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曲靖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曲靖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曲靖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曲靖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曲靖市委、市政府历来都把“三农”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通过多年的探究和努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并在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制造农民就业方式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要紧成效

(一)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在稳固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粮食产业的品种品质结构。2005 年粮、经、饲比重由59:27:14调整为2008年的56 :29 :15;优良品种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的比值由50.8%增加到60.1%,粮食总产中优质粮食所占的比例由59.4%增加到72.9%。

(二)特色优势产业规模质量效益不断增长

——蔬菜产业:2008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78.8万亩,总产量267.5万吨,总产值29亿元,2009年种植200万亩。新引进了陆良田园、麒麟勇记、沾益富亿农等一批供港蔬菜生产企业,对提升我市蔬菜生产的水平、带动蔬菜产业进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水产产业:以池塘高产精养为基础,以库区养殖为突破,

以稻田养鱼为补充,着力进展特色冷水鱼(鲑鳟鱼)和热水鱼(罗非鱼)养殖,促进了水产产业规模和效益的提高。2008年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26.4万亩,产量6.33万吨,产值5.51亿元。2009年水产养殖27.84万亩。罗平新海丰公司加工的罗非鱼片远销墨西哥等国家,成为我省最大的农产品出口企业。

——中药材产业:将中药材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重点培养,依照市场需求结合本地实际,选择适宜进展的中药材品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抓好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培养龙头企业,加强中药材的加工营销。2008年全市种植中药材12万亩,产值2.15亿元。2009年种植18万亩。

——魔芋产业: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靠,科技为支撑,农民增收为目标,提高效益为核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优产品,我市成为国内外较大的魔芋生产和魔芋淀粉加工供应地区。2008年全市魔芋种植面积17万亩,产量3.3亿公斤,产值4.7亿元。2009年魔芋种植总面积达20万亩。全市现有魔芋淀粉加工企业6个,具有年加工6000吨魔芋精粉的生产能力。

——蚕桑产业: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机遇,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强龙头、做优质量、做响品牌,走农业循环经济之路,推动蚕桑产业连续健康进展。突破传统的蚕桑产业仅限于蚕茧加工的局限,开发桑条造纸、蚕沙提取叶绿素、桑叶制作桑茶,充分利用蚕桑产业的副产物,变废为宝,增加收益。2008年全市

桑园面积达25.1万亩,养蚕40万张,鲜茧产量1230万公斤,蚕桑综合产值达3.1亿元。2009年桑园总面积达27.5万亩。

——花卉产业:依靠我市工业用原料花卉的进展基础和优势,将工业用原料花卉与鲜切花作为花卉产业的进展重点。通过举办培训及办示范样板,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着力提高单产、提高效益。2008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17.2万亩,产值2.9亿元,其中,工业用花卉(万寿菊)15.7万亩,产鲜花2.3亿公斤,产值1.38亿元,鲜切花及球根花卉种球繁育1.5万亩,生产鲜切花6亿枝,产值1.55亿元。2009年差不多种植花卉22.33万亩,其中万寿菊20.11万亩、鲜切花2.22万亩。

——杉木林产业:按照因地制宜、科学种植、规范治理的要求,确保杉木林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快速健康进展。全市杉木林面积差不多达到60万亩。

——核桃产业:把核桃产业作为林业产业的重点加以扶持,精选良种,规范种植,强化治理。截止2009年初差不多种植核桃250万亩。

——畜牧产业:坚持进展与爱护并重,饲养与防疫两手抓,做强做优生猪产业,突出进展肉牛、肉羊产业,加快进展禽蛋和奶类产业,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2008年大牲畜存栏121万头,生猪存栏520万头,山绵羊存栏178.7万只;出栏肉猪890万头、肉牛41万头、肉羊123万只、家禽1840万只;肉类总产106万吨、禽蛋产量3万吨、奶类产量1.6万吨;畜牧业

总产值105亿元,总收入76亿元。

(三)农业龙头企业实力和带动能力增强

目前全市固定资产规模5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189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个,省级30个,市级98个。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4.3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达44.49亿元;净利润2.58亿元,上缴税金9406.5万元;创汇2839万美元;辐射种植基地面积227.6万亩、养殖3343万只(头)群,带动农户273.9万户(含重复带动)、促进农户增收11.98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由2005年的70%上升到2008年的77%,农民增收的42%以上来源于产业化经营。

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已进展成为同行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其中:万寿菊加工、魔芋淀粉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和火腿加工、马铃薯淀粉加工、植物油脂(菜籽油)精炼、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加工等行业的龙头企业成为国内和省内阻碍较大的企业。曲靖博浩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年加工万寿菊鲜花20余万吨,生产干花颗粒2万吨、油膏900吨的生产能力,产品产量占全国的1/3,全球1/4,已进展成为国际重要的叶黄素生产企业;曲靖富力进展有限责任公司、富源县光华魔芋开发、富源金田原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云南蕻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四个魔芋加工企业,建成年产4500吨魔芋精粉生产能力,使我市成为国内外较大的魔芋淀粉生产、供应地区之一;云南润凯淀粉马铃薯淀粉年产量可实现6万吨,是亚洲最大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云

