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成分薄层分析方法集

中药成分薄层分析方法集
中药成分薄层分析方法集

中药成分薄层分析方法集

唐铁鑫

著作版权所有,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这个方法集是从国家药品标准中的薄层分析方法归纳而来,根据我个人的一些经验进行了修改。希望能为色谱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溶剂理化主要是给出了可溶解该化合物的溶剂和不可溶解该化合物的溶剂,以便于确定使用什么溶剂进行提取、使用什么溶剂进行干扰物的去除。

除杂、分离、富集方法是举出了多个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一定步骤,不一定使用全部步骤,以免增加操作难度、过多的损失目标化合物。

没有时间和条件一一做实验,然后拍照给出各方法的参考图谱了。如果你有一些图谱可以提供给我,我会非常感谢!

如果能够完全掌握好薄层分析,液相与气相分析条件优化都不会有问题了,因为要在几百个理论塔板数里解决问题,需要通过调整固定相、展开剂(流动相)等等条件,使得选择性达到最优化,其复杂性比起几千几万个理论塔板数的液相、气相要大很多。

被分析物名称溶剂、理化除杂、分离、富集方法薄层板展开剂显色剂

丁香酚

乙醚,甲醇,乙醇,醋酸乙酯,石油醚(30~60℃、60~90℃),氯仿

正辛烷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为止,再加醋酸乙酯5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回流分取醋酸乙酯层,加无水硫酸钠除水

硅胶G

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9:1),苯-醋酸乙酯(19:1),苯-醋酸乙酯-甲醇(8:1:1),苯-丙酮(9:1)

5%香草醛硫酸,5%三氯化铁乙醇

人参二醇

水、乙醇,正丁醇,氯仿,石油醚(60~90℃)

无机酸溶液加热回流水解,氯仿等萃取。加水溶解,正丁醇萃取,残留物加含7%硫酸的45%乙醇溶液加热回流1小时,挥去乙醇,加环己烷提取,加无水硫酸钠适量脱水

硅胶G

氯仿-乙醚(1:1),苯-丙酮(5:2),苯-醋酸乙酯(1:1),环己烷-丙酮(2:1)

硫酸甲醇或乙醇溶液

人参三醇以下各项均同人参二醇

人参皂苷Rb1

水、甲醇、乙醇、70%乙醇、正丁醇

乙醚、氯仿提取杂质;加水溶解,正丁醇萃取,氨试液、1%氢氧化钠洗杂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

氯仿-甲醇-水(65:35: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正丁醇-醋酸乙酯-水(4:1:5)的上层溶液,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氯仿-甲醇-水(75:20:2)

10%硫酸乙醇

人参皂苷Re 以下各项均同人参皂苷Rb1 25%磷钼酸乙醇液

人参皂苷Rg1 以下各项均同人参皂苷Rb1 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甲醇-水(30:20:10:3.3)

三七皂苷R1 以下各项均同人参皂苷Rb1 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甲醇-水(30:20:10:3.3)

儿茶素

甲醇、乙醇,加有机酸可抑制分解

硅胶H,硅胶G

氯仿—丙酮—甲醇—醋酸(7:2:1.5:0.5),醋酸乙酯

2%三氯化铁、5%香草醛硫酸

士的宁

稀的无机酸溶液,乙醇,无水乙醇—氯仿(1:1)混合液,氯仿,乙醚

浓氨试液润湿,氯仿或乙醚浸提;酸化萃取到水相,碱化萃取到有机相

硅胶G、GF254、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

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4:5:0.6:0.4),氯仿-乙醇-环己烷-浓氨试液(9:3:3:0.4),苯或甲苯-丙酮-浓氨试液-乙醇(8:6:2:0.5),氯仿-乙醇-环己烷(3:1:1)

茚三酮试液,稀碘化铋钾试液

大黄素

水,甲、乙醇,醋酸乙酯,氯仿,乙醚

用稀无机酸溶液水解后,乙醚或氯仿萃取

硅胶H,硅胶G,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

石油醚(30~60℃)或正己烷-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苯或甲苯—醋酸乙酯—甲醇(15:2:0.2),环己烷-醋酸乙酯-氯仿-甲醇(15:9:6:4),苯—乙醇或甲醇(8:1)

氨熏

大黄素甲醚参照大黄素

大黄酚参照大黄素

大黄酸参照大黄素

马钱子碱参照士的宁

天麻素

甲醇、乙醇、水饱和的正丁醇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上,用10%乙醇洗脱

硅胶G

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8:1:3:0.1)

10%磷钥酸乙醇溶液

五味子乙素

甲醇、氯仿、乙醚、乙酸乙酯

硅胶柱,氯仿洗脱

硅胶GF254、硅胶G

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正己烷-醋酸乙酯(8:2)

变色酸-硫酸溶液

五味子甲素参照五味子乙素

贝母素乙

乙醇、氯仿、乙醚

浓氨试液润湿,氯仿或乙醚浸提;酸化萃取到水相,碱化萃取到有机相

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硅胶G

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30:40:20:10)于10℃以下放置后的下层溶液,醋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7:2:1),氯仿—醋酸乙酯—二乙胺(5:4:1)

依次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

贝母素甲参照贝母素乙

乌头碱

乙醇、氯仿、乙醚

浓氨试液润湿,氯仿或乙醚浸提;酸化萃取到水相,碱化萃取到有机相

硅胶G,碱性氧化铝薄层板

苯-醋酸乙酯-二乙胺(7:2:0.5),乙醚-氯仿(5:2)(展开缸氨蒸气饱和),异丙醇-甲醇-浓氨试液(7:4:0.1),正己烷—醋酸乙酯—乙醇(6.4:3.6:1)(展开缸氨蒸气饱和)

(改良、稀)碘化铋钾试液,碘熏

丹皮酚

乙醇,氯仿,乙醚,丙酮,石油醚(30~60℃)

水蒸气蒸馏后乙醚萃取

硅胶G,硅胶GF254

环己烷-醋酸乙酯(3:1)

5%三氯化铁乙醇(加2滴浓盐酸)

丹参酮ⅡA

乙醇,氯仿,乙醚,乙酸乙酯

中性氧化铝柱,用甲醇40ml洗脱

硅胶G

苯-醋酸乙酯(19:1),苯-醋酸乙酯-甲酸(40:25:4)

2%三氯化铁与1%亚铁氰化钾(1:1)混合

水杨酸甲酯

乙醇,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

置圆底烧瓶中,加水适量,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为止。再加醋酸乙酯适量,加热回流后分取醋酸乙酯层。

硅胶G

石油醚-醋酸乙酯(25:1),环己烷-苯(7:3) 5%三氯化铁乙醇,紫外光灯(365nm)

去氧胆酸

甲醇,乙醇,氯仿

加甲醇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加于已活化的碱性氧化铝柱上,用大量甲醇洗脱,弃去洗液,再用大量50%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适量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数次,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数次,弃去水液,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

硅胶G

醋酸乙酯-正己烷-乙酸-甲醇(7:1:0.3:0.2),异辛烷-醋酸乙酯-冰醋酸(15:7:5),氯仿-乙醚-冰醋酸(2:2:1)

10%硫酸乙醇溶液,10%磷钼酸乙醇溶液

丙氨酸

甲醇

硅胶G

正丁醇-冰醋酸-水(8:3:1)

茚三酮试液

甘草酸铵

甲醇,乙醇

加乙醚适量加热回流,过滤,残渣挥去溶剂,再加甲醇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过滤,滤液挥干溶剂,残渣加水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数次,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几次,每次几ml,分取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 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

10%硫酸乙醇溶液

甘氨酸

水,70%乙醇

硅胶G

正丁醇-12%氨溶液-乙醇(13:3:3),正丁醇-冰醋酸-水(3:1:1)

