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科学技术观的当代阐释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观的当代阐释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观的当代阐释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观的当代阐释

摘要:哈贝马斯提出了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已经在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无处不影响着大众的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在西方国家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科技异化。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理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晚期资本主义;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和流水线化,劳动者成了一部机器,甚至成了机器的一部分,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一现象,使一些西方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对科学技术进步的价值产生了失望情绪,在此基础上,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一种批判科技进步的思潮。他们提出了“科学技术异化”的理论,在这些早期的法兰克福学派的著作中,他们认为,科学技术起着掩饰多种社会问题,阻扰人们选择新的生活方式,维护现有的社会统治和社会堕落的意识形态作用。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对科技异化做了系统的论述和批判,成为科学技术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的经典之作。马尔库塞在书中写道:“人们控制自然的科学方法,结果,“为人对人的统治提供了概念和工具。”他谴责高度精确的技术设备把

评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基础:语用学理论1

复旦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评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基础——语用学理论 姓名:张立立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西方哲学 指导教师:陈学明 2001.5.22

Y《I8‘《3 摘要 ,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对二十世纪哲学发展影响重大的社会理论。这是一种可以作为社会理论批判尺度的理论;它是以主体际的交往为出发点,通过语月j学的分析方法建立起来的。借助主体际交往行为理论的建立,哈贝马斯批判了,以意识哲学的唯我论方法论为基础,以目的理性为导向的社会理论传统,揭示了这一传统在社会理论的建立上所造成的种、 种误解。J~ I J 本文试图通过从交往行为理论的基本结构角度来理解交往行为理论的建立所要依据的根本原冈,原理以及条件。所以本文围绕主体际的交往行为理论怎样可能这个中心,以揭示社会理论、交往行为理论和语用学理论的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致力于考察建立主体际的交往行为理论所必然要依据的条件。 通过考察哈贝马斯社会理论概念,研究奥斯丁和塞尔的语用学理论怎样提供了土体际————一——一—一 性的话语行为理论的可能性,以及揭示哈贝马斯怎样建立交往行为概念,本文试图指出,交往行为理论所以建立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理论本身就提出了对于主体际行为理论的要求:而这一理论所依据的根本原理就是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的行为理论分析;至于所依据的条什,就是彻底反对传统意识哲学唯我论方法论的影响,坚持主体际的行为理论分析方法,而这就是,普遍语用学的分析方法。

● Abstraet TileTheoryofCommunicativeActionisaTheoryofSociety,whichhasagreatinfluenceonthedevelopmentofphilosophyin20‘“century.Asacriticalstandardofthetheoryofsociety,itstartsfromtheintersubjectivecommunicativeaction,andsetsupbyusingtheanalyticalmethodofpragmaticaltheory.WiththebuildingoftheTheoryofCommunicativeAction,Habermascriticizedthetraditionofthetheoryofsociety,whichbasedonthemethodologyofsolipsismofthephilosophyofconsciousness,andorientedontheteleologicalreason,andshowedthistraditioncausedproblemsonbuildingthetheoryofsociety. Thisthesistriedtounderstandthefundamentalreason,principleandconditionofthebuildingoftheTheoryofCommunicativeAction,throughtheperspectiveofitsbasicstructureTherefore,itconcentratedonhowatheoryofIntersubjectiveCommunicativeActioncouldbepossible,andtriedtoshowtherelationamongthetheoryofsociety,theTheoryofCommunicative ● Actionandthepragmaticaltheory,madearesearchontheconditions,whichisnecessarytobuild anIntersubjectiveTheoryofCommunicativeAction ThroughtheresearchoftheconceptionofthetheoryofsocietyfromHabermas,andtheresearchofhowthepragmaticaltheoryfromAustinandSearlecouldprovideapossibilityofthe TheoryofIntersubjectiveSpeechAction,andthediscoveryofhowHabermasbuilttheconception ofthecommunicativeaction,thisthesistriedtopointout,thatthereasonforbuildingatheoryof communicativeactionis,thetheoryofsocietyitselfrequiresatheoryofintersubjectiveaction,its principleistheanalyzeofthetheoryofactionthroughtheperspectiveofpragmaticaltheory,and●theconditionisagainstthemethodologyofsolipsismintraditionalphilosophyofconsciousness, andinsistonaanalyticalmethodofthetheoryofintersubjectiveaction,thatis,theanalytical methodoftheuniversalpragmaticaltheory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马 克 思 文 论 作 业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学院:文学院 专业班级:B11汉语言文学四班 姓名:X X 学号:XXXXXXXXXXXXX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摘要: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由对当代西方社会问题的诊断而提出其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是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核心范畴,重建交往理性,实现社会合理化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目标。生活世界是构成宏观社会理论的基础,是交往行为理论的重要补充。尽管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带有一定的乌托邦倾向,但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迪性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交往理性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生于杜塞尔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进入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所,同阿多诺一道工作。1961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964~197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教授,并协助阿多诺指导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983年,哈贝马斯重返法兰克福大学,任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今世界上依旧十分活跃的著名思想家。他同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名,他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传人,在学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新的研究范式的探究和确立,他又一直同霍克海默、阿多诺等老一代法兰克福派的代表人物处于紧张的关系之中,甚至发生很大的分歧和冲突。站在新世纪的开端来审视上一个世纪的这一学术事件,我们应当明确一点:哈贝马斯的确修正、深化和丰富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如果没有他不断进行理论探究,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就应当彻底画上一个句号。更为重要的是,不仅哈贝马斯的理论探究是对法兰克福学派的一种特殊贡献,他也是一位对当代世界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家。[1]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与趋势》公务员在线教育试题和答案

