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文2010年考研英语一真题及答案范文

海文2010年考研英语一真题及答案范文
海文2010年考研英语一真题及答案范文

青斑鱼养殖流程

一:鱼苗孵化

1、孵化时间

石斑鱼属多次产卵的鱼类,产卵时间一般在傍晚,水温在28度时,受精卵孵化需要22~24小时,孵成幼鱼需要30~35天。盐度不能太低,一般在15度以上,PH值在8.0~8.4之间较好。微充气,溶解氧5mg/L以上。

海南地区温度升高比较早,一般在春节过后,养殖户就开始放卵孵化了,一直可到10月份,部分地区全年都可孵化。一般在3、4、5月是孵化高峰期,之后养殖户会养殖中鱼,鱼苗孵化会逐渐减少。

2、清塘肥水

池塘经过一个冬天的闲置,塘底一般都很脏,所以清塘一定要彻底。鱼苗孵化前期水质透明度一般都较大,在30~50cm,这样观察鱼苗就很方便。透明度大,就容易生长青苔,要提前预防。清塘消毒后,进20cm左右深的水,使用“苔藻净”(1亩/包)泼水,之前青苔多的可加大用量至2~3包/亩,浸泡2~3天即可。然后进满水,深度在1.5米~1.7米。为防止海水中的一些枝角类、杂鱼、小虾、螃蟹、小虫子等对小鱼苗造成危害,进好水后,要把这些东西全部杀掉。之后用“碧水安”解毒,再用“肥水肽”(3~5亩/桶)+“利菌多”(2亩/瓶)肥水,间隔两天再用一次稳定水质。

3、放卵

土塘孵化一般先在孵化箱中孵出,第三天开口后再放入到塘里。孵化箱宽约2米长约3米,为60目筛绢制成,上面有顶可遮阳光,四周通风。调入池塘水,微充气,当天上午放入卵,下午可孵出。此时注意部分死卵、残卵等会引起水质发臭,对鱼苗影响很大。可泼洒少量“利菌多”,分解有机质。

一般1亩土塘放卵1斤,大多能孵出10万尾鱼苗,多的有20万。

4、胚后发育(以下孵化为28度水温)

胚后发育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

仔鱼前期:鱼苗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过渡阶段,仔鱼出膜到卵黄囊消失的这段时期。仔鱼刚孵出时,悬浮于水体表层 ,仅尾部有颤动,无游泳能力 ,全身透明 ,没有色素细胞。卵黄囊为椭圆形,靠身体前部。

仔鱼中期:鱼苗孵出后第三天,卵黄囊几乎全被吸收,口张开,胃肠道明显膨胀,呈葫芦形,肛门已开口于体外。在消化道中央上方位置出现分枝状黑色素沉积,肉眼观察可见一黑点。眼部黑色素增加,视觉形成。胸鳍进一步发育 ,呈叶状。大部分仔鱼能平游 ,倒立悬浮现象已很少。此时鱼苗游动能力弱,属于被动摄食阶段,饵料一定要适口、充足。

此时可放入池塘中,注意前后水温不要偏差太大,如果是晴天可在上午,是阴天可在中午放出苗。鱼苗开口标志着从内源营养逐渐转为外源营养,没有足够的适口的饵料会造成大量死亡,是孵化的第一个死亡高峰期。一般投喂螺旋藻或是牡蛎受精卵或幼体,可配合投喂酵母,如“水产诱食酵母”“利饵多”“营养快线”等不但可直接被小鱼苗摄食,还可培养轮虫。

开口3天后,小鱼苗像蚂蚁一样分两节,一般在上层水,常靠边集群。此时,投喂小型轮虫,每日早上投喂一次,投饵量可在下午用烧杯取水观察,吃完为准。轮虫一定要鲜活,死掉的直接沉底,鱼苗不摄食。轮虫体表携带大量的致病菌,

