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温故诊查:

1、完成光路图

2、为什么说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提示:从是否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和光屏是否能承接两方面区分。)

自学善思一:照相机(阅读教材94 --95)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

(2)像到镜头的距离与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哪个远

(3)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4)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5)像与物体位于镜头的同侧还是异侧

合作探究一:

1、想想做做:自制模型照相机(教材94)

2、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应怎么做

自学善思二:投影仪(阅读教材95)

(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

(2)像到镜头的距离与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哪个远

(3)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4)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5)像与物体位于镜头的同侧还是异侧

合作探究二:

1、投影仪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观看起来不方便,要想使像成在前面的屏幕上,你有什么办

法吗

2、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应怎么做

自学善思三:放大镜(阅读教材95并用放大镜观察书上的字)

(1)放大镜本身是一个镜。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4)像与物体位于放大镜的同侧还是异侧

(5)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应怎么做

达标训练

1

2

(1)属于实像的有:

(2)属于虚像的有:

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眼睛受骗”④照相机的像

⑤投影仪的像⑥放大镜的像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学案:生活中的透镜(葵城中学初二物理) 【知识回顾】: 1. (比较不同点) 一.照相机 1、自主阅读课本94页第1段并回答: 我所观察到的照相机有一个镜头,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它相当于一个 (填:凹、凸)透镜,早期的照相机在胶片上成的是 、 (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像。 2、学生实践活动:将凸透镜对着窗外的景物,在透镜的另一侧较近的位置用书本白色底面作光屏,适当调节整透镜到书本的距离,观察书本上出现的像的正倒、大小。将结果记录在下: ①.在白纸(光屏)上成的是 、 (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像。 ②.像与物体的位置位于凸透镜的 (填:两侧或同侧) ③.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 (填:大于、小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 二.投影仪 3、学生观察活动:改变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使物体离透镜到比较近... 的位置的时候会有什么现象? ①.在纸(光屏)上成的是 、 (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像。 ②.像与物体的位置位于凸透镜的 (填:两侧或同侧) ③.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 (填:大于、小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 4、理解:透镜成像中的“倒立”含义:像的位置相对于物体的对应位置 (填:上下、左右、上下左右)对调。 对应练习:利用投影仪要在屏幕上得到一个像“F ”,面对屏幕投影片的的字的位置应该是 。 三.放大镜 5、自主阅读95页并完成活动:(1).把透镜平放紧贴在书本上有字的地方,然后适当将透镜远离书本一小段距离并观察: ①.眼中出现的像是 、 (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像 (2).保持眼睛与书本上之间的距离不变,再把透镜紧贴在书本上,慢慢增大透镜与书本之间的距离(物距)并观察: ②.眼中出现的正立的像的放大效果明显 (填:加强或减弱)。 四.实像和虚像的识别与区别 6、学生思考,对比归纳: ①.比较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的相同点是:①.总是 (填:正立或倒立);②.都位于透镜的 (填:同侧、两侧);③.在成像的位置上都 (填:可以、不可以)用光屏接收;④.都是物体射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射出后的光直接会聚而成的,这种像叫实像。 ②.而用放大镜所看的像是:①.总是 (填:正立或倒立);②.物体射出的光经过 折射后的光 (填:有、没有)会聚;③.在成像的位置上 (填:可以或不可以)用光屏接收;④.位于透镜的 (填:同侧、两侧),这种像叫虚像。

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案

班级姓名 5.2生活中的透镜 八年级物理撰写人:李振香审稿人:徐清涛序号:25日期:2012.12.4 课前预习: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__________。 对凹透镜来说,是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对凹透镜而言,是指其延长线通过虚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__________平行.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________。 预习检查: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手画)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记住幻灯机、照相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重点) 2.能简单的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难点) 课内探究: 探究一、照相机 1.照相机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透镜。阅读课本,总结照相机所成像的特点: (1)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底片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像距)。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照片上所成的像越。 (3)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大”或者“小”) (4)物和像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 (5)远处的物体通过照相机的镜头成______、______的___ _像。 2.为了使底片上的像大点,物体要______照相机,同时镜头和底片的距离(暗箱)______一些。(填“远离”或“靠近”) 跟踪练习: 1.小华做实验时,拿起一个装满水的烧瓶,透过烧瓶看到讲台上的老师倒立缩小的像,下列光学器材中,与上述现象的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平面镜 C.投影仪 D.照相机 探究二、投影仪 1.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仔细阅读课本,总结幻灯片或投影仪所成像的特点: (1)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 (2)投影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 (3)投影仪屏幕上所成的像一定比投影片上放物体。(“大”或者“小”) (4)物与像在凸透镜的(填“同侧”或“异侧”)。 (5)物体通过的镜头成_______、_______的_____像。 2.为了使屏幕上的像大点,幻灯片离镜头_______,同时屏幕离镜头_______。(“近点”或“远点”)跟踪练习:2.放映投影时,要在屏幕上得到一个“p”的像,应插入的影片是()

