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几种方式

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几种方式
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几种方式

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几种方式

随着近年来SOA(面向服务技术架构)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开始进行分布式的设计和部署。系统由原来单一的技术架构变成面向服务的多系统架构。原来在一个系统之间可以完成的业务流程,通过多系统的之间多次交互来实现。这里不打算介绍如何进行SOA架构的设计,而是介绍一下应用系统之间如何进行数据的传输。

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传输有三个要素:传输方式,传输协议,数据格式

数据传输方式一般无非是以下几种:

1、socket方式

Socket方式是最简单的交互方式。是典型才C/S交互模式。一台客户机,一台服务器。服务器提供服务,通过IP地址和端口进行服务访问。而客户机通过连接服务器指定的端口进行消息交互。其中传输协议可以是TCP/UDP 协议。而服务器和约定了请求报文格式和响应报文格式。如图一所示:

目前我们常用的http调用,java远程调用,webservices 都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只不过不同的就是传输协议以及报文格式。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

1 易于编程,目前java提供了多种框架,屏蔽了底层通信细节以及数据传输转换细节。

2 容易控制权限。通过传输层协议https,加密传输的数据,使得安全性提高

3 通用性比较强,无论客户端是.net架构,java,python 都是可以的。尤其是webservice规范,使得服务变得通用

而这种方式的缺点是:

1 服务器和客户端必须同时工作,当服务器端不可用的时候,整个数据交互是不可进行。

2 当传输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严重占用网络带宽,可能导致连接超时。使得在数据量交互的时候,服务变的很不可靠。

2、ftp/文件共享服务器方式

对于大数据量的交互,采用这种文件的交互方式最适合不过了。系统A和系统B约定文件服务器地址,文件命名规则,文件内容格式等内容,通过上传文件到文件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最典型的应用场景是批量处理数据:例如系统A把今天12点之前把要处理的数据生成到一个文件,系统B第二天凌晨1点进行处理,处理完成之后,把处理结果生成到一个文件,系统A 12点在进行结果处理。这种状况经常发生在A是事物处理型系统,对响应要求比较高,不适合做数据分析型的工作,而系统B是后台系统,对处理能力要求比较高,适合做批量任务系统。

以上只是说明通过文件方式的数据交互,实际情况B完成任务之后,可能通过socket的方式通知A,不一定是通过文件方式。

这种方式的优点:

1 在数据量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文件传输,不会超时,不占用网络带宽。

2 方案简单,避免了网络传输,网络协议相关的概念。

这种方式的缺点:

1 不太适合做实时类的业务

2 必须有共同的文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这里面存在风险。因为文件可能被篡改,删除,或者存在泄密等。

3 必须约定文件数据的格式,当改变文件格式的时候,需要各个系统都同步做修改。

3、数据库共享数据方式

系统A和系统B通过连接同一个数据库服务器的同一张表进行数据交换。当系统A请求系统B

处理数据的时候,系统A Insert一条数据,系统B select 系统A插入的数据进行处理。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

1 相比文件方式传输来说,因为使用的同一个数据库,交互更加简单。

2 由于数据库提供相当做的操作,比如更新,回滚等。交互方式比较灵活,而且通过数据库的事务机制,可以做成可靠性的数据交换。

这种方式的缺点:

1 当连接B的系统越来越多的时候,由于数据库的连接池是有限的,导致每个系统分配到的连接不会很多,当系统越来越多的时候,可能导致无可用的数据库连接

2 一般情况,来自两个不同公司的系统,不太会开放自己的数据库给对方连接,因为这样会有安全性影响

4、message方式

Java消息服务(Java Message Service)是message数据传输的典型的实现方式。系统A和系统B 通过一个消息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系统A发送消息到消息服务器,如果系统B订阅系统A发送过来的消息,消息服务器会消息推送给B。双方约定消息格式即可。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开源的jms消息中间件,比如 ActiveMQ, OpenJMS 。

这种方式的优点

1 由于jms定义了规范,有很多的开源的消息中间件可以选择,而且比较通用。接入起来相对也比较简单

2 通过消息方式比较灵活,可以采取同步,异步,可靠性的消息处理,消息中间件也可以独立出来部署。

这种方式的缺点

1 学习jms相关的基础知识,消息中间件的具体配置,以及实现的细节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还是有一点学习成本的

2 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消息可能会产生积压,导致消息延迟,消息丢失,甚至消息中间件崩溃。

下面具体来分析一个场景,来看看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应用

场景目前业务人员需要导入一个大文件到系统A,系统A保存文件信息,而文件里面的明细信息需要导入到系统B进行分析,当系统B分析完成之后,需要把分析结果通知系统A。

A 系统A先保存文件到文件服务器。

B 系统A 通过webservice 调用系统B提供的服务器,把需要处理的文件名发送到系统B。由于文件很大,需要处理很长时间,所以B不及时处理文件,而是保存需要处理的文件名到数据库,通过后台定时调度机制去处理。所以B接收请求成功,立刻返回系统A成功。

