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深基坑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深基坑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地铁车站深基坑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起点里程为×××+×××,终点里程为×××+×××,全长149.0m,标准段外包宽21.8m,站台宽12.0m,线间距15.0m,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

1.2监测的重点

根据设计图纸中有关施工监测部分的内容,结合×××站的地理位置、基坑的开挖深度及车站的设计特点来考虑,我们认为监测重点为监测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地表沉降、支撑轴力、地面建筑物沉降倾斜、地面建筑裂缝、地下水位、墙身变形支撑立柱沉降等方面监测。

1.3工程地质情况简介

根据地质调查和钻孔揭露,场区表层分布第四系全新统(Q4),其下依次为全新统冲积层(Q4al)、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层(Q2al),第四系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主要为白垩系神皇山组(Ks)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偶夹粉砂质泥岩或砾岩。

2、目的

规范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作业行为,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监控测量到位,确保深基坑开挖施工安全受控,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3、适应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开挖深度30米内,不需要提前进行基坑降水施工,杂填土至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无降水条件下的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开挖监控量测施工,。

4、编制依据

4.1×××轨道交通×××标段合同文件,×××站监控量测设计图纸、围护结构设计图纸;

4.2×××站所处的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等实际情况;

4.3相关量测的规范、标准以及公司之前监控量测施工经验;

4.4通过批复的深基坑施工方案等。

5、技术标准及要求

5.1本标段×××站主体围护结构设计图纸

5.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修订版;

5.3《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程》GB50497—2009;

5.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T8—97;

5.5《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5.6《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6、建筑物、管线和其他项目的前期调查

6.1临近建筑物调查方法

6.1.1对3倍基坑深度范围内各建筑(构筑)物的有关材料、状况和既有的损坏、变形等作详细的记录,填写调查表,并由建筑物业主签字认可。

6.1.2拍摄影响范围内每栋建筑物的街道正视照片,放大为4×6寸的光面彩色系列照片。

6.1.3拍摄影响范围内建筑物每一处缺陷的详细照片,并按显示其位置的示意图或说明进行顺序编排。

6.1.4对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内外构件包括表面修整、维修保养情况进行调查,摄影资料应包括各种缺陷和裂缝、湿斑、抹面脱落和其他损坏。

6.1.5对影响范围内建筑物主要结构的裂缝、开裂和磨损的混凝土、外露和锈蚀的钢筋等,应进行重点拍摄,并显示其位置。

6.2 管线调查结果

项目部进入施工现场后,对现场的管线进行摸底调查结果列出。

6.3建筑物调查结果

项目部进入施工现场后,对深基坑开挖的周边的建筑物进行摸底调查结果列出。

6.4其他调查项目

6.4.1降雨量:从有关部门收集有关资料,总结该区域每年、每季度降雨量的分布情况。

6.4.2温度:测量施工区域内地下温度、地表温度、监测点附近的温度调查,并进行统计。

6.4.3人流量、车流量:调查高峰期及不同时段道路上车流量和行人数量。

在调查期间,同时对所有项目的资料进行收集、测量、统计,并综合存入监测管理系统,以便给后续监测、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

6.4.4天气预报:及时与当地气象部门取的联系,以取得科学,准时的气象资料,指导施工。

7、施工监控测量

7.1监测目的和范围

7.1.1为了实施对施工过程的动态控制,掌握地层与围结构体系状态,及施工对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必须进行现场监控量测。通过对量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及时确定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过程和既有建筑的安全。在地铁施工期间,并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及环境安全隐患或事故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7.1.2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指导后续工程的施工。

7.1.3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经验。

7.1.4根据设计图纸中有关施工监测部分的要求,结合车站的地理位置、基坑的开挖深度及车站结构形式的特点,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监测重点为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地表沉降、支撑轴力、地面建筑物沉降倾斜、地面建筑裂缝、地下水位、墙身变形、支撑立柱沉降等方面监测。

施工中在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确保附近建筑物及不能迁移的地下管线正常使用。

7.2监测组织与程序

建立专业监测小组,以项目总工程师为直接领导,由具备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器具的埋设和调试、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采用先进可靠的计算软件,快速、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指导施工。同时与预测的数据进行对照,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及早采取措施。

7.3监测项目及使用仪器

为确保施工期间结构及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结合车站和区间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点,确定监测项目和使用的监测仪器。

车站监测项目主要包括:

1、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

2、地表沉降;

3、支撑轴力;

4、地面建筑物沉降倾斜;

5、地面建筑物裂缝;

6、地下水位;

7、墙身变形;

8、支撑立柱沉降。

具体监测项目及使用仪器见表7.3-1,表7.3-2如下:

7.3-1 监测项目数量汇总表

监测组人员主要由项目部派出参加过业主组织的关于监测培训学习的人员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其他组员亦由项目部施工经验较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人员组成见表7.4-1。

表7.4-1 监测组主要人员配置表

7.5.1 监测点布置原则

7.5.1.1按监测方案在现场布设测点,当实际地形不允许时,可在靠近设计测点位置布设测点,以能达到监测目的为原则。

7.5.1.2为验证设计参数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为指导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反馈信息,以修改设计和指导施工。

7.5.1.3地表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应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采用仪器进行观测,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7.5.1.4深埋测点(结构变形测点等)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7.5.1.5各类监测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结合,力求同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以便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7.5.1.6监测点的埋设应提前一定的时间,并及早进行初始状态的量测。

7.5.1.7监测点在施工过程中一旦破坏,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以保证该测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成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小于±4.0L mm (L为水准路线长度,km),基准点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宜1~2个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每季度或半年复测一次。

8、监测手段及方法

8.1地表沉降

8.1.1监测方法:主要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情况。监测方法是在地表埋设测点,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下沉的量测。根据量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判断基坑开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8.1.2测点布置原则:测点布置在地面上,距基坑边2.5米的位置,相邻两组测点间距20m。

8.1.3监测频率:基基坑开挖期间1次/天,基本稳定后1次/3天。

8.1.4监测精度:±1mm。

8.1.5相应对策:当地表沉降速度过大,加快监测频率,必要时,停工检查原因,采用加强支撑和加固地层的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地表沉降观测点

地表沉降观测点

8.2地面建筑裂缝

8.2.1监测方法:在裂缝的两边分别固定两个钢钉,同时测量出两个钢钉的初始坐标并计算出距离,在以后监测过程中,通过与初始数据的对比判断出裂缝是否增加,也可通过裂缝测量仪直接测量。

8.2.2测点布置原则:3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的建筑物,每个建筑物上布设不少于3个。

8.2.3监测仪器:裂缝测量仪、游标卡尺.