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庄河市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主备:邵忠辉副备:张延喜审核:备课时间:2013.11.20 一、知识回顾 1、凸透镜三条特殊的光线: 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必过。 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与。 穿过光心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 2、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在2倍焦距外时,成、、像;物体距离2倍焦点越近,像的大小越,像距越。 物体在2倍焦距以内1倍焦距外时,成、、像;物体距离焦点越近,像的大小越,像距越。 物体在焦点内时,成、、像;物体距离焦点越近,像的大小越,像距越。 二、学习提示 (一)阅读教材94页,“照相机”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照相机里的镜头是镜。 2、照相机成的是、、像。像的位置在。 3、当被拍摄者(物体)远离照相机时,底片上的像变大还是变小?。你的理由是。 拍摄照片时,物体与相机的距离必须在的位置上。 4、若被拍摄者(物体)不动,要使底片上的像变大,我们可以将照相机的凸透镜向移动,同时,要在底片上获得清晰的像,底片应该向移动。 (二)阅读教材95页,“投影仪”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投影仪里的镜头是镜。 2、投影仪成的是、、像。像的位置在。 3、当投影仪远离屏幕时,像变大还是变小?。你的理由是。 使用投影仪时,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必须在的位置。 当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一定时,要增大屏幕上的像,我们可以投影仪的凸透镜向移动,同时,要屏幕上获得清晰的像,投影片应该向移动。 (三)阅读教材95页,“放大镜”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放大镜是镜。 2、放大镜成的是、、像。像的位置在。 3、要使看到的像更大,放大镜要被放大的物体。 (四)阅读教材96页,“实像和虚像”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实像 1、实像是和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或异侧) 2、实像(“能”或“不能”)用眼睛观察到,(“能”或“不能”)用光

「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 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_ _的位置.在相当于__ __的胶片上得到___ _,__ _的___ _ 像. 2.放幻灯时,银幕上出现了一面旗,它的形状如图中的A相似,则幻灯机上的旗应是() 3.幻灯机的幻灯片要___ _在___ _透镜的后面比焦点略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___ _,___ _的像. 4.关于放大镜,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B.用放大镜可得到物体倒立的像 C.物体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 D.只有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5.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 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6.下图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右图,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后的____像. 7.如图3—19为照相机的结构示意图,A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__________后会聚在__________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 图3—19 8.如图3—20是一台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B是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投影片放在哪个地方?把这个地方在图中标出来 . 图3—20 9.小王在看地图时,有一个细小地方总是看不清楚,他想放大了再看,于是将地图放在玻璃板下,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于是看清楚了.请你帮他分析,这是为什么? 10.一个人照一张一寸照片后,又想照一张2寸照片,摄影师应使 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 D.照相机靠近人,暗箱缩短 *11.照相机的调焦装置是用来调节镜头到__________的距离的,当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要往前伸,离胶片__________一些,光圈是用来控制进入镜头__________多少的;快门是用来控制曝光__________的. 12.幻灯机与投影仪不同的是直接把像水平投到屏幕上,不需平面反射光.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应把幻灯片__________放.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将幻灯机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屏幕,并将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__________(填“增大”或“缩小”). 13.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时,为了看得更清楚些,应尽可能让凸透镜离标本__________些,但这个距离不能大于__________. 14.如何做下面的实验? 如图3—21,有A、B两个盒子,里面各放了一块透镜,手指接触不到透镜,无法判断透镜边缘和中间厚薄的差别.但盒子中间是透明的,可在盒子的一方通过透镜看到盒子另一方发出的光线.小华想知道盒子里装的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你帮他想想办法 .

