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各章作业习题Word版

金融学各章作业习题Word版
金融学各章作业习题Word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术语解释

1、信用货币

2、国家纸币

3、货币购买力

4、本位制

5、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格雷欣定律)

6、有限发偿

7、价值尺度

8、实物货币

9、储藏手段

10、流通手段

11、支付手段

12、币值

13、货币

14、无限法偿

15、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二、判断题

1、用纸做的货币,比如银行券和国家发行的纸币,在性质上都是一致的。

2、钱、货币、通货、现金都是一回事,银行卡也是货币。

3、在现在的经济文献中“流动性”指的就是货币。

4、在铸币铸造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登上历史舞台,产生了自由铸造制度。所谓“自由铸造”,是指公民有权按照自身的意愿私自铸造。

5、在金本位制时代,各国中央银行的银行券发行采取的都是十足准备制。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制崩溃之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以黄金为中心建立的。

参考答案:

三、选择题

1、马克思关于货币起源的论述,是以如下哪种理论为依据的?

A 、货币价值论B、货币数量论

C、国家政权决定论

D、劳动价值论

2、马克思主要是通过分析如下哪一要素的发展,来揭示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的?

A 、经济制体制B、使用价值形式

C、价值形式

D、社会形态

3、与货币的起源密不可分的是:

A 、私有制B、社会分工

C、贫富分化

D、商品交换

4、不同商品在量上可以比较、在质上同一的共同基础是:

A 、价格标准B、使用价值

C、价值

D、价格

5、属于物物的直接交换的价值形式包括:

A 、一般的价值形式B、特殊的价值形式

C、简单的价值形式

D、扩大的价值形式

6、货币的各种职能都是从现实的货币出发来描述的,但可用货币符号来代替的是:

A 、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7、货币支付手段职能最初是导源于:

A、支付工资

B、商品赊销

C、吸收存款

D、发放贷款

8、在价值形式的演进中,商品交换有质的变化的是:

A、扩大价值形式到一般价值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

C、简单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9、金本位制度下,汇价的基本决定因素是:

A、铸币平价

B、商品的价格

C、货币购买力

D、物价指数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是:

A、美元

B、黄金

C、英镑

D、德国马克

11、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支付手段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A、信贷收支

B、支付工资

C、财政收支

D、大额交易

12、以下属于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A、银行吸收存款

B、汽车购买

C、工资支付

D、商品购买

13、经济对货币的需求包括对:

A、世界货币的需求

B、储藏手段的需求

C、流通手段的需求

D、支付手段的需求

14、货币所具有的特征是:

A、表现商品价值

B、在世界范围内流通

C、在世界范围内流通

D、和一切商品相交换

15、在我国境内严禁作为计算单位和价值尺度流通的有:

A、人民币

B、金银

C、港币、澳元

D、外国货币

16.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品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的是()职能。

A.交易媒介B.购买手段

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

17.一国货币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规定货币名称B.规定货币单位

C.规定货币币材D.规定货币币值

18.长期以来对货币主要层次划分依据()。

A.金融资产盈利性B.金融资产安全性

C.金融资产流动性D.金融资产的种类

19.在金属货币流通的前提下,货币铸造权是一个重大问题,当时欧美国家大多数采用()。

A.本位币自由铸造,辅币国家铸造

B.本位币国家垄断发行,辅币自由铸造

C.本位币、辅币均自由铸造

D.本位币、辅币均由国家垄断铸造

20.货币结晶是()的必然产物。

A.社会劳动B.私人劳动

C.抽象劳动D.商品交换发展

21.货币的各种职能都是从现实的货币出发来描述的,但可用货币符号来代替的是()。

A.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

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

22.作为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A.价值符号B.现实的货币

C.信用货币D.观念上的货币

参考答案:

四、问答题

1、什么是货币流通?

2、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分析居民储蓄是闲置货币资金的看法。

3、货币制度建立的目的和要素是什么?

