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6《画》教案

识字6《画》教案
识字6《画》教案

识字6《画》教学设计

达成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等方法,认识10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来、去”2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组反义词。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和2个偏旁,理解3组反义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的景色。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8.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8.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

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

9.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有—无高—矮多—少早—晚

(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识记方法。(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

(2)色,上面是“ ”,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3)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

(4)无: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

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

(5)远、还、近:都有“辶”。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

(6)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

(7)声: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 ”。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课件出示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巩固识字。

三、指导书写

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横撇从横中线起笔。“去”的竖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拓展背诗,产生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教案设计(教案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教案设计(教案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教案设计 (教案文本) 一、儿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优美的歌曲能使人心情愉快。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闪烁的小星》,让我们伴随着动听的乐曲一起去欣赏美丽的星空,你们说好吗?(课件展示:夜晚闪烁的繁星图配乐)喜欢这满天星星的夜晚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6,来到农家小院和爷爷、奶奶、小丁丁一起走进这迷人的夏夜。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和我一起来写课题。(板书课题)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二、引词认读词串(课件展示:农家小院纳凉图) 1、指导认读第一行词串:太阳公公躲到了山后,美丽的夜晚来临了。谁会读这个词?(出示:夜晚)看,夜晚天空中有什么呢?(出示:繁星)谁来说说“繁星”指得是什么呢?谁能读出星星的

多?这些繁星一闪一闪的,看起来怎么样?(出示:亮晶晶)星星很亮,还会眨眼睛呢!谁能读出星星的亮? 2、指导认读第四行词串:天上的星星那么多,怎么数得清呢?快看,这些星星还有一些有趣的名字呢!谁认识?(出示:牵牛织女北斗星) 3、指导认读第三行词串:迷人的星空多么惹人喜爱呀!你们看,在农家小院里都有谁在看星星呢?(出示:爷爷奶奶小丁丁)为什么先说爷爷、奶奶后说小丁丁呢?爷爷、奶奶爱你们吗?让我们带着满心的爱喊他们一声——爷爷、奶奶;小丁丁也等着你们喊他呢——小丁丁。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三个词的读音,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请一排小朋友来读,读的时候注意读准轻声。 4、指导认读第四行词串:小朋友们看,画面中的爷爷、奶奶小丁丁他们在院子里乘凉做着什么?(出示:竹椅)爷爷手里还拿着(出示:蒲扇)读这两个词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翘舌音。跟老师一起读。天上有闪烁的繁星,花丛中也有闪亮的星星,它们是谁呢?(出示:萤火虫)对了,还有一群提着小灯笼的萤火虫呢!谁来读读这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 画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识字 6 画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等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2.了解诗意,认识“辶”等两个偏旁。 课前准备:课件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从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学过不少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先复习一下《猜一猜》。 (生齐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这首儿歌还是个谜语,谁还记得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还能把它带回家让别人也猜一猜。 二、讲读古诗,认读生字 师:我们边来欣赏图片,边来学习好不好?首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说说上面主要画了些什么? 1.第一幅图——远看山有色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出示:远看山有色。)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远”“色”(远——读音和偏旁,色——读音)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山”(板书山)(4)加上动作表演读 2.第二幅图——近听水无声 1)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出示:近听水无声。)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近”“听”“无”“声”(近——与远比较,走之儿;听——读音;无——字义,与天字比较;声——读音)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主要描写“水”(板书水) 4)加上动作表演读 3.第三幅图——春去花还在 1)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春天过去了没有?所以说……(春去花还在)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春”“还”(春——读音,还——偏旁和组词)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花”(板书花) 4)加上动作表演读 4.第四幅图——人来鸟不惊。 1)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出示:人来鸟不惊。)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人”“来”“惊”——(人——读音,与八和入比较;来——加一加来记;惊——读音,意思,偏旁)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鸟”(板书鸟) 4)加上动作表演读 5.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师:这首诗里写的内容跟生活中的都不一样的,是不是它写错了呢?为什么

