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及污染防治

环境化学及污染防治
环境化学及污染防治

1环境及其分类: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

分类通常按环境的属性,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通俗地说,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自然环境按环境要素,又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等,主要就是指地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人工环境,通俗地说,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所形成的环境,或人为创造的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区别,主要在于人工环境对自然物质的形态做了较大的改变,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面貌。

社会环境是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社会治安、邻里关系等。

2.环境化学的分类:研究化学物质在地球环境中所发生的化学现象及其环境和生态效应的学科。

研究领域为环境分析化学的有:环境有机分析化学、环境无机分析化学;

研究领域为各圈层的环境化学的有: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化学;

研究领域为环境工程化学的有:大气污染控制化学、水污染控制化学、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化学。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环境科学:一门研究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三个部分的学科。它提供了综合、定量,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环境系统。由于大多数环境问题涉及人类活动,因此经济、法律和社会科学知识往往也可用于环境科学研究。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的科学。

5.TSP: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简称TSP。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决定于自身的粒度大小及化学组成。TSP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物质,几乎都可鼻腔和咽喉所捕集,不进入肺泡。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称为飘尘。可经过呼吸道沉积于肺泡。慢性呼吸道炎症、肺气肿、肺癌的发病与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明显相关,当长年接触颗粒物浓度高于0.2毫克/立方米的空气时,其呼吸系统病症增加。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3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2毫克/立方米。

6.DOB

7.DO:指溶解在水里氧的量,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

8.废弃物:主要包括城市垃圾、工业和城市建筑工程排出的废渣及少量废水。其分类有多种:按来源分为矿业废物、工业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等;按形状分为固体的(颗粒状废物、粉状废物、块状废物)和泥状的(污泥);按化学性质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危害程度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表现在:①污染水体,如垃圾、废渣随地表径流进入地面水体,垃圾、废渣中的渗漏水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体,细颗粒固体废物随风飘扬落入地面水体,将废物直接倒入湖泊、河流和海洋等。②污染大气,如细颗粒的废物随风扩散到大气中,固体废物本身或者在焚化时散发毒气和臭气等。③污染土壤,如固体废物及其渗出液和滤沥所含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改变土壤性质和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有碍植物根系生长。随着天然资源的日渐短缺和固体废物排放量的激增,许多国家把固体废物作为开发的“再生资源”加以综合利用。

9.环境污染: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10.天然水中的离子

11.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2.噪音: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13.大气组成

干洁空气(氮、氧、CO2、臭氧)、水汽、固体杂质

14.人体的主要组成元素

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

15.微量元素可分为哪几种

铁、碘、锌、锰、钴、铜、钼、硒、铬、镍、锡、硅、氟和钒。

16.室内装饰的主要污染物:醛、氨、苯、甲苯、二甲苯、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放射性气体氡

17.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固体废物、病源微生物、放射性污染物

18.放射性污染的定义及人为来源: 人类活动排放出的放射性污染物,使环境的放射性水平高于自然本底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1)原子能工业排放的废物原子能工业中核燃料的提炼、精制和核燃料元件的制造,都会有放射性废弃物产生和废水、废气的排放。

2)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在进行大气层、地面或地下核试验时,排入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与大气中的飘尘相结合,由于重力作用或雨雪的冲刷而沉降于地球表面,这些物质称为放射性沉降物或放射性粉尘。放射性沉降物播散的范围很大,往往可以沉降到整个地球表面,而且沉降很慢,一般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落到大气对流层或地面。

3)医疗放射性医疗检查和诊断过程中,患者身体都要受到一定剂量的放射性照射,例如,进行一次肺部x光透视,约接受(4—20)×0.0001Sv的剂量(1sv相当于每克物质吸收0.001J的能量),进行一次胃部透视,约接受0.015-0.03SV的剂量。

(4)科研放射性科研工作中广泛地应用放射性物质,除了原子能利用的研究单位外,金属冶炼、自动控制、生物工程、计量等研究部门、几乎都有涉及放射性方面的课题和试验。在这些研究工作中都有可能造成放射性污染。

19.第一部环境保护科普著作

寂静的春天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

20.大气圈分类、特性

①对流层:大气圈的最下层,平均厚度12km,大气圈中最活跃的一层,存在强烈的垂直对流作用和水平运动

②平流层:位于对流层顶至大约50km的高度,也叫同温层,下部有明显的稳定层,近似等温,大气以平流为

③中间层:位于平流层顶到80km的高度,温度岁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到中间层顶达到最低值,有大气的垂直

对流运动,60km~80km是均匀层向非均匀层的过渡层

④热成层:中间层顶以上,又叫增温层,电离层,温度随高度升高急剧上升

⑤逸散层:热成层之上,也叫外大气层,800km

21.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

22.工业上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我国第一次环境会议时间:我国1973年8月5日至20日

联合国、1972年6月5日~16日,

1.水体的主要污染物质有哪些

悬浮物,耗氧有机物,植物性营养物,重金属,酸碱污染,石油类,难降解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热污染,病原体

水体污染的来源

①点污染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②面污染源:主要指农村灌溉水形成的径流,农村中无组织排放的废水,地表径流以及其他废水污水

2.土壤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土壤污染的主要特性及来源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特性:①隐蔽性和潜伏性②不可逆性和持久性③危害严重性