C 系统B定时查询数据库记录,通过记录查找文件路径,找到文件进行处理。这个过程很长。

D 系统B处理完成之后发送消息给系统A,告知系统A文件处理完成。

E 系统A 接收到系统B请求来的消息,进行展示任务结果

无人机数据传输系统-手册

1.概论: 无人机,即无人驾驶的飞机。是指在飞机上没有驾驶员,只是由程序控制自动飞行或者由人在地面或母机上进行遥控的飞机。它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系统、遥控与遥测系统、自动导航系统、自动着陆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可以实现远距离飞行并得以控制。无人机与有人驾驶的飞机相比而言,重量轻、体积小、造价低、隐蔽性好,特别宜于执行危险性大的任务,因此被广泛应用。 二、无人机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无人机没有飞行员,其飞行任务的完成是由无人飞行器、地面控制站和发射器组成的无人机系统在地面指挥小组的控制一下实现的。据此,无人机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简单。没有常规驾驶舱,无人机结构尺寸比有人驾驶飞机小得多。有一种无尾无人机在结构上比常规飞机缩小40%以上。重量减轻,体积变小,有利于提高飞行性能和降低研制难度。 (2)安全性强。无人机在操纵人员培训和执行任务时对人员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保护有生力量和稀缺的人力资源。可以用来执行危险性大的任务。 (3)性能提高。无人机在设计时不用考虑飞行员的因素。许多受到人生理和心理所限的技术都可在无人机上使用,从而突破了有人在机的危险,保证了飞行的安全性。 (4)一机多用,稍作改进后发展为轻型近距离对地攻击机。

(5)采用成熟的发动机和主要机载设备,以减少研制风险与经费投入,加快研制进度。联合研制以减小投资风险、解决经费不足有利于扩大出口及扬长技术与设备优势。 (6)研制综合训练系统。技术要求有: (1)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收集和融合,信息的评估和表达,防御性的信息战、自动目标确定和识别等; (2)设备组成包括低成本结构、小型化及模块化电子设备、低可见性天线、小型精确武器、可储存的高性能发动机及电动作动器等; (3)性能实现包括先进的低可见性和维护性技术、任务管理和规划、组合模拟和训练环境等。 三、无人机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主要包括四部分: (1)飞行器系统 包括空中和地面两大部分。空中部分包括:无人机、机载电子设备和辅助设备等,主要完成飞行任务。地面部分包括:飞行器定位系统、飞行器控制系统、导航系统以及发射回收系统,主要完成对飞行器的遥控、遥测和导航任务,空中与地面系统通过数据链路建立起紧密联系。 (2)数据链系统 包括:遥控、遥测、跟踪测量设备、信息传输设备、数据中继设备等用以指挥操纵飞机飞行,并将飞机的状态参数及侦察信息数据传到控制站。 (3)任务设备系统 包括:为完成各种任务而需要在飞机上装载的任务设备。

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哪几种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哪几种分类 目前操作系统种类繁多,关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又分为哪几种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哪些分类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计算机操作系统有哪些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分类一 根据操作系统的使用环境和对作业处理方式来考虑,可分为批处理系统(MVX、DOS/VSE)、分时系统(WINDOWS、UNIX、XENIX、Mac OS)、实时系统(iEMX、VRTX、RTOS,RT Linux); 计算机操作系统分类二 根据所支持的用户数目,可分为单用户(MSDOS、OS/2)、多用户系统(UNIX、MVS、Windows); 计算机操作系统分类三

根据硬件结构,可分为网络操作系统(Netware、Windows NT、OS/2 warp)、分布式系统(Amoeba)、多媒体系统(Amiga)等。 操作系统的五大类型是: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扩展资料:常见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简介 CP/M CP/M其实就是第一个微机操作系统,享有指挥主机、内存、磁鼓、磁带、磁盘、打印机等硬设备的特权。通过控制总线上的程序和数据,操作系统有条不紊地执行着人们的指令…… 主设计人:Gary Kildall博士 出现年月:1974年>>>>>详细内容 MS-DOS DOS系统是1981年由微软公司为IBM个人电脑开发的,即MS-DOS。它是一个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在1985年到1995

年间DOS占据操作系统的统治地位。 主设计人:Tim Paterson 出现年月:1981年>>>>>详细内容 特点 文件管理方便 外设支持良好 小巧灵活 应用程序众多 Windows Windows是一个为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用户设计的操作系统。它的第一个版本由微软公司发行于1985年,并最终获得了世界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软件的垄断地位。所有最近的Windows都是完全独立的操作系统。

(设备管理)微计算机中处理器与IO设备间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第5章微计算机中处理器与I/O设备间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1.试说明一般中断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答:处理器内部应有中断请求信号的检测电路,输出中断响应信号,保存断点的逻辑,转向中断处理程序的逻辑,中断返回逻辑。系统中要有一中断控制器,管理多个中断源,提供处理机所需的中断处理信息。系统中请求中断处理的I/O接口电路要有提供中断请求信号及接收中断响应信号的逻辑。 2.什么是中断类型码、中断向量、中断向量表?在基于8086/8088的微机系统中,中断类型码和中断向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处理机可处理的每种中断的编号为中断类型码。中断向量是指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由处理机自动寻址。中断向量表是存放所有类型中断处理程序入口地址的一个默认的内存区域。在8086系统中,中断类型码乘4得到向量表的入口,从此处读出4字节内容即为中断向量。 3.什么是硬件中断和软件中断?在PC机中两者的处理过程有什么不同? 答:硬件中断是通过中断请求线输入电信号来请求处理机进行中断服务;软件中断是处理机内部识别并进行处理的中断过程。硬件中断一般是由中断控制器提供中断类型码,处理机自动转向中断处理程序;软件中断完全由处理机内部形成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并转向中断处理程序,不需外部提供信息。 4.试叙述基于8086/8088的微机系统处理硬件中断的过程。 答:以INTR请求为例。当8086收到INTR的高电平信号时,在当前指令执行完且IF=1的条件下,8086在两个总线周期中分别发出INTA#有效信号;在第二个INTA#期间,8086收到中断源发来的一字节中断类型码;8086完成保护现场的操作,CS、IP内容进入堆栈,清除IF、TF;8086将类型码乘4后得到中断向量入口地址,从此地址开始读取4字节的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8086从此地址开始执行程序,完成了INTR中断请求的响应过程。5.在PC机中如何使用“用户中断”入口请求中断和进行编程? 答:PC机中分配给用户使用的中断是IRQ9,经扩展插槽B4引出,故把用户的中断请求线连接到B4上。在应用程序中,利用25H号系统调用将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写入对应0AH类型中断对应的中断向量表中去。在应用程序中把主片8259A D2屏蔽位清0,把从片8259A D1屏蔽位清0,使主片的IR2、从片的IR1可以输入中断请求。中断服务程序结束前向主片8259A发中断结束命令。应用程序结束之前对主片的IR2和从片的IR1进行屏蔽,关闭用户中断请求。 6.8259A中断控制器的功能是什么? 答:8259A中断控制器可以接受8个中断请求输入并将它们寄存。对8个请求输入进行优先级判断,裁决出最高优先级进行处理,它可以支持多种优先级处理方式。8259A可以对中断请求输入进行屏蔽,阻止对其进行处理。8259A支持多种中断结束方式。8259A与微处理器连接方便,可提供中断请求信号及发送中断类型码。8259A可以进行级连以便形成多于8级输入的中断控制系统。 7.8259A初始化编程过程完成那些功能?这些功能由那些ICW设定? 答:初始化编程用来确定8259A的工作方式。ICW1确定8259A工作的环境:处理器类型、中断控制器是单片还是多片、请求信号的电特性。ICW2用来指定8个中断请求的类型码。ICW3在多片系统中确定主片与从片的连接关系。ICW4用来确定中断处理的控制方法:中断结束方式、嵌套方式、数据线缓冲等。 8.8259A在初始化编程时设置为非中断自动结束方式,中断服务程序编写时应注意什么?答: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在返回主程序之前按排一条一般中断结束命令指令,8259A将ISR

