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与价值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与价值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与价值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与价值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同时又有相对独立性。本文就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展开思考, 分析了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表现形式, 阐释了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和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这是我们认真深入贯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深刻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现实作用的重要体现, 有利于我们发挥意识的作用, 发挥精神的力量,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意识; 独立性; 表现形式; 现实意义;

1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

社会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生产及其活动的能动反映, 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态, 如法律、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社会意识的一般表现特点, 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内容。

1.1 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 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 它会或早或晚地反映社会存在。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这个概念最早是恩格斯在其晚年的一封书信中提出来的, 按照恩格斯的提法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相关概念的阐释, 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 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上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发展规律, 不论社会意识何时反映社会存在, 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规律永不会改变, 意识形态归根到底还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

(2) 因此, 意识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与价值

1.2 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1.2.1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落后性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 总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通常是先有了社会存在, 然后才有为适应社会存在而产生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发生变化时, 往往不

是立刻就反映在人脑中来, 而是有一个时间过渡和反应期限。一般来看, 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落后性。

1.2.2 先进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预见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先进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反之则会阻碍社会的前进。在社会中, 一些先进的阶级、先进的人物所提出的先进的指导思想往往会揭示出万事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往往都是顺应了历史发展轨迹和遵循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具有前瞻性, 能够预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但是, 这种预见性的本身是以当时的历史发展条件为前提, 预见的程度也受当时社会存在的限制。因此, 这种预见性又是相对的。

1.3 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

独立性指某一事物不以其他事物的转移而转移的一种特征。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是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一个最重要内容, 它囊括了意识独立性最精髓的东西, 通过对其表现形式的阐释, 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意识独立性原理的理论轮廓。

1.3.1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

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归根结底是依赖于社会存在的。但就其实际情况而言, 社会意识并不总是和社会存在同步的。有时候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并阻碍了其发展, 有时候又能预见未来趋势, 推动社会发展。

1.3.2 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的相对不平衡性

虽然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 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一个重要体现, 但是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并不保持绝对的一致性。因为, 不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就一定拥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恰恰历史给出的结果表明,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1

1.3.3 社会意识的前后历史继承性

每一时期的社会意识同它以前的思想成果都有继承关系, 新的思想学说的产生总是要吸收先驱者留下的特定的思想资源。但这种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 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既要有所保留和有所抛弃, 也要根据本时代社会存在的特征形成自己的社会意识, 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以今为主, “古为今用”。

1.3.4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社会意识即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艺术、宗教、政治等, 其各种形式之间不是相互孤立和分离的, 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作为社会生活在精神领域方面的不同反映, 它们必然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比如, 宗教与哲学里面的唯心主义存在一定联系, 而科学与哲学里面的辩证唯物主义又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并且可以起到抑制宗教的作用, 但若社会没有发展到一定的时期, 只是单纯利用政治和法律等手段强制取缔宗教, 这是不可取的。这也是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1.3.5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 落后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这是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一个特征表现。但是, 在此强调的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社会意识绝对依赖于社会存在基础之上的相对独立性。

2 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现实意义

2.1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理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哲学基础。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物质文明建设跟往年相比有了突飞猛进的跨越, 但是精神领域的发展相比还稍显落后。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 要以先进的思想领导整个社会前进, 例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等, 充分发挥意识独立性对于我们的启发作用。因为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具有历史继承性, 即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通过继承和吸收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而为己用, 并得到新发展。此外, 意识相对独立性表明意识和经济发展并没有直接同步的关系, 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精神文明的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以科技文化武装社会, 全面提高国家的软实力。

2.2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这个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 代表和决定着整个

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与方向。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关键一环, 其可以形成一股凝结全民族力量的纽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中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积极向上和先进的社会意识将会对整个社会起到促进作用。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民族精神重要表现,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也是我国社会意识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引导着人民有着何种思想生产与生活, 也是全社会精神面貌和风气传统的体现。因此, 重视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发挥其对社会的启发指导作用,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精神的力量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3 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目前,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而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要求有较高水平的思想道德与之匹配和适应, 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才能减轻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诸多消极效应。同时,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开拓创新的理念和思维, 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有利于人们转变思想, 启发头脑, 为经济建设融入自己的智慧。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启发我们要想在经济建设中有所作为, 不能忽视道德建设的力量。重视思想道德的建设, 可以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培养人民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等, 从而推动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3 结语

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 人们的社会意识也会发生或早或迟、或大或小的变化, 这就表明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在以肯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前提, 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 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区别于唯心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理解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可以有效地指导和启发着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可以充分发挥精神的力量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具有很多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2]刘国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新探[J].求索, 2008 (12) .

