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教学方式的变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c4121989.html,

未来学校教学方式的变革

作者:张洁

来源:《天津教育·上》2019年第08期

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发生巨大变化,“互联网+教育”尤以人工智能教育为重,将在思想观念、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给学校带来变革,推动教育的形态走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和终身化。

2014年,世界教育峰会对645位世界各国教育专家进行了有关“2030年的学校”的调查,对未来教育的认知结果显示:对于知识提供者,近半数受访者认为在线内容为主要来源,然后是实体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到2030年,个人能力将大受推崇;对于教育学习成果的评估,职业认证和同行认可超过了学校文凭;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成为促进教育学习的有力工具。

在现实生活中,对未来学校的想象更多来自科技的刺激和资本的驱动。MOOCs、翻转课堂、可穿戴设备、3D打印机、交互式电子白板乃至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新兴技术,不断刷新未来教育的图景。然而,人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个基本共识: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似乎被高估了。

一、本质问题的出现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研究协会曾经对12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教育系统几乎100%都配备了计算机和接入了因特网,然而平均只有49%的数学课堂和62%的科学课堂应用了信息技术;2013年,美国政府正式启动“连接教育”计划,推动高速网络和最新的教育技术进入校园,但是美国教育部对2.1万名学生所做的抽样测试表明“当

前中学生的阅读与计算能力和30年前相比没有明显差异”;2015年9月,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学生数字化技能评估报告《学生、电脑和学习:创造联系》显示“部分国家虽然在教育上加强了对信息化的投入,但是学生的阅读、数学及科学测试结果成效并不明显,原因是我们还没有找到用好信息化的方法”。

技术作为一种“替代策略”应用于教学时,还不足以支撑整个教育系统变革的发生。当我们醉心于追逐高新技术时,却丢失了真正可以致胜的人类智能。然而,仅将先进信息技术生搬硬套在传统的教育行政化和应试教育的基础上,这不是未来教育。

二、考虑问题的关键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就

强调: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从全球发展形态来看,信息共享、知识经济、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