8.2.4监测对象:周边建筑物。

8.2.5监测频率:基坑开挖期间1次/2天,基本稳定后1次/5天。

8.2.6监测精度:±0.5mm。

8.2.7相应措施:当地面建筑出现裂缝时,我们将加密观测,同时加密钢支撑,加大监测频率。当超过最大控制值时,立即停止施工,组织专家对施工工艺和设计进行改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固。

8.3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

8.3.1监测方法:在围护结构顶部沿车站每20m用Φ25手钻机打眼,埋入Φ25钢筋头,钢筋头露围护结构部分打磨成光滑的圆形,并且在上面刻上“十”字丝,测点和围护结构必须连接紧密。在基坑开挖前用全站仪测量测点初始坐标,在以后监测过程中,通过与初始数据的对比判断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

8.3.2测点布置原则:水平位移在围护结构顶部沿车站轴向平均20米设置一测点。

8.3.3监测仪器:全站仪

8.3.4监测频率:基坑开挖期间1次/天,基本稳定后1次/2天

8.3.5监测精度:±1mm。

8.3.6相应措施:当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及沉降超过警戒值时(预警值为基坑开挖深度的2‰,控制值为基坑开挖深度的2.5‰),通知有关部门,加大监测频率,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分析施工因素,调整钢支撑参数,或同时采用地层加固措施,确保围护结构稳定;当超过最大控制值时,停止施工,组织专家对施工工艺进行改革,并采取有效措施,等围护结构得到稳定后在重新开工。

8.4支撑轴力

8.4.1监测方法:车站基坑开挖共设置了一道混凝土支撑,四道钢支撑,由于长沙地区夏季和冬季温差较大,温度的变化对钢支撑的受力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监测过程中采用轴力测量仪进行量测。轴力计埋设时轴力计的尾翼与钢支撑端部焊接牢固,另一端与连续墙紧密相贴,当有空隙时用厚钢板塞紧。把轴力计的导线引到路面上,便于观测。轴力计安装好后轴力测量仪读取初始数据,在以后的监测过程中通过与初始数据的对比,判断钢支撑的受力情况。

8.4.2测点布置原则:测点布置在支撑的端部,每层支撑设12个断面,共计60

个。

8.4.3监测频率:1次/天。

8.4.4监测精度:≤0.5/100(F.S )。

8.4.5相应对策:根据量测结果分析钢支撑的受力情况,确定是否调整钢支撑的参数。当钢支撑受力超过设计要求时,加密钢支撑,保证施工的安全。

钢支撑轴力计测量线

钢支撑轴力计安装后样子

8.5地面建筑物的沉降倾斜

钢支撑轴力计电缆线

钢支撑轴力计电缆线

8.5.1监测方法:主要监测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用精密水准仪进行量测,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建筑物变形和沉降情况。

8.5.2测点布置原则:3倍基坑深度范围的建筑物均为监测对象,每个建筑物上布设不少于3点。

8.5.3监测频率:降水期间1次/15天。

8.5.4监测精度:±1mm

8.5.5相应措施:当建筑物的变形接近预警值时,加大监测频率,再根据情况及时采取加强开挖部分的支撑或加固地层等措施,必要时,对建筑物的基础采取加固措施。

8.6地下水位变化监测

8.6.1监测方法:水位标高采用水位仪观测;水量采用水表进行监测;同时进行水质及水温监测;孔隙水压采用孔隙水压计观测。

8.6.2测点布置原则:沿基坑四周每40m左右设一水位观测孔。

8.6.3监测频率:降水期间1次/2天。

8.6.4监测精度:±5mm。

8.6.5相应措施:根据地下水位、水压变化情况,确定基坑开挖是否采取排水或送水措施,保证周围建筑物不因地下水位变化过大而引起下沉、倾斜。

地下水位监测测量

8.7墙身变形

8.7.1监测方法:将与测斜仪配套的测斜管预先安装在围护结构的钢筋笼上,随钢筋笼浇筑在砼中。预埋测斜管时,接头处用螺丝上紧后,再用胶带缠紧,防止渗水。管子连接好后,用铁丝固定在钢筋笼桁架中心,固定时注意一对测槽与钢筋笼截面平行,一对与钢筋笼截面垂直。开挖前量测初始数值,量测时,将测头放到测斜管底部进行观测,测头每提升0.5m,读一个数据,一直到达测斜管的顶部。把测头取出旋转180度重新放入测管底部重复以前的操作,又可得第二组数据。

数据处理时,将第一组数据减去第二组(也就是第一次0.5m数据和第二次的0.5m 的数据相减依次类推,0.5,1.0,1.5,2.0……),以此来消除平衡伺服加速度计的零偏影响。测斜仪测头在竖直位置时读书产生零偏差,理想的零偏差应该是零,但是用测头时,由于传感器的偏差,滑轮的磨损或者由于测头下落中或安装测管的偏差,底部相碰太厉害造成的冲击等,通常也会产生一个微小的变化。

下次的测斜观测数据,当与原状的观测数据项比较可知测斜管倾斜量的变化所引起的位置变化。倾斜量的变化(Lsinθ)分析的最好方式是通过计算上部滑轮组相对于下部滑轮组间观测读数间距(L)的水平偏移(通常滑轮是借于测头公制的0.5m)。在测斜仪各位置处,各轴的两组读数(正测、反测)相减就可得到sinθ,把这个值乘以读数间距(L)和相应的系数,就得到一个以工程单位输出的水平偏移。这些偏移与最初的观测值相比较所积累的偏差形成一条偏移曲线。

当把这些递增的水平偏差累加起来,从测孔底部绘成曲线,结果就是初次观测的与后来的任一次观测之间的水平位移变化曲线。代表此观测期间土体发生的变形,即水平位移。从这个偏移曲线上很容易看出在某个深度正在发生偏移。

8.7.2测点布置原则:共布设20个点。

8.7.3 监测仪器:测斜仪

8.7.4监测频率:基坑开挖期间1次/天,基本稳定后1次/3天

8.7.5监测精度:±1mm。

8.7.6相应措施:当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及沉降超过警戒值时(预警值为基坑开挖深度的2‰,控制值为基坑开挖深度的2.5‰),通知有关部门,加大监测频率,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分析施工因素,调整钢支撑参数,或同时采用地层加固措施,确保围护结构稳定;当超过最大控制值时,停止施工,组织专家对施工工艺进行改革,并采取有效措施,等围护结构得到稳定后在重新开工。

测斜仪监测测量

8.8支撑立柱沉降

8.1.1监测方法:主要监测基坑开挖引起的支撑立柱沉降变形情况。监测方法是在立柱顶部埋设测点,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下沉的量测。根据量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判断基坑开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8.1.2测点布置原则:不少于设计数量的20%。

8.1.3监测频率:基坑开挖前期1次/2天。

8.1.4监测精度:±1mm。

8.1.5相应对策:当立柱沉降速度过大,加快监测频率,必要时,停工检查原因,采用加强支撑和加固地层的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电子水准仪进行沉降监控测量