生活中的透镜_学案_doc

3.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学习重点: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难点:理解实像和虚像。 知识回顾: 1、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2、作图: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自主学习: 一、照相机 动手做一做:模拟照相机:拿一凸透镜对着窗外的景物,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光屏,移动透镜到光 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清晰的像,观察成像情况。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底片相当于________。照相时,物体离镜头_____(远、近), 像离镜头(远、近),像是_________(正立、倒立)、_________(放大、缩小)、_________(实 像、虚像). 二、投影仪、幻灯机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物体离镜头比较_____(远、近),像离镜头比较(远、 近),像是_________(正立、倒立)、_________(放大、缩小)、_________(实像、虚像). 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映投影仪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投影片的正确插法是图中的() 三、放大镜 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时,放大镜离物体______,放大镜成的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四、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实像能呈在光屏上。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而形成 的,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 凸透镜成实像的原理: 凸透镜成虚像的原理: 总结: 自我检测 1.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

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 生活中的透镜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的性质。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4.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重点: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的性质。通过观察和制作,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难点: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等生活中的透镜的使用。 二、知识准备 1.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 凸透镜可以成几种像?成像条件是什么? 2.怎样区分虚像和实像? 三、学习过程 【学点一】照相机 1.请先仔细观察实际照相机镜头的形状,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再自学阅读课本62 ~63页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 、 的像。 2.请阅读课本63页中“想想做做”,然后自己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 要求:(1)两人一组动手制作,两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2)制作完成后,请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跟踪练习一: 1.右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图。看一看:照相机的核心构造中有 、 .想一想: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 (填“倒立的”或“正立的”)、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如图所示,纸筒A 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 的一端嵌了一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为了在A 端得到清晰像,这时( ). A.眼睛应对着B 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一、知识和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导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今天我们通过观察、研究走近它,认识它。预习导学 1、凸透镜的特点: ;凹透镜的特点:

2、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3、观察课本81页下图阅读课文然后填空:来自物体的光经过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的物质,它在暴光后发生化学变化,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4、阅读课文82页观察图然后请回答: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形成一个的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5、阅读课文,观察图然后请回答:放大镜也是,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合作探究:知识点 1、照相机: 1、照相机的原理:照相机前面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 ,成像在暗箱中的 _____ 上。被照物体离相机较远,成_____、_____ 的_____像。 2、照相机的结构: 镜头…… 胶卷…… 快门……友情提示:实际照相机上有一个调焦环可以旋转,使镜头向外伸或是向里缩来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快门用来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光圈用来改变进光孔的大小。怎样才能既快又好的照出自己满意的照片呢?首先我们要通过改变相机与被照物体间的距离,得到大小合适的像,离物体越近,像越大,反之,离物体越远,像就越小;然后再旋转调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5章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学案(含答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生活中透镜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形成原因及异同点。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理解成像特点。 难点:实像与虚像的形成原因的区分。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_______在胶片上,形成_______的像。 2.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使屏幕上成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放大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照相机 问题1:照相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胶卷相当于什么?物体在胶卷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照相机的主要结构:等; 镜头:相当于;胶片:相当于。 照相机照相机成。 实验1:自制照相机 制作模型照相机,利用利用自制照相机观察远处及近处的景物。 现象:成、、的像 近景:镜头,镜头距物体,暗箱; 远景:镜头,镜头距物体,暗箱。 探究活动二投影仪 问题1:投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投影仪的主要结构:等。 问题2: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屏幕相当于什么?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镜头相当于;屏幕相当于; 平面镜的作用是,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问题3:投影片在银幕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投影仪成 问题4:怎么让屏幕上的图片是正的? 将幻灯片插入胶片台。 问题5:若要想在屏幕上得到的图像更大、更小些怎么办? 像变大:幻灯机屏幕,镜头调节,(物距、像距)像变小:幻灯机屏幕,镜头调节,(物距、像距)探究活动三放大镜 问题1:放大镜的实质是什么?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在一定范围内,将放大镜靠近物体,所成像变小,远离物体,所成像变大。探究活动四实像和虚像 实像虚像 成因 相交 而成 相交而成 倒正立立 特点 用光屏来 承接 用光屏来承接 都能用眼睛观察到 举例 当堂检测 1.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老花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用它拍照时,可以得到放大的像 C.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都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 D.使用凸透镜制成的幻灯机,在屏幕上可以得到正立的像 2.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3.如图所示,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设备,下面关于投影仪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的作用是通过折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B.投影仪所成的像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 C.要使投影仪清晰成像在更远的屏幕上,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 D.屏幕表面粗糙,不利于光发生漫反射 4.如图所示,人透过透镜所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 )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讲解 (基础)——初中物理【名校学案+详细解答】