0.2%茚三酮乙醇溶液,2%茚三酮丙酮溶液可参照丙氨酸

东莨菪内酯,东莨菪素

乙醇、氯仿、丙酮、醋酸乙酯

硅胶G

醋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7:2:1),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4:5:0.5:0.25)

依次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紫外光灯(365nm) 可参照其他生物碱的鉴别

龙胆苦苷

甲醇,乙醇,水

加甲醇,水浴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使溶解,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乙醚萃取,静置使分层,弃去乙醚液,水溶液加正丁醇15ml,振摇提取,静置使分层,分取正丁醇液,加少量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滤液蒸干。或者,依次用正己烷、丙酮提取杂质,弃去杂质提取液,残渣加甲醇,水浴加热回流,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近干,上中性氧化铝柱,用甲醇或乙醇洗脱

硅胶GF254

氯仿-甲醇-水(30:10:3)的下层溶液,正丁醇-醋酸乙酯-水(4:1:5)

瓜氨酸参照甘氨酸正丁醇-无水乙醇-冰醋酸-水(8:2:2:3)

芍药苷

甲醇、乙醇、水、正丁醇、醋酸乙酯;不溶于乙醚、石油醚

加无水乙醇加热回流,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使溶解,滤过。滤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正丁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 使溶解,加适量氧化铝在水浴上拌匀、干燥,装入中性氧化铝小柱,用醋酸乙酯-甲醇(3:1) 预洗,用醋酸乙酯-甲醇(1:1)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乙醇使溶解。另外还可以上大孔吸附树脂柱(D-101型)。

硅胶G

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

5%香草醛硫酸溶液

百秋李醇

乙醚、醋酸乙酯、石油醚(30~60℃)

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为止,再加醋酸乙酯5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回流分取醋酸乙酯层,加无水硫酸钠除水

硅胶G

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冰醋酸(95:5:0.2)

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肉桂酸

氯仿

硅胶GF254

正己烷—乙醚—冰醋酸(5:5:0.1)

延胡索乙素

甲醇、乙醇、乙醚、氯仿、苯

参考其他生物碱

硅胶G、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

正己烷-氯仿-甲醇-二乙胺(10:6:1:0.05),正己烷—氯仿—甲醇(10:6:1)

氨熏后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参考其他生物碱方法

齐墩果酸

甲醇、乙醇、乙醚、氯仿、石油醚

加乙醇水浴回流提取,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近干,加入氧化铝拌匀,加入已处理好的中性氧化铝柱(氯仿湿法装柱)上用氯仿洗至洗脱液无色,再用乙醇洗脱。

硅胶G

氯仿-甲醇(40:1)

10%磷钼酸乙醇溶液,10%硫酸乙醇溶液,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

冰片

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乙醚、氯仿、石油醚

置烧瓶中,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为止,再加醋酸乙酯5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回流分取醋酸乙酯层,加无水硫酸钠除水。或置坩埚中,上盖一表面皿,小心加热,进行微量升华

硅胶G 石油醚(60~90℃)-苯-醋酸乙酯(9:4:2),苯-丙酮(9:1),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17:3),苯-醋酸乙酯(19:1)

10%磷钼酸乙醇溶液,5%香草醛硫酸溶液

异补骨脂素

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乙醚、氯仿、石油醚加甲醇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使溶解,溶液加到中性氧化铝柱上,用醋酸乙酯洗脱

硅胶G

正己烷-醋酸乙酯(4:1),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2:1)

喷以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异欧前胡素参照欧前胡素

异鼠李素参照黄芩苷

杜鹃素参照柚皮苷

芦丁

甲醇、正丁醇

硅胶G

醋酸乙酯-甲酸-水(8:1:1)

氨熏,三氯化铝乙醇溶液

苏氨酸参照其他氨基酸

连翘苷

β-谷甾醇,谷甾醇

乙醇、醋酸乙酯、氯仿、石油醚(60~90℃)

硅胶G

环己烷-醋酸乙酯-甲醇(6:2.5:1),环己烷-丙酮(5:2)

10%硫酸乙醇溶液

辛弗林

水、甲醇、乙醇

硅胶G

氯仿-丙酮-甲醇-浓氨试液(13:4:3:0.5)

0.5%茚三酮乙醇溶液

没食子酸

水、甲醇、乙醇、正丁醇

硅胶G

氯仿-醋酸乙酯-甲酸(5:4:1)

碘熏,三氯化铁乙醇

补骨脂素参照异补骨脂素

阿魏酸

水、甲醇、乙酸乙酯、乙醇、乙醚

用甲醇:乙酸乙酯(95:5)提取,提取液挥干,残渣加水,加热使溶解,放冷,移至分液漏斗中,用乙醚提取数次,合并乙醚液,用2%碳酸钠溶液提取数次,碱液用醋酸乙酯洗涤,弃去醋酸乙酯液,碱液加盐酸调pH值至2~3,用苯洗涤,弃去苯液,继用乙醚提取数次,挥去乙醚,残渣加甲醇使溶解

硅胶G

苯-冰醋酸-甲醇(30:1:3)

紫外光灯(365nm)

苦参碱

甲醇、乙醇、氯仿

参考其他生物碱

硅胶G,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

氯仿—甲醇—浓氨试液(5:0.6:0.3),苯-丙酮-甲醇(8:3:0.5)

参考其他生物碱

欧前胡素

乙醇、乙醚、乙酸乙酯、石油醚(60~90℃)

硅胶G

石油醚(30~60℃)-乙醚(3:2)

紫外光灯(365nm)

和厚朴酚参照厚朴酚

组氨酸参照其他氨基酸

胡椒碱

乙醇、氯仿、乙酸乙酯

参考其他生物碱

硅胶G

环己烷-丙酮(10:3)

10%硫酸乙醇溶液,5%香荚兰醛浓硫酸溶液

柚皮苷

甲醇、乙醚

可用石油醚(60~90℃)除杂质

硅胶G

苯—醋酸乙酯—甲酸—水(1:12:2.5:3)的上层溶液

三氯化铝乙醇溶液

栀子苷

水、甲醇、乙醇、乙醚、乙酸乙酯、丙酮、正丁醇

用石油醚(60~90℃)除杂质,加乙醇水浴回流提取,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近干,加入氧化铝拌匀,加入已处理好的中性氧化铝柱上用50%甲醇洗脱(也可用大量甲醇洗脱)。

硅胶G,硅胶GF254

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

10%硫酸乙醇溶液,香草醛硫酸溶液

厚朴酚

甲醇、乙醇、乙醚、乙酸乙酯、氯仿

加乙醚水浴上加热回流,滤过,滤液用2 %氢氧化钠溶液提取数次,合并碱液,加盐酸调节pH 值至1~2,用氯仿提取数次,合并氯仿液,水洗,氯仿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后,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使溶解

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硅胶G,硅胶GF254

苯-醋酸乙酯(9:1.5),苯-甲醇(27:1)

5%香草醛硫酸溶液

氢溴酸山莨菪碱参照东莨菪内酯

氢溴酸东莨菪碱参照东莨菪内酯

α-香附酮

乙醚、乙酸乙酯、氯仿、正己烷

硅胶G,硅胶GF254

苯-醋酯乙酯-冰醋酸(92:5:5)

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

胆酸

乙醇,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

硅胶G

氯仿-乙醚-冰醋酸(2:2:1)

10%磷钼酸乙醇溶液,10%硫酸乙醇溶液

参照猪去氧胆酸

亮氨酸参照其他氨基酸

穿心莲内酯

甲醇、乙醇、氯仿

可用石油醚(60~90℃)除杂质,用活性炭脱色

硅胶G,硅胶GF254

氯仿-无水乙醇(9:1)