南罗平丰瑞粮油产业年压榨、精炼15万吨油料油脂,是西南片区最大的植物油脂生产企业;云南东恒经贸年饲养大河乌猪4万头、年屠宰加工肉猪15万头、年加工火腿1500吨、年生产饲料1万吨,已进展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集养殖、加工、饲料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龙头加工企业;宣威宣泰火腿和宣威市荣升火腿有限责任公司的火腿加工、麒麟蔬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速冻蔬菜加工、陆良万客齐公司的朝鲜蓟加工、云南曲辰种业和宣威种子公司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加工、师宗华海木业的木材加工已进展为国内、省内同行业规模较大的企业。沾益县富亿农、麒麟区勇记、绿联、乐颐、陆良县田园公司建成为省内较大的供港蔬菜企业。

(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稳步进展

现在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59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08个(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47个),专业协会147个、专业联合会4个;成员总数达13.8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23.07万户。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23653.7万元,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3469.24万元,专业合作组织注册商标14个,36个合作组织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

(五)农产品品牌创建成效显著

宣威市火腿行业协会的原产地证明商标“宣威火腿”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宣威宣泰火腿的“宣泰”牌宣威火腿等8个企业的商标被评为云南省闻名商标,马龙云昆养殖的“深沟鸡”等

15个企业的商标被评为曲靖市知名商标;宣威宣泰火腿的“宣泰”牌宣威火腿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云南曲辰种业的“QUCHEN”牌曲辰三号玉米种子等7个产品被评选为云南名牌农产品。农产品“三品”认证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有87个587.316万亩产地获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25个产品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8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5个产品获有机农产品认证。金田原公司研制开发的“润麒牌”魔芋胶通过了日本AFAS有机认证机构的JAS有机食品加工认证。

(六)农业标准化建设有新突破

制定并组织实施49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7个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罗平油菜、小黄姜,会泽马铃薯、乐业辣椒、陆良马铃薯、烤烟,富源大河乌猪)已全部通过验收,会泽马铃薯的7项地点标准和乐业辣椒的2项地点标准、罗平小黄姜的4项地点标准成为了云南省地点标准。通过规范生产,使农产品走上了按标准生产、规范安全的轨道,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确保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采取的要紧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组织保证

曲靖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抓好“三农”工作是富民强市的重中之重工作不坚决,促进农业稳固进展、农民连续增收的重要

任务不放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不松懈,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统筹安排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确立党、政要紧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部门和谐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责任明确、配合紧密、多方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明确目标,配套政策,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营造良好氛围

多年来,围绕农业产业化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曲靖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治理暂行方法》、《曲靖市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治理暂行方法》,2007年出台了《中共曲靖市委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明确了到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50亿元以上,其中特色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农民增收的差不多产业实现“1231”目标,农业龙头企业进展实现“127”目标,并分别就核桃、杉木林、蔬菜、烤烟、蚕桑、魔芋、花卉、中药材、水产养殖及畜牧业等10大特色优势产业,下发了《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产业进展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标志着我市农业产业化进展步入了正规化的进展轨道,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奠定物质基础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以及十大特色产业进展意见,着力推动全市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布局区域化、种植连片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的现代农业进展方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了以麒麟、陆良、师宗、罗平、沾益为重点的商品蔬菜生产区;以陆良、沾益、麒麟、师宗、宣威为重点的蚕桑生产区;以沾益、宣威、会泽为重点的中药材生产区,以富源、宣威为重点的魔芋生产区;以沾益、马龙、师宗、陆良、宣威为重点的工业用原料花卉生产区,以麒麟、陆良、师宗为重点的鲜切花生产区,以宣威、会泽为重点的球根花卉种球繁育区;在水产养殖上,外向型渔业以罗平、会泽为重点进展,商品鱼基地以麒麟、沾益、陆良、宣威为重点进展,稻田养鱼以师宗、马龙、宣威、富源、会泽为重点。通过几年的进展,特色产业面积、产量、产值同步增长。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效益不断提高,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外引内扶,做强龙头,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挥带动作用

牢固树立“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确实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外引内扶,出台了从财政、税收、土地、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方面全面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优待政策,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对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新技术引进改造、市场开拓、品牌培养、三品认证等方面给予财政支持,

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增强自身进展实力,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作用。

(五)创新思路,多措并举,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取、创新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按照科技与产业配套的要求,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应用力度。强化农业科技集成示范推广,提高科技集成配套率;以绿色证书、阳光培训、农民素养教育培训工程为载体,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多渠道培训农民, 提升农民科技素养;积极探究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研究、试验推广、推进产业进展的绩效与酬劳待遇、职称评聘相挂钩的鼓舞机制,激发宽敞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制造性,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集成配套的现代适用技术研发应用,提升了产业的进展质量和效益,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六)打造品牌,开拓市场,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开创宽敞天地

建立鼓舞机制,积极鼓舞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创建品牌。积极为农业龙头企业制造条件,搭建平台,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积极开拓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长远进展目标做好全方位服务。对在品牌创建方面取得成效的企业给予奖励:对获得“三品认证”、国家和省级

名牌农产品荣誉和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省闻名商标、市知名商标的分别给予表彰和资金奖励。

(七)积极引导,进展组织,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不竭动力

全市农业部门始终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展的重要举措,把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摆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筹规划;坚持以稳固农村差不多经营制度为基础,以农民自愿为前提,积极鼓舞、引导各地建立“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社)。以“产业进展有基础,民主治理有制度、财务治理有规范、协会领导班子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群众有积极性、资源条件和进展环境有优势、作用发挥有带动性”为标准,指导合作社建立章程、规范运作、加强内部治理。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展生产,建立与龙头企业和市场的对接联系,确保农民的利益得到爱护,为调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提供了动力。