土壤污染物有下列4类:①化学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前者如汞、镉、铅、砷等重金属,过量的氮、磷植物营养元素以及氧化物和硫化物等;后者如各种化学农药、石油及其裂解产物,以及其他各类有机合成产物等。②物理污染物。指来自工厂、矿山的固体废弃物如尾矿、废石、粉煤灰和工业垃圾等。③生物污染物。指带有各种病菌的城市垃圾和由卫生设施(包括医院)排出的废水、废物以及厩肥等。④放射性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以锶和铯等在土壤中生存期长的放射性元素为主。

3.土壤退化和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形成有哪几种

4.噪音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

交通运输噪声、工业生产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生活噪声

危害:噪声病:人在噪声环境中,常会感觉烦恼、难受、耳鸣,少数人可出现晕眩、恶心、呕吐等症状。噪声还对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给建筑物带来灾难。

5.说出水的特性及环境作用

6.放射性元素人为来源:见一/18

7.人与自然的关系

8.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三个原则,基本思想

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三个原则:1、公平性原则:所谓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球的发展。

基本思想: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

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3、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9.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

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10.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1)工业:工业生产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

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

(4)森林火灾产生的烟雾。

11.大气污染化学行为:酸雨效应、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的定义及产生原因,危害,治理方法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

染。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危害1.城市大气污染严

重程度的改变了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的规律,大体可分为煤炭型和石油型两类。煤炭

型是燃煤引起,因此污染强度以对流最强的夏季和白天为最轻,而以逆温最强、对流

最弱的冬季和夜间为最重。伦敦烟雾事件就属于这种类型。石油型是石油和石油化学

产品和汽车尾气所产生,由于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生成光化学烟雾时需要较高气温

和强烈阳光,因此污染强度变化规律和煤炭型刚刚相反,即以夏季午后发生频率最高,

冬季和夜间少或不发生。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就属于这个类型。

2.城市云量增多的结果,使城区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均有减少。城市中烟尘粒

子增多的结果,使大气透明度变差,所以有人称城市为“烟霾岛”或“混浊岛”。烟

尘大量削弱太阳光中的紫外线部分(在太阳高度较低时甚至可减少30%一50%),这对

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也是不利的。

3.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

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土壤中

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

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

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

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

4.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

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建筑材料变脏, 变黑, 影响城市市容质量和城市景观, 被人们称之为“黑壳"”效应。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

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酸雨防治

1.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2.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

4.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

6.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成原因: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影响: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

大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

地面- - 对流层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

度水平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某一高度射向空间

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入来平衡,从

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1 4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

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空间发射有效辐射。这就

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对流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

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度

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

对策: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二、保护森林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四、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五、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六、开发替代能源七、鼓励使用太阳能

臭氧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

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对人类健康影响

1.增加皮肤癌: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

2.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3.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对生态影响

1.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试验200种作物对紫外线辐射增加的敏感性,结果2/3

有影响,尤其是大米、小麦、棉花、大豆、水果和洋白菜等人类经常食用的作物。估

计臭氧减少1%,大豆减产1%。

2.减少渔业产量。紫外线辐射可杀死10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实验表

明,臭氧减少10%,紫外线辐射增加20%,将会在15天内杀死所有生活在10米水深

内的鳗鱼幼鱼。

3.破坏森林。据研究,臭氧减少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的主要机制是紫外线辐射的增加

会破坏核糖核酸(DNA),以改变遗传信息及破坏蛋白质。除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外,因

臭氧减少而造成的紫外辐射增多还会造成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如使塑料及其他高分子聚合物

加速老化。

臭氧层空洞的防治

12.造成水污染紧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气候反常

人为原因:有水量迅速增加,人类开发、建筑等活动造成水污染

1.根据人对微量元素的需要,谈一谈你对饮用水的看法

2.举例说明水净化的办法

沉砂池:一般设在泵站和沉淀池之前。平流沉砂池(最常用)、曝气沉砂池(曝气除砂一体,可使沉砂中的有机物含量降至5%以下)。

隔油池:自然上浮法去除可浮油的设施。平流式隔油池、斜板式隔油池。

沉淀池根据池内水流方向分为(3种):平流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竖流沉淀池。

酸性废水的中和药剂:石灰CaO、石灰石CaCO3、氢氧化钠NaOH。

碱性废水的中和药剂:工业盐酸。优点是反应产物的溶解度大,泥渣量小,但出水溶

解固体浓度高。

化学沉淀:废水中的中重金属离子、碱土金属(钙、镁)、某些非重金属(砷、氟、硫、硼)采用化学沉淀处理过程去除。

化学沉淀工艺过程:投加化学沉淀剂;固液分离;泥渣处理和回收利用。

浮选法:主要用于处理废水中靠自然沉降或上浮难以去除的浮油或相对密度接近于1的悬浮颗粒。包括气泡产生、气泡与颗粒附着以及上浮分离等连续过程。

消毒剂主要有(5种):氯气、臭氧、紫外线、二氧化氯和溴

3.什么叫放射性,其主要人来来源有哪些,及其危害见一/18

危害: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则人100%死亡。照射剂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为零,但并非无损害作用,住往需经20年以后,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放射性也能损伤遗传

