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

药剂学
药剂学

第一章绪论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应用。

2药物剂型是把医药品以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分为目的制成的不同形态、商标剂型,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称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一种剂型包括各种制剂。

3药剂学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邀功高分子材料学,药物动力学。

4药物制剂的重要性:不同剂型改变药的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剂泻下,5%注射剂解痛,镇静;不同剂型改变药物作用速度:如注射剂快于丸剂;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如氨茶碱成栓剂消除心跳加快的毒副作用;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如微粒结构静脉注射剂;有些剂型影响疗效。

DDS:药物传递系统

5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是制备过程简便;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

6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法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撰具有法律效率,现行为2005年编

7处方系指医疗和生产部门同于药剂调剂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有法定处方和医师处方。

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不需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可自行判断购买的药品(OTC)

8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第二章液体制剂

1液体制剂特点:优点:药物以分子或微粒状态分布于介质中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可内服外用;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能减少某些药物刺激性;生物利用度高。不足:易产生化学降解,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液体制剂体积大,运输贮存不便;水性制剂易霉变,须加防腐剂;非均匀性液体制剂易产生物理稳定相

2低分子溶液剂 <1nm 以分子或离子的澄清溶液稳定溶解法制备(均相)

高分子溶液剂 <100nm 以分子或离子的澄清溶液稳定胶溶法制备(均相)

溶胶剂 1-100nm 以胶态分散成多相体系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分散、凝聚法制备(非均相)

乳剂 >100nm 以液体微粒分散剂成多相体系热力学动力学不稳定体系分散法制备(非均相)

混悬剂 >500nm 以固体微粒分散型成多相体系热力学动力学不稳定体系分散法/凝聚法制备(非均相)

3溶剂分类:按介电常数大小分:极性溶剂如水、甘油二甲亚矾;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体石蜡,乙酸乙酯。

4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的联系与区别:都增加药物溶解度。区别:增溶剂为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表面活性;助溶剂为药物形成络合物增加药物溶解度;潜溶剂为能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混合溶剂:为了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常常使用两种或多种混合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容积达到某一比利时,药物的溶解度出现最大值。

糖浆剂浓度为85%(g/md/64.7%(g/g)为含药物或芳香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5醑剂系指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药物浓度一般为5%-10%,乙醇浓度为60%-90%

6酊剂: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含有毒剧药品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

7高分子溶液的性质:高分子的荷电性,高分子的渗透压,高分子溶液的黏度和分子量,高分子溶液的聚结特性,胶凝性。

8高分子溶液:由有限溶胀——无限溶胀

有限溶胀:水分子渗入高分子间空隙中,与亲水基团水化膨胀,水分子充满分子间隙。

无限溶胀:由有限溶胀至高分子化合物完全分散于水中形成高分子溶液的过程。

9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因素: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晶微粒的长大,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浓度上稳定性下降,温度下稳定性下)10乳化剂:O/W型:乳白色可用水稀释导电水外相油内相

W/O型:近油色可用油稀释几乎不导电油外相水内相

11乳化剂的作用:被吸附于乳滴界面,使形成时降低表面张力或表面自由能;使乳剂具一定分散度和稳定性;乳剂制备过程中耗能小。12乳剂不稳定表现: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酸败

13鱼肝油乳剂:鱼肝油(主要油相)、阿拉伯胶(乳化剂)、西黄耆(加草字头)胶:稳定剂、糖精钠、杏仁油(矫味剂)羟苯乙酯为防腐剂。过程:阿拉伯胶+鱼肝油研匀后一次加入纯化水,沿一个方向研成初乳加入糖精钠水溶液、杏仁油、羟苯乙酯醇溶液,再缓缓加入西黄耆胶胶浆,加纯化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注意:乳剂质量评定。乳剂粒径大小的测定,分层现象的观察,乳滴合并过度的测定,稳定常数的测定。

第三章灭菌与无菌制剂

1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

2无菌:系指在任一指定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

防腐: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的手段,亦称抑菌。

3消毒:系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病源微生物的手段。

4微波灭菌法的特点:微波能穿透到介质和物料深部,可使介质和物料表里一致的加热,且具有低温、常压、高效、快速、低能耗、无污染、易操作,易维护,产品保质期长等特点。

5灭菌法分类:物理灭菌法(热灭菌法(干热、湿热)、射线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法、化学药剂灭菌法)无菌操作法)