(八)制定标准,加快认证,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提供重要保证

为加快我市现代农业的进展,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农作物生产标准,开展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指

导企业和农户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提倡和推进清洁生产、健康养殖。通过抓农业标准化生产,使现代农业的标准化生产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三、下步进展思路

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尽管取得了较大进展,差不多进入加快进展的时期,但与进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着进展不平稳、产业链短、精深加工比重较小、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推进。下一步要围绕培养“十大产业”的到村到户“1231”工程和农业龙头企业“127”进展目标,以进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转变农业进展方式为重点,突出“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进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要把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紧迫的任务来抓,明确目标,选准载体,突出重点,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连续快速推进。

(二)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进一步加快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导和扶持,通过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

作式利益联结方式,确保农民利益得到爱护,确保龙头企业原料供应稳固,达到互利共赢、共同进展的目标。

(三)进一步加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对农业特色产业的规划及指导,加大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通过培训、举办高产创建示范样板等措施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覆盖面,全面提升基地规模和效益。

(四)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的引进培养力度。全面落实对各级重点龙头企业的优待扶持政策,鼓舞社会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制造良好的软环境,吸引外地企业到曲靖投资办厂。

(五)注重对传统产业的巩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多年培养、为农民所同意和把握,同时也有较为稳固的市场,为曲靖农业农村经济的进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大力进展新兴的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巩固、改造、提升,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气和活力,为曲靖农业进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研究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研究 来璐 李世峰 谭建欣 程昊 (北京东方畅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北京,100083) 摘要: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农业的新定位,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北京市由于其科技、资源和区位的独特性,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自身的特色。充分发挥北京农业的多项功能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合理的农业布局规划、适宜的科技手段指导农业的发展,同时需要农业投资的增加。 关键词: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多功能性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周边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和都市农业功能的新型农业产业[1]。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我市依托都市的辐射,按照都市的需求,运用现代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体系”。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北京农业现阶段的重要目标和特征,也是北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途径。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由其区位、资源特点决定的,是在对都市农业发展规律探索的基础上提出的。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生产粮食外,还应该为实现其它目标做出努力[2]。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较传统农业更为明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等[3],北京由于其科技、资源和区位的优势,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农业的多功能性具有自身的特点。 1.现代农业多功能性的提出 1.1现代农业多功能性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农业在本质上具有多项功能,包括农业提供食品的功能、农业的生态功能、农业的社会文化功能等。传统农业处于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人类所需的食品供给短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传统农业的功能局限于物质产品的供给,农业本身所固有的其它功能未被发掘。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的生活需求不再停留在食品上,还追求其它的使生活水平提高的东西,对农业的文化和休闲等功能的要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 本研究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3101) 作者简介:来璐(1973-),女,陕西省兴平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生态研究。Email:XPLL1124@https://www.360docs.net/doc/0c16203963.html,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 级的意见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甬政发[2010]98号 【发布部门】宁波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0.11.11 【实施日期】2010.11.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甬政发[2010]9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十二五”我市现代农业建设进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10]6号)精神,结合宁波实际,现就我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设目标,在全面建成“一区

二十园百基地”的基础上,按照“拓展基地,提升功能,创新服务,生态循环”的要求,以“五提升一拓展”为重点内容,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主要载体,以点带面,以线连片,点面结合,产业联动;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科技支撑,创新经营机制,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精良化装备、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循环利用和社会化服务,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二、目标要求 从2011年开始,争取用5年时间,全市建成8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面提升40万亩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相对集中连片、面积2万亩以上的20个左右现代农业综合区;建成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生产设施完善、产品优质安全、集中连片的6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建成设施装备先进、竞争优势明显、晶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12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使之成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产业布局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根据我市农业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化发展要求,明确我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布局为“一圈”、“两带”、“四区块”,即围绕中心城区分布的“都市农业圈”;分布在四明山、天台山脉沿线的“生态林特产业带”;分布在象山港、三门湾、杭州湾沿岸的“水产养殖产业带”;分布在余姚、慈溪北部的“蔬果畜牧产业区块”;分布在宁海、象山南部的“蔬果畜牧产业区块”;分布在姚江、奉化江两岸的“粮经畜牧产业区块”;分布在环象山港滨海小平原的“粮经畜牧产业区块”。按照“种养结合、合理布局”的要求,在种植业区域合理配套布局畜牧产业。 --农业物质装备水平达到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按照现代农业物质装备要求,农田基础

