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23大气环境(4)大气的水平运动(无答案)

浙江省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23大气环境(4)大气的水平运动(无答案)
浙江省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23大气环境(4)大气的水平运动(无答案)

第三节《大气环境4》(11)

课题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课型新授时间[来

源:https://www.360docs.net/doc/0c5101563.html,]

2019年主备审核课时

学考要求学习目标①水平气压梯度力(a)

②风的形成过程(c)(理解风的形成过程和受力过程)【重难点】

【导学:自学导航】

1、近地面风是由、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2、风形成的过程(回顾热力环流的原理)[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0c5101563.html,]

地表受热不均→空气(水平/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差→力促使空气从___压流向___压→形成了风

3、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4、风力大小的判定:

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风力越;

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

5、三种力及其对风的影响:

(1)A是力,其特征是始终于等压线,并由气

压指向气压。该力大小与风速快慢成(正比/反比),

(能/不能)影响风向。

(2)B是力,其作用是使风速,其方向始终与风

向。

(3)C是力,其特征是始终与风向,(能

/不能)影响风速。

【导练:基础达标】

1.下面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并不能产生运动

B.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高空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垂直

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D.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直角

2.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风的直接原因B.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

C.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反D.方向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高压

4.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应()

A.与等压线平行

B.垂直于等压线

C.与等压线斜交

D.无法确定

5、上面左图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风向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读上面右图近地面等压线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若甲图位于北半球,乙图位于南半球,则②④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偏北风、偏东风

B、偏北风、偏南风

C、偏南风、偏东风

D、偏南风、偏西风

8.在下面四幅比例尺相同的等压线分布图中,按风力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A.(1)>(2)>(3)>(4) B.(2)>(1)>(3)>(4) C.(3)>(1)>(2)>(4) D.(4)>(2)>(3)>(1) 9.右图,能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示意的是()

A.A

B. B

C.C

D.D

10、右图中,能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示意图的是()

A.A

B. B

C.C

D.D

11.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相等的情况下,海洋与陆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A.陆地 B.海洋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右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

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力相同。①~⑧是

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

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15~16题。

12.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

C.④或⑧D.③或④

13.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 )

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来源:学科网ZXXK]

写下本课你的收获和疑惑,并及时和老师、同学交流:

高一地理《大气环境》教案

第三节大气环境 ◆教案 【教学目标】 1.搜集资料说一说大气各垂直分层有哪些事物和现象,概括对流层大气与人类的关系。 2.列表比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并用所学解释实际事例。 3.画出简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大气受热的直接原因。能用简图推导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 4.理解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5.通过阅读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绘制全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从而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6.说出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7.举例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海陆气压分布的影响; 8.说明南半球气压带纬向分布较北半球明显的原因; 9.举例说明冬夏海陆气压中心对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10.说出什么是季风环流,说明为什么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11.说出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12.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 13.简易天气图的阅读。 【教学重点难点】 1.大气各垂直分层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 4.大气的温室效应。 5.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图示。 6.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 7.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8.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 9.季风环流形成,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10.能说出锋面、低压、高压系统的概念,说明他们对天气的影响。 11.能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每天电视台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教学过程与方法】 第1课时 【引入新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之后,知道了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说地球普通,因为地球具有和其他行星一样的特性,都是物质的和运动的;说地球特殊,则是因为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天体。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质,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球有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今天我们共同探讨大气环境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 地球的周围包围着的大气是厚厚的,从地面向上,可延伸数千千米的高空。那么,这么高的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有什么变化特点呢? 一、大气的垂直分布(板书) 大气的组成成分在垂直方向上是有差异的,进而使得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有差异,特别是气温的差异决定空气的垂直运动状况。所以气温的垂直分布是划分大气各层的主要依据,也是大气各层最基本的特征。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提问】请学生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并思考以下问题:1、“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变化情况有何不同?” 【总结】(1)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2)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练习题及答案

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的大气 班:姓名:坐号: 单项选择题 【基础题】 1.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B.大气是获得地面反射来的能量增温的 C.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 2.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强 B.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D.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3.关于右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4.关于某地气压高低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空是高气压,地面也是高气压。 B.高空气压值比地面气压值可能高也可能低 C.气压高低是高空与地面相比较而言的 D.高空为高气压,地面则为低气压。 5.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A.重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6.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7.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8.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三圈环流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 9.“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B.地形的障碍作用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10.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圈环流的近地面除中纬度是西风外,高纬和低纬都是东风 B.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副热带下沉气流和副极地上升气流都是热力作用形成的 D.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 11.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 B.从高气压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破坏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12.北半球高空一架飞机向东飞,飞行员的右侧是高气压,左侧是低气压,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高一地理大气环境测试题