[3]朱春秀.正确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特点[J].甘肃社会科学, 2006 (1) .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表现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表现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观念的反映。虽然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但这个必然的变化往往需要有一个过程。社会意识不一定与社会存在同时、同等程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社会意识在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这就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一是社会意识的变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如我国目前的封建迷信思想。二是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 2.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上也是先进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可能是先进的。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总是与以前时代的社会意识有着内在的继承关系。 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5.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始终是相对的,归根到底要取决于它所反映的社会存在的内容、性质及其需要。 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这种不同步性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一是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当社会存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时,反映这种存在的旧的社会意识还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并阻碍着社会的发展。二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社会存在的现有状态,预见到未来的发展。 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或预见未来,这两种情况都表明了社会意识的独立性。但是,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旧的社会思想和理论不可能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之后长久地存在下去,迟早要归于灭亡;新的理论也只是在社会存在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提出新的任务的条件时才可能产生。它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也只能指出其根本趋势和大致轮廊,而不能详尽无遗地描绘其具体细节。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表明,某一国家或地区社会意识发展的水平同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就是最进步、最先进的;同样,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也不一定就是落后的。如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经济上落后的法国在政治思想上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而经济上更加落后的德国在哲学特别是辩证法思想上却远远超过了英法两国。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相对的。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够在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出现,仍然是以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为前提的。假如当时法国和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也是不可能在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上取得如此成果的。同时其社会意识的先进性本身也是相对的,当时英国在经济思想上就远远高于法国和德国。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与价值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与价值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同时又有相对独立性。本文就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展开思考, 分析了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表现形式, 阐释了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和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这是我们认真深入贯彻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深刻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现实作用的重要体现, 有利于我们发挥意识的作用, 发挥精神的力量,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意识; 独立性; 表现形式; 现实意义; 1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 社会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生产及其活动的能动反映, 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态, 如法律、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社会意识的一般表现特点, 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内容。 1.1 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 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 它会或早或晚地反映社会存在。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这个概念最早是恩格斯在其晚年的一封书信中提出来的, 按照恩格斯的提法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相关概念的阐释, 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 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上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发展规律, 不论社会意识何时反映社会存在, 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规律永不会改变, 意识形态归根到底还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 (2) 因此, 意识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理论与价值 1.2 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1.2.1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落后性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 总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通常是先有了社会存在, 然后才有为适应社会存在而产生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发生变化时, 往往不

《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题目: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进程中要充分坚持和发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间关系,充分发挥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和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及相对独立性,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关键词: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文化建设的定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其中,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当然要适应社会存在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同时会产生推动或阻碍的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必定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对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起到重大作用,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同唯心史观把某种精神因素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和动力,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同时,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也不是由某些名人或伟人所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本身的发展进程所决定定的;当然,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环境。 在人民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使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也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二)、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必须符合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过程和条件在观念上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在观念上的反映,主要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从外延上看,社会意识是总括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中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广义地理解,社会意识还包括依据一定的社会思想建立起来的制度、设施和组织等思想的“物质附属物”。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前提,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来源,社会意识在任何时候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社会存在; 3、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社会意识的发展归根到底要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相适应。 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1、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落后的、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3、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决定性的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文化建设的作用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对文化建设的作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它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3)掌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①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完全同步性,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可以建设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历史的继承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努力继承祖国的一切优秀精神文化遗产,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就会有力地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③由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因此,建设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 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人生产,使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它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因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使物的要素和人要素有机结合,即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

2017考研政治难点解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难点解析:社会存在和社 会意识 哲学作为考研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会涉及到大量的知识点。虽然哲学部分的知识点不算最多,但却是最容易混淆的。特别是在材料分析题里,知识点弄错了就会导致整个大题全盘皆输。因此对于政治知识点,2017考研的研苞一定要扎实掌握,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一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一部分的知识点。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社会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其次,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再次,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具有不断进步的历史趋势,但其变化、发展的根源深深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 【真题链接】(2015.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答案】C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其实,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所以,本题选择C 选项。