9、监控量测结果的分析反馈

随着施工的进展,监测工作在施工期间穿插进行。为了能够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做到监控能时时指导施工,应及时将处理数据分析反馈。监测结果以电子版形式发给监理及业主。制定报表制度,监控量测资料按照图表格式进行整理,凡在当天监测得到的数据,应当天处理完毕,并及时反馈给现场的技术人员。采取预警控制法结合变形速率进行安全信息反馈,凡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或超过规范时,监测人员应在当天的报表中标注出来,及时向技术主管部门进行汇报。每周将本周的报表进行处理,进行一次汇总,做成成果表进行周报。

每次测量后对量测面内的每个量测点分别作回归分析,求出各自精度最高的回归方程,并进行相关分析和预测,推算出最终位移(应力)变化规律,并由此判断施工方法的合理与安全性。

对每项量测,总变形量应在允许范围之内,且不大于预留变形量,否则采取必要措施(如注浆、加密支撑间距等),以减小变形量。

10、施工监测的要求

10.1建立监测专业组

负责测点布设及监测,及时收集、整理各项监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

10.2元器件及有关监测元件和仪器的标定

根据监测计划,在施工前备齐所有的监测元件和仪器,并根据规范进行有关标定工作。

10.3测定预警值

本项目监测项目预警值见表10.3-1

表10.3-1 预警值参照表

施工安全判别的标准,其安全性判别标准见表10.3-2。

表10.3-2 安全性判别标准

10.3.2支撑轴力容许值为支撑轴力设计值,当实测值<0.8*[容许值]时,安全;当实测值=(0.8~1.0)*[容许值]时,注意;当实测值>1.0*[容许值]时,危险。

10.3.3当建筑整体倾斜累计值达到2/1000或倾斜速度持续3d大于0.0001H/d(H 为建筑承重结构高度)时应报警。

10.3.4其他情况报警根据《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执行,并采取相应措施。

10.3.5当安全性为注意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安全性为危险时,应每天观测,并召集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进行会诊,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出估计和决策,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与优化下一步的设计施工。

10.3.6施工和监测的关系。

妥善协调好施工和监测的关系,将观测设备的埋设计划列入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及时提供工作面,创造条件保证监测埋设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施工过程中教育全体施工人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一切观测设备、观测测点和电缆受到机械和人

为的破坏,如有损坏,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详细作出记录备查。

10.3.7监测结果的分析、处理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预测基坑及结构的稳定性,提出施工工序的调整意见,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

10.4测点的保护

保护和保存好本合同范围内全部三角网点、水准网点和自己布设的网点,布设时用混凝土或锚固剂在点的周围进行固定,且不能布设到容易被碾压的位置,保证各点的通视。

11、施工监测的质量控制

11.1初期控制

在施工前,根据总的施工设计方案,通过现场勘察,确定测试仪器、布置位置、数量及深度、确定每个监测项目的初始值。根据总的施工顺序和进度计划,初步确定测点布置顺序。

11.2施工控制

在仪器安装埋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对仪器、传感器和设备等进行连续的检验,以确保他们的质量的稳定性,并作好如下记录:

仪器的种类、型号、编号和说明;

测试元件布置的位置及编号;

测试点布置日期;

测试时的气候状况;

安装和测试时周围施工状况;

安装期间的调试及多次测试取初始数。

11.3监测控制

监测阶段,作好数据采集记录和信息反馈,仪器的维护和标定。根据规定的采集频率,满足系统在时间上的连续性的要求,以仪器的精度和准确度为标准检验或判断数据的偏差是否正常。所有监测工作均应考虑和施工穿插进行。观测时间应尽量避开白天客流量、车流量大的时间(必须和施工同时进行的除外)。

11.4数据分析处理控制

全部采用计算机处理,自动图表处理数据。

12、施测安全及仪器管理

12.1人员安全

12.1.1施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

12.1.2操作人员不得从轴线洞口上仰视,不得站在无防护的基坑周围进行测量。

12.1.3高空临边处测量时,必须系安全带。

12.2仪器安全

12.2.1在基坑边投放基础轴线时,确保架设的全站仪稳定性。

12.2.2地下架设全站仪时,要有人监视不得有东西从轴线洞中掉落打坏仪器。

12.2.3轴线投测完毕,须将洞上防护盖板复位。

12.2.4操作仪器时,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尽量避开。

12.2.5施测人员在施测中应坚守岗位,雨天或强烈阳光下应打伞。仪器架设好,须有专人看护,不得只顾弹线或其他事情,忘记仪器不管。

13、监测点位布置图

监测点位布置图见设计图。

深基坑作业指导书

编号:SJSX3-SG01-001-F001附件: 晋北±800kV换流站~郭家村 接地极线路工程(1标段) 深基坑开挖 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章)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二章基础设计说明 (1) 第三章方案适用范围 (2) 第四章基础施工方案 (3) 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12) 第六章安全保证措施 (16) 第七章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 (17)

第一章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全线路起止于晋北换流站,至朔州市平鲁区下木角乡鲁西沟村东,新建线路全长48.583公里,铁塔共用148基。同时需要改造35kV线路一条,长度约300米。 导线采用:2*2*JNR60G1A-500/45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OPGW-100,进出线档采用OPGW-100与JLB20A-100配合使用。 第二章基础设计说明 2.1图纸设计 本工程基础图纸分结构明细表和施工图两部分。 结构明细表按单基出图,其中左上表格标注有杆位号、塔型及呼称高、转角度数和中心桩位移、基面调整值等数据,以及各腿地质情况说明;中部简图即为沿塔位对角线方向的地形断面图和具体配腿与地形的匹配情况;左下表中标注各腿基础型号、施工图号、外露E值、基顶与中心桩相对高程、护坡和排水沟等防护措施,以及施工弃土的地点和方式等。 基础施工图按类成卷,每类前有施工说明、根开表、地螺及角钢加工说明等,每类基础又分若干不同型号,以序号区分。 2.2图纸查阅 查阅单基结构明细表,核对高低腿配置是否与现场实际相符;

分别找出对应四塔腿基础所用的基础型号及图号; 查阅相应的基础施工图,按接身呼高与接腿长核对手册提供的根开尺寸,确认无误进行分坑及支模操作。 2.3图纸名词解释 呼称高--铁塔导线横担(最下层导线横担)下平面至铁塔最长腿的基础顶面的垂直距离(呼称高=接身呼高+最长接腿长)。 塔位中心桩--铁塔所在位置的中心桩。对于直线塔此桩即为线路中心桩。对于转角塔此桩即为线路中心桩位移后的中心桩。 基面调整值--铁塔最长接腿的基础顶面至塔位中心桩顶面的垂直距离.正值表示铁塔最长接腿基础顶面在塔位中心桩的下方.负值表示铁塔最长接腿基础顶面在塔位中心桩的上方。 中心桩位移--移动方向为转角角平分线的垂线(横担方向),正值向内角侧移动,负值向外角侧移动。 最小埋深值--以底板中心为圆心,以(B/2+x)m为半径范围内的地表最低点至桩底的垂直距离为基础最小埋深,施工图中对基础最小埋深有规定,实际埋深不得小于此值,否则需通知设计单位处理。 第三章方案适用范围 本作业方案适用于晋北±800kV换流站~郭家村接地极线路工程(1标段)根据现场查看对本工程深基坑人工开挖基础施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本方案有效期为发布之日起至工程竣工止。

