后脚在一条线上。有的甚至出现交叉步,把档夹死,造成下肢不稳,上体晃动。 上部裆距横宽,出脚时用上步脚的外侧横跨步,有的用上步脚跟划弧(所谓圆裆)造成裆距过大,使上肢转动不灵。 上步高抬腿,上步时特意高抬腿如同上台阶,造成落步砸地。 太极拳的步法是一项动作结构严谨,技术性较强的脚下功夫,并非迈步那么简单,它和腰胯转动有着密切联系,练好太极步是打好太极拳的基本功,只有脚下轻灵、步法稳固、迈步如猫行,落脚无声,

才能全身协调,上下相随,脚下一乱上身就不稳,造成整个身躯畸形,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习练者缺乏对拳理拳法的研究,只注重上肢动作的准确(看光盘只注重上身)忽视对脚下步法的练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太极拳练的就是脚下功夫,他既是习练太极拳的基础又是打好太极拳的关键。 纠正的方法:以24式太极拳左野马分鬃步法为例,从左丁步右抱掌开始。重心全部移至右腿,左脚尖离地,以左胯为轴左腿圆裆开胯,左膝与右脚构成90度角(身体不可转动过大)这时右腿松沉,松左胯,左腿以膝关节为轴,脚面竖直向正前方出脚,不需高抬腿,脚尖不划地就可以,当左脚迈出将落步时,左脚尖微上翘,脚跟轻松落地,再逐步过渡到全脚掌着地,形成左弓步,下一动接右野马分鬃,其步法是左胯回收,左脚蹬伸,贴地不上跷,右腿弯曲,身体后撑,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变虚步,身体左转以左胯带动左脚外撇45度,在重心前移左脚落步踏实的同时,后脚以前脚掌为轴,脚跟稍做外碾,形成瞬间的弓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身体未做左转的情况下,左脚局部踏实,损伤膝关节和踝骨。在提右脚之前松左胯使脚下产生弹性,右脚上步以头部虚灵顶劲,腰背的抽拉带动右胯及右腿轻轻上提,左实胯拖着右虚胯似沼泽地跋涉,即沉稳又轻灵,虚实有度。右脚收至左脚内侧完成步法的重心转换。现今太极拳界对前脚的重心转换持两种见解,一是前脚带重心转换,二是重心稍有后移的转换,两者都是从实战用法提出的,我认为习练太极拳的目的不能就是为了技击,而是为了强体健身,太极拳是阴阳转换,虚实变化中来体现它的价值,

太极拳 85式 口令

太极拳85式口令22:41 付清泉杨氏太极拳85式口令.mp4_标清guiyou2678 12,630 07:04 简化太极拳_杨式太极拳85式口令archer 200 02:18 杨式太极拳85式口令 dempsey 51 21:16

杨式太极拳85式口令 cornelius 43 20:43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口令音乐)(nancy)[2013] 阳阳看股 707 20:57 乔振兴正宗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口令标清 文竹 1,069 20:43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口令音乐)(nancy)[2013] nancy 52,238

00:30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口令音乐)(nancy)[2013]_剪切片段-12537 阳阳看股 221 21:30 杨式太极拳85式口令 太极高11 23,864 22:44 杨式太极拳85式(口令)赵幼斌 taoyuanhongmei 64,408 22:45 杨式太极拳85式(口令)赵幼斌

道法自然 288,368 23:22 杨式太极拳85式(口令)赵幼斌 道法自然 180,985 22:44 杨式太极拳85式(口令)赵幼斌 道法自然 106,167 28:34 李正清带口令带字幕演练杨式85式太极拳(新编)老来乐 257 22:29

杨式太极拳85式配乐带口令4(赵幼斌22:30) 清远 210 22:44 杨式太极拳85式配乐带口令演示 钟伟 378 22:47 杨式太极拳85式有口令及字幕标清 土老帽 3,198 07:18 太极拳-85式杨式太极拳(口令版)(流畅)larry 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