二年级上册《识字6》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识字6》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二年级上册《识字6》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塞、骄、岛",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 3、通过丰富的感性认识,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入课文内容 1、小朋友,暑假里你去哪里玩过?(学生谈自己的旅游经历,教师相机纠正学生发言,并进行点评:看来,这是一个令你难为的假期;这次旅游大大开拓了你的眼界,也丰富了你的人生经历。) 二、夯实初读训练,把握词串全景 1、师过渡:是啊,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好看好玩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一起去祖国各地看一看,玩一玩。轻轻打开语文书,翻到《识字6》,小耳听仔细:第一遍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第二遍同桌指,你来读。 2、学生自读、同桌指读。 3、拿好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1手2头3腰4眼 4、现在老师去掉拼音,你能读准吗?指名开火车读。(我的火车谁来开!) 5、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吴老师要带你们去哪里玩了吗? (塞北、江南、海岛、高原)注:课件红色字体出现。 6、学生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地图,师解释四个地方。 塞北:亦称塞外,长城以北的这些地方就是塞北。 江南:这是长江,长江中下游以南的这些地方就是江南。 海岛:这里是碧蓝的大海,海中的陆地就是海岛。这是祖国的第一大宝岛,这里就是海南岛。 高原:我国的地势从东向西越来越高,而这里就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

高原。 三、进入诗意境界,感受独特风情。 过渡:这么多地方你最喜欢去哪儿玩呀?(根据学生所说,随机进行学习)(一)纵马草原,领略塞北风光 1、出示生字卡:塞,"塞"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这个字还是个多音字,出示:塞(sài)塞(sāi),让我们一起读好它! 2、播放视频:草原上骏马奔腾,在这一望无边的塞北草原上,谁在奔驰着?(骏马)。出示词语,开火车读,师点评:你们就如同一匹匹骏马,神气极了! 过渡:骏马喜欢在塞北草原上奔驰,不仅因为草原的辽阔,而且还因为有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出示词卡:秋风 指名读,风后鼻音。师点评:你把后鼻音读得真好。习习秋风赶走了夏日的炎热,令人倍感舒服! 3、让我们伴着二胡曲赛马,扬起马鞭,伴着秋风在塞北奔驰吧!请问:在塞北骑马的感觉如何? 4、指名读。你的感觉如何?你能带着这种感觉来读好这些词语吗?也请你读读这行词语。 备用过渡:刚刚我们领略了塞北的豪情万状,再让我们走进烟雨江南。 (二)拓展诗文,走进烟雨江南 1、出示江南图,江南有粉红的杏花,江南春季的景色更是迷人! 2、江南美如画,令无数诗人竞折腰,令你想起哪首古诗?(江南(汉乐府民歌)、忆江南(白居易)、江南春)学生说,配乐《江南丝竹》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我们江南到了春节,雨水特别多,听句,想一想雨像什么? 师朗诵朱自清《春》中的一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识字6《画》教案

识字6《画》教学设计 达成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等方法,认识10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来、去”2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组反义词。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和2个偏旁,理解3组反义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的景色。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 画(教案).doc

识字6 画 教学目标: 1. 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 2、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有一个地方有山、有水、有花、有鸟,可走到跟前却听不到流水声、鸟鸣声,这是为什么呢? 展示图片:画 二、朗读古诗,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诗句,要求: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 三、游戏识字 1、找反义词 (1)找三对反义词:“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远近也是反义词,无和有是一对反义词。 (2)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 多—少早—晚高—瘦胖—矮 2、认识新偏旁 远、还、近: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辶”,这个叫“走字底”,带走字底的字,大多与走路或者路有关系。

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近”——“斤”加走字底;“远”——“元”加走字底;“还”——“不”加走字底。 3、加一加,换一换 (1)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 色,上面是“”,这个叫“斜刀头”,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 (2)无: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 4、猜谜语 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 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四、朗诵比赛 1、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2.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3.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读得最有味道。 4.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五、课文解析 1.“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这两句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山和水。 诗意:在远处看,山是有颜色的,站在近处,听不见流水声。 2.“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两句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花和鸟。