2%的3,5-二硝基苯甲酸甲酵溶液与7%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

桂皮醛

乙醇、乙酸乙酯、乙醚、丙酮

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

硅胶G

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7:3)

二硝基苯肼乙醇试液

桉油精

乙醇、乙酸乙酯、乙醚

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

硅胶G

环己烷-醋酸乙酯(9.5:0.5)

香草醛硫酸溶液

盐酸小檗碱

甲醇、乙醇、氯仿、乙酸乙酯、乙醚

参考其他生物碱或加于已处理好的中性氧化铝,湿法装柱,用无水乙醇分次洗脱

硅胶G

正丁醇-冰醋酸-水(7:1:2),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12:6:3:3:0.6)(氨蒸气饱和)

紫外光灯(365nm)

盐酸巴马汀参照盐酸小檗碱

盐酸水苏碱

酸性无水乙醇,不溶于水

用活性炭、氧化铝混合柱除杂质,用乙醇洗脱

硅胶G

正丁醇-盐酸-水(8:2:1) 生物碱显色剂

原儿茶酸

水、乙醇、乙酸乙酯

参照阿魏酸

硅胶G

氯仿-丙酮-甲醇-冰醋酸(7:1:1.5:0.5)

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0%硫酸溶液

原儿茶醛

水、乙醇、乙醚、乙酸乙酯

加70%乙醇提取,滤过,滤液挥尽乙醇,用稀盐酸调pH值至2,用醋酸乙酯提取,提取液加无水硫酸钠脱水

硅胶G

氯仿-丙酮-甲酸(8:1:0.5),苯—醋酸乙酯—甲酸(10:8:1.5)

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0%硫酸溶液

氧化苦参碱参照苦参碱

脂蟾毒配基

乙醇、氯仿

用乙醚提取杂质,残渣挥去乙醚,加氯仿提取,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将甲醇液上中性氧化铝柱,用氯仿洗脱

硅胶G,硅胶GF254

环己烷-氯仿-丙酮(4:3:3)

10%硫酸乙醇溶液,香草醛硫酸溶液

黄芩苷

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

用适当方法提取,提取液上已处理好的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湿法装柱;用前依次用乙醇,丙酮,甲醇,水预洗)上,用水50ml洗脱,弃去水洗液,再用一定比例的乙醇水溶液洗脱,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

4%醋酸钠制备的硅胶G

醋酸乙酯-丁酮-醋酸-水(10:7:5:3)

三氯化铁乙醇

或用聚酰胺薄膜,以醋酸展开、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黄芪甲苷

甲醇,乙醇,正丁醇,不溶于氯仿,乙醚,石油醚

甲醇提取液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合的正丁醇振摇提取数次,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碱液(氨试液或1%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弃去碱液,分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使溶解,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以低浓度乙醇洗杂质,继用7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另外还可以上中性氧化铝柱,先用氯仿洗脱,弃去氯仿洗脱液,再用70%甲醇洗脱

硅胶G

氯仿-甲醇-水(13:7:2)的下层溶液,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0:20:11:5)

10%硫酸乙醇液

菝葜皂苷元

水,甲醇,乙醇,乙醚,苯

加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过滤,滤液加盐酸1ml,加热回流1 小时后浓缩,加水,用苯萃取。或者取滤液蒸干,残渣加水溶解,加盐酸1ml,加热回流1 小时,冷却,移至分液漏斗中,用正丁醇提取数次,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乙醚溶解,上中性氧化铝柱,用乙醚洗脱

硅胶G

苯-丙酮(9:1)

香草醛硫酸溶液

梓醇

脱水穿心莲内酯

甲醇,乙醇,氯仿,不溶于石油醚

用石油醚(60~90℃)置水浴中加热回流,弃去石油醚液,残渣加氯仿,置水浴中加热回流,放冷,滤过,滤液用活性炭脱色,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浓缩至小体积,加中性氧化铝少量,拌匀,挥干溶剂,上中性氧化铝柱,用甲醇洗脱

硅胶GF254

氯仿-乙醇(20:1),氯仿-丙酮(2:1)

2%3,5-二硝基苯甲酸乙醇溶液与7%氢氧化钾溶液的的等量混合液

猪去氧胆酸

乙醇,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

正己烷提取除去杂质,残渣挥尽正己烷,加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适量,120℃水解4 小时,冷却后加盐酸调节pH值至1~3 ,移至离心管中,以水洗容器,洗液并入离心管中,离心,取上清液移至分液漏斗中,用醋酸乙酯(或氯仿)萃取几次,分次离心,上清液并入提取液中,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醇使溶解。

硅胶G

乙醚-氯仿-冰醋酸(4:4:2),醋酸乙酯-正己烷-醋酸-甲醇(32:6:1:1),异辛烷-醋酸乙酯-冰醋酸(15:7:5)

10%硫酸乙醇溶液,10%磷钼酸乙醇溶液

麻黄碱

参考其他生物碱

硅胶G

氯仿-甲醇-浓氨试液(20:5:0.5),正丁醇-冰醋酸-水(8:2:1),乙醇-氨试液(10:0.5)

淫羊霍苷

甲醇,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不溶于氯仿,乙醚

加70%乙醇回流提取,滤过,滤液置水浴上挥去乙醇,加乙醚萃取,弃去醚液,水浴加热挥去乙醚,水层用醋酸乙酯提取数次,合并醋酸乙酯液,用碱液洗涤,弃去洗涤液,醋酸乙酯液置水浴上浓缩至小体积,加适量中性氧化铝,拌匀,在水浴上蒸干溶剂,上中性氧化铝柱,以40%甲醇洗脱

硅胶G

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10:1:1:1)

三氯化铝乙醇溶液

绿原酸

甲醇,乙醇,乙酸乙酯

加甲醇回流提取,滤过,滤液挥干,加碱液溶解,用醋酸乙酯提取,弃去醋酸乙酯液,用酸液调节pH约为2,用醋酸乙酯提取数次,醋酸乙酯液置水浴上浓缩至小体积,加适量大孔树脂,拌匀,在水浴上蒸干溶剂,上-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洗脱杂质,弃去水洗液,再用20%乙醇洗脱

硅胶G

醋酸丁酯-甲酸-水(7:2.5:2.5)

紫外灯(365nm),三氯化铁乙醇溶液,氨熏可参照黄芩苷

葛根素

甲醇,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不溶于石油醚

加70%乙醇回流提取,滤过,滤液挥去乙醇,用醋酸乙酯提取,合并醋酸乙酯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过(也可以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提取液置水浴上浓缩至小体积,加适量中性氧化铝,拌匀,在水浴上蒸干溶剂,上中性氧化铝柱,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洗脱

硅胶G

氯仿-甲醇-水(14:5:0.5)

紫外灯(365nm)

硫酸阿托品

参考其他生物碱

氯仿-丙酮-甲醇-浓氨试液(14:2:3:0.5),醋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7:2:1)

鹅去氧胆酸参照其他猪去氧胆酸

槐定碱参照苦参碱

精氨酸参照其他氨基酸

熊去氧胆酸参照其他猪去氧胆酸

熊果酸

甲醇,乙醇,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不溶于石油醚

加石油醚除杂质,加冰醋酸-氯仿(1:5)提取,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加热使溶解,加正丁醇(或乙醚、乙酸乙酯)萃取数次

硅胶G

氯仿—丙酮(9:1),环己烷-氯仿-醋酸乙酯(20:5(可加点冰醋酸),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2:4:0.5)

10%硫酸乙醇溶液

槲皮素

甲醇,乙醇,乙酸乙酯

加70%乙醇-盐酸(20:1),回流提取,滤液挥干乙醇,用醋酸乙酯萃取,挥干醋酸乙酯,残渣加水溶解,过聚酰胺柱(干法装柱),用水洗脱杂质后,再用乙醇洗脱

硅胶G

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2:1)