手机的几种常用操作系统

主流手机操作系统 摘要:目前应用在手机上的操作系统主要有Symbian(中文译为塞班)、Windows Phone(6.5之前的版本为Windows Mobile)、Android(中文译为安卓、安致)、iOS(iPhone OS)、Black Berry(中文译为黑莓)、Bada(仅适用于三星)、MeeGo(诺基亚和Intel的产物)、Maemo(仅适用于诺基亚)、Palm(后被惠普收购)、MTK(由联发科研发,国内手机主流操作系统)。 其中,Windows Phone、Android、iOS被公认为热门的三大手机操作系统,下面就对这三大手机操作系统一一介绍。 iPhone OS X操作系统: iPhone OS 或 OS X iPhone是由苹果公司为iPhone 开发的操作系统。它主要是给iPhone和iPod touch使用。 就像其基于的Mac OS X操作系统一样,它也是以Darwin 为基础的。 iPhone OS的系统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核心操作系统 层(the Core OS layer),核心服务层(the Core Services layer),媒体层(the Media layer),可轻触层(the Cocoa Touch layer)。系统操作占用大概512MB的存储空间。 iPhone OS用户界面:iPhone OS用户界面的概念基 础上是能够使用多点触控直接操作。控制方法包括滑动, 轻触开关及按键。通过其内置的加速器,可以令其旋转装置改变屏幕改变方向。屏幕的下方有一个home按键,底部则是dock,有四个用户最经常使用的程序的图标被固定在dock上。在iPhone上,许多应用程序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这样,不同的应用程序能够分享同一个信息。 iphone OS支持的软件:从iPhone OS 2.0开始,通过审核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已经能够通过苹果的App Store进行发布和下载了。 iPhone OS自带的应用程序:在2.2版本的固件中,iPhone的主界面包括包括以下自带的应用程序: SMS (简讯)、日历、照片、相机、 YouTube、股市、地图(AGPS辅助的Google地图)、天气、时间、计算机、备忘录、系统设定、iTunes (将会被链接到iTunes Music Store和iTunes广播目录)、App Store以及联络资讯。还有四个位于最下方的常用应用程式包括有:电话、Mail、Safari和iPod。 iPhone上的"iPod"程序在iPod Touch上被分成了两个:音乐和视讯。位于主界面最下方dock上的应用程序也根据iPod Touch的主要功能而改成了:音乐、视讯、照片和iTunes。