一般拿回来后先用塘水清洗再投喂,用“优肽”处理后再投喂效果更好。

仔鱼后期:孵出后8天左右,鱼苗开始“开翅”,长出腹鳍棘和第二背鳍棘。接着,尾椎向上弯曲 ,各鳍开始发育、形成。这是从小型浮游动物转为大型浮游动物,是一个明显的变态时期,也是孵化的第二个死亡高峰期。此时可投喂较大型的轮虫。孵出第16天后,轮虫不再适口,可逐渐转换为桡足类或枝角类投喂。养殖户一般都自己收集桡足类,没条件的也只有投喂大号的轮虫。

稚鱼期:孵出后25天左右,腹鳍棘和第二背鳍棘绝对长度达到早期发育阶段最大值,逐渐收缩,鳍棘上的小刺数目也急剧减少,开始“收翅”。这个时期是孵化的第三个死亡高峰期。此时,鱼苗头部发红,内脏还在发育,抗应激能力很弱,应尽量减少惊吓。第30天左右,鳞片开始长出,体色开始形成,逐渐成长为幼鱼。这个时期,养殖户一般都会开车轮式增氧机了。

幼鱼期:孵化第35天左右,鱼苗全身覆盖鳞片、腹鳍棘长度重新超过第二背鳍棘、鳍棘光滑无刺,形态、体色及身体斑纹等方面都类似于成鱼。此时,鱼苗约有2~3cm长,可出售。

5、注意事项

其一:水质稳定是孵化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清水、肥水都可以孵化,只要保证稳定。但水清的塘,小鱼苗可摄食的饵料生物少,容易营养不足,养殖户一般都肥水后放苗。孵化前期,水质清爽,可定期(3天/次)使用“利菌多”保水,防止藻类死亡;水太浓的用“净水三环”(2亩/包)可提高透明度,效果明显。后期,随着投饵的逐渐增多,大大超过了水体的净化能力,底质变得很脏臭,水质也越来越脏、混、浓。此时,除了使用“底居安”改底外,还要使用“碧水安”、“激活”、“氧速保”调水。有蓄水池或水源较好的,可每天换水,换水时不要太猛,避免水变。进水时,配合使用“优肽”、“激活”以减少风险。

其二:饵料必须适口、充足、全面、清洁。养殖户大都投喂单一的饵料如轮虫,容易缺乏一些维生素,可配合使用“生命素”和“营养快线”“活力钙”泼水。在仔鱼期,可用“利饵多”或“水产诱食酵母”泼水。一般认为丰年虫营养价值不高,并且鱼苗转口较难,养殖户很少投喂。后期,一般投喂桡足类、枝角类,鱼苗生长较快。

其三:防应激,晚上防止光照。整个孵化过程,鱼苗抗应激的能力几乎为零,温度、风向、气压的变化都会引起鱼苗的死亡。可每天早上都泼洒“激活”,提高鱼苗成活率。

其四:防气泡病。高温或水温变化大时,容易患气泡病。特别是孵化中期,水质较浓,叶轮式增氧机又不能开。此时,可上午使用“速解安”(2亩/包)曝气,预防气泡病。

其五:在“收翅”快结束时,鱼苗发病率极高,死亡量大。具体病因尚不确定。症状是:开始只有几只浮在水面,离群,不打转,以后每天增多,4~5天后大部分浮水面,出现打转的,死亡量大,约在80﹪。池塘水清的、水浓的均有发病,池水指标正常,鱼身上无虫,身上也未检查到气泡,但小鱼有轻微鳃肿,细菌分离培养有弧菌。

二:培苗

池塘培苗:是从鱼长2~3cm养到10cm以上,一般需要70~80天的时间,大都一年养2造。从清明节后,天气较稳定了开始放苗,养到夏暑卖;然后再放小苗到立冬前后可卖。

1、清塘肥水

清塘肥水的操作同前面孵化时一样,不过此时水体透明度要小,在20~30cm 既可。

2、试水、放苗

水体稳定后,一般先放入几条小鱼苗在塘里试水,24小时后,观察鱼苗活力。放苗密度一般为1万尾/亩。部分养殖户,拿回苗后(2~3cm的苗),先放在池塘的小网箱中标粗5~7天,然后再放到塘里。表粗的好处,一是可以保证每个鱼苗都能吃饱,避免营养缺乏;二是饵料驯化较方便。此时一般投喂丰年虫或鱼虾肉糜。喂颗粒料的较少。

