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汇报课)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汇报课)
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汇报课)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3节群落的结构

高二生物组佘雯

一、教材分析

本节属于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与群落中第三节,是之后要学习的群落演替以及生态系统的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群落的结构在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为“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要求同学们能够对群落的结构进行简单的描述,能从生命系统的角度说出群落是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

二、学生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种群的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点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能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学生能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并说明不同群落有不同物种组成的原因。

3)学生能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学生能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形成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丰富度的概念;

3)生物种群内各物种之间的关系;

4)种群的空间特征及应用。

2、教学难点

1)生物种群内各物种之间的关系;

2)种群的空间特征及应用。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群落的概念播放“非洲大草原上各动物出现的视频”

提问:视频中出现了哪些生物种群?

这些种群之间是独立生活的吗?

导入:地球上的生物种群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往往是很多生物种群

共同生活在一起,于是,我们把这些在同一个时间段,聚集在一定

的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种群,定义为:群落

学生观

看视频

群落的概念及实例判断

该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及微生物构成的群体便是群落。

讲解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

的集合。

从三个要点把握:一定的自然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

群间有直接或间接地关系。

举例:判断下列实例是否属于群落:

1.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2.一块朽木上的全部木耳

3.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它生物

进行练习,

巩固所学的

知识

注意区分群

落与种群的

概念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提问:群落水平上,我们研究的问题又有哪些?

以研究池塘群落为例,引导学生对应归纳出群落水平研究的

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各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

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

根据问题与

探讨,思考问

题,并说出研

究群落需要

研究的几个

问题

群落的物种组成

播放图片(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与海洋

的群落图片)

提问:这四幅图片中的群落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区分他们

的?

————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就是物种组成。不同的群

落物种的组成是不同的

播放图片(森林群落和苔原群落)

提问:这两幅图中群落的物种数目相同吗?哪个多?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不同的群落

物种的丰富程度有差异。

根据图片和提问,学生说出群落丰富度变化规律。

学生回答:

【根据生物

种类的不

同】

【不相同,

森林群落的

物种丰富】

提问:从我国南方到北方,群落的丰富度如何变化?

从赤道到两极,群落的丰富度如何变化?

随着海拔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怎么变化?随着水深度的增加,物种的丰富度怎么变化?

总结规律:1、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物种越丰富

2、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3、丰富度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所学内容,总结出答案

种间关系

播放视频(猎豹捕食鸵鸟)

提问: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过渡:事实上生物种群间的相互联系,使得群落形成了一个

整体,而种间关系不仅仅是捕食,还有一些其他的种间关系。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2到73页内容,并思考回答问题。

提问:【资料一】

1、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什么关系?

2、为什么大草履虫数量减小,双小核草履虫反而数量增加?

【资料二】

3、雪兔和猞猁之间是什么关系?

4、雪兔和猞猁的数量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

种间关系:

1、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特点: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越相近的物种间竞争越激烈。

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

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

被(捕食者)淘汰

学生回答:

猎豹捕食鸵

1、【竞争】

2、【双小核

草履虫竞争

能力强于大

草履虫】

3、【捕食】

4、【猞猁数

量上升→雪

兔数量下降

→猞猁数量

下降→雪兔

数量上升】

被捕食者:数量多者或先增加先减少者。

捕食者:数量少者或后增加后减少者。

3、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在另一种生物(寄主)

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特点:对寄生者有利,对寄主有害。

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

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

生在细菌内部。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

利。

例如:

学生根据种

间关系的特

点,画出曲

线图

认识到健康

饮食的重要

认识到人体

内肠道菌群

对于人的重

要性

总结说出各种间

关系对两种

物种的利

弊,及特征,

并举出实

例。

练习巩

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

群的关系( )

A 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 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 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胜者,N2为竞争失败者

D 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互惠互利

答案:B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二、种间关系

1、竞争

2、捕食

被捕食者:数量多者或先增加先减少者。

捕食者:数量少者或后增加后减少者。

3、寄生

4、互利共生

八、教学反思

《群落的结构》一节是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种群及其特征等只是,也有了不同生物是共同聚集在一起生活的尝试,但对群落的概念仍不了解,不能形成和一个完整清晰的概念和知识网络,因此本节内容是为学生了解生物群落,了解生物间关系等提供了一个途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一些生物食物链、能量变化等

知识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花费了一周时间做准备,下载,截取和处理视频,制作PPT,设计教学环节,在第九周周四午自习进行了本学期第一节汇报课,现在总结如下:首先,课堂时间的把握仍旧不够准确。在教学准备和设计时,预计一节课应当还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的不同之处,但由于时间关系,导致不得不放弃这一过程。因此,部分学生可能仍旧不能够准确分辨出种群和群落,同时,在备课的时候,是将本节课中最后一部分“群落的空间特征”计划进去的,但是仍旧由于时间关系,导致只能放入下一堂课中。对于这种状况,我进行了反思,认为问题在于我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有时候出现一些“说废话”的情况,导致时间被浪费了一些,从而可能出现这种课堂时间不够的情况。

其次,课堂掌控能力不够。在上课的时候,往往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由于太专注于要讲的内容,导致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有些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便不会很容易分散注意力,而我却做不到及时更正他的行为。

还有,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再出现了一个问题后,我往往停顿了很快时间,就开始点名回答,学生没有被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导致问题经常答错甚至根本不会,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丧失自信心,甚至失去对课堂的兴趣。

当然,本节课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充分利用了视频和图片资源,可以直观导入展示课堂内容的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即兴发挥,把一个常见普通的生物寄生现象现编成为一个小故事,生动有趣又能通过它来说明寄生现象,并说明了寄生的特点。

在以后的备课讲课过程中,我需要改进的地方仍旧有很多很多。我需要在备课上花费更多功夫,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也许能到到更好的效果,要让自己的教学技巧更为娴熟,使自己做到“一心三用”,一是用在课堂内容上,关注授课过程,二是用在自身的教态语言上,精炼语言,端正教态,三是用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是不是集中,关注学生有没有及时掌握这个知识点,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

最后,在每一节课后,我也应该及时做教学反思,记录下这节课的闪光点,也记录下不足之处,这一才能更进一步,完善自己,也完善自己的工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