语文二年级上识字6教案

《识字6》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能熟练地运用本课中的词串向爸爸妈妈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3、初步了解我国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各地的风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塞”“岛”“骄”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运用本课中的词串向爸爸妈妈介绍这些旅游胜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地形各异(出示地图),有一望无边的塞北,有桃红柳绿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今天,我们就一起乘飞机到祖国的这四个地方旅游。在登机前,让我们先去买票吧。 (二)、初读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78页,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读通顺。这样,你就可以获得机票。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指读——全班跟读。师:你觉得你能读准字音的,站起来读。 3、去掉拼音,一行一行的读,看能不能读准确?分小组读。 4、一行一行能读好了,相信你们全文一起读也能读好。全班齐读(评: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呀,每个人都拿到了飞机票,现在,我们可以登上飞机开始旅游了。)(三)、精读 过渡:飞机起飞,你们想先飞到哪去看看呢? 1、学习“骏马秋风塞北” (1)、(出示图画)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谁是主角?(马)(出示马图)什么样的马叫骏马?指答 你能看着这些好马,读好这个词语吗?指读——齐读 (2)、从图上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骏马特别喜欢在塞北的草原上奔驰,为什么?多舒服的风啊,齐读“秋风”。 (3)、(师做动作)你觉得骏马迎着秋风在草原上奔跑,是什么样的感觉?(欢快)谁来读词串?(指读)过渡:飞机继续飞行,下一站我们去哪? 2、学习“杏花春雨江南” (1)、(出示图画)看图,你最喜欢江南的什么? (2)、理解“杏花”“春雨” (3)、江南美吗?读词串。女生读——男生读 3学习“椰树骄阳海岛” (1)、齐读“海岛”,贴词。海南岛什么水果最多?(出示图片和“椰树”)齐读“椰树” (2)、(出示图片)为什么小朋友到了海南岛,小脸都变黑了?怎么回事?(指答)课文中有一个词语说明太阳很厉害,是哪个?(骄阳)你能读出太阳的厉

识字6 画(教案)

第五单元 本单元是第二个识字单元,编排了《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5篇识字课,将识字寓于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 在本单元,学生将认识会意字,并将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教材力图通过丰富多样的编排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体会到汉字不仅有用,还很有意思。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教材中的合体字大幅增加,尤其是形近字的出现,增加了学生识记的难度,应利用更加多样的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要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成果。 内容课 时 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画 2 这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 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 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 显“画”的形象特征。 1.认识55个生字和10个偏旁; 会写23个字和2个笔画。 2.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 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 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 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 学习汉字。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画》《大 小多少》《升国旗》。 4.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 生爱惜文具的好习惯;懂得团 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受到初 步的爱国主义教育。 大小多 少2 这首儿歌共有4个小节。配合儿歌, 有4幅对比图,形象地呈现了事物间 “大小”“多少”的关系。 小书包 2 本课由6个词语和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儿歌节奏明快、浅显易懂,告诉学生“小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是学习的好伙伴,陪伴着他们的学习。 日月明 2 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朗朗上口的短句,揭示会意字的特点,利于激发识字热情也易于诵读记忆。

识字6画教案

创新教案 《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儿歌,今天我给大家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首谜语诗,谁知道谜底?(手)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课件出示配图诗歌)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然后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情境中。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歌,画出文中生字。 4.学生自由认读,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 5.谁会读这些生字?(指名读,师正音) 重点指导:“听、声”为后鼻音;“还”在课文中读hái。 三、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让学生自由读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 2.模仿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1)请学生扮演诗人,看黑板上挂图中的山。 师: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远看山有色) (2)随文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色:颜色,课文指景色。) (3)请学生到画前听听流水。师: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没有,因为这是一幅画,不是真的流水。) (4)小结:是啊,因为是画,所以说“近听水无声”。 (5)教学“远近”:“远”和“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有) (6)教学生记生字“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3.感悟诗歌情境。 (1)春天已经过去了,许多花都已经凋谢,可是课文里却是怎么说的?(出示:春去花还在)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受到惊吓,飞走了) (3)让学生自由举手模仿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 师:小诗人,这回你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了呀?为什么?课文是怎么说的?(出示:人来鸟不惊)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行。(朗读时要注意节奏)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出示挂图,根据画面提示背诵课文。 5.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美丽的画呢! 四、学习新字,指导书写 1.师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生字。 水:共四笔,第三笔撇和第四笔捺分开,不要连成一笔。 去: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 2.学生自由练写,师巡视指导。 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的始终。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学生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教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教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画、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识字6画教学反思2.docx