6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耐热耐压次序:芽孢>繁殖体>衰老体,微生物数量越少,所需时间越短)蒸汽性质:热压灭菌应采用饱和蒸汽,药品性质和灭菌时间:在达到有效灭菌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其他:介质的PH:一般情况下,中性环境下微生物耐热性最强,碱性环境次之,酸性环境则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和发育。

7注射剂特点:药效快速作用可靠;可用于不宜口服给药患者;用于不宜口服药物;发挥局部定位作用;注射不方便且疼;制造过程复杂,生产费用较大,体格较高。

8一般质量要求:无菌,无热源:特别是共静脉脊椎注射的,

9热源体内实验方法有:家兔法,体外实验方法: 试剂实验法。澄明度,安全性(不能引起对组织的刺激性或发生毒性反应),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近,大剂量注射剂还要求具有等张性),PH(要求与血液相等或相近(4—9),稳定性(物理、化学稳定性),降压物质(确保安全)。

10主要附加剂:缓冲剂、抑菌剂、麻醉剂、等渗调节剂、抗氧剂、螯合剂、增溶剂、润湿剂、乳化剂、助悬剂、填充剂、稳定剂、保护剂。

11等渗溶液:系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

0.9%氯化钠溶液与5%葡萄糖溶液

等张溶液:细致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属于生物学概念。0.9%氯化钠溶液

等张不一定等渗,等渗不一定等张。

12等渗调剂: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冰点降低数据法:w=0.52-a/b w为配置等渗溶液调节剂的百分含量a为药物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b为用以调节的等渗剂1%溶液的冰点下降度数。

氯化钠等渗当量法:氯化钠等渗当量系指与1g药物呈等渗的氯化钠质量。

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致热反应的物质,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最强的的是革兰阴性杆菌和霉菌。病毒也可。

12热原的性质:耐热性(250℃,30-40min;200℃,60min;180℃,3-4h可破坏)过滤性,水溶性,不挥发性,其他(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破坏)

13热原的主要污染途径:注射用水,原辅料,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制备过程与生产环境,输液器具。

14热原的去除方法:高温法(250℃,30min以上)酸碱法,吸附法(活性炭)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反渗透法,超滤法,其他(微波,二级以上湿热灭菌及提高灭菌温度时间)

滴眼剂:系指供滴眼用的成名溶液或混悬液。PH5-9 无菌

洗眼剂:将药物配成一定浓度的灭菌水溶液供眼部冲洗、清洁用。

如生理盐水,2%硼酸溶液

15IDDS:体内植物制剂:三大类:植入泵,高分子聚合物植入系统,可降解型注射式原位IDDS

16注射液的配制:浓配法/稀配法,活性炭作用:助虑,吸附杂质,除热原,脱色

17注射液过滤:影响因素:操作压力越大,滤速越快;毛细管孔径越小,阻力越大,滤速越慢;过滤速度与过滤器过滤面积成正比;药液的黏度越大,滤速越慢;滤速与毛细管长度成反比。

增加滤速的方法:加压或减压提高压力差;升高滤液温度,降低黏度;先进行预滤,减少滤饼厚度;设法使颗粒变粗以减小滤饼阻力。18常用助滤剂有:硅藻土,活性炭,滑石粉,纸浆

过滤装置:一般漏斗类(玻璃漏斗布什漏斗)重熔玻璃滤器(重熔玻璃漏斗、重熔玻璃滤球、重熔玻璃滤棒)砂滤棒,板框式压滤器。19按孔径分为1-6号1、2常压过滤,滤除大颗粒沉淀;3、4号减压过滤,滤除细沉淀物,5-6号滤除细菌、做无菌过滤用

20微孔滤膜过滤器:优点:A微孔的孔径小,截留能力强,有利于提高注射剂澄明度;B孔径大小均匀,不易出现微粒泄漏现象C在过滤面积截留颗粒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截留速度比其他滤器速率快40倍D滤膜无介质的过程,不影响滤液PH,不滞留药液E滤膜用后弃去,不会造成产品之间的交叉感染。