4、简述金本位制的发展过程。

5、怎样理解货币制度和国家主权的联系?

6.什么是货币的本质特征?它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主要功能?

7.货币制度建立的目的和构成要素是什么?

8.何谓区域性货币一体化?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第二章信用

一、术语解释

1、信用

2、银行信用

3、间接融资

4、直接融资

5、国家信用

6、消费信用

7、国际信用

8、商业信用

二、判断题

1、信用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interest),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2、银行券无非是向银行家开出的、持票人随时可以兑现的、由银行家用来代替私人汇票的一种汇票。

参考答案:

三、选择题

1、信用活动中的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A、储藏手段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

2、商业信用最典型的做法是:

A、赊销

B、有借有还

C、票据化

D、挂账

3、由债权人开出承诺到期付款的有价证券是:

A、商业票据

B、支票

C、商业汇票

D、商业期票

4、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A、银行信用

B、国家信用

C、消费信用

D、民间信用

5、信用的基本特征有:

A、所有权转移

B、偿还性

C、使用权转移

D、付息性

6、在商业信用中采用的商业票据有:

A、支票

B、传票

C、期票

D、汇票

7、消费信贷的基本类型有:

A、银行信用

B、合作信用

C、商业信用

D、国家信用

8、在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实际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亦即:

A、买卖行为

B、借贷行为

C、分配行为

D、生产行为

9、与公司、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联系的信用形式有:

A、消费信用

B、商业信用

C、国家信用

D、银行信用

10、在间接融资中,银行向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的方式有:

A、各种贷款

B、发行金融债券

C、投资政府债券

D、各种存款

11、国家信用中的内债主要采取的形式是:

A、政府债券

B、借贷

C、企业债券

D、票据

12、法制健全后,商业信用的形式是:

A、证券信用

B、票据信用

C、挂账信用

D、口头信用

13、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而相互提供信用。

A.生产联系B.产品调剂

C.货物交换D.商品交易

14、信用工具具有以下()特征。

A.变现力B.本金的安全性

C.收益率D.偿还期

15、下列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

A.商业承兑汇票B.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银行债券D.企业债券

参考答案:

四、问答题

1、如何理解信用的形式特征

2、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3、简述商业信用的特点、作用及其局限性。

4、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5、比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特点。

6、消费信用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7、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特点,二者间有怎样的联系?

第三章金融

一、术语解释

1、金融

2、金融体系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金融这个范畴?

2、现代金融体系有哪些构成要素?

第四章利息和利率

一、术语解释

1、收益的资本化

2、无风险利率

3、基准利率

4、实际利率

5、名义利率

6、复利

7、贴现

8、远期利率

9、到期收益率

10、利率期限结构

二、判断题

1、借贷过程中,从债权人方面说,要承担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风险;而就债务人说,则会遭遇通货紧缩的风险。

2、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3、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完全否定非货币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4、远期利率是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中从现在到未来某一时点的利率。

5、马克思认为,利息的本质是利润的一部分。

6、在物价上涨的条件下,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会下降。

参考答案:

三、选择题

1、利息率的变化范围是:

A、小于零

B、大于零

C、高于平均利润率

D、大于零小于平均利润率

2、在物价下跌的条件下,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应把名义利率:

A、保持不变

B、与实际利率对应

C、调高

D、调低

3、某公司获得银行贷款100万元,年利率6%,期限为三年,按年计息,复利计算,则到期后应偿还银行本息共为:

A、11.91万

B、119.1万

C、118万

D、11.8万

4、某人期望在5年后取得一笔10万元的货币,若年利率为6%,按年计息,复利计算,则现在他应该存入他的银行账户的本金为:

A、74 725.82 元

B、7 472.58元

C、76 923元

D、7 692.3元

5、到期收益率取决于:

A、债券面额

B、债券的市场价格

C、票面利率

D、债券期限

6、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曾推出存款保值贴补率,这是对下列哪种风险的补偿?

A、违约风险

B、通货膨胀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偿还期限风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