第三节 大气环境 课时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回答1—2题。 1.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不同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 ( ) A .赤道附近地区 B .中纬度地区 C .高纬度地区 D .极地地区 2.如果氢气球充气时接近饱和状态,升空后不久便会爆裂,主要原因是 ( ) A .由于升空后气温降低,气球收缩而破裂 B .由于升空后气温升高,气球膨胀而破裂 C .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氢气球膨胀而破裂 D .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氢气球因外界压力太大而破裂 3. 、一天中,近地面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太阳高度角最大时 B.太阳辐射强度最大时 C .地面辐射强度最大时 D.大气辐射强度最大时 4.某地区夏季近地面气温为22℃,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2km ,此时对流层顶部的气温( ) A .-9.4℃ B .-72℃ C .-50℃ D .-34℃ 图2—1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回答5—8题。 5.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度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 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 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 大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7.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 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小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 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 )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9、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高而降低是因为:( ) A 、近地面高纬度气压高,低纬度气压低 B 、近地面温度,低纬高,高纬度低 C 、水气含量低纬度高,高纬度低 D 、高空气温低纬度低,高纬度高 10、300km 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摄氏度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烧毁,主要因为:( ) A 、卫星是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B 、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 C 、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很有限 D 、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11、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是因为:( )。 A 、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B 、大气能大量反射地面辐射 C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D 、大气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位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 图2—1

【专题复习】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知识点总结(附冷热岛效应)

【专题复习】高中地理大气环境知识点总结(附冷热岛效应) 一、大气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②大气中的C 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三、全球大气环流 (一)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五)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二)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三)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处 对于锋面气旋而言,东侧一般为暖锋,西侧一般为冷锋。 冷锋与暖锋

高一地理必修一 大气环境

第三节大气环境 教学重点 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4、大气活动中心及季风环流 5、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 2、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3、西南季风的成因 4、天气系统的形成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子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5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运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 能力; 3、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与暖锋,低压与高压,气旋与反气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理解,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第一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太阳辐射既能到达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可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C,夜晚温度则降到—183°C。与月球相比,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在因为地球除自转周期较短外,还有厚厚的大气层,而月球上没有。)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大气环境。 板书:第三节大气环境 推进新课:屏幕打出登山运动员的登山图。 提问:登山运动员登山时为什么要背氧气筒呢? 导出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层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如何呢? 投影: 问题探究: 1、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各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层?为什么? 3、飞机飞行在哪一层?为什么该层最适合飞机飞行? 承转: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表和大气之间进行着一系列能量转换。其中,对流层的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都是能量在对流层中传递和转换的表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板书: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阅读课本P44及表格”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专题

专题二大气环境及其运动 1.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厚度最大圈层是地幔,厚度最小圈层是地壳 B.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组成 C.地幔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D.地震波中的纵波能够通过地球内部的所有圈层,横波则不能 2. 读右图,回答2—4题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①B.②C.③D.④ 3. 利用人造烟雾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雾能使 A.①减弱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增强 4.下列地理现象能反映热力环流基本原理的是 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B.白天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C.阴天时,昼夜温差小D.春季多沙尘暴天气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第5~6题。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无烟的微火] 5.“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 6.“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 ②“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煴”,将地面直接烤暖④“放火作煴”,将大气直接熏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下面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8.下列关于热力状况对等压面的影响关系图,正确的为()

9.图1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图中b是使风力偏转的地面摩擦力 ③图中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图中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0.读风向示意图,当风速稳定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压线数值①<②<③B.a是地转偏向力 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D.该风形成于高空 11.右图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 A.abcd B.abdc; C.badc D.cbad 12.右侧等压面是某地某日高空的气压状况,则 A.A地多晴朗天气 B.A地气温比C地高 C.近地面气流由A流向C D.四点气压最低的是A 13.北半球一飞机向西飞,飞行员左侧是高气压,右侧是低气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风从南侧吹来B.飞机顺风飞行 C.飞机逆风飞行D.风从北侧吹来 14.读图,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o N附近 B.乙点位于30o N 附近 C.①地是冷性气流 D.②地盛行西风 15读三圈环流图,回答15—17题。 甲乙 60o ①② 图1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环境保护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大气环境保护 巩固夯实基础 一、全球变暖 1.表现: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0.6—0.9 ℃。 2.人为原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等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3.影响 (1)引起海平面上升,对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2)引起世界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导致各地经济结构的改变。 4.防御措施 (1)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 (2)采用新能源。 (3)保护森林,植树造林。 (4)要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二、臭氧层破坏 1.原因:人类大量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如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加。 2.危害: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使全球变暖。 3.解决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加强国际合作。 三、酸雨的危害 1.定义:一般把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2.成因:工厂、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这些酸性气体在大气中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等落到地面,形成酸雨、酸雪、酸雾等,统称酸雨。 3.我国的酸雨

(1)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2)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地区,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 4.危害 (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 (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3)危及人类健康。 (4)腐蚀建筑物等。 5.防治 (1)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 (2)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理解要点诠释 考点三类大气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知识点总结 一、大气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 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三、全球大气环流 (一)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