最新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拟建综合楼工程项目为地下二层、地上八层(局部三层、五层),设地下室二层,预计开挖深度约为地面以下9.0m左右。挡土结构和支承结构为钻孔灌注桩,止水桩为高压旋喷水泥土桩,大量土方为支撑和支挡下挖土。 地理位置处于解放东路、茶局路交汇处西北角,场地为原供电局旧址。基坑四周建筑物密集,东侧为十层交通大厦,其余四周为4-5层砖混结构的住宅楼,紧邻基坑为110KV城中高压变电所,该所为本工程监测的重点。 设计单位:工程桩为机械工业部深圳设计研究院,围护桩为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宜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2.施工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 2.1施工监测的重要性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围护结构的内力(围护桩和墙的内力,支撑轴力或土锚拉力等)和变形(深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等)中的任一量值超过容许的范围,将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深基坑开挖工程往往在建筑密集的市中心,施工场地四周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状态,当土体变形过大时,会造成邻近结构和设施的失效或破坏。同时基坑相邻的建筑物又相当于较重的集中荷载,基坑周围的管线常引起地表水渗漏,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土体变形加剧的原因。基坑工程设置于力学性质相当复杂的地层中,在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和变形预估时,一方面,基坑围护体系所承受的土压力等荷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对地层和围护结构一般都作了较多的简化和假定,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异;加之,基坑开挖与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以及降雨、地面堆载和挖机撞击等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得现阶段在基坑工程设计时对结构内力计算以及土体变形的预估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并在相当程度上仍依靠经验。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

深基坑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地铁车站深基坑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起点里程为×××+×××,终点里程为×××+×××,全长149.0m,标准段外包宽21.8m,站台宽12.0m,线间距15.0m,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 1.2监测的重点 根据设计图纸中有关施工监测部分的内容,结合×××站的地理位置、基坑的开挖深度及车站的设计特点来考虑,我们认为监测重点为监测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地表沉降、支撑轴力、地面建筑物沉降倾斜、地面建筑裂缝、地下水位、墙身变形支撑立柱沉降等方面监测。 1.3工程地质情况简介 根据地质调查和钻孔揭露,场区表层分布第四系全新统(Q4),其下依次为全新统冲积层(Q4al)、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层(Q2al),第四系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主要为白垩系神皇山组(Ks)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偶夹粉砂质泥岩或砾岩。 2、目的 规范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作业行为,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监控测量到位,确保深基坑开挖施工安全受控,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3、适应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开挖深度30米内,不需要提前进行基坑降水施工,杂填土至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无降水条件下的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开挖监控量测施工,。 4、编制依据 4.1×××轨道交通×××标段合同文件,×××站监控量测设计图纸、围护结构设计图纸; 4.2×××站所处的周边环境、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等实际情况; 4.3相关量测的规范、标准以及公司之前监控量测施工经验; 4.4通过批复的深基坑施工方案等。 5、技术标准及要求 5.1本标段×××站主体围护结构设计图纸

基坑监控量测方案资料教学内容

亳州市谯城区8#还原小区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的《亳州市谯城区8#还原小区施工图纸》 2、《亳亳州市谯城区8#还原小区施工组织设计》 3、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规程: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8-2007) 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2006) 10、本基坑设计文件、图纸、本工程总平面图 二、工程概况 亳州市谯城区8#还原小区工程,位于汤王北路以东,涡河路以南,花戏楼路以西,三圣庙路以北,包括4幢24层住宅,4幢28层住宅,9幢33层住宅,5幢沿街商铺,人防工程及地下车库。主楼为剪力墙结构,商业房为框架结构,人防车库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区域东西长度410~510m、南北长度300m,总占地面积140834m2,约211亩,总建筑面积约为46.89万m2,其中住宅面积34.78万m2。 厂区内经当地规划部门交与我方四个控制点后为满足施工要求经过加密,平面高程控制点分别有KZ2(3752393.330,499680.142,38.511)、KZ10(3752130.963,499621.497,37.834)、KZ11(3752133.942,499714.240,38.164)、KZ14(3752359.988,499770.363),KZ15(3752281.985,499787.5050)。 三、水文地质情况 (1)地形地貌 亳州市谯城区8#还原小区工程,位于汤王北路以东,涡河路以南,花

深基坑作业指导书

目录 1.工程概况及工程量 (1) 1.1 工程概况 (1) 1.2 工程量 (1) 1.3 工期要求 (1) 2.编制依据 (1) 3.作业前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应做的准备 (2) 3.1 技术准备 (2) 3.2 参加作业人员的资格和要求 (2) 3.3 作业工器具 (5) 3.4材料及设备 (5) 3.5 安全器具 (5) 4.作业程序及方法 (5) 4.1 施工方案 (5) 4.2 作业方法及内容 (6) 5.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质量通病预防 (10) 5.1 质量目标 (10) 5.2 质量控制及质量通病预防 (13) 6.作业的安全要求和环境条件 (12) 6.1 作业的安全危害因素辨别及相应对策表 (12) 6.2 作业环境应达到的条件 (13) 6.3 作业的安全要求和措施 (14)

1 工程概况及工程量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变压器事故油池及污水泵池、污水调节池结构工程。 事故油池±0.00米相当于绝对标高6.37米,油池外形尺寸5.2×7.6米,池底板标高为-3.8米,厚度为300mm,池壁为300mm,顶板标高为-1.2米,池内有油分离池,贮油池。池内设有爬梯。垫层混凝土为C20,池体混凝土强度为C35抗渗等级为P6防腐混凝土,钢筋为HPB235、HRB3350级钢。 污水、雨水泵池±0.00米相当于绝对标高6.37米,泵池长6.35米,宽4.85米,深5.6米,池内设有爬梯,垫层混凝土强度为C20,池体为C35抗渗等级为P6防腐混凝土,钢筋为HPB235、HRB335级钢。钢筋保护层:底板50mm,侧壁30mm,其余25mm。1.2 主要工程量 1.3 工期要求 工程开工2009年8月10日,工程完工2009年9月15日。工期36天。 2 编制依据