物质,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受害。

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改变,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变化的物质优先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出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 环境效应: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环境物理效应:有物理作用引起的 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 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 热岛效应:因燃料燃烧而放出大量热量,再加街道和建筑群辐射的热量,使城市气温高于周围地带 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CO、SO2、NO等) 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经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O3、硫酸盐颗粒物等) 空燃比:空气质量与燃料质量比值 化学计量混合物:完全燃烧时空气与燃料的混合物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由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由于空气的运动使其传输和分散的过程气温垂直递减率: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 辐射逆温:地面因强烈辐射而冷却所形成的逆温 大气温度/密度层结:静大气的温度或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 大气稳定度: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稳定的程度 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之比Гd 干绝热过程: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在上升或下沉过程中的绝热过程 湍流/动力乱流:有规律水平运动的气流遇到起伏不平的地形所产生 对流/热力乱流:近地面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 最大混合层高度:污染物最大可扩散的高度 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转化成为无毒化合物,或者转化为毒性更大的二次污染物,加重了污染 自由基(游离基):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 自由基的稳定性:自由基或多或少解离成较小碎片,或通过键断裂进行重排的倾向 自由基的活性:一种自由基和其他作用物反应的难易程度

化学与环境保护 论文

化学与环境保护 从环境保护出发,介绍了环境污染的现状、防治方法及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取得的成绩,综述了绿色化学的定义、特点及研究内容。指出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提倡和开展的研究课题,绿色化学的发展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将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进程中,特别是20世纪,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不可否认,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由于只注意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事件接连发生。在水体方面,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被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污染,诱发水俣病,使一些人四肢麻木、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惨痛而死。而大气方面,有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原因就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雾,导致人们胸闷、咳嗽、呕吐,年老体弱者因而死亡。环境污染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环境污染与治理 2.1水污染及治理 水是一切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是构成自然界一切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源。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使某些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引起天然水体发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造成水污染。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无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 在水污染防治技术上,我国科技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历时五年的“甲基汞污染综合防治与对策研究”取得可喜成果;“长江中下游浅水湖生态渔业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无磷洗衣粉的研制生产……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2.2大气污染及治理 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飘尘、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染源,包括饮食或取暖时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雾;二是工业污染源,包括火力发电、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各种化学工业给大气造成的污染;三是交通污染源,包括汽车、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烟煤、尾气排放。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气层的主要变化及环境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气候变化,二是大气臭氧层破坏形成臭氧层空洞,三是酸雨和污染物的越界输送。 为了保护全球大气环境,改善本国的环境质量,一些国家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制定了新的计划。比如,英国政府宣布实施为期10年的“全球空气质量战略”计划,以使英国的空气变得清新;我国已经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公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从调整能源政策入手,改善能源生产结构,增大一次能源中水电、核电及太阳能的比例。 3.我国化学污染防治的成绩

第一章 环境污染化学 简介

环境污染化学 环境污染化学 环境污染化学是环境化学的组成部分,又称污染化学。它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在地球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迁移转化的基本规律。环境污染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来源、扩散、分布、循环、形态、反应、归宿等各个环节。它的研究目的是为环境质量评价、分析监测和控制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依据。 环境污染化学范畴 环境污染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范畴还没有公认的明确界限。一般可分为大气污染化学、水污染化学、土壤污染化学、生态污染化学等部分,分别研究大气、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等不同领域中的污染化学问题。 环境物质历来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环境污染问题出现后,人们开始研究污染物质。 起初,研究工作多集中于调查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状况,着重于探求处理和控制技术。从6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发现,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环境对污染物的作用、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效应、二次污染物的生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等等,都会对环境保护产生全局性影响。这些问题的提出促使环境污

染研究面向自然环境,以便更深入地掌握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这就推动了环境污染化学的形成和发展。 环境污染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在生产和消费活动中向环境排出的污染物,例如硫氧化物、氮氧 环境污染化学的研究对象 化物、烟尘、挥发性烃、耗氧有机物、氮磷营养素、重金属、农药、多环芳烃、卤代烃、多氯联苯、放射性物质等。 自然环境中有许多非污染性天然物质,如无机盐类、金属氧化物、粘土矿物、腐殖质等,以及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照、辐射)、气象、水文、地质、地理条件等,还可能有污染性的天然物质,这是污染物存在的环境背景。这种环境背景或者与污染物直接作用,或者给污染物以间接影响。 因此,污染化学的研究对象实际应是由污染物及其环境背景共同构成的综合体系。自然环境是一个开放性体系,时刻有能量流和物质流传送所受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且经常变化,所以污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十分复杂的。 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 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发生迁移和转化。迁移包括来源、扩散、分布、循环等环节,转化则包括形态、反应、归宿等环节。表面看来,迁移好像只是变换空间位置的物理运动,而实际上它同污染物的转化交织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包含着复杂的化学内容,同时,生物对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所起的作用,也都同化学反应过程密切相关。 例如,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在大气中扩散迁移时,可被氧化成为三氧化硫,再遇到氨或金属氧化物时就会形成硫酸盐颗粒物。它随降水落到地面,受径流冲刷进入水体,成为沉积物。硫酸盐处于水底缺氧条件下,作为受氢体经硫酸盐还原菌作用,可以还原为硫化氢,再次进入大气。 尽管这只是硫在环境中循环途径之一,但每一步骤都往往包含有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反应。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氧化包含着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形成各种激发态,进行自由基反应,并存在非均相的界面吸附和催化过程。 污染物的循环 环境中污染物的循环常归纳为各种元素的循环。