生活中的透镜(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及构造; 2.知道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及构造; 3.理解放大镜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实像和虚像的特征,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5.掌握照相机和投影仪在使用中的调节。 【要点梳理】 要点一、照相机 1、照相机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2、构造:镜头(凸透镜)、胶片、调焦环、光圈环、快门等几部分组成。 3、成像特点: (1)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2)像距小于物距; (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要点诠释: 1、物体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底片离照相机的距离(像距)。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越小,像的位置(底片或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越近。 要点二、幻灯机和投影仪 1、成像原理及示意图: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

2、构造:凹面镜、光源、螺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 要点诠释: 1、幻灯机和投影仪的调节: (1)透明胶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像距); (2)透明胶片离镜头越近时,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所以要想让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向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增大投影仪到光屏的距离。 (3)幻灯机(投影仪)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如下图: 类别构造作用 幻灯机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聚光镜加强照到幻灯片上的光 凹面镜反射会聚光线,照亮透明胶片 光屏承接像 投影仪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螺纹透镜会聚光线,照亮透明胶片 平面镜改变光路 凹面镜反射会聚光线,照亮透明胶片 光屏承接像 要点三、放大镜 1、成像原理:放大镜(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成像规律: (1)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2)放大镜离被观察的物体越近,所成的像越小;放大镜离物体越远,所成的像越大; (3)如果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大到一定程度,所成的放大的虚像便消失了。 要点四、实像和虚像 1、实像: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形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适度的位置,能记录下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实像。 2、虚像:没有实际光线会聚,只是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虚像处发出。 3、物距:物体和透镜之间的距离叫物距。 4、像距:像和透镜之间的距离叫像距。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教 案 ------------------------------------------作者xxxx ------------------------------------------日期xxxx

八年级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核心素养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实际的科学素养。 我的策略 首先以老相机拍照的有趣视频设谜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设计“自制简易模型照相机”、动手制作并在观察、分析中感知初步结论。然后在导学案引领下由浅入深,配合以简单的合作验证小实验,对投影仪、放大镜逐个展开教学,让学生感知三种像的缩放、倒正。复习“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引起学生对实像、虚像知识的回忆,启发学生对其判断方法的思考。在教学软件的辅助下分层次进行光屏承接和定态光路的教学,铺垫合理梯度突破教学难点。最终引导学生站在光路的高度整合像的缩放、倒正、虚实,全面认识三种情况下像的性质。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在第四章折射的基础上学习了两种透镜,本节主要讲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三种应用: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本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三种应用,明确它们的成像特点,掌握判断成像虚实的方法,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尤为密切,很多学生头脑中都有丰富、具体的感性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利用学生这些已有知识,让学生经历照相机模型 的制作、观察、分析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对成像进行有目的观察比较,总结不同应用的成像特点。【教学目标】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教学难点实像和虚像的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 采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设谜揭秘激趣的三重配合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一、自学任务与指导 读课本94-96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找到答案以后在课本上划出来,对应目标的重点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记。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尽量在组内解决,如果解决不了,请将困惑写在自学困惑一栏。 做自学检测并做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胶卷相当于,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立、的像。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像距(填“大于”或“小于”)。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填“同侧”或“异侧”)。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物体经投影仪成立、的像,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像距(填“大于”或“小于”)。像和物体位于镜头的(填“同侧”或“异侧”),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像距。(填“大于”或“小于”)。 3.放大镜相当于一个镜,物体经放大镜成立、的像,像与物在透镜的侧(填“同”或“异”)。 二、自学检测 1.用照相机给某人拍了一张半身像后,再给他拍一张全身像,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近一些 B.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离底片的距离近一些 C.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远一些 D.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到底片的距离远一些 2.使用投影仪时,胶片在屏幕上的投影太小了,致使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楚,要使屏幕上的投影更大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镜头向下调,屏幕离投影仪近一些 B.将镜头向下调,屏幕离投影仪远一些 C.将镜头向上调,屏幕离投影仪近一些

D.将镜头向上调,屏幕离投影仪远一些 四.合作探究 根据下列提示以小组分析、讨论实像、虚像的区别(完成表格)。 五.课堂自测 1..以下物品中没有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的是( ) A.穿衣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放大镜 2.某同学把照相机、投影仪及放大镜成的像作了比较后,他认为这三种仪器所成的像具有如下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实像都和物体分别居于透镜两侧 B.虚像都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一侧 C.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D.虚像都是放大的,实像都是缩小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实像 B.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C.投影仪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D.放大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 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仪器,放大镜是一块凸透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它们之中能成缩小、倒立实像的是,能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是,能成放大、正立虚像的是. 5.小伟同学拿着放大镜看书,当他把放大镜放到一个位置上时,从放