《画》教学反思 《画》这篇课文由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组成。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称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 一、教学效果:重视朗读。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并且边读边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学生的表演欲望一下子被点燃,跃跃欲试。我想,只要学生的朗读兴趣浓厚,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在不同的程度上有很大的提高的。本课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成功之处:多种方法识字。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我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我在教学识字时,巧妙地诱发孩子们识字的欲望,并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积累,给他们创造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机会,同时还适当地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识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三、不足之处:在找反义词时,学生有不理解的,我只用语言来进行了解释说明,如果能够让同学们亲自来体会一下,相信理解的会更为透彻。 四、改进措施: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在讲解过程中应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应适当地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是否删去,再删就太单薄啦) 精品文档

二年级上册识字六教学设计教案

识字六(徐国丽)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教学过程: (一)生字教学 1、生活引路。 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如,沙漠、富贵竹、煤炭。 2、在词中认字。 仇、恨、荒、漠、炭、火、贫、穷、富、裕、饥、饿、索道、奉献、永远。 学生用生字组词,看谁组得多,看谁记得快。 3、形象意义识字。 示例:漠,没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 饥,吃了几粒饭,自然感到饥饿。 富,一个人住一间大房子,还有许多田地。 4、巩固生字。 (1)在朗读课文中巩固识字。 (2)举行抢答赛:利用反义词词义相反的特点,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以抢答赛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快速反应能力。 5、写字指导。 (1)教师示范板书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发现每个字的书写特点。 (2)学生自主分析,发现生字的书写特点,并上台或在本子上试写,教师及时指导、纠正,并进行个别辅导。本课有三个字是学生容易写错的,应该提醒学生注意:一个是“丑”,不能把中间的横写成点;一个是“暖”,右边不是“爱”字;还有一个是“贫”,上面是分不是今,下面是贝不是见。 (3)把字写美观的指导,可以把重点放在食字旁的书写上。写好食字旁要注意两点:一是横钩的横不能长;二是竖提的起笔处应该离横钩远一点。 (二)朗读感悟 1、边读边想:哪些行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恶的?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 2、示范朗读或指名让读得好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模仿、体会读,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律感。 3、让学生说说从本课中体会到什么,或者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冷漠、热忱、雪中送炭、饥寒、温饱”等较难懂的词语,可适当做点解释。 4、诵读积累。 (1)鼓励学生把本课背下来。 (2)读读记记课后词语,并写一写会写的词语。 (三)实践活动 1、学生与教师课前共同准备对对子的材料,包括上学期学的句子,从长辈那儿听来的对子,以及关于对子的资料。 2、教师简要介绍对对子的有关知识。(参见资料袋) 3、启发学生发现对子的规律。 4、以课文为例练习对对子。 5、用本学期所学的字词练习对对子。如,硬对软、浅对深、反对正、容易对困难、危险对安全。 自主学习,形成习惯,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识字6 画(教案)

识字6 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有一个地方有山、有水、有花、有鸟,可走到跟前却听不到流水声、鸟鸣声,这是为什么呢? 展示图片:画 二、朗读古诗,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诗句,要求: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 三、游戏识字 1、找反义词 (1)找三对反义词:“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远近也是反义词,无和有是一对反