网络控制系统复习

结构: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传感器。2定义:通过网络形成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网络控制系统(NCS:Networked Control System),即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网络来交换控制及传感等信息。3特点:(1) 结构网络化:NCS最显著的特点体现在网络体系结构上,它支持如总线型、星型、树型等拓扑结构,与传统分层控制系统的递阶结构相比显得更加扁平和稳定;2) 节点智能化:带有CPU的智能化节点之间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输和功能协调,每个节点都是组成网络的一个细胞,且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功能;(3) 控制现场化和功能分散化:网络化结构使原先由中央控制器实现的任务下放到智能化现场设备上执行,使危险得到了分散,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4) 系统开放化和产品集成化:NCS的开发遵循一定标准进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要不同厂家根据统一标准来开发自己的产品,这些产品之间便能实现互操作和集成。4与传统点对点结构系统比较;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远程操作与控制,具有高的诊断能力,安装与维护方便,能有效减少系统的重量与体积,增加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靠性,使用无线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使用大量广泛分布的廉价传感器与远距离的控制器、执行器构成某些特殊用途的NCS,这是传统的点对点结构的控制系统所无法实现的。5 网络控制系统评价标准;(1) 网络服务质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包括网络吞吐量,传输效率,误码率,时延可预测性和任务的可调度性。2) 系统控制性能(QoP, Quality of Performance):包括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超调和震荡等。6 NCS中的基本问题;1、时变传输周期2、网络调度((1)指一个节点多久可以传输一次信息,以及以多高的优先级传递信息,发生在用户层或传输层以上;(2)调度控制环的采样周期和采样时刻,以尽量避免网络中冲突现象的发生;(3)至于数据如何更有效地从出发点到达目的地以及当线路堵塞时应采取何种措施,这些问题在网络层由线路优化和堵塞算法考虑。)3、网络时延4、单包传输和多包传输5、数据包时序错乱6、数据包丢失。 7、节点驱动方式(NCS的节点有两种驱动方式:时钟驱动和事件驱动。时钟驱动:网络节点在一个事先确定的时间到时开始动作,事先确定的时间为节点动作的依据,如节点的采样时刻。事件驱动:网络节点在一个特定的事件发生时开始动作,如网络节点通过数据网络从另外一个节点接受数据。NCS中的传感器一般采用时钟驱动,而控制器和执行器可以是时钟驱动,也可以是事件驱动)8、时钟同步。7 NCS研究内容1、对网络的控制:围绕网络的服务质量,从拓扑结构、任务调度算法和介质访问控制层协议等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满足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减小网络时延、时序错乱、数据包丢失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运用运筹学和控制理论的方法来实现。2、通过网络的控制:指在现有的网络条件下,设计相适应的NCS控制器,保证NCS良好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可以通过建立NCS数学模型用控制理论的方法进行研究。3、NCS整体性能的优化与提高(综合控制):综合考虑提高网络性能和控制性能的基础上,优化和提高整个NCS的性能. 基于网络的智能控制 1.通信的含义:所谓通信,就是指采用某种特定的方法,通过某种介质(如传输线)或渠道将信息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过程。2通信的类型存在两大类通信方式:非电通信和电通信。其中电通信可分为三种类型:1.模拟通信2.数字通信:3.数据通信:数据通信与数字通信的不同之处是:数字通信的信息源发出的是模拟信号;数据通信的信息源发出的是数字信息。3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一个最基本的通信系统,是由信息源、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信道、通信控制部件、信息宿等部分组成。4 数据通信方式的分类;(一)按数据位的传送方式分,有:1.并行通信方式:将一个二进制数据的所有位同时传送的方式,特点:传送速度快,线路成本高。2.串行通信方式:将一个二进制数据逐位顺序传送的方式,特点:线路投资省,传输速度比并行通信的速度慢。适用于长距离传送。(二)按信息的传送方向分,有:1.单工(Simplex)通信方式:只允许信息沿一个方向(而不能作反向)传输。2.半双工通信方式:允许信息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在同一时刻只限于一个方向的传输,3.全双工通信方式。允许信息同时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传输,(三)按连接方式分:1.总线连接的通信方式:将两台计算机的总线通过缓冲转换器直接相连。2.调制/解调连接的通信方式:将计算机输出数据经并/串转换后进行调制,然后在双芯传送线上发送;而接收端对收到的信息进行解调,然后经串/并转换使数据

操作系统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答:操作系统的职能是管理和控制汁算机系统中的所有硬、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并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友好的接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等。 2.什么是批处理、分时和实时系统?各有什么特征? 答:批处理系统(batchprocessingsystem):操作员把用户提交的作业分类,把一批作业编成一个作业执行序列,由专门编制的监督程序(monitor)自动依次处理。其主要特征是: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多道程序运行。 分时系统(timesharingoperationsystem):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转的方式,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进程使用。其主要特征是:交互性、多用户同时性、独立性。 实时系统(realtimesystem):在被控对象允许时间范围内作出响应。其主要特征是:对实时信息分析处理速度要比进入系统快、要求安全可靠、资源利用率低。 3.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有何区别? 答;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共享系统资源,并不是真正地同时执行多个作业;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系统配置多个CPU,能真正同时执行多道程序。要有效使用多重处理,必须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而多道程序设计原则上不一定要求多重处理系统的支持。 4.讨论操作系统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 答:讨论操作系统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 (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 (2)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的界面; (3)用进程管理观点研究操作系统,即围绕进程运行过程来讨论操作系统。 上述这些观点彼此并不矛盾,只不过代表了同一事物(操作系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 每一种观点都有助于理解、分析和设计操作系统。 第二章作业管理和用户接口 1. 什么是作业?作业步? 答:把在一次应用业务处理过程中,从输入开始到输出结束,用户要求计算机所做的有关该次业务处理的全部工作称为一个作业。作业由不同的顺序相连的作业步组成。作业步是在一个作业的处理过程中,计算机所做的相对独立的工作。如,编辑输入是一个作业步,它产生源程序文件;编译也是一个作业步,它产生目标代码文件。 2. 作业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答:作业由三部分组成: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程序和数据完成用户所要求的业务处理工作,作业说明书则体现用户的控制意图。 3.作业的输入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作业的输入方式有5种:联机输入方式、脱机输入方式、直接耦合方式、SPOOLING (Simultaneous Peripheral OperationsOnline)系统和网络输入方式,各有如下特点: (1)联机输入方式:用户和系统通过交互式会话来输入作业。 (2)脱机输入方式:又称预输入方式,利用低档个人计算机作为外围处理机进行输入处理,存储在后备存储器上,然后将此后援存储器连接到高速外围设备上和主机相连,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的输入工作。 (3)直接耦合方式:把主机和外围低档机通过一个公用的大容量外存直接耦合起来,从而省去了在脱机输入中那种依靠人工干预宋传递后援存储器的过程。 (4)SPOOLING系统:可译为外围设备同时联机操作。在SPOOLING系统中,多台外围设备通过通道或DMA器件和主机与外存连接起来,作业的输入输出过程由主机中的操作系统控制。

操作系统简答题(含答案)