用实例说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课程作业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授课老师韩汝胜 学生陈思瀚 学号114301102 课程编号240 学院国际关系 专业国际政治 完成时间2012年11月5日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结合实例分析) 陈思瀚240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测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的存在的社会意 识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开创性地提出一国 两制的构想,这一进步的社会意识预见了中国和平解决港澳台问题的未 来,指导中华儿女在二十世纪末完成了收回香港澳门的百年夙愿。二战 中日本领导人提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痴心妄想,错误地估计了日本 侵略军的实力与中华儿女的反抗精神,最终导致日本深陷战争泥潭,难 逃战败的命运。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因而具有历史继承性, 有其发展的特殊规律。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产生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有鲜明的历史继承性。首先,作为坚定的共产党员,邓小平受到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熏陶,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其次,毛泽东思想的 灵魂“实事求是”使邓小平充分思考了当时特定的国内外形势。最后, 周恩来在外交上的“求同存异”方针启发了邓小平不同制度之间和平共 处的可能。而日本二战领导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主张则是日本明治 维新后形成潮流的军国主义、法西斯思想的反映。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 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在大学,博学的老师们将 科学的思想技术教授给学生们,给社会的发展、学术的进步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而在某些农村地区,道士巫婆将迷信思想灌输给村民,组 织迷信活动,给农村地区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第二讲 不确定性下的期望效用理论

第二讲 不确定性下的期望效用理论 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与投资尽管考虑了跨时问题,但未来投资收益是完全确定的。未来往往是未知的,现实中更多重要的经济决策是在不确定环境下做出的,很难直接运用第一章阐述的效用理论来研究不确定性环境中的个体选择,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基于不确定性的专门理论——期望效用理论来那就不确定性下的个体最优决策行为。我们从一个经典的案例开始讲起。 圣.彼得堡悖论(St Peterburg Paradox )关系到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对一个含风险的赌局进行评估?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 )对该悖论提出了开创性的解,从此创立了效用理论以及期望效用理论。该悖论是丹尼尔.伯努利的表兄尼古拉斯.伯努利于1713年提出来的。1713年9月9日,尼古拉斯.伯努利在写给数学家M. de Montmort 的信中提出了5个问题,其中第5个问题是这样的: 彼得掷一枚硬币,如果第一次掷硬币头面朝上,彼得答应给保尔一盾(荷兰盾);如果第一次掷的结果是背面朝上,则掷第二次; 如果第二次掷硬币头面朝上, 彼得付保尔2个盾;如果第二次掷的结果是背面朝上,则掷第三次……,到第n 次,如结果是头面朝上,彼得付保尔1 2n -个盾。这个博 局可以无限期地玩下去。保尔在该博局中所获的价值的期望值是多少? 尼古拉斯.伯努利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由于他发现数学界对这个赌局的期望收益的计算与实际生活中发现的该博局的门票价之间存在着悖论。他发现,如果计算保尔的期望收入,则 2321 1 111()*1()*2()*2...()*2...22221111...... 22 22n n E w -=+++++=++ ++ +=∞ 按这个估算,保尔在该博局中的所获为无穷大,他应该付无穷大来买这个机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一个理智正常的人若出卖这个机会,其卖价不会超过20盾,因为当时瑞士类似的赌局的门票不超过20盾。 如何解释这个悖论? 大数学家M. de Montmort (1678-1719) 对此并没有回答,但将尼古拉斯.伯努利的信连同上述问题公开出版了。从而引起了数学界后来者的兴趣。 2.1偏好与效用 2.1.1风险备选项的描述 假设C 为代表所有可能的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如果集合所有结果数目有限,则可以用 {}12,,n C x x x = 来表示。假设12,,n x x x 状态发生的概率分别为12,,n p p p (任意一种状态i x 发生的概率为i p ,满足0i p ≥,且1 1n i i p ==∑ ) ,我们称1212(,,;,,)n n L x x x p p p = 表示一个简单博彩。 (说明:博彩是描述风险备选项的一个正式工具。简单博彩有时候也写成这种形式:

2016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6章满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6章在线测试 A B 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C D 的 A B C D 、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 B C D 、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体系,包括 A B C、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 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 D A、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 B 在一段时期,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 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 久地存在下去 D

A、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 B、社会有机体如同生物有机体一样 C、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 D、社会有机体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 E、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2、国家的本质是()。 A、调和阶级矛盾的机构 B、阶级统治的工具 C、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 D、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机构 E、独立于社会之上的力量 3、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包括它()。 A、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同时发生根本变革 B、依赖于社会存在,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C、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D、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E、采用抽象的概念和逻辑的形式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是( )。 A、哲学 B、艺术 C、语言学 D、逻辑学 E、宗教 5、整个社会意识形式系统的灵魂和核心是()。

正确错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应当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正确错误 、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正确错误 、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 正确错误 、在阶级社会中 正确错误