3、日常管理

培苗前期,水质不稳定,再加上投喂的鱼浆坏水,水质更容易变。定期使用“碧水安”“利菌多”解毒保水。放苗半个月后开始改底,少量多次使用“福地安”或“底居安”,防止底臭、水变。刚下苗时,沿塘边投喂,然后逐渐缩减为2~3个固定点投喂。整个培苗过程,饵料都以鱼浆为主。

4、注意事项

其一:营养的全面性。单一的鱼浆远远不够,可拌一些多维或高蛋白营养等,如“营养快线”、“水产诱食酵母”、“生命素”,补充营养,增强鱼苗体质。

其二:小鱼苗肠胃消化功能较弱,极易得肠炎。长期添加“利多精”、“低聚糖”、“鱼大四号”拌料喂,鱼苗不易感染肠炎,并且生长更快,活力更好。

其三:天气变化时,鱼苗应激较大,可泼洒“碧水安”、“激活”保苗。

其四:定期使用“优肽”、“速解安”预防细菌病和气泡病。已经有细菌性烂身的,可使用“慧碘”、“鳃皮康”或“菌毒出血康”泼水,配合使用“福地安”、“氧速保”效果更好。

其五:放苗一个月时,容易出现“黑身”死亡的现象,发病率高,死亡率较大。一说是营养不全面引起;一说是病毒病,具体原因尚未确定。但做好水质管理和鱼苗的营养保健工作,一般可避免大批死亡。

其六:寄生虫的防治。定期用“福地安”或“底虫净”改底抑虫;用“生命素”拌料,增强鱼苗的抗虫能力,综合防虫。已感染车轮虫的,可视情况少量用“新威灭”(6亩/瓶),1~2小时后,使用“千虫易克”(1.5亩/包),连用2~3天,配合使用“福地安”、“氧速保”,效果较好。已感染小瓜虫的,可根据具体情况杀虫或药浴。

鱼厂培苗:

1、培苗条件

场所:室内水泥池,面积为10-12个平方,长方形,水深0.6~1米。

水温:适宜的水温是22-29℃,要防止昼夜水温偏差过大,引起鱼苗应激。

盐度:广盐性,最适盐度为25‰-29‰之间。

水环境: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持续流水饲养,进排水量均衡正常,pH值维持在7.8-8.4之间,溶解氧在5mg/L以上。

放苗密度:可根据鱼苗规格大小情况而定,规格大的可放疏一些,小的可适当加大放养密度。

2、日常管理

喂料:刚放的小苗,一般投喂丰年虫,然后逐渐转为颗粒饲料,配合一些营养品。

清底:保持稳定和良好的水质环境是管理上必须时刻注意的。在每次投喂时,

都必须进行新旧水的交换,同时要观察鱼苗的摄食情况和饱食率。随时掌握水体中的残饵量,以便及时作出调整。清底工作十分重要,每日都要定时进行。一般在投喂完后清理,池子太肮脏的要及时换池。

筛鱼:鱼苗由于生长速度不同而产生个体差异,群体的明显分化会造成严重的相互残食现象。这时要及早进行分筛培育。分筛鱼苗可用手工进行。即用目测区分规格,然后选定各种不同尺寸的筛子。筛选出来后,分别置于各个培育池中。注意操作上要相当小心,以免损伤鱼的体表。新换入的培育池中可投放一定量的聚维酮碘,预防因操作不当而受伤引发的细菌感染。

3、注意事项

其一:平时一定要做好水质保良工作。仔细观察鱼苗的情况,若发现少量病苗或活力不强的苗要及时捞出隔离治疗。

其二:用药太狠、太乱。标苗时,经常使用甲醛、呋喃西林或其他抗生素,造成鱼苗体质减弱,细菌的耐药性变强。所以,鱼苗烂身时,处理效果不理想,又难断病根。而从增强鱼苗体质方面治疗,效果却更好。