1.OS的主要功能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用户接口。 2.OS有哪三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操作系统一般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 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特点是:多道和成批处理。 分时系统具有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和及时性的特征。 实时系统特点:及时响应和高可靠性 3.OS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技术、异步性 4.OS一般为用户提供了哪三种接口?各有什么特点? 1.联机命令接口 提供一组命令供用户直接或间接操作。根据作业的方式不同,命令接口又分为联机命令接口和脱机命令接口。 2.程序接口 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用命令组成,提供一组系统调用命令供用户程序使用。3.图形界面接口 通过图标窗口菜单对话框及其他元素,和文字组合,在桌面上形成一个直观易懂使用方便的计算机操作环境. 5.OS主要有那些类型的体系结构? 单体结构、层次结构、微内核结构与客户机-服务器模型、虚拟机结构 6.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指在内存同时放若干道程序,使它们在系统中并发执行,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当一道程序暂停执行时,CPU立即转去执行另一道程序。 [特点]:多道、宏观上并行(不同的作业分别在CPU和外设上执行)、微观上串行(在单CPU上交叉运行)。 7.OS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所有其他软件都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上,并得到其支持和服务;操作系统是支撑各种应用软件的平添。用户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和服务操纵和使用计算机。可见,操作系统实际上是一个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资源的总指挥部。操作系统的性能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解释一下术语:进程、进程控制块、进程映像、线程、进程的互斥和同步、临界区和临 界资源、竞争条件、原语、信号量、管程、死锁、饥饿 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单位。 进程控制块(Procedure Control Block):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含

四种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方案

常见的四种嵌入式操作系统 嵌入式操作系统EOS(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又称实时操作系统RTOS(Real Time Operation System)是一种支持嵌入式系统应用的操作系统软件,它是嵌入式系统(包括硬、软件系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包括与硬件相关的底层驱动软件、系统核、设备驱动接口、通信协议、图形界面、标准化浏览器Browser 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通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如能够有效管理越来越复杂的系统资源;能够把硬件虚拟化,使得开发人员从繁忙的驱动程序移植和维护中解脱出来;能够提供库函数、驱动程序、工具集以及应用程序。嵌入式操作系统负责嵌入式系统的全部软、硬件资源的分配、调度、控制、协调并发活动;它必须体现其所在系统的特征,能够通过装卸某些模块来达到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环境下开发实时应用程序使程序的设计 和扩展变得容易,不需要大的改动就可以增加新的功能。通过将应用程序分割成若干独立的任务模块,使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大为简化;而且对实时性要求苛刻的事件都得到了快速、可靠的处理。通过有效的系统服务,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使得系统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但是,使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还需要额外的ROM/RAM 开销,2~5%的CPU 额外负荷。 到目前为止,商业化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主要受到用户嵌入式系统的功能需求、硬件资源以及嵌入式操作系统自身灵活性的制约。

而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复杂,硬件所提供的条件越来越好,选择嵌入式操作系统也就越来越有必要了。到了高端产品的阶段,可以说采用商业化嵌入式操作系统是最经济可行的方案,而这个阶段的应用也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指出了方向现在主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包括Linux、VxWorks、Windows CE、μC/OSⅡ等。 (一)嵌入式Linux 这是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一个新成员,其最大的特点是源代码公开并且遵循GPL协议,在近一年多以来成为研究热点,据IDG预测嵌入式Linux将占未来两年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份额的50%。 由于其源代码公开,人们可以任意修改,以满足自己的应用,并且查错也很容易。遵从GPL,无须为每例应用交纳许可证费。有大量的应用软件可用。其中大部分都遵从GPL,是开放源代码和免费的。可以稍加修改后应用于用户自己的系统。有大量的免费的优秀的开发工具,且都遵从GPL,是开放源代码的。有庞大的开发人员群体。无需专门的人才,只要懂Unix/Linux和C语言即可。随着Linux在中国的普及,这类人才越来越多。所以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成本很低。优秀的网络功能,这在Internet时代尤其重要。稳定——这是Linux本身具备的一个很大优点。核精悍,运行所需资源少,十分适合嵌入式应用。 支持的硬件数量庞大。嵌入式Linux和普通Linux并无本质区别,PC 上用到的硬件嵌入式Linux几乎都支持。而且各种硬件的驱动程序源代码都可以得到,为用户编写自己专有硬件的驱动程序带来很大方

(完整版)操作系统复习题简答题总结

1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1)并发。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活动在同一给定的时间间隔中进行。(2)共享。共享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被多个任务所共用。 (3)异步性。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各个程序的执行过程有“走走停停”的性质。每一道程序既要完成自己的事情,又要与其他程序共享系统中 的资源。这样,它什么时候得以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是否被其他事情 打断(如I/O中断)、向前推进的速度是快还是慢等,都是不可预知的, 由程序执行时的现场所决定。另外,同一程序在相同的初始数据下, 无论何时运行,都应获得同样的结果。这是操作系统所具有的异步性。2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存储管理,进程和处理机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以及用户接口管理。 3、操作系统一般为用户提供了哪三种界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 4、操作系统主要有哪三种基本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5、操作系统主要有哪些类型的体系结构?UNIX系统和Linux系统各采用哪些结构? 答:一般说来,操作系统有四种结构:整体结构、层次结构、虚拟机结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Linux系统采用的是整体结构。UNIX系统采用的是层次结构。

6、Linux系统有什么特点? 7、使用虚拟机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8、现代计算机系统由什么组成的? 9、在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的概念?它与程序的区别和联系分别是什么?