第一题判断题 第1题 网络所产生的数据价值将随着网民数量增多而降低。 对 错 第2题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被期待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飞跃。 对 错 第3题 生态供给通过技术和经济手段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生态系统容量或承载能力的有限特征,表明生态足迹不可能无限增加。 对 错 第4题 为了支撑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保持科技前沿领域的竞争力,各国十分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增加理工科学生数量,保证工程领域劳动力的供应。 对 错

第5题 中国已经超过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学生主要流向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对 错 第6题 相同质量的汽车,在相同的工况下消耗的能量越多,则说明动力系统的效率越高。 对 错 第7题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科技工作受到高度重视。 对 错 第8题 生化制药是指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物质作为起始原料,经过复杂的制造过程,例如培养、发酵及纯化等工艺,制备成药品。 对 错 第9题 现代战争叫信息战,发射导弹需要信息,防御导弹需要信息,对地

观测侦查需要信息,定位也需要信息。 对 错 第10题 北京2009年被确定为首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城市之一。 对 错 二、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以人均拥有量来衡量,我国是一个()。 A、资源丰富国 B、资源贫瘠国 C、人均占有量大 D、都不是 第2题 2012年1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和其他专家所做的中国海外留学生问卷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才希望回国。调查发现,90%的中国海归称()是他们回归的最重要原因。 A、环境因素 B、经济机会 C、食品安全

浅谈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影响

浅谈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影响 本文对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做了简要分析。 标签:当代科技新趋势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科技与经济、教育、文化、社会等的联系日益紧密,科技革命带来的深刻影响表现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上。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也更加彰显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总的来说,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全面推进的态势,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与过去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但热点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上。 1 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当代世界科技发展既遵循以往的一般规律,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1 科学技术加速发展,表现为知识爆炸。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人们用指数函数来描绘当前的知识增长趋势,也就是媒体经常提到的知识爆炸现象。据粗略统计,人类的科技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而当前则是每3年至5年增加一倍。伴随着知识爆炸现象的出现,科学技术研究的规模也呈现出指数函数增长的趋势。 1.2 科技发展呈现出群体突破的态势。与近代三次科技革命相比较,当代新科技革命不仅表现为单一技术、单一产业的发展,还表现为群体突破的态势,表现为新的技术群和新的产业群的蓬勃发展,这就标志着科学技术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除了信息技术之外,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纳米科技、航空航天科技、环保科技等也正在孕育一系列重大突破。许多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迅速崛起壮大,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1.3 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新兴学科不断涌现。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科技发展的跨学科性日益明显,当今一些举世瞩目的重大科学问题,几乎都是跨学科问题。科学和技术的融合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特征,许多学科之间的边界将变得更加模糊,未来重大創新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学科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 融合、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更加迅速,逐步形成统一的科学技术体 系。