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镇绿色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我以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为契机,通过深入一线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的办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并结合我镇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对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谈一些个人浮浅的看法,供今后在产业发展中参考。 一、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镇坚持把发展壮大绿产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发展战略初步形成。我们立足镇情实际,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区域优势,利用土地资源,反复进行论证和优势比较,制定了绿色产业富民战略,按照“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绿色产业建设步伐,形成了以棚栽、林果、草畜三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开发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我镇把产业基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来抓。先后制定了三大主导产业开发的扶持激励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产业上规模、增效益。截止2007年底,全镇棚栽业面积累计达到1180棚,年产鲜菜3500吨,大棚菜棚均收入稳定在 8100元以上,最高棚收入达到2.8万元。全镇苹果面积达到1万亩,人工种草保存面积达到1.5 万亩,累计发展各类舍饲养殖户100多户,建成养殖小区6个。棚栽、林果、草畜三大特色主导产业提供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三是服务网络日趋完善。镇上设立了农综站、畜牧站,每个村委会确定2—3名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民担任村级产业开发技术员,从产业发展前期、中期、后期全方位开展指导服务。同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以及传、帮、带等方法,加强产业开发技术人员的培养。 四是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根据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不断健全市场体系,积极开拓市场,初步形成了以销带产、以产促销的市场化运作新路子。开通了电子农务、农信通,建成4个农业信息服务站,为产业发展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服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绿色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效益,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规模效益不明显。长期以来受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我镇的产业规模小而且分散,形不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村与村之间产业化基地建设不平衡,部分村尚未建立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基地,规模效益始终得不到显现。棚栽业和林果业主要集中在川道村,涉油村由于受观念、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困难,而且规模小。 二是经济效益不突出。我们的干部群众大部分还是按照“就农业抓农业、就种植业抓种植业”的传统模式来抓产业,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上,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弱,导致产业质量和效益低。从纵向发展看,我镇产业的经济效益有了一定提升,但从横向比较看,与先进乡镇的相差仍然较大,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我镇绿色产业过去只注重于产业本身的生产和销售,而不重视产业的加工和配套产业的发展,全镇没有一家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

现代农业项目计划书.

现代农业项目计划书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以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确保我市农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市三年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强市”战略,突出重点扶持玉米、马铃薯、畜草三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和企业在投资中的主体作用,确保工业投资平稳较快增长,促进嵊州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项目总体目标和任务 建立5万亩核心区,通过支持建立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服务队,全面开展关键技术应用的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服务,实现核心区关键技术到位率达到90%以上,产量目标达到550公斤,与非核心区相比,实现增产,并通过使用优质专用玉米品种,优质优价,亩增收100元以上,由此带动粮食总产较前三年平均增长10%以上。 三、项目实施内容和方案 (一)实施内容 (1)购买良种肥料农药等物资,由农民自筹解决。 (2)玉米生产所需耕、种、田管等,由农民自筹解决。 (3)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扶持。在两个核心区由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牵头,以村为单位组建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服务队。一是对其购置的耕种机械进行补贴。二是对核心区内农机大户的机械大棚给予补贴。三是修缮配套农业综合服务站投资。四是对专业合作社和服务队

配备电脑和打印机。五是对专业合服务组织安排培训费。六是聘请专家费用。由中央财政解决。 (4)在重点核心区开展技术服务物化补贴,主要对核心区在土壤深耕深松统播用油、病虫害统防用药上给予物化补贴,由中央财政资金解决。 (5)重点核心区进行土地治理,由整合农业开发项目资金解决。 (6)田间工程建设,由整合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解决。 (7)对项目区农机购置进行叠加补贴,使补贴标准一致,由整合农机补贴项目资金解决。 (8)其他关键生产技术补贴和科技培训等由财政资金和整合其他支农项目资金解决。 (二)实施方案 (1)确立核心示范区 通过竞标办法确定2个大村,建2个核心示范区,总面积5万亩。 (2)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宣传该项目实施的意义和目的,提高和统一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让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和参与我玉米高产核心示范建设。 (3)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领导小组,以加强对示范区的领导。 (4)搞好部门协作 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共同参与,相互促动。农委负责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财政部门依据有关政策及时拨付专项资金,并加大资金的监管力度;农科教、广电负责宣传及科技下乡活动;粮食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最新版】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引言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1,2]。2017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以来,初步建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虽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方兴未艾,但相关学术研究较少。基于此,文章基于6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调研,综合性解读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内涵,系统总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深入剖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丰富相关研究,并指导实践,更好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1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内涵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以农业产业为主导,以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前提,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以产业化龙

头企业为带动,聚集现代生产要素,融合产业链纵向延伸和产业间横向拓展,集“大农业观、全产业链、深融合度、全绿色化、高附加值、强竞争力”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主要有5个基本特征。 一是以农为本。秉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宗旨[3],坚持农业主导地位,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确保加工、科技、金融、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业态的介入均服务于农业,均以做大做强农业、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为核心,坚决防止非农异化。 二是要素集聚。聚集土地、资金、科技、人才、信息、市场、政策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增强各要素间的协调性和耦合性,提高要素配置率,发挥产业园聚集效应,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实现率先发展。 三是产业融合。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构建育种、生产、收储、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围绕产业间联动,强化种养有机结合,挖掘农业各环节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通过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推动农业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形成产业共同体,实现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和系统融合。 四是绿色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产业园建设全过程,全面

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

北碚区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要:本文在实地考察北碚区柳荫镇蔬菜、林果、花木三大产业为主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通过对比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优势,分析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柳荫镇 1都市现代农业 都市现代农业是指处在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都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 中国都市农业的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城郊农业。上海是我国第一个将发展都市农业列人“九五”计划和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主要以产品型都市农业为其主体,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城市居民提供更符合健康安全要求的农产品。除此之处,也发展了服务型和体验型的都市农业。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已出了观光农园,垂钓乐园、森林旅游、观光牧场、租赁农园、少儿农庄、民俗观光村、民宿农庄等多种形式。此外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南京、杭州、武汉、成都、天津等地也展开了都市农业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国发[2009]3号文件明确了重庆主城区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方向。北碚是全国知名的生态模范城,在北碚发展建立“城郊都市农业示范区”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与良性循环,它将是实现城乡统筹过程中一块重要的示范地。北碚区委区政府把发展都市型农业作为全区的重点工作抓,已委托中国农科院编制都市型农业发展总体规划,搭建都市型农业发展科技平台和人才智库。根据北碚区功能定位,柳荫镇被确定为北碚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 2柳荫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优势 2.1自然条件

