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与环境保护

有机农业与环境保护
有机农业与环境保护

《有机农业》选修教学大纲

.. .. GDOU-B-11-213 《有机农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由于人们在农业生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作物生长激素等农用化学物质,使农产品质量下降,损害人体健康。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绿色食品及有机产品应运而生。本课程容主要阐述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及其生产标准、生产基地环境要求和产品认证的基本程序,使学生对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的生产、管理、认证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化肥农药等残留的危害认识越来越清楚,保护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的呼声不断提高,生产的无公害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生产和消费绿色食品也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开设本课程主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农作物生产不仅要追求高的经济效益更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把人民身体健康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将“无公害”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明确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标准,掌握开展果蔬无公害生产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技能,熟悉这类产品的认证程序及其营销策略等,为将来更好地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有机农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要有植物科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人体营养与卫生学、现代市场营销学、植物保护学、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果蔬采后处理、农业生产标准化等多方面的知识。本课程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成长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于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联系当前生产实际,把新容及时补充进来,及时更新、及时向学生介绍国外的生产与科研动态,

有机农业与食品安全

有机农业与食品安全 吃有机食品对个人的好处 1.安全:无添加 吃有机蔬菜,可减少吃入污染的机会,同时可减少病变的机会。有机蔬菜的种植、生产、包装、运输以至储存的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农药、防腐剂、人造色素等添加剂、微量金属含量也比较低。 2. 生态:让作物自然长成 一般蔬菜中的矿物质含量,仅占有机蔬菜矿物质含量的 1/22/3。有机蔬菜的种植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在种植过程中以一套严密的程序控制种植的每一个环节,使各种蔬菜的物种恢复到原生态下,保存其应有和原有的成份;研究显示有机产品含有较多铁质、镁质、钙质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而重金属及致癌的硝酸盐含量则较低。 3. 口感佳:能嚼出鲜活的韧劲 你可以从有机蔬菜中吃到生命力。有机蔬菜吃起来清脆,有嚼劲,它给你感觉就是质密、新鲜,即使是烹调后,还是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这不是蔬菜经过处理可以制造出来的口感。 4. 味美:还原了食物本真的味道 有机农业提倡保持产品的天然成份, 因此可保持食物的原来味道及原有的营养成分,可提供原汁原味的享受。有机蔬菜水份

含量比一般蔬菜低许多,但甜味却比较高,所以有机蔬菜吃起来 比较有味道。有机食物口感结实有咬劲,清脆多汁、味道十分香甜,没有因为添加化肥农药所产生的苦味、化学味、涩味、淡味 与怪味。 5. 排毒:给身体来个大扫除 有机蔬菜能改善体质。有机蔬菜中抗氧化剂的含量比常规产 品高出200%,而科学家称抗氧化剂可以降低患癌症和心脏病的风险。长期食用健康绿色食品,可以明显感觉免疫力增加,体质也 会提升,这是体内毒素逐渐排除的正常现象。有抽烟喝酒习惯的人,如果常吃有机蔬果,会促进肝脏排毒,身体会比较清爽,使 人自然而然地不喜欢烟酒的气味。 6. 减压: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一般的蔬菜里含有一些化学成分,长期吃下来会造成容易躁动,情绪也会比较不稳定,容易造成思绪不稳定。不过天然的有机蔬菜没有农药和有毒的物质,长期吃下来,身体不仅会觉得比较轻 盈,就连思绪也会变的比较清晰,情绪上面也不会那么容易躁 动。 7、动物相关疾病减少:尊重作物就是爱护自己 以往密集式的动物饲养方式令疾病很容易散播,而有机农业 要求开放的动物饲养方式则可以令动物有空间伸展活动,增强动 物的抵抗力,减低疾病散播机会。 8、不含转基因:这东西还是敬而远之吧