浅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讲课稿

浅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姓名:学号:学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科技活动本身具有了许多新的特征,使原有科学观己不能解释新的事物,本文通过对“大科学”的背景下当代科学的新特征剖析,总结出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八个特点,以期为我国当代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当代科技;科技发展;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微电子学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发展呈加速增长态势,应用性研究显著增强与生产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尤其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活动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使科技活动具有了很多不同以往的特征。变化使科学由“小科学”变成了“大科学”。新的科学机构——具有有强大技术基础的大型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室大量出现,科学活动己经接近现代化工业劳动,使科学由“‘小科学,转变为‘大科学”[1]。 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科学本质的变迁使原有科学观己不能解释新的事物,科学与技术各自独立、严格区别的观念,不仅不能解释当代科学的发展规律,而且可能妨碍科学研究的进展,因此,有必要在“大科学”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当代科学的新特征[2]。科学技术的新变化使科技活动本身具有了许多新的特征,既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并发生急剧变革。 科学的发展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同前人遗留下来的知识量成比例,因此,在最普通的情况下,科学也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由于不断地积累,使人类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科学技术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规律性。人类的科学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1倍,70年代每5年增加1倍,目前是每3年甚至更短增加1倍。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发明大量涌现,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10年中的科技成果比以往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战后的科技进步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科技发展在不断经历着探刻的革命性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经历了5次伟大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摘要: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重大创新不断涌现,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科学技术不仅成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根本动力,也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总体来看,当前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和新趋势。 关键词:双刃剑高度分化国际竞争管理体制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升级 引言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正文 一. 关于科学技术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而技术则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趋势日益加强,科学和技术作为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技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科学技术自从产生以来,已经给人类带来了数不清的实际利益。它既是利用自然的资源为人类服务,也是以人为主体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科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也与社会有着双向依赖关系;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初衷在于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使人获得更大的自由与解放,从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在当代科技更是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由于科学技术本身存在某种非人性化的因素,加上人类自身对科技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技术的异化。在这种状态下,技术不再是为人服务的工具,对于人自身而言,技术反倒成为统治自己的异己力量,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带来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即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人类的并不尽是鲜花和满意的微笑,还有困惑和苦恼。 在当代,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联系更加紧密;围绕着这些关系,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在于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总的来说具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随着工程的系统化,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愈来愈精巧;因此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在工程技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离开