开挖作业指导书

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 1.基坑开挖原则 1.1 工程概况 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后广场工程是天津地铁2号线、3号线、9号线(津滨轻轨)、京津城际铁路及国铁的换乘枢纽。其中地铁2号线、9号线平行呈东西走向,分别与南北走向的地铁3号线“十”字交叉于天津站后广场地下。 本枢纽工程结构为地下四层多跨矩形框架结构,拟采用明挖顺作法。基坑端头开挖最深处约为27.81m,标准段开挖约为26.32m。地下负一、二层采用明挖法顺作法施工,开挖深度约为12.5m,明挖土方约17000 m3,地下负三、四层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盖挖土方约20000 m3。 围护结构为38幅1.2米厚地下连续墙,墙深53米,标准单元幅宽5米。支撑体系明挖部分为三道钢管支撑,随开挖随支撑,盖挖部分在地下四层渡线段为一道钢支撑,盾构井部分为两道钢支撑。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情况,施工场地北侧的裕阳花园15号楼、16号楼,惠森花园的2号楼为重点保护的建筑。基坑边离建筑物最近处约为7m. 1.2基坑开挖原则 基坑开挖施工以保证施工和周围环境安全及节点工期为原则。 轨道换乘中心(49-60)轴工程基坑在渡线段部分深度约为24.9m,盾构井处开挖最大深度约为26.3m。主体结构采用盖挖半逆作方法施工。即地下负一、二层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地下负三、四层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 地下负一、二层开挖方式采用明挖分层台阶开挖,按照从轨道换乘中心49轴到60轴的顺序开挖。开挖至负二层底板,深度约12.5m,明挖土方约17000 m3。支护结构采用三道钢支撑。分层开挖每一层底面标高为不低于支撑底面30cm,严禁超挖。钢支撑的安装和预应力的施加须控制在预定的时间以内。施工中动态坡度控制在1:2.5,层间留设台阶,平台宽度为4-6米,使总开挖坡度控制为1:3,以保证边坡稳定。

基坑监控量测方案精编WORD版

基坑监控量测方案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目录 1编制依据 (2) 1.1编制依据 (2) 1.2编制原则 (2) 2工程概况 (2) 2.1工程简介 (2) 2.2工程地质及水文 (3) (3) (3) 2.3施工条件 (3) 3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 (4) 3.1监测目的 (4) 3.2技术要求 (4) 4监测项目 (4) 5测点布置 (5) 5.1测点布置要求 (5) 5.2测点布置方法 (5) 5.3测点平面布置 (5) 5.4监测点埋设方法 (6)

6监测方法及精度 (7) 6.1监测方法要求 (7) 6.2水平位移监测 (7) 6.3竖向位移监测 (7) 7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 (7) 7.1人员配置 (7) 7.2主要仪器设备 (8) 8监测频率 (8) 9监测报警值 (9) 10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 (10) 10.1一般规定 (10) 10.2监测资料要求 (10) 10.3监测信息反馈 (10) 11附件 (11)

1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贵阳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图纸; 2、贵阳市*******升级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贵阳市*******高效沉淀池、紫外线消毒渠及巴氏计量槽基坑边坡支护工程施工图设计 4、贵阳市*******基坑支护与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5、图集、标准、规范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 6、本企业的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等。 1.2编制原则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地理位置,经过对设计资料的仔细阅读和分析,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施工条件充分考虑施工方案的安全合理性及可行性,以实现对基坑施工质量、安全等进行全方位有效控制为原则进行编制。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贵阳市*******位于南明区后巢乡五里冲村,背靠青龙山,总占地面积约 6.70万

深基坑工程施工部署

深基坑工程施工部署 2.1总体思路 土方开挖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并按照分层、分段、分块、对称、平衡、限时的设计要求,结合现场交通、出土的条件合理分区。土方开挖应针对上海地区软土的流变特性应用“时空效应”理论,每步土方都分块开挖,减小单边开挖断面,在土方开挖到支撑顶面标高后限时开槽完成支撑,做到随挖随撑,尽量减少基坑无支撑的暴露时间,严格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周围建筑物、道路和管线的安全。 2.2项目组织架构 2.2.1项目组织架构的建立 项目部实施项目总承包管理,项目经理为我公司授权法人代表,负责总体指导、协调工程的施工生产。在施工中,工程总承包部将组建专业施工作业队承担规定由总承包人自行组织实施的项目。同时项目部还将并全面协调各分包商按照总体工程目标完成专业分包施工的项目管理。各作业队和专业分包商要执行项目部各职能部室的管理和指导,统一在项目部的“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系统管理下开展各项施工活动,以确保本工程各阶段、各环节都能受控有序,有条不紊。项目部部按照我局项目法施工原则组织施工。各施工作业队和专业分包根据工程需要进场、撤场,在工期安排上服从工程项目部统一安排;在施工程序上执行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的统一约定;在施工场地占用和临时设施、机械、架子的使用上服从总承包工程管理的统一规划和调度;

在技术、质量、安全上接受工程总承包部技术负责人和技术、质安部的协调、管理。 项目组织架构图 2.2.2项目主要人员职责划分 项目主要人员职责

2.2.3项目主要部门职责划分 表7-2 项目主要部门职责

2.3施工准备 (1)办理有关手续 根据市政府有关文件,建筑行业有关规定,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在开工前必须积极联系政府职能部门。施工前土方开挖方案已制定并经业主、监理、围护结构设

土方开挖工程作业指导书

土方开挖工程作业指导书 1.1测量放线及作业带清理: 1.1.1线路交桩 1)交桩前应充分熟悉图纸,并通过设计交桩掌握线路实地的变坡点、拐点。 2)接收设计单位设置的线路控制桩时,线路控制桩应与施工图纸对应交接,控制桩上应注明桩号、里程。依据设计提交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和水准点及其书面资料以及国家测绘标准和本工程精度要求,测设自己的施工控制网。 3) 对丢、缺的控制桩和水准基标应同设计单位联系,恢复后再交接。 4)所有由业主设立的标志桩应认真保护,现场交桩必须做好交桩记录。 1.1.2复测 1)开工测量首先要按要求做好接桩、补桩工作,同时工程技术人员组织测量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和标准要求,确定施工作业带的断面布置。 2)对本工程中的某一部分进行定位放线或高程标定时,应至少提前24小时通知项目监理,以使项目监理能够对定位放线或高程标定工作进行检查并发出指示。 3)测量放线施工中,要对管道中心线、管沟边界线、布管中心线和施工作业带界限进行放线,用白灰线作出明显标志,并将管线中