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与环境的双重任务,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常常会导致环境的破坏与资源的浪费。 在所有产业中,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和特殊,农业生产既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可能对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并浪费大量资源。如不当的耕作造成水土流失;过度种植与放牧使土壤地力下降;过量的施用化肥和不当的灌溉破坏了土壤结构,加速了次生盐渍化,使土壤生产能力日益下降,而为了维持农田眼前的生产,愈益依赖于化肥,如此反复的恶性循环,导致土壤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了防止有害生物的危害,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虽然暂时控制住了病虫草的危害,保住了产量,但与此同时,杀灭了天敌,破坏了自然界动物区系及昆虫、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有害生物抗药性逐渐增强,最终会导致病虫害的暴发,甚至达到难以控制的地步;此外,森林和草原面积的减少使风沙加剧,人类生存环境更加恶化,农业的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理有甚者,农药、化肥的滥用不仅污染了大气、土壤与河流,也直接威胁到我们的食品安全等等,这些问题使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讨既能实现发展目标,又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寻求农业持续发展之路,而发展有机农业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当前,世界农业和农村发展主要面临食品质量与粮食安全、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农民增收与经济安全等问题,而有机农业正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主席GUNNAR RUNDGREN先生曾把发展有机农业的理由总结于下表中。

大学专业介绍之生物科学类1(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

大学专业介绍之生物科学类1(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 信息学) 1.生物科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掌握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为我国生态建设及植物资源利用和中药资源产业化提供能从事教学、技术研究、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 1.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3.

4. 5.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 主干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天然产物化学、药用植物资源学、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中药材加工学、生物制药等。 就业方向与深造: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药用植物和植物生态与资源利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2.生物技术 本专业是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应用于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为特色的理科类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知识、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及数据分析等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酶工程原理及技术、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学等。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

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与有机农业的详细情况

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与有机农业 一、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与有机农业的定义。 1、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2、绿色农业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 3、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有机农业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和动物排泄物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生态农业是生产过程中既要促进生态保护,又要依赖生态的有效支撑,针对的是农业生产体系;绿色农业主要讲防污染,也就是整个生产过程都是无污染、无公害的过程,针对的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机农业针对的是农业生产方式。 简而言之,有机农业是要求更为严格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更加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适合大力发展;而绿色农业是指生产、加工、销售符合标准的绿色食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二、发展历程与特点: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探索阶段);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关注阶段);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均有了较大发展(发展阶段)。 特点: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 有机农业的起源要追溯到1909年,当时美国农业部土地管理局局长King途经日本到中国,他考察了中国农业数千年兴盛不衰的经脸,并于1911年写成了《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书中指出:中国传统农业长盛不衰的秘密在于中国农民的勤劳、智慧和节俭,普于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以人畜挑便和一切废弃物、塘泥等还田培养地力。该书对英国植物病理学家AlbertHoward影响很大,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农业圣典加一书中提出了有机农业的思想。受Howard的影响,1940年美国的J.1.Rodale买下了位于宾州库兹镇的一个有25.5hm,土地的农场,从事有机园艺的研究,1942年出版了《有机园艺和农

种植基础知识清单

种植基础知识清单 绪论: 1、种植业的特点:是以土地为重要生产资料,利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质,同时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质中。 2、当前种植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作物产量稳定提高的同时,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种植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种植业的功能日益拓展,已经由单一保障供给逐步向多样性发展。 3、种植业面临的问题: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业灾害威胁加剧; 4、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不足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业灌溉水每立方米平均生产粮食1千克,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 第一章:植物生长的外部环境 1、太阳光是生物存在的基本能量来源太阳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种自然能源 2、夜间太阳辐射为零;清晨太阳辐射较弱;正午太阳辐射最强,为最大值;午后逐渐减弱。 3、在一年中,夏季太阳辐射量大,夏至最高;冬季太阳辐射量小,冬至最小。 4、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减小;随纬度降低,太阳辐射增大。 5、海拔高度高,太阳辐射强;海拔低,太阳辐射弱。 6、我国北方地区称为长日照地区,南方地区称为短日照地区。 7、光照度是太阳辐射强度中的可见光部分。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度的增强而增强。 8、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而确定的,起源于黄河流域一带。主要反映黄河中下游地区的1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情况。 9、光中能促进植物组织的分化,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花芽形成、开花结果,强光的照射可使植物花色艳丽。 10、长日照植物包括小麦、油菜、萝卜、白菜、甘蓝;短日照植物有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菊花、甘蔗;中间性植物有四季豆、番茄、黄瓜等。木本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如草本植物敏感。 11、长日照植物北种南引需要选择早熟品种,南种北引需要选晚熟品种;短日照植物北种南引需选择晚熟品种,南种北引需选择早熟品种。 12、喜光植物有银杏、梅花、向日葵、玉米、谷子、芝麻、花生、棉花;阴生植物有人参、吊兰;耐阴植物有大豆、豌豆、绿豆、红小豆、桧柏、君迁子。 13、植物幼年阶段比较耐阴;湿热条件下耐阴能力强;肥沃土壤植物耐阴能力较强。 14、光能利用率的原因:光的漏射、反射和投射的损失;受光饱和现象的限制;环境条件及作物本身生理状况的影响。 15提高光能利用率途径:选育光能利用率高的品种;合理密植;间套复种;加强田间管理。 16、影响土壤温度变化的外因有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和地表覆盖。 17、在正常条件下,一日内土壤表层最高温度出现在13点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之前。不同土壤深度,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幅度不同.一般情况下,表层土壤的日变温幅度最大,随土层加深,土壤的日变温幅度逐渐减小,在80—100cm深土层日变温幅度为零。 18、一年中,土壤表层月平均最高值出现在7—8月;最低值出现在1—2月份。 19、一天中,气温(离地面高测定)的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2—3时,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日出请的时间段。 20、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7—8月;月最低温度一般出现1—2月。 2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离地面越远,温度就越低。