21混合机理:对流混合,剪切混合,扩散混合。

22混合的影响因素:物料粉体性质的影响,设备的影响,操作条件的影响,各组分的密度,各组分的黏附性与带电性,含液体或易稀释成分的混合,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第四章固体制剂-1

1吸附路径:口服给药—崩解—溶解—吸收至血液循环

2吸收快慢顺序: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3不同给药途径粒度要求不同:口服散剂为细粉(指能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100目150μm)的粉末不少于95%)儿科用及局部用散剂为最细粉,(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120目,125μm)的粉末不少于95%)也可根据用药部位不同另有规定;如眼用散,应全部通过9号筛(200目,75μm)

4分剂量: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

5散剂特点: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外用散的覆盖面积打,具收敛保护作用;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制备工艺简单,计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

标准筛常用“目”数表示筛孔大小,即以每英寸25.4㎜长度上的筛孔数目表示,孔径大小常用μm表示。

筛分用的药筛分为两种:冲眼筛和编织筛;根据运动方式分为摇动筛和振动筛。

倍散:小剂量的剧毒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剂量0.1-0.01g制成10倍散,0.01-0.001制成100倍散,0.001g以下的制成1000倍散。用等量递增法配制

颗粒剂:制软材(手握成团,轻压即散)—制备湿颗粒—颗粒的干燥—整粒与分级—质量检查与分剂量(105℃干燥至恒重,含糖颗粒应在80℃减压干燥,减湿重量不得超过2%,水分不得超过6%)

片剂分类:口服用片剂(片剂,包衣片,泡腾片,咀嚼片,分散片,缓释片,控释片,多层片,口腔速崩片);空腔用片剂(舌下片、含片,口腔贴片)外用片剂(可溶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

片剂常用的辅料:1、稀释剂(淀粉、蔗糖,糊精,乳糖,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无机盐类,糖醇类);2、润湿剂和黏合剂(常用的润湿剂为水和乙醇,黏合剂:淀粉浆,纤维素衍生物:a甲基纤维素b羟丙基纤维素c羟丙甲纤维素d羧甲基纤维素钠e乙基纤维素,聚维酮PVP,明胶,聚乙二醇,其他50—70%蔗糖溶液)3、崩解剂(除缓释、口含、咀嚼,舌下片等,一般需要加入崩解剂,如干淀粉,羧甲淀粉钠,L-HPC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CCNa交联羧甲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PVPP、泡腾崩解剂)4、润滑剂:助流剂(微粉硅胶)、润滑剂(硬脂酸镁)、抗黏剂(滑石粉,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类,月桂醇硫酸钠)

片剂的制备方法:制粒压片法(湿法制粒压片法,干法制粒压片法);直接压片法(粉末(结晶)直接压片法、半干式(空白)颗粒压片法

质量评价;外观性状;片重差异;硬度,脆碎度;崩解度;溶出度或释放度;含量均匀度

糖包衣的工艺流程:片芯—包隔离层—包粉衣层—包糖衣层—包有色糖衣层—打光

薄膜包衣:片芯——喷包衣液——缓慢干燥——固化——缓慢干燥—薄膜包衣片(2、3数次)

第五章固体制剂-2(胶囊剂、滴丸、膜剂)

胶囊壳成分为水溶性明胶,固不可填充药物为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以防囊壁溶化)

胶囊分为:硬胶囊,软胶囊(胶丸),缓释胶囊(非恒速),控释胶囊(恒速或近恒速),肠溶胶囊(肠溶材料)

基质吸附率=基质重量/固体重量受药物粉末形态、大小、密度、含水量影响

软胶囊制法:滴制、压制法

肠溶胶囊制备:明胶与甲醛作用成甲醛明胶,无游离氨基失去与醛结合力,只在肠溶液中溶解。明胶表面包被肠溶材料,后用蜂蛸作外层包衣。

滴丸剂: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加热溶化混匀后滴入不想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主口服。制备要点:选择适宜基质,确定合适的滴管内外口径,滴制过程中保持恒温,滴制液液压恒定及时冷凝。