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氨熏

樟脑

参考水杨酸甲酯

硅胶GF254

氨熏

缬氨酸参照其他氨基酸

靛玉红

水,乙醇,乙醚,乙酸乙酯,丙酮,氯仿

用氯仿提取,用碱液洗涤

硅胶G

氯仿-乙醇(9:1),苯-氯仿-丙酮(5:4:1)

靛蓝参照靛玉红

橙皮苷参照柚皮苷

薄荷脑参照冰片

麝香酮

乙醇,乙醚,乙酸乙酯,丙酮,苯,环己烷,石油醚硅胶G

石油醚(30℃~60℃)-乙醚(9:1)

2,4-二硝基苯肼试液,香草醛硫酸溶液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中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医疗健康行业,医药 【报告来源】 【报告内容】中国医药商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中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此同时,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学优势凸显,中医药服务发展迅猛,中医药国际化稳步推进。5月17日,“2013中药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指出,当前,以中医药产业及其延伸产业为主体的大健康中药产业方兴未艾,而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蓬勃发展,造福民众的不竭动力。 大中药产业规模已过万亿 在当今中国的经济领域,中医药产业无疑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当前,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和欢迎,中医药国际贸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5156亿元,占医药产业规模的%,与化学药、生物药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局面下,中药对外贸易仍然保持较大增幅。2012年,我国中药进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加11%,其中出口25亿美元,同比增加%。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介绍,2012年我国大中药健康产业规模已达到1万亿元。除去中药工业、大健康产品等表现突出外,中药兽药异军突起,从2009年的50亿元增加到200多亿元。他预测,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中国制药业推出“重磅炸弹式药品”(年销10亿美元以上)的梦想很有可能由中药变为现实。其中,中药注射剂是最逼近重磅炸弹药物的品类。以丹红注射液为例,该产品5年来快速增长,2012年销售量超过1亿支,销售收入达40余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全国城乡的中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据原卫生部统计数据,2011年,中医药行业以占全国卫生机构%的机构数量,占全国卫生人员%的人员数量,和占%的财政投入,承担了全国%的门急诊、%的住院患者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政府办医院的平均门诊诊疗人次医疗费、出院者人均医疗费上,中医治疗比西医治疗分别低元和元,但政府办中医(综合)医院中医医师人均担负年诊疗人次却比西医师高出人次。 中医药国际化取得突破

中药化学试题库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与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 二、填空: 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和(鉴定)等知识。 三、单选题 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树胶 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 3.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醇的成分是( A ) A 树胶 B 苷 C 鞣质 D生物碱盐 E多糖 4.与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5.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6.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B ) A 乙醇 B 乙醚 C 氯仿 D 丙酮/甲醇(1:1)E 甲醇 7.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石油醚 E 正丁醇 8.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D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丙酮 E 正丁醇 9.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A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10.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C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四、多选 1.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有( ACDE ) A 苷B苷元C 生物碱盐D鞣质E皂甙 2.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 BCD ) A树脂B蛋白质C淀粉D 树胶E鞣质 3.属于水溶性成分又是醇溶性成分的是(ABC ) A 苷类B生物碱盐C鞣质D蛋白质 E挥发油 4.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 ABE ) A苯B氯仿C正丁醇D丙酮 E乙醚 5.毒性较大的溶剂是(ABE ) A氯仿B甲醇C水D乙醇E苯 五、简述 1.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另一方面,某些过去被认为是有效成分的化合物,经研究证明是无效的。如麝香的抗炎有效成分,近年来的实验证实是其所含的多肽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麝香酮等。 另外,根据临床用途,有效成分也会就成无效成分,如大黄中的蒽醌苷具致泻作用,鞣质具收敛作用。 2. 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2)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4)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3.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2)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 (3)研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六、论述 单糖及低聚糖生物碱盐游离生物碱油脂 粘液质苷苷元、树脂蜡 氨基酸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蛋白质、淀粉水溶性有机酸挥发油 第二章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一、概念:

中药化学成分中的英文对照

中药化学成分中英文对照 ENGLISH CHINESE Abrine 相思豆碱 Abruquinone A Abruquinone B Acetate of Albopilosin A Acetone condensation of Albopilosin A 3β-acetyloleanolicacid 3β-乙酰氧基齐墩果酸 O-Acetyl-3,6-di-O-β-D-xylopy-rano-astragaloside O-乙烯3,6-双氧-β-D-吡喃木糖基绵毛黄芪甙 6’’-acetylhyperoside 6’’-乙酰氧基金丝桃甙 N-Acetyl-D-Glucosamine N-乙酰氨基葡萄糖糖 8-o-acetyl Shanzhiside Methylester Acetylursolic acid 乙酰乌索酸 Acetylshikonin 乙酰紫草素 14-Acetyltalatisamine Achyranthan 牛膝多糖 Aconitine 乌头碱

Aconosine 爱康诺辛 Actein 黄肉楠碱 Actinodephnine Acuminatin Acuminatoside Adenanthin 腺华素 Adenosine 腺苷,腺嘌呤核苷 Aescin 七叶皂甙 Aesculetin 马栗树皮素 Aesculin 七叶甙,马栗树皮甙 Agaricic acid 落叶松覃酸 Agrimophol 鹤草酚 Ajmalicine(δ-Yohimbine) 阿吗碱,δ-育亨宾碱,阿吗里新,阿马林,,萝芙碱 Ajmaline 阿马林 Akebia saponin D 木通皂甙 D Alantolactone (Helenin) 土木香内酯,阿兰内酯Albopilosin A Aleuritic acid 苏式-紫胶桐酸

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048861.html, 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分析 作者:李红毕静静王琳于晓阳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年第14期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禁忌和存在的问题,提高用药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根据中医理论,采用现代技术对中药方剂进行有效成分配伍,阐述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的优点和意义。结果: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更具针对性,提高用药准确性,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结论:传统中医中药学对于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理论指导,现代技术对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提供了技术支持、研究思路以及配伍方法,方剂有效成分配伍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分析 中药方剂配伍是指两种以上药物的配合适应,方剂配伍运用于治疗中的目的是调和药性,或是为提高治疗效果进行联合用药。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是基于配伍基础上形成的更为高级形式的配伍,该方法是以有效成分按照一定比例组合,从总体上实现综合治疗。通过将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组合可以增强疗效,降低药物毒性。且该方法将药物进行提纯,只提取有效成分,安全性更高,对于病情复杂患者尤其适用,并可进行扩展治疗;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也可以用于药物中毒的预防。结合中医理论,采用现代技术分析和研究新的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理论,对于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中药方剂有效成分包括活性单体成分和活性组分。方剂有效成分是中药方剂经混合和相互作用后最终形成的对治疗起到主要作用的药物成分。由于中药方剂多由2种以上药物组合而成,其中难以避免含有无作用的成分,甚至含有毒性成分。结合中医药理论,使用现代技术研究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具有准确、实用、安全、高效等优点。配伍时应遵循科学、安全、有效的原则,确保配伍方剂的质量。因此方剂配伍首先要具有针对性,根据具体症状及患者病情进行考虑,结合方剂的特点、配伍的安全性等因素进行配伍。具体的配伍过程要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要确定方剂中的药材种类、活性成分,才能除去无作用、具有毒性的成分,提高方剂质量。其次,选择适合的配伍方案,找出对患者病情有益、毒性较低、可增强疗效的组合。最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取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进行配伍。 2活性单体配伍 2.1把握剂量 配伍时把握准确的剂量是确保用药安全和治疗有效的基础,但中药方剂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方剂中有效成分、无作用成分或(与)毒性成分混合;而环境中的湿度、温度等对中药成