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

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 什么叫有机农业?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彩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关系,促进生态平衡、物种的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的建立需要有一个过渡或有机转换的过程。 什么叫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并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水产品、蜂产品、调料等。 有机食品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名称,国外最普遍的叫法是 ORGACIC FOOD有机食品),在其它语种中也有称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等。联合国粮农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将这类称谓各异但内涵实质基本相同的食品统称为“ ORGANIC FOO”D ,中文译为“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关系?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是一组与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相关的概念。 有机食品是通过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为手段,利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减少生产过程对环境和产品的污染,并在生产中建立一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系统,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绿色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并采用证明商标的管理方式,规范市场秩序。 无公害食品是通过政府实施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市场准入一系列措施,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是政府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健康的一道基本安全线。 我国是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建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农产品国际竟争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中心任务。为此,农业部经国务院批准,全面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并确立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因此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了推动我国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农业部成立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hina Organic Food Certificarion Center,简称 COFC(这是中国农 业部推动有机农业运动发展和从事有机食品认证、管理的专门机构,也是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CNC)A 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批准号 CNCA—

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的区别.

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的区别 一、生态农业(ECO) 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一)基本内涵: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二)特点: 1.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3.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4.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二、有机农业(Organic Agriculture) 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有机农业是促进有机产品认证和加强包括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的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生产管理系统。有机农业生产系统基于明确和严格的生产标准,致力于实现社会、生态和经济持续性的最佳化。 不使用人工合成物质如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生产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采用一系列与生态和环境友好的技术,维持一种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农业生产过程;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 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范围和广度不一样,生态农业的产品一定是有机农产品,而有机农业的产品不一定是生态农产品,相比较而言,生态农业的项目一定是复合的、综合的、系统的项目,比有机农业要求更严格,更复杂,生态农业要求节约资源、环保、循环利用等等。 1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会昌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目录 1、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 2、感染性材料的实验操作规程 3、仪器设备的使用规程 4、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5、实验室消毒规程 6、废弃物的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7、尖锐器具的安全操作规程 8、紧急情况处理规程及应急预案 9、生物安全柜操作规程 10、样本分离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程 1、目的 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范围 适用于生物安全专业实验室。 注(1)、本实验室除HIV初筛实验室为二级生物实验室外,其他实验室均为一级生物实验室。 (2)、本实验室成立了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由7人组成。 3、职责 、中心主任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的运行。 、技术负责人负责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的安排。 、质管科、检验科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具体工作。 4、工作程序 、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组成 4.1.1、中心主任任指定管理委员会主任。 4.1.2、经年度考核,从科室成员中选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实验室知识的技术骨干,由中心主任命为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成员。由7人组成。管理委员会成员任期一年,任期中出现特殊情况中心主任可对之罢免。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维护和检查 4.2.1、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指定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方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4.2.2、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查提供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安全记录》。 4.2.3、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志。