心桩移到施工作业带的一侧保护起来。 4)测量放线用仪器如经纬仪、水准仪等,必须经法定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2地下障碍物探测及挖设探坑 1.2.1地下障碍物探测 1)施工场地现场或周围有不少共用设施,如电力、电信、通讯、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等。由于地下已建设施障碍密布,虽然工程在设计之初,各有关部门就地下设施情况都与设计单位进行了图纸会签,但实际施工中会有很大偏差和漏项,这些地下管线和障碍物并没有全部在图中表示出来,施工前必须有关市政部门结合并进行现场详细踏勘,查明地下管线和障碍物的位置和标高,制定保护或位移修复的措施。 2)在有地下管线和障碍物的地带施工时,必须提前三天通知监理工程师或有关主管部门人员参加,确定准确的位置。 3)如果承包人要切断施工中所遇到的地下管线和障碍物,必须事先向有关当局提出申请,并在收到经监理工程师目击证明的书面批准后方可实施。 1.3施工围挡 1.3.1围挡区域即施工作业带必须是经过市政有关部门审批的区域,不得超占。围挡内施工作业与外界完全隔离,围挡一端设置施工设备及人员出入的安全门,围挡外明显的位置设置警示牌。 1.3.2施工围挡一般采用0.9m宽、1.8m高(1.1mm厚)彩色压型钢板和型钢骨架组成,为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残土外卸,围挡下部或外侧砌筑0.3m高、0.12m厚挡土小墙。

深基坑维护方案

表C011 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

基坑安全维护 专项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嘉里不夜城18#、1-2#楼施工单位:松原市一建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编制说明?????????????????????????01 二、基坑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02 1 、目的???????????????????????????02 2、适用范围?????????????????????????02 3 、编制依据?????????????????????????02 4 、施工规定与要求??????????????????????02 5、质量标准?????????????????????????06 6 、安全要求?????????????????????????07

编制说明: 本作业指导书(基坑安全防护专项方案)自签发之日起生效。 1、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检验人员必须有质检证或助工以上的技术职称。 3、对特殊工序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前应进行验证。 4、操作过程中的施工记录必须满足施工及顾客要求。 5、情况发生变化时,对以上内容进行再确认。 6 、本作业指导书解释权为项目部工程部,项目部所属各单位、各部门必须遵照执行。 批准人: 年月

基坑安全防护专项方案 1、目的: 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加以识别与控制,防止事故发生,为员工和相关方创造良好的安全工作场所,以实现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的目标 2、适用范围: 本专项方案适用于项目部管段范围内所有基坑施工,项目部所属各部门遵照执行。 3、适用文件: 3.1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 4 施工要求 4.1 基坑土方工程多发事故类型: ⑴基坑土方坍塌;⑵触电伤害;⑶深基坑边缘坠落;⑷落物伤人(物体打击);⑸挖断地下管线 4.2 事故易发部位及环节: ⑴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 ⑵基坑开挖设置的安全边坡不符合安全坡度要求。 ⑶基坑施工未设置有效的排水措施; ⑷基坑周边弃土堆料距坑边的距离小于设计和规范的规定。 ⑸基坑内作业人员上下通道的打设不符合规定,或陡、或窄、或无扶手,

浅谈深基坑的监控量测

浅谈深基坑的监控量测 摘要: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对监控量测进行规范化应用及系统化的管理,掌握基坑支护及基坑周围土体的变化情况,为施工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深基坑;监控;量测 随着社会科技的长足发展,施工工法的与时俱进,人们对深基坑施工的安全要求逐步提高,监控量测在诸多安全保障措施中显得尤为重要。其通过对基坑支护状态及基坑周围土体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数据分析,来为基坑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保证基坑顺利施工。就此对深基坑监控测量小作浅析。 一、监控量测的目的及意义 1、施工过程中对周围构筑物、地下管线沉降进行监测,确保基坑开挖施工影响范围内的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2、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基坑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受力的动态变化,了解基坑开挖引起周边土体变形的大小,准确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3、通过监控量测,收集相应工程数据,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并可以和计算结果比较,完善计算理论。 二、监控量测的内容及频率 深基坑监测一般分为必测和应测。必测项目有:桩顶水平位移、土体测向位移、桩体变形、土压力、支撑轴力、支撑竖向位移、地下水位、建筑物沉降倾斜、支撑立柱沉降、基底沉降或回弹、地面沉降、重要管线沉降等。应侧项目有:孔隙水压力、桩内钢筋应力应变、钢架内钢筋应力应变等。 监测频率一般按施工条件及施工进度而定,一般不超过规范要求,必要情况进行加密监测。 三、监控量测预警管理标准 应按照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负责施工安全为主,实施监测、巡视等现场工作,针对不同风险源及风险等级,建立不同的风险评估体系,提供预警建议,并开展监控信息汇总整理、反馈及现场控制指导等咨询服务工作。根据现场巡视信息及监测数据及时地分析,综合评定,必要时发送预警信息,同时加密观测频率及加大巡视力度。现场监测成果按黄色、橙色和红色三级预警进行管理和控制。 四、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8深基坑作业管理规定

深基坑作业管理规定 1.目的适用范围 1.1为了加强公司基础施工过程中深基坑作业(包括基坑支护、降水、土方开挖等内容)的安全管理,以确保深基坑施工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满足公司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要求。 1.2 适用于基础施工过程深基坑作业的基坑支护、降水、土方开挖等。 2.管理职责 2.1 本规定由公司施工经理主控,质量安全环境管理部策划管理,项目施工经理负责,项目工程部、质检站实施。 2.2项目部在进行质量策划时应针对深基坑施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得到顾客的认可。 3.术语 深基坑:本规定所称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的基坑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 4.实施程序: 本规定中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施工方案、临边支护、坑壁支护、排水措施、坑边堆物、上下通道、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变形监测、作业环境及安全管理等内容。 4.1施工方案: 4.1.1项目部应依据设计文件、勘察报告及环境资料,编制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按照土质情况、基坑深度以及周边环境确定支护方法、土质放坡要求、支护结构设计、机械选择、开挖时间、开挖顺序、分层开挖深度、坡道位置、车辆进出道路、降水措施、对邻近建(构)筑物及设施的监测要求。对地面堆载、地表水、地下水、支护方案及危险源和重大的危险源应有详细的控制措施;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工程应有控制险情的应急措施。 4.1.2一般的深基坑施工方案应当由项目总工组织项目相关人员负责编制,工程公司总工/公司相关学科带头人评审,相关人员会签后,工程公司总工审核,报监理单位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方案的内容进行审定,签字同意才能施工。