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中医药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医院的中医特色逐渐退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中医执业医师比例持续减少,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中药产业创新体系不完善,基础研究薄弱;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传统中药炮制技术逐渐失传,中药炮制加工工艺不严格,影响了药物疗效和临床用药安全。 (一)中医人才匮乏 中医被边缘化的症结主要在于其社会效率,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医体制不能像西医一样培养大批量可进入临床的医学人才,现行中医教育培养出的中医师在质和量两方面都跟不上社会效率的需求。中医并不适合目前这样大批量培养方式。中医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理论主要是辩证治疗。中医教育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需要中医辩证的思维方式。 中医科研发展滞后导致中医发展动力不足。中医向前发展的根本在于人类对于中医学的认识程度,需要建立起现代科学在方法学上与中医学相适应的认识论。中医科研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人类对中医学的认识程度,中医亟需系统地发展属于中医自己的现代技术。比如研制鉴定中药的新技术,药物功能论断的新技术。 (二)中药创新动力不足 中国作为中药的发源地,但无论是在产值上,还是海外市场的表现上,都被日韩等国甩在了身后。全球中药市场份额一年约800亿美元,我国占10%。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生产一些很便宜的中药材,出口到日本、欧洲,然后他们就生产成一些很贵的、赚钱的产品。日本和德国反倒成了中药市场最赚钱的国家。 中药虽然在世界上的价值日益凸显,但我们国家在专利和知识产权方面所占的比重也不尽如人意。海外中药市场上,中国拥有专利权的仅为0.3%,而日本和韩国却占据了中药专利的70%以上。以海外超过300亿美元的中药市场计算,由中国生产的中药所占比例不超过5%。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药创新动力不足,有实力的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不够,中药科研人才匮乏。另一方面中药在医院不被重视,不被尊重,中药与西药往往被对立起来,往往非此即彼。而实际上中药与西药并非对立关系,中药的科研发展也可借鉴西药的科学方法论去研究进步,而不是让千年以后的中国人抱着黄帝内经展现文化自信。 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一)坚持中医中药并重,多渠道、多途径挖掘和培养中医药互通人才

