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14(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题汇总14(含解析)

一、选择题

1、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母刘氏在大泽坡休息,梦中与神人相遇后怀有身孕,生刘邦;《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时出现了“红光满屋”的怪异现象。这表明统治者( ) ①掩饰自己出身低微以取得上层支持②制造天命观以树立君主的政治权威③美化改朝换代行为是顺应天意之举④宣扬迷信思想为实行愚民政治服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汉高祖、明太祖此时已经成为统治者,不存在“取得上层支持”,故①错误;统治者通过这些怪异现象制造“受命于天”的天命观,以树立自己的政治权威,故②正确;汉高祖、明太祖都是新朝代的建立者,制造天命观,以美化其改朝换代行为是顺应天意之举,故③正确;统治者的宣传,与实行愚民政治无关,故④错误,故选B。

2、(池州一模,24)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这里的“乐”已经超越了音乐范畴,带有浓厚的政治与社会色彩。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 )

A.稳定统治秩序

B.体现贵贱有序

C.调节人们情绪

D.凝聚家族亲情

答案 A

解析“乐”讲究不同阶层的和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从而稳定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

3、(乐山一模,27)1757年,乾隆降旨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并从乾隆中期开始,清廷相继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交易章程》等一系列全面约束管制外商活动的正式章程。该政策( )

A.旨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B.养成了国民的妄自尊大心理

C.客观上迟滞了近代化起步

D.成为近代列强侵华的导火索

答案 C

解析民族工业是中国近代的产物,故A项错误;清朝国民自大心理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故B项错误;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故C项正确;列强侵华的导火索是中西贸易逆差,故D项错误。

4、(福建高三单科质检,12)民国初期,政府开始在县下增设区级政区。除行政机关外,传统的乡族和工会、民团、党派等新式社团也参与管理。这表明( )

A.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

B.中央集权开始瓦解

C.新式社团代行行政职能

D.政党政治初显雏形

答案 A

解析县级以下的基层管理并不意味着中央集权的瓦解,故B项错误;这些新式社团只是参与而非代行行政职能,故C项错误;同样,这些新式社团也并非都是政党组织且其参与的都仅是地方基层自治,“政党政治初显雏形”的表述显然属于程度失当,故D项错误。

5、下图为1930年至1931年鄂东南苏区印制的纸币的正面和背面。从中可以看出纸币的印制十分重视( )

A.政治宣传

B.联系群众

C.经济发展

D.勤俭节约

答案 A

解析注意纸币的正面“鄂东农民银行”,题干中说明这是苏区的纸币,背面的文字是“十月革命歌”,这些信息都指向了政治宣传,故A项正确;“联系群众”与图片信息不符,故B 项错误;“经济发展”在图片信息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出现“勤俭节约”的信

息,故D项错误。

6、(湖南百所重点中学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13)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4年《世界投资报告》称:中国流向国外的投资预计将超过流入国内的投资。这反映出中国( )

A.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

B.对外贸易维持了顺差局面

C.重视进行资本的分化整合

D.市场经济有较强的排他性

答案 A

解析“中国流向国外的投资将超过流入国内的投资”说明了中国“走出去”的战略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故A项正确。

7、(菏泽一模,18)卢梭曾满怀热情地宣传:“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做人的资格。”他向往人类原始的自然状态。这反映了卢梭( )

A.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B.肯定人的宗教信仰

C.极端的唯心思想

D.推崇天赋人权

答案 D

解析据材料可知卢梭主张天赋人权,卢梭也主张建立法制社会,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肯定人的宗教信仰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极端的唯心思想也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推崇天赋人权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8、(濮阳三模,34)1927~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1928~1933年,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倍多。苏联工业生产状况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扩大了工业企业生产的自主权

B.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妥协

C.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

D.保留了新经济政策的部分措施

答案 C

解析此时苏联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自主权缩小,故A项错误;此时苏联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生产大幅增长是因为此时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故C项正确;1924年以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故D项错误。

9、(宜昌一模,33)下图为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导致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影响

D.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

答案 C

解析二战后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逐步建立,自由贸易的趋势推动了奉行市场经济的工业国经济发展,比重上升,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计划经济国家对市场的排斥,则导致其比重下降,故C项正确。

10、(天津河东区二模,2)《世界文明史》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文中“整个欧洲思想界”主要指的是( )

A.相对论的提出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宗教改革的进行

D.启蒙运动的兴起

答案 D

解析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构成了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相对论的提出是在20世纪初,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的兴起是在14世纪,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的进行是在16世纪,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兴起于17世纪,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普遍降低了国际贸易壁垒,除了一些商业集团对于降低关税的通常压力,以及先是推动着拿破仑三世后来又推动着普鲁士政府寻求通过签署条约使贸易更加自由化的政治考虑以外,贸易条约的签署反映了一种普遍的乐观主义情绪,以及政界和学术界对于国际交换学说的接受。正是经济的迅速扩张、对增长和繁荣的普遍乐观说服了各国和人民放弃保护措施,将控制换成了自由,乡土观念换成了普遍主义,固守传统换成了坚持变革,将闭关锁国的安全换成了开放世界的危险但有潜在利润。

——摘编自H.J.哈巴库克等《剑桥欧洲经济史》材料二英国人一直认为英国不属于欧洲,这是一种岛国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它始终站在帝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假如照顾了英帝国,便难于兼顾欧洲。二战后西欧的主要潮流是一体化,但英国对此持消极态度,生怕过多的欧洲色彩会影响它的帝国性质,以致后来再想加入欧共体,就不得不多次去申请。英国在60年代经济境况十分不好,而欧共体六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二战后英帝国迅速瓦解,英联邦又不能取代帝国的作用。二战后世界格局迫使英国重视欧洲,两极化将英国与欧洲拴在一起。特殊的英美关系也要求英国重视欧洲,美国的外交重点是抑制苏联,美国希望英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在欧洲起引导作用。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各国间从“闭关锁国”到“开放世界”转变的原

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欧共体的态度变化,并指出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影响。

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交通技术的进步;自由主义学说盛行;法律自由化的保障;经济乐观主义情绪;政府的推行。

(2)变化:由排斥到加入。

影响: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提升了英国在欧洲的影响力;推进了欧洲经济一体化;提升了欧洲在世界的地位;推动了多极化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