4.2.4、实验室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所有的事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4.2.5、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对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进行培训。 4.2.6、若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人员。 、警告标记和标签的建立。 4.3.1、对不同危险程度的实验工作区进行标志。 4.3.2、对高度危险性区域要张贴危险公告。 4.3.3、装存危险物质的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其内容应详细。 5、安全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规程 5.1.1、生物安全实验室个人防护物品使用 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在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掉并洗手。更换下来的防护服、手套、口罩和鞋套要先经高压灭菌后再行清洗或废弃,眼镜和面罩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后清洗。 1、实验防护服 应选用长袖、后开口、在袖子和前襟部位衬有塑料防渗透材料的防护服,并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当防护服被危险材料污染时应立即将防护服内面向外反卷脱下,把污染处包在里面放入高压消毒锅。 2、手套 应选用乳胶或乙烯基手套,保证所戴手套无漏损,大小合适,可完全遮住手及腕部,如必要可覆盖实验防护服的袖子。每次操作完成或中间离开实验室时都要换掉手套,在手套破裂或怀疑内部受污染时要及时更换,用过的手套和污染物放在一起处理。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时手套若被严重污染应在安全柜内摘掉手套放入污染物收集袋中。摘手套时应内面向外反卷脱下。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 3、鞋 最好选用防渗透的鞋套,用后高压灭菌废弃。或选用可消毒的包住脚面的鞋,用后消毒清洗。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姓名:谢新发班级:大06数学1班学号:43号 摘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作用显得日益广泛、深刻。伴随着信息科技革命的浪潮,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未来也展现出其不可限量的前景。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即将开始,并将对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产生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会极大地应用于国家的农业、工业和安全。应当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一次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关键词: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现状前景对策 一、当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无论是科技界还是产业界,都基本认同这样一个重要判断:在新的世纪里,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日益成熟的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以及正在加速发展的基因组学技术和蛋白质组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干细胞组织工程认知与神经科学等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医疗卫生、农业、人口和食品及生物安全状况。尽管世界各国对高科技领域范围的界定不完全相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放在重要位置。 进入21世纪后,生物技术产业显示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02年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投入研究开发资金已高达157亿美元。日本政府2002年已明确提出生物技术立国战略,强调把“科研重点转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欧盟已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在软件领域成就斐然的印度,早在1995就提出“人类基因组——印度起点”研究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生物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这些都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发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选择。 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仍然集中在基因组科学、蛋白质科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等领域。继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水稻、疟原虫、蚊子和老鼠的全部DNA序列测定也在2002年完成,这些研究成果都直接与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有关。老鼠和河豚鱼基因序列的测定,将可能为人类提供关于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线索。特别是科学家们已经把目光投入到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这两个极富挑战性的领域,这将带来更多与人类自身发展密切相关联的重大研究成果。 生物技术方面的进展则更为迅速,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等等,将大大加快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以及推进对重大疾病新疗法的研究进程。总体来看,生物技术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医药和农业,但在食品、环保、能源等行业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2000年为3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9000亿美元。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尽管人们对基因改造生物的讨论和疑虑仍然存在,但2007年全球23个国家种植了1.143亿公顷转基因农作物,比2006年增长12%。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破译,将有力地促进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到2020年,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将达到3000种左右。这将对提高人类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值得强调的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正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技术融合趋势。特别是生物技术与其他高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生物芯片、生物光电、生物传感器等高技术领域,产生了生物技术群。比如,生物芯片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将在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研究、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中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改变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式,革新医学诊断和治疗。科技发展的这一突出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深层次变革,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

有机农业知识培训-

北京都市绿海兴华观光农业有限公司简介北京都市绿海兴华观光农业有限公司属辖大兴区黄村镇鹅房南村。位于永定河东岸,芦求路东1000 米。占地面积758亩,具有独特的水利、人力和物力资源。园区以提升农业产业化层次,拓展农业新功能为核心。整合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有机农业,观光采摘、休闲一体。草坪婚庆旅游度假相结合,娱乐拓展、民俗体验、农耕文化互动。是农业产业化纵深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有机蔬菜、瓜果产品,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多元化消费要求,提高园区经济发展。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农业发展,鼓励当地居民参与项目发展,解决当地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地方经济,打造京南最大的农业观光园。 现园区已建成日光温室132栋,(600平方米/栋)分别栽种樱桃18栋、油桃6栋、葡萄26栋,草莓25栋、西甜瓜25栋、各种蔬菜棚29栋、品种展示棚8栋、叶菜类棚10栋、育苗棚10栋。达到四季生产标准。露地栽植樱桃树7500棵80亩,露地谷类、薯类春秋菜品种25亩,一年瓜菜产量120吨,产品经国家有机食品认证为有机产品,接待游客2000次,一年销售收入500万元,解决当地农民就业人数216人。带动农户增加收入162户。 园区现又在组建草坪婚礼、婚庆广场、娱乐拓展区、农耕认领地块及产品加工包装,冷藏储存库等观光采摘休闲保障性基础建设,投资6300万元,年预计收入805万元,销售收入618万元,上缴税金55万元,继续扩大带动农民就业318人,提高公司经济收入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将不断改变经营理念,创新经营方式,在地方政府关怀下加快农村产业的发展进程,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有机生产培训课 学习内容: 1.有机产品的生产时期和生产有机产品的重要意义 2.什么是有机产品?有机产品的定义 3.有机产品对环境的要求。 4.有机生产与各部门的关系,需要个部门的支持 培训目标:提高产品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有机生产的能力和意识 培训对象: 一期各级管理人员、普通员工(理论知识) 二期种植员工、转岗人员、重新上岗人员、相关人员 (实际操作) 培训内容:1)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有机产品的认识,法律、法规及建立实施有机管理体系重要性的培训 2)对于中层人员进行进行有机瓜菜生产管理基础知识及意识教育,法律法规的教育,有机产品的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培训。 3.)对于种植员工主要是有机产品的生产过程即操作规程培训 培训方式:自学、讲座、研讨、学术交流、培训班、板报宣传 意义: 一方面是有机生产过程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让大家一步步的了解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对于园区的生产、销售、整体提升发挥一定的作用。