环境化学(戴树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化学》考试大纲 1.《环境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本考试大纲侧重于环境污染化学,着重于各类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等经典内容。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及生物效应、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生物效应和生物浓缩机制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需加以重点掌握。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环境化学发展及基本内容 1.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动向、研究内容及热点问题 水环境化学 2.天然水的基本特征组成; 3.水体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着重配合作用、氧化-还原作用、沉淀和溶解、水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等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4.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行为与归趋模式。着重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等典型机制与迁移转化模式。 5.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湖水的营养化程度;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大气环境化学 6.大气中污染物的特征; 7.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温室效应;气相大气化学: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化学; 液相大气化学:酸沉降化学、大气中液相反应;大气颗粒物化学); 8.重要的大气环境化学问题:光化学烟雾的定义、特征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主要参与物质;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光化学烟雾危害及防治;光化学烟雾与硫酸型烟雾的对比;太阳和地球辐射间的能量平衡;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及防治对策;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影响因素;酸雨的危害及防治;大气平流层的组成;臭氧层的形成和耗损的化学反应;臭氧洞的危害;臭氧层破坏现状及防治。 土壤环境化学 9.土壤组成与性质(吸附、酸碱性、缓冲性及氧化还原性质); 10.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其机制(重金属、氮磷); 11.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典型的迁移过程)。土壤中农药迁移的基本特性,扩散质体,流动吸附与分配作用,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 化学物质的生物效应与生态效应 12.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及消除。物质透过细胞膜的形式;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生物转化及消除。13.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生物蓄积,生物富集、生物放大和生物积累。 14.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耗氧(有机污染物)、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15.无机物质的生物转化。氮硫的微生物转化,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转化。 16.污染物质的毒性。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化效应;重金属元素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有机污染物在诸圈层中的转化效应。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17.重金属元素(汞、砷)形态; 18.微生物对水环境中化学物质的作用; 19.有机污染物(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 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了解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特点与发展动向,掌握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天然水

化学与环境污染

化学与环境污染 高一三班张盈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已开始从治标,即从末端治理污染转向治本,即开发清洁工业技术,消减污染源头,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绿色技术”已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

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建立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出发,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转向治本。为此,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物料,化学反应的绿色化,是从“本”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本文结合国内外绿色化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述发展绿色化学治理环境污染的几种途径. 1 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就目前科学技术的水平和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我国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看,要通过发展

化学与环境保护

化学与环境保护 篇一:化学与环境保护论文 化学与环境保护 从环境保护出发,介绍了环境污染的现状、防治方法及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取得的成绩,综述了绿色化学的定义、特点及研究内容。指出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提倡和开展的研究课题,绿色化学的发展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将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进程中,特别是20世纪,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不可否认,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由于只注意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事件接连发生。在水体方面,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被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污染,诱发水俣病,使一些人四肢麻木、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惨痛而死。而大气方面,有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原因就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雾,导致人们胸闷、咳嗽、呕吐,年老体弱者因而死亡。环境污染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环境污染与治理 2.1水污染及治理 水是一切细胞和组织的重要成分,是构成自然界一切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源。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使某些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引起天然水体发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造成水污染。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无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 在水污染防治技术上,我国科技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历时五年的“甲基汞污染综合防治与对策研究”取得可喜成果;“长江中下游浅水湖生态渔业研究”通过了专家鉴定;无磷洗衣粉的研制生产??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2.2大气污染及治理 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飘尘、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染源,包括饮食或取暖时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有害气体和烟雾;二是工业污染源,包括火力发电、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各种化学工业给大气造成的污染;三是交通污染源,包括汽车、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烟煤、尾气排放。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气层的主要变化及环境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气候变化,二是大气臭氧层破坏形成臭氧层空洞,三是酸雨和污染物的越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部分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 (1)氧的循环: (2)碳的循环:

(3)氮的循环 (4)磷的循环

(5)硫的循环

(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

化学与环境论文

化学与环境论文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转化、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它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也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的划分,环境化学的研究主要包括环境分析化学,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等四部分内容[1]。 环境化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以前为孕育阶段,70年代为形成阶段,8 0年代以后为发展阶段。二次大战以后至6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从恢复逐步走向高速发展,由于当时只注意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接连发生,事实促使人们开始研究和寻找污染控制途径,力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60年代初,由于当时有机氯农药污染的发现,农药中环境残留行为的研究就已经开始。这个阶段是环境化学的孕育阶段。到了70年代,为推动国际重大环境前沿性问题的研究,国际科联1969年成立了环境问题专门委员会(SCOPE),1971年出版了第一部专著《全球环境监测》,随后,在7 0年代陆续出版了一系列与化学有关的专著,这些专著在70年代环境化学研究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1972年在瑞典斯德歌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了一系列研究计划,相继建立了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和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登记机构(IRPTC),并促进各国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结构和学术研究结构。应该说,这一系列的举措在人类的环境保护事业中起到了里程碑作用。 80年代全面地开展了对各主要元素,尤其是生命必需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各主要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对这些循环产生的干扰和影响,以及对这些循环有重大影响的种种因素的研究;重视了化学品安全性评价;开展了全球变化研究,涉及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加强了污染控制化学的研究范围。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国际科联组织了数十个学科的国际学术机构开展环境问题研究。例如: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1989年制订了“化学与环境”研究计划,开展了空气、水、土壤、生物和食品中化学品测定分析等六个专题的研究。 1991年和1993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亚洲化学大会和IUPAC会议上,环境化学均是重要议题之一。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第一次授予三位环境化学家Crutzen,Rowland和Molina,他们首先提出平流层臭氧破坏的化学机制。Crutzen于1970年提出了NOx理论,Rowland和Molin a于1974年提出了CFCs理论,这几位化学家的实验室模拟结果在现实环境中得到验证。从发现平流层中氧化氮可以被紫外辐射分解而破坏全球范围的臭氧层开始,追踪对流层大气中十分稳定的CFCs类化学物质扩散进入平流层的同样归宿,阐明了影响臭氧层厚度的化学机理,使人类可以对耗损臭氧的化学物质进行控制。这些理论的研究成果因1985年南极“臭氧洞”的发现而引起全世界的“震动”,从而导致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订。这充分表明环境化学家的工作已经引起全人类的重视,环境化学已经开始走向全面发展。 我国的环境化学研究也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自70年代起,在典型地区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容量和环境背景值调查,污染源普查,围绕工业“三废”污染,在大气、水体、土壤中环境污染物的表征、迁移转化规律,生物效应以及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近年

环境污染化学论文

城市大气污染及控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大大加速,大气污染问题集中在各大城市,且愈演愈烈。大气污染集中在城市为了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认清当前的大气污染程度,以及如何进行综合防治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我国当前城市大气污染现状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得出针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城市大气污染概念现状防治措施 正文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圈是一个约有5*10^18立方米空气的大贮存库,各种大气成分包含其中。大气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但并不是一个无限的贮存库,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气中的废物不断增加,超出大气的自净力后,就造成了大气污染(Atmospheric pollution)。简言之,大气成分的质和(或)量的改变,即大气污染。

二、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 1、城市大气污染特点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了10项污染物不允许超过浓度限值,这10项污染物为二氧化硫(SO2),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氮氧化物(NOx),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铅(Pb),苯并(a)芘(B[a]P),氟化物(F)。由于过去对环保认识不足,大气污染近几年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具体地说,我国城市大气污染呈现以下特点: (1)悬浮物含量高。 北方内陆城市的大气中除有害气体外,街道空气污染物中飘尘、降尘和铅尘量大。据监测表明,呼和浩特市区每年燃煤排放到大气中的烟尘约7.7万t,大气总悬浮颗粒年日平均浓度是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1.43倍;郑州市自1991年来,大气污染情况严重,直至1998年才转为中度污染,大气主要污染物除1991年和1992年为NOX居首位外,其他各年均是TSP居首位,多数情况下污染物由主到次的顺序为TSP>NOx>SO2。据对我国87个城市的监测发现,1995年TSP年日均值北方城市平均为392μg/m3,南方城市平均为242μg/m3;据84个城市监测,1995年降尘年月均值北方城市为24.73t/km2,南方城市为10.16 t/km2。 (2)冬季比夏季污染更为严重。 沈阳市大气污染属于典型的煤烟型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SO2.就TSP而言,春季、夏季均接近国家二级标准,秋季略超过二级标

《环境污染的化学防治》习题3

《环境污染的化学防治》习题 1.(2011年桂林高二调研)2010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为了提高公众认识地球保障发展的意识,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下列活动中不符合这一宗旨的是() A.加强海底可燃冰的探测与开发研究 B.积极推广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发电 C.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中实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D.将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迁至偏僻的农村地区,提高农民收入 答案:D 2.下列关于环境、健康和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B.硫酸工业尾气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将直接导致“温室效应” C.一些有效成分为碳酸钙的补钙剂需嚼碎服用,目的在于加快消化吸收 D.铁质器具表面刷漆或将其置于干燥处保存,均能有效减缓铁的锈蚀 答案:B 3.(2011年保定高二检测)2009年1月1日开始,我国将起征燃油税。减少汽油等成品油的使用是这次税费改革的目的之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将石油分馏得到汽油,发生了化学变化 B.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会加剧温室效应 C.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原因 D.汽车尾气中的“黑烟”会增加空气中固体颗粒的含量 答案:A 4.(2011年梅州高二检测)节能减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为推广氢能的使用,工业上可采用电解水法制取大量氢气 B.将石油裂化、裂解,综合利用石油资源 C.有节制地开采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资源 D.将某些废旧塑料熔化后再成型 答案:A 5.煤是一种常用的燃料。由于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2、NO2和NO等多种有害气体和烟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对煤进行加工后再燃烧,或将废气净化后再排放。 (1)将煤直接进行燃烧,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形成硝酸型酸雨。 ①写出有关物质转化为硝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化学及污染防治