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但它又对社会存在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即相对独立性。恩格斯晚年曾深刻地揭示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根源。恩格斯说:“凡是存在着社会规模的分工的地方,单独的劳动过程就成为相互独立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81页)社会意识是社会分工的特殊部门。当它一旦在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出来后,就离开经济基础相对独立起来,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并反过来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恩格斯还从社会意识产生的特点的角度揭示它的相对独立性。人们在创造社会意识时,总要利用先前世代和当代的人们所积累的思想资料,加以改造和发展,而这些思想资料是人脑的产物,它们通过语言、文字和其他手段表达出来并世代相传,经历着自己的独立发展道路。社会意识产生的这种特点,也使它具有相对独立性。由于各种社会意识的形成都有其经济根源,推动人们创造和发展社会意识的最终动力不在思维本身而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任何思维过程都要以客观材料为对象,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各种思想资料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社会意识的成果都要以物质外壳为依托,它们之所以能流传下来,都是由于现实的需要和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因此,社会意识的独立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和社会存 在的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这种非完全同步性表现为两种情况:(1)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这是因为人们对变化了的社会存在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且,在阶级社会中,反动阶级总要利用过时的社会意识为其反动政治目的服务。所以,当社会存在变化了,旧的社会意识不会立即相应地发生变化,特别是离经济基础较远的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更为迟缓。(2)某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反映社会存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因此,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可作出某种预见。(二)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性。一般说,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是与经济发展状况相一致的,但往往出现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而社会意识水平不高和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而其社会意识领域却超过经济发达国家的情况。这是因为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仅受到经济状况的制约,而且要受到各种具体历史条件诸如政治背景、阶级斗争形势、历史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国际条件的重大影响。但这种不平衡性也是相对的,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出现,仍以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为前提。(三)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有其客观基础和现实根源,同时又和以往社会意识的成果有着历史继承关系。因此,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及其形式的构建,不仅主要地从现实的社会存在中汲取养份,反映社会存在发展的客观要求,概括当今社会实践的新鲜经验,提炼现实生活提供的思想资料,而且还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批判继承过去的历史遗产。今日的社会意识又成为后人利用的思想资料。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使人类的精神文明日积月累,世代相传,不断丰富和发展。但对社会意识的遗产,不能兼收并蓄。继承什么,如何继承,归根到底受到现实社会存在及其发展要求的制约。根据现实的需要,区别对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批判继承中超越历史。(四)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社会意识及其形式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各种形式在内容上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相互联系、协同地对社会生活起作用。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以什么方式、发生什么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所提出的需要和提供的可能所决定的。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思想对其他社会意识的形式影响最大。各社会意识形式既反映经济又受到政治的重大影响,并往往以政治为中介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亦对政治、法律思想产生影响。社会意识各形式间的相互作用表明:经济不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正确揭示社会意识各形式间的相互作用,阐明政治在经济和思想间的中介作用,将有助于说明经济的最终决定作用,既反对了唯心史观,又避免了历史观上的机械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得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得辩证关系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得含义及内容 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就是社会生活得物质方面,主要包括三方面,如下: 一就是“自然地理环境”,它就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得永恒得、必要得条件,就是人类生活与生产得自然基础。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与延缓得作用。如,一个国家得国土大小,气候、地形、位置、地貌状况,资源分布,海域及其资源,等等。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就包含了自然环境对于个人与社会得重要作用。二就是“人口因素”,就是重要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起着制约与影响作用。它指构成人类社会得有生命得个人得总与。就是一切社会关系得承担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三就是“物质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体。物质生产方式就是社会存在与发展得基础与决定性力量。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得精神方面,就是社会存在得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得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划分。 根据社会意识主体得不同,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按照不同层次,社会意识分为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 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又存在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其中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非意识形态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得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就是辩证统一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就是社会存在得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就是社会存在得反映。

1、社会存在就是社会意识内容得客观来源,社会意识就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得主观反映。社会意识产生得基础就是人类得社会实践,实践得能动性决定了社会意识反应反映社会存在得能动性。所以,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就是以实践为基础得不断发展变化得现实世界得反映。 例子: (1)富人与穷人得烦恼————社会存在得性质决定社会意识得性质,社会意识得内容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2)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得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得辛酸,饥区得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 (3)视频:电视剧欢乐颂中,不同社会层次得女孩子对上海得欢乐颂小区得不同瞧法,体现了社会存在就是社会意识内容得客观来源,社会意识就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得主观反映这个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得关系。 2、随着社会存在得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与发展。社会意识就是具体得,历史得。每一时代得社会意识都有其独特得内容与特点,具有不断进步得历史趋势,但不管怎样变化、发展,其根源总就是深深埋藏于经济得事实之中。 例子: (1)随着社会存在得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得或早或晚得发生变化与发展。