10、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什么位置? 11、进程的基本状态有哪几种? 答:进程的基本状态有三种,分别为运行态、就绪态、阻塞态。 12、你熟悉哪些操作系统?想一想你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操作系统如何提供服务? 答:我们最熟悉的一般为Windows操作系统,它是由微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个功能强大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常用的操作系统还有Linux,UNIX 操作系统。 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首先接触的是用户界面,我们可以通过键盘上输入命令,在桌面上点击鼠标完成操作,这时系统就知道执行相应的功能。 13、PCB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样描述进程的动态性质的? 答:进程控制块PCB是进程组成中最关键的部分。每个进程有唯一的进程控制块;操作系统根据PCB对进程实施控制和管理,进程的动态、并发等特征是利用PCB表现出来的;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PCB中有表明进程状态的信息:该进程的状态是运行态、就绪态还是阻塞态,利用状态信息来描述进程的动态性质。 14、PCB表的组织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分别简要说明。 答:PCB表的组织方式主要有:线性方式、链接方式和索引方式。 线性方式是把所有进程的PCB都放在一个表中。 链接方式按照进程的不同状态把它们分别放在不同的队列中。 索引方式是利用索引表记载相应状态进程的PCB地址。 15、进程和线程的区别是什么? 答:(1)动态性。程序是静态、被动的概念,本身可以作为一种软件资源长期保存;而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是动态、主动的概念,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会动态地产生和消亡。 (2)并发性。传统的进程是一个独立运行的单位,能与其他进程并发执行。进程是作为资源申请和调度单位存在的;而通常的程序是不能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单位并发执行的。 (3)非对应性。程序和进程无一一对应关系。一个程序可被多个进程共用;一个进程在其活动中又可以顺序地执行若干个程序。 (4)异步性。各个进程在并发执行过程中会产生相互制约关系,造成各自前进速度的不可预测性。而程序本身是静态的,不存在这种异步特征。

常见的四种嵌入式操作系统

(一)VxWorks VxWorks操作系统是美国WindRiver公司于1983年设计开发的一种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是Tornado嵌入式开发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良好的持续发展能力、高性能的内核以及友好的用户开发环境,在嵌人式实时操作系统领域逐渐占据一席之地。 VxWorks具有可裁剪微内核结构;高效的任务管理;灵活的任务间通讯;微秒级的中断处理;支持POSIX 1003.1b实时扩展标准;支持多种物理介质及标准的、完整的TCP/IP网络协议等。 然而其价格昂贵。由于操作系统本身以及开发环境都是专有的,价格一般都比较高,通常需花费10万元人民币以上才能建起一个可用的开发环境,对每一个应用一般还要另外收取版税。一般不通供源代码,只提供二进制代码。由于它们都是专用操作系统,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掌握开发技术和维护,所以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成本都非常高。支持的硬件数量有限。 (二)Windows CE Windows CE与Windows系列有较好的兼容性,无疑是Windows CE推广的一大优势。其中WinCE3.0是一种针对小容量、移动式、智能化、32位、了解设备的模块化实时嵌人式操作系统。为建立针对掌上设备、无线设备的动态应用程序和服务提供了一种功能丰富的操作系统平台,它能在多种处理器体系结构上运行,并且通常适用于那些对内存占用空间具有一定限制的设备。它是从整体上为有限资源的平台设计的多线程、完整优先权、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它的模块化设计允许它对从掌上电脑到专用的工业控制器的用户电子设备进行定制。操作系统的基本内核需要至少200KB的ROM。由于嵌入式产品的体积、成本等方面有较严格的要求,所以处理器部分占用空间应尽可能的小。系统的可用内存和外存数量也要受限制,而嵌入式操作系统就运行在有限的内存(一般在ROM或快闪存储器)中,因此就对操作系统的规模、效率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技术角度上讲,Windows CE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有很多的缺陷:没有开放源代码,使应用开发人员很难实现产品的定制;在效率、功耗方面的表现并不出色,而且和Windows一样占用过的系统内存,运用程序庞大;版权许可费也是厂商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三)嵌入式Linux 这是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一个新成员,其最大的特点是源代码公开并且遵循GPL协议,在近一年多以来成为研究热点,据IDG预测嵌入式Linux将占未来两年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份额的50%。 由于其源代码公开,人们可以任意修改,以满足自己的应用,并且查错也很容易。遵从GPL,无须为每例应用交纳许可证费。有大量的应用软件可用。其中大部分都遵从GPL,是开放源代

认识市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 2011 / 2012 学年第 1 学期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9.1

实验目录 实验1 认识市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 实验2 操作系统的命令口和图形口 实验3 操作系统的程序口 实验4 安装并初步了解Linux操作系统实验5 进程的创建与管理 实验6 线程的创建与终止 实验7 线程的同步与互斥 实验8 操作系统中的进程通信

实验1 认识市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 一、实验目的 让学生通过利用Internet、图书馆等资源,从感性上认识操作系统这种大型的系统软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相关理论打下基础。 二、实验预习 1、什么是操作系统?你买回一台新机子后,必须要安装的第一个软件是什么?你自己的机子、实验室的机子各安装的是什么操作系统? 答:操作系统是一管理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 要装的第一个软件是:操作系统。 我笔记本:windows XP 实验室机器1:Windows XP 机器2:Windows 7 2、你认为安装操作系统的目的何在? 答:软硬件的综合管理;尤以硬件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硬件资源; 易于使用,没有操作系统的裸机是相当难以操作的,现在电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必须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操作系统提高用户体验。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哪些?哪些适合作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哪些 不适合? 答:市场上常见操作系统: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 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Unix,Linux, Windows 不适合:DOS,OS/2,, XENIX, Netware 2.我们常说的32位机、32位操作系统代表的含义各是什么? 答:机器位数指的是CPU GPRs (通用寄存器) 的数据宽度; 32位机就是说机器的CPU一次可以执行32bit的数据; 操作系统位数:就是操作系统的内存寻址能力。 32位操作系统就是指由同时寻址内存64bit内存的能力; 3.按照出现的时间次序,尽可能多地罗列出市场上已有的操作系统,给出这些 产品的特点、已取得的成就、采用的新技术等,最好还能说出它们的不足。 注意指明其开发公司、开发年代等方面的信息。若能写成一篇内容翔实的操作系统发展史,分数一定会很高。 1.答:一、 DOS操作系统(最原始是操作系统) 从1981年问世至今,DOS经历了7次大的版本升级,从1.0版到现在的7.0 版,不断地改进和完善。DOS最初是微软公司为IBM-PC开发的操作系统,因此它对硬件平台的要求很低,因此适用性较广。DOS系统有众多的通用软件支持,如各种语言处理程序、