一 1环境及其分类: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 分类通常按环境的属性,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通俗地说,是指未经过人的加工改造而天然存在的环境;自然环境按环境要素,又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和生物环境等,主要就是指地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人工环境,通俗地说,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的加工改造所形成的环境,或人为创造的环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区别,主要在于人工环境对自然物质的形态做了较大的改变,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面貌。 社会环境是指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社会治安、邻里关系等。 2.环境化学的分类:研究化学物质在地球环境中所发生的化学现象及其环境和生态效应的学科。 研究领域为环境分析化学的有:环境有机分析化学、环境无机分析化学; 研究领域为各圈层的环境化学的有: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化学; 研究领域为环境工程化学的有:大气污染控制化学、水污染控制化学、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化学。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环境科学:一门研究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三个部分的学科。它提供了综合、定量,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环境系统。由于大多数环境问题涉及人类活动,因此经济、法律和社会科学知识往往也可用于环境科学研究。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的科学。 5.TSP: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简称TSP。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决定于自身的粒度大小及化学组成。TSP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物质,几乎都可鼻腔和咽喉所捕集,不进入肺泡。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称为飘尘。可经过呼吸道沉积于肺泡。慢性呼吸道炎症、肺气肿、肺癌的发病与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明显相关,当长年接触颗粒物浓度高于0.2毫克/立方米的空气时,其呼吸系统病症增加。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3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2毫克/立方米。 6.DOB 7.DO:指溶解在水里氧的量,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 8.废弃物:主要包括城市垃圾、工业和城市建筑工程排出的废渣及少量废水。其分类有多种:按来源分为矿业废物、工业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废物等;按形状分为固体的(颗粒状废物、粉状废物、块状废物)和泥状的(污泥);按化学性质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危害程度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表现在:①污染水体,如垃圾、废渣随地表径流进入地面水体,垃圾、废渣中的渗漏水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体,细颗粒固体废物随风飘扬落入地面水体,将废物直接倒入湖泊、河流和海洋等。②污染大气,如细颗粒的废物随风扩散到大气中,固体废物本身或者在焚化时散发毒气和臭气等。③污染土壤,如固体废物及其渗出液和滤沥所含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改变土壤性质和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有碍植物根系生长。随着天然资源的日渐短缺和固体废物排放量的激增,许多国家把固体废物作为开发的“再生资源”加以综合利用。 9.环境污染: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10.天然水中的离子 11.人类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化工生产对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

化工生产对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 随着当今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化工污染日趋严重,已给全球的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化工生产过程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如何进行绿色化工生产,已成为当今社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化工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是从产业革命时期开始的。由于当时以生产为主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严重的后果。产业革命的故乡——英国伦敦市早在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和1892年连续发生了一系列煤烟型大气污染事件,每次都造成众多人员的伤亡。 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都有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崛起,随着工业分布过分集中,城市人口过分密集,环境污染由局部逐渐扩大到区域,由单一的大气污染扩大到大气、水体、土壤和食品等各方面的污染,酿成了不少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所谓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就是指20世纪30至60年代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中发生的对公众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在我国,这类化工生产事故以及装置不达标排放导致严重环境污染的事件也多次发生。例如,2013年11月22日青岛中石化爆炸事故,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化学工业,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财富,满足了人们越来越高的生产和生活要求,化工污染变得非常的严重。在全球保护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化学工业成了人们抱怨的罪魁祸首。但我们不能因为化学工业的成绩而回避现实中存在的污染问题,也不能因为污染问题而对它全盘否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从化工污染的特点入手,采取积极的措施,使化学工业能够扬长避短,不断前进,踏上时代发展的“绿色快车”。当前,世界各国正在使用和生产的化学化工产品有十多万种。这么多的化工产品,其生产过程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其生产原料中,大约有三分之二可以转化为产品,约三分之一则转化为废物和污染物。由此可见,一方面化学工业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确实带来了一定的污染问题;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化学工业毕竟还是利大于弊。 化工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来源主要是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大气污染是我国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工业废气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大量工业废气排入大气,必然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工业废气中有害物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能给人的呼吸、血液、肝脏等系统和器官造成暂时性和永久性病变,尤其是苯并芘类多环芳烃能使人体直接致癌以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化工行业的废气主要包括化工厂的加热炉和锅炉燃烧排放燃烧废气;生产装置产生不凝气、弛放气和反映中产生的副产品等过剩气体;轻质油品、挥发性化学药品和溶剂在贮运过程中的挥发、泄漏;废水和废弃物的处理和运输过程中散发的恶臭和有毒气体;以及石化工厂再生产原料和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挥发和泄漏散发出的废气。对气体的处理的原则是:对颗粒污染物,如粉尘、烟尘、雾滴和尘雾等颗粒状污染物,要采取相应措施除去其中的颗粒;对气态污染物,如2SO、xNO、CO、2HS和有机废气等主要以分子状态存在于废气中,要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采取冷凝、吸收、吸附、燃烧、催化转化等方法进行处理。加强管理,只允许处理达到要求后才能排放到大气中。 化学行业中废水主要来自石油化学工业、煤炭化学工业、酸碱工业、化肥工业、塑料工业、制药工业、染料工业、橡胶工业等排出的生产废水。化工废水具有量大、种类多、成分