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行为理论》读书笔记 《交往行为理论》的作者哈贝马斯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 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转向交往行为理论研究,他深受西方哲学语言转向以及胡塞尔、洛维兹、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等人的思想的影响。他批评马克斯·韦伯的工具理性,反对主客体分离的意识哲学。他分析和批判了工具理性所导致的生活世界殖民化以及现代工业文明中意义丧失、自由丧失等交往异化现象,并力图通过交往合理化的实现来构建一个合理社会。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于在当今社会创造一种平等、自由、自觉的交往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在全球化时代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具有现实意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交往行为概念的内涵及其实质。 哈贝马斯首先对行为类型进行了分析,行为分为四类:一是目的性行为即“劳动”;二是规范调节性行为;三是戏剧行为;四是交往行为。交往行为所涉及的至少是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至少两个具有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的互动,遵循着一定的规范,借助语言媒介,通过对话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而这四种行为侧重于不同的世界:目的性行为主要考虑客观世界;规范调节性行为与社会世界相联系;戏剧行为涉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特别是社会世界的关系,其关键是自我表现;交往行为导向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并且交往行为本质上更具有合理性的要求,因为它把各种不同经验导向合理的协调和发展。交往行为组成的世界,也就是人们的日常语言所支撑的世界,哈贝马斯称之为生活世界。 2.交往行为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行为。 “理解这个词是含混不清的,它最狭窄的意义是表达两个主体以同样的方式理解一个语言学表达;而最宽泛的意义则是表达在与彼此认可的规范性背景相关的话语的正确性上,两个主体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调;此外还表示两个交往过程的参与者能对世界上的某种东西达成理解,并且彼此能使自己的意向为对方所理解。”哈贝马斯认为,理解是一种展开于主体之间的交互性的意识活动,要真正实现“理解”就必须借助于语言媒介。在目的性行为中,语言是许多媒介中的一种,行为者通过语言试图影响他人,实现行为者对于客观世界的意图。在规范调节性行为中,语言首先是一种可以提供文化价值、取得意见一致的媒介,它主要是帮助人们建立规范和行为导向,建立社会世界的合法关系。在戏剧行为中,语言是自我表现的媒体,表现行为者的认识和情感,再现行为者的主观世界。在上述三种行为中,都只注重了语青的一种功能,而没有同时注意到语言的所有功能。只有在注重相互关系的交往行为中,语言才同时承担陈述并判断事实的功能,使行为者与客观世界发生联系,承担帮助人们达成共识的理解媒体的功能,使行为者与社会世界发生联系,并承担表达者表现的功能,使行为者展示自身的主观世界。哈贝马斯认为,通过参与者在相互作用中达到他们相互提出的有效性声明的交互主体性的确认,这样理解才以协调行动的动机发挥作用。他认为,现代理论注重意义的追问,人们在语言的交往活动中会达成共识。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普遍共识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即交往理性。为了有效沟通,哈贝马斯认为在交往过程中需要遵循三项语言学规范要求: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哈贝马斯认为,目的性行为涉及真实性要求,规范调节性行为涉及正确性要求,戏剧行为涉及真诚性要求,而交往行为与这三个要求有关联。交往行为同时可以满足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的三个有效性要求,所以交往行为才是最合理的社会行为。 3.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双层理论架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2)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2)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2) 1.2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3) 1.3科学的交叉融合和技术的集成,导致重大的创新突破,孕育了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 (3) 1.4科技全球化深刻改变了科学研究的传统组织结构和方式,使得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 内的融合和有效配置 (3) 2.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 (3) 2.1信息技术成为先导技术,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 (3) 2.2高新技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 (4) 2.3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4) 2.4科技交流的国际化 (5) 3.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人类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这些成就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及质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纵观20世纪中叶以来50多年间,科学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6次大变革。 表1 20世纪现代科技经历的6次变革 上表显示出了20世纪总体上世界科技发展的特点: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量子理论促进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对论和原子核裂变原理形成了核技术和核能工业;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成就发展了生物