学习“五个扎实”“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讨论发言 心得体会

学习“五个扎实”“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讨 论发言+心得体会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经营结构、动能结构整体谋划,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为抓手,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总书记强调要适应农产品消费加快升级的发展趋势,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发展糖料蔗、特色水果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发展富晒农业和林业经济,抓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创建,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我区粮食、糖料蔗、水果、蔬菜、茶叶、桑蚕、食用菌、肉牛肉羊、生猪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部分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高品质农产品不多,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率低,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与消费升级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下更大功夫,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总书记多次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里,要装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要落实粮食安

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0亿斤,确保口粮基本自给。深入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大力发展优质稻、地方特色粮食品种和富硒有机品种。完善粮食直补订单收购制度,健全粮食储备体系,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优化升级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蔗糖业转型升级,推进5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研发和推广良种良法,推动生产全程机械化,支持蔗糖业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壮大奶水牛等优势产业,扩大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发展深水养殖、外海与远洋渔业。加快调整树种结构,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亚热带珍贵树种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木本油料。加快桑蚕业资源化综合利用,发展丝绸服装、家纺等精深加工,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重点发展秋冬菜,优化柑橘、荔枝、龙眼等大宗水果品种结构,加快发展芒果、火龙果、百香果等南亚热带优势特色水果。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抓好农产品质量管理,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给,确保农产品质量和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要积极发展生态种养,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建设绿色植保技术示范区,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模式,加快西江水系“一干七支”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农渔结合、农林结合、粮草兼顾,因地制宜推广“稻鱼共生”“猪沼果”、林下经济

农业产业化建设交流发言材料

突出资源优势深化结构改革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观摩现场会交流发言材料 **县是传统农业县,精耕细作,生态优良,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亮小米”、“五香瓜子”、“五香豆腐干”、黄花菜、**食用菌、苦荞系列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近年来,全县扶持壮大了物华、荞宝生物科技等一批“农字号”加工企业,培育发展了北野食用菌业、凯龙农业科技等28家新兴企业,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513”龙头企业10家。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03个,家庭农场40家,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食用菌协会,培育各类农产品经纪人500多人,带动了当地特色种植规模发展。 一、发挥特色优势,着力打造产业龙头 “亮”小米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誉度的地方特产,以营养价值和口感享誉省外,有广泛的市场消费基础。**县以加工“亮”小米为龙头的物华农业科技,是在原“**县青年小米精加工厂”的基础上重组而成的,至今已有19年的历史,是一家以种植、加工、销售农产品为主业,集科研、制造、营销全产业链运营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企业。公司注册资

金5000万元,占地150亩,自有种植基地12万亩,年加工“亮”小米1.8万吨和10万吨“英国红”芸豆的产能,公司可带动农户6600户;2016年加工杂粮8185吨,销售收入16153万元。物华农业科技“亮”品牌是中国驰名商标,“**县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物华公司是“杂粮加工十强”“省重点龙头企业”“第29届奥运会粮油产品优秀供应商”,获第七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食用菌是**县特色农业发展较早的优势产业。**县北野食用菌开发是一家集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和研发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产800万元,现有资产6300万元,员工78名,占地240亩。公司建有菌种生产线一条,菌包生产线一条,产品加工生产线三条,保鲜冷库10座,标准化出菇大棚200栋。公司现有三个菌业园区:南壶园区以产品加工为主,三庄园区以菌种、菌袋生产为主,千栋片园区以带动农户出菇为主。公司以“公司+园区(基地)+农户”的带动模式,为农户统菇棚,提供菌种菌包,提供出菇技术指导和回收产品,统一品牌销售,农户负责出菇管理,而且种菇农户在冬季由公司组织集中生产菌包,夏季分散管理出菇,全年有活干,种菇种地两不误。北野食用菌业的“北野牌”食用菌获得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品牌”,省著名商标,“北野牌”香菇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北野公司是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省蔬菜产业十佳优秀园区、省食用菌行业十大优秀企业。

现代农业建设项目

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工作情况汇报 (2009年5月14日) 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是江西省2008年批准的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也是新余市“1010”工程和“3321”工程之一。规划用地面积10000亩,规划总投资9.2亿元。自2008年5月确定项目选址,10月正式启动园区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财政局、土管局、科技局、发改委、农林水等市直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仰天岗尤其是科技园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在短短的一年时间中,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工作情况 2008年5月,市委吴治云副书记亲自领带市农口部门的领导到仰天岗考察指导,最终确定新余市现代农业科技园项目选址于仰天岗办事处湖陂村境内,便捷的交通、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发展现代科技农业的理想场所,这是市委市政府的又一个英明决策。之后,仰天岗党工委、管委会果断行动。 1、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确保园区建设有序开展。迅速成立了以仰天岗党工委书记邹江华为总指挥,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钱传宇为第一副总指挥的筹建指挥部,从各部门、单位抽调10名精干人员,分成4个工作组,筹集100