政治马原备考关键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表现

政治马原备考关键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表现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观念的反映。虽然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但这个必然的变化往往需要有一个过程。社会意识不一定与社会存在同时、同等程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社会意识在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这就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这种不同步性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一是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当社会存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时,反映这种存在的旧的社会意识还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并阻碍着社会的发展。二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社会存在的现有状态,预见到未来的发展。 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或预见未来,这两种情况都表明了社会意识的独立性。但是,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旧的社会思想和理论不可能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之后长久地存在下去,迟早要归于灭亡;新的理论也只是在社会存在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提出新的任务的条件时才可能产生。它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也只能指出其根本趋势和大致轮廊,而不能详尽无遗地描绘其具体细节。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现实的历史发展过程表明,某一国家或地区社会意识发展的水平同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就是最进步、最先进的;同样,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也不一定就是落后的。如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经济上落后的法国在政治思想上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而经济上更加落后的德国在哲学特别是辩证法思想上却远远超过了英法两国。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是相对的。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够在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出现,仍然是以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为前提的。假如当时法国和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也是不可能在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上取得如此成果的。同时其社会意识的先进性本身也是相对的,当时英国在经济思想上就远远高于法国和德国。 第三,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就每一时代具体的社会意识的形成来说,都有两个来源:一是反映那个时代的

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小感悟 ——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思考 我在看课本的时候,书上有一节提到,马克思在1859年总结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时,明确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由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看完我就下意识觉得某方面有点矛盾,如果意识是被存在的物质所决定,那么现在的摩登时代是怎么出现的?不正是有了创新的思想才会建造起现在的摩登世界吗?于是我想如果这个原理这么容易就被我指出错误,岂不是太荒谬了?是不是我理解错了?于是我就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了有关方面的资料。 书上的定义是:“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可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他把社会存在定义为一种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则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它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出自百度百科)。 这样一来,我觉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某些方面有一些不妥之处。首先,有两个概念我们应该分清。一种是自然存在,一种是社会存在。它们的区别在于自然存在是先于、不依赖并决定和制约人们主观意识的存在,如山川、河流、海洋、星体、动植物、等等都属于自然存在的范畴。而社会存在来源于自然存在,是自然界原本没有的,通过人的活动而产生出来的人类社会特有的事物和现象,如农田、房屋、汽车、公路、法律、政治、经济、斗争、战争、劳动、生产、生产力等等都是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这就与上面定义的社会存在是改造世界的生产方式相对应了。而人的活动又是在人的反应机能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这两点不就论证了社会存在其实是在人类意识支配下活动的形态和产物吗? 哲学界基于世界本原的“物质存在决定精神意识”就推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不是有点仓促呢?如果说自然存在决定人类的反应机能意识,那是无可非议的,因为自然存在是先于人类社会产生,它不依赖甚至反过来制约人类意识活动的。但是人类的反应机能意识在进化的过程中一旦成立,它就能一定范围内对外界的事物进行决定的作用从而导致产生出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既然是生产方式,它就注定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是在人的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因此如果这样看的话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就应该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我想引用之前看过的一个例子:原始社会之所以产生,是由于我们的祖先生活的需要。在衣不蔽体的情况下,人们认识到结成一定的群体,通过分工合作能够有效地抵御猛兽和外族的侵袭,有利于自己的生存时就结成了一定的群体组织。我想这种群体组织就是最初的社会存在。之后,我们的祖先为了在物质生活中方面能够过的舒适、安全和富足,产生了想吃熟食,想穿暖和的衣裳的思想,慢慢还想通过法律来保护人权,于是就诞生了文明社会。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无疑是先有思想再有物质,那么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得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内容 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三方面,如下: 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如,一个国家的国土大小,气候、地形、位置、地貌状况,资源分布,海域及其资源,等等。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就包含了自然环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是“人口因素”,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它指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三是“物质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力量。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划分。 根据社会意识主体的不同,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按照不同层次,社会意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 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又存在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其中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非意识形态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产生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社会意识反应反映社会存在的能动性。所以,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例子: (1)富人和穷人的烦恼————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2)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3)视频:电视剧欢乐颂中,不同社会层次的女孩子对上海的欢乐颂小区的不同看法,体现了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这个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早或迟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具有不断进步的历史趋势,但不管怎样变化、发展,其根源总是深深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 例子: (1)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的或早或晚的发生变化和发展。当社会存在为奴隶主占有制时,社会意识为宗法等级观念和制度、天命论等意识。随着历史时代的变化,当社会存在为地主占有制时,社会意识为等级制、终