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南关中学 初二 年级 物理 学科导学案 主备教师:李晋燕 时间 学习内容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个案设计 【 例2】晓晨同学在校门前给全班同学照集体像,发现两边的两个同学照不上,请协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五反馈拓展 1.以下不属于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是( ) A .照相机 B .放大镜 C .投影仪 D .潜望镜 2.物体通过以下光学器件,能够成放大的实像的是() A 照相机B 投影仪 C .放大镜D 平面镜 3.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人参酒中浸着一支人参,你所看到的的人参应该是( ) A 人参的实物 B 等大的像 C 放大的虚像 D 缩小的实像 4.如下图,S ′是物体S 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那么此图表示什么的成像示意图( ) A .照相机 B .放大镜 C .幻灯机 D .投影仪 5.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放大”或“缩小”)的像。 6.小明用灯泡、凸透镜和光屏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应把 当作照相机的镜头,把____当作胶片。实际拍摄时,为使远近物体都能成为清晰的像,应调节照相机的____到胶片的距离,小明观察到胶片上的像是 7.清晨,小草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了____镜的功能,形成了放大的____像,这是因为光的____射现象的结果。 六.拓展延伸:小明用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喝水时,观察自己握杯子的手指,猜测他看到了什么现象?并自己动手验证一下你的猜 想。你能帮他解释这个现象吗?你的猜测: 验证的结果: 导学目标 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 导学流程 一 导入: 二 自主学习 对照以下问题,学习生活中的几种透镜: 1.照相机主要由哪几局部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胶卷相当于什么?物体在胶卷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2.投影仪主要由哪几局部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屏幕相当于什么?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投影片在银幕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3.放大镜的实质是什么?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小结: 1. 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通过镜头会聚后就成像 在________上。照相机照相时,底片上的像与景物相比是____ _____的______像。 2. 投影仪是利用________来成像的,在屏幕上成____ _____的____ 像,投影仪 上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3. 放大镜所成的像是____ _____的____ 像。 三交流与讨论 实像和虚像形成原因是什么?如何区分物体所形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光屏能否表现 物和像的位置 应用举例 实像 虚像 四精讲点拨(例题分析) 【例1】 某人照完半身像,想再利用同一个照相机照一张全身像,这时他应该离相 机远些还是近些?同时调节调焦环,使胶片远离镜头还是靠近镜头? 教后反思

初中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复习课教案及练习题

初中八年级物理《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并能将二者区分。 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会完成光路图。 3.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4.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会用此规律解决问题。 5.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6.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 7.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教法】讲授法、启发诱导法 【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学案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一、知识梳理:(10分钟) <教师活动>教师将本章知识结构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整体上的认识,本章知识划分为三部分内容来复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来完成前两部分内容。教师叙述本节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 学生对照知识结构图,结合课本、笔记本,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进行知识梳理。将其中缺少的内容补充完整。 附本章知识结构: 凹透镜结构特点:中间____,边缘_____,如______镜 对光线作用:______________,有两个焦点类型结构特点:中间_____,边缘____,如______镜 对光线作用:_____________ 凸透镜u >2f ,成___ ___ 2倍 成像规律u=2f ____________ f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以及物体和像的大致位置关系。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将物理知识应用 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绘制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光路图。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教师演示器材:实物照相机、模型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卡片” 带胶片的手电筒、实物投影仪、F字母LED灯 3. 学生分组器材:放大镜、卡片、模型照相机材料(两个直径相近的圆纸筒,一个f=10cm的凸透镜、半透明薄膜、胶带)