有机农业重要性及对策研究【论文】

有机农业重要性及对策研究 1有机农业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三聚氰胺、瘦肉精、西瓜膨大剂等事件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损害,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当前发展无污染、不损害人类健康、富有营养的有机农业对我国发展国民经济至关重要。有机农业是指在无污染条件下生产的农业,具体来说指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等化学原料,而使用有机肥、人工除草、通过培养土壤自身净化系统除虫,在动物养殖中不使用饲料、瘦肉精、添加剂等成分,按照动物的自然生长过程进行养殖。不使用转基因种子,按照物种的自然属性进行生产。按照这样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称为有机产品。目前有机农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比较好,而在中国所占的份额还比较少。截至2007年,全球已有超过120万个有机农户,总面积3220万hm2。截至2006年底,我国内地获得有机认证的有机种植面积约100万hm2[1]。可见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有机农业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发达国家有机农业比较发达的原因有几个方面,包括现代有机农业发展起步比较早,掌握了较先进的生产技术;石油、化学农业在发达国家经过充分的发展,其弊端也充分的暴露,

追求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大众的共识;政府从市场、资金和技术上进行积极的推动和扶持。 2我国目前有机农业落后的原因分析 (1)有机农业需要的技术和人才不足。有机农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古代的中国进行了几千年的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早在东魏(531~550年)时期,农学家贾思勰就写就了鸿篇巨著《齐民要术》,在书中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魏晋以来400年间黄河流域旱地农业生产的经验和成就。对园艺、种植、嫁接、畜牧乃至酿醋制酱都有详尽的描述,还对旱地如何防旱保墒,如何通过轮作保持地力,如何选种育种,如何利用微生物及救荒备荒的措施都做了详尽的描述。但是近代以来,现代化学农业生产方式传入我国改变了这种几千年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农业由于产量高、投入劳动少而受到了现代农民的青睐,所以目前中国的农民中大部分都没有继承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而老一辈农民虽掌握这项技术但是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这就导致很多有机农场尽管想生产有机食品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技术人才。 (2)公众对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的认识不足。有机农

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异同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有机农业与我国传统农业的异同 姓名: 杨剑波 学院: 资环学院 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 资环31 学号: 1363114 指导教师: 刘德辉职称: 教授 2006年3月17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有机农业与我国传统农业的异同 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悠久,从传统农业逐渐发展到有机农业则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本文从不同侧面分析介绍了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概念及其异同点。相同点包括合理的养地观,农业生产中的生态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农业生产中的体现。不同之处则着重从有机农业的特点出发,剖析了二者在科学基础、生产条件、时代背景,产品价值和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差异。同时本文提出了在正确认识二者关系基础上促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有机农业;传统农业;相同点;不同点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organic agriculture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in China Abstract:China is a big country of agriculture. The history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as centuries-old greatly. It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ra progresses that the organic agriculture is developed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gradually. The text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organic agriculture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he rel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rganic agriculture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re introduced with various sides in this paper. The similarities include the view of maintaining soil reasonable, the view of ecology and the though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dissimilarities are expounded in this paper as follows. First, the foundation of science and the condition of production, the background of age is different of organic agriculture and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Second, the value and the quality contained by farm produce are different too. Finally,some suggestions 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hina have been put forward. Key words: organic agricul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similarities, dissimilarities 提到有机农业,人们普遍将其与中国传统农业等同,认为它是一种低产量、高投入、低效益的农业体系[1],只能在清洁无污染的条件下进行,继而推之在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缺乏的中国,有机农业不可能得到发展。显然,这是对有机农业的一种误解。有机农业确实与我国传统农业有着广泛的联系,但并非等同,它们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区别。有机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生物科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野外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专业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生物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专业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技术大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技术创新与生物产业促进计划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技术创新与生物产业促进计划