三:成鱼的养殖

青斑成鱼是指重量在1斤以上的。从2~3cm的小苗养起,经过12~14个月能长到1~2斤。养殖户一般是头一年夏季放小苗,第二年秋冬季节卖成鱼。

第二种是直接放中鱼(10cm以上),经过9个月左右的时间,可养到1~2斤。中鱼放苗密度一般为2500~3000尾,成鱼的产量可达2000~3000斤/亩。

1、养殖条件

池塘:进、排水方便;池塘较深;受台风影响小。

增氧机、发电机

2、日常管理

喂料:以冰鲜鱼为主,冬天喂颗粒料。以冰鲜鱼计,小鱼苗一天投喂两次,每次喂料为总体重的2.5﹪;中鱼每天一次,为总体重的4﹪;一斤左右的大鱼,一般两天喂一次,每次喂体重的5﹪。冬季温度低,吃料减少。

保水改底:养鱼先养水,水好时,鱼吃料好,抵抗力强,不易发病。如果水变了,鱼难以适应,迟早发病。塘底如果太脏,不但容易翻底引起水变,还容易大量滋生寄生虫,所以,平时一定要做好水质、底质的保良工作。定期使用“碧水安”、“速解安”解毒调水,“福地安”、“底居安”改底抑虫,水质、底质可以得到很好的改良。

换水:成鱼养殖的后期,投喂量相当大,远远超过了池塘的净化能力。如果有蓄水池或者水源较清洁的,可适当换一些水,以减少池塘污染的压力。换水当天注意防水变,防应激、防虫害、细菌病的感染。可在进水当天使用“优肽”或“碧水安”配“激活”泼水,第二天“福地安”改底。

搬塘:搬塘前,一是要确定新塘的水质适宜、稳定并且和原塘的各指标差别不大;二是要确定鱼的体质不能太差,如果鱼体质太弱或内脏败血症严重的,搬塘会引起鱼大批死亡。一般是在原塘水底质太差、鱼分塘、鱼中毒或长虫药浴等情况下搬塘。环境的改变对鱼的应激较大,加上实际操作中鱼不可避免有受伤的,注意防细菌感染。可在搬塘当天使用“激活”,第三天使用“慧碘”和“菌毒出血康”消炎。新塘的水质往往是刚肥起来的,中午多开增氧机,注意气泡病的预防。

增氧机:为节约成本,养鱼一般很少开增氧机,其实这样得不偿失。经常开氧机,一方面可以防止水变,加快水体净化速度;另一方面可有效预防气泡病。

一般开增氧机的规律为:晴天中午多开、傍晚可少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雨天半夜开、浮头早开。

3、病害预防

烂身:全年均有,在季节交换或雨季时尤为突出,水质、底质脏的更易感染。平时预防以改良环境为主,季节交换时可定期使用中草药如“鳃皮康”或“菌毒出血康”泼水或者拌料,预防烂身。

肠炎:大、小鱼均有感染,小鱼苗较大鱼更易,平时投喂的冰鲜鱼一定要新鲜,高温天气可适当减料。投喂时可少量而长期的添加“利多精”、“营养快线”、“低聚糖”等帮助消化,抑制肠道有害菌。

肝胆综合症:全年均有,包括细菌性败血症、脂肪肝、肝脏萎缩、肾脏肿大等,造成鱼体消瘦,慢性死亡。水环境差或喂料过猛或用药刺激大时,死亡加大。预防,在改良水环境的同时,定期内服“生命素”、“鱼大四号”、“菌毒出血康”等。尽量不用抗生素预防,避免造成鱼发病多,发病难治的恶果。

气泡病:高温与昼夜温差大时易发。平时注意多保水,晴天中午多开氧机,配合使用“速解安”和“优肽”可有效预防气泡病。

车轮虫:夏秋交接时高发,养殖密度大、底质脏的更易感染。预防以改底调水为主,配合内服“生命素”、“营养快线”增强鱼的抗虫能力。

小瓜虫:秋末与春季易发,预防同上。已感染的,视情况杀虫或药浴。处理后要及时解毒、改底,防止复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