多万元启动资金,租用办公房,购置必备办公用品、办公车辆,从人、财、物各方面保障了园区建设的有序进行。 2、反复调研论证,编制了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去年5 月份,党工委书记邹江华亲自多次带队组团赴珠海、深圳认真考察,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左浦建筑设计规划院赖志敏博士等知名专家实地考察,反复调研论证,编制出了现代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把科技园打造成高新农业技术孵化基地,三新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市民观光、休闲、科教的现代农业文化公园。2008年12月28-29日,特意从北京请来中国农业大学5位专家亲临现代农业科技园现场进行认真考察,并对总体规划作了补充和完善,确定酿酒葡萄和高产油茶深加工项目为园区主导产业。项目实施内容分3年完成,争取“三年成型,五年上市”,即2011年基本建成,2013年打捆上市。 3、集中时间精力,完成了征地拆迁前期工作。关停了洗铁厂等5家企业,拆除了部分民房,对我辖区内剩余的养猪场等4个企业进行拆迁资产的清查核实,并请评估机构依法进行了评估,了解了周边地区拆迁补偿标准,搬迁工作正在洽谈之中;完成了辖区内2700亩土地的丈量、征地协议签订等工作,主动与渝水区观巢镇和下村镇沟通协商,就核心区其余2000余亩山地范围和征地协议签订事项达成了初步意见。 4、加快进度,进一步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去年10月18日举行现代农业科技园及赣台合作“三新”示范园开工典

上海市现代农业园区

现代农业园 农业生产的集中化和科技化水平稳步提高。至2005年末,上海有143个规模化、现代化蔬菜园艺场;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投入各类建设资金54.82亿元,引入产业开发项目128个,有163项科研成果在园区推广应用。 上海市宝山现代农业园区 园区区域概况 上海市宝山现代农业园区位于宝山区北部的"三罗"地区,南起罗南镇塘汇河、北至罗泾镇新陆村新洋机耕路,以潘泾路为轴线的两侧区域范围,区域面积20平方公里左右,耕地面积1.8万亩,涉及罗南、罗店、罗泾三个镇、24个村,整个园区呈狭长带状分布。 园区建设的总体目标 宝山现代农业园区是本区农业跨世纪发展的重大工程。园区坚持以高科技、高起点、高效益为宗旨,以发展特种水产和绿色蔬菜主产业为特色,加快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转变,形成市场一科研一开发一生产一加工一销售各个环节配套的,具有源头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创汇农业特征的现代农业园区。园区的营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面向市场,推进农业的产业经营。在3年内,完成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良种的引进和改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招商引资和多元化投资,来发展特种水产、绿色蔬菜、特种经济植物等产业,建成若干个集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市场化和融经济、社会、生态功能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化农业实体,使园区科技贡献率、土地产出率和农民收益率得到明显提高。使园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和宝山特色的园区。 优越的地理位置 园区东临长江,南连郊区环线,西傍国家一级公路沪太路,北与江苏省太仓市相邻。市政交通设施健全,区域内的主要骨干道路己呈网络化,交通十分便捷,为园区进出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园区紧邻上海宝钢、石洞口电厂和沿宝山的长江各港口等中央、上海市大型国有企业,其一是可成为园区产品的广阔销售市场;二是为园区建设所需的供电、水、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产品的出口转运提供了优越的依托条件和发展环境。 农业基础设施良好 园区内耕地成片,均为一级农田。近10年来,市、区、镇先后在园区区域内投入资金1.17亿元,建成了宝山区蔬菜园艺场、黄瓜研究中心、出口蔬菜加工基地、设施蔬菜基地、"三高"粮田示范区等,形成了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区域所在镇经济实力较为雄厚 园区区域的罗南、罗店和罗泾三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6亿元,财政收入1.6亿元,园区区域内已有农业固定资产1亿多元,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本园区的建设提供了较强的经济基础和资金保证。 招商项目 长兴柑桔出口加工基地 有机蔬菜实验场 鳗鱼深加工 蔬菜加工出口 和平特种动物繁育养殖

最新版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 申请报告

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6) 第一节申报单位情况 (6) 第二节项目概况 (6) 一、项目名称. (6) 二、建设地点. (6) 三、建设年限. (6) 四、建设规模与目标. (7) 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 六、结论. (9)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0) 第一节项目建设的背景 (10)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一、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10)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11) 三、推进农业产业带建设和生产布局落实的需要. (11) 四、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11) 五、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 (12) 六、稳定农产品市场,满足人民肉类、水果蔬菜消费的需要. (12) 三、项目进展情况. (13)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 (13) 第三章产业园发展战略及目标定位 (14) 第一节指导思想 (14)

第二节园区规划理念 (14) 第三节园区规划总体思路 (15) 第四节园区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15) 第五节园区规划目标 (17) 一、总体目标. (17) 二、阶段目标. (17) 第六节园区发展战略 (19) 一、科技先导战略. (19) 二、市场引领战略. (19) 三、集聚整合战略. (19) 四、品牌立园战略. (19) 五、依托对接战略. (20) 第四章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21) 第一节粮食市场 (21) 一、粮食产业现状. (21) 二、市场前景分析. (21) 第二节水果市场 (22) 第三节生猪及肉牛市场 (23) 一、生猪市场. (23) 二、肉牛市场. (24) 第四节烟叶市场 (25) 一、烟叶行业现状. (25) 二、市场前景. (26) 第五节淀粉市场 (26)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对策 作者:宜都市农业局王本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作者来稿) 一、什么是现代农业? 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二、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已经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今年计划新发展多经面积2万亩,其中:柑桔1.1万亩,茶叶8000亩,桑园1000亩。截至10月中旬,各乡镇处已收柑桔苗木定金83.69万元,预计发展面积44221亩,已定植35400亩;已收茶苗(或茶