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乙酸-丙二酸途径:脂肪酸类,酚类,醌类;甲戊二羟酸途径:萜类,甾类;莽草酸途径:即桂皮酸途径,苯丙素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氨基酸途径 :生物碱类 溶剂提取法(常用溶剂及极性) (1)溶剂按极性分类:三类,即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甲醇(乙醇)是最常用的溶剂,能用水任意比例混合. 分子大,C多,极性小,反之,大..按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大的溶剂提取极性大的化合物 提取方法 ①煎煮法:挥发性及加热易破坏,多糖类不宜用。 ②浸渍法:不用加热,适用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含淀粉或黏液质多的成分,但效率不高。 ③渗漉法:效率较高。④回流提取法: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⑤连续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⑥水蒸气蒸馏法: 适于具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挥发油、小分子生物碱、酚类、游离醌类等:⑥超临界萃取法:以CO2为溶剂.用于极性低的化合物,室温下工作,几乎不用有机溶剂,环保 分离方法 ①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色谱。硅胶用于大多数中药成分;氧化铝用于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如生物碱、萜、甾;活性炭用于水溶性物质如氨基酸、糖类和某些苷类;聚酰胺用于酚醌如黄酮、蒽醌及鞣质。②凝胶色谱:主要是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而达到分离目的。③离子交换色谱:基于各成分解离度的不同而分离。主要用于生物碱、有机酸及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等水溶性成分的分离纯化。④大孔树脂色谱:一类没有可解离基团,具有多孔结构,不溶于水的固体高分子物质。它可以通过物理吸附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是反相的性质,一般被分离物质极性越大,越先被洗脱下来,极性越小,越后洗脱下来。应用于中药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的分离富集。⑤分配色谱: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正相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用于分离极性和中等极性的成分。常用固定相:氰基或氨基键合相;常用流动相为有机溶剂。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用于离非极性和中等极性的成分,常用C18或C8键合相。常用流动相为甲醇-水或乙腈-水。 糖和苷类化合物 糖: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苷:糖或糖额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又称配糖体 构型D,L,α,β : 向上D,向下L; 同侧:β异侧:α 苷键酸水解:苷键原子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苷键断裂生成苷元和糖的阳碳离子中间体,在水中阳碳离子经溶剂化,再脱去氢离子形成糖分子。难易顺序:N-苷>O-苷>S-苷>C-苷。强酸水解:得到糖,苷元易破坏;弱酸水解:得到次级苷,确定糖的连接顺序;两相酸水解:保护苷元 酶水解:对难以水解或不稳定的苷,在酶水解条件温和,不会破坏苷元,可得到真正的苷元 显色反应 Molish反应:加入5%α-萘酚乙醇液,沿管壁缓慢滴入浓硫酸,在两层液面间会出现一个紫色环。又称α-萘酚反应.说明含有糖类或苷类. (但碳苷和糖醛酸例外,呈阴性.) 菲林和多伦反应:阳性,有还原糖.可以利用这两个反应来区别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麦芽糖、乳糖为还原糖。蔗糖为非还原糖 苷键构型的判断 糖苷的1H-NMR:成苷的端基质子H的耦合常在较低场。如:β构型J H1-H2=6~9Hz(8左右);α构型J H1-H2=2~3.5Hz (4左右) 醌类 酸性(规律) -COOH > 二个β-OH > 一个β-OH >二个α- OH > 一个α–OH 可用PH 梯度萃取分离。 其结果为①和②被5%碳酸氢钠溶液提出;③被5%碳酸钠提出;④被1%氢氧化钠提出;⑤只能被5%氢氧化钠提出 可用PH梯度萃取分离。 颜色反应 1、Feigl反应:全部醌类均阳性。碱性条件加热,紫色 2、Borntrager’s反应:也叫碱液试验,羟基蒽醌阳性。——颜色变化与OH数目及位置有关,红-紫色. 3、醋酸镁反应:含α-酚羟基或邻二酚羟基的蒽醌类阳性。 4、与活性亚甲基试剂反应kesting-Craven和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 苯醌和萘醌类的专属反应.在碱性条件下 5、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蒽酮类的特异性反 应.(唯一).蒽酮就是9或10位没有被取代的羟基 蒽酮类.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大题,看书) pH梯度萃取法P82 例:大黄蒽醌苷类的分离 苯丙素类(一个或几个C6-C3) 香豆素:一般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 母核(画) 内酯性质和碱水解反应 碱性开环,酸性闭环。但长时间加热,异构化,不可 恢复闭环. 显色反应有荧光性质 1、Gibb’s反应: 试剂:2,6-二氯(溴)苯醌氯 亚胺 C6位没取代,阳性,蓝色 2、Emerson反应试剂: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 钾反应 C6位没取代,阳性,红色 木脂素鉴识 Labat反应:具有亚甲二氧基的木脂素加浓硫酸 后,再加没食子酸,可产生蓝绿色 黄酮(C6-C3-C6) 结构与基本骨架(芦丁,槲皮素,鼠李糖,葡萄糖的 结构都要求会写)138页 经典结构是2-苯基色原酮,现在泛指两个苯环通 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黄酮类: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且3位上无含 氧基团取代的一类化合物 黄酮醇:在黄酮基本母核的3位上连有羟基或含 氧基团 二氢黄酮:黄酮基本母核的2、3位双键被氢化而 成 二氢黄酮醇:黄酮醇类的2、3位被氢化的基本母 核 交叉共轭体系:黄酮结构中色原酮部分本身无 色,但在2位上引入苯环后,即形成交叉共轭体 系,通过电子转移、重排,使共轭链延长而显出 颜色。在7位或4’位上引入-OH及-OCH3等助色 团后,产生p-π共轭,使化合物颜色加深。 溶解度:游离黄酮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 乙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 水中。引入羟基增多,水溶性增大,脂溶性降 低;而羟基被甲基化后,脂溶性增加。黄酮苷一 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但难 溶于苯、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平面型如黄酮、黄酮醇、查尔酮等溶解度较小, 非平面型如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的溶解性较 大,异黄酮的也较大 酸性:7,4’-二OH黄酮>7-或4’-OH黄酮>一 般酚羟基>5-OH黄酮 显色反应:(1)HCl-Mg反应:样品溶于甲醇或乙 醇1ml中,加入少许Mg,再加几滴浓HCl,一两 分钟显红~紫红色。(2)AlCl3反应:样品的乙醇 溶液和1%乙醇溶液AlCl3反应,生成黄色络合 物。(3)锆盐-枸橼酸反应:可鉴别黄酮类化合 物是否纯在3-或5-OH。样品的甲醇溶液加2%二氯 氧锆甲醇溶液。黄色不褪,有3-OH或3,5-OH, 如果减褪,无3-OH而有5-OH pH梯度萃取法:5%NaHCO3可萃取7,4’-二羟基 黄酮,5%NaCO3可萃取7-或4‘-羟基黄酮, 2%NaOH可萃取一般酚羟基的黄酮,4%NaOH可以萃 取5-羟基黄酮。 柱色谱分离 硅胶柱:利用极性差异,几乎适用于任何类型黄 酮(主要分离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 高度驾机皇或乙酰化的黄酮及黄酮醇) 聚酰胺柱:通过酰胺羰基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 的酚羟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化合物结构与Rf 值:酚羟基少>多;易形成分子内氢键>难;芳 香化程度低>高;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 黄酮醇;游离黄铜>单糖苷>双糖苷>叁糖苷 (含水移动相做洗脱剂);有机溶剂做洗脱剂反 之。洗脱能力由弱至强;水<甲醇或乙醇(浓度 由低到高)<丙酮<稀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氨水< 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紫外 黄酮类型带II(弱峰) 带I(强峰) 取代) 黄酮醇(3-OH 游离) 250-280 358-385 异黄酮245-270 310-330肩峰 二氢黄酮/醇370-295 300-330 查耳酮220-270低强度340-390 氢谱: 黄酮或黄酮类H-3是一个尖锐的单峰出现在 6.3 处 邻位耦合:耦合常数为8Hz左右 间位耦合:2-3Hz 对位耦合:很弱,数值很小或没有 5,7-二OH黄酮δppm:H-6小于 H-8 . 7- OH 黄酮: δppm:H-6 > H-8 6’δ比较大,5’较小 同时还要看 单峰S,就没有邻,间位双锋d说明有邻位或间位 其中一个双双锋dd就说明有邻,和间两个 生物合成途径 经验异戊二烯法则:基本碳架均是由异戊二烯以 头-尾顺序或非头-尾顺序相连而成;生源异戊二 烯法则:甲戊二羟酸是各种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 的关键前体 单萜:无环,单环,双环,三环,环烯醚。知道 卓酚酮,环烯醚萜,薄荷醇,青蒿素的二级结构 和性质 性质:萜类多具苦味,单萜及倍半萜可随水蒸气 蒸馏,其沸点随其结构中的C5单位数、双键数、 含氧基团数的升高而规律性升高 提取:挥发性萜可用水蒸气蒸馏法;一般萜可用 甲醇或乙醇提取;萜内酯可先用提取萜的方法提 取出总萜,然后利用内酯的特性,用碱水提取酸 化沉淀的方法纯化;萜苷多用甲醇、乙醇或水提 取 柱色谱:吸附剂多用硅胶。中性氧化铝。含双键 者可用硝酸银络合柱色谱分离(利用硝酸银可与 双键形成π络合物,而双键数目位置及立体构型 不同的萜在络合程度及络合稳定性方面有一定差 异)。洗脱剂多以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分离 萜烯,或混以不同比例的乙酸乙酯分离含氧萜 鉴识:卓酚酮类的检识 (硫酸铜反应:绿色结 晶);环烯醚萜的检识(Weiggering法:蓝色/紫红 色;Shear反应:黄变棕变深绿);薁类的检识 (Ehrlich反应:蓝紫绿;对-二甲胺基苯甲醛) 挥发油 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挥发 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容的油状液体。 分为:芳香族,萜类,脂肪族 检识:化学测定常数:酸值、酯值、皂化值 提取方法:①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方 法,对热不稳定的挥发油不能用。②溶剂萃取 法:脂溶性杂质较多。③吸收法:油脂吸收法, 用于提取贵重挥发油。④压榨法:该方法可保持 挥发油的原有新鲜香味,但可能溶出原料中的不 挥发性物质。⑤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有 防止氧化热解及提高品质的突出优点,用于提取 芳香挥发油 三萜 醋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n-Burchard) 红-紫-蓝-绿色-褪色(甾体皂苷) 黄-红-紫-蓝-褪色(三萜皂苷) 胆甾醇沉淀法:胆甾醇复合物——乙醚回流提 取,去除胆甾醇,得皂苷。因为甾体皂苷比三萜 皂苷形成的复合物稳定. 甾类 C21甾醇C2H5 昆虫变态激素8-10个碳的脂肪烃 强心苷不饱和内酯环 甾体母核的C-17位上均连一个不饱和内酯环。根 据内酯环的不同: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叫甲型强心 苷元;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叫乙型。 苷和糖连接的顺序分: I型强心苷: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

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抗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可以达到杀菌、消炎、干预细胞凋亡及诱导细胞自噬的作用。因此,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抗病机制的研究,为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中药配伍比例的设定与优化、中药复方抗病的机制探索提供依据。本文综述了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在诸多疾病中的抗菌作用、干预细胞凋亡及细胞自噬研究现状,并进行思考与展望。 [关键词]中药单体;抗茵;细胞凋亡;细胞自噬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3-56-03 中医中药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理论基础,以中药复方为主要方法治疗疾病,其疗效在几千年实践中得到了印证。现代中医药的研究开始从验方临床疗效评估向中药复方抗病机制的体内及体外实验转型,但中药汤剂如何在体内外实验中精准造模往往成为难点。近年来,中药单体的研究成为中医抗病机制研究的主要手段。本文就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在抗炎、杀菌、诱导细胞凋亡及自噬等方面做一综述,并对现有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思考与展望。 1.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在疾病中的作用

中医中药根据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思想制定中药组方,在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雷公藤内醇酯可以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双链DNA的损伤,促进其细胞凋亡;唐英等发现丹参多酚通过抑制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表达而起到抗纤维化作用,还有研究证明丹参多酚可以有效的逆转慢乙肝肝纤维化。中药单体不仅可以调节自身免疫系统和干预器官纤维化,还在心血管疾病及抗肿瘤方面发挥作用。目前已有部分中药单体成分证实具增强脑供血、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细胞凋亡等临床效果:杨磊发现中药单体黄芩苷与细胞膜受体结合,作用于心肌细胞,并缓解衣霉素介导的内质网应激所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从而保护心肌细胞;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中药单体,如三七总皂苷、川芎嗪、白藜芦醇、丹参多酚酸盐、银杏黄酮苷元、葡萄籽原花青素、桔梗皂苷D等可以通过抑制Ox-LDL生成,从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因此,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在诸多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正慢慢被发现,也为中药复方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过程中,不加处理直接将汤药给予动物或细胞模型,有时不容易得出理想的实验结果,因此通过中药单体的研究,配伍比例的优化后作用于动物或细胞模型,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合理性。有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可以使紧密连接的内皮细胞变得疏松,吞饮泡增加,从而使中药有效成分更好的通过血脑屏障;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成分也可以通过干预蛋白载体,例如