化学和环境污染

化学和环境污染 当今社会对化学的重视程度、应用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化学,然而,化学在给人类带来巨额的社会财富的同时,由化学引起的环境污染,也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克劳斯。托普弗撰文指出威胁人类十大环境祸患有: 1、土壤遭到破坏; 2、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 3、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 4、森林面积减少; 5、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6、化学工业污染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 7、人口爆炸、土地退化、贫穷等因素促使第三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离开农村聚集于大城市的贫民窟里; 8、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9、空气污染严重; 10、极地臭氧层空洞。 以上这些大多与化学工业的发展有关。此外,还有化石燃料带来的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天气异常;酸雨的危害;汽车产生的废气造成大城市光化学烟雾事件;二恶英、赤潮、白色污染等。所以说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是威胁人类的环境祸患。

“九五”期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环境立法和执法取得进展,全民环境意识有较大提高。结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取缔、关停了8.4万多家污染严重又没有治理前景的企业。环境保护投入逐年增长。以重点流域、地区、城市、海域和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为突破口,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治理,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启动了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开始实行退耕还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开始实施。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国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呼吁,你能为环保作的十件大事是: 1、尽量乘坐公交车辆 2、请用布袋购物 3、拒绝一次性用品 4、简单装修房屋 5、反对笼养鸟 6、分类回收垃圾 7、优先购买绿色产品 8、及时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9、使用无氟冰箱

化学与社会-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doc

环境污染的危害 地理环境污染geographical environment,pollution of由于人为原因,向地理环境释放物质和能量,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与发展,或造成某些地理要素的使用价值下降等现象。地理环境污染的范围,小可以是一座城市、一条河流,大可扩展到全球。地理环境污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危害生态平衡,破坏自然资源。 地理环境污染-污染状况 环境污染 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地理环境污染的历史很久。早在城市发展初期,由于人口密集,各种手工业作坊排放出的烟气、污水、废渣等就污染周围的环境。13世纪,英国因烧煤致使伦敦烟雾弥漫,有碍居民生活,曾有对煤炭的“有害气味”提出抗议的记载。所以,地理环境污染首先是从城市开始的。但早期地理环境污染仅限于历史久、人口多和手工作坊发达的城市,对整个地理环境影响不大。 产业革命后,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排向地理环境中的废弃物的量急剧增加,不断发生环境污染事件。例如,1850年英国由于排污造成了泰晤士河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事件;19世纪下半叶英国伦敦多次发生严重的有毒烟雾事件;19世纪后期日本足尾铜矿排出的废气毁坏了整片的山林和农作物,受害面积达400平方公里;1940年美国洛杉矶市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等。这个时期地理环境污染强度和范围增大,由一个点(城市)的污染大到一个地区的污染,从对人体产生影响大到对人体和生物造成危害,导致疾病和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的社会生产力进一步飞跃发展,排向地理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和种类都急剧增加,许多地区和国家发生了现代工业带来的、范围更大、情况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日本发生了由于Hg、Cd污染水体,再通过食物链的富集,最后造成“水俣病”、“痛痛病”等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由于难以降解并能在生物体内和地理环境中累积的有机氯等农药的使用和滥用,造成某些地区生态平衡的失调和危机。这些农药和其他污染物在盛行风和海流的带动下,传播到地球上各个角落,造成全球污染。对整个地球而言,严重的污染使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高和臭氧层受到破坏。大气中CO2浓度增高产生温室效应,不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6.1 环境污染的化学防治教案 苏教版选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6.1 环境污染的化学防治教案苏教版选修2 [知识学习] 一、煤的脱硫处理 1、煤的脱硫处理目的: 2、方法及反应 (1)采用“流化床”燃烧技术,在煤燃烧的同时进行脱硫处理。 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2)实施煤炭燃烧后的烟气净化技术:把煤炭燃烧产生的烟气通入吸收塔中,用石灰水淋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微生物脱硫技术,利用微生物使硫元素转化为硫酸盐或硫酸 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将固体废弃物经化学、物理、生物等途径达到减量化、无害化、或部分资源化,以便于利用、储存、运输或最终处置的过程。 三、从农业废弃物获得能量 生物质能的概念: 生物质能源有: 1、甲烷:燃料 有机物沼气菌2、沼液:浸种、养蘑菇、防果苗冻害等。 3、沼渣:高效有机肥 课堂练习: 5为了更好地解决能源问题,人们一方面研究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另一方面寻找能源,以下做法不能提高燃料效率的是 A.煤的气化与液化 B.液体燃料呈雾状喷出 C.通入大大过量的空气 D.将煤粉碎 6煤的综合利用可以获得洁净的燃料及多种化工原料。下列不属于煤的综合利用的是A.煤干馏B.煤液化C.煤气化D.煤燃烧 7煤高温干馏的产物中,可用作燃料的是 A.焦炭B.煤焦油C.焦炉气D.粗氨水 8下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向大气中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造成的是A.气候变暖(温室效应)B.臭氧层破坏(臭氧空洞) C.酸雨D.赤潮和水华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是气体,它不属于化石燃料。 B.反应物的总能量就是反应物的总热量。 C.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D.煤转化成煤气后燃烧,可以提高燃烧效率。 10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SO2 B.NO2 C.CO2 D.可吸入颗粒物 11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一类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据此信息解答下列7-8题。 20这类燃料的主要成分都是