深基坑井点降水作业指导书,基坑井点降水施工

深基坑井点降水作业指导书,基坑井点降水施工 基坑井点降水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降水深(15~50m)地下水较丰富且渗透性较强,基坑深(>10m),基坑占地面积大的工程地下降水。 2作业准备2.1内业准备降水施工前应该满足本作业的施工条件,包括地质勘测资料、城市占道手续、材料、人员和机械设备等的要求。 2.2场地准备2.2.1地质勘测资料齐全。 2.2.2城市占道手续已批复。 2.3材料准备序号材料名称规格型号备注1无砂混凝土管(滤管)Φ400~6002滤网80目尼龙网3砂砾混合料2~4mm4黄粘土制浆材料2.4人员配备序号工种名称数量备注1钻机司机每台配1人钻机操作手2泥浆工每处3人泥浆制作及场内倒运3焊工每处1人水泥管连接焊接4普工每处2人水泥管安装及滤料回填说明:以上人员数量为每班数量。 2.5机械配备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反循环钻机台根据实际计划2自卸汽车台根据实际计划3空压机3m3台根据实际计划4泥浆泵2.2KW台根据实际计划3技术要求 3.1施工前按要求计算出地下水涌水量、钻井数量、井深、井间距等参数。?3.2开钻前,了解清楚地质资料及地下管线等,最好每个孔位均开挖探槽。 3.2井点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抽水试验,检查有无漏气、漏水情况。 4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4.1井点降水施工工艺见图4-1所示。 施工准备替浆井位测放围挡切割井位、排水管路面人工挖探井钻机就位成孔填滤料下井管洗井做检查人井埋设排水联络管线下泵抽水起拔护筒拆除围挡测量孔深清运渣土恢复路面(地面)现场踏勘清运泥浆钻机移位清理现场图4-1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流程图4.2操作要点4.2.1布孔原则(1)车站相邻降水井间距一般按6m~8m控制,降水井中心与围护桩间距一般按≥1.5m控制。 (2)区间隧道外侧相邻降水井间距一般按6m~8m控制,隧道间降水井按≤12.0m控制,降水井中心与隧道结构外皮或围护桩间距一般按≥1.5m控制。 4.2.2施放井位(1)降水井井位施放时必须详细调查核实场区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当无法确定时可采用人工挖探孔的方法,确认地下无各种管线后方可施工。 (2)为避开各种障碍物,降水井间距可作局部调整,降水井中心距围护桩外皮或隧道结构外皮≥1.5m,隧道及竖井相邻管井间距最大不得超过8.0m,且降水井总量不得减少。 4.2.2降水井成孔为确保降水效果,减小洗井难度,所有管井采用反循环钻机成孔,孔径一般为600~800mm,用泥浆护壁,孔口设置护筒,以防孔口塌方,并在一侧设排泥沟、泥浆池。井身结构误差要求:井径误差±20mm; 垂直度误差≤1%; 井深应满足设计井深。 4.2.3替浆及下管下管前注入清水置换全井孔内泥浆,砂石泵抽出沉渣并测定孔深。替浆过程中,安排好泥浆及渣土的清运工作。 井管采用无砂混凝土滤水管,在预制混凝土管鞋上放置井管,同时水位以下包缠1层80目尼龙网,缓缓下放,当管口与井口相差200mm时,接上节井管,接头处用尼龙网裹严,为避免挤入泥砂淤塞井管,竖向用3-4条30mm宽、长2~3m的竹条用2道铅丝固定井管。为防止上下节错位,在下管前将井管依井方向

深基坑开挖及支护专项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 二、编制依据............................................................ - 1 - 三.基坑支护设计........................................................ - 2 - 四.施工准备............................................................ - 2 - 五.施工部署............................................................ - 6 - 六.施工方法............................................................ - 8 - 七.质量保证措施....................................................... - 27 - 八.安全保证措施....................................................... - 29 - 九.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 33 - 十.附图............................................................... - 35 -

道路土石方填挖作业指导书(一) - 制度大全

道路土石方填挖作业指导书(一)-制度大全 道路土石方填挖作业指导书(一)之相关制度和职责,道路土石方填挖作业指导书(1)一般规定:土方工程应合理选择施工方案,编制、审批、实施符合九九定额精神,尽量采用新技术和机械化施工。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 道路土石方填挖作业指导书(1) 一般规定: 土方工程应合理选择施工方案,编制、审批、实施符合九九定额精神,尽量采用新技术和机械化施工。 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道、光缆、电缆、电线的地段施工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 土方工程应在定位放线后进行。 土方工程施工应进行土方平衡计算,按照土方运距最短、运程合理和各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顺序做好调配,减少重复搬运。 1、场地平整 1.1、操作方法: 测量:随干随测,最终测量作好书面记录和实地测点标识,作为检查、交验的依据。 填方应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边坡施工应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实。 平整场地后,表面逐点检查,检查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M。 1.2.质量要求及标准: 1.2.1.平整场地:平整区域的坡度与设计相差不应超过0.1%,排水沟坡度与设计要求相差不超过0.05%,设计无要求时,向排水沟方向作不小于2%的坡度。 1.2.2.场地平整的允许偏差: 1.2.2.1.表面标高:人工清理±30MM,机械清理:±50MM; 1.2.2.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向两边量)不应偏小; 1.2.2.3.边坡坡度人工施工表面平整,不应偏陡,机械施工基本成型,不应偏陡; 1.2.2.4.地面、路面下的地基:水平标高0~-50MM,平整度≤20MM。 1.3、质量检验方法: 用水准仪及2m检查尺检查。 1.4、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4.1、场地积水预防措施: 1.4.1.1、平整前,对整个场地进行系统设计,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做排水设施,使整个场地水流畅通; 1.4.1.2、填筑应认真分层回填辗压,相对密实度不低于95%; 1.4.1.3、做好测量复核工作,避免出现标高误差。 1.4.2、填方边坡塌方预防措施: 1.4. 2.1、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当填方高度在10m内,宜采用1:1.5,高度超过10m,可作成折线形,上部为1:1.5,下部采用1:1.75;

深基坑支撑支护作业指导书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过程控制标准化管理手册(地铁分册)深基坑支撑支护作业指导书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08月31日发布2011年09月01日实施

1. 目的 ................................................................................................... 2.编制依据............................................................................................ 3.适用范围............................................................................................ 4.施工准备工作........................................................................................ 4.1 技术准备 (1) 4.2 支撑施工材料准备: (1) 5.主要机械设备........................................................................................ 6.劳动组织............................................................................................ 7.施工工艺流程........................................................................................ 8.施工作业方法及要求.................................................................................. 8.1 混凝土支撑施工方法 (2) 8.2 钢支撑施工方法 (4) 9.施工质量控制标准与措施.............................................................................. 9.1 质量标准 (8) 9.2 质量控制措施 (8) 10.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 10.1 现场安全保证措施 (10) 10.2. 支撑安全措施 (11) 10.3 起重机机械安全措施 (11) 10.4 现场临时用电(焊接)安全措施 (11) 10.估算指标 ..............................................................................................