交往行为理论读书报告

一、作者简介 尤尔根·哈贝马斯是当代欧美哲学和社会理论领域中最富有原创性、体系性的哲学家之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 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有学者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尤其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建构起来的交往行为理论,普遍被认定为代表哈贝马斯个人学术成就的标志。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在对交往异化的批判、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及其途径探索等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二、主要内容 《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这部著作涉及面相当广泛。这部著作中,马克斯·韦伯占据了一个更为突出的位置,哈贝马斯先比较简单地对行动与合理性概念进行规定,然后在对韦伯与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的分析中详细展开了他的关于行动与合理性的思想,这些诠释的素材更加集中在哈贝马斯自己思想的观念图式上。 哈贝马斯在这本书的开篇就声称,交往行为理论既非一种元理论,也非一种借助其它手段进行的认识论的继续。交往行为理论的分析让我们联接了与社会分析相关的三种理性:一个是涉及解释学和英美分析哲学中作为论争的理性,特别是关系到相对主义的问题。如果不同文化或生活方式有他们自身内在的合理性标准,那么在何种意义上才可能按照普遍性的标准比较他们并使其服从于批评。另一个是涉及到行为理性,即如何领会人的行为中有特殊意义的性质,这触及到理解的意义问题,还触及到了当行为者本人已经为他们的行为设定了理由时,社会科学在主张更好的解释时其自身的任务问题。最后一个是关于理性的社会扩张问题,即作为现代西方社会特有的那种合理化问题。这本书的大部分努力就是致力于此。 哈贝马斯断言:理性更多地是与运用知识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而较少地与知识有关。如果我们认为在一些情境中谈论某事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会明白这要么是指人们表达的认识,要么是指包含认识的符号表达形式。我们说某个人理性地行动,或者说某种陈述是合理的,实际上就是说这个行为或陈述可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教学文案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1.马克思主义和近现代科技革命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是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2)恩格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1.1﹑18世纪第一次技术革命 (1)17、18世纪近代经典物理学革命,引发了以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从而推动了机器制造产业的兴起,由此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地位。 (2)恩格斯:“蒸气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変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1.2、19世纪第二次技术革命 (1)19世纪下半叶电磁理论等的突破,引发了以电气化和内燃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重工业成为新兴产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资本的垄断程度都大大提高,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为垄断。 (2)恩格斯:“电工技术革命……实际上是一次巨大的革命。……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1.3、20世纪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1)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是又一次重大的科学革命。此后,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软科学理论相继问世,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有了突破性发展。二战结束后,以上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原子能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以基因工程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电子技术,以及综合性的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发明运用为标志,爆发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或称新科技革命。 (2)新科技革命使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各个环节,带动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使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实现了劳动对象人工合成化、劳动工具自动化、人的劳动智能化以及经营管理信息化,增长方式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3)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当代科学技术作为改变世界的主导力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科技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导致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社会生产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全球格局重新调整,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1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变。 (1)科学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使其知识、技能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了人的创造能力和劳动生产率。(2)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知识的形成和传播速度,加快了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了管理,运营和交易的效率,从而在总体上导致生产力的高速发展。(3)科学技术开辟了新的产业领域,并使传统产业部门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得到更新,科技不断用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变革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以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工具、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3)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4)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导力量 (4) 1.2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 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4) 1.3科学的交叉融合和技术的集成,导致重 大的创新突破,孕育了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 (5) 1.4科技全球化深刻改变了科学研究的传统 组织结构和方式,使得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 内的融合和有效配置 (5) 2.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 (5) 2.1信息技术成为先导技术,世界正在进入 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 (5) 2.2高新技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最 重要的因素 (6) 2.3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6) 2.4科技交流的国际化 (7) 3.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7)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 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人类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这些成就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及质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纵观20世纪中叶以来50多年间,科学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6次大变革。 表1 20世纪现代科技经历的6次变革 上表显示出了20世纪总体上世界科技发展的特点: 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量子理论促进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信息产业的发展;相对论和原子核裂变原理形成了核技术和核能工业;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成就发展了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 1.2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19世纪贝尔发明电话,掀开了人类通讯史从此一个全新的篇章。但相比电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评述_贺寨平

2000年4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A pr,2000第27卷第2期 T he Jo urnal of Shanxi T eachers univ er sity(So cial Science Editio n)Vo l.27 N o.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评述 贺寨平 (山西师范大学政法系;山西临汾041004) 摘 要: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其交往行为理论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他顺应现代哲学潮流,完成了社会批判理论内部由意识的批判到语言的批判的 “语言学转向”;另一方面其“语言交往”和“生活世界”的理论有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但他所 强调的价值规范的超阶级性,对“生活世界”的作用的夸大,以及视语言为交往行为的决定因 素等观点是应当批判的。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主观世界 中图分类号:C91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00)-02-0051-04 哈贝马斯是当代最为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美国的A?戈夫曼主编的《“新马克思主义”传记辞典》里说:“毫无疑问,哈贝马斯是当今德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鉴于哈贝马斯“在众多的学术领域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以致于他不能对自己的工作作出确切的概括”。英国社会学家威尔彼说,哈贝马斯是“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1],而在德国,他被认为是“前联邦德国具有最强大威力的哲学家”[2]。作为公认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毫无疑问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对其交往行为理论进行整理、概括,并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其不足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一、行为类型与合理性 从学术渊源上看,哈贝马斯受到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的“批判理论”的影响,但是他认为“批判理论”不应该仅仅止于批判、否定,而应进行理性的重建。因此,在写出《认识与旨趣》、《合法性危机》等著作后,又吸取了米德、迪尔凯姆和帕森斯等人的社会学理论以及 收稿日期:1999-12-11 作者简介:贺寨平(1966-),男,山西兴县人,山西师范大学政法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读博士。