义词。 (2)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 多—少早—晚高—瘦胖—矮 2、认识新偏旁 远、还、近: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辶”,这个叫“走字底”,带走字底的字,大多与走路或者路有关系。 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近”——“斤”加走字底;“远”——“元”加走字底;“还”——“不”加走字底。 3、加一加,换一换 (1)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 色,上面是“”,这个叫“斜刀头”,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 (2)无: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 4、猜谜语 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 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四、朗诵比赛 1、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2.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3.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读得最有味道。 4.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恨、漠、炭、贫”等9个汉字;会认读“冷漠、虚假、索取、奉献”等词语;会写“丑、饥、温”等8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朗读背诵、识字写字的过程中,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在幼小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准备对子的相关知识(从书上找,问长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展示,引入教学 1、交流课前收集的对子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有谁在课前收集到了对子词句?是从哪儿收集到的?请给大家说说好吗?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师:刚才几位同学说得很好;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相信其他同学都能说。 2、谈谈课前了解的对子知识,鼓励探究学习。 师:前面,有很多小朋友交流了自己收集到的对子;现在呀,老师想问问大家:什么叫对子?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小朋友们在课外已经学到了很多关于对子的知识。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学习更多的对子、了解更多关于对子的知识。好不好? [说明]对子(对联)是汉语言的精华,说对子、写对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儿童就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尽管他们还没有正式学过关于对子的知识,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有了一定积累。因此,在设计课的进入时,考虑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做到了向课前延伸。这既有利于沟通课内外联系,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熟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对子,感知生字。 (1)师:小朋友,请把课文试读两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先自己想想办法。 生试读,师可以边巡视边点拨指导,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

2018-2019年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6》教学设计1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六》教学设计 清油河希望小学田梽鑫 教学要求: 1、学会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认不写。认识1个偏旁。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3、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析记字形,学习写字。了解图上描绘的事物,认识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观。 难点:借助图片理解词义,熟读词串。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播放《大中国》 小朋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首歌曲,你们可得听仔细了!里面唱的是什么呢?(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2、出示地图、依次呈现四幅画面 瞧,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我们的家幅员辽阔,地形各异,有黄沙漫天的——塞北(出示词卡,指名读,贴词卡),有碧波荡漾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 3、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小朋友到祖国的这四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相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读好课文 过渡:瞧,小火车开来了,我们赶快背上行李包,乘上小火车,踏上我们的旅途吧!(播放火车“喀嚓喀嚓”声)咦,火车先将我们带到了哪里呢? 1、学习“骏马秋风塞北” (1)出示塞北图,你知道塞北是哪里吗?(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河北省外长城以北地方) (2)小朋友再看,在这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上,谁是主角呢?(马儿)你们觉得这些马儿怎么样?(强壮、神气、俊俏、跑得快……)对,像这样跑得快的好马就是——骏马(出示词卡),现在,你能看着这些好马,读好这个词语吗? (3)骏马喜欢在塞北草原上奔驰,不仅因为草原的辽阔,而且还因为有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出示秋风)假如你就是那只骏马,迎着瑟瑟的秋风奔跑,那是怎样的感觉啊?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4)小朋友想不想跨上骏马,迎着瑟瑟秋风,奔驰在塞北草原上?先读好这个词串。(自由练习——谁想试一试?——让我们扬起马鞭,一起奔驰在塞北草原上!) (5)小朋友,看看图,再看看黑板,现在,你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说上一两句话吗?说得好,老师帮你“出版”!交流板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位小作家的作品! 2、学习“杏花春雨江南” 过渡:(播放火车“喀嚓喀嚓”声)火车继续向前开,它又会将我们带到哪里呢? (1)出示图片,对,来到了我们美丽的江南。能说上一两句吗?相机出示“杏花”(粉红粉红的杏花开了,多么娇艳!你能美美地读好这个词语吗?)出示“春雨”(绵绵的春雨滴在身上,又是什么感觉啊?)