PVA:聚乙烯醇:由聚醋酸乙烯酯经醇解而成的,成膜材料

膜剂组成:主药:成膜材料(PVA等),增塑剂(甘油、山梨醇等),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80,十二烷基硫酸钠,豆磷脂等),填充剂(CaCO3,SiO2,淀粉)着色剂(色素,TiO2)脱膜剂(液体石蜡)第六章半固体制剂

软膏系指药物与油脂型或熔融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常用基质: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及亲水或水溶性基质。

乳剂型基质特点:增强润滑性,易于涂布;对油水均有一定亲和力;药物的释放和透皮吸收较快;O/W型基质不能用于分泌物较多的皮肤病,需加入防腐和保湿剂。

凡士林特点:又称软石蜡,由多种分子量烃类组成的半固体,化学性质稳定,无刺激性适用于遇水不稳定药物,熔程为38——60℃。吸收5%水不适于有多量渗出液药物,加入羊毛脂,胆固醇或某些聚高级醇类可提高其吸水性能。与水溶性药物配合增加表面活性剂。羊毛脂特点:为淡黄色粘稠微具特臭的半固体,是羊毛上的脂肪性物质的混合物。有良好的吸水性,吸收30%的水分以改善黏稠度,称为含水羊毛酯。可吸收两倍谁而形成乳剂型基质。常与凡士林合用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与渗透性。

乳剂基质常用乳化剂:皂类(一价皂:一价金属子离子钠、钾、铵的氢氧化物、硼酸盐或三乙醇胺、三异丙胺等的有机碱与脂肪酸作用生成的新生皂。HLB为15-18,易成O/W型乳剂型基质。多价皂:二、三价金属氧化物与脂肪酸作用形成的多价皂,HLB<6成W/O乳剂基质且较一价皂成O/W稳定。)脂肪醇硫酸钠类(如十二烷基硫酸钠是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与W/O型乳剂合用调整适当HLB值,适宜PH值6-7)司盘类(脂肪酸山梨坦:HLB4.3-8.6 W/O型)吐温类(聚山梨酯:HLB10.5-16.7,为O/W型乳化剂)

软膏剂的附加剂:抗氧剂,防腐剂

油脂性基质的软膏主要采用:研磨法和熔融等乳化法

水溶性基质目前主要是合成的PEG类高分子药物。

眼膏剂规定:1、基质应过滤灭菌,不溶性药物成细粉,眼膏剂、眼用乳膏剂、眼用凝胶剂应均匀细腻无刺激,装量<0.5g。2、遮光密闭贮存3、启用后最多使用四周。

卡波沫又名卡波普为丙烯酸与冰系剂蔗糖交联的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性凝胶基质。

栓剂制备:冷压法(油脂性基质),热熔法(水溶性基质)

置换价(DV):药物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DV=W/G-(M-W) G 为纯基质平均栓重,M为含药栓的平均重量,W为每个栓剂平均含药重量。

热熔法:熔融基质—加入药物混合物—注模—冷却—刮削—取出—成品

栓剂质量评价:重量差异,融变时限检查法,药物溶出与吸收试验,稳定性和刺激性试验,微生物限度。

第七章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气雾剂优点:速效定位;清洁无菌,稳定;避免首过效应;准确控制剂量。缺点:成本高;抛射剂具有较高挥发性,具致冷效应,受伤皮肤产生不适和刺激;氟氯烃类化合物可致敏心脏,对心脏病患者不宜。

气雾剂组成:抛射剂,药物附加剂,耐压容器和阀门系统

抛射剂多为液化气体,分为氟氯烷烃类、碳氢化合物类及压缩气体。抛射剂的用量大,蒸汽压高,喷射能力强,反之则弱。

吸入粉雾剂特点:由微粉化药物与载体以胶囊、泡囊或多剂量贮库形式,采用特制干粉吸入装置,由患者主动吸入肺部;剂量不受定量阀门控制,最大剂量大于气雾剂;避免氟氯烷烃类造成副作用及污染;药粉粒径在10μm以下;加适量载体,润滑剂增加流动性;易吸潮,凉暗保存。