籽)定金104.12万元,预计发展面积9963亩;已收桑苗定金22.85万元,预计发展面积1962亩。到年底,全市农村基本可实现人平拥有1亩经济林的发展目标;种植业和水产畜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明显加快;农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不断增加,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科技入户显见成效。通过办《宜都农业》报、农业“科技110”热线、农业科技短信、科技宣传车、技术培训和精品园示范等形式,扎实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积极创建、培育科技示范户,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市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90%,到田率达到了80%以上。 1、实用技术推广工作扎实。组织市、乡两级农技干部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82场(次),累计培训农民18.3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33.4万份。编印发行《宜都农业》22期、8.8万份;编发《农民读本》8万册,发送农业科技短信息140万条(次)。推广玉米、水稻等各类良种18万公斤,合格率95%以上;引进推广农作物良种25个,选推高效种养模式17类。开展品比、肥效试验共计50项;创办油菜“一菜两用”基地100亩、“无盘抛秧”核心基地500亩,全市“无盘抛秧”面积达到了2000亩,推广面积居宜昌市首位;举办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阳光工程在行动”两个电视专题栏目。市水产局组织水产技术培训58场(次),培训6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400份,先后邀请13名专家教授深入库区指导网箱养殖。今春库区鮰鱼遭遇暴发性鱼病危害,由于防治及时,措施得力,成活率仍然达到70%以上。 2、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引进推广农机新技术 4项,引导农民新购置农田耕整机械、水稻插秧机械、粮油牧草收割机械、茶叶修剪采摘机械、新型植保机械500台(套),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5.01万千瓦。今年完成机械耕整10万亩,机械收割5万亩,机械插秧3.09万亩,机械植保30万亩,机械化修剪茶叶 1.5万亩。池塘机械化清淤、水产养殖等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市农机局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全南县发改委钟泽灵 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重大战略举措.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我县农村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及特点 1、以骨干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形成了蔬菜、优质稻和生猪养殖为重点产业的生产格局。2009年6月底全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110亩,早中稻播种面积达到81790亩,生猪出栏59247头.据全县7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2季度,我县农村居民人平期内现金收入733.65元,比去年681.17元增加了52.48元,同比增长7.70%,在期内现金收入中,其中:转移性收入中的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和带回的现金收入增长幅度最大,由去年的人平15.2元增长为今年的人平40.35元,增加了25.15元,增长了1倍多;在期内现金收入中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家庭经营收入中增幅较大的是农业现金收入和牧业现金收入。 2、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得到大力发展,为农产品顺畅流通架金桥。近几年来,我县把培育农村经纪人,发展农

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对申请从事个体和农业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经纪活动的组织简化办证手续,并免收部分的规费。为引导农村经纪人做强做大,全县各地鼓励扶持发展高山蔬菜、蚕桑、瓜果、药材等当地优质产业,注重在打造特色农业、壮大规模、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积极支持农村经纪人依托优势产业,组建规范运作的农村经纪组织,并引导区域、行业经纪人按照“自愿组合、专业协作”的原则,组建经纪人协会、专业销售协会和产供销一体化协会,走规范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使农村经纪人队伍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合作型方向发展。 农村经济组织为全县的农产品流通架起了产销金桥,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各类农村经纪组织131个,执业经纪人员1000多人。今年1—8月,全县经纪活动成交额2.37亿元。经纪人队伍已经成为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3、农业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今年来,以乡村为单位,着力推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业项目建设,全县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3万亩,优质水稻推广项目8万亩,标准化高山蔬菜示范区项目10万亩,无公害绿色瓜果食品基地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国外模式案例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国外 模式案例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2017年,农业农村部、财政 部共同启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2020年4月30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3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 至今为止,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已经于2018年12月29日和2019年12月17日分别两批认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和29个。 德国、荷兰、美国及日本等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早,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伴随着农业现代化而发展起来,到今天已经建成了一大批集农业科技推广、技术示范、生态旅游及农业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园区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分析与总结上述4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模式、经验,对解决中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作用。 德国生态农业园区 德国生态农业发展在欧盟独树一帜,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也是围绕生态农业展开的,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推进农业园区的产业化。 当前,牛奶、猪肉、粮食、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基本上实现了生态化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也是在这些主要农产品种植、加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产业化与规模化。在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生态化与产业化一直是其主题。 具体而言,首先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及农业贸易政策,对于生态化农业建设,形成了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合力。