操作系统 简答题

三、简答题 1.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常用于网络和分布式系统,是否可以用于单机系统? 答:客户机/服务器模型是一个通用的模型。广义上讲提供服务的叫服务器,请求服务的叫客户机。在客户机/服务器操作系统中,文件服务、进程服务等功能是以服务器进程的方式运行于用户态,用户进程通过向服务器进程发出请求,获得服务器的服务。 因此,客户机/服务器模型既可以用于网络和分布式系统,也可以用于单机系统,只不过网络和分布式系统更需要这种形式。 2. 一般用户最常用的操作系统接口是什么接口? 3. 过程调用和系统调用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与中断调用的差别是什么? 答:过程调用和系统调用的执行完全是同步的,也就是在相同的数据集上重复执行,它们的调用点是相同的,都需要保存现场信息,转去执行另外的程序,执行后返回。中断调用是异步的,在相同的数据集上重复执行,中断的发生点可以是不同的。 4. 多道程序系统如何实现CPU计算与I/O操作的并行? 答:在多道程序系统中,当需要I/O操作时,不需要CPU直接控制I/O操作的完成。可利用通道、DMA及中断机构来直接控制I/O操作的完成,这时CPU也不是专门空闲等待I/O操作的完成,而是转去执行另一道程序。 5. 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的主要区别? 6. 举例说明,多道程序的引入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使操作系统复杂化。 答:多道程序系统中存在着并发和并行操作。例如,在内存中同时装入几个用户程序,I/O操作与CPU计算机并行。由并发和并行而产生一系列问题:如何从一个活动切换到领一个;怎样保护一个活动使其另外一些活动的影响;如何实现相互依赖的活动间的同步等。 7. 为什么中断机构对于多道操作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答:很多进程的切换是由中断引起的,如时钟中断,尤其是分时系统。用户程序进行系统调用时通过软中断来实现,如TRAP。通道和外设的操作也要向操作系统发送中断 8. 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区别? 9. 多用户分时系统如何克服多道批处理系统的缺点? 答:尽管多道批处理系统已经大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但是它的致命缺点是缺少交互性。怎样才能使系统既具有交互性又不使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利用率和交互性是一对矛盾。如果一台计算机能够连接多个操作台(终端),允许多个用户同时在操作台上操作,每个操作台上的拥护执行一个程序,形成多个程序的并发执行。通过并发程序的分时执行,确保每个用户操作的计算机终端就好象单独一台计算机一样。这样就避免了只有一个操作台时,大量的计算机时间被一个用户浪费,同时又克服了多道批处理系统非交互性的缺点。 10. 程序的并发执行为什么会有间断性? 答:并发执行是指系统内有多道程序在宏观上"同时"执行,但系统内往往只有一台处理机(CPU),因此只能分时地为多个程序服务。就一道程序而言,往往不是一次能够运行完成,而是以"走走停停"的方式完成其运行,这就是并发系统内程序执行的间断性。 11. 进程能自己将自己唤醒吗?进程能自己将自己撤销吗? 答:唤醒进程和撤消进程都是要通过CPU上运行程序来实现的。一个进程入睡了,它就不可能被调度到CPU上运行;一个进程在撤消前必须先进入终止状态,而处于终止状态的进程不可能被调度到CPU上运行。因此,进程被唤醒、被撤消都不能由自己来完成,只能由别的进程实现。 12. 父进程创建子进程之后,父子进程间的关系是什么? 13. 什么是线程?进程和线程的关系是什么? 14. 简述引进线程的好处。 答:引进线程的好处为: (1)以线程作为系统调度的基本单位,减少了系统的时空开销。以进程为系统调度的基本单位的系统中,进程的切换是很频繁的。在切换中由于要保留当时的运行环境,还要设置新选中的进程的运行环境,这既花费了处理机的时间,又增加了主存的空间,从而也限制了系统进程的数量和进程的切换速度。 (2)引进线程提高了系统的并行能力。线程作为进程内的一个可执行实体,减少了并行粒度。线程作为调度的基本单位而不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调度更为容易,而且采用线程提高系统的并行能力比采用进程更为有效。(3)同一进程的线程共享进程的用户地址空间,所以同一进程的线程间的通信更容易实现。 15. 当系统内所有的进程都进入睡眠之后,系统还有可能复活吗? 16. 当一个进程的父进程被撤销时,该进程是撤销好还是不撤销好? 答:在实际系统中,两种处理办法都是可行的,且各有优缺点。若撤消,则该进程的任务可能还没有完成,这显然是不利的,特别是当该进程的运行结果对其他进程的运行很重要(如该进程是其他进程的前趋进程,没有它的运行结