〈识字6〉-教学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识字6〉-教学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识字6〉 作者:yl发表时间:2004-4-30阅读次数:1086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旅游吗?假期的时候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 2、有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旅游,还把自己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景物画了下来。我们看看,他都画了些什么? (CAI:四副图——定格) 他画了些什么? 3、你们看得真仔细!想去这些地方玩玩、看看吗?刚才大家所看到的就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识字6里面。(板书:贴识字6)咱们把识字6的字音读准了,词儿读好了,就出发去这些地方。 二、初读词串 1、快快翻开书,开始读吧!把生字多读两遍。 2、读得多认真哪!我们来听听生字都读准了吗?(出示生字卡) 都读准了,词儿一定也能读准!大家在小组内读读吧!哪个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其他组仔细听,他们词儿读准了吗? 4、词儿也读准了,词串连起来会读吗?自己试试,要和以前一样,注意词之间要停顿。 5、读好了,咱们男女生来个小比赛好吗?男生推荐一个代表,女生推荐一个,比比谁读的准。你们说,怎么比?(CAI:韵文) 读的怎么样? 6、还想比赛吗?这次男生一起来,女生一起来,男生读一遍,女生读一遍。 三、读好词串 (一)大家读的都不错!好,现在咱们说走就走!(CAI:小火车)瞧,咱们的“神州行”小火车都开来了!小火车会载我们去哪些地方玩呢?大家先听一听——(CAI:配乐范文录音)知道了吗? 原来我们要到塞北、江南、海南、高原(齐读)这些地方去旅游。 (二)你最想去哪儿呢? 那咱们就出发吧!做好准备,小火车就要开了!(CAI:歌曲《小火车》) (三)哎呀,火车到了你最想到的地方,快下车吧! 赶快把写那个地方的词串好好读读,呆会儿给我们介绍介绍那儿有什么? 读好了吗?快给同桌的小伙伴介绍介绍你最喜欢的地方。 (四)谁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骏马秋风塞北 (1)塞北有什么吸引你? (2)你知道“塞北”指哪儿吗?有同学知道吗? (3)塞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CAI:塞北风光) (4)我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出,大家也被塞北吸引住了,我相信这个词串一定能读的很好!

二年级上册《识字6》公开课教案

《识字6》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恨、漠、炭、贫、富、饥、索、奉、永”等9个生字。会写“丑、永、饥、饱、温、暖、贫、富”等6个字。本节课主要会写“富”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韵脚要收得干脆,不要拖长。),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3、在识字、朗读的过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感受对子这种语言形式的优美,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陶冶美好的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具准备】 幻灯片、词语卡片、翻页器、成语故事《雪中送炭》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读《日有所诵》。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有趣男女生对对子的游戏,看谁接得准,谁的对子读得响亮。(出示第二册识字7 片1) 男生读上半句:“是对非”,女生接下半句:“长对短”。…… 2、师:女生接得准、男生读得响亮,读出对子的节奏感。今天我们走进识字6,继续学习一篇新的对子,认识更多的汉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识字6 对子)片2 二、自主识字 1. 过渡语:这篇对子就在书本103页,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 2、识字6的小伙伴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一齐拼读生字。片3 ①指名正音(恨、忱、炭、贫都是前鼻音)。②在书桌上写一写你认为比较难记下来的生字。 师:老师喜欢用编字谜方法识字片4(饥、富)。请看谜面…你们也来编个字谜吧! ③师:一个字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记住它。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富”的演变。出示片5(富字演变过程):这是金文的……(富) 富,金文(宀,房屋)(酉,酒坛),造字本义:家境宽裕,有余粮酿酒。 远古时代粮食匮乏,酒品稀有,家中有酒是生活宽裕的标志。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海、鸥”等14个生字。会写“沙、海”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尝试用数量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感受美丽的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数量词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等。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海、鸥”等9个生字。会写“沙、海”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1、2两段,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小朋友喜欢旅游吗?去过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那里有什么?) 一、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旅游,想去吗? 2.去哪几个地方呢,就藏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识字6里面。 3.板书课题:识字6。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检查自学: 老师知道小朋友昨天都回家预习过了,课文都读熟了。现在老师要检查你们读得怎么样? 1)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请四位小朋友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发现了吗?这篇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点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 **都用数量词写,比如一艘,还有…… **这是一首诗歌 2.自读1、2两节: 这节课我们就先学习课文的一、二两个自然段,大声地读一读这两段课文,生字自己先读一读,和同桌说一说怎么记住的。 3.认读生字、新词: 1)带有生字的词语,你会读了吗?指名带读一遍 2)学习生字: 导入:那么藏在词语里的生字宝宝你学会了吗?指名带读生字,并说说怎么记住的? **结合扩词:海、军 **随机看图理解,结合记字形:舰、秧、帆 秧苗:春天的时候播种下绿绿的秧苗。 随机指点形声字:禾字旁和庄稼有关,右边的字读央,告诉了我们这个字的读音,这就是形声字,偏旁表示意思,另外一个部分表示读音。小朋友看看,今天我们学的生字中就有好多形声字呢,你来学一学。 稻田;看,到了秋天,稻田里的秧苗长大了,结出了稻谷,金