三比值法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三比值法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大量的实践证明,采用特征气体法结合可燃气体含量法,可做出对故障性质的判断,但还必须找出故障产气组分含量的相对比值与故障点温度或电场力的依赖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为此,人们在用特征气体法等进行充油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过程中,经不断的总结和改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热力动力学原理和实践的基础上,相继推荐了三比值法和改良的三比值法。我国现行的DL/T722-2000《导则》推荐的也是改良的三比值法。 一、三比值法的原理 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充油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也不能只依赖于油中溶解气体的组分含量,还应取决于气体的相对含量;通过绝缘油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故障点温度的升高,变压器油裂解产生烃类气体按CH4→C2H6→C2H4→C2H2的顺序推移,并且H2是低温时由局部放电的离子碰撞游离所产生。基于上述观点,产生以CH4/H2,C2H6/CH4,C2H4/C2H6,C2H2/C2H4的比值为基础的四比值法。由于在四比值法中C2H6/CH4的比值只能有限地反映热分解的温度范围,于是IEC降其删去而推荐采用三比值法。随后,在人们大量应用三比值法的基础上,IEC对与编码相应的比值范围、编码组合及故障类别做了改良,得到目前推荐的改良三比值法(以下简称三比值法)。 由此可见,三比值法的原理是:根据充油电气设备内油、绝缘在故障下裂解产生气体组分含量的相对浓度与温度的相互依赖关系,从5种特征气体中选取两种溶解度和扩散系数相近的气体组成三对比值,以不同的编码表示;根据表2-11的编码规则和表2-12的故障类型判断方法作为诊断故障性质的依据。这种方法消除了油的体积效应的影响,使判断充油电气设备故障类型的主要方法,并可以得出对故障状态较可靠的诊断。表2-11和表2-12是我国DL/T722-2000《导则》推荐的改良的三比值法(类似于IEC推荐的改良的三比值法)的编码规则和故障类型的判断方法。 表2-12 故障类型判断方法

0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教案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教案 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识记:社会存在的含义、社会意识的含义; 理解: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社会存在的性质与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与变化; ②举出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比较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促进和阻碍作用; ⑵能力方面: ①通过学习体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②通过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起不同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的能力; ⑶觉悟方面: 通过对科学的社会意识所起的巨大的促进作用的理解,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巨大指导作用的认识。 教学重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是本框题论述的核心,同时还是正确理解第六、七两课所讲问题的理论前提; 教学难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如何? 2.什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3.哪些因素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设计以上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从学过的第一课和第五课中引出新课,引导学生注意本课和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关系和联系) 导入新课: 通过第五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它表现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主观因素,其中价值观的影响为最重要,而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什么是价值观?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为什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将在第六课与大家共同讨论这个问题。 第六课: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请同学们粗读第六课的课题、节题、框题,并在自己的笔记上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请课代表提前预习,并将他自己制作的结构图用投影仪展示) (设计此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教会学生在学习中能从纵向对知识进行整理,会画结构图)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进入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经济模式的变化带来价值观的变化,由于人们的利益需要和认识能力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价值观的多样性。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下面我们就从社会意识的角度探讨一下价值观问题。 第一节社会意识与价值观 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介绍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事迹。 江苏省张家港市是1962年从邻近两个县各划去一部分组建而成的。物质基础相当薄弱,当时的工农业总产值只有3000多万元,被称为“苏南的西伯利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随堂练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开始了()的对立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2、教材中的插图:“‘地狱’的情景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和“每个人心目中的上帝”,说明了人们的宗教思想和各种观念无论多么主观、神秘,归根到底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头牛。”该观点说明了( ) A.动物也有意识B.上帝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C.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D.上帝观念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3、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试管婴儿”已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说明了(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4、在新时期,我们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将其写入宪法,以更好地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主要体现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5、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 A.社会意识B.社会存在C.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的组合D.实践 二、双项选择题: 6、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这说明: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由社会存在的变化所决定的C.不同的时代,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D.社会意识是瞬息万变的 7、下列属于社会意识的是: A.科学B.哲学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人口 8、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 A.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并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B.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错误的社会意识则不是 C.不同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