中国中药行业报告

中国入世后的中药行业分析 医药行业是“朝阳行业”。随着我国“入世”,中药行业被许多投资者看好,其主要理由是“入世”给我国中药行业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那么,“入世”后我国中药行业是否真的能够一帆风顺地进入庞大的国际市场呢?该行业发展究竟会受到哪些影响呢? 一、“入世”有利于中药行业 从中药行业发展的大环境来看,随着加入WTO后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的取消,中药产品将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遇。这正是“入世”对中药行业最主要的影响。 从知识产权方面来说,当一个国家有关产品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及相关产品专利少的时候,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该产业就是一个不利的消息,反之则不然。中药是我国的国粹,有历经几千年发展形成的独特理论体系,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我国中药行业目前最应该做的就是如何加快、加强对自己知识产权的保护,“入世”对此无疑是一种促进。与欧美化学药研制相比,我国中药研究与开发成本相对较低,投资少(仅为西药的1.5%左右)。同时,我国民间保有大量的中药验方、秘方,具有独特的药理及功效,如果加以适当开发,可以给相关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利润。这一点,日本、韩国的中药生产商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至于关税以及其它非关税壁垒,目前我国中药行业一直受到西方发达国家较严厉的政策限制,而:“入世”后这种限制有可能会逐步消除。因此,“入世”后中药行业最可能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中药在全球的发展机会巨大 从全球对中草药的需求情况来看,我国的中药企业也应当有用武之地。据有关统计数字展示,西方各发达国家社会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对治疗老年病、慢性病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中药在预防治疗慢性病、老年病及疑难病症方面有独特优势,其潜在市场巨大。以美国为例,近几年人们对草药的兴趣开始大增。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重新限定了草药管理范围,并制定了《植物药研究指南》,对植物药(中药)作为新药申请FDA批准提出特殊管理办法,不再要求中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混台物。美国FDA新的管理规范和美国社会的时尚需求大大促进了传统植物药工业在美国的发展。美国最主要的健康保险管理组织之一--牛津保险,已将植物药(包括中医药)列入报销范围;世界上几家最大的制药企业,都已相继进入植物药消费品市场;专门从事传统植物药开发的公司也迅速增加,传统植物药工业发展在美国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近10年来,其他西方国家也都出现了植物药的消费热潮,德国打算在现行医疗保险法中将中药列入传统疗法范畴,俄罗斯、瑞士等国也看好中药。东南亚许多国家及日本、韩国等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更是早已将中药作为家庭必备药品。世界市场已经向中成药制品敞开了大门,这为我国中药走向世界提供了巨大机遇。 综上所述,可以说中药行业是我国制药行业中充满希望的行业。 三、中药产业要尽快超越超级阶段 虽然国际上兴起的天然药物热潮为中药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但我国中药目前的状况并不容乐观,尚存在很多问题,我国中药走向世界还没有真正起步。我国中药产业要实现国际化还有漫漫长途。 据统计,1999年全球中草药市场的销售额为160亿美元,我国仅占其中的3%,而且其中出口中药材的比例高达70%以上,技术附加值高的中成药尚未占据主导地位。以今年10月份在英国成立合资公司销售自产药品的广州药业为例,该公司的川贝批杷止咳露等药品在英国只能以保健食品名义进入市场,这与我国中药发源地的地位很不相称。

我国中药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我国中药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一、行业市场规模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中药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中药行业增速放缓,全年工业总产值约为6400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同比下降近4个百分点。从中药企业数量来看,同比增幅也创历年新低。 图表2006-2014年中药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十年来我国中药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8%,其中2011年中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9.27%,达到历年来增速最大值。随后,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下行,中药行业内部积累的问题,如中药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质量评价技术标准,研发投入不足、获批新药占比逐年下滑、难以满足大众的多样健康需求等日益突出,在此内忧外患下,企业数量增长幅度逐年下滑,直至2014年,增速下降为6.12%。我国中药行业发展从高速增长期进入调整周期。 二、企业发展情况 2014年中国中药行业人员规模50人以下的企业超九成。 图表中药行业人员规模分布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虽然云南白药、白云山、康美药业等上市企业收入都在百亿以上,但我国中药行业仍有九成以上的企业收入都在千万以下。 图表中药行业企业收入分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中药行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收入偏低,多为中小微企业。 值得说明的是,我国中药行业不同细分领域的市场集中度存在很大差异。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中药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显示,2014年,中成药市场竞争激烈,产业集中度低,前十名企业市场份额占比仅为28.7%。中药饮片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前十名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近七成。 图表中药行业不同领域前十名企业市场份额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中药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小型企业呈金字塔形分布,中、小型企业约占整个中药行业的四分之三。从对企业技术要求来看,中药材种植及原材料加工技术成熟,该类企业所占比例较高,而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中成药生产和植物提取企业则占比很低。另外,由于中药生产统一标准一直未能建立,行业整体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课件ch2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 一般研究方法 z教学内容 zΔ2.1 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 zΔ2.2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基z本原理及应用。 z 2.3 中药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的一般程z序和方法。

z 2.1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z (一)从物质基本类型分:有机物、无机物。 z (二)按元素组成、结构母核分:生物碱、黄酮、苷、醌、甾、萜、苯丙素等。z (三)按酸碱性分:酸性、碱性、中性。z (四)按溶解性分:非极性(亲脂性)、中极性、极性(亲水性)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 一般研究方法

z(五)按活性分:有效成分、无效成分z具有生物活性,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称为有效成分。 z与有效成分共存的无生物活性的成分称为无效成分。 z(六)按生合成途径分:一级代谢产物(如糖、蛋白质)、二级代谢产物(如生物碱、黄酮、皂苷)。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 一般研究方法 z2.2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基本z原理及应用 z一、基本概念 z1、提取:利用适当的溶剂或方法,将所要成分尽可能从原料中完全提出的过程。 z2、分离:将提取物中所含的各种成分一一分开,并将得到的单体加以精制的过程。

z二、提取方法 z水 z溶剂提取法: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 亲脂性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 升华法 压榨法

z(一)溶剂提取法 z1、原理 z根据中药中各种成分的溶解性不同,选用对所需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所需成分从药材组织中溶解出来的一种提取方法。 z选择溶剂依据相似相溶原理。

中国中药饮片市场产销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9)

中国中药饮片市场产销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9) 中国报告网 出版时间:2014年