2019一年级下册《识字6》第一、二小节教学实录语文

一年级下册《识字6》第一、二小节教学实录设计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编写正是很好地为我们教学者提供了一个让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发现、创新的载体。基于此,我在本课教学中,努力尝试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而以《新课标》理念,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为突破口,去设计教学。努力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整体观察,诱发探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就是海鸥“飞飞”,你看它正在干什么?(微机出示插图一)。 生:海鸥正在自由自在地飞翔。 师:说得真好!那大家发现这里还有什么? 生:帆船。 师:请把话说完整。我发现…… 生:我发现这里还有帆船。 师:真棒!(微机随即出示文字“一条帆船”),还有哪位同学也有发现?

生:我发现这里有沙滩。(微机随即出示文字“一片沙滩”)生:我发现这里有军舰。(微机随即出示文字“一艘军舰”)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今天,“飞飞”要去探望好朋友小鱼“游游”,“飞飞”一路上看见了什么呢?只要大家读懂了“识字六”第一、二小节,就知道了。(板题) 二、互动学习,尝试探究 师:这两节课文里藏着9个生字宝宝,谁能最快找到它们,找到后圈上它,再多读几遍。 生:(读、圈、读) 师:找出来了吗? 生:找到了。有“海、鸥、滩、军、舰、帆、秧、稻、塘”。(师相机贴出生字) 师:看看这些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除了“军”字是上下结构,其他的字都是左右结构。 师:真棒。你能从生字的结构去发现秘密。 生:我发现“海”字是“氵”。 师:很好,你能从偏旁上发现秘密。除了“海”字,还有哪一个字也是三点水的偏旁? 生:还有“滩”。 师:“海”和“滩”为什么是三点水偏旁? 生:因为它们都与水有关。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说明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 2、会写“古、凉”等7个字。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诗意。 四、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2、谈话:同学们,你记不记得我们中国过春节时会在门上贴什么吗?对,是贴对子,今天我们学习对对子形式的识字。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1、看图:本课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容都与大自然有关,联系大自然的实际,我们读一读课文吧。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yuán yán hán kù shǔ liánɡ chén xì zhāo xiá xī yán ɡɡǔ lǐ yǔ

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古语 xiānɡ 香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凉:音节:三拼音节,偏旁:两点水,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 暖和 和ú和了 é和风 āo 挑水 朝 áo 挑战 ánɡ凉水 ànɡ凉一凉 反义词 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暖——凉晨——暮朝——夕 粗——细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部编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识字6 画教案

6 画

是我们这课要学习的新偏旁,我们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走之”,它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 3.找反义词:有—无、来—去、远—近 4.结合生活组词造句:色色彩这幅画的色彩非常漂亮。 “色”这个字的偏旁是“?”,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偏旁“斜刀头”。 (三)朗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过渡: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1.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2.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的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3.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三、指导书写,展示评价 1.抽读生字卡片,看谁能把这些生字读准确! 2.(出示课件:4)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水”。 看来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现在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它们。先来看“水”这个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它?(水手、口水、雨水……)它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写中间的竖钩,再写左右的部分)那我们把“水”这个字请回“家”吧。(出示课件5)(出示投影)同学们仔细观察,怎样才能在田字格中把这个字写好看呢?(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元识字,运用最喜欢的方式识字。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水来 去不

在书上描红一个,在练习本上练写一个。 另外“不”书写时要注意: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 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点收尾。 3.学生先描红,再仿写。(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写字姿 势和执笔姿势) 4.展示学生书写,师生评价。 四、游戏巩固,当堂检测 抽读词语卡片,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拼一拼,写一写。 shuǐ zhōnɡ lái qù bú qù 2.白云飘到哪儿里去?(连字成词) 无还惊听蓝 色见声心在 3.数笔画填空。 (1)“水”共有_____笔,第1笔是_____,第3笔笔画名称是。(2)“还”部首是,结构。 (3)“色”部首是,共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