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及特征

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及特征 世纪之交,江泽民主席在接见世界6位著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时提出:“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关键是科技实力。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加快发展科技事业放到国家全局战略位置上,强化决策,调整政策,增加投入,营造环境,出台重大科技计划,全力进行科技领域攻关,抢占世界高科技的制点高。 世界科技正是以这种强势,推动着世界经济加速重组和全球化。知识与资源、资本更加紧密结合,全球数字化的进程在加快,以发展高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正成为全球的最强音。这就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总趋势。 为把握这个总趋势,我们首先要认识和掌握当代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特点,学会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工作,自觉地按江泽民同志强调的,“要把科技进步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位置上。” (1)当代科技决定国家命运,各国都在为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化力争世界一席之地。21世纪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政治、经济和科技发生着深刻变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正以它从未有过的力量改变着世界面貌,主导着社会文明的前进。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主体,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现在全世界上万公里的光缆把世界各国紧紧地

联系在一起,全球网络化一天24小时不停地传递商业、金融、教育、科技、医药卫生等信息资源;居住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如隔咫尺,“天涯若比邻”已成为事实;几张小小的光盘可以储存一部百科全书的全部信息;通过信息高速公路数十秒钟内可将两年的《人民日报》信息全部传输完,等等。世界变得如此日新月异,人类社会生活如此丰富多彩,这一切都是高技术发展之故,更是信息快速发展的结果。 显然,用“一日千里”早已不能形容当代高科技发展的速度。所以,任何一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在当代高科技的突飞猛进中,都不能在这个赛跑线上稍懈一步。一个严酷的现实问题是:即使一个工业发达国家,如果不在高科技及其产业化上保持优势,就有可能沦为技术上的发展中国家;相反,发展中国家如能在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高科技领域上捷足先登,实现技术跨越,就将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跨越,有可能后来居上,经济强盛,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世界强国。两次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足以表明了这一点。为什么连美国这样一个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也一再强调,要始终保持高科技领域的全面领先地位,道理基于此。 可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对每一个国家都是经济上的生产力,政治上的影响力,军事上的战斗力,社会全面进步的推动力。谁想在21世纪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和更强的竞争实力,谁就要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上尽量占取世界上更大的“一席之地”。在新的世纪里,经济的快速成长,社会的全面进步,

最新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全面发展和科学理性充分发展的世纪,世界科技革命开始向更高的阶段迈进,新的科技浪潮正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蓄势待发。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特别是高技术的不断创新及其产业化,将对全球化的竞争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对世界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更加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社会产业结构、生产工具、劳动者素质等生产力要素和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将发生新的革命性变化。 一、信息技术成为率先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先导技术,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是信息密集程度的增加,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费用的迅速下降。计算机与通讯的结合,互联网,移动电话与卫星网络的发展,对人类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将产生极为巨大的影响。在信息储存方面,储存容量将稳定增长,集成技术将进一步发展。微机电系统技术对未来全球通讯系统的发展将可能有重大影响。 信息技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网络化。互联网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发展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网络化与计算机对未来的教育(远程教育)、经济(如电子商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发展的另一趋势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将来的发展趋势是每一项设备或用具中都安装有计算机,这些计算机是互联的,因此可以设想一个人在外面可以控制他的家用设备。 随着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比重将大大增加,也将促进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信息生产、信息服务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二、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空间利用、海洋开发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的发展将产生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与生物学相关的技术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是有生命物质的工业应用技术,用于制造食物、药品或其他产品。生物技术中包括了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是人类应用发酵技术制造酱油,醋及酒等传统产品。而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或重组DNA(脱氧核糖核酸)技术,则可以广泛地用于药物及农业方面。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的绘就,直接引发了基因革命的新冲击波。基因革命在21世纪有望通过改变物质生产方式而重塑全球经济。 在21世纪,绿色科技成为未来科技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方向,也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绿色科技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保护和增值,强调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提倡文明、科学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国际能源技术发展的趋势将较少地依靠单一能源而更多地依靠多种能源。影响未来能源结构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氧化氮,臭氧、甲烷)所造成的全球气温的升高。长期能源战略侧重于能源结构的调整。未来的能源结构将主要依靠二种不含碳的一次能源结构。能源技术发展方向的第二个方面是节能。节能技术的发展反映在各个领域,一是改进结构,比如在房屋建筑中使用绝缘材料以促进电力的有效利用,二是改进使用油及天然气的机器以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 纳米技术具有彻底改变物质生产方式的巨大潜能。它有可能在新世纪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同时,柔性生产正以全球规模兴起。柔性生产系统不仅具有硬件生产系统的特征,更主要的是具有软件组织系统的特征。 三、科学技术一体化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交融成为科技发展主流 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交叉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学科间、门类间的交叉与融合是普遍现象;科学技术系统、人类社会系统、全球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生命系统、脑与神经系统,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摘要:本文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科学技术正在呈现加速发展、社会化和各学科领域相互渗透的特点,以及高技术不断渗透、软件备受重视、技术与科学共鸣、军导时代走向终结等趋势,探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寻求科学技术发展的路径和机遇,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科学技术;融合;特点;发展趋势