第八章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浸出制剂的特点:具有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作用,有利于发挥某些成分的多效性;作用缓和持久,毒性较低;提高有效成分的浓度,减少剂量便于服用;贮存易发生沉淀,易变质,影响制剂的质量。影响浸出因素:浸出溶剂;药材的粉碎粒度;浸出温度;浓度梯度;浸出压力;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速度;新技术的应用;(浸出时间;成分分子大小)

浸出过程:浸润渗透—触吸溶解—扩散—置换

浸出溶剂:水,乙醇。

乙醇含量>90%适合浸出提取挥发油、有机酸、内酯、树脂;50-70%生物碱,苷类;<50%蒽醌类;40%缓解某些苷酯水解;>20%防腐。

浸出方法: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

浸渍法适合黏性、无组织结构,新鲜及易于膨胀的,尤其是有效成分遇热易挥发或易破坏的药材。

渗漉法:适用于高浓度浸出制剂制备,贵重药材的提取及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药材。

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均较稳定的药材。流浸膏剂:蒸去部分溶剂,每1ml相当于1g;浸膏剂:蒸去全部溶剂,每1g相当于原药材2-5g;酒剂:要采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煎膏剂:加糖或炼蜜制成的稠厚半流状制剂。

第九章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

特性溶解度: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和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

平衡溶解度:指某一温度下药物表观溶解度,即达到饱和时浓度。一般在低温4-5℃,体温37℃下进行。

第十章表面活性剂

分类:按来源分:天然表面活性剂,合成表面活性剂;按分子组成特点和即兴集团解离性质分:离子型(阳离子型:季铵类:洁尔灭(苯扎氯铵)新洁尔灭(苯扎溴铵);阴离子型:高级脂肪酸盐类,硫酸化物,磺酸化物);非离子型,司盘吐温类(脂肪酸甘油脂,多元醇型,聚氯乙烯型,聚氯乙烯-聚丙乙烯共聚物);按溶解性质:水溶性,油溶性;按分子量大小:高分子,低分子。

泊洛沙姆又名普朗尼克由聚氧乙烯与聚氧丙烯聚合成。泊洛沙姆188(普朗尼克F68):O/W型乳化剂,静脉乳剂,无毒、无抗原性、无致敏性、无刺激性、化学性质稳定及不易溶血,制备乳剂耐受热压灭菌和低温冷冻,不改变其物理性质。

HLB: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油/水综合亲水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

CMC: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MAC (当表面活性剂用量为1g时,增溶药物达到饱和的浓度,即为最大增溶浓度)CMC越小,缔合数越大,MAC越高。

表面活性剂的临床应用:1、增溶剂:非极性物质如奔、甲苯可完全进入胶束内核的非极性中心区而被增溶。增溶剂的加入顺序:赠溶质与增溶剂先混合,再加水。2、乳化剂:HLB 8-16 O/W型;3-8 W/O 型。3、润湿剂:HLB7-9。4、起泡剂和消泡剂5、去污剂6、消毒剂和杀菌剂

起悬:对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溶解度下降,析出,溶液出现混浊,称起悬,混点或浊点,此时温度大多在70-100℃。第十一章药物微粒分散体系的基本理论

分散体系按粒径分:小分子真溶液(d<1nm)胶体分散体系(1-100nm)粗分散体系(>100nm)

微粒范围(10-9~10-4m):1、属于胶体微粒体系:纳米乳、纳米脂质体、纳米粒、纳米囊、纳米胶束(<100nm)2、表面活性剂毒性:阳>阴>非离子型

属于粗分散体系微粒:混悬剂、乳剂、微囊、微球(100nm—100μm)微粒分散体系重要作用:1、粒径小、有利于提高药物,溶解度及速度以及难溶药物生物利用度;2、提高分散性与稳定性;3、药物体内分布的选择性;4、微囊、微球一般是明显缓释控释作用延长药效;

5、减少剂量,降低毒副作用;