基坑施工监控量测

基坑施工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底层存在着相当的变异性和离散性;在对基坑维护结构进行设计和变形估计是对土层和围护结构本身的分析与实际状况存在一定的近似性和相对误差以及基坑开挖和施筑过程中,维护结构的受力处于经常性的动态变化状况,使结构荷载作用时间和影响范围难以预料。 通过检测随时掌握土层和支护结构内里的变化情况,为施工开展 提供及时地反馈信息,为基坑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将监测结果用于反馈优化设计,并将监测结果和理论测试值比较分析,检验设计理论。为以后工程做技术储备。 监控量测得方法: 监控量测的内容包括:基坑内外的观察、边坡土体顶部的水平位移、基坑周围地表沉降、桩顶位移、地下水位、桩体变形、桩内钢筋应力应变、锚杆应力。在本施工过程中,选择以下监控量测做测必测项目,对于选测项目以基坑施工监控量测表中施工方法进行监测:1对于基坑内外观察主要以现场观察为手段对基坑外地面、建筑地层描述及支护桩,内支撑的稳定情况进行观测,要求随时进行; 2、对边坡土体顶部水平位移的监测要求在边坡顶部长、短边中点设监测点,但监测点间距应小于30m,可利用经纬仪进行量测,量测精度及时间见基坑施工监控量测表中说明; 3、对于桩顶位移的监测要求在桩顶冠梁处设监测点,对本工程

要求再基坑边上不超过30m的距离选定监测点,一般要求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监测,测量精度和时间间隔要求如基坑施工监控量测表; 4、对于地下水位的监测要求在基坑周边四个角点和长短边的中 点,当基坑尺寸过大时每隔30m设一个监测点,两侧精度以及时间间隔要求见基坑施工监控量测表; 5、桩体变形的监测,要求对基坑长短边中点处进行监测,对所监测的桩体竖向每隔1m为测点间距,利用侧斜管和侧斜仪进行桩体变形测量。 监测注意事项: 1、基坑监测应该掌握现场及工程详细情况,和工程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管线各主管部门和道路监察部门充分协调制定监测方案。内容包括:工程概况,监测目的,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成果提交(当日报表,监测总结报告),监测费用(材料,人工,成果整理费用)。 2、基坑监测应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机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 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为辅。 3、监测手段必须已被实践证明是准确的,并且必须简便易行,以适应现场快速变化的工作状况。应采纳多种监测手段,施行多项内容,设置多道防线的测试方案。 4、各项监测项目在基坑支护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少于两次。 5、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参照《建筑基坑

地铁车站监控量测方案_(车站)

一、汉中门车站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1.1 工程概况 汉中门车站位于汉中路南侧,其南侧为汉中门市民广场,北侧为南京中医药大学,车站西端离虎踞路高架桥最近的桥墩约30m车站总长度为:161. 50米, 车站标准段宽度:20. 90米。顶板埋深约2. 8?3. 6米,基坑开挖深度约20. 93?23. 1米。车站西端南北侧在施工阶段各设一个10nm8m的盾构吊出井,东端车站底板设1. 9X1. 9的电缆过轨通道与I号风道内电缆夹层相界接。车站东西两端北侧设活动塞风道、风井,在南北两侧共设四个出入口通道。车站西端地下三层设防淹门一道(与人防隔断门结合),其承载力按秦淮河百年一遇洪水标高11 . 5m 考虑。汉中门站地形平坦,本场地南侧为汉中门广场。车站设计为地下三层三跨箱形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岛式站台,站台宽12m 有效站台长度140m。 根据本工程特点,车站土体基坑围扩设计采用间隔布设、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人工挖孔桩,同时利用人工挖孔桩设混凝土圈梁,与主体结构共同参与基坑围护。车站西端的2、3 号出入口由于地质条件好分别采用锚喷支护及土钉支护;位于车站东端的1、4号出入口采用? 800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桩间距900。地下二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 1000人工挖孔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与素砼桩间隔布设(局部地段采用密排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东端1号风道为地下三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1200人工挖孔 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围护结构支撑采用?609mm勺钢管支撑(壁厚t=12mm),竖向设四道,支撑水平间距为5m

1. 2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情况 1. 2. 1.地形、地貌、地质 汉中门站拟建场区隶属于I级阶地地貌单元。地表以下1. 80—4. 30米为近期杂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第四系沉积层底板埋深5. 10—22. 90米,主要为全新世?上更新世沉积粉质粘土和混合土:下部基岩为白垩系“红层” ,岩芯为泥质粉砂岩加粉砂质泥岩,软硬相间,属极软岩。汉中门车站地质参数由《南京地铁二号线汉中门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编号:2004168-1)提供。穿越的主要土层由上至下依次为:①—杂填土; ①—2b2-3素填土;②—15-2粉质粘土;②一3b2-3粉质粘土;③一lb |-2粉质粘土:③一2b2-3粉质粘土;③一3b1- 2粉质粘土:③一4e粉质粘土:Klg-1a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lg-2a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1. 2. 2.水文 本站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①层填土的碎砖、碎石等杂物的孔隙格架中;孔隙潜水分布在②层软土中;③层硬可塑粉质粘土,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基岩风化裂隙水土要分布于岩石风化界面和粉砂岩、泥质粉砂岩裂隙中,裂隙多被允填、裂隙一般不富水。地下水年变幅0. 50?1. 50米,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场地土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设计时,地下水位埋深按1. 00米考虑。 1. 2. 3.气象 本项目所在区域处于长江下游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等特点,因受大陆、海洋以及来自南北天气系统段影响,气候比较复杂,年际间的变化大,气象灾害比较频繁,年降雨量为1000?1200mm年内分布也不

深基坑开挖降水作业指导书

深基坑开挖降水作业指导书 一、编制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铁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8、《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0、《施工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 二、作业准备 1内业技术准备 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审核施工图纸,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依据图纸和规范制定深基坑开挖及降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报相关部门审批,报监理单位确认,专家评审通过后实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三级教育,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 1)地层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条件调查 地质条件是否和设计吻合,调查结果做出详细报告。地下水位的深浅,所施工区域在地面的整体情况,包括地面的相对标高和地面相对坡度调查。对当地的年降雨量进行调查。调查周边的生活人群排放生活用水情况和厂房排放工业用水情况。调查施工污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的通畅性,以及当地管理市政排水系统的单位对检修排水系统的力度。 2)测量放线、监测点布臵并取得初始值,放样出开挖轮廓线及分段开挖线。 3机具准备 反铲挖掘机(小型、中型、长臂)数台满足现场需要,伸缩臂液压垂直抓土机1台,渣土车数台满足现场需要,25t汽车吊2台,25t自卸吊1台,15t龙门吊1台,100t/200t/300t千斤顶各1台,潜水泵及控制装臵数台满足现场需要。 4开挖条件准备 ①方案经过专家评审,完成现场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②基坑内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1m; ③场地、基坑四周按要求设臵排水沟、沉淀池,大门位臵设臵冲洗设备; ④各种机械已进场并报验备案,数量满足要求; ⑤钢支撑进场并报验,材质合格、数量满足要求。 ⑥制定了应急预案并交底,应急物资准备齐全。 三、技术要求 1深基坑开挖基本要求 深基坑开挖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充分应用“时空效应”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基坑安全。 考虑时空效应的软土基坑施工时:(1)必须按设计要求分段开挖和浇筑底板,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