附件2: 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促进计划 简介 壹、背景 2008年4月18日,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局在天津举行的中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高峰论坛?2008上,倡议成立“中国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化促进会”。 2008年5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绿色农业技术集成和示范研讨会上,成立了“中国绿色生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37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单位加盟。 2008年6月22日,在长沙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和40余家工业生物技术企业建立了工业生物产业创新联盟伙伴关系,且签署了备忘录。 2008年8月2日,在常州举行的中国药物产业科技创新高峰论坛上,45家医药研究机构和40多家企业成立了中国药物产业科技创新联盟。 工业生物技术科技创新联盟、绿色生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药物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共同组成了生物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简称“创新联盟”),共募集意向性的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逾25亿元。目前,生物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企业、地方政府的关注和支持,联盟的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 在推动生物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的基础上,2008年底,中国科学院启动《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促进计划》(简称“专项计划”)。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该计划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支撑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专项行动计划之壹,力争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发挥重要作用。

二、中国科学院的生物技术概况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立科研机构,致力于解决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系统性的重大科技问题,致力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致力于支持和提升我国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科学院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发展迅速,近年来取得了壹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此同时,在农业、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形成了壹批高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知识创新工程三期以来,中国科学院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促进我国生物产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依托人口健康和医药创新基地、先进工业生物技术创新基地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全面推动生命科学的原始创新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研究。在新药创制、诊断试剂开发、农作物品种培育、生物农药研制、工业酶和大宗发酵产品开发等若干重要领域又形成了壹批关键核心技术,积累了壹批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有望产生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主要任务 瞄准国家重大需求,通过国家资金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强强联合,使国内外生物技术创新成果不断向国内优势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转移转化,带动国家和地方生物产业发展。 1、探索高效的产学研结合技术转移模式,促使壹批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为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振兴,为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将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试题库

《现代农业基础知识》题库 (选择题16题,判断题4题,问答题75题,共95题) 一、选择题 1.超级稻是指:( A ) A.产量特别高的水稻 B.米质特别好的水稻 C.抗性特别好的水稻 2.下列作物中,哪个不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C ) A.玉米 B.大豆 C.高粱 3.广东最大的粮食作物是:( A ) A.水稻 B.玉米 C.马铃薯 4.“绿色革命”发生在上世纪( B ) A.30年代 B.50年代 C.70年代 5.水稻占广东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 C ) A.60% B.70% C.80%

6. 在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是否可以使用化肥?( A ) A.不可以 B.可以 C.无所谓 7.根据我国的有关行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畜牧业包括牲畜的饲养、猪的饲养、家禽的饲养、狩猎和捕捉动物、其他畜牧业,其中牲畜包括以下哪类动物:( A ) A.牛的饲养 B.猪的饲养 C.鸡的饲养 D.狗的饲养 10.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下哪一种药物是国家明文禁止添加的违禁药物,不能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B ) A.玉米 B.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 C.食盐 D.维生素 11. 以下哪一个国家是全世界养猪业最发达、猪肉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C ) A.古巴 B.朝鲜 C.丹麦 D.澳大利亚 12. 农产品加工是把种植、养殖等的农副产品按其用途分别制成成品或半成品的生产过程。针对原料的加工程度而言可分为(B)。 A.种植、初加工、深加工 B.养殖、初加工、深加工 14. 微胶囊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油脂行业中, 油脂中的许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酸败,而微胶囊化能够保护这些活性成分,降低其挥发性,使其与空气隔绝,从而起到(A)的作用。 A.抗氧化 C.易吸收 B.易溶解 15. 超高温杀菌技术,是指将流体或半流体在2.8秒内瞬间加热,然后再迅速冷却到30℃~40℃的杀菌技术。瞬间加热所需的温度是(B) A.110℃~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