报告大纲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这个概念表明,中药材、中药饮片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中药饮片包括了部分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包括切段、块、瓣),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在产地加工的基础上)、炮炙的饮片。前两类管理上应视为中药材,只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在配方、制剂时作饮片理解。而管理意义上的饮片概念应理解为:“根据调配或制剂的需要,对经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炙而成的成品称为中药饮片”。2012年9月8日,12家中药饮片企业被曝用化工原料染色药物。 ?【来自】中国报告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048861.html,/ ?【关键字】产业调研市场监测行业分析投资评估前景预测 ?【出版日期】2014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2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中药饮片市场产销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4-2019)》内容严谨、数据翔实,更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本行业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投资策略。本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和国家信息中心等渠道发布的权威数据,以及我中心对本行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它是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本报告是全面了解行业以及对本行业进行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2013-2014年中国中药饮片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中药饮片行业概述 一、中药饮片的定义 二、中药饮片的特点 第二节中药饮片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中药饮片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三节中药饮片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行业生命周期概述 二、中药饮片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 第四节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三、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抗病毒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动。另一方面是对外固定器设计理念的研究,骨折治疗的观 点从AO 到BO 的发展经历了20多年,自从AO 技术之始,在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暴露了若干严重的不足。AO 所强调的早期恢复骨折解剖学连续性力学的完整性,既强调坚强的内固定,就是其生物力学片面性的表现。但人们也发现,如此应力下产生的无骨痂一期愈合,其骨折愈合质量并不理想。有鉴于此,一些学者提出“重点维护局部软组织血运”的生物学为主的骨折治疗概念,即BO (B i ol ogical Q steosynthesis )概念。为了更加全面合理地阐述其内涵,AO 学派的Pal m ar 提出“骨折治疗需着重寻求骨折稳定和软组织完整之间的一种平衡”。Gautier 等也曾于1994年提出将加压获得的坚强固定,改为“小而合理的固定”,为BO 理论作出了科学的注释。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称为中国接骨学(Chinese O steosynthesis )简 称CO [10] 。其“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医患配合”的十六字方针是当代CO 代表人物尚天裕学术思想的核心。其中动静结合之“动”,包括肌肉的生理性收缩运动和外力的作用。肌肉的生理性收缩运动传达到骨折端,产生轴向的生理应力,促进骨折愈合。外力则是通过牵引使骨折断端获的合适的生理应力刺激。“静”即固定,有效合理地固定是骨折治疗的中心环节。中国接骨学的固定蕴含着弹性固定和有限固定的原则。过分强调“静”必然导致“绝对固定”,其结果是应力遮挡等不良反应。过分强调“动”,就丧失了骨折端愈合的基本条件。CO 学派一贯主张力争解剖复位,必须功能复位,绝对保证折端的骨膜软组织少受损伤,维持断端血运,促进骨折愈合。随着人们对骨折的进一步认识,外固定的设计原则也由原来的要求生物力学的固定转变为生物学固定。2 外固定治疗胫腓骨的前景 现在,临床上应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还仅限于开放性,严重软组织损伤等无法手术内固定的骨折,但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大家对外固定认识的改变,外固定治疗胫 腓骨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外固定器治疗手术创伤小,保护骨膜,保护断端的软组织,又可进行断端的加压,符合BO 的理论,也是CO 骨科工作者不断研究,不断改良的结果,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材料的改进、构型的更新、固定的合理已基本消除了使用者对骨外固定器的疑虑。现代骨外固定器已不是简单的外固定,而是可以与内固定相媲美的一种很好的治疗骨折的方法,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及普及意义。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79. [2]卢世壁.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 ].第10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645-2646. [3]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25. [4]明新杰.万向加压外固定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 ].中医正骨,1999,11(9):9-10.[5]谭磊.自制T 形三维支架抗分离加压螺钉撬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 ].中国骨伤,2005,20(9):91-92.[6]邓杰林.SG D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148例报告 [J ].实用骨科杂志,2003,9(1):51-53.[7]Tied man JJ,L i pp iell o L,Connolly JF,et al .Quantitative r oent 2 genographic densit o mery f or assessing fracture healing [J ].Clin orthop,1990,253:279-286. [8]董福慧,关继超,赵勇,等.骨折愈合的应力适应性研究 [J ].中国骨伤,2001,14(1):14-16.[9]戴克尅戎,荣国威.骨折治疗的AO 原则[M ].北京:华夏 出版社,2003.242-244. [10]孟和.中西医结合骨科外固定治疗学[M ].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5.121-122. [收稿日期]2009-01-21 抗病毒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赵凤柱1,韩小敏 2 (1.山东省曲阜市人民医院,山东曲阜273100;2.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09)06-428-03 中草药抗病毒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或者直接杀灭病毒、保护正常的细胞和组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来加强自身抗病毒能力等。现将抗病毒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与作用机制综述如下。1 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 根据临床实践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抗病毒中草药 可分为两大类[1] 。①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常用的有黄芪、板蓝根、麻黄、苍术、五味子、蚕砂、桑叶、青篙、马鞭草、地丁、木贼、紫草、香附、夏枯草、天花粉、甘草、三七、大黄、大青叶、女贞叶、白头翁、地榆、地骨皮、百部、防风、连翘、吴茱萸、辛黄、虎杖、侧柏叶、金银花、鱼腥草、茵陈、厚朴、穿心莲、桂枝、柴胡、菊花、野菊花、黄连、黄柏、蛇床子、蒲公英、薄荷、芍药、 艾叶、蜂胶和射干等[2-5] 。②通过诱生干扰素或促进人体免 疫功能而达到抗病毒作用。常用的有人参、茯苓、猪苓、党参、黄芪、山药、首乌、巴戟天、灵芝、黄精、肉苁蓉、菟丝子、山茱萸、当归、刺五加、枸杞子、虫草等。2 抗病毒中草药的活性成分 甘草:大多数研究认为甘草中有抗病毒作用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和甘草多糖。最近分离到甘草中抗病毒成分GX,GX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 V 复制有明显的抑制效果,GX 抗RS V 作用是多途径的,不仅有直接灭活病毒的作用,而且对于进入细胞的病毒,无论是在病毒复制的早期,还是在病毒复制 的中晚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6] 。甘草酸能抗肝炎病毒、疱疹属病毒、H I V 病毒及S ARS 病毒。甘草酸抗病毒活性强,能抑制多种不相关的DNA 、RNA 病毒的生长,并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活性,但由于其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低,长期使用会引

中药化学成分中英文对照.doc

精品资料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048861.html,) 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 中药化学成分中英文对照 ENGLISH CHINESE Abrine 相思豆碱 Abruquinone A Abruquinone B Acetate of Albopilosin A Acetone condensation of Albopilosin A 3β-acetyloleanolicacid 3β-乙酰氧基齐墩果酸 O-Acetyl-3,6-di-O-β-D-xylopy-rano-astragaloside O-乙烯 3,6-双氧-β-D-吡喃木糖基绵毛黄芪甙 6’’-acetylhyperoside 6’’-乙酰氧基金丝桃甙 N-Acetyl-D-Glucosamine N-乙酰氨基葡萄糖糖 8-o-acetyl Shanzhiside Methylester Acetylursolic acid 乙酰乌索酸 Acetylshikonin 乙酰紫草素 14-Acetyltalatisamine Achyranthan 牛膝多糖 Aconitine 乌头碱 Aconosine 爱康诺辛 Actein 黄肉楠碱 Actinodephnine Acuminatin Acuminatoside Adenanthin 腺华素 Adenosine 腺苷,腺嘌呤核苷 Aescin 七叶皂甙 Aesculetin 马栗树皮素

Aesculin 七叶甙,马栗树皮甙 Agaricic acid 落叶松覃酸 Agrimophol 鹤草酚 Ajmalicine(δ-Yohimbine) 阿吗碱,δ-育亨宾碱,阿吗里新,阿马林,,萝芙碱Ajmaline 阿马林 Akebia saponin D 木通皂甙 D Alantolactone (Helenin) 土木香内酯,阿兰内酯 Albopilosin A Aleuritic acid 苏式-紫胶桐酸 Alizarin 茜素 Allantoin 尿囊素 Allasecurinine 别一叶秋碱 Allantolin Allicin 大蒜素 α-Allocryptopine α-别隐品碱 Alloisoimperatorin 别异欧前胡素 Alloxanthoxyletin Allose 阿罗糖 Aloe-emodin 芦荟大黄素 Aloe-saponol Aloin 芦荟甙 Aloesin 芦荟苦素 Aloperin 苦豆碱 Alpinetin 山姜素 Amentoflavone 9-Amino camptothecin 9-氨基喜树碱 1- Amino-cyclopropane-1-acid hydrochloride 1-氨基环丙烷-1-羧酸盐酸盐Amethystoidin A 香茶菜甲素 Ampelopstin 福建茶素 Amphicoside II 胡黄连苦甙 II,胡黄连甙 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