6、改善药物在体内外稳定性

微粒分散体系动力学性质(P278)微粒分散体系光学性质、微粒分散体系电力学性质(P279)如果微粒体系能够成絮凝状态或一直保持反絮凝状态而不沉淀,即体系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

方法:1、使用絮凝剂使微粒保持絮凝状态防止结块2、将微粒分散于结构载体体系维持粒子反絮凝状态3、加入絮凝剂并将微粒体系与结构化载体体系混合

微粒分散体系普遍存在:絮悬,凝结,沉降等物理稳定性问题为热力与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粒径测定:电子显微镜:1、透射电流(TEM)成偶为平面,无立体感2、扫描电流:有立体感(SEM)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药物稳定性包括: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生物学稳定性,药效学稳定性,毒理学稳定性

一级反应半衰期:t1/2=0.693/k t0.9=0.1054/k k单位:s-1,min-1,h-1,d-1 lgc=lgc0-kt/2.303

各类反应多数为一级或伪一级反应

药物化学降解途径:主要为氧化和水解。1、水解:酯类,酰胺类2、氧化:酚类、烯醇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3、其他:异构化、聚合、脱羧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稳定化方法:处方因素:1、PH值影响,调节最稳定PH;2、广义酸碱催化影响:配缓冲液3、溶剂的影响(P299)4、离子强度的影响:尽量减少5、表面活性剂:正确选用6、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影响:选适宜的。外界因素:1、温度:降低灭菌、温度、缩短时间,热敏者,冷冻干燥等2、光线:避光3、空气影响:加抗氧剂4、金属离子:选纯度较高的原辅料,避免金属器皿,加螯合剂5、湿度和水分:控制水分6、包装材料:选用适宜

原料药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

药物制剂:加速试验,长期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强化试验)再次加速试验更强烈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及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和建立降解产物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有:高温试验(60℃,10天),高湿度试验(25℃于90%±5%湿度放置),强光照试验(4500lx±500lx,放置10天)加速试验:在超常条件下进行(40±2℃,相对湿度75%±5%条件下放6个月)对温度敏感的(25±2℃,相对湿度60±10%,6个月)长期试验:在接近药品试剂贮藏条件下进行,目的为制定有效期提供依据(25±2℃,相对湿度60±10%,12个月)

第十三章粉体学基础

真密度:粉体质量除以不包括颗粒内外空隙的固体体积ρt;

颗粒密度:粉体质量除以包括开口细孔和闭口细孔内的颗粒体积ρg;

松密度:ρb:粉质除其所占容器体积,亦称堆密度。ρt>ρg>ρb 休止角:粒子在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上滑动时,受重力和粒子间摩擦力,当这些力达平衡是静止,此时粉体对基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最大角,是测定粉体流动性好坏最简便的方法。角度小,流动性大,≤40°,满足生产要求,≤30°时,流动性好。

临界相对湿度(CRH):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大于某个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此时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CRH越小,越易吸湿。

固体润湿性用接触角表示,液滴在固液接触边缘的切钱与固体平面间的夹角,称接触角。

休止角与接触角的区别:1、接触角为液固间,休止角为固固间2、二者产生的力不同,休止角为摩擦力与重力平衡产生,接触角为界面张力平衡得到。

黏附性不同分子间产生的引力,凝聚性:同种分子间产生的引力:压缩性:粉体在压力下体积减少的能力;减形性:物料紧密结合成一定形状的能力。

第十四章流变学基础

纯液体和多数低分子溶液在层流条件下的切变应力S和切变速度D 成正比,称牛顿方程:S=F/A=ηD遵循该法则称牛顿流体,不遵循者为非牛顿流体,如:高分子溶液,胶体溶液,乳剂,混悬剂,软膏剂及固液均匀体。

测定非牛顿流体用:旋转黏度计,圆椎平板粘度计,转同粘度计。测定牛顿流体用:毛细管黏度计,溶球粘度计+非牛顿流体用粘度计。第十五章药物制剂的设计

药物制剂的设计内容:1、处方前研究2、选择合适剂型3、选适宜辅料和添加剂4、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