教学内容及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一、情境导入 【情境创设】同学们,明天就是 一年一度的感恩节了,我提前祝大 家节日快乐,我特意给你们准备了 一个小卡片,能看清我的祝福语 吗? 【提出问题】聪明的你能用你身边 的器材把我的祝福看清楚吗? 学生看不清祝福的 内容 找到放大镜仔细看 “小”字 激发解 决问题 的欲 望,引 导学生 从生活 走向物 理 二、新课教学 1、放大镜 (1)成像特点 【过渡提问】 1、放大镜是我们学过的凸透镜还是 凹透镜? 2、你“看到的字”是实际字的像, 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像? 3、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 【问题设置】 1、想让“看到的字”变得更大 些,该怎么办呢? 2、继续让凸透镜离字更远些,你有 什么发现? 学生操作情景预设 1、手摸放大镜感知(或 观察)回答:凸透镜 2、观察感知像:放大 3、观察感知像:正立 探索体验,交流回答: 1、凸透镜离字稍远些 2、看不到“放大正立 对利用 放大镜 有感性 认识, 并形成 知识框 架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八年级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核心素养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实际的科学素养。 我的策略 首先以老相机拍照的有趣视频设谜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设计“自制简易模型照相机”、动手制作并在观察、分析中感知初步结论。然后在导学案引领下由浅入深,配合以简单的合作验证小实验,对投影仪、放大镜逐个展开教学,让学生感知三种像的缩放、倒正。复习“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引起学生对实像、虚像知识的回忆,启发学生对其判断方法的思考。在教学软件的辅助下分层次进行光屏承接和定态光路的教学,铺垫合理梯度突破教学难点。最终引导学生站在光路的高度整合像的缩放、倒正、虚实,全面认识三种情况下像的性质。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在第四章折射的基础上学习了两种透镜,本节主要讲述凸

透镜在生活中的三种应用: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本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三种应用,明确它们的成像特点,掌握判断成像虚实的方法,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及生活联系尤为密切,很多学生头脑中都有丰富、具体的感性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利用学生这些已有知识,让学生经历照相机模型 的制作、观察、分析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对成像进行有目的观察比较,总结不同应用的成像特点。 【教学目标】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教学难点实像和虚像的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 采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设谜揭秘激趣的三重配合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生活中的透镜》学案人教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八年级学生 2、学科:物理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 本节课围绕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等仪器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对凸透镜的成像有直观、感性的认识,对学习下一节课《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起到铺垫作用。通过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自己亲自动手制作望远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学好这一学科的信心。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以及相应的物体和像的大致位置。

(3)、提高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的意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制作模型照相机的体会,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2)、学生通过对比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能描述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透镜》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内容,教材将本节内容放在《5.1透镜》之后,《5.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前,意在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在制作产品时的重要价值,感受物理是有用的,并对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像形成丰富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为探究凸透镜

八年级上册物理精品学案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导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今天我们通过观察、研究走近它,认识它。 预习导学 1.凸透镜的特点:;凹透镜的特 点: 2.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 有作用。 3.观察课本81页下图阅读课文然后填空: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的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的物质,它在暴光后发生化学变化,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4.阅读课文82页观察图然后请回答: 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形成一个的像。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5.阅读课文,观察图然后请回答: 放大镜也是,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 合作探究: 知识点1、照相机: 1、照相机的原理: 照相机前面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 ,成像在暗箱中的 _____ 上。被照物体离相机较远,成_____、_____ 的_____像。 2、照相机的结构:镜头…… 胶卷…… 快门…… 友情提示: 实际照相机上有一个调焦环可以旋转,使镜头向外伸或是向里缩来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快门用来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光圈用来改变进光孔的大小。怎样才能既快又好的照出自己满意的照片呢?首先我们要通过改变相机与被照物体间的距离,得到大小合适的像,离物体越近,像越大,反之,离物体越远,像就越小;然后再旋转调焦环,改变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得到最清晰的像。这两个步骤可不能颠倒啊! 想想做做 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制作完成后,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题1.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2.投影仪: 1、结构:

人教八上物理学案(附答案)5.2 生活中的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自主预习探新知】 【新知初探】 一、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物体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物体离凸透镜比较________(填“远”或“近”),胶卷离凸透镜比较________(填“远”或“近”)。 2.现在生活中常用的数码相机,用电荷耦合器代替了________,这种电荷耦合器件能把________信号转换成________信号,从而更方便记录物体的像。无论是胶片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它们的成像都离不开________。 二、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 2.投影仪成像时,成的是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像;投影屏幕上的像比投影影片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为使投影屏幕上的像是正立的,投影片应该________(选填“正放”或“倒放”);屏幕上的像到镜头的距离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物体到投影仪镜头的距离。 三、放大镜 1.放大镜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 2.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成的是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像。 四、实像与虚像 1.实像 (1)概念: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线通过凸透镜射出后________而成的。如果把感光板放在像的位置,能够记录下所成的像。 (2)特点:光屏____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像在透镜的____侧。 2.虚像 (1)概念:平面镜、放大镜成像时,通过它们反射或折射出的光没有________,只是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________的位置发出的,这类像为虚像。 (2)特点:光屏________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像位于透镜的____侧。 【预习自测】 1.小明用照相机为同学拍照,在底片上得到的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