其次,在形成农产品现代化生产体系之后,进一步推进生产体系的专业化、自动化、标准化,形成了一套特色的生态产业化发展链。 第三,在生产链的基础上,再构建强大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实现种植、饲养、加工、流通、贸易等环节的一条龙,注重农工商的一体化发展,将营销及开拓市场视为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基本动力,尤其是注重海外市场的扩大。 第四,构建标准化的农产品技术体系,尽量不使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施用有机肥料,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勃兰登堡的喀什特农业园区里,一个占地3000多公顷的农业 园区,只有4名员工,全程是自动化生产加工,在整个过程中做到了生态化、循环化,如牛粪及相关废料还可以继续利用,将这些废料加工后进行发电,除了自用,还可以将余电售给国家电网公司。 荷兰设施农业园区 荷兰是一个耕地面积和农业人口少的国家,却创造了全球9%~10%的农业产值,其马铃薯、蛋类、啤酒、奶酪及番茄等农产品净出口量占据世界第一位,尤其是马铃薯占世界农产品市场的60%以上。 荷兰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农业成就,与其世界一流的设施农业水平密不可分。具体而言,首先,无土栽培技术发达。荷兰的设施农业园区90%以上采取的是无土栽培,普遍采用岩棉作为栽培基质。岩棉与普通土壤相比,能够避免水分流失或渗漏。此外,岩棉中并不含有任何营养成分,便于管理人员在作物不同生长周期调整营养配方,最大限度地为作物生长提供合适的水分与养分。

嘉定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嘉定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专项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嘉定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根据《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沪农委规[2018]2号),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是市、区、镇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用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聚焦三区建设及产能提升,支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资金。 第三条项目和资金管理按照市规定,实行市级统筹、分级负责、市区联动、部门合作。区农业农村委会同区财政局负责做好项目储备库建立、项目预审、项目申报、市计划批复后的立项批复、监督检查、项目验收、整改复验、决算上报等工作;区财政局负责项目市和区本级财政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监管,项目中设施设备等货物的政府采购工作;区建设管理委负责项目的招投标工作。 各镇人民政府、嘉定新城管委会(马陆镇人民政府)、嘉定

工业区管委会、菊园新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各镇)负责项目意向申报、配套资金的筹措和使用、项目建设管理、财政性资产管理等。 第二章项目储备和预审 第四条项目建立储备库,各镇应提前一年向区农业农村委申报项目意向,区农业农村委根据农业规划、“三农”工作重点和产业发展导向对申请入库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储备库。 第五条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对项目储备库内的项目进行预审,并按照项目轻重缓急列出当年申报计划。申报计划经区农业农村委党委“三重一大”讨论通过后报区分管领导审核,对重大项目报区政府常务会议审定,经审定的项目,编制项目可研报告(可研报告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区财政局统一委派投资监理前期参与编制可研报告中投资概算评估,编制完可研报告的项目由区农业农村委、区财政局联合报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审批。 未列入申报计划的入库项目自动结转至下一年度储备库,库内项目实行动态管理。 第三章审批和建设管理 第六条根据市农业农村委、市财政局下达的项目计划批

广州市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扶持

广州市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增城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广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扶持力度,做强富民兴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兴旺,规范增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扶持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效益和效果,根据《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财政资金管理规定》(试行)(粤农农规〔2018〕2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指由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创建或认定的市级及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简称:产业园,下同)。 本办法所称产业园产业扶持专项资金是指增城区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支持产业园产业项目建设的扶持资金。 本办法所称责任主体是指区人民政府和产业园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实施主体是指在产业园范围内注册并承担产业园建设项目的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单位等;经营主体是指在产业园范围内注册的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农民

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 第二章扶持资金与扶持方向 第三条扶持标准。对上级批准建设的产业园,区级财政分别按照国家级每个10000万元、省级每个5000万元、市级每个3000万元的标准安排产业园专项资金给予扶持,原则用于扶持产业融合、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农业品牌等产业发展项目。产业园建设项目原则上两年完成,根据产业园建设进度和资金需求,补助资金总额原则上分2个年度据实下达。 第四条产业园产业扶持专项资金可综合采取项目补助、惠农补贴、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使用。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的农业项目,可按不高于项目总投资的45%给予补助。 第五条财政资金使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正面清单): (一)生产设施,主要指建设主导产业生产大棚和加工用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设施设备。 (二)产业融合,主要指产业园内主导产业农产品生产加工设备设施、产品储藏、冷链配送和流通设施的升级改造、新产业新业态(观光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设施配套、检验检测设施设备、信息化建设等,优先支持5G设备设施建设。

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 ——蓟县设施蔬菜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设施农业生产是在有限的耕地上产出更多农产品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我县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并开始发展了设施农业,主要大类有蔬菜、食用菌、瓜类、林果和畜禽养殖等, 2008年以来,蓟县设施蔬菜的发展得到快速发展和全面提升,结合供销社服务“三农”的宗旨和我本人接触设施蔬菜生产的工作特点,通过走访县农委、侯家营镇等农业主管部门,向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和农民种植大户了解设施农业的建设与使用情况,征询意见和建议。在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山东寿光市的先进经验,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比和研究,提出蓟县加快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蓟县设施蔬菜发展的现状 1、

2004-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次“涉农”;为深入贯彻市委十届全会和《中共天津市委2009年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广州市农村工作会议、番禺区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精神,加快我区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办紧紧围绕“思想大解放、农业大发展”这一主题,开展“加快设施农业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 中国农业也由此步入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2004-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次“涉农”;2003-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达29624亿元,年均增长23.6%;2011年三农投入有望突破9000亿;“十二五”期间农业由政策的外部扶持逐步变为市场的内在推动,未来五年甚至十年都是农业投资的黄金期。 设施农业栽培是在有限的耕地上产出更多农产品的重要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