操作系统填空

10.操作系统的4大功能是(处理机)、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11.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12.如果操作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同时供多个用户使用,系统响应比较及时,则该操作系统属于(分时系统)类型; 13.某分时系统中预计有50个用户同时上机,为使每个用户能在2s内得到响应,时间片最大限度为(40ms )。 35.操作系统提供给程序员的接口是(系统调用) 22 . 进程与程序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进程具有(动态性),而程序不具备这一特性。 23. 进程由程序段、数据段和( PCB )三部分组成,并且该部分还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24. 当系统创建一个进程时,系统就为其分配一个( PCB ),当进程被撤销时就将其收回。 25. 为了实现一个进程由等待状态转换为就绪状态的状态变化,操作系统应提供(唤醒)原语。 26 . 正在运行的进程,因某种原因而暂时停止运行,等待某个事件的发生,此时该进程处于(等待)状态。 27. 如果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变为等待状态,或完成工作后撤销,则必定会发生(进程调度)。 28. 进程有两种基本队列,即等待队列和(就绪队列)。 29. 进程状态变化时,运行态和阻塞态都可能变为(就绪态)。 30. 在一个单处理器系统中,若有5个用户进程,且假设当前时刻为用户态,则处于就绪状态的用户进程最多有( 4)个。 68 在操作系统中,(进程)是资源分配、调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 69. 在计算机系统中,只有一个CPU,则多个进程将争夺CPU资源,如何把CPU有效地分配给进程,这是(进程)调度要解决的问题。 70.当采用优先级进程调度算法时,可以有两种调度算法,一种是抢占式调度,一种是非抢占式调度。若要使当前运行的总是优先级最高的进程,应选择(抢占式)调度算法。 71. 一种最常用的进程调度算法是把处理器分配给具有最高优先权的进程。而优先权可以分为(静态)优先权和动态优先权。 72. 当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时,若时间片过大,就会使其转化为(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73. 在高响应比调度算法中,当各作业等待时间相同时,(要求服务时间短)的作业将得到优先调度。 21. 原语是一种特殊的广义指令,又称原子操作,它执行应该是(不可被中断)的。 22. 执行一次信号量S的P操作,使的值减1后,如果的值( <0)时,调用进程阻塞等待。 23. 每执行一次P操作,信号量S的值减1,如果S≥0,则该进程(进入临界区\继续执行)。 24 .每执行一次V操作,信号量S的值加1,若S≤0,则从对应的(阻塞\等待)队列中唤醒一个进程。 25. (进程同步)是指并发进程之间存在一种制约关系,一个进程的执行依赖另一个进程的消息,当一个进程没有得到另一个进程的消息时应等待,直到消息到达才被唤醒。 26 .(进程互斥)是指当若干个并发进程都要使用某一共享资源时,任何时刻最多只允许一个进程去使用,其他要使用该资源的进程必须等待,直到占用资源者释放了该资源。 27 .利用P、V操作管理相关临界区时,必须成对出现,在进入临界区之前要调用( P)。 28.在利用信号量实现进程互斥时,应将(临界区)置于P操作和V操作之间。 29. 有m个进程共享同一临界资源,若使用信号量机制实现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则信号

现在有哪些操作系统

目前常用的操作系统 一、DOS操作系统 从1981年问世至今,DOS经历了7次大的版本升级,从1.0版到现在的7.0 版,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但是,DOS系统的单用户、单任务、字符界面和16位的大格局没有变化,因此它对于内存的管理也局限在640KB的范围内。DOS最初是微软公司为 IBM-PC开发的操作系统,因此它对硬件平台的要求很低,因此适用性较广。常用的DOS 有三种不同的品牌,它们是Microsoft公司的MS-DOS、IBM公司的PC-DOS以及Novell 公司的DR DOS,这三种DOS相互兼容,但仍有一些区别,三种DOS中使用最多的是MS-DOS。 DOS系统有众多的通用软件支持,如各种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而且围绕DOS开发了很多应用软件系统,如财务、人事、统计、交通、医院等各种管理系统。鉴于这个原因,尽管DOS已经不能适应32位机的硬件系统,但是仍广泛流行,不过DOS被市场淘汰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二、Mac OS 操作系统 Mac OS操作系统是美国苹果计算机公司为它的Macintosh计算机设计的操作系统的一代操作系统,该机型于1984年推出,在当时的PC还只是DOS枯燥的字符界面的时候,Mac率先采用了一些我们至今仍为人称道的技术。比如:GUI图形用户界面、多媒体应用、鼠标等,Macintosh计算机在出版、印刷、影视制作和教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Microsoft Windows至今在很多方面还有Mac的影子,最近苹果公司又发布了目前最先进的个人电脑操作系统Mac OS X。 三、Windows系统 Windows是Microsoft公司在1985年11月发布的第一代窗口式多任务系统,它使PC 机开始进入了所谓的图形用户界面时代。在图形用户界面中,每一种应用软件(即由Windows支持的软件)都用一个图标(Icon)表示,用户只需把鼠标移到某图标上,连续两次按下鼠标器的拾取键即可进入该软件,这种界面方式为用户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把计算机的使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Windows1.X版是一个具有多窗口及多任务功能的版本,但由于当时的硬件平台为 PC/XT,速度很慢,所以Windows1.X版本并未十分流行。1987年底Microsoft公司又推出了MS-Windows2.X 版,它具有窗口重叠功能,窗口大小也可以调整,并可把扩展内存和扩充内存作为磁盘高速缓存,从而提高了整台计算机的性能,此外它还提供了众多的应用程序:文本编辑Write、记事本Notepad、计算器Calculator、日历Calendar……等。随后在88年、89年又先后推出了MS- Windows/286-V2.1和MS-Windows/386 V2.1这两个版本。1990年,Microsoft公司推出了Windows3.0,它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具有强大的内存管理,且提供了数量相当多的Windows应用软件,因此成为386、486微机新的操作系统标准。随后,Windows发表3.1版,而且推出了相应的中文版。3.1版较之3.0 版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受到了用户欢迎,是当时最流行的Windows版本。 1995年,Microsoft公司推出了Windows95。在此之前的Windows都是由DOS引导的,也就是说它们还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而Windows95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并在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