制剂设计基本原则: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稳定性、顺应性及

降低成本,简化工艺。

溶出速度:混悬剂>散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处方前工作:通过实验研究或以文献资料中获得所需科学情报资料、如药物的物理性状,溶点、沸点、溶解度、溶出速度、多晶型、PKa、分配系数、物理化学性质等。

溶解度和PKa应首先测定,溶解度决定药物能否制成注射剂或溶液剂。PKa决定使用人员用已知PH变化解决溶融问题或选用合适的盐,以提高制剂稳定性。

分配系数:油水分配系数p=油相中药物浓度/水相中药物浓度。方法:用V2ml有机溶剂提V1药物饱和水溶液,平衡时V2浓度为C2,则P=C2V2/C1V1-C2V2

药物注册: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的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申报新制剂研究的主要内容:1、处方与制备工艺2、稳定性研究3、溶出度和释放度4、生物等效性试验

溶出度:药物μ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限度。

释放度:系指药物从缓释、控释、肠溶剂中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度和限度

对固体制剂,特别难容药物固体制剂,溶出成为药物吸收主速过程,一般认为难溶/难吸收药物,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的药物,要求速效或长效,用于治疗严重疾病或急救用的药物,都需进行溶出度和释放度试验,因为这些药物的溶出度和释放度直接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以静脉注射的生物利用度定为100%,该药的其他制剂与静脉注射剂比较,所得的生物利用度称为绝对生物利用度。

第十六章制剂新技术

固体分散体特点:提高难溶药物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制备缓释、控释制剂;制备肠溶制剂

载体材料:水溶、难溶、肠溶性载体材料

水溶性载体材料:聚乙二醇(PEG)、聚维酮(PVP)、表面活性剂类,纤维素衍生物(HPC,HPMC)

难溶性载体材料:乙基纤维素(EC),聚丙烯酸树脂(缓释),其他(胆固醇)

肠溶性载体材料:纤维素类:CAP(纤维醋法酯)聚丙烯酸树脂类

固体分类体类型:简单低共熔混合物,固态溶液,共沉淀物

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研磨法,双螺旋挤压法

β-CD:7个单体成棱柱状晶体,α-β,γ-CD中β-CD溶解度(水中)最小

包合物制备方法:1、饱和水溶液法:CD饱和水溶液—加药—充分搅拌—洗涤干燥,效率高,时间长。2、研磨法:β-CD—2至5倍水—研匀—加药—研成粉状—低温干燥3、冷冻干燥法(适于包合物易溶于水,易分配变色)4、喷雾干燥:难溶性疏水性药

纳米乳(d:10-100nm)的乳滴分散于某一种液体介质中形成的热力学稳定体系:亚微乳(d:100-1000nm)稳定性介于普通乳与纳米乳之间。(微乳)

纳米乳与亚微乳制备材料:1、乳化剂:天然乳化剂(阿拉伯胶。西黄耆胶及明胶等)无毒,价廉,易微生物污染;合成乳化剂(常用非离子型:脂肪酸山梨坦span,聚山梨脂tween.

2、助乳化剂:调节HLB,成更小乳滴,为药用短链醇/适宜HLB值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乙二醇、甘油、聚甘油酯)

乳剂质量评价:乳粒大小及其分布,药物含量,稳定性

微囊系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做囊膜,将固态/液态药物包裹成药壳型的微囊,为一种技术而非剂型。

囊化目的:1、掩盖不良气味及口味2、提高稳定性3、减少药物胃内失活及胃刺激性4、液态药固化便于贮存及应用5、减少复方药物配伍变化6、缓释,控释7、药物浓集于靶区,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8、可将活性炭或生物活性物质包囊

微囊制备:物理化学法、物理机械法、化学法、其中主要用单凝聚法,复凝聚法

单凝聚法:在高分子材料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高分子的溶解度而凝聚成囊的方法。

药物、明胶溶液—混匀—混悬液—(加入10%HAc调节PH3.5-3.8;50℃加60%Na2SO4)—凝聚囊—稀释液—沉淀囊—(15℃,37%甲醛;20%NaOH调节PH8-9)—固化囊—水洗无甲醛—微囊复凝聚法:使用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材料作为复合材料一定条件下交联且药物凝聚成囊的方法,适于难溶药物的微囊化。