浅谈化学与环境污染

浅谈化学与环境污染 在我们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会给环境带来相应的损害,在环境污染中,化学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本文分析阐述了在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化学产品带来的环境污染,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善化学污染的方法,希望减少化学对环境的污染。 标签:环境污染;化学;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的产量也在急聚地攀升,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污染,由于工业的生产中需要很多的化学物品,这些化学物品在排放中会对环境产生相应的污染,因此,环保工作刻不容缓。 一、生产生活中的化学污染 (一)生活垃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觉得只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并且有专门的垃圾清理人员将垃圾进行清理,就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其实不然,垃圾本身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年的垃圾数量也稳居世界的前列,我国对于垃圾的处理一直采用比较保守的方法,大多进行填埋和堆积,这样垃圾与土壤环境接触时间较长,必然会导致环境的污染,并且随着不停地进行填埋工作,垃圾长期填埋会腐烂,产生大量的酸、碱、碳、硫等有机化合物,不仅向空气中排放出大量恶臭和有毒的气体,有些不能自行分解的物质,如氨、氮、铅等渗透到地表水或地下水中,还会造成水体发臭、水质恶化,对水资源产生严重的影响,从而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饮水状况。据了解,目前我国超过一半以上的河水中污染物超标,这将不利于我国整体的水质量。 此外,我国土地退化现象比较严重,比如很多耕地被用来填埋垃圾,这些垃圾包括塑料袋、非金属,它们的含毒量和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将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据调查,在这种长期掩埋垃圾的地方,很多土质开始硬化、碱化,对于肥料的吸收能力大大减弱,长期以往,势必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对当地居住的村民生活质量也会有所影响。 因此,对于垃圾所产生的危害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科学严谨地处理垃圾,对垃圾进行分类丢弃、分类回收,尽可能地将垃圾对社会的危害降到最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共赢的局面,因此化学对于环境的污染不可避免,但是我们能做到的是将这种污染所带来的恶劣后果降到最低。 二、化肥污染 我们都知道,农作物的产量提升需要化肥的辅助,尤其是近几年,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的使用量每年在递增,所谓的化肥就是化学肥料,因此在利用化肥优

环境污染和防治措施

姓名:白冬梅 学号:5503211074 班级:应用化学112班 环境污染和防治措施 摘要:环境问题被提出并且受到公众广泛的关注,绝不是偶然的现象,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那就是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生物物种消亡迅速、酸雨的大肆扩撒、臭氧层的不断扩大、温室效益的气体逐渐增加、海平面的日渐上升等。维护生态平衡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 关键词: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防治 上个世纪,人类社会的文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科技飞速进步。人类用环境的代价换来了社会的进步。今天我们享受物质文明的时候,被污染的环境也同时在向我们索要代价。环境遭到的破环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一、土壤污染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上。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由于自然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土壤容纳能力和净化速度,使土壤自然动态遭到破坏,功能失调、质量恶化,导致植物产量和质量下降,引发水体或者大气的次生污染,并最终对动物和人类构成危害的现象。

由于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过量的植物营养元素进入土壤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和植物生理功能失调的现象。土壤处于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界和生物界的中心,不仅在本系统内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循环,而且与水域、大气和生物之间也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一旦发生污染,三者之间就会有污染物质的相互传递。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和积累的污染物常通过食物链传递而影响人体健康。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含砷、硒、氟的化合物、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石油、合成洗涤剂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当土壤中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累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的健康。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土壤污染和危害的认识, 重视土壤安全。 土壤污染的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监督和管理,依法预防:各部门应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健康意识,建立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止、控制和治理的有关法规和政策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 如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用灌溉水质标准、工业三废排放标准等;(2)加强土壤污染的调查和监测, 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报和评价系统: 在研究土壤背景值、通过调查摸清我国土壤污染总体状况的基础上,研究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质量监测、评价标准和预报系统;(3)发展清洁生产,消除污染源:在工业方面应认真研究和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控制“三废”的排放。在生活污染方面加强分类回收和净化处理。在农业生产中,加强污灌管理,严格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做到因土因植施肥,积极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措施,发展生物高效农药;(4)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土壤污染是以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为媒介的二次污染为主,植树造林一方面可净化空气,降低大气污染而引起的土壤污染,另一方面还可以涵养水分、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土壤的自净能力。 对于被污染的土壤或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1)生物修复:土壤污染物质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被净化。蚯蚓就是一种能提高土壤自净能力的环境动物, 被人们誉为“生态学的大力士”;污染严重的土壤还可改种非实用的吸收能力强的植物等来修复土壤;(2)施用化学物质,降低重金属的可溶性,减少植物的吸收;(3)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增强自净能力;(4)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使有些重金属转化为难溶太沉淀物,控制起迁移和转化;(5)改变轮作制度,引起土壤环境条件的变化,消除有些污染物的毒害;(6)换土和翻土,此法只适宜轻度污染的土壤和小面积的改良;(7)实施针对性措施,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主要通过生物修复、使用石灰、增施有机肥、灌水调节土壤E h 等措施降低或消除污染;对于有机污染的防治主要通过增施有机肥、使用微生物降解菌剂、调控土壤pH 和Eh 等措施,加速污染物的降解,从而消除污染。 二、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现代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密集,煤炭和石油燃料的迅猛增长而产生的。近百年来,西欧,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大气污染事件日趋增多,世界上由大气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接连发生,例如:英国伦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