1 引言 现代自然辞学在广度和深度上、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在学科结构及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均出现质的飞跃,由此引发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跨越式地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时代。本世纪中叶以来,数学、物理学、遗传学等自然科学在理论上相继取得重大突破,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核技术、航天技术和激光技术等新技术群相继问世并得到蓬勃发展。已经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科技正在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主导因素和标志,已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已成为科技的竞争[1]。 2 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紧密相联,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导致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的激烈变革。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已显示出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不同的新的特点。 2.1加速性发展的特点 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二十世纪的后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二十世纪中叶人类的科技知识每10年增加1倍,当代,每3-5年增加1倍。以此推算,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60%到70%已经过时。 2.2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 在19世纪,电动机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电话用了56年,无线电用了35年,直空管用了31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了20世纪,这种时间间隔大大缩短了,如雷达从发明到应用用了15年,喷气发动机用了14年,电视用了12年,尼龙用了11年,集成电路仅仅用了2年时间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 2.3社会化的特点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其一,已从较分散的少数人活动转向社会化的集体活动,研究活动的规模和组织形式愈来愈大。从企业规模发展到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其二,科研条件和资金投入的社会化和国际化。其三,科技工作领导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哈贝马斯批判的社会哲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理性联盟系统”。他一方面继承了波普的多元实在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米德的符号互动记和帕森斯的行为主义理论,形成了他自己对世界、行为以及这二者的关系的见解;另一方面在继承康德先验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吸取了释义学、发生认识论、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和方法,构建了自己的交往行动理论。可以说,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顺应了现代西方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哲学思潮走向融合的潮流,对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进行了一次大综合、大创新。因此,对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渊源的考察,实质上是对现代西方哲学关于交往及其相关问题的一次梳理。 1、对“生活世界”理论的继承和批判 “生活世界”原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的主要概念。这一概念反映了胡塞尔对传统思辩哲学和现代英美科学主义以僵硬、冰冷的逻辑取代人的生存的不满。胡塞尔从两个意义上使用“生活世界”这一概念。一个是经验层面上的“生活世界”。胡塞尔称之为“日常生活世界”。他在《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第一卷中明确地说:“作为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地被给予的,被经验到的世界,即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①另一个是在超验意义上使用的“生活世界”,它较之“日常生活世界”概念更为“原始”,也更为重要。也就是说,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必须在其整个经验现象学方法的背景下才能得到理解。它是“前科学的”、“前要领的”和“前理论的”,属于先验的原发境域。其后继者海德格尔,舍勒尔都渐渐舍弃了胡塞尔生活世界的超验本性,放弃了理性追向精神,由超验现象学转变为经验现象学,直接将生活世界看成是客观意义上的永恒客体。而这一切在胡塞尔看来,恰恰预示着整个欧洲现代文明危机的到来,也意味着根植于欧洲文化传统中超验精神的失落。 哈贝马斯十分重视胡塞尔“生活世界”学说,一方面他认为胡塞尔从他的现象学哲学角度富有说服力地阐述了“生活世界”的自明确性(或非课题性)特征和奠基性特征。因此,哈贝马斯像胡塞尔一样,强调生活世界的奠基性和匿名性特性。在胡塞尔看来,生活世界是一个为科学和人的其它活动提供价值和意义的奠基性世界,是科学知识的真实性,明证性的来源,而一切科学则是为生活世界所“设计”的理性工具或预言方式。受该思想启发,哈贝马斯进而指出,“生活世界表现为自我理解力或不可动摇的信念的储畜库”。它是“由一种向来已经知道的文化知识储存组成的”,是前反思的——非论题的知识,这种知识的有效影响 ①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5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