药物、明胶溶液、3-5%阿拉伯胶溶液—混悬/乳剂—(50℃,12%HAc 调剂PH4-4.5;明胶带正电,阿拉伯胶带负电,二者络合沉淀)—凝聚囊—(30-40℃成囊材料3倍水)—沉降囊—(15℃37%甲醛,20%NaOH 调节PH8-9)—固化囊—水洗无甲醛,微囊

溶剂-非溶剂法:在材料溶液中加入一种对材料不溶的溶剂,用以引起相分离而使药物呈囊的方法。

纳米粒:粒径在10-100nm,亚微粒:粒径100-1000nm,药物达到血液系统时,药物根据其化学结构决定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从而影响其生物特性,制成粒子后可隐藏其理化特性,在体内依赖载体的理化性质。

脂质体载体材料:1、磷脂类:卵磷脂,脑磷脂,大豆磷脂及其他合成磷脂2、胆固醇类:流动性缓冲剂,低温膜的流动性上升,高温,膜的流动性下降

第十七章缓释控释制剂和迟缓制剂

缓释制剂: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药物释放为一级速度过程。

控释制剂:指药物能在预定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液浓度长期恒定维持在有效程度范围内的制剂。

狭义控释为预定时间内以零级或接近零级速度释放药物的制剂。

缓控释制剂的特点:1、减少服用次数;2、“峰谷”波动小,血浓平稳,可避免超时治疗浓度范围毒副作用,又能保持有效浓度范围内维持疗效;3、减少用药总剂量,用最小剂量达最大药效,但药剂量>1g,半衰期<1h。半衰期很大>24h,不适制成缓控制剂,对于某些特定部位药物不适口服缓释,如VB2,以及溶解度极差的也不适宜。缓控释制剂的缺点:1、临床用药剂量调节灵活性差,不能立即停止治疗2、不能灵活调动给药方案3、成本高

体内外评价中取样点设计:1、一般第一点为开始0.5-2h,观察是否有交释2、第二点为中间取样点(累计释放率50%)确定释药特性3、最后(累计释放率>80%)用于考察释药量是否基本安全。

生物利用度:各种药物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生物等效性:一种药物不同剂型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含以相同的剂量,反映其吸收速率和程度的动力学参数,没有明显统计差异。

靶向制剂:又称靶向给药系统(TDS)指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选择性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内或靶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理想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定位浓集、控制释药以及载体无毒可生物降解三个要素。

靶向制剂分类:1、被动靶向制剂:乳剂、脂质体、微球、纳米粒等2、主动靶向制剂:经修饰的药物微粒载体系统和前体药物与药物大分子复合物;3、物理化学靶向:磁性制剂,栓塞制剂,热敏制剂,PH敏感制剂。

第十八章透皮给药制剂

TDDS: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给药系统,系指经皮给药的新制剂。最主要障碍是角质层。

透皮给药特点:1、避免首过效应及胃肠道失活,提高疗效2、维持最佳血药浓度,增强疗效,减少胃肠道给药毒副作用3、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4、可通过调节给药面积调节剂量,减少个体内或个体间差异,可随时停止。

透皮吸收促进剂:指那些能渗透进入皮肤降低药物通过皮肤阻力,降低皮肤屏障,加速药物穿透皮肤性能的物质。1、表面活性剂:增加角质层类脂流动性;2、二甲基亚砜及其类似物:主作用于角质层脂质3、氮酮类化合物:Azone,对亲水性药物促渗作用大于亲脂性,作用于角质层细胞间脂质的胆固醇,神经酰胺类。

第十九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是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利用某些微生物、植物/动物来生产的药品。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也称为生物技术药物。蛋白质类主要解决稳定性问题。

蛋白质类药物稳定剂:缓冲剂,表面活性剂,糖和多元醇,盐类,聚乙二醇,大分子化合物,组、甘、谷、赖氨酸的盐酸盐,金属离子

固态蛋白质药物常用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来提高制剂稳定性。

控释微球制剂四种制备方法:复乳液中干燥法,低温喷雾提取法